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雅居乐新中式景观设计说明书

新中式景观分析

经历了古典园林辉煌后的我国园林,到了近现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以及西方园林景观概念的传入,其发展之路几度调整,从全部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探索寻求新时代中式园林的实践尝试。重拾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城市精神,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也初步形成了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新中式景观。 一、概念特征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人们开始从纷乱的“摹仿”和“拷贝”中整理出头绪,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园林风格。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 可以说,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展现“水?桥?房”的空间格局、“黑?白?灰”的民居色彩、“轻?秀?雅”的建筑风格、“情?趣?神”的园林意境。它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二、传承发展 新中式景观作为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景观,在全球文化交融而带来的西方现代景观对中国特色园林吞噬的情况下,其出现是必然的,但它不是对传统的复古,而是传统的继承。其景观设计从古典园林中汲取适合当代的设计精华,将古典园林本土化的东西消化、推敲、重构、传承、接力,融合于当代景观设计下,用另一种视角、另一种手法来开拓,最终达到新景观对古典园林的承形、延意、传神。当下新中式景观的传承发展大概可以归纳为源、衍、意。1. 源—新中式景观造园思想源于古典园林 新中式景观的造园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与造园手法的再现。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依次而产生的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古典园林景观布局再现。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新中式景观设计的布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空间的感受出发,模仿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创造现代语境下的新型园林空间。上海世博园中国园中的设计就将“亩”与“园”相结合,形成了“九亩园”的布局,创造出富有当代魅力和传统园林精神的“亩中山水”系列。

最新新中式景观设计教学提纲

“新中式”景观设计(一)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造园手法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图1)。奥运村南北四个大门采用障景的造园手法,分别用彩陶文化、青铜文化、漆文化、玉文化的叠水影壁将美景置于其后,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图2)。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有意识地把远处的电视塔远借入到园内的视野中来,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图3)。奥运村南北景观主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了观景内容(图4)。万科第五园运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竹子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图5)。

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

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 一.景观规划设计思想 1.“山林生态区域”概念在居住环境中的良好延伸和具体体现 尊重现有场地背景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引入并强调“山林生态区域”的概念,并加以精心的环境空间组织安排,使建筑与环境共生于“山地”、“森林”形成的生态系统中。 2.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1).强调区域的归属感和文脉的延续 本项目地处锦州市,结合区域的特征,使传统街区的历史传承和新建社区的现代特色协调统一。新建之后的社区既有生活品质提升后的焕然一新,又不割裂于场地的血脉联系。 2).强调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 本案的项目精神内涵为新中式园林的简约现代感。通过新中式提升“山林生态景观”的精神价值,其传统风格与区域的文脉相吻合。 3).文化主题应用于环境的规划和功能共融 本案的文化主题在景观规划中作为功能设计的构思基础,在满足人们对邻里交往生活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为人们所接受。使园区文化主题真正成为项目的灵魂和核心价值,使人在身处这一环境中不由自主的感受到“意境”的存在,融化在环境的功能之中。 3.景观设计的创新和统一 1).园区景观设计的审美观体现创新特征而非单纯复制,采用规划的设计思想将古典与自然共融一炉,既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又兼具古典园林与自然生态之美。 2).环境设计强调整体性与统一,如环境和建筑风格的统一;小品、标识的系列化设计,材质、色彩的协调和搭配;照明的系列化设计。 二.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1“架构” 本项目用地为不规则形,周边是主要的城市道路。整个项目由十九幢高层公寓楼、底层商业以及相应的配套公建组成。室外空间按功能分为三类:外向空间(商业空间)、内向空间(居住组团空间)、交通空间(主要指外环车道)。 景观规划中基于文化主题的设计理念,布置了一主一副两条景观轴线,确立了三种景观元素:“水”、“山”、“林”,设置了五个景观分区:泊林广场、临溪揽翠、岭上风情、密林怡境及悠然归隐。 主轴线由园区主入口自东向西穿过了社区,带有强烈的山林景观风格,核心景观元素是“水”。该轴线发端于社区东侧的主入口,结合园区大门的特色形式,设计了以“泊林广场”为主题的云海般灵动、飘逸的铺装广场,寓意林中飘渺的朵朵祥云。喷泉雕塑既是社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也是广场的核心,并从中延伸出主景观元素“水”。轴线通过自然式水系将景观空间串连起来,喷泉、树木、花坛、灯饰在这个空间形成强烈而充满活力的序列景观。园区的会所位于主轴线上,轴线经过会所进入社区内部,并沿着组团空间的形态而发生改变,形成了以“临溪揽翠”为主题的中心景观。这是一个用现代审美观重新诠释了的古典主义水景园林,于自然中蕴涵着尊贵典雅的气质。 副景观轴线连通两个次入口,将“岭上风情”、“密林怡境”及“悠然归隐”

融入“古诗词”的“新中式”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新中式”是目前中国景观设计的一种风格。“新中式”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现代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古诗词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提取其在中国古典园林运用中的精髓,并运用到澄江县晨辉会所庭院“新中式”景观设计中。 关键词:景观设计;古诗词;新中式;中国古典园林;庭院设计;澄江县晨辉会所 中图分类号:s731.2;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30 随着国人文化复兴意识的崛起,中国景观设计从“异域风”逐渐回归中国本土,“新中式”景观应运而生,目前正逐渐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许多关于“新中式”景观的研究都提到了“新中式”景观不是单纯的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但是并没有深入分析如何提取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精髓,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盲目堆砌传统元素的“新中式”景观设计方案。古诗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并且与中国古典园林息息相关。本研究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性入手,提取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设计中,可为“新中式”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 《园冶》里谈到:“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意即如何裁取历史传统以兴造现代园林,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中国古典园林直接运用于“新中式”景观设计是行不通的,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园林的服务人群有差异;2)现代人生活环境、方式、审美需求乃至精神需求都与古代人不同;3)古典园林景观所体现出的私密性、封闭性及小尺度、小容量的空间格局,过于沉稳的气质和缓慢节奏,缺乏运动项目的活动内容都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园林景观的需求[2]。“设计”二字更是体现出不能照搬传统元素,设计是有目的地创造出新的事物,满足新的需求。因此“新中式”景观就要求设计师对传统元素进行推敲,进而重构传承。“新中式”并不是排斥西方景观设计,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先进的造园手法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可以说“新中式”景观是融汇中西方造园精髓的设计。人们喜欢怀旧,也喜欢觅新,“新中式”景观恰好满足了人的这一基本心理需求。现代人对园林有新的要求,从而才有“生态”、“低碳”、“节水”、“体验”、“垂直绿化”、“屋顶花园”、“海绵城市”等词汇的出现,古人建园的形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综上所述,“新中式”景观应具备的特点:简洁而又不失创新,古典而又不失时尚,全球而又不失民族,实用而又不失文化。 2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这就说明它与诗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同步发展、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例如山水诗的兴盛就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风景的开发;唐代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尤其是私家园林;园林诗和园林词是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3]。”因此,本研究将以中国古典园林为重点,主要探讨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了较全面、完整的理解,才能在创造“新中式”景观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有: 2.1以诗词造园 以诗词造园主要是根据诗词的文字内容或所表达的意境创造园景。诗词常常歌颂美景或隐喻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园主人向往却不能见或常住,只能在自己园中模拟其景,借此造

【中式景观】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趋势

微设计·景观版|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趋势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不同于普通居住区设计,在满足一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新中式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考虑传统、历史和文脉,并且通过物质要素的组合搭配,自然地展现出来。 1、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1.1绿化种植 总体来讲,小区绿化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树木、草地、花卉等自然植物与铺地以及周围的建筑互相配合,营造良好的户外环境;另一个是为居民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如休憩、健身、散步等。新中式居住区应该把植物配置作为相应配套来设计,配置方式可以尊崇传统园林的孤植、对植、丛植等方式进行设计。在新中式居住区景观中最常用到竹类,它是构成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元素。植物配置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学上,需处理好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设计效果上,应当注意植物之间的层次搭配,平面和立面的构图以及植物的色彩匹配与季相的互补;第二是植物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水景、山石、建筑等。植物与这些要素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具有很强观赏性的景观。

1.2水体景观 新中式居住区空间里,水景是不容忽略的一大重要部分,而且也是景观中的出彩部分,一般以水池、叠水等各种形式出现,水景与山石、楼阁、植物等相互配合形成不同的景致。水的流动性增加了景观的动态感,水对于光照的反射与折射增加了景观的立体感,而水流动的声音则扩展了景观的听觉维度。在景观设计中,合理充分地利用水的特性,可以产生动静结合的特殊艺术魅力。新中式水景的

形式主要为自然水景、庭院水景及装饰水景等。

1.2.1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以自然形成的河道、湖泊等为基础,精心处理水边建筑与水的关系而形成相应的水景景观,其特点在于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水系。静水状态时表现静水平和、宁静及其清澈见底,主要体现其观赏其色、波及影;流水状态时则表现水流的动态美感。 1.2.2庭院水景 与新中式居住区相匹配的新中式庭院,对水景的营造以人工水景居多。根据庭院空间的大小、功能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应尽量保留并充分利用,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中水景宜有聚有分,主次分明,控制和把握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规划与建筑 一、设计依据与用地分析 1、设计依据 (1)关于本工程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台路规选[2004]14、15号); (2)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设计规范; (3)本工程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4)甲方的设计要求。 (5)方案评审会议纪要([2005]95号) 2 、总平面用地分析 (1)气候特征:工程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色。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深冬有寒潮。多年平均气压1015.7百帕,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平均降雨量1593.7mm,蒸发量1283.9mm,多年平均日照1507.2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2.4m/s。 (2)地块与城市关系:本工程用地为台州市路桥区灵山居住区的A地块与B地块,交通便捷。东、西、北至规划支路,南至南山路。 (3)地块的景观要素:紧邻地块北侧为路桥区中央山公园,山高70余米,风景秀丽,是理想的居住用地。无论是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还是从本项目的角度出发,都应在地块开发过程中充分重视这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提升空间环境品质,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住宅园地。 (4)用地基本条件:本工程用地呈不规则行,总用地面积71348.8M2。 二、规划原则 本工程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在充分满足目前住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力求将本工程建设成为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技术合理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它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需要,更注重人们在文化上、心里上对“家”的热爱。在总体规划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原理和手法,在小区内引进一条形态宜人的水景,使小区内大部分住宅都能感受到流水的温馨与亲切。同时采用现代的规划理论及空间与环境的塑造手法,力求创造出融大气、雅致、理性与浪漫于一体的现代化居住区。 “家”是每个人心目中理想化的生活概念,茅庐草舍可以为家,高堂华厦亦可为家。小区内以各种组团单元形式创造家的氛围,同时多层次的绿化、流水和人文景观,井然有序的道路系统,使得小区富有极强的整体感和标志性。建筑的现代感和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结合整体环境的处理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充分体现出小区的可居住性、可持续发展性,体现“以人为本”。 三、规划构思 1、充分利用地形,建筑布局尽量坐北朝南,争取住宅的良好朝向与景观。全区设计有多种组合方式,规划整体而富有变化,保证开发的灵活性;同时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借用山景、改

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 景观设计

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 景观设计前些年盛行的欧陆设计风格使得国内的景观设计大量模仿甚至抄袭国外设计作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了很多异国风情的居住区及商业区,有时甚至让人迷茫,咱们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去哪了?为什么要硬生生地照搬异国的文化?在这些文化盛行的期间,很多崇尚中国文化的人找不到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家。自从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诞生,将骨子里的中国情结得以充分地释放,“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也随着它的诞生而逐渐走向成熟并被大众所青睐。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造园手法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图1)。奥运村南北四个大门采用障景的造园手法,分别用彩陶文化、青铜文化、漆文化、玉文化的叠水影壁将美景置于其后,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图2)。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有意识地把远处的电视塔远借入到园内的视野中来,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图3)。奥运村南北景观主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了观景内容(图4)。万科第五园运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竹子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图5)。?

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 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 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 和居民的重视,同时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一、居住区景观构成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绿化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 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 种趋势:(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 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 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 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2)种 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 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 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道路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

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驳岸 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 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又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新中式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31T15:40:28.1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作者:郑展钊 [导读]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强大,民族意识逐渐复苏。 岭南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强大,民族意识逐渐复苏。“新中式”景观设计作为我国传统景观风格与现代景观风格的相互融合产物,能够巧妙的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借鉴传统优秀造园理念和造景手法,将我国传统韵味的色彩、图案符号、植物空间营造方法与现代工艺、材料及现代设计元素、设计理念相结合,营造符合当前人们审美的现代景观空间。 关键词:新中式景观;住宅景观设计;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设计手法 一、新中式景观概述 那么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合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其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创意园。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展现“水?桥 ? 房”的空间格局、“黑 ? 白 ? 灰”的民居色彩、“轻 ? 秀 ? 雅”的建筑风格、“情 ? 趣 ? 神”的园林意境。它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新中式风格是由传统中式风格逐渐演变,其风格特点是形式简洁大气,色彩统一,各类构筑小品符号性强,整体气质庄重自然,是时下最流行的国际潮流之一。本文将从中国传统符号的运用、造园手法、色彩文化的重组、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拓展以及现代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运用、植物搭配、几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新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二、新中式景观设计中中国传统符号的运用 (1)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地支纪法(天干地支纪年法、生肖);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结、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金乌等;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我们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 (2)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造园手法的运用,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新中式景观为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将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融入到现代景墙、廊架、景观亭等的设计中,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3)新中式景观设计中色彩的选择,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而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上,来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好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 (4)新中式景观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材料有:青砖、石材、木材、瓦片、景石等,基本颜色以黑白灰为主。新中式风格在传统中式的基础上兼容包并,增加了钢材、玻璃、防腐木、各色石材。我们在实际项目设计中华将传统的建筑材料与现代的建筑材料混合搭配使用,在心里感受上既给予了人们质朴、亲切的感受,又结合了现代建筑洁净简单的特点。 (5)新中式景观设计中植物搭配的运用,“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新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 + 地被层 + 草坪或大灌木 +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新中式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种植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 (6)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配套小设施的运用,小品设施一般包括:盆景、树石盆景、草石盆景、书条石,铜香炉、石桌、石凳、门、窗、洞、墙、雕塑等园林小品是园林中常见的点缀性景观,也是园林的观赏点。看似不经意间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成为人们的视线焦点。而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除了观赏需求,更加重视小品设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7)目前,新中式的设计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复兴传统法,即把传统的地方建筑和规划的方式、基本构筑保持下来,突出文化特色,删除某些过于繁琐的细节,强调形式主义。二是重新诠释传统法,仅仅使用传统建筑的符号达到标识的作用,强调文化感和意境上的相似,在表象方式上颇为接近后现代主义的手法。以下会结合新中式景观在现代住宅景观设计项目中的运用,设计要素、设计方法一一进行分析。 三、案例分析 某住宅项目建筑面积12万㎡,一共只规划了351户。整个项目采用了纯中式古典建筑风格,整体住宅布局分为以合院住宅为核心的两大

居住区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居住区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工程管理 姓名: 学号: 2013年 5月 1日

居住区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居住区是人工构造的空间环境,它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是绚丽多彩的人生活动借以展开的舞台。居住区这个空间环境如同一种容器:一方面他为人们的各种生活活动提供舒适的空间或场所,另一方面他又可以促进人的行为活动,而成为行为的发生器、催化剂,或者可以限制和防止某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而成为陶冶情操的乐园。所以,居住区是社会经济的缩影,居住区环境居住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起初对住房建设数量的追求逐渐地过渡到对居住质量的追求。因此,创造一种合适的居住区环境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同时,伴随着住宅建设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国内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水平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后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会越来越体现自己的个性。概括的讲,总体上将呈现以下趋势: 1、回归自然 在住宅小区建设方面,目前呈现出日益精细化与复杂化的倾向。但使用材料的多样化导致室内污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光滑石材的选取让人们在雨雪天感到很不方便;对外立面的过分追求使住宅小区向豪华与复杂化发展。这种看似精细化与复杂化的设计趋向正使得人们离自然质朴的居住环境越来越远。针对这种设计趋向,国家园林协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居经典规划设计竞赛的评委刘晓明认为: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刘晓明认为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要尽量体现狂野的美丽,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的优势,让自然的原本的东西发挥作用,把自然更好的放在景观设计中,让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享受自然。 2、居住区的环境生态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态自觉意识的提高,人们会逐渐摒弃以高昂的资源为代价和巨大的能源消耗来维持的建筑,人们会选择节能材料和技术,会更加重视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将生态思想引入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来,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设计,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确立绿色消费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旨,提高居住区的绿地率,尽可能的节约用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住宅区污染的排放,积极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注重住宅区的环境保护,推广生态住宅,促进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共生。。 3、居住区空间布局将会“以人为本”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4、个性化 根据城市的文化传统及地域特性,因地制宜,不是单纯为做景观而做景观,而不顾具体环境,盲目设计。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范本.doc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本案设计区域地块十分规整,因而这首先决定了它要以大尺度和大气度的概念来规划设计。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平面构图线条简洁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 二、总体特色: 本案景观设计中心以简欧风格为主。各处造型看似简单但又韵味十足,充分体现了一个中高档小区所具备的条件。小区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考虑全面周到,分布人性科学,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融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三、具体景观设计 站在 XX大道上, XX主入口景观立刻会映入你的眼帘,棕色的石材形象墙纹理十分考究,墙面上的兽头喷水透露出高贵的气息,潺潺的流水顺台阶而下,形成一处独特的跌水景观,周边的绿植在水面倒影出绿色的斑斓,是不是和您梦里家的颜色不谋而合呢。 顺主入口往上,路边的香樟会尽力用他的臂膀来为您提供一丝清凉,花池里盛开的鲜花争奇夺艳,努力为这里的环境绽放属于它的美丽。 不觉已来到中心广场,这里是我们活动交流的空间。站在景观轴线上,园里的景观即刻呈现在您面前,触手可及的是精美的植物图案,跃入您耳朵的那是跳跃的喷泉,中心处的景亭极具异域风情。简练的线条搭配细致的小品,整洁的绿植和规则的水景交相辉映,一种大气的感觉浑然天成。 四、交通系统

在充分研究了小区现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所有道路系统两旁均合理设置异域风情浓郁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着主题,为小区增色不少。 五、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XX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 0 一一年十月

“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要点

前些年盛行的欧陆设计风格使得国内的景观设计大量模仿甚至抄袭国外设计作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了很多异国风情的居住区及商业区,有时甚至让人迷茫,咱们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去哪了?为什么要硬生生地照搬异国的文化?在这些文化盛行的期间,很多崇尚中国文化的人找不到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家。自从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诞生,将骨子里的中国情结得以充分地释放,“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也随着它的诞生而逐渐走向成熟并被大众所青睐。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造园手法的应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图1)。

广州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

广州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 作者:jia0424网友评论0 条 摘要:广州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这是本人参与设计的广州某项目的设计说明,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多提富贵意见。 前言 一个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味,渲染扩张其独特个性,强化楼盘的买点,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房地产市场 上让人眼前一亮、脱颖而出,给楼盘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增量和源源不 绝的客流,这一点已经是勿庸置疑的。所以说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日益 重要,但如何才能让设计出的作品拥有一个既鲜明又深受市场欢迎的特 色呢?我们可以从市场上去获得启发。当前广州市场上接连打出的江南 园林、皇室御花园、日式园林直至巴厘岛风情、加州风情、澳洲风情等 各式风格各异、主题独特的小区园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无 论哪种风格、哪种主题,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同,都必须突出一个人性化 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最终目的都是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 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 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 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 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一、概况(略) 二、规划设计理念及构思: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小区内所有居民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首先决定了它要以大尺度和大气度的概念来规划设计,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运用堆土成坡、下沉式网球场、铺地落差、植物配置等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转换。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再加上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 本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应,相得益彰。 园林的功用性亦是小区园林设计的重点之一,小区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考虑全面周到,分布人性科学,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溶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三、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整个小区环境设计的总体轴线构图明确,由两横一纵构成,由此将总平面划分为五大功能分区。 1.纵轴景观带:来到小区主入口前,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气势宏大、极富异国情调的罗马广场。置身于此,一切的视线均无可避免地被其牢牢吸引,使人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在这仿若从电影<<罗马假日>>中搬

新中式设计说明

园林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原则 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创意园。 规划设计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美环境、文化内涵的舒适雅致的自然生活居住空间。 适应土地开发与建设实际、面向住宅消费市场,有利于起步分期开发,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规划设计手法 本园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改变建筑与环境分开的做法,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条件将绿化环境渗透进每户住宅内部,结合传统合院式居住空间布局,使建筑空间内外浑然合一,体现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意念。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

素,“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上,来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好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 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 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地域文化能增强当地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能创造富有个性、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乡土景观。设计中把当地有特色的建筑语言、地方材料、地带树种运用到园林景观之中,给游客营造以富有诗意的视觉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