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文化

宁波文化
宁波文化

轨迹

当1973年河姆渡遗址横空出世,“中华民族又一个文明摇篮”得到确认,“宁波”进入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开篇;当1987年国务院公布宁波戴上“历史文化名城”这顶华冠,至今宁波已在保护和发展之路上摸索前行了20余载。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人文渊薮之地。

这份骄傲,我们一次次见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了22处,总量跻身110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第10位,2处遗址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它们正不断放大着宁波的文化力和辐射力;梁祝传说、奉化布龙、宁海平调、宁波朱金漆木雕、徐福东渡传说、甬剧、姚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14个,它们凝结、保留和传递着这个地域的历史记忆、情感、经验和智慧;以建设宁波博物馆为龙头,十大专题博物馆和十大行业博物馆为两翼,民办、私人博物馆等收藏展示场所为补充的宁波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它们以厚重、丰富和精彩,传递着宁波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历史村镇的发现和保护,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城乡统筹与和谐……

当一出甬剧《典妻》拿遍戏剧大奖,实现了“小剧种,大转型”的奋然一跃,当一批打着“宁波制造”印记的精品力作厚积薄发相继闪亮在中国的文艺舞台。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枝繁叶茂的季节。

这份骄傲,我们一次次分享: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广播影视大奖、鲁迅文学奖、群星奖、梅花奖等领域,我们不断突破,屡有收获。“文艺甬军”正在脱颖而出。

当宁波大剧院、宁波美术馆、宁波音乐厅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宁波博物馆、宁波书城等一幢幢文化设施拔地而起,我们亲眼目睹宁波的“文化地标”不断被刷新,以及建筑背后不断拓展的城市文化活动品牌;当村落文化宫、社区阅览室等构建起“十五分钟文化圈”,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人人共享的时代。

当七艺节的“南腔北调”聆听过了,群星奖晚会的璀璨“星光”目睹过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服装节、茶文化节、爱情节、开渔节、开游节参与过了……各类艺术盛会,推动着我们奔向文化的前沿,推动着我们创新市场运作的能力。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融合互动的世界。

如今,我们习惯了中央芭蕾舞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高雅艺术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习惯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主义”,习惯了看首映电影、听公益讲座的新都市时尚,习惯了“既种地头,又种文化”的新农村生活……许许多多的变化发生着,我们与梦想一起飞。

翻看前页,宁波的“文化引擎”启动于新世纪的开元之年——2000年8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构建都市文化新格局的主要任务。随后,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等相继实施,宁波人文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今天的经济,明天的文化。去年,按户籍人口计算,宁波人均GDP达到6.1万元。有这个“硬实力”作支撑,我们坚信,宁波人对历史和文化的诉求将不断从自发走向自觉。

动力

现代城市总是由一个个“过去”构成,也总是由一个个“现在”构成。

纵观改革开放30年,宁波之所以从一个很不起眼的沿海商埠小城,蜕变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很大程度源自“文化的力量”。

今天,环顾周遭,我们挥洒着前人未敢想像的大手笔:文化的强强联合不断,宁波大剧院、艺术剧院等从文化产品的制造到营销,正全面融入整个长三角演艺联盟;机制的推陈出新不断,借助“国助民办”方式,发展起包括十里红妆在内的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博产业;实行公益性文化产品政府采购,把“万场电影千场戏剧”送进农村;创意产业为宁波发展增添后劲,培育起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精品项目,“走出去”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

现代城市总是由一项项“经济硬实力”构成,也总是由一项项“文化软实力”构成。

如果说宁波的“经济硬实力”是由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GDP跻身“3000亿元俱乐部”这些可摸可感的建筑、确切无误的数字来建构的话,那么,宁波的“文化软实力”则需要在细水长流中慢慢体会,它包含了秩序、精神、文化等许许多多“无形胜有形”的内核部分。

如果你是初次来到宁波,那么,你感受到的宁波软实力,也许就是眼中所见的一次志愿者行动,也许就是耳畔想起的一句富有深意的宁波老话,也许就是商界巨子和两院院士的传奇故事,也许就是高教园区里的桃李芳华,也许就是一件漂亮的文具的设计,也许就是一杯茶的清香,也许就是邻居家小孩每晚准时弹响的一串音符,也许就是每月在本地体育馆内与CBA、WCBA等品牌赛事的“不见不散”……当然,它更是面对大灾时宁波人共同演绎的大爱,到目前为止,我市捐赠四川灾区的物资、资金已达到8.26亿元,占全省捐赠总数的22.1%。勇敢、坚强、责任等词汇,无法尽述我们的行动,一场山崩地陷的灾难让积淀在宁波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空前迸发。

文化的力量深而韧。往历史的深处探寻,我们拥有底气。自古至今,宁波具有“工商皆本”的传统,以商成市,不拘泥于一乡一隅,具有放眼世界的胆魄和精神,“宁波帮”经久不衰,享誉海内外,这些锻造了宁波人诚信务实的价值取向;浙东文化、商帮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塑造了宁波人开放创新的个性特点。什么是宁波精神?这些构成宁波精神。先人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秉承文化传统,发扬创造精神,又在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创造力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从创造的角度来定义文化大市,那么所有具有创造力和创造成果的人,都是文化大市建设的主体。

这种文化基因使得宁波人“一见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滋润”,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成为推动宁波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动力。

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反哺文化繁荣。

加速

大路改变了远方。回顾过往,8年的实践,宁波在文化发展路上,走出了坚实铿锵的足音。

远方召唤着我们。展望未来,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整个浙江在行动,宁波需要属于自己的证明。

与建设一幢楼、一座桥相比,城市“软实力”的建设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恒心。市委、市政府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锻造需要与时俱进。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宁波的经济结构日益趋好,去年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7.5%,宁波已经率先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的最显著特征是: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要素秉赋为主向科技教育秉赋为主转变,文化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知识因素和人才因素将成为一个地方发展的主要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从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入手,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基因。

因此,一个深邃的理论命题,一项重大的实践任务,摆在了宁波人的面前:如何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进一步审视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更加注重发展繁荣文化,更加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宁波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提供坚实支撑。

宁波在学习、思考;

宁波在探索、实践。

考察国内外先进城市,伦敦从2003年起就推出《伦敦:文化资本,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提出了将城市建设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计划;新加坡在新千年伊始就提出《文艺复兴城市》的文化战略,目标是成为“一个充满动感与魅力的世界级艺术城市、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和世界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深圳于2006年研究制定了《深圳城市人文精神建设规划纲要》,将城市精神根植于生产生活实践……与这些先进城市相比,宁波亟待一次属于自己的提速。

今天——2008年8月15日,市委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提速”鸣笛,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增强宁波的“软实力”作出了重要部署。

今天,我们怀揣着刚刚出炉的蓝图,豪情万丈,一个明确的目标、崭新的使命等待着全体宁波人:经过5年努力,实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集文化名城、和美之城、文明之城、创意之城、现代港城于一体的文化大市,增强文化软实力,使宁波文化综合实力在全省领先、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并为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奠定扎实基础。

宁波文化“加速度”将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未来宁波文化将在六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文化惠民能力明显提升;文化品牌效应明显加大;文化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文化人才支撑环境明显改善;文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与此相配套的是,宁波将全面推进六大战略建设,即“先进文化引领”战略、“公共文化惠民”战略、“文化品牌提升”战略、“文化产业升级”战略、“文化人才支撑”战略及“文化创新推动”战略。

今天,当重点文化设施、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等被一一规划的同时,更为可喜的是,支持文化发展的政治、政策、投入、机制等四方面保障措施也将一一得到落实。

今天起,我们将展开一段新的文化勃兴之旅。这次鸣笛,是时代的要求,是对机遇的把握,也是对自我的挑战。

世界名城,无一不是文化名城,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更是如此。

在即将掀起的文化大市建设新高潮中,宁波准备好了。

“网络图书馆”24小时免费为读者服务;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一卡“通借通还”,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市民出门15分钟之内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提供的服务;每个周末都能听到免费的各类公益性讲座;广大农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这些在宁波不是愿景,而是现实。

如今的甬城,公共文化设施完备齐全、公共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公益文化服务便民亲民,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万户千家。

完备齐全的公共文化设施

漫步甬城街头,气势恢宏的大剧院、新颖别致的音乐厅、充满乡土特色的美术馆、富有现代气息的市游泳健身中心、融入自然和历史的博物馆……这是市政府打造的“三江文化长廊”和“八大文化设施”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十五”期间,市财政共投入近45亿元打造公共文化设施,全市已逐步建立起市、县(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三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05年年底,全市投入资金2098.8万元,实现了乡镇和行政村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率达到100%,到去年底,市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已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通有线电视。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从2003年开始实施,累计投入5700余万元,至2007年年底,累计建成4513个基层服务点,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教育与科研网、文化网已经延伸到户,基本实现了对农村、城市社区和中小学校的全面覆盖。

截至2007年底,全市所有的县(市)、区都建有文化馆、图书馆;全市92%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

多姿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

从2003年起,市政府开始探索对高雅艺术演出实行政府补贴,前三年,市财政投入高雅艺术的补贴资金近2000万元,积极鼓励和引导专业剧场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确保各剧院实行低票价运作,满足广大群众对高雅艺术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

去年,公共财政补贴600余万元,宁波逸夫剧院、宁波大剧院和宁波音乐厅3个市级主要剧场的高雅艺术演出达到300多场次,接待观众达数十万人次;凤凰百花剧场等市区其他剧场演出150场次,全年共接待观众34.5万人次。

宁波美术馆自2005年10月开馆以来,有20余万人次群众走进这座艺术的殿堂,欣赏各类展览80余场,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和普及性讲座近30场,美术馆真正成了一个“亲民”的美术馆。

每年各类公共文化活动达2000多场,参与人数达百万人次。同时,企业文化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商贸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各类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国际茶文化节、浙洽会、开渔节、服装节、出口商品交易会、旅洽会、食博会、消博会等一年一度的重大节庆展会等,一系列内容各异的公共文化活动令市民目不暇接。

近几年来,我市相继举办、承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九届中国戏剧节暨第12届中韩日三国戏剧节,第九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流行音乐大赛,连续五年的“春天送你一首诗”全国主会场活动等,精彩纷呈的国家级大型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宁波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

在广大农村地区,“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从2005年开始实施,市、县(区)两级政府财政补助1500多万元,截至2007年年底,在农村放映电影达4.39万场,演出戏剧3000多场,提前三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便民亲民的公益文化服务

近年来,宁波市公益文化服务不断开拓服务新领域,推出服务新模式,开展“群众文化需求点点点——你点我讲、你点我演、你点我购”,并以“零门槛”的方式向全国招标公益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公益文化服务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居民小区、企业车间、建设工地、乡镇村落,一系列便民亲民的举措深受群众的好评。

今年1月10日,图书馆实行全面免费开放。7月14日,市图书馆又开通网络图书馆,全市11个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都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览百万计的报纸期刊、电子图书等,这标志着我市“24小时图书馆”时代来临。而一些特色服务,如人性化的“你点书,我买单”服务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真正的主人;“一卡通”服务让持有一张借书卡的读者能共享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300万册藏书的资源;“流动图书馆”等服务,主动把图书送到重点工程工地、农民工子弟学校、敬老院、部队、农村等地。全市文艺界也通过结对、资金或图书帮

助等形式,帮助全市山区、海岛和经济文化相对薄弱地区的农村,建设农村文化书库,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

免费的公益性讲座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去年,公益性讲座“天一讲坛”举办了30多场,今年,又新增了“市民大课堂”、“群星课堂”等。每个周末的下午,各类主题系列讲座雅俗共赏,理趣兼具,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舞台。此外,2005年启动的公益性文艺讲座“三江艺谭”,免费向广大群众推出名家名作赏析讲座,已累计举办各类讲座132场次,受众达3万余人次。

民办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007年,全市兴建民办博物馆8家,宁海的十里红妆博物馆、象山的张德和根艺美术馆等已渐成规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全市联合院线、万达院线等4条电影院线“百舸争流”,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我市文艺精品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20集电视剧《天地粮人》获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越剧《阿育王》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首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越剧《藜斋残梦》、姚剧《母亲》获中国第九届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广播剧《它山堰的儿女》获中国广播剧专家奖和政府奖一等奖;《静静的胡杨》、《淘气包马小跳》获中国广播剧专家奖一等奖;青瓷瓯乐《越·瓷风》、表演唱《老墙门》、广场舞蹈《象山渔鼓》获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甬剧演员王锦文、越剧演员张小君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辛雪莉获中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刷新了我市文艺精品创作史上的获奖记录。

2007年在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广播剧《静静的胡杨》、《淘气包马小跳》获优秀作品奖,电视剧《天地粮人》、图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歌曲《江南青青竹》获入选作品奖,实现了我市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史上的新突破。

文化润泽生活,文化丰富心灵。

2006年,“浙江百村农民文化生活调查”课题组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农民对“文化生活满意度”和对“文化下乡的满意度”均居全省最高;2007年,市城调队组织的“城市居民生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位居所有项目的首位。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群众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认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如春风化雨,在滋润着百姓生活、滋养出城市的文明同时,也在日益推动我们这座城市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宁波文化

轨迹 当1973年河姆渡遗址横空出世,“中华民族又一个文明摇篮”得到确认,“宁波”进入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开篇;当1987年国务院公布宁波戴上“历史文化名城”这顶华冠,至今宁波已在保护和发展之路上摸索前行了20余载。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人文渊薮之地。 这份骄傲,我们一次次见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了22处,总量跻身110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第10位,2处遗址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它们正不断放大着宁波的文化力和辐射力;梁祝传说、奉化布龙、宁海平调、宁波朱金漆木雕、徐福东渡传说、甬剧、姚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14个,它们凝结、保留和传递着这个地域的历史记忆、情感、经验和智慧;以建设宁波博物馆为龙头,十大专题博物馆和十大行业博物馆为两翼,民办、私人博物馆等收藏展示场所为补充的宁波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它们以厚重、丰富和精彩,传递着宁波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历史村镇的发现和保护,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城乡统筹与和谐…… 当一出甬剧《典妻》拿遍戏剧大奖,实现了“小剧种,大转型”的奋然一跃,当一批打着“宁波制造”印记的精品力作厚积薄发相继闪亮在中国的文艺舞台。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枝繁叶茂的季节。 这份骄傲,我们一次次分享: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广播影视大奖、鲁迅文学奖、群星奖、梅花奖等领域,我们不断突破,屡有收获。“文艺甬军”正在脱颖而出。 当宁波大剧院、宁波美术馆、宁波音乐厅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宁波博物馆、宁波书城等一幢幢文化设施拔地而起,我们亲眼目睹宁波的“文化地标”不断被刷新,以及建筑背后不断拓展的城市文化活动品牌;当村落文化宫、社区阅览室等构建起“十五分钟文化圈”,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人人共享的时代。 当七艺节的“南腔北调”聆听过了,群星奖晚会的璀璨“星光”目睹过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服装节、茶文化节、爱情节、开渔节、开游节参与过了……各类艺术盛会,推动着我们奔向文化的前沿,推动着我们创新市场运作的能力。我们骄傲,生活在一个融合互动的世界。 如今,我们习惯了中央芭蕾舞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高雅艺术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习惯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主义”,习惯了看首映电影、听公益讲座的新都市时尚,习惯了“既种地头,又种文化”的新农村生活……许许多多的变化发生着,我们与梦想一起飞。 翻看前页,宁波的“文化引擎”启动于新世纪的开元之年——2000年8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构建都市文化新格局的主要任务。随后,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等相继实施,宁波人文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今天的经济,明天的文化。去年,按户籍人口计算,宁波人均GDP达到6.1万元。有这个“硬实力”作支撑,我们坚信,宁波人对历史和文化的诉求将不断从自发走向自觉。

宁波传统文化

宁波传统文化 活动主题:《宁波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2009.12 活动目的: 通过了解宁波的手工艺、表演艺术、宁波童谣和宁波的传统节日,感悟宁波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人员:303学生 活动流程: 一、中队长主持中队会仪式: 1、各小队汇报人数。(队长:全体立正,各小队检点人数。) 2、中队长向辅导员汇报人数,申请队会开始。(队长:报告中队辅导员,本中队原有53人,实到53人,报告完毕。请给予我们活动指导。) 3、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预祝你们活动成功。 4、队长:全体立正,出旗奏乐敬礼,唱队歌。 5、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内容: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303中队将在这里举行《宁波传统文化》的主题队会活动,我宣布303主题中队活动现在开始。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主持人(甲乙):大家好!我是来发,我是发妹,《来发讲啥西》节目又和大家见面了,让我们先一起来常常我们的这首主题歌。 全体唱《来发讲唆嘻》 2、甲:宁波是我国东海之滨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代。你知道这个城市名字的由来吗? 乙:因为宁波濒临东海,“海定则波宁”。这就是“宁波”命名的由来了。宁波简称“甬”,早在周代时已经有这个称呼了。“甬”字是古代大钟的一个象形字,在鄞、奉两县的县境上,山的峰峦很象古代的覆钟,所以叫甬山,这条江就叫甬江,这一带地方就称为“甬”地了。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城,了解它的传统文化。(屏幕:出示课题:宁波传统文化)

二、传统工艺 主持人(甲):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妆的泥金彩漆、绮丽锦袍上的金银彩绣……这些流传在古老岁月里的辉煌,既是宁波当地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更是宁波地域环境与人文特征的象征。 主持人(乙):宁波的传统工艺主要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骨木镶绣,合称“三金一嵌”,都是宁波独特的工艺美术,分别列为国家级与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请第一小队向我们介绍宁波的传统工艺。 朱金漆木雕:朱金漆木雕以樟木、椴木、银杏等优质木材为原材料,通过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雕刻成各种人物、动植物等图案花纹,运用贴金饰彩,结合沙金、碾金、碾银、沥粉、描金、开金等工艺手段,撒上云母或蚌壳碎末,再涂上传统的中国大漆制成,图案造型古朴,刀法浑厚,金碧映辉。朱金漆木雕的人物题材多取自戏曲京剧人物的服饰、姿态、称之谓"京班体"。据传宁波曾出现过众多的朱金漆木雕的高手,其中有一位徐莜照师傅,大可雕超过1丈,小可造1寸的人物。 泥金彩漆:泥金彩漆是传统的宁波漆器。泥金彩漆主要是在木制还件上,将打成薄片的金银箔碾成粉状,调入漆料后或涂或描或填,并采用蚌壳片、镜片、砂会、沥粉等工艺技法精心装饰;也有以竹片;竹编为胎的。 金银彩绣:宁波刺绣称“宁绣”,曾与“蜀绣”、“苏绣”齐名。“宁绣”分为金银彩绣、平绣、包梗绣、刀绣,但以金银彩绣古朴雅致、色彩和谐、绣工精湛,最为著名。金银彩绣,是在真丝缎子和其他原料上,用金线和银线盘绣,用各色彩线绣制而成的工艺品。 宁波骨木镶嵌:宁波骨木镶嵌采用象牙、黄杨木、骨片、罗甸、铜片、腊石等为原料,在木坯上起槽后嵌花纹,再经打磨雕刻,髹漆而成。在制作方法上有高嵌、平嵌和高平混嵌三种。 三、传统表演 主持人(甲):主持人:宁波的手工艺品可谓室绝妙之作,但是宁波的表演艺术也是文明遐尔的,请看二小队给我们展示的宁波传统艺术表演。 跑马灯:跑马灯起始于清道光年间,遍布宁波民间,春节盛行,谚为“正月跑马灯,二月放风筝”。马灯用竹条制成马状,糊以彩布,前段马头、马上身,后段马下身、马尾,马头与马颈处能上下活动。表演者多系10岁左右孩童,胸腹前后挂扎马灯,左手拎马颈,右手执马鞭,边跑边唱。

宁波商帮研究

宁波商帮研究 叶辉(周一上午) 2013年12月 摘要:宁波商帮在中国十大商帮中后来居上,迅速发展,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善于开拓活动地域,还善于因时制宜地开拓经营项目。他们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点,也非常实用:以传统行业经营安身立命,以支柱行业经营为依托,新兴行业经营为方向,而往往一家经营数业,互为补充,使自己的商业经营在全国商界中居于优势地位。从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遍布全世界,在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后,呈现出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宁波、儒学、教育、现代、中西结合。 一、传统商帮的创富秘诀 中国古有十大商帮分别是山西晋商、徽州徽商、陕西、福建闽商、广东粤商、江右赣商、洞庭、苏商、宁波、龙游浙商、山东鲁商等。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 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尽管它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但正由于这场“革命”,才使得十大商帮相继崛起。 1、晋商学而优则贾 晋商学而优则贾理念深深隐藏在晋商的心中,溶化在他们的血液中。正因为如此,使得晋商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其他商帮是比较高,他们的经营模式也是最先进的,股份制、资本运作等现代经营方式,已经在他们身上萌芽。一个经商世家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这些晋商不仅是商人,也是有学识之人,言传身教,治商有方,并在家族内形成重教之风。 2、徽商贾而好儒 大凡称之为儒商的人,理所当然是一个睿智的人。在他们身上,既充满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又有和时代发展相适应(或超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他们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有驾驭市场变化的能力。他们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身,恪守做人第一,经商第二的准则。商人的务实和精明,加之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处处体现着儒家理想人格的魅力。总之,儒商是属于有知识、有道德、有谋略、会赚钱的人。 3、广东商帮内涵丰富 近代粤商发扬了古代广东商人的冒险开拓、独立进取的商业精神,而在参与国际商业贸易的过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种开放的心态。在近代广东商人身上,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某种有效的结合与融合。而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也许才是粤商继晋商、徽商衰落之后仍能发展,并进一步成长的原因。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三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学生版)

宁波“十校”2019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字体要工整,笔迹要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青春韶.(sháo)华,抑或耄耋之年,一个人都应结合人生去读书,去融汇贯通,去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人心善良和隽.(juàn)永绵长的审美情韵。 B. 我发觉自己潜.(qiǎn)意识,总是深陷于那些陈旧、荒芜、偏僻却又宽厚、淳朴、善良的记忆里,那些鸡鸣狗吠、蝉语虫吟,都会悄.(qiǎo)然进入我的梦里。 C. 或许影片《流浪地球》在科学假设、人物呈现上还有暇疵,但它开创的基于科学与想象的绚.(xuàn)丽而宏大的叙事风格,在娱乐之风劲.(jìn)吹的中国电影中可说是空谷足音。 D.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jiǒng)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guǎng)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竹海、古树、清泉、钟鼓等并称洪塘“四绝”,自然不能错过,抵达身处半山腰的白母园后, 我们下车而行,过小径,豁然开朗 ....,目视之处,榉树丛中,有一棵银杏树参天独立,五人方能合抱。于此 还留传 ..着关于朱元璋的一段风流韵事:明朝尚未定鼎天下之时,他途径此处与一村姑相恋,后转战南北, 村姑在银杏树下日夜思念,望眼欲穿 ....,后不知去向……【乙】此后,这棵银杏在离地3.5米高的树丫中长出了一株金黄色的黄连树,后人惊叹不已,称此树为“白母抱黄(皇)儿”.【丙】此事是否杜撰无从查完,但是此树能做立数百年光阴,年年长新枝、岁岁添新叶,自有不凡之处。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然而,人非草木,焉知草木无情?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等 B. 豁然开朗 C. 留传 D. 望眼欲穿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宁波的地域特点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是浙江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宁波北仑港是个深水良港。[编辑本段]宁波四大名片宁波港、宁波景、宁波帮、宁波装[编辑本段]宁波几个头衔的解释宁波有以下头衔: 1.副省级城市:全国有15个,主要是政治上享受副省级待遇,例如宁波市长享受副省长待遇;(政治方面) 2.计划单列市:全国只有5个城市,主要是经济上某些权利直接归中央管理;(经济方面) 3.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良好的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政策!(经济方面) 4.国务院命名的"较大的市":这主要是在立法方面有权制定地方法规.(立法方面) 5.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已经公布三批共99个城市了.(文化方面) 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获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居方面)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第一大湖东钱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宁波还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窦寺等著名寺庙。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国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宁海的南溪温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象山的石浦渔港,为众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以镇海招宝山为代表的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海防历史遗迹和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斗争史迹给宁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观。东方大港——北仑港宁波文人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宁波的藏书文化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孕育而成的宁波传统工艺诸如骨木嵌镶、宁式家具、朱金木雕、金银彩绣等,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是位居天下禅宗五刹之一的天童寺的写照,宁波的佛教文化举世闻名;阿育王寺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窦山为全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国寺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尤以“东方大港”之称的北仑港称誉国内外。栎社机场与香港和全国各地主要城市之间架设有空中桥梁。铁路、公路、水运以及市内交通四通八达。宁波历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代,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和全国14个中央计划单列市(副省级)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国第四位,消费水平居全国第二位。宁波港是上海国际航运枢纽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79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宁波是中国商人的发祥地。号称是“中国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宁波籍的。与温州人相比,宁波人更喜欢做大生意,这里出过“船王”包玉刚等一大批国际知名的工商巨子。故有“宁波大老板”、“温州小老板”之称。宁波还是著名的侨乡,有30多万宁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宁波帮”已成为联结宁波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宁波不仅山清水秀,还自古以“四香”(米香、鱼香、书香、墨香)传扬天下,物产极为丰富。主要特产可分为海鲜、海干产品、特色食品,时令果品,传统工艺品,服装等几大类。海鲜、干海产品宁波地处长江入东海口,海岸线纵长,是咸水、淡水交汇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极为丰富,因此海鲜味道特别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宁波是中国盛产海鲜的主要区域之一,黄鱼、带鱼、墨鱼、石斑鱼、香鱼、弹涂鱼、海鳗、梭子蟹、海虾、蚶子、蛏子、牡蛎、泥螺、贡干、海蜇、海带、苔菜等各类海鲜一应俱全。干海产品中数黄鱼鲞、明府鲞、红膏炝蟹、醉泥螺、虾干、对虾干、虾皮、新风鳗鲞、海蜇头、海带、苔菜、烤鱼片等最有名,宁波人很喜欢以此特产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编辑本段]概况政府所在地:海曙区

宁波建筑文化的特色

宁波建筑文化的特色 1、宁波简介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古称明州,属于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浙江对外开放的门户。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是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浙江省第一大湖东钱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宁波还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窦寺等著名寺庙。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国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宁海的南溪温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象山的石浦渔港,为众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以镇海招宝山为代表的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海防历史遗迹和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斗争史迹给宁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观。 宁波文人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周徐生等一批文化名人。宁波的藏书文化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孕育而成的宁波传统工艺诸如骨木嵌镶、宁式家具、朱金木雕、金银彩绣等,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是位居天下禅宗五刹之一的天童寺的写照,宁波的佛教文化举世闻名;阿育王寺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窦山为全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国寺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宁波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类型。以建于北宋的江南第一楼保国寺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它山堰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及著名商帮“宁波帮”为代表的儒商文化等等。由此而形成的文化精神是丰富和多样的,即张扬个性的开拓精神、锲而不舍得务实精神、信誉至上的诚信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 宁波城市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宁波文化的演变过程密不可分的。宁波作为一座沿海港口城市,其城市精神需要纳今更需要博古。和宁波许多逐渐消失

六年级写家乡宁波的传统文化作文 吃汤圆

六年级写家乡宁波的传统文化作文吃汤圆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正蹒跚学步的小孩子,要上班了的大孩子,一头白发的老孩子,提起汤圆,谁不是立即在嘴里生出一种甜而不腻、软软糯糯的感觉呢。把糯米粉和成白白胖胖的面团,揪成一团一团的,经巧手人一搓、一捏,再往里添一点儿各色的馅儿——大多是芝麻白糖馅儿的——再糅合、团在一块儿,最后使他们跌进锅里,让它们在锅里畅快地打几个滚儿,再让小锅喟叹上几口,单看那灵巧的一沉一浮,深吸上几口夹杂着芝麻香的气味,听听气泡涌上来、破裂的声音,单凭几口垂涎下肚是不足以解馋的,何况用兰花瓷碗装着、大口大口地咬着呢!没错,我的家乡——宁波的风俗就

是在元宵节那天吃汤圆,尤其爱吃的是缸鸭狗汤团——那个滋味,真叫一个美味无比! 今天的我,喜悦和急切交杂在一起,简直快要发疯了。我在厨房那儿进进出出,看着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的锅具,心里急切极了。今天可是元宵节,奶奶早为我购置好了缸鸭狗汤团,可却迟迟不下锅,总说时候还早。 奶奶正拿起刀具且菜,不慌不忙的动作透露出她的气定神闲。我肚子里的馋虫,也似乎是活动得越来越快了。 “奶奶,奶奶,我的缸鸭狗汤圆——” “等着吧,做出来肯定少不了你的份儿!要到晚上才吃呢!”其实奶奶所说的“晚上”,可不是指天幕完全降下来的时候,而是指吃晚饭的时候,并不是入了夜以后。可我听了这种让人泄气的话,炽热的心好像被浇了一桶冷水似的,从外冷到内,浇了个透心凉。 “可是,我饿了!”我急得快哭了。 “饿了也没法儿!”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 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传统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它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观念、科学技术等为一体。 更确切地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切入点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原因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同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缓慢而逐步成熟的。以易学、五行学说、儒学、道学、地理学、天文学等为经典的相关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观和科学观,一旦成熟就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约束力和渗透力的规范,如《考工记》的营国制度、皇宫及居住建筑的规划布局等等。这种规范不仅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而且也制约着戏剧、服装、绘画、医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传统建筑的保存、延续、传播又丰富了传统文化,二者紧密地结合和互相影响着. 二、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构筑了精美的建筑体系,从北京四合院、闽南的圆楼、云南的一颗印住宅、河南和陕西的窑洞住宅等到都城的规划、宫殿的布局、皇室贵胄达官显贵的陵寝等,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结果,笔者仅从五行学说、易学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试图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一)五行学说的运用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建筑,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从它的产生、发展到完善、成熟,最后达到了尽善尽美、炉火纯青,可以说在现代建筑出现以前一直担负着中华民族的居住、宗教活动、行政执法、商业贸易等的空间需求。而且它还是一个不破坏环境,而为环境增色的绿色建筑体系,这一点是西方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无法比拟的。那么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采用木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通常的解释都是找些客观原因来说明问题。如刘致平所说的“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所以石建筑甚少”。徐敬直的看法是:“因为人民的生计基本上依靠农业,经济水平很低,因此尽管木结构房屋很易燃烧,二十多个世纪来仍然极力保留作为普遍使用的建筑方法”,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勉强。试想,西方国家在生产力低下的各种社会形态里,他们的国力不比中国强盛,更何况他们大量的住宅建筑也用木头。侯幼彬教授用综合推力的理论解释是“多因子合力作用的结果”,可概括为木结构的起源成因、因袭继承、合理优越、持续远用,即多方面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运用五行学说去解析这一历史现象,就会客观、全面得多了。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认为这五种常见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说明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这种观念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五行学说认为,木为组成五行的要素之一,出于土地,入于阳光,生生不息,乃自然生命力旺盛之象征,它承天之雨露,向阳而长,乘地之养育,入阴而生。即阴阳合和之产物,采用这种材料,是最为合理的选择,乃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必然结果。五行中五气之木气代表四季之春天。木气属阳,是人生少年,是出生、生长和统一的象征。中国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造化之首,而建筑为人所居,乃天地阴阳相聚之处,即阴阳之枢纽。故而建筑须得天地之气(道法自然),选用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那么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不用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因为质地好的石头大

宁波帮的文化特征

旧宁波府所属鄞县、镇海县、慈溪县、奉化县、象山县、定海县六县,所谓“宁波帮”就是指这六个县在外地经商的商人集团。宁波所属的六个县是浙江滨海港湾和岛屿的主要所在地,正因如此,宁波商帮文化主要的不是儒家文化,而是海洋文化。这使得近代宁波商帮有大海的胸怀,大海的气魄,因而是海魂商魄。 海洋文化的特征是开拓进取、审时度势、敢于冒险,反映在宁波商人群体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勇于拓展 近代宁波商人善于开拓市场,占领市场。《鄞县通志》说:“甬俗轻,夙称善商,行贩坐贾,遍于海内”。《定海县志》也说:“国内北至蒙古,南至粤桂,西至巴蜀;国外日本、南洋,以及欧美,几无不有邑商足迹”。宁波商人除在本省杭州、台州、温州等地经商以外,还在北京、上海、汉口、天津、沙市、苏州等城市在商界位据要津,特别是上海,成为宁波商帮主要活动地域,“沪地为宁商辏集之区”。到清末,宁波旅沪经商者不下数十万人。一些宁波帮巨商成为上海的风云人物。 清末民初上海工商界曾流行一句话:“上海道一颗印,不及朱葆三(定海人) 一封信。”上海两条以华人名字命名的马路———朱葆三路和虞洽卿路,都是宁波商人。宁波商帮的活动地域在海外分布甚广。《慈溪县志》称,邑人“四出营生,商旅遍于天下”。十九世纪末一批宁波商人闯荡海外,依靠智慧和勤劳,在日本和南洋等地,创造了不凡业绩。20 世纪40 年代,香港是战后宁波商人活动的大本营。旅港宁波人以香港为跳板,又以香港为依托,进一步向日本、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地发展。像香港的两位世界船王,一位是董浩云,他从供职天津航运公司,到自己创办中国航运信托公司,盛时有轮船近150 艘,总吨位达1200 万吨,被誉为“现代郑和”。另一位是包玉刚,他以一条旧船进军航运业,经过近20 年的奋斗,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他们把自己的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企业,反映出宁波商帮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开放闯荡的广阔胸襟。

宁波地域文化

摘要:作为地地道道的宁波人,对家乡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因此,我也很想把我家乡特有的民间风俗拿出来晒一晒。对于宁波的风俗多且杂的特点,我将从宁波的特色文化、民间习俗、戏曲这几方面来详细谈谈。 关键词:特色文化、习俗、戏曲 一、宁波简介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是中央计划单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属于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浙江对外开放的门户。宁波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角,背山面海,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我国历史上造船和航海事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不仅如此,宁波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是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宁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宁波地处浙东,深厚的文化传统使得宁波不但拥有深刻的思想家,同时兼有百姓喜闻乐见的本土戏剧形式。而且,宁波的方言和民俗也别有特色。下面就让我慢慢道来。 二、特色文化 商帮文化是宁波特色文化的重点,闻名遐迩的“宁波帮”是宁波商人在开展商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称谓,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帮。有一句话说,无宁不市。这说明宁波人的创业精神。有胆有识的这是一种甬商成为中国近代继晋商和徽商之后而起的新兴商帮。宁波商帮文化队宁波的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宁波区域经济提供了精神文化因素。在近代,由于宁波商人在竞争中特别看重同乡关系,他们以家庭血缘关系为核心,同乡情意为纽带,互帮互助,在达到事业高峰的同时促进了宁波经济的发展。在他们名成声就之后,不忘故乡的发展,不断为故乡的发展出资献策,帮助宁波经济文化的发展。正是宁波地域文化的熏陶,才导致了近代宁波帮的崛起,他们“喝水不忘掘井人”,也是对传统道德孜孜追求,这也是宁波商帮文化的表现。 三、风俗习惯 地处浙东的宁波在越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俗。

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 人民版必修3

一、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 《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老子的思想蕴含 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主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逍遥 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 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韩非将法、术、 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 主张。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7、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二、汉代儒学 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对“焚书坑儒”的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1)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 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3、罢黜百家的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 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4、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6、太学的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 风气: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3)对统治基础:使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积极方面:(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达到了思想上的 大一统,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2)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对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有积极意义 消极方面: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消极影响。 8、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 (2)特点: A、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B、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 (3)历史影响:积极: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B、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消极:A、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B、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9、总结儒学兴起的主要表现: ①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地位上升。 ②汉武帝时期,太学的设立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③科举制度使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浅谈宁波乡土文化

浅谈宁波乡土文化 【摘要】宁波历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宁波人文荟萃、文风鼎盛。天一阁藏书楼的历史在亚洲位居第一;庄市是“宁波商帮” 文化的发源地,沪上“五金大王”也成了宁波的骄傲;宁波市完全可以好好 利用“宁波装”这一特色。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完善宁波旅游产业的产生链, 促进旅游副产品的发展。 【关键词】宁波历史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旅游文化 周超在《东钱湖揽胜》一文中这样描写:“钱湖两岸,尽栽杨柳,万条披拂,风雅无尽。湖中碧波之上,帆影点点,雁行晴空,好一幅淋漓酣畅的水墨画。”这是周超描写的宁波外滩美丽的景色,宁波的灿烂的文化也值得我们探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下宁波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 一、宁波历史文化 宁波历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代,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人们正是从这里发掘出了人类的祖先——河姆渡人的头盖骨和其它许多文物,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空白的一页;镇海口海防遗址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勇的中国人民曾在这里顽强抵抗外国侵略者;天一阁的宝书楼是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楼之一,里面珍藏着许多宝贵的古籍,最奇妙的是楼前的水池,看上去水并不多,却是暗连着月湖的活水。 “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是位居天下禅宗五刹之一的天童寺的写照;阿育王寺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宁波的佛教文化举世闻名。 宁波是中国商人的发祥地。号称是“中国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宁波籍的。宁波还是著名的侨乡,有30多万宁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宁波藏书文化 宁波人文荟萃、文风鼎盛。天一阁藏书楼的历史在亚洲位居第一;王守仁开创“阳明学派”流传海外;黄宗羲的“浙东史学”影响广泛。宁波人好学成风,藏书为乐。在宁波众多的藏书楼中,最著名的是天一阁。天一阁现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这座建于明代的建筑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不仅以藏书丰富名扬四海,而且在建筑方式和书籍管理上也独具匠心。虽然历经洗劫,天一阁仍然拥有30万卷藏书,为宁波城平添一股熏人的书香。宁波比较著名的藏书楼还有被誉为“浙东第二藏书楼”的五桂楼和收藏古籍近11万册的伏跗室。 三、宁波帮名人文化 庄市是“宁波商帮”文化的发源地,沪上“五金大王”叶澄衷、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巨擘邵逸夫等30多位商帮名人,以及倪光南、朱高峰、倪维斗等6位两院院士都曾生活在

郑氏十七房与宁波商帮文化

郑氏十七房与宁波商帮文化 选择郑氏十七房是因为无意中在新闻中看到的几幅画面,当即被其中古朴的围墙和建筑吸引,于是终于在一个周末辗转到了镇海寻找她的所在。 在去之前,跑遍大半个宁波在两家图书馆找到了两本介绍宁波帮和郑氏十七房的地方文献,粗粗翻阅之后,对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郑氏十七房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是由郑氏先祖在南宋时期,从河南荥阳迁徙镇海而建。村落设计呈棋盘形,整体建筑以幢为单位,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其宅居数量之繁多,建筑特色之明显,结构布局之合理独特,堪称望族建筑的经典,在国内也实属罕见。十七房景区包含了恰礼堂、源茂房、鼎丰房、望益堂、立房、后堂楼、栈房、兴房、典当房等部分,高耸的旗杆,四级的马头墙以及各房精致的布局工艺,无不显示着一个望族的存在。 同时,镇海郑氏十七房是宁波商帮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十七房水系直通宁波、海上,从这里走出了晚清最大的全盛民信局创办人郑景丰、“老凤祥”创始人郑熙、老北京“四恒银号”兴办人郑世昌,中国第一家大型冷藏企业的开窗人郑方正、英雄墨水厂肇事者郑尊法等一批商业巨子,成为宁波商帮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宁波人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早在上海开埠以前,已有宁波人在那里设立钱庄,上海开埠后,宁波商帮的钱庄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有名的9家钱庄,宁波家族就占了5家,即镇海方家(方介堂)、镇海李家(李也亭)、慈溪董家(董棣林)、镇海叶家(叶澄衷)、宁波秦家(秦君安)。到了1897年,华商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宣告成立,宁波帮商人在其兴办、资金筹措、具体管理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而早在康熙年间,镇海郑氏十七房的郑世昌“承父命外出经商”,在北京东四大街开设了“四恒银号”(即恒兴、恒利、恒和、恒源)。据陈夔龙《梦蕉亭杂记》载:“四恒者,恒兴、恒利、恒和、恒源,均系甬商经纪,开设京都已有二百余年,信用最著,流通亦广。”“四恒银号”当时是京师著名店铺,京中大宗商务,如木厂、洋货庄、山西票号、粮食铺、典当铺,都向四恒借贷银两。恒和号专司各大官宦富户的存放款业务,恒利、恒源两号专放当商款,恒利号在天津估衣街附设有首饰局,后改称为恒利金店。 除此之外,十七房商人郑振麟咸丰年间(1851-1860)在上海崇明北宝镇独资开设宝山银楼,资本1000两银子,是崇明最早、资金最雄厚的银楼。1938年崇明沦陷后歇业。1918年郑佐如独资在沪创立“庆和钱庄”,庄址在河南路永宁里,资本2万两。由此,十七房郑氏在宁波商帮乃至全国金融业的地位可窥一斑。 公交车站设在一个路口附近,下车以后在十七房附近的民居间行走,抬头便可看见高耸的旗杆和迎风飘扬的“郑”字旗帜,靠公路边的绿地,水光潋滟,几只白鹭在水边、树上徘徊,时而振翅而飞,一片恬静之景。 走进十七房景区,过了桥首先看到的是祈福广场。穿过祈福广场向右走过全盛桥便到了源茂房,房中设有财神殿供游人求财祈福之用。同时,源茂房还汇聚了打铁、弹棉花、织布、编草鞋、箍桶、捏面人等一大批民间工艺表演。 源茂房往北,则到了鼎丰房。鼎丰房宅院坐北朝南,是具有宁波地方风格的四合宅院的一个典型,其正厅名“敏慎堂”,取“处事勤敏,言语谨慎”之意。而鼎丰房的主人据传便是全盛民信局的创办人郑景丰。在位于后堂楼的郑氏家史馆中,对全盛民信局以及中国的民信业作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的通信,在古代是官办的。有文字记载的通信活动,始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主要用来通报敌情、应付战争。通信方式也多种多样,以语言,声响,火光等方式进行。到了唐朝是中国邮驿的极盛期,全国设有驿馆1639所,但驿站带有官方性质,不允许传递私人信件。但随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员流动较大,民间通信活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

宁波的文化特色

宁波的文化特色在于以浙东文化为主线与宁波商帮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相融合,在三者组合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多元文化相组合的而结果。宁波特色文化的形成是宁波的独特的区位和地理位置环境下,宁波人的积极创造从而形成的特色文化。 商帮文化是宁波特色文化的重点,闻名遐迩的“宁波帮”是宁波商人在开展商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称谓,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帮。有一句话说,无宁不市。这说明宁波人的创业精神。有胆有识的这是一种甬商成为中国近代继晋商和徽商之后而起的新兴商帮。宁波商帮文化队宁波的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宁波区域经济提供了精神文化因素。在近代,由于宁波商人在竞争中特别看重同乡关系,他们以家庭血缘关系为核心,同乡情意为纽带,互帮互助,在达到事业高峰的同时促进了宁波经济的发展。在他们名成声就之后,不忘故乡的发展,不断为故乡的发展出资献策,帮助宁波经济文化的发展。正是宁波地域文化的熏陶,才导致了近代宁波帮的崛起,他们“喝水不忘掘井人”,也是对传统道德孜孜追求,这也是宁波商帮文化的表现。另外, 宁海舞狮,宁波别样的舞蹈艺术。狮舞源于佛教,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人们在敬神祭祖时,常通过狮舞的习俗寄托丰收、太平的美好愿望。 中国开渔节”,渔文化的生动实践。宁波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渔乡特色。 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 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宁波余姚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4万平方米。出土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遗物,有数以万计的,刻有较为精细的装饰花纹的陶器、骨器等。其中人工栽培的水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农作物。 宁波服装和国际服装节 宁波服装的特点:第一、宁波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源地,中国的第一件西服、第一件衬衫、第一件中山装都出自宁波裁缝之手。第二、宁波是中国最大的服装产地之一,服装产量占全国总量的约12%。第三、宁波是中国最重要的服装出口城市之一,每年全市服装自营出口可达近30亿美元。第四、宁波市是拥有国家级服装品牌最多的城市,拥有雅戈尔、杉杉、罗蒙、太平鸟、唐狮、培罗成等一大批全国著名服装品牌。第五、宁波拥有全国唯一的服装 博物馆。 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宁波国际服装节是宁波市综合性大型文化经贸活动。至今,宁波国际服装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之一,在全国各类服装节中唯一获得这一殊荣。

宁波市文联文艺创作与人才培养规划

宁波市文联文艺创作与人才培养规划 (2005—2009) 为了积极推进文艺创作,致力培养文艺新人,出作品、出人才,进一步繁荣我市的文艺事业,根据《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和今后五年宁波市文联工作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学艺术产品。 (2)按照市委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跨越和建设文化大市的总体目标,努力繁荣文艺创作,不断壮大文艺队伍。通过五年努力,优秀文艺作品和优秀文艺人才不断涌现,各文艺家协会充满活力,热爱文艺、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力求使宁波文艺创作与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日趋多样的文化需求相适应,为全市的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繁荣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 (3)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实施精品战略。争取每年有1—2部作品获全国级文艺奖;每年有5—10部作品获省级文艺奖;每两年组

织一次全国性的文艺创作与交流活动。 (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热情讴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每年都要精心策划一批既有浓郁宁波地方特色,又有鲜明时代意义的创作题材,列入市文联重点文艺创作计划。 (5)继续推出《院士之路》系列传记文学丛书。在目前已经完成的2辑10部传记的基础上,今后5年新推出15—20部,到2009年总数达到30部左右;继续组织创作出版《浙东作家文丛》,要在2004年确定的第一辑5部作品的基础上,每年抓好一辑(5—10部)文丛的组织创作工作,力求做到出一部作品,推一位新人,使《浙东作家文丛》成为既出作品又出人才的重要抓手。 (6)推出一批反映宁波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项目、重大事件、重大典型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组织和支持以交通、港口、商贸、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重点工程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活动;鼓励作家艺术家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创作一批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艺术形式多样,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7)推出一批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在与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光明日报社合作,联合邀请国内200余位著名书画家为宁波美术馆创作一批书画精品的同时,每两年举办一次体现宁波题材、宁波风格的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发现苗子,推出力作。 (8)推出一批反映宁波风情风貌的音乐舞蹈作品,特别要精心策划创作几首能唱响的宁波题材的歌曲。

宁波的文化特色

宁波的文化特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宁波的文化特色在于以浙东文化为主线与宁波商帮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相融合,在三者组合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多元文化相组合的而结果。宁波特色文化的形成是宁波的独特的区位和地理位置环境下,宁波人的积极创造从而形成的特色文化。 商帮文化是宁波特色文化的重点,闻名遐迩的“宁波帮”是宁波商人在开展商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称谓,是历史上着名的商帮。有一句话说,无宁不市。这说明宁波人的创业精神。有胆有识的这是一种甬商成为中国近代继晋商和徽商之后而起的新兴商帮。宁波商帮文化队宁波的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宁波区域经济提供了精神文化因素。在近代,由于宁波商人在竞争中特别看重同乡关系,他们以家庭血缘关系为核心,同乡情意为纽带,互帮互助,在达到事业高峰的同时促进了宁波经济的发展。在他们名成声就之后,不忘故乡的发展,不断为故乡的发展出资献策,帮助宁波经济文化的发展。正是宁波地域文化的熏陶,才导致了近代宁波帮的崛起,他们“喝水不忘掘井人”,也是对传统道德孜孜追求,这也是宁波商帮文化的表现。另外, 宁海舞狮,宁波别样的舞蹈艺术。狮舞源于佛教,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人们在敬神祭祖时,常通过狮舞的习俗寄托丰收、太平的美好愿望。 中国开渔节”,渔文化的生动实践。宁波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渔乡特色。 宁波河姆渡文化遗址

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宁波余姚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4万平方米。 出土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遗物,有数以万计的,刻有较为精细的装饰花纹的陶器、骨器等。其中人工栽培的水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农作物。 宁波服装和国际服装节 宁波服装的特点:第一、宁波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源地,中国的第一件西服、第一件衬衫、第一件中山装都出自宁波裁缝之手。第二、宁波是中国最大的服装产地之一,服装产量占全国总量的约12%。第三、宁波是中国最重要的服装出口城市之一,每年全市服装自营出口可达近30亿美元。第四、宁波市是拥有国家级服装品牌最多的城市,拥有雅戈尔、杉杉、罗蒙、太平鸟、唐狮、培罗成等一大批全国着名服装品牌。第五、宁波拥有全国唯一的服装博物馆。 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宁波国际服装节是宁波市综合性大型文化经贸活动。至今,宁波国际服装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之一,在全国各类服装节中唯一获得这一殊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