胰岛b细胞是什么

胰岛b细胞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胰岛b细胞是什么

导语:胰岛b细胞是什么,这是很多人都想全面了解到,特别是很多胰岛素出现问题的一些患者,更想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的内容就

胰岛b细胞是什么,这是很多人都想全面了解到,特别是很多胰岛素出现问题的一些患者,更想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的内容就给很多想了解的朋友做了具体的介绍,如果你想全面的了解一下,可以对下面的内容全面的了解一下。

胰岛b细胞是什么?胰岛B细胞是胰岛细胞的一种,属内分泌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起调节血糖含量的作用.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

补充微量元素硒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的过程是长久而又繁杂的。并且,根据病人机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同时进行适量微量元素的摄入,特别是硒的摄入,为糖尿病人带来极大的福音。

硒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补充适当的硒有助于改善胰岛素自由基防御系统和内分泌细胞的代谢功能,这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供了新依据。另外,硒也可以通过改善糖尿病血液粘滞性增高状态,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改善糖尿病预后。

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医生通过让糖尿病人定量服硒,可以起到保护和恢复胰岛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的症状,降低尿中的葡萄糖和血红蛋白水平。

此外,硒除了产生胰岛素样作用以外,还有与胰岛素协同的作用,这使得硒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为引人注目。

胰岛b细胞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健康人,和一些患了糖尿病的人,通过以上的了解,已经了解了是什么?在全面了解以后,如果自己的胰岛素出现了问题,达不到自己的需求,一定要尽快的到医院全面检查一下,可以通过补充微量元素硒,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给自己带来的身体伤害。

生活知识分享

胰岛的细胞组成与功能

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其功能 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人类的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α细胞、β正常胰岛细胞、γ细胞及PP细胞。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β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γ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 胰岛素对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影响,但对于糖代谢的调 节作用尤为明显,胰岛素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进入组织 细胞被储存和利用。缺乏胰岛素时,血糖难以被组织细胞摄取,糖的 贮存和利用都将减少,这时血糖浓度如果过高,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 中排出,形成糖尿。如果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可以通过注射 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2生物学作用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 1.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 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缺 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 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 胞贮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胰岛 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 α-磷酸甘油,脂肪酸与α-磷酸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

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胰岛素缺乏时,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加速脂肪酸在肝 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生障碍,不能很好处理酮 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作用可在蛋 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 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 ②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加快,增加DNA和RNA的生成; 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 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过 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对 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 的效应。受体。胰岛素受体已纯化成功,并阐明了其化学结构。 3分泌调节 (1)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糖浓 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从而促进血糖降低。当血糖浓度下 降至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也迅速恢复到基础水平。在持续高血糖 的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三个阶段:血糖升高5min内,胰岛 素的分泌可增加约10倍,主要来源于B细胞贮存的激素释放,因此持续时间不长,5-10min后胰岛素的分泌便下降50%;血糖升高15min 后,出现胰岛素分泌的第二次增多,在2-3h达高峰,并持续较长的 时间,分泌速率也远大于第一相,这主要是激活了B细胞胰岛素合

胰岛b细胞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胰岛b细胞是什么 导语:胰岛b细胞是什么,这是很多人都想全面了解到,特别是很多胰岛素出现问题的一些患者,更想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的内容就 胰岛b细胞是什么,这是很多人都想全面了解到,特别是很多胰岛素出现问题的一些患者,更想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的内容就给很多想了解的朋友做了具体的介绍,如果你想全面的了解一下,可以对下面的内容全面的了解一下。 胰岛b细胞是什么?胰岛B细胞是胰岛细胞的一种,属内分泌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起调节血糖含量的作用.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 补充微量元素硒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的过程是长久而又繁杂的。并且,根据病人机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同时进行适量微量元素的摄入,特别是硒的摄入,为糖尿病人带来极大的福音。 硒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补充适当的硒有助于改善胰岛素自由基防御系统和内分泌细胞的代谢功能,这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供了新依据。另外,硒也可以通过改善糖尿病血液粘滞性增高状态,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改善糖尿病预后。 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医生通过让糖尿病人定量服硒,可以起到保护和恢复胰岛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的症状,降低尿中的葡萄糖和血红蛋白水平。 此外,硒除了产生胰岛素样作用以外,还有与胰岛素协同的作用,这使得硒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为引人注目。 胰岛b细胞是什么?相信很多人健康人,和一些患了糖尿病的人,通过以上的了解,已经了解了是什么?在全面了解以后,如果自己的胰岛素出现了问题,达不到自己的需求,一定要尽快的到医院全面检查一下,可以通过补充微量元素硒,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给自己带来的身体伤害。 生活知识分享

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方法及临床应用

胰岛2细胞功能评估方法及临床应用 郭静霞)!任巧华)!王战建’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葡糖耐量试验&!肽 中图分类号*3%B*+) 文献标识码*2 文章编号*)""(=%B#M"’""*#"8="(%#="’ !!胰岛2细胞功能是指胰岛素脉冲样分泌以及对各种刺激物引起的胰岛素释放或分泌反应以及分泌其他多肽的能力, 检测胰岛2细胞功能有很多方法&包括胰岛素脉冲样分泌模式的检测和胰岛2细胞分泌刺激试验#葡萄糖刺激试验和非葡萄糖刺激试验$,葡萄糖刺激试验主要有高葡萄糖钳夹技术-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6.<;;$结合数学模型分析技术以及临床常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a<;;$等%非糖刺激试验主要有精氨酸试验及胰升糖素试验,另外&还可通过分析胰岛2细胞分泌的其他肽类来判断其功能&如!肽-胰岛素原#/6$-胰淀素等()),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胰岛2细胞功能有其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对于评估不同阶段糖尿病胰岛2细胞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H!胰岛#细胞功能评价方法 H I H!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可分为快速脉冲分泌波动#E V J H Q:F J G D H C F J J Q:F D9$及慢速分泌波动#V J:X Q[F V ID H C F J J Q:F D9$,胰岛素脉冲分泌与胰岛2细胞内在的生物学机制有关&可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此两种脉冲分泌的胰岛素量约占一日胰岛素总分泌量的*"?,体内试验往往采用持续小肠营养-静脉输注葡萄糖或混合餐给予机体一定的能量负荷&每)"!#"分钟从外周静脉置管或门静脉置管取血)次&测定相应时刻的血糖-胰岛素-!肽浓度&连续观察)B!(B小时&得到上述#项指标的动态变化曲线,门静脉取血法能够直接观测到肝前胰岛素分泌情况&具有很高的精确性&然而由于较大的创伤性仅限于动物试验&极少在人体应用,糖尿病患者及其高风险人群中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异常的出现常早于)相胰岛素分泌异常&故可用于检出糖尿病易感者潜在的2细胞功能缺陷&亦可用于观察糖尿病患者2细胞功能的变化及治疗后功能的变化(’&#), H I J!胰岛2细胞在葡萄糖刺激下反映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主要方法 H I J I H!高葡萄糖钳夹技术#R O E G X K J O C G I F CC J Q I E$!通过输注外源性葡萄糖&使血糖快速升高并维持在相对平稳的高糖水平&以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正常人可观察到胰岛素双相分泌((), H I J I J!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一次性静脉注射葡萄糖"+%K’\K#标准体质量$&在注射后#小时内观察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正常人可观察到胰岛素双相分泌, 上述两种方法在糖尿病患者前期或早期糖尿病患者可见到胰岛素)相分泌消失&甚至更早期在糖耐量正常阶段已可发生变化&故可发现潜在的2细胞功能减退&上述两种方法中 以高糖钳夹技术更为精确(%), H I J I K!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联合胰岛素释放试验!这是临床常用的了解患者的糖耐量情况和胰岛功能的方法&用于诊断糖尿病并指导临床用药, H I K!用于评估胰岛2细胞功能的指数 H I K I H!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为糖负荷后#"分钟胰岛素和血糖净增值的比值#76#"’7<#"$&通常代表胰岛素)相分泌&以胰岛素曲线下面积#2N!$代表’相分泌,在糖尿病前期阶段76#"’7<#"已显著下降(8)&该指数可较好地反映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 H I K I J!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D I Q=2$!计算公式" ,D I Q=2@’"e>617’>/<_#%#>617为空腹胰岛素&>/<为空腹血糖$&在胰岛2细胞功能评估中可同时调整胰岛素敏感性影响而使结果更接近于真实情况,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著名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N d/07$中用来评估’型糖尿病胰岛2细胞功能的方法就是,D I Q=2,因为胰岛2细胞衰竭在葡萄糖负荷下才能充分暴露&而空腹状态只能部分地反映胰岛2细胞功能&因此该公式的缺点是容易高估胰岛2细胞功能&在使用中需予以注意(B),该公式仅涉及>617及>/<水平&只需取)次空腹值&就能对胰岛素分泌情况作出大致的估计,另外一个涉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数为胰岛素抵抗指数#,D I Q=63$&计算公式" ,D I Q=63@>/617’’’+%&其在细胞功能评估中可同时考虑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使结果更接近于实际($), H I K I K!胰岛2细胞功能指数#I D[F]F G[Y G:QC G J J]V9C:F D9 F9[G b&^-!6$!计算公式"^-!6@#>617e>/<$’#/<’R c /<)R_’>/<$&/<’R为糖负荷后’小时血糖&/<)R为糖负荷后)小时血糖&如将>/<设定为#+%I I D J’5&则^-!6@ #>617e>/<$’#/<’R c/<)R_*$,^-!6能解释约’"?的血糖2N!的变化%^-!6与,D I Q=63-,D I Q=2-76#"’ 7<#"-糖负荷后8"分钟胰岛素和血糖净增值的比值#768"’7<8"$之中任意一个胰岛素分泌指数结合后&能解释血糖2N!的变化约#"?%而新的胰岛素分泌指数^-!6对血糖水平的贡献与,D I Q=63-,D I Q=2-76#"’7<#"-768"’7<8"等诸多胰岛素分泌指数对血糖变化贡献的总和相当,前瞻性研究资料显示在皮马#/F I Q$印第安糖耐量异常#6<;$人群中& ,D I Q=63和^-!6能预测糖尿病的发生&但,D I Q=2不能有效地预测糖尿病的发生,在我国大庆研究资料分析中& ,D I Q=2预测糖尿病发生的能力也不如^-!6,上述结果提示&如仅用,D I Q=2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则对其结果的解释要十分慎重()"), H I L!胰岛2细胞在葡萄糖以外因素刺激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H I L I H!精氨酸刺激试验!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残存的2细胞功能())),静脉快速注射精氨酸仅诱发胰岛素)相分泌&而 ! # % ( ! *临床荟萃+!’""*年#月’"日第’’卷第8期!!J F9F C Q J>D C V H&^Q X C R’"&’""*&.D J’’&1D+8

第一章 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文稿

第一章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胰腺最早是被希腊解剖学家Herophilus (约公元前335-公元前280)发现,并描述为一个独立的器官。数百年后,另一位古希腊解剖学家Ruphos将其命名为希腊语pancreas,其中pan为全部(all),creas为肉(flesh)的意思。胰腺为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腺体,是内外分泌混合腺。外分泌部占腺体的绝大部分,属于消化腺,分泌胰液并经导管排入肠腔,主要对食物起消化作用。内分泌部是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之间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激素进入血液或淋巴,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1.1胰的形态和位置 人的胰腺与十二指肠相连,质软、外观为淡红色,形状扁平细长。胰腺长约14~20cm,重量约为80~115g,位置较深,在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啮齿类动物胰腺为无定形结构,似脂肪组织,不规则,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色淡红。而许多低等动物胰腺不形成独立的器官,它们散在分布于其它内胚层来源的器官中。如无脊椎动物就没有独立的胰腺,其外分泌部组织存在于肝内,内分泌细胞则存在于胃肠道上皮内。 人和啮齿类动物的胰腺均可分为头、颈、体、尾4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无明显界限。胰头较膨大,被十二指肠“C”形包绕,并向左下方伸出一钩状突起(Processus uncinatus)。在钩状突起凹陷处为胰腺切痕(incisura pancreatis),此处又是肠系膜上动、静脉的通路。胰头后面与胆总管、肝门静脉相邻。胰颈是胰头与胰体之间的狭窄扁薄部分,胃幽门位于其前上方。胰体位于胰颈和胰尾之间,占胰的大部分。胰尾为伸向左上方较细的部分,紧贴脾门。胰腺主导管位于胰的实质内,贯穿胰的全长,它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胰头上部,位于主导管上方常有一条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图1-1)。

胰岛细胞功能评估

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 1.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的原则及困难: 对内分泌腺功能的评估不外乎三个方面或三个层面:基础体液(血浆、尿或唾液等)激素或代谢(调节)底物和/或产物的测定,配对测定和动态试验(兴奋试验和抑制试验)。对胰岛功能的评估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但一般的内分泌功能评估原则上假定激素的作用是正常的(没有受体的异常,就是没有抵抗的情况),故可应用负反馈机制来准确评价反馈调节环中哪个环节出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但恰恰是这些需要进行胰岛细胞功能评估的病人常常存在胰岛素抵抗问题,而且常是主要问题,这就给功能评估带来很大的难度。 2.胰岛分泌产物的测定: 2.1血浆胰岛素: 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的主要产物,故测定血浆胰岛素是评价胰岛细胞功能的主要指标和基本方法,曾经可以说是“金标准”。但有几个因素影响其结果判断:胰岛素免疫测定的准确性、胰岛素抗体对测定的影响、周围血浆胰岛素的水平不能真正反映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门静脉胰岛素进入肝脏被分解)、胰岛素的降解以及受到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门静脉取血测定胰岛素可以更准确反映胰岛功能,但属于创伤性检查,不适合临床应用,一般来讲,功能测定的意义还不至于大到需要进行门静脉穿刺的程度。 2.2血浆和尿连接肽(C-肽): C-肽与胰岛素以等分子量从胰岛分泌出来,故理论上应与胰岛素具有同等的意义,而且具有以下优点:半衰期长、几乎不被肝脏摄取,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测定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等。但测定C-肽的前提是代谢、排泄处于稳定状态,这样才有意义。 C-肽在体内分解很少,主要从肾脏排泄,故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测定24小时尿C-肽排泄量,可更准确反映胰岛一整天的分泌量。 2.3胰岛素原及与胰岛素的比值: 胰岛素的前体包括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和胰岛素原裂解产物,在β细胞中前胰岛素原很快被处理为胰岛素原,它不被分泌出胰岛细胞,故血浆中没有前胰岛素原。正常情况下有一定量的胰岛素原被分泌,血浆水平仅为胰岛素的10%左右,但当糖尿病时,这个比值明显升高,这可能反映体内“急需”胰岛素,连“半成品”都分泌出来。到了胰岛功能下降更严重的时候,这时连“半成品”都没有,胰岛素原水平也明显降低。 2.4胰淀素(胰岛淀粉样多肽):

胰岛素及其分泌

胰岛是在胰脏腺泡之间的散在的细胞团。 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参考资料:胰岛人类的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A细胞、B细胞、D 细胞及PP细胞。A细胞约占胰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主血糖素(glucagon);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insulin);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成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eptide)。一、胰岛素胰岛素是含有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6000,胰岛素分子有靠两个二硫键结合的A链(21个氨基酸)与B链(30个氨基酸),如果二硫键被打开则失去活性(图11-21)。B细胞先合成一个大分子的前胰岛素原,以后加工成八十六肽的胰岛素原,再经水解成为胰岛素与连接肽(C 肽)。图11-21 人胰岛素的化学结构胰岛素与C肽共同释入血中,也有少量的胰岛素原进入血液,但其生物活性只有胰岛素的3%-5%,而C肽无胰岛素活性。由于C肽是在胰岛素合成过程产生的,其数量与胰岛素的分泌量有平行关系,因此测定血中C肽含量可反映B 细胞的分泌功能。正常人空腹状态下血清胰岛素浓度为 35-145pmol/L。胰岛素在血中的半衰期只有5min,主要在肝灭活,肌肉与肾等组织也能使胰岛素失活。1965年,我国生化学家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胰岛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创举。(一)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1.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

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α-磷酸甘油,脂肪酸与α-磷酸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加速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和障碍,不能很好处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②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加快,增加DNA和RNA 的生成;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应。近年的研究表明,几乎体内所有细胞的膜上都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已纯化成功,并阐明了其化学结构。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α亚单位由719个氨基酸组成,完全裸露在细胞膜外,是受体结合胰岛素的主要部位。α与α亚单位、α与β亚单位之间靠二硫键结合。β亚单位由

糖尿病时的胰岛β细胞

糖尿病时的胰岛β细胞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β细胞 已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无论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胰岛β细胞的功能呈进行性衰竭,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丧功约50%。它与胰岛素抵抗(IR)不相关,在诊断糖尿病前10~12年,β细胞功能已逐渐减弱[1,2]。有报道[3],观察124例肥胖者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及T2DM者的尸体解剖,发现β细胞在IFG减少40%、T2DM减少60%,主要是β细胞凋亡增加,而β细胞的复制正常或增加;淀粉样沉积在T2DM中增加,在肥胖的糖耐量减退(IGT)者中不增加[3]。有证据提示某些药物的治疗有益于防止或延缓β细胞减少及功能减退。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β细胞在初诊断糖尿病时就已衰减,随着病程延长继续下降并伴有血糖控制不佳,尽管应用多种治疗,UKPDS发现用磺胺类药物治疗6年,β细胞功能比初

诊时进一步减退27%。瑞典学者指出,β细胞功能的减退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增加正相关[4],当HbA1C>6.5%,β细胞功能必然受损。 胰岛素分泌缺陷及IR见于典型的T2DM及大多数IGT者,这二者哪种先出现,尚有争议。可能有原发的遗传缺陷,近有认为胰岛素敏感性与β细胞功能成比例地相关。在急性胰岛素反应(AIR)及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代谢作用与葡萄糖体内平衡相关。因为葡萄糖是刺激AIR的信号之一,AIR不能完全代偿葡萄糖分布(M)的损害。对比印第安人(41名)及高加索人(60名)研究显示,空腹及餐后葡萄糖浓度增加会减少M。对慢性刺激的生理性适应,Stumvoll 等[5]提出,与葡萄糖紧密相关(glugore allortasis)。 Allortasis (经过改变后的稳定)可对急性刺激保持连续的体内平衡反应。前瞻性研究7年发展成T2DM的比马印第安人,显示其β细胞逐渐受损,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试验可预测发展为糖尿病,可不依赖肥胖和IR [6]。 诸多研究证实,T2DM是一异质性疾病。高加索人亲属间IR 的遗传率是67%[7]。β细胞功能异常出现在初发糖尿病之前,导致IR是T2DM原发因素的质疑提示在具有危险因素的病人胰岛素分泌的改变先于IR发展成T2DM。国外大多数T2DM是肥胖及腹型肥胖,它是构成IR的决定者并伴有意义的遗传背景。然而,也有肥胖者伴IR

胰岛细胞及其功能

胰岛细胞及其功能 岛细胞根据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 一、B细胞(β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60%~80%,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缺乏胰岛B细胞将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二、A细胞(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4%~40%,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作用同胰岛素相反,可增高血糖。 三、D细胞(δ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15%,分泌生长抑素。 四、胰岛PP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1%,分泌胰多肽。 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它位于胃的后面。胰腺含有多组特异性的细胞,我们称之为朗格汉斯岛(胰岛)。这些细胞构成了胰腺的内分泌部分(无导管),其功能与外分泌腺部分(有导管)截然不同,后者在消化过程中向小肠内分泌消化酶。胰腺作为内分泌腺发挥作用时直接向血流中分泌激素,其中最重要的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作为特定物质如葡萄糖的转运机制,形成细胞膜上的载体,使葡萄糖能够穿过细胞膜。胰岛素促进糖原的合成,即将胰岛素转化为糖原,后者继而储存在肝脏中以供将来需要时使用。 ?胰岛素通过增加葡萄糖向细胞内的转运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并降低血糖的代谢(降低血糖的效应)。 ?胰岛素通过促进氨基酸向细胞内的转运,增加了蛋白质的合成。 ?当血糖水平高时,胰岛素能够防止糖原异生作用(糖原转化为葡萄糖)。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葡萄糖转移进入肝脏的各个细胞。这刺激了胰岛素的释放,其作用是阻止糖原向葡萄糖的转化并随后被释放到血流中。这一过程的直接结果就是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胰岛细胞不能产生胰岛素时,葡萄糖就无法进入细胞内,这样,它会蓄积在血液中并随尿液排出。这种情况导致的疾病被称为糖尿病。与此相反,胰岛素的过度分泌导致低血糖症

胰岛β细胞再生的研究

胰岛β细胞再生的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张世联王薇编辑:studa9ngns 关键词:胰岛素(INS) 胰岛β细胞再生基因糖尿病 体内糖平衡主要由胰岛素(INS)控制,胰岛β细胞可释放INS调节餐后的血糖,也可通过β细胞的增长适应长期的INS需求,如果其中任一环节发生障碍,引起绝对或相对INS 缺乏,则可引发糖尿病。有关INS的生物合成和释放调节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β 细胞再生研究直到近年方引起重视。 非INS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但有证据表明:对葡萄糖的刺激反应INS分泌减少和β细胞增长不足易患此病〔1〕,而老年人存在胰岛再生能力低下,可能与糖尿病患病率高有关。Ⅰ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引起β细胞损伤,致失代偿,此病初发时常有INS的短期恢复,说明缺损的胰岛细胞竭力满足体内INS的需求。研究β细胞增长的调节将有助于了解糖尿病发病机理,对糖尿病的治疗也将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β细胞增长的难度,如何增长,调节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1β细胞生长能力与糖尿病 目前常用C57BL/6J小鼠作为研究NIDDM的遗传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该种系1988年由美国Duke大学培育成功,为单糖尿病遗传基因病鼠。此鼠在正常饲料喂养下不发病,在高脂肪(33%),高单糖(38%),低纤维素(<3%)饲料诱导下,经过4 w(由4周龄开始至8周龄)发病。它与C57BL/KSJ鼠种的胰岛再生能力不同,即用葡萄糖刺激C57BL/6J小鼠胰岛,可增殖的细胞比率较C57BL/KSJ的多一倍。当发病时,C57BL/6J小鼠出现中度糖尿病、INS 抵抗、肥胖和胰岛过度增生,C57BL/KSJ的早期症状与前者相似,但随后出现重度糖尿病,体重下降,β细胞破坏及死亡,这些观察表明胰岛素细胞再生能力决定了糖尿病的表现形式,支持人类Ⅱ型糖尿病是多因素致病的遗传观点。 另有证据表明,NIDDM患者的β细胞总量比相应对照组(体重匹配)少〔1〕。有人提出一种假设,认为肥胖者由于外周INS抵抗,β细胞总量应适应性地增加,假如β细胞没有增长,INS产生将不足,便会引发糖尿病。由于胰岛有生产INS的较大贮备,β细胞的适度减少不会引发糖尿病,然而长期持续增加功能负载,致β细胞总量减少,INS释放会逐渐减少。另外,胰岛也存在质的异常,如NIDDM患者血中INS原/INS比值增高,是否通过β细胞的增殖可遮掩质的异常也是今后寄望的研究课题。由此可见,除了INS分泌、抵抗外,还应研究β细胞的生长能力。 β细胞增长能力与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关系不大,它主要因自身免疫损伤胰岛,发病初期经历了INS的合成由增多到减少的变化过程,表明胰岛为满足机体对INS的需求进行了再生的努力,因不能充分代偿,必然引发糖尿病。如及时用免疫抑制剂中止β细胞损害,可不致于发生严重的糖尿病症状。由于β细胞可再生的部分有限,此种治疗需在自身免疫损伤β细胞的初期进行。 2胰岛β细胞的生长 人到成年以后,有些细胞仍然进行着细胞分型,如表皮细胞、血细胞,有的不再进行分裂增殖,如神经细胞,即损伤后不能通过增殖来修复;有些细胞正常时并不进行分裂增殖,但当损伤后,细胞可旺盛地进行分裂,达到修复目的,如肝细胞。胰岛细胞平时也是处于相对静止期,并不分裂,但当损伤后需修复时只有很少一部分细胞可以进行分裂,且随年龄增

胰岛细胞功能评估

胰岛B细胞功能评估 1. 胰岛B细胞功能评估的原则及困难: 对内分泌腺功能的评估不外乎三个方面或三个层面:基础体液(血浆、尿或唾液等)激素或代谢(调节)底物和/ 或产物的测定,配对测定和动态试验(兴奋试验和抑制试验)。对胰岛功能的评估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但一般的内分泌功能评估原则上假定激素的作用是正常的(没有受体的异常,就是没有抵抗的情况),故可应用负反馈机制来准确评价反馈调节环中哪个环节出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但恰恰是这些需要进行胰岛细胞功能评估的病人常常存在胰岛素抵抗问题,而且常是主要问题,这就给功能评估带来很大的难度。 2. 胰岛分泌产物的测定: 2.1 血浆胰岛素: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的主要产物,故测定血浆胰岛素是评价胰岛细胞功能的主要指标和基本方法,曾经可以说是“金标准” 。但有几个因素影响其结果判断:胰岛素免疫测定的准确性、胰岛素抗体对测定的影响、周围血浆胰岛素的水平不能真正反映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门静脉胰岛素进入肝脏被分解)、胰岛素的降解以及受到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门静脉取血测定胰岛素可以更准确反映胰岛功能,但属于创伤性检查,不适合临床应用,一般来讲,功能测定的意义还不至于大到需要进行门静脉穿刺的程度。 2.2血浆和尿连接肽(C-肽): C-肽与胰岛素以等分子量从胰岛分泌出来,故理论上应与胰岛素具有同等的意义,而且具有以下优点:半衰期长、几乎不被肝脏摄取,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测定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等。但测定C-肽的前提是代谢、排泄处于稳定状态,这样才有意义。 C-肽在体内分解很少,主要从肾脏排泄,故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测定24小 时尿C-肽排泄量,可更准确反映胰岛一整天的分泌量。 2.3 胰岛素原及与胰岛素的比值: 胰岛素的前体包括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和胰岛素原裂解产物,在B细胞中前胰岛素原很快被处理为胰岛素原,它不被分泌出胰岛细胞,故血浆中没有前胰岛素原。正常情况下有一定量的胰岛素原被分泌,血浆水平仅为胰岛素的10%左右,但当糖尿病时,这个比值明显升高,这可能反映体内“急需”胰岛素,连“半成品”都分泌出来。到了胰岛功能下降更严重的时候,这时连“半成品”都没有,胰岛素原水平也明显降低。2.4 胰淀素(胰岛淀粉样多肽): 胰淀素也是同在胰岛素分泌颗粒中一起被分泌出来的,其分泌异常可能参与糖尿病的病理过程,测定胰淀素对评价胰岛细胞功能可能有帮助,但结果不很一致。 3. 作用物—血糖的测定: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4、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

胞器。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2、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

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其功能研究

胰岛的细胞组成及其功能研究 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人类的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A细胞、B 细胞、D细胞及PP细胞。A细胞约占胰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insulin);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eptide)。 胰高血糖素 人胰高血糖是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分子量为3485,它也是由一个大分子的前体裂解而来。胰高血糖在血清中的浓度为50-100ng/L,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5-10min, 主要在肝灭活,肾也有降解作用。 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1mol/L的激素可使3×106mol/L的葡萄糖迅速从糖原分解出来。胰高血糖素通过cAMP-PK系统,激活肝细胞的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糖异生增强是因为激素加速氨基酸进入肝细胞,并激活糖异生过程有关的酶系。胰高血糖素还可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同时又能加强脂肪酸氧化,使酮体生成增多。胰高血糖素产生上述代谢效应的靶器官是肝,切除肝或阻断肝血流,这些作用便消失。另外,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和胰岛生长抑素的分泌。药理剂量的胰高血糖素可使心肌细胞内cAMP 含量增加,心肌收缩增强。 胰岛素 胰岛素是含有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6000,胰岛素分子有靠两个二硫键结合的A链(21个氨基酸)与B链(30个氨基酸),如果二硫键被打开则失去活性。B 细胞先合成一个大分子的前胰岛素原,以后加工成八十六肽的胰岛素原,再经水解成为胰岛素与连接肽(C肽)。胰岛素与C肽共同释入血中,也有少量的胰岛素原进入血液,但其生物活性只有胰岛素的3%-5%,而C肽无胰岛素活性。由于C肽是在胰岛素合成过程产生的,其数量与胰岛素的分泌量有平行关系,因此测定血中C肽含量可反映B细胞的分泌功能。正常人空腹状态下血清胰岛素浓度为35-145pmol/L。胰岛素在血中的半衰期只有5min,主要在肝灭活,肌肉与肾等组织也能使胰岛素失活。1965年,我国生化学家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胰岛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创举。

【VIP专享】胰岛的细胞组成几个功能

胰岛(兰格尔翰斯岛,英语:Islet of Langerhans)在1869年由德国病理学家保罗·兰格尔翰斯(Paul Langerhans)所发现。胰岛是胰脏里的岛状细胞团,由一群分泌激素的细胞所组成。胰岛的直径是50-500μm之间,每个胰岛含有约1000个细胞。胰岛内有5种分泌激素的细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胰岛 ?外文名称 pancreatic islets ?分泌激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组成形态 许多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细胞团 ?所属系统 内分泌系统 ?作用 调节血糖稳定 目录1基本简介2相关信息3分泌调节 1 基本简介 1.1 胰岛素简介 1.2 生物学作用 2 相关信息 2.1 胰岛素分泌 2.2 胰高血糖素 2.3 胰高血糖作用 2.4 胰高血糖素分泌 2.5 胰岛B细胞 3 分泌调节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百度贴吧人人豆瓣

基本简介 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人类的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 点,主要分为A细胞、B细胞、D细胞及PP细胞。A细胞约占胰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insulin);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长 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eptide)。 胰岛素对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影响,但对于糖代谢的调节作用尤为明显,胰岛素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储存和利用。缺乏胰岛素时,血糖难以被组织细胞摄取,糖的贮存和利用都将减少,这时血糖浓度如果过高,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如果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胰岛素简介 胰岛素是含有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6000,胰岛素分子有靠 两个二硫键结合的A链(21个氨基酸)与B链(30个氨基酸),如果二硫键被打开则失去活性。B细胞先合成一个大分子的前胰岛素原,以后加工成八十六 肽的胰岛素原,再经水解成为胰岛素与连接肽(C肽)。胰岛素与C肽共同释入血中,也有少量的胰岛素原进入血液,但其生物活性只有胰岛素的3%-5%, 而C肽无胰岛素活性。由于C肽是在胰岛素合成过程产生的,其数量与胰岛素的分泌量有平行关系,因此测定血中C肽含量可反映B细胞的分泌功能。正常人空腹状态下血清胰岛素浓度为35-145pmol/L。胰岛素在血中的半衰期只有 5min,主要在肝灭活,肌肉与肾等组织也能使胰岛素失活。 1965年,我国生 化学家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胰岛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创举。 生物学作用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 1.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

细胞的组成及其结构

考前回归教材—考前读一读 第一部分细胞的组成及其结构 [基本图例] 1.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N、P。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3.DNA和RNA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表现为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4.DNA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5.熟记实验中的颜色反应: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甲基绿染液→绿色; RNA+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加热砖红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 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6.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细胞。 7.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8.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2多,释放能量也多。 9.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小。 10.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 11.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细胞膜还含有少量糖类。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1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3.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14.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能直接转化,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1.(2016·全国课标卷Ⅰ,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2016·全国课标卷Ⅲ,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3.(2016·四川卷,2)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4.(2016·四川卷,1)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的产生生成 C.[H]的消耗的合成 5.(2015·江苏卷,6)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物质的方式相同 6.(2015·重庆卷,1)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相同的是( ) A.线粒体的功能 B.发育的全能性 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7.(2015·安徽卷,1)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 ) 8( )

胰岛素结构和性质

胰岛素的结构和性质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胰岛素是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的蛋白质激素。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对胰岛素的基本 知识如胰岛素的发现,胰岛素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胰岛素的生物合成,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胰岛素(insulin)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体内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在人体胃的后下部,十二指肠旁,有一条长形的器官 叫做胰腺(图1)。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 群,叫做胰岛(图2)。人胰腺中胰岛总数约有100万个[1] 。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最早从胰腺中得到的激素,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取得了多个第一。它是第一个被证明有激素作用的蛋白质,第一个被结晶的蛋白质,第一个被测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图1人体胰腺(在胃的后下部) 图2胰腺中的胰岛 第一个被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第一个被证明是以大分子前体形式合成的蛋白质和第一个用基因工程生 图1人体胰腺(在胃的后下部) 产的蛋白质[2] 。1胰岛素的发现 由于胰岛散布在胰外分泌腺的汪洋大海中,因此在提取胰岛素时极易被蛋白水解酶降解而失活。加拿大外科医生FrederrickGrantBanting看到一篇报道,提到在胰脏外分泌细胞坏死时,胰岛细胞仍然存活。于是他对胰岛中的活性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提取、分离胰岛中的活性物质。但当时他在英国工作的实验室条件较差,于是求助于多伦多大学生理系专门研究糖代谢的J.J.R.Macleod教授,希望他给予支持。Banting要求提供一间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一名协助他测定血糖和尿糖的助手以及实 验用的狗等。当时Macleod教授勉强同意了Banting的要求并找了一名当时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学习的四年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