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吉卫民族小学教研公开课龙林

教材分析:

《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魂、借、牧、遥”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清明》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

2、你了解清明节吗?

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

与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4月4日——6日之间。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

祖和扫墓、踏青出游的日子,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

随作者去看看吧!

4、板书课题;

5、了解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尝试去理解古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点小组进行学习汇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4、教师强调:a“魂”字右边不要忘了“撇折点”。

b“牧”的右边是反文旁。

5、再次朗读古诗,读完后谈谈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尝试体会古诗内涵(音乐伴奏)。

2、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好吗?谁敢和我比比?(学生自由发挥,音乐跟随伴奏)

3、同学们,听完他们读完之后,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中行人心情怎

么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仿佛看到了一副清明烟雨图,天下着蒙蒙细雨,有人在路上走着,

心情很愁闷……欲断魂)

4、那就让我们一起先看看本诗的前两句吧!

a:指名学生读;

b:解释“欲”——将要,快要

C: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自由举手回答)。

(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纷纷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凄凉,失魂落魄.)

d:是啊,清明的时候本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去祭祖踏青,可在这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作者独身在外,又被雨给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那么诗人会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5、学习古诗最后两句。

a:指名学生读;

b:解释“借问”——请问,“遥指”——远远指着。

c: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自由举手回答)。

(请问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脚的酒家?他指了远处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

6、为什么诗人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因为作者独身在外,又被雨给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可饮点酒,驱驱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7、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企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8、那么本诗学习完了,请同学们自由消化古诗意思,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

的意思。

9、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反复朗读,体会画面

1、指导朗读;(本诗描绘了清明烟雨图,亦美亦凄凉,同学们朗读时要读出这种

诗人的那种情感,前两句宜缓慢沉重,读出诗人寂寞凄凉的心情;第三句宜读出问的语气,最后一句结尾处语气宜扬上去,表达出诗人望见酒家时心里那种急切感。)

2、学生练读;

3、点名尝试朗读;

4、尝试用手中的笔画一幅清明烟雨图。

五、背诵古诗,感情升华,课堂总结

1、背诵古诗;(小组内成员赛背、点名背诵、集体评议。)

2、尝试默写古诗;

3、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已经跟随杜牧看到了一副清明烟雨图,希望同学们课

后再加以朗读背诵,好好的去想象领会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吧!

六、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默写古诗。

七、板书设计

清明

雨纷纷————欲断魂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振作

2015-4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 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第二课时 一、背诵《墨梅》。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竹石》。 1.初读指导。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在重阳节怀念家乡的兄弟。)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精选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精选 1、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2、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3、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5、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6、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9、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10、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

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1、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12、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1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4、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5、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6、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7、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8、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9、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0、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21、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清明 优质课 教案2

教学课题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酒、牧”等6个字,会写“欲、魂”等13个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生自由回答师总结揭题:中华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个传统节日(板书课题:《清明》)学生齐读课题。 2.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

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自古至今许多文人以晴明为话题写下了许多诗词和文章,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作家杜牧的《清明》。 3.了解作者:介绍作者杜牧,教师适时点拨。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初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重点指导 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3)学生每个生字写3遍。教师巡视,个别指导。(4)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一)清明时节雨纷纷 1、看图:天气怎么样?春雨迷蒙,像烟雾般笼罩着大地,这就是细雨纷纷的春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 4.《古诗三首》…………………………………………………………………… 2~3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3课时 6.《秋天的雨》…………………………………………………………………… 2~3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古诗三首

1古诗三首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 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 【设计意图:

《绝句》。师读:(课件出示2)古诗《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 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拾遗,时期伟大的。他忧国忧民,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等。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4)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5:生字)读诗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清明古诗大全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经典诗句古诗大全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 (唐)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日狸渡道中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吉卫民族小学教研公开课龙林 教材分析: 《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魂、借、牧、遥”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清明》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 2、你了解清明节吗? 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 与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4月4日——6日之间。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

祖和扫墓、踏青出游的日子,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 随作者去看看吧! 4、板书课题; 5、了解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尝试去理解古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点小组进行学习汇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4、教师强调:a“魂”字右边不要忘了“撇折点”。 b“牧”的右边是反文旁。 5、再次朗读古诗,读完后谈谈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尝试体会古诗内涵(音乐伴奏)。 2、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好吗?谁敢和我比比?(学生自由发挥,音乐跟随伴奏) 3、同学们,听完他们读完之后,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中行人心情怎 么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仿佛看到了一副清明烟雨图,天下着蒙蒙细雨,有人在路上走着,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回”----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出”----展现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一个出字,把两山隔江对峙,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来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来”----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山高水险,水流湍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飞驶而来,令人体察到乘舟人此时此地的畅快之感和愉悦之情。诗人从“日边来”,带着满腔豪情而来。 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2020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020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 9.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戍边将 士豪迈之情,热爱古诗,感受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5.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激发学生积累更多古诗,养成课外主动积累 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入境。 1.教师朗诵: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学生朗读欣赏古诗。 3.了解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 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 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 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4.导入课题:这节课,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板书课题: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题目:《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 一百四十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6.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的诗。)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学生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洪亮,读 得有板有眼。 (3)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4)学生齐读古诗。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思。 (1)理解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看到的画面。 ②互相交流,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铺天盖地的很长 很长的云、茫茫的雪山、孤零零的一座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③问题交流: a.谁知道作者看到的是哪座雪山?(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 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句集锦(最新)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句篇一 1、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2、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5、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6、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7、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8、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9、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0、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11、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2、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3、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14、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5、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6、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7、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崔元翰《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 18、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9、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20、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句篇二

1、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彦《兰陵王·柳》 5、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6、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7、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8、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9、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11、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12、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13、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4、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15、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三上部编语文教案三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借助汉语拼音或通过查字典认识“亦、宜”等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的读音会写“断、楚”等13 个字,重点写正确“断、孤、磨、楚、遥”。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明确古诗文的节奏。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 能结合注释,抓住关键动词并找出关键景物,进行串联。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教学过程】 一、寻单元主题,进入诗歌 1.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物产丰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天门山、洞庭湖、西湖、西沙群岛、小兴安岭、庐山、白帝城??)播放音乐。 2.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3. 教师总结:是啊,此时此刻,我们心中都有着同样的感受,那就是: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4. 古代的文人墨客最喜欢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在他们游历的过程中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下面就让我们追随诗人们的足迹,共同欣赏一下他们所到之处的名篇佳作吧。请一个同学读一下17 课课题。 二、以读求义,整体感知

1. “诗是歌”,读出节奏 (1)指名读课题——《望天门山》 公元726 年,距今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提笔写下了《望天门山》。指名读。“望”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天门山,位于安徽省,东面的叫东梁山,西面的叫西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做天门山。 李白的《望天门山》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要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2)读出诗歌的韵律教师评价:指名读,评价,这位同学字音读得非常准确。古诗,不仅要读得准确,通顺,还要通过停顿读出古诗的韵味。这首诗一共四行,每一行有7 个字,这样的古诗叫做七言绝句。这每行七字的诗停顿是这样的??(教师朗读)。请同学们放慢朗读速度,在停顿的地方注意像老师一样“声断气连”。 出示: 天门/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两岸/青山/ 相对/出, 孤帆/一片/ 日边/来。 (3)指名读,齐读 2. “诗是画”,赏景品“色” (1)同学们的朗读有歌的味道了,诗可以当歌唱,诗也可以当画赏。李白的《望天门山》一句一景。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诗中描绘景物的字、

清明有关的古诗

清明有关的古诗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随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于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4.《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5.《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6.《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7.《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的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之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8.《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9.《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0.《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11.《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1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3.《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4.《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古诗《清明》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案教学设计 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

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遥联想: 《红楼梦》:杏帘在望 《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2.解词连句知大意。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字的读音。 3)自学诗中的生字。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2)自己试背。3)同桌互背。4)集体背。 四、作业: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2019部编版语文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径、斜、赠”等10个生字。会写“寒、霜、盖”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过程与方法: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山行》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诗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句。)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清明节的诗句和谚语大全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土番)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这首五律有如广角镜头,摄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书生们潇洒的游春,空中风筝争鸣,鸟雀啄食(土贲)间祭品。哀欢相映,这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不过,清明墓祭凄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乐游赏的风气也已形成。 唐诗人顾非熊的一首《长安清明言怀》诗道尽其间关系: 《长安清明言怀》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至唐代,寒食清明祭扫坟茔的习俗已经合二而一了。时值三春大好时光,清明墓祭这种户外活动业已具备冶游的条件。唐宋元明如此,清及晚近也不例外。晚近以来,这种风习还是很盛的。求神拜佛可视作迷信,作为者心里也免忐忑,祭扫先茔则不,行此举之人肚子鼓鼓象有许多理由,怎么做也都心安理得。于是,北方便荷担挑盒,南方便行船载酒,热热闹闹地上坟去。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部编版三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版三下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 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 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题的诗。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出了他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 活韵味。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 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 韵律、节奏和情感。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 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 清晰。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的头脑里跳出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2.你们又想起了哪些古诗呢? 预设:《春晓》《咏柳》。 3.春天在我们的眼中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古诗,就是描写春天的,我们一起看一看在诗人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色彩明丽的图画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积极性,在头脑中搜索春天,激起探究古诗内容的欲望。 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1.质疑:第一首诗,是描写春天的诗,但是,从题目怎么也看不出与春天有关。 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

清明诗词大全

清明诗词汇 1.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3.清明 作者: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 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4.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5.鹊踏枝.清明 作者: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6.三台·清明应制 朝代:宋代 作者:万俟咏 原文: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 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7.清明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8.清明夜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9.郊行即事 朝代:宋代 作者:程颢 原文: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0.长安清明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11.清明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