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彭炜

(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成都610072)

摘要迄今为止已经描述的植物病原细菌约有30个属和650个种,其中我国记录的细菌约150种以上。本文主要讨论植物病原细菌分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简要描述生产上造成显著危害的黄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土壤杆菌属、棒形杆菌属及支原体等6类主要细菌及其所致病害,并对已经发现并证实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种类作出粗略的统计,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的系统分类学和植物病害信息数据库查询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细菌性病害;细菌分类;种类/属;真细菌;植原体

Advances in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bacterial diseases and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Peng Wei

Sichuan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 and Sciences, Chengdu, China

Abstract. About 650 species of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in 30 genera have been reported around the world amongst which 150–200 speci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review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in plant bacterium classifiction and bacterial disease studies. The 5 most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are described and they include Xanthomonas, Pseudomonas, Ewinia, Agrobacteria, Clavibacter and Mycoplasma. These data are important and can be useful in studies on systematics of plant bacteria and on construction of plant bacterial disease information platforms.

Keywords.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systematics; species and genera; eubacteria; phytoplasmae

————————————————————

作者简介:彭炜(1955-),四川省资中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细菌病害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每年都造成重大的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损失[1–4]。为更好地理解此类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有必要对他们的病原类型基本概念进行叙述,同时对已经发现并证实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种类进行粗略的统计和分析,为建立植物病害系统分类学和植物病害信息数据库查询系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原核生物类型的基本概念

原核生物界概分古细菌(Archaea)和真细菌(Eubacteria)两大类。所有的古细菌都不会侵染植物,只有真细菌中的一小部分能侵染植物,引起病害[5]。

1.1古细菌(Archaea)。古细菌的细胞组成和原生质中rRNA的序列与真细菌都不相同。它们是生活在极端条件下的一些古老细菌,如产甲烷细菌、耐高盐细菌、耐高温细菌等,这类细菌在医药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6,7]。

1.2真细菌(Eubacteria)。真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植物病原细菌主要归属于真细菌界中的薄壁菌门(Gricilicutes)。薄壁菌门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脂多糖构成壁薄而柔软(无磷壁酸),革兰氏为阴性。其中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有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菌属

( Xanthomonas)、欧文氏菌属(Ewinia)等等[8–9]。还有少数植物病原细菌属于厚壁菌门(Furmicutes),它们的细胞膜外都有一层主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构成的坚韧细胞壁,所以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其中重要的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属的细菌绝大多数是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菌和昆虫的病原菌,在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如用于害虫防治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控制水稻纹枯病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lis)等[10]。引起植物病害仅有一个种,即禾草巨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pv. cerealis),其在美国引起小麦白叶斑病[11]。另外还有几种植物病原菌属于无壁菌门(Tenericutes),无壁菌门的细菌菌体无细胞壁,只有一种称为单位膜的原生质膜包围着菌体,不合成肽聚糖,胞壁中没有肽聚糖的成分。在原核生物界内,以单位膜为界,细胞核质无核膜包围,呈原核状态,含肽聚糖的细胞壁有或无,核糖体在细胞质内70S,染色体的数目为1,细菌的质粒DNA游离于细胞质中。其中植物病原细菌中的无细胞壁的支原体主要有植原体属(Phytoplasma)(如引起柑桔黄龙病和枣疯病的病原菌)和螺旋体属(Spiroplasmas)两个属。

2、关于细菌分类系统

2.1生物界的最新分类系统

据2005年国内外相关资料介绍,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概括的分为:“三大域、七界系统”。即:真核生物域、原核生物域、无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包括五界系统:(动物界

Animalia、植物界Plantae、真菌界Fungi、藻物界Chromista、原生生物界Protista);原核生物域只包括一个原核生物界的两大类:即真细菌(Euacteria)和古细菌(Archaea)两大类;无胞

生物域只包括一个病毒界(Vira)[12]。本文仅讨论关于真细菌类中植物病原细菌分类研究的进展情况。

2.2关于细菌分类的三大系统

在世界范围内,细菌的分类有三大主要系统[12],它们分别是:1)前苏联

N.A.Kрасильникоь编著的《细菌和放线菌的鉴定》中所采用的分类系统(1958);2) 美国Breed 等主编的《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第1版,1923)中表述的系统;3) 法国Prevot编著的《细菌分类学》(第1版,1940)论述的系统。这三个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排列系统和命名各不相同。其中《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采用的分类系统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是目前微生物学界普遍采用的分类系统。《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被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由美国细菌学会召集各类专家共同编写完成的,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二是它连续出版,积极地更新和丰富完善,不断吸取人类研究的最新成果。三是希望将细菌分类从实用性的人为分类系统逐步向科学化的系统分类迈进。

2.3 细菌学的最新分类系统

细菌个体很小,构造简单,不像其他生物那样主要以形态作为分类依据,现代植物病原细菌学分类主要以下列几个方面的性状:1)菌体的培养特性和显微形态特征;2)营养型及生活方式;3)生理、生化特性;4)致病性和症状特点;5)血清学性质;6)基因组(片段)和其它分子生物学特性[13–14]。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域(Domain Procaryotae)中的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原核生物俗称细菌(Bacteria),其分为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细菌(Archaea)两大类、4个大组和35个

群[1]。古细菌类中分成广古细菌门和泉古细菌门两个部分;真细菌类(Eubacteria)下分为3个大组,包括: 1) 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组(Gram–negative Eubacteria); 2)有细胞壁的

革兰氏阳性真细菌组(Gram–positive Eubacteria); 3)无细胞壁的支原体,又称为无壁菌组。

主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在《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二版, 2004) [13–14]分类系统中的分类

地位如下:

细菌域(Domain Bacteria)

普罗特斯细菌门(Phylum BX11. Proteobacteria)

Alpha普罗特斯细菌纲(Class I. Alphaproteobacteria)

根瘤菌目(Order VI. Rhizobiales)

根瘤菌科(Family I. Rhizobiaceae)

土壤杆菌属(Genus II. Agrobacterium)

Beta普罗特斯细菌纲(Class II. Betaproteobacteria)

伯克赫氏菌目(Order I. Burkholderiales)

伯克赫氏菌科(Family I. Burkholderiaceae)

伯克赫氏菌属(Genus I. Burkholderia)

拉尔氏菌科(Family II. Ralstoniaceae)

拉尔氏菌属(Genus I. Ralstonia)

丛毛单胞菌科(Family V. Comamonadaceae)

食酸菌属(Genus II. Acidovorax)

Gamma普罗特斯细菌纲(Class III. Gammaproteobacteria)黄单胞杆菌目(Order II. Xanthomonadales)

黄单胞杆菌科(Family I. Xanthomonadaceae)

黄单胞杆菌属(Genus I. Xanthomonas)

木杆菌属(Genus VIII. Xylella)

假单胞杆菌目(Order VIII. Pseudomonadales)

假单胞杆菌科(Family I. Pseudomonaceae)

假单胞杆菌属(Genus I. Pseudomonas)

嗜木杆菌属(Genus XV. Xylophilus)

肠杆菌目(Order XII. Enterobacteriales)

肠杆菌科(Family I. Enterobacteriaceae)

欧文氏杆菌属(Genus XIII. Erwinia)

泛菌属(Genus XXIII. Pantoea)

果胶杆菌属(Genus XXIV. Pectobacterium)

硬壁菌门(Phylum BXIII. Firmicutes)

软菌纲(Class II. Mollicutes)

支原体目(Order I. Mycoplasmatales)

支原体科(Family I. Mycoplasmataceae)

支原体属(Genus I. Mycoplasma)

昆虫原体目(Order II. Entomoplasmatales)

螺原体科(Family II. Spiroplasmataceae)

螺原体属(Genus I. Spiroplasma)

芽孢杆菌纲(Class III. Bacilli)

芽孢杆菌目(Order I. Bacillales)

芽孢杆菌科(Family I. Bacillaceae)

芽孢杆菌属(Genus I. Bacillus)

放线菌门(Phylum BXIV. Actinobacteria)

放线菌纲(Class I. Actinobacteria)

放线菌亚纲(Subclass V. Actinobacteridae)

放线菌目(Order I. Actinomycetales)

微球菌亚目(Suborder VI. Micrococcineae)

微球菌科(Family VIII. Microbacteriaceae)

棒形杆菌属(Genus V. Clavibacter)

短小杆菌属(Genus VII. Curtobacterium)

鸭舌草杆菌属(Genus X. Rathayibacter)

棒状杆菌亚目(Suborder VII. Corynebacterineae)

诺卡氏菌科(Family V. Nocardiaceae)

诺卡氏菌属(Genus I. Nocardia)

红色球菌属(Genus II. Rhodococcus)

放线菌亚目(Suborder XI. Streptomycineae)

放线菌科(Family I. Streptomycetaceae)

放线菌属(Genus I. Streptomyces)

3. 植物细菌性病害分类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Bergey’s man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自1923年第一版问世以来,每隔4–5年修订一次, 每次修订或改版都反映了国际上普遍采用伯杰氏分类系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15–22]:

1) 1957年出版的《伯杰氏细菌学手册》第七版中已经命名的植物病原细菌种有200多种,它包括从纲到种、亚种的全面分类。有大纲和相应的检索表以及各分类单元的描述。当时将细菌列入原生植物门的第二纲:裂殖菌纲,共分10目。从1968年Muny设立原核生物界(Kingdom Procaryotae)以来,原核生物界分类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原核生物界分成薄壁细胞门(革兰氏阴性细菌)、厚壁细胞门(革兰氏阳性细菌)、软壁细胞门(主要植物病原菌是植原体和螺原体)和疵壁细胞门(主要指古细菌)[10]。

2) 1974年出版的《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与第七版比较有3大变化:(1)关于细菌的分类地位,第七版将细菌放在原生植物门的第二纲:裂殖菌纲,而第八版(1974)将细菌单列为原核生物界。(2)第八版突出了实用性,以反映细菌特点的名称代替第七版中从头到尾的拉丁化学名。(3)细菌种的排列出现了大种化趋势。根据生物学命名中优先权不能侵犯的原则,确定每一个新种必须查阅大量文献,以避免同物异名的出现。在第八版中将植物病原细菌种由原来的200多种减少到100种以内,以保证所有种都可以用生理生化试验来进行

鉴定,并尽量保证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重复实验,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重复性。

4) 1984年将其易版为《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ic bacteriology),共分4卷。在此新版中,对细菌的高级分类作了重新安排,以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将原核生物界分为4个菌门:薄壁菌门(Gracilicu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疵壁菌门(Mendosicutes)。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1卷登载了医学、工业和普通微生物中

重要革兰氏阴性细菌;第2卷为除放线菌外的革兰氏阳性菌,第3卷为古细菌、蓝藻菌和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第4卷为放线菌。

5) 1994年出版了《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第九版,该版摘录《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1–4卷所有菌属的表型描述,把所有细菌根据类型排列成1–35群,除群11蓝藻菌保留“目”分类单位,其余细菌不设目,除了群5保留肠杆菌科、弧菌科和巴斯德菌科科名和群11蓝藻菌科外,其他均无科名,但以细菌表型为基础的4个主要类型和《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提出的4个菌门正好相对应。第九版的主要变化在于按照自然分类等级安排各级分类阶元。

6) 1998年已经建立了植物病原细菌有27个属、111种、17个亚种、214个致病变种。2000年以后,《伯杰氏细菌学手册》第二版分五卷陆续出版发行,该版本的最新分类体系中将细菌界包括了16门、26组、27纲、62目、163科、814属,共计4727种。

7) 2001年该手册第2版中将原核生物域分为了古细菌界(Archaea)和真细菌界(Bacteria)两个部分,下设25门、39纲、89目、207科、包括852属、5007个种。2000–2005年,《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二版分5卷出版,它更多地采用了核酸序列资料,对细菌分类群总体安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8) 2007年密西根州立大学董事会又出版了新版《Taxonomic Outline of the Bacteria and Archaea》,对真细菌界和古细菌界及其单个分类阶元的菌类做了较详细的描述。

9) 2009年Jackson编著的《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Genom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阐述了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技术。

传统上主要采用菌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植物病原细菌和对它们进

行系统分类,ELISA等血清学检验方法也是细菌鉴定的常用重要技术。近年来,分子生物

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分类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采用的技术主要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基于一些重要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等,基因芯片技术也以此应

用于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和病害诊断[23–25]。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加快了植物病原细菌

的鉴定,而且使得鉴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也使得对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系统等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从而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

4. 重要的植物细菌性病害及原核生物

尽管在最新的植物病原细菌分类中,涉及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病原有30个属,但许多的属中只有一种或几种病原细菌。在生产上造成重大危害损失,涉及植物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种类有5个属,另外还有支原体。主要涉及以下六大类别:

1)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黄单胞菌属是细菌中的特殊类群,目前文献中描述的黄单胞菌属的种几乎都是植物病原细菌。它可以危害120多种单子叶植物和270多种双子叶植物。黄单胞菌引起许多重要植物病害,比较典型的病害有:①甘蓝黑腐黄单胞菌(X.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②水稻白叶枯病(X.oryzae pv. oryzae);③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oryzae pv. oryzicda);④柑橘溃疡病(X.campestris pv. citri)。由黄单胞菌属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大多数症状为叶枯、坏死、萎蔫等症状。1978年前该属有130种,1980年后被压缩合并为5个种,将其它120多个种都并入(X. campestris;)作为种下的成员,特别给予了致病变种(Pathovar,简写为pv.)的名称。近年来Vauterin等通过比较研究,尤其是DNA–DNA杂交和脂肪酸分析后认为黄单胞菌属至少可以划分为20个基因种(组)[26]。

2)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细菌大多数都是土壤、水、其他基质上的腐生菌,有些是植物病原细菌。它的生态适应性广,表型差异大,是一个非常异质的组群。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它能为害多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花卉和药材等[27–29]。在《伯杰氏细菌学手册》第九版中正式命名的植物病原细菌有7个种,现在增加到了10多个种。同时由假单胞菌属中分离了出布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拉尔氏菌属(Ralstonia)。这类细菌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禾本科、茄科、豆科和菊科等许多作物,引起青枯病和萎蔫病等,造成严重的作物损失甚至毁种绝收,其中最重要的种类有茄科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原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和丁香

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等。

3) 欧文氏菌属(Erwinia)。欧文氏菌属细菌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植物病原细菌。有史以来所发现的欧文氏菌属细菌一部分是植物病原细菌,大约含有30多个种,引起的最常见病害是各种植物的软腐病,也有萎蔫和坏死。典型的病害有梨火疫病(E. amylovora)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E. stewartii)都是我国许多省市的地方检疫性有害生物;还有是马铃薯和大白菜的软腐病等等,由欧文氏菌属引起的细菌性软腐病在全世界均有发生分布,在生产中显示出非常重要的地位。

4)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土壤杆菌属细菌是一类习居于土壤的细菌,在土壤中广泛的分布,主要含5个种,其中4个种是植物病原细菌。重要而常见的致病性细菌种有根癌

土壤杆菌和发根土壤杆菌。根癌土壤杆菌(A. tumefaciens)能危害多种双子叶植物,在近土根茎部形成恶性肿癌,造成多种果树和苗木的根癌病,是我国和一些其他国家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发根土壤杆菌(A. rhizogens)在侵染双子叶植物幼根后形成丛生的毛发状根群,称之为发根。

5) 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它是从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中分列出来的一个新属。该属细菌曾经是植物病原细菌中唯一一个革兰氏G+细菌,与该属的模式种“白喉杆菌”相关性很小,已经大大超过了属的界限。Davis 等(1984)建议另立新属,取名为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30]。国内发现的植物病原棒形杆菌属细菌中,最典型的病害有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s),此病在国内主要马铃薯产区均有分布[9]。由于该病菌是以种薯传带的,所以在调运马铃薯种薯时必须要实施检疫。由线虫传播的小麦蜜穗病菌(C. tritici)在国内华北冬麦区、山东、安徽、江苏、浙江、贵州等省已有发生[9]。Zgurskaya 等1994年又将环腐病菌和伊朗蜜穗菌等种类组合成立了一个拉氏杆菌属(Rathayibacter) [31]。这样,原来属于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的植物病原细菌完全被迁出了。至此,从棒杆菌属中划分出了6个属:节杆菌、棒形杆菌、短小杆菌、红球菌、拉氏杆菌和赖氏菌属[32]。

6) 植物支原体(Mycoplasma)。植物支原体是一类自身繁殖的最小微生物,其广泛发生于世界各地,危害粮食、棉花、油料、花卉、药材、蔬菜、果树等,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均有重要影响。1967年日本学者土居养二发现桑萎缩病是类似于菌原体引起的病害[33,34]。国际上有关科学家经历了30多年对植物支原体类病原及其病害的研究,将植物黄化型一类病害,即黄化、丛枝、矮缩、巨芽、花变叶等症状的植物病害归入植物支原体病害,植物支原体病害已经记录了300多种。它包括三大部分:1) 植原体(Phytoplasmas)病害,占植物支原体病害中的90%;2) 螺原体(Spiroplasmas)病害,大约只有3个种;3) 类细菌(Bacteria like organisms)病害。所谓植物类细菌病害:是指对于侵染植物的细菌在未获得人工培养成功之前的一种称谓,它主要包括有两类:一类是限于木质部的类细菌(XLB),另一类是限于韧皮部的类细菌(PLB)。这些细菌基本上不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培养,目前只有木质部的个别类细菌种类已经被人工培养成功了。中国植物支原体病害,可能是全世界种类最多的国家,植原体病害大约有73个种,其中2种是植原体和类细菌两种病原复合/混合感染的,1个种是植原体与螺原体两种病原复合感染的。植物螺原体病害有3种、植物类细菌病害有16种,植物支原体病害合计92种[35,36]。

据作者收集各方面文献资料的粗略统计,经过30多年来各国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工作和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报道或记录的植物细菌性病害大约有350种左右,植物

支原体病害大约有300余种,共计650种左右[37–39]。我国在植物细菌性病害研究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截至20世纪60年代初,由方中达教授研究并整理了21种植物上的34

种植物细菌性病害,1956年俞大绂和方中达发表的《中国植物病原细菌名录》中记载了42种植物细菌性病害[40]。1980年由我国著名细菌学专家和植物病理学家共同完成的《细菌名称》(Names of Bacteria)一书,其中列出了细菌性病害的病原大约有3000种,其中涉及动物、植物、人类、工业、食品加工等等方面,它们当中只有少数种类为植物病原细菌[41]。1981年方中达教授发表了《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名录补志》,补记了部分植物细菌病害的种类,加上植物支原体病害92种[42],总结起来,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已发现并描述的植物病原细菌种类可能达到150种以上。

5.结论与讨论

本文简述了植物病原细菌和细菌性病害及其主要类群。据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植物细菌性病害种类大约在650–700种之间;中国已经记载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种类大约在150–200种之间,它们约占全世界植物细菌性病害种类的1/4–1/3。尽管植物细菌性病害在整个植物病害种类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它的危害性是极其严重的,防治十分困难,例如柑桔溃疡病、柑桔黄龙病、果树根癌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等都是许多国家的植物检疫性病害,防治或根除办法都是极其困难和棘手的。我们研究和比较植物病原细菌类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分析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种类,目的在于为建立植物病害系统分类学和植物病害信息数据库查询系统提供基础数据。虽然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尽可能地总结分析了有关植物病原细菌的种类和分类情况,但是在植物病原细菌分类研究领域至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分类系统尚不太完善,甚至对有些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或其分类地位都还不清楚,或在学者间存在争议。所以,本文中的讨论和一些数据仅仅能反映目前植物病原细菌分类领域的主要现状。

人类在不断进步,科学在飞速发展。迄今,微生物分类研究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迅速发展并在植物病原细菌分类和鉴定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人们对植物病原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有了更新的认识,这些使得我们对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更为准确和快速,也使得植物病原细菌分类系统趋于更加科学合理。

任何生物类群的分类系统都应该是以该类群中不同物种之间的自然进化和亲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然而,植物病原细菌种类较多,它们间的系统进化和亲缘关系复杂纷繁,要建立真正能够尽可能符合细菌自然演化关系的分类系统,其任务是艰巨的,要经历的路程也是漫长的。众所周知,人类对细菌生物的研究和取得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和十分有限的,在细菌学领域中尚有众多难解的科学之谜需要破解,其中植物病原细菌的科学分类、鉴定技

术以及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有效控制等,就是其中亟待攻克的一些重要难题。

人类在不断地进步,科学技术在迅速地发展。可以预期,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植物病原细菌的研究技术也会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借助于这些先进科学技术开展研究,人们将可能更加科学地理解不同植物病原细菌的系统演化关系,从而真正建立起它们的自然演化分类系统,为研究掌握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及成灾规律、创立科学有效的无污染病害管理策略和防控技术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Bashan Y., Azaizeh M., Diab S., Y unis H. and Okon Y. Crop loss of pepper plants artificially

infected with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 in relation to symptom expression [J].

Crop Protection, 1985, 4(1): 77–84

[2] Fininsa C.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bacterial blight severity and bean yield loss in pure

stand and bean–maize intercropping syste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st Management, 2003, 49(3): 177–185

[3] Oerke E.C. and Dehne H.W. Safeguarding production–losses in major crops and the role of

crop protection [J]. Crop Protection, 2004, 23(4), 275–285

[4] 钱永严.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方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2235570.html,/zjyyjp/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77, 2010

[5]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6] Gates R.B. Kingdoms Archeae and Bacteria: The story of life [J]. Naturalist Notes, 2001, 1–6

[7] Arnold P. An overview on Archaea bacteria.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2235570.html,/science/genetics/articles/55853.aspx 2009

[8] 许志刚(主编). 拉汉–汉拉植物病原生物名称[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9] 王金生(主编). 植物病原细菌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0] Cranshaw W.S. Bucillus thuringensis [J]. Home and Garden, 2008, No5.56, Colorado State

Univerisyt,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2235570.html,/pubs/insect/05556.pdf

[11] Hosford R. M., White blotch incited in wheat by Bacillus megaterium pv. Cerealis [J].

Phytopathology, 1982, 72: 1453–1459

[12] 许志刚(主编). 拉汉–汉拉植物病原生物名称[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3] 高必达.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M]. 植物病理学导论(刘大群、董金皋主编),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7:71–91

[14] 许志刚.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现状[J]. 植物病理学报. 1998.28(2): 97–100

[15] Garrity G.M., Winters M., Kuo A.W. and Seatles D.B. 2001. Taxonomic Outline of the

Procaryotes [M].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Second Edition, Release 1.0.,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320 pages. DOI: 10.1007/bergeys outline.

http://141.150.157.80/bergeysoutline/main.htm

[16] Garrity G.M., Winters M., Kuo A.W. and Seatles D.B. 2002. Taxonomic Outline of the

Procaryotes [M].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Second Edition, Release 2.0.,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350 pages. DOI: 10.1007/bergeys outline.

http://141.150.157.80/bergeysoutline/main.htm

[17] Garrity G.M., Johnson K.L., Bell J.A. and Searles D.B. 2002. Taxonomic Outline of the

Procaryotes [M].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Second Edition, Release 3.0.,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365 pages. DOI: 10.1007/bergeys outline 200210.

http://141.150.157.80/bergeysoutline/main.htm

[18] Garrity G.M., Bell J.A. and Lilburn T.G. 2003. Taxonomic Outline of the Procaryotes [M].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Second Edition, Release 4.0,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397 pages. DOI: 10.1007/ bergeys outline 200310.

http://141.150.157.80/bergeysoutline/main.htm

[19] Garrity G.M., Bell J.A. and Lilburn T.G. 2004. Taxonomic Outline of the Procaryotes [M].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Second Edition, Release 5.0.,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401 pages. DOI: 10.1007/bergeys outline 200405.

http://141.150.157.80/bergeysoutline/main.htm

[20] Garrity G.M., Lilburn T.G., Cole J.R., Harrison S.H., Euzeby J. and Tindall B.J.

2007.Taxonomic Outline of the Bacteria and Archaea, Release 7.7 [M].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Board of Trustees. DOI: 10.1601/TOBA7.7. http://www.taxonomicoutline

[21] Sneath P.H.A. and Brenner D.J. "Official" nomenclature lists [J]. ASM News, 1992, 58: 175.

Sneath–Brenner.html

[22] Staley J.T. and Krieg N.R. Classification of procaryotic organisms: an overview [M]. In: N.R.

Krieg and J.G. HOLT (ed.):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vol. 1, 1984, The Williams & Wilkins Co., Baltimore. 1–4

[23] Al–Khaldi S.F. and Mossoba M. M. Gene and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using high–throughput

technologies: genomics, proteomics, and phonemics [J]. Nutrition, 2004, 20: 32–38

[24] Jackson R. (ed.).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Genom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M]. Caister

Academic Press, UK. 2009

[25] Janda J. M. and Abbott S.L.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for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in the

diagnostic laboratory: pluses, perils, and pitfalls [J]. Journal of Clinlc Microbiology, 2007, 2761–2764

[26] Vauterin L., Hoste B., Kersters K. and Swings J.Reclassification of Xanthomona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1995, 45: 472–489

[27] Canfield, M.L., S. Baca, and L.W. Moore. 1986. Isolation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from 40

cultivars of diseased woody plants with tip dieback in Pacific Northwest nurseries [J]. Plant Disease, 70: 647–650

[28] Kennelly M.M., Cazorla F.M, deVicente A., Ramos C. and Sundin G.W. Pseudomonas

syringae diseases of fruit trees [J]. Plant Disease, 2007, 91(1): 4–17

[29] Moore L.W. Diseases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J]. Online Guide to Plant Disease

Control, Oregon University Extension,

http://plant–https://www.360docs.net/doc/0712235570.html,/articles.cfm?article_id=7, 2010

[30] Dabis M.J., Gillaspsie Jr.A.G., Vibaver A.K. and Harris R.W. Clavibacter: a new genus

containing some phytopathogenic coryneform bacteria, including Clavibacter xyli subsp. xyli sp. nov., subsp. nov. and Clavibacter xyli subsp. cynodontis subsp. nov., pathogens that cause ratoon stunting disease of sugarcane and Bermudagrass stunting diseas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1984, 34: 107–117

[31] Zgurskaya H.I., Evtushenko L.I., Akimov V.N. and Kalakoutskii L.V. Rathayibacter gen. nov.,

including the species Rathayibacter rathayi comb. nov., Rathayibacter tritici comb. nov.,

Rathayibacter iranicus comb. nov., and six strains from annual grass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1993, 43, 143–149

[32] 郭坚华, 蔡永健, 陈永芳, 葛云英.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的分类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

报, 2002, 29(1): 74–79

[33] McCoy R.E., Caudwell A. and Chang CJ. Plant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mycoplasmalike

organisms. In: The Mycoplasmas, vol. 5 [M].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89: 545–560 [34] Chang, B. H. and Kim, C. J. Studies on the dwarf disease of mulberry tree [J]. Seri. Journal of

Korea, 1971, 13: 17–21

[35] 姬广海,张世光.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4(1):

113–118

[36] 蒯元璋,张仲凯,陈海如. 我国植物支原体类病害的种类[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5(2): 153–160

[37] Holliday P. (ed.). A Dictionary of Plant Pathology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dgeshire, UK, 2001.

[38] Lapage S.P., Sneath P.H.A., Lessel E.F., Skerman V.B.D., Seeliger H.P.R. and Clark W.A.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 (1990 Revision) [M].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Washington, D.C., 1992

[39] Young, J.M., Saddler, G.S., Takikawa, Y., de Boer, S.H., Vauterin, L., Gardan, L., Gvozdyak,

R.I. and Stead, D.E. Names of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1864–1995 [J]. Review of Plant

Pathology [J], 2006, 75: 712–763.

[40] 俞大绂,方中达.中国植物病原细菌的初步名录[J].农业学报, 1956, 7(3): 359–364

[41] 蔡妙英. 细菌名称[M].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42] 方中达,任欣正. 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名录补志[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1(3): 29–32

植物病害分类

植物病害分类 一、致病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真菌是一种低等生物,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小的要用显微镜观察。真菌是多细胞体,有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真菌不能自已制造养分。真菌的繁殖和高等植物近似,每种孢子折生成和形态均具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主要根据。在条件适合时,产生的孢子,借风、雨、虫等扩大再传染,往往造成病害的流行。 鞭毛菌亚门 卵菌纲水霉目 绵霉属稻绵霉稻苗绵腐病 水霉属腐生水霉、寄生水霉水稻烂秧 丝囊霉属萝卜丝囊霉萝卜根腐 霜霉目 腐霉科 腐霉属 能引起各种针、阔叶树及花卉幼苗 的猝倒、茎基腐、根腐和果腐等病 害:猝倒病、根腐、瓜果腐、果蔬 软腐、茄瓜绵腐等 疫霉属 为害植物的根、茎基部,少数为 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叶枯等 病害。如山楂根腐病、牡丹疫病、 烟草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菠 萝心腐病、番茄晚疫病、柑桔褐腐 疫病、辣椒疫病、草莓红心病、瓜 类疫病等 指疫霉属 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芽腐、叶枯、山楂根腐病、百合基 腐病、荔枝霜疫(霉)病、 马铃薯疫病等 白锈科白锈属如:苋菜、白菜等的白锈病 霜霉科 霜霉属 葡萄、菊花、月季霜霉病、十字花 科植物、瓜类、烟草霜霉病、白菜 霜霉病、大豆霜霉病 假霜霉属瓜类霜霉病 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 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菊科霜霉病 指梗霉属谷子白发病

根肿菌纲根肿菌属十字花科根肿病、白菜类根肿病粉痂菌属马铃薯粉痂病、疮痂病 多粘霉属无明显症状,但传播病毒病 壶菌纲节壶属玉蜀黍节壶菌玉米褐斑病丝壶菌纲 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柄锈菌属麦秆锈病、草坪草锈病等胶锈菌属梨锈病 多孢锈菌属玫瑰锈病 单孢锈菌属菜豆锈病 层锈菌属枣树锈病 栅锈菌属亚麻锈病 黑粉菌目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粉病条黑粉菌属小麦秆黑粉病叶黑粉菌属水稻叶黑粉病腥黑粉菌属小麦腥黑粉病轴黑粉菌属高梁散黑粉穗病尾孢黑粉菌属水稻粒黑粉病实球黑粉菌属慈菇黑粉病 隔断菌目隔断菌属(大多是介壳虫的共 生物) 果树膏药病 银耳目银耳属 木耳属 卷担子菌属花生紫纹羽病 外担子菌目外担子菌属引起茶科、杜鹃科植物的叶果幼梢变形肿胀,如杜鹃和山茶的饼病 子囊菌亚门 半子囊菌纲畸形外囊菌桃树缩叶病 梅外囊菌梅、可缩叶病、膨叶病李囊菌李囊果病(李袋果病)樱桃外囊菌樱桃丛枝病 酵母属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彭炜 (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成都610072) 摘要迄今为止已经描述的植物病原细菌约有30个属和650个种,其中我国记录的细菌约150种以上。本文主要讨论植物病原细菌分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简要描述生产上造成显著危害的黄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土壤杆菌属、棒形杆菌属及支原体等6类主要细菌及其所致病害,并对已经发现并证实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种类作出粗略的统计,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的系统分类学和植物病害信息数据库查询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细菌性病害;细菌分类;种类/属;真细菌;植原体 Advances in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bacterial diseases and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Peng Wei Sichuan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 and Sciences, Chengdu, China Abstract. About 650 species of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in 30 genera have been reported around the world amongst which 150–200 speci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review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in plant bacterium classifiction and bacterial disease studies. The 5 most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are described and they include Xanthomonas, Pseudomonas, Ewinia, Agrobacteria, Clavibacter and Mycoplasma. These data are important and can be useful in studies on systematics of plant bacteria and on construction of plant bacterial disease information platforms. Keywords.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systematics; species and genera; eubacteria; phytoplasmae ———————————————————— 作者简介:彭炜(1955-),四川省资中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细菌性病害大全

xx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xx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 *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xx茎腐病; 5、小麦xx;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xx瘟病(xx腐败病、xx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挪威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2、*花生青枯病; 3、油菜黑腐病;、油菜软腐病、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4、*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5、甜菜软腐病、甜菜细菌性根癌病、甜菜细菌性尾腐病(根尾腐烂病)、甜菜细菌性斑枯病; 6、芝麻细菌性角斑病、芝麻青枯病; 7、*烟草青枯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野火病、烟草软腐病(空茎病); 8、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9、甘蔗白条病; 10、咖啡细菌性叶斑病; 11、xx细菌性叶斑病; 其它作物细菌性病害: 1、xx青枯病、xx细菌性黑枯病、xx疫病; 2、茶树细菌性根癌病;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2.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症有: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培训讲学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农作物病害分类 在农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病害等。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左右。 1、真菌性病害 1.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 根肿或者瘿瘤。 1.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和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1.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病。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者 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1.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1.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浸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1.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浸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 统发病,如枯萎病和黄萎病等。 1.7肛孢菌纲的黑盘孢属。起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者白色的黏液。

1.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很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多形 成干腐或者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和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于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小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 主要依据。 2、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由于细菌浸染破坏薄细胞和细胞壁组织所导致的 后果。 在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 环。 在肥厚的组织或者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 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 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 在根或茎上。 萎蔫是细胞浸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者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回造成植株萎蔫死 亡。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_许彦君

■ No.5.2011 摘要:细菌作为重要的生防因子在植物病害防治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生防细菌研究进展,包括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细菌对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生防细菌定殖、生防细菌鉴定、影响生防细菌效果的环境因素、重要的生防细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应用研究及生防细菌菌剂开发,并对未来生防细菌的遗传改造等生物工程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细菌;生物防治;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鉴定Abstract:Bacteria plays a important action as biological control factor on plant diseases.Advance in the bacteria biological con ?trol for plant diseas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ith particu ?lar reference to the advantage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s,mecha ?nism,colonization,identification,environment factors,applica ?tion of Pseudomonas spp.and Bacillus spp.and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agent,with expectation in the future studies on the gene engineering of bacteria.Key words:Bacterial;Biological control;Pseudomonas spp.; Bacillus spp.;Identification 利用生防细菌来防治植物病害成为国内外在生物防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利用生防细菌或其代谢产物调控寄主植物根际周围益害微生物的平衡从而达到控病保产的目的,这也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途径(郭荣君等,1998)。大量的研究表明,生防细菌不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多种拮抗性或竞争性的代谢产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达到阻碍或杀死病原菌的效果,而且 细菌大多对植物具有较好的亲合性,易于定殖(R.Grosch,1999)。 1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 生防细菌主要优势有:(1)生防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众多,在植物根际和地上部大量存在;(2)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较广,可以通过竞争、拮抗和寄生、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方式对病原菌产生影响;(3)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4)多数生防细菌可从植物根际和叶部分离得到,接种后易于在植物上定植,生防效果持久稳定;(5)细菌大多可以人工培养,便于控制,在实践中易于操作(程亮等,2003);(6)其遗传和生化分析简单,容易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7)有些细菌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可以增加作物产量。2生防细菌作用机制 目前认为生防细菌主要是通过对营养和位点的竞争以及产生抗生素的拮抗作用来达到生防效果。主要的作用模式包括:抗生物质的产生;通过产生噬铁素对铁原子的竞争(L.Cindy 等,2002);对位点和营养的竞争(O.G.G.Knox 等,2000);诱导植物抗性机制的表达(L.C.Van Loon 等,1998;杨海莲等,2000);降解病原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如毒素等;分泌细胞壁降解酶,如几丁质酶和?-1,3葡聚糖酶等(J.M.Whipps,2001)。有的拮抗菌株以一种机制为主,有的同时依赖多种机制,但是对不同的病害又可能表现出不同的 收稿日期:2011-10-0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GA06B101-1-5);黑龙江省“十一五”重点项目(GB06B105) **通讯作者:许艳丽,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线虫病害、作物病虫害生物生态控制。E-mail:xyll@https://www.360docs.net/doc/0712235570.html,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许彦君1,刘海龙2,刘新晶3,许艳丽4** (1.黑龙江省双城市朝阳乡农业服务中心,黑龙江双城150134;2.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0; 3.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中图分类号:S47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47(2011)05-0018-06 病虫防治 18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作用整理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目录 摘要 (3) 1植物真菌病害 (3) 2生防菌的种类及生防机制 (3) 2.1 生防菌的种类 (3) 2.2 生防菌的生防机制 (4) 2.2.1 竞争作用 (4) 2.2.2 拮抗作用 (5) 2.2.3 诱导抗性作用 (5) 2.2.4 促生作用 (6) 3 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7) 3.1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 (7) 3.2 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7) 参考文献: (8)

生防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的作用 摘要:真菌病害是造成作物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作物病害的80%由病原真菌引起,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其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病原菌弱致病菌等。生防菌的生防机制各不相同,主要有竞争作用、拮抗作用、诱导作物抗性和促进作物生长,间接提高作物抗性等作用,许多生防微生物还可通过几种不同机制之间的联合来发挥功能。本文还对生防菌的分离与分类鉴定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生防机制,木霉菌,芽孢杆菌,放线菌 1植物真菌病害 植物病害一直是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据估计, 全球主要农作物的平均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 %~15 %, 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在植物病害中,70 %~80 %的病害是病原真菌侵染所引致的。植物真菌病害不仅直接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与品质降低, 而且部分病原真菌在侵染农作物过程中, 可分泌产生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与代谢物, 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构成极大威胁。此外, 重大农作物真菌病害的控制往往依赖化学防治, 杀菌剂的使用不仅增大生产成本, 而且其反复施用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1]。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病害的新方法。其中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防治,被公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选择。 2生防菌的种类及生防机制 2.1 生防菌的种类 生防菌的种类繁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有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等。真菌主要有木霉菌、毛壳菌、酵母菌、淡紫拟青霉菌、厚壁孢子轮枝菌及菌根真菌等;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等促进植物生长菌( PGPR)、放射性土壤农杆菌和巴氏杆菌等; 放线菌主要有链霉菌及其变种;病毒的弱毒株系;病原菌的无致病力突变菌株[2]。一些生长繁殖快抗逆性强的菌株如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芽孢杆菌(Bacillus) 等是目前生防菌的研究热点[3]。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以及防治药剂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登记管理信息汇编》和《农药电子手册》等资料查询,我们搜索到在菜豆、黄瓜、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 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茎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疫病和细菌性条纹病等7种。在注册登记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有效农药成分中,单剂主要有如下产品: 1、噻菌铜(龙克菌),国内仅有浙江龙湾化工独家登记并生产原药,农药制剂正式登记证号为PD,在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时,按照500—600倍稀释喷雾或者灌根,是防治蔬菜(白菜、黄瓜)、果树(柑橘、桃树、猕猴桃)、果类(西瓜、甜瓜)和水稻等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型理想药剂。 2、噻枯唑(叶枯唑),目前国内有45家企业51个登记证件。浙江龙湾化工日产95%叶枯唑原药3吨,农药制剂(叶青双)正式登记证号为PD85153—8,对水稻500倍稀释喷雾,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 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2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地下降。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其已处于没落状态。 3、氢氧化铜,国内有52家企业73个登记证件,但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与春雷霉素的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由于登记企业比较多,价格悬殊大,真假难辩,市场也极其混乱。 4、乙蒜素,国内有39家企业54个登记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比较常见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 5、春雷霉素,国内有28企业登记54个农药证件,登记作物广泛,在果树、蔬菜和水稻上均有应用,杀菌谱比较广泛,对细菌、真菌均具有一定的防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方案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方案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桔病等。细菌性病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害。 全世界细菌性作物病害约有500多种,我国主要的细菌性作物病害有60-70种。 细菌性病害常造成严重损失,据估计,全世界马铃薯每年因细菌性病害减产25%。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植物病害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从总体角度对细菌病害作以概览必要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重要细菌属及代表种介绍 目前植物病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厚壁菌门和薄壁菌门,共25个属,115个种,17个亚种,217个致病变种。但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细菌属有7个,包括黄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欧氏菌属、布克氏菌属棒形杆菌属、土壤杆菌属和Rostonia。 1、黄单胞菌属 黄单胞菌属为薄壁菌门的成员。菌体短杆状,多单生,少双生,单鞭毛,极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黄单胞菌属细菌都是植物病原菌。其引起的植物病害遍布全世界、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条斑病、禾谷黑径病、柑橘溃疡病、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和棉花角斑病等。该属细菌目前包含6个种即野油菜黄单胞菌、水稻黄单胞菌、白纹黄单胞菌、土毯黄单胞菌、葡萄黄单胞菌和草莓黄单胞菌。其中野油菜黄单胞菌包括140个致病变种。 2、假单胞杆菌属 假单胞杆菌属是薄壁假单菌科的模式属: 菌体短杆状,单生,鞭毛1-4根,极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代谢为呼吸型。一些种类产生水溶性荧光色素。氧化酶反应一般为阴性,

少数为阳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假单胞杆菌属的一些种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如丁香假单胞菌就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它的寄主范围极广,可侵染为害多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引起叶斑或坏死及茎秆溃疡等症状。丁香假单胞菌包括41个致病变种。 3、欧文氏菌属 欧文氏菌属是薄壁菌门肠杆菌科的一个成员。菌体短杆状,多双生短链状、偶单生,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兼性好气、代谢为呼吸型或发酵型。欧文氏菌属大多数是植物致病菌。引起植物坏死、溃 疡、萎蔫、叶斑、流胶及软腐等症状。根据寄生性和致病性特点,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可将该属分成两个组群,第一组群是解淀粉组,另一组群是胡萝卜软腐织群,共包括17个种。解淀粉组中的重要致病菌是梨火疫病菌;胡萝卜软腐织群中的胡萝卜软腐细菌和菊欧文氏菌是常见而重要的致病菌。以原属于欧文氏菌属的玉米枯萎病菌为基础建立了泛菌属。 4、土壤杆菌属 土壤杆菌属是薄壁菌门根瘤菌科的一个成员。菌体短杆状。单牛或双生,鞭毛1-6根,周生或侧生,无芽孢,好气。代谢为呼吸型,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氧化酶反应阴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土壤杆菌属含4个种,其中根癌土壤杆菌和发根土壤杆菌是重要的植物致病菌、它们分别含有致瘤质粒和致发根质粒,造成冠瘿瘤和发根等畸形症状。 5、棒形杆菌属 棒形杆菌属是以前的棒状杆菌属建立起来的,属厚壁菌门。菌体短杆状至不规则状,无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好气,代谢为呼吸型,氧化酶反应阴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棒形杆菌属含有5个种和7个亚种,其中密执棒形杆菌为模式种,并包括马铃薯环腐亚种、诡橘亚种、花叶亚种、内布拉斯加亚种和密执安亚种。马铃薯环腐棒形杆菌浸染为害5种茄属植物。 6、韧皮部杆菌属 韧皮部菌属是新建立的属,是一类在植物韧皮部寄生为害的细菌。

真菌与细菌病害区别

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详细版)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比较如下: 一、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细胞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五、名称组成: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

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技术

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技术 植物细菌病害是一类比较难以防治的病害,常见症状为腐烂(如大白菜的软腐病)、萎缩(如番茄的青枯病)、畸形(如苹果根癌病),有时在植物表面附着菌体与寄主体液的混合物“菌脓”(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害部位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植物病原细菌均为杆状,多数种类有鞭毛。 病状是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它反映了患病植物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变化,它是由致病因素(病原)持续地作用于受病植物体,发生异常的生理生化反应,致使植物细胞、组织逐渐发生病变,达到一定显著程度时而表现出来的。在观察植物病害时,可看到有两类显然不同的病状,一类只发生在植物器官的局部,同一器官上相同的病状之间,无发展的连续性,称之为点发性病状,如常见的斑点病;另一类病状的发生却不限于局部,可以从一个部位发展到另一部位,从一个器官发展到另一器官,以至整体发病,称之为散发性病状或系统

性病状,如多种植物的枯萎病、谷子白发病、病毒病等。 根据内部病理变化阶性质,病状可以分为三类:即坏死性病状、促进性病状和抑制性病状。坏死性病状是以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为特征,表现为枯斑、腐烂、焦枯等;促进性病状是植物的机体受到病原的刺激发生膨大或增生的病状;抑制性病状和前者相反,植株的生长发育部分或全部受到了抑制。这样的区分,只是就其主要方面而言的。许多病害经常是整体表现为抑制性病变,而在其局部则表现为促进性病变。 具体的病状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复合的特征,即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的总和。把各类病状按其主要特征予以归类,可分为若干典型化的类型。这些类型的名称已成为特定病状的代词,在描述病害时广为应用,使叙述更为简便。人们习惯上也用病状来作为一些病害的名称,如枯萎病、腐烂病、花叶病、角斑病、大斑病、丛枝病等。病状的主要类型如下: 1.斑点(spot)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一般有明显的边缘,成为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斑点;斑点上还可以呈现轮纹、花纹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而称为褐斑、黑斑、紫斑、角斑、条斑、大斑、小斑、胡麻斑、轮纹斑、网斑等。各种病原都可能引起斑点病状的发生。炭疽是斑点的一种,斑点中生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疮痂与斑点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在农作物侵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两种,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由于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病源不同,其防治方法和药剂使用也截然不同。所以,正确诊断区别两种病害,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关键。其诊断依据主要是两种病害的病症特点: 一、真菌性病害 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瘿瘤。 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菌。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侵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侵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黄萎病等。 7.腔孢菌纲的黑盘孢菌。其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白色的黏液。 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较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形成干腐或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二、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细胞性病害

关于植物细菌性病害

植物细菌性病害知多少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作物用药也是一样。要想防治好细菌性病害,必须弄清植物细菌性病害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发病环境?有什么病状和症状,如何辨识呢? 植物细菌性病害,知多少? 在植物病害中,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种类最多,其次是由细菌原引起的病害,要有效地防治细菌性病害,必须了解细菌病害的特征,掌握正确的诊断和识别技术,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细菌性病害发病环境 由于细菌没有主动侵染植物的能力,传播、侵染都与水关系密切,所以田间可以看到病害随流水或雨滴飞溅传播的分布格局;淹水和暴风雨往往会造成细菌病害的大流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肖悦岩(放在文中合适位置,与文章内容并无必然关联)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到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侵入后,通常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进一步扩展。在田间,病原细菌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于细菌侵入,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于病害发展的环境,常是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病原细菌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植物细菌侵染病状类型 一、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洋剖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二、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三、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四、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欧文氏菌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橘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五、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和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六、畸形。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如菊花根癌病等。 病害的病症及辨识方法 上述病状类型,植物真菌性病害也有类似表现,但在病症上有截然区别。细菌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那么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病症是什么呢?就多肉植物“黑腐”而言,病因可能是真菌性感染也可能是细菌感染,有的花友说:“我已经定期喷施了多菌灵预防为什么还是黑腐了?”多菌灵只对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如果是细菌性感染当然无效。(在文中合适位置独立出来,与此段内容相关,但并不衔接) 一、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黏状物———细菌脓。如

中农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_在线作业_1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 (5分)细菌性病害的常见病征是()。 A. 霉状物 B. 菌脓 C. 小黑点 D. 粉状物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大多数专性寄生的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是()。 A. 活体寄主 B. 种子 C. 肥料 D. 病残体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对外检疫机构多设在()。 A. 乡政府 B. 省政府 C. 车站、机场、港口 D. 农业局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4. (5分)细菌属于()界的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但没有固定的细胞核。 A. 真菌界 B. 原生生物界 C. 原核生物界 D. 动物界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5. (5分)下述()不属于影响园林植物害虫生长发育的生物因素范畴。 A. 园林植物 B. 人为活动 C. 昆虫病原细菌 D. 捕食性天敌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6. (5分)草坪害虫蝗虫类昆虫的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其类型为()。

A. 复翅 B. 鳞翅 C. 半鞘翅 D. 膜翅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7. (5分)植原体的传播介体可以是()。 A. 菜青虫 B. 鸟类 C. 叶蝉 D. 蚜虫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8. (5分)光周期是指昼夜交替时间在()中的周期性变化。 A. 一个月 B. 一年 C. 一季 D. 一天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9. (5分)对于园林害虫的防治灯光诱杀法属于()的范畴。 A. 物理防治 B. 农业防治(园林技术措施) C. 生物仿制 D. 化学防治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10. (5分)真菌繁殖时,营养体的一部分形成繁殖器官,其他部分继续执行营养功能,称为()。 A. 有性繁殖 B. 整体产果 C. 分体产果 D. 无性繁殖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11. (5分)园林植物钻蛀害虫天牛和小蠹都属于()。 A. 鳞翅目 B. 等翅目 C. 鞘翅目

植物常见病害

园艺植物菌物病害 黄瓜霜霉病 (一)发病概况:整株叶片迅速干枯、死亡,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露地、温室和塑料大棚均可受害,还可危害南瓜、冬瓜、丝瓜、甜瓜等葫芦科。 (二)典型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偶尔危害茎、卷须及花梗。病势由下而上逐渐蔓延,严重时全叶片干枯卷缩。正面出现多角形褪绿斑。潮湿时背面出现紫灰色霉层。(三)病原:古巴假霜霉[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卵菌门假霜霉属。 (四)发病规律:南方:终年发生。北方:孢子囊为主要侵染源,随气流、雨水及昆虫传播。 辣椒疫病 (一)发病概况:轻则落叶,重则全株枯死,造成绝收;毁灭性病害之一,以大棚栽培受害最重。 (二)典型症状:幼苗初呈暗绿色水渍斑,逐渐扩大,茎叶迅速萎蔫。成株期多危害茎秆分枝处,病部凹陷缢缩,上部萎蔫枯死,维管束不变色。果实受害始于蒂部,潮湿长出白色霉层,干燥时形成僵果。 (三)病原: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卵菌门,疫霉属。 (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高奎或高垄栽培,清洁田园。出后中心病株或雨后高温高湿为关键喷药期,甲霜灵、疫霉灵、乙磷铝等。 瓜类白粉病 (一)发病概况: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中、后期危害最重。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苦瓜等均可被害。 (二)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白粉斑。病斑连在一起布满整个叶片,叶片枯黄发脆。秋季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的小点(闭囊壳)。 (三)病原:瓜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白粉菌属,子囊菌门,专性寄生。(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 梨锈病 (一)发病概况: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梨产区均有分布。转主寄生桧柏、刺柏(二)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初期叶片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扩大为圆形病斑,外围有黄绿色晕圈。表面密生橙黄色小粒点(性孢子器)。背面隆起,正面微凹陷,隆起部位长出灰黄色毛状物(锈孢子)。 (三)病原: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担子菌门胶锈菌属,整个生活史上产生4种类型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清除转主寄主——砍掉梨区5公里范围内的柏树;喷药保护 茄科蔬菜灰霉病 (一)发病概况:露地栽培,田间潮湿及多雨季节,发病严重;保护地栽培,管理不善,低温多雨,发病严重。 (二)典型症状: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以苗期和储藏期发病为主。叶片、茎、枝条、花和

教你区分作物真菌类、细菌类、病毒类、生理性病害

一、各类病害的主要特征 (一)真菌性病害: 1、会产生不同形状的病斑。 2、病斑上会产生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无臭味。 (二)细菌性病害: 1、叶片上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而且病斑处很薄易破裂或串孔。 2、根茎叶易腐烂、有臭味。 3、果实上有疮痂,在果实表面有小突起。 4、根部尖端维管束易变褐色。 (三)病毒性病害: 病症主要表现在嫩叶上,种类虽少,但危害大,易得难治。 1、花叶病毒,叶片皱缩,黄绿相间,金黄易凹,深绿易凸,无病叶平展,叶眉扇形。 2、厥叶型,叶片细长,叶脉上冲,呈线状。 3、卷叶型,叶片扭曲,向水弯曲。 4、条斑型,在西红柿要成熟果实上,出现青白色,渐变铁锈色,不易着色,果实皮里肉外有褐色条纹。辣椒果尖端向上变黄色,在变黄部位出现短的褐色条纹。 (四)生理性病害: 属非生物病害,不具传染性。一般上午低于20℃,开花结果作物不能正常开花授粉,易出空洞果、畸形果,及落花落果。下午3时至半夜温度低于16℃,养

份不易转化积累在叶生上和花芽上,造成叶片黑厚而小浓绿、易化瓜落果,形成花打顶、瓜打顶、自封顶。下半夜温度低于10℃,易低温受阻,叶易老化、干枯。 茄果蔬菜缺素症:作物龙头弯曲,自封顶很容易是缺硼。开花不结实也是缺硼。龙头下新出来的新叶干尖,干边是缺钙。龙头下新叶是黄叶为缺硫。龙头下新叶是白叶缺铁。 下部叶片叶全变黄这是缺镁。下部叶脉绿,叶下垂、叶肉有黄斑这是缺锰。下部叶肉变黄,叶脉是绿色这是缺锌。下部叶全绿,黄边是缺钾。 二、如何区别作物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 (一)生理性病害“三性一无” 植物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突发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发病时间多数较为一致,往往有突然发生的现象。病斑的形状、大小、色泽较为固定。 普遍性通常是成片、成块普遍发生,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质、水、肥、废气、废液等特殊条件有关,因此无发病中心,相邻植株的病情差异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散发性多数是整个植株呈现病状,且在不同植株上的分布比较有规律,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植株一般可以恢复健康。无病征生理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征。 (二)传染性病害“三性一有” 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因而又称侵染性病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