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进展

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进展
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进展

急性腹膜炎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进展

腹膜炎的治疗以消除病因,促使腹腔内炎症尽快局限和吸收消散为原则。为此应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变阶段以及病人状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一、适应症:非手术治疗:

1.原发性腹膜炎或盆腔器官感染引起的腹膜炎

2.急性腹膜炎初期,未遍及全腹或趋于局限者;

3.病因不明,而且全身状况良好,腹部体征不严重,可以短期非手术治疗观

察者。

手术治疗:

1.腹腔内病变较严重(内脏穿孔破裂)

2.弥漫性腹膜炎无局限趋势或原因不明者

3.病人一般情况差,腹腔渗液多,中毒症状明显或有休克

4.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二、手术治疗的原则:

1.控制感染源(修补穿孔、破裂的脏器)

2.净化腹腔,消除腹腔内细菌和脓液;

3.减压、引流,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4.控制残余感染,预防腹腔感染复发。

5.围手术期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治疗:血容量、休克,足够氧、抗生素控制

感染;支持和营养补充。

三、改进和发展:目的是实现腹腔净化、减压和防治持续或复发性感染(一)术中腹腔彻底清创术:

1.术中尽量去除腹膜和脏器上及腹腔所有潜在间隙内的异物及脓苔即为彻

底清创术。

2.实际手术中彻底清创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及易导致创面出血和脏器损伤,

促进继发感染。

3.因此不必对所有腹膜炎都进行彻底清创,仅对存在于潜在间隙内的渗出

物、异物和较大的而非紧密粘连的脓苔进行清除,对治疗有积极意义。(二)术中腹腔灌洗:

1.近期更广泛用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伴发的腹膜炎,

2.其目的是减少腹腔内细菌的数量,稀释和去除毒性物质和清除细菌繁殖的

因素。常用的冲洗液为温生理盐水或林格液。对冲洗液中是否加人抗生素目前仍有争议。

3.术中腹腔灌洗已发展至术后应用,其目的是清除残余感染,减少毒素的吸

收,防治复发感染。

4.术后腹腔灌洗处理不当,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三)腹腔开放疗法:

腹腔开放疗法是指在初次消除感染源和多种坏死组织后,不缝合腹部切口,便于观察和处理继发的腹腔脓肿,尤其是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概念提出以后,腹腔减压尤为重要,腹腔内压增高可增加腹壁僵硬性,明显减少心排出量,静脉回流减少,肝血流减少,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以至肾功能损害,胸腔容量、肺顺应性降低,以及气道峰值增加。胸腔内压力增高,又进一步减少心排出量,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通气一血流灌注异常,出现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因此,在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肠壁水肿、腔内压力增高情况下,勉强一期缝合切口是有害的,可以引起呼吸和循环障碍。

对严重腹腔内感染的病人,需多次手术,且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主张行腹腔开放疗法,腹腔敞开后可以抑制厌氧菌生长,便于再人腹腔消除坏死组织和继发感染病灶,尤其适用于严重感染的弥漫性腹膜炎,经手术未能充分引流腹腔者和腹壁切口广泛感染或发生坏死的病人,而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更是手术的适应证。

腹腔开放疗法需同时辅以支持治疗,纠正低血容量及休克,支持衰竭器官的功能以及给予恰当的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腹腔开放疗法除了具有促进引流,减轻呼吸循环负荷,便于及时探查腹腔等优点外,还有大量液体及蛋白质的丢失、肠瘦形成、内脏膨出、巨大腹壁切口而等并发症可能发生,故应掌握好适应证,目前临床上较多用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和胰腺脓肿的病人。

(四)有计划的再手术:

对严重感染的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在首次剖腹手术探查后,每隔24小时进行一次手术探查腹腔,反复清除坏死组织,冲洗腹腔,直至腹腔内感染得到控制为止,即可停止手术。

有计划的再手术探查术适用于腹腔内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原发病灶不能经一次手术有效处理,腹部外伤反复开。关腹部所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有的临床医师采用不同宽窄的拉链或“尼龙搭扣”、胶带或Ms网覆盖等方法,用以暂时性关闭腹腔,但这种手术方法对手术及术后监护、护理等工作要求较高,一般性医院很难达到治疗要求。

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进展

急性腹膜炎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进展 腹膜炎的治疗以消除病因,促使腹腔内炎症尽快局限和吸收消散为原则。为此应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变阶段以及病人状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一、适应症:非手术治疗: 1.原发性腹膜炎或盆腔器官感染引起的腹膜炎 2.急性腹膜炎初期,未遍及全腹或趋于局限者; 3.病因不明,而且全身状况良好,腹部体征不严重,可以短期非手术治疗观 察者。 手术治疗: 1.腹腔内病变较严重(内脏穿孔破裂) 2.弥漫性腹膜炎无局限趋势或原因不明者 3.病人一般情况差,腹腔渗液多,中毒症状明显或有休克 4.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二、手术治疗的原则: 1.控制感染源(修补穿孔、破裂的脏器) 2.净化腹腔,消除腹腔内细菌和脓液; 3.减压、引流,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4.控制残余感染,预防腹腔感染复发。 5.围手术期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治疗:血容量、休克,足够氧、抗生素控制 感染;支持和营养补充。 三、改进和发展:目的是实现腹腔净化、减压和防治持续或复发性感染(一)术中腹腔彻底清创术: 1.术中尽量去除腹膜和脏器上及腹腔所有潜在间隙内的异物及脓苔即为彻 底清创术。 2.实际手术中彻底清创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及易导致创面出血和脏器损伤, 促进继发感染。 3.因此不必对所有腹膜炎都进行彻底清创,仅对存在于潜在间隙内的渗出 物、异物和较大的而非紧密粘连的脓苔进行清除,对治疗有积极意义。(二)术中腹腔灌洗: 1.近期更广泛用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伴发的腹膜炎, 2.其目的是减少腹腔内细菌的数量,稀释和去除毒性物质和清除细菌繁殖的 因素。常用的冲洗液为温生理盐水或林格液。对冲洗液中是否加人抗生素目前仍有争议。 3.术中腹腔灌洗已发展至术后应用,其目的是清除残余感染,减少毒素的吸 收,防治复发感染。 4.术后腹腔灌洗处理不当,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三)腹腔开放疗法: 腹腔开放疗法是指在初次消除感染源和多种坏死组织后,不缝合腹部切口,便于观察和处理继发的腹腔脓肿,尤其是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概念提出以后,腹腔减压尤为重要,腹腔内压增高可增加腹壁僵硬性,明显减少心排出量,静脉回流减少,肝血流减少,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以至肾功能损害,胸腔容量、肺顺应性降低,以及气道峰值增加。胸腔内压力增高,又进一步减少心排出量,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通气一血流灌注异常,出现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13T15:23:08.5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杨广英[导读] .并发症以肠梗阻为多见,亦可有肠瘘,多见于干酪型病人,可同时有腹腔脓肿 杨广英(黑龙江省林口县古城镇卫生防保站 157600) 【中图分类号】R6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4-0103-02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治疗 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较轻,以盗汗、乏力、体重下降、食欲缺乏,低热与中等热为最多,60%~80%的病人有腹痛症状,慢性腹痛多见,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多为隐痛或钝痛,当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时,有阵发性绞痛。肠功能紊乱时,腹泻多见,如果合并肠梗阻或干酪型并发肠瘘,腹泻可加重。部分病人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要表现。 2.体征腹壁可出现局部膨隆,多为腹膜粘连严重时,并可见肠蠕动波;大量腹水时,可见全腹明显膨隆,腹壁发亮。触诊腹壁柔韧感,少数压痛严重,且有反跳痛,常见于干酪性结核性腹膜炎;扪及腹部肿块,多见于粘连型或干酪型,多位于脐周,其大小不一,表面不平,有时呈结节感,边缘不整,活动度小,多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积聚而成,包裹性积液也可形成腹块。合并中等量腹水的病人叩诊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后期有营养不良,可出现消瘦、水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等体征,肝大亦不少见。另外可出现肠外结核及并发症的相应体征。 3.并发症以肠梗阻为多见,亦可有肠瘘,多见于干酪型病人,可同时有腹腔脓肿形成。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①对任何不能解释的渗出性腹水;青壮年病人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②发热原因不明2周以上,伴有腹痛、腹胀、腹水和(或)腹部包块和(或)腹壁柔韧感。③腹水为渗出液性质,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细菌培养阴性,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 ④X线胃肠钡剂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⑤PPD试验呈强阳性。⑥典型病例可作出临床诊断,予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效可确诊。⑦不典型病例,对于主要有游离腹水病例,行腹腔镜检查并作活检,符合结核改变可确诊;若广泛腹膜粘连者,腹腔镜检查属禁忌,需结合B超、CT等检查排除腹腔肿瘤。⑧对诊断困难而有手术指征者需剖腹探查明确。 2.鉴别诊断 (1)以腹水为主要表现:①腹腔恶性肿瘤。如腹膜转移瘤(多以肝、胰、胃肠道及卵巢癌肿常见)、腹膜间皮瘤、恶性淋巴瘤等。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腔肿瘤鉴别有困难者,腹腔镜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②肝硬化腹水。③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水。如结缔组织病、缩窄性心包炎、Budd- Chiari综合征、梅格斯综合征等。 (2)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与腹部肿瘤及克罗恩(Crohn)病等鉴别。 (3)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而腹部症状体征不明显,需与引起长期发热的其他疾病鉴别。 (4)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与常见外科急腹症鉴别。强调注意询问结核病史、寻找腹膜外结核病灶、分析有否结核毒血症等。 治疗 1.休息和营养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整全身情况和增强抗病能力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对于腹痛、腹胀等症状可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如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以减轻症状。 3.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抗结核化学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肺结核治疗。对粘连型或干酪型病例,由于大量纤维增生,药物不易进入病灶达到应有浓度,病变不易控制,故应加强抗结核化疗的联合应用并适当延长抗结核的疗程;对一般渗出型病例,由于腹水及症状消失常不需太长时间,病人可能会自行停药,而导致复发,故必须强调全程、规则治疗。 4.手术治疗 转院要求 无特殊情况无需转院治疗。 预防及病人教育 对肺、肠、肠系膜淋巴结、输卵管等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许成群.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结肠炎24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2]包嘉辉;高如珍;张忠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粘连型腹膜炎并肠梗阻540例临床观察[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文魁.治结核性腹膜炎方[N];民族医药报;2002年. [4]郭开龙,杨延平,韩立萍.急性化脓性腹膜炎44例治疗体会陕西医学杂志 2009年38卷08期.

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南华大学南华医院临床学院内科教研室集体备课记录 消化内科: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章节集体备课内容纪要 时间:2013年9 月 2 日 地点:内科学教研室 参加人员:吴清副教授、刘朝霞副教授、傅念副教授、彭飞副主任医师、胡杨主治医师、谢妮主治医师、曹婷住院医师 主持人:傅念副教授 主备者:彭飞副主任医师 集体备课目的:1.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与第八版教材变动后,根据新的课本及大纲要求制定统一教案。 2.培养青年教师。 集体备课内容纪要: 傅念:集体备课开始,请主讲人彭飞医生介绍授课内容。 彭飞:下面我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本科(2013级) (二)使用教材: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的人卫第八版《内科学》 (三)大纲要求:2学时。 (四)具体备课讲解: 1.教学目的: 1)掌握肠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肠结核的发病机理、实验室和其他检查、鉴别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机理、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肠结核的病理、预防,结核性腹膜炎的并发症及处理。 2.教学主要内容: 肠结核 1)病因和发病机制:入侵途径、好发部位及发病原理。 2)病理:肠结核分型,结核杆菌感染数量、毒性、机体免疫状态与分型的关系。 3)临床表现:腹痛性质、排便习惯、腹部肿块与不同类型肠结核的关系以及肠外结核表现,并发症。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血与粪便常规检查、血沉、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其他检查: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诊断性治疗,与克罗恩病、结肠癌、阿米巴病、血吸虫病的鉴别要点。 6)治疗:一般治疗、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对症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7)预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8)预防:肠外结核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结核性腹膜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入侵途径。 2)病理:渗出、粘连、干酪三型。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及诊断性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表现及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表现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8-14T17:32:07.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韩晓彬([导读] 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水杨酸或黄连素腹腔离子透入:在化疗的同时任选 INH、SM、PAS、黄连素一种。 韩晓彬(黑龙江省汤原县结核病防治所 154700)【中图分类号】R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45-02 结核性腹膜炎是浆膜结核之一,它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腹腔结核病。腹腔结核中的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在发展过程中可蔓延至腹膜,引起局限性腹膜炎,这种局限性腹膜炎已在各节中作为并发症叙述,故本节不予讨论。本病在国内可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44%~0.55%,或占同期内科住院病人的2.9%,美国报告占同期结核病院住院病人的 0.5%以下。 1 病因 1.1 继发感染(直接蔓延):多数患者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占64.7%。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阑尾结核是常见的原发病灶,直接蔓延至腹膜,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有时腹腔内干酪坏死的病灶溃破而感染腹膜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2 淋巴、血行播散感染:在肺部或其他部位原发感染灶内的结核菌,可通过淋巴血行播散感染腹膜,引起粟粒性结核性腹膜炎,此为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的一部分,占35.3%。其他器官如脑膜、骨、肾、睾丸或浆膜等可同时受累。国外有研究表明:与其他类型的肺外结核病一样,只有1/3的腹膜结核伴有活动性肺结核,另1/3肺部只有非活动的纤维病灶或钙化灶,还有1/3肺部可无异常所见。 1.3 关于牛奶致病学说:目前国外有学者仍把喝进患有结核病奶牛的牛奶视为结核性腹膜炎的致病原因之一,但并无直接证据支持这一说法。国外1960年发表的回顾性研究表明未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病灶和腹水中培养出牛型分枝杆菌,而且人们发现结核性腹膜炎最多见于贫困国家和喝不到牛奶的人群中,他们认为结核性腹膜炎的减少不是由于牛奶无菌技术的出现,而是由于婴幼儿结核感染减少,随之血行播散性结核减少的结果。 2 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随原发病灶、感染途径、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异。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常有微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以及轻微腹痛腹胀,常于发病后数周以至数月才就医诊治;少数骤然急性发病,以急性腹痛或高热为主要表现;有时由于起病隐匿或无明显症状,可因其他腹部或妇科疾病施行手术而偶然发现。所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各型表现主要归纳如下。 2.1 粘连型:腹腔内仅有少量渗出液或者无渗出液,而以纤维蛋白渗出及纤维组织增生为主,以致腹膜逐渐增厚,腹腔内脏器官广泛粘连,固定于腹后壁或腹前壁。临床上除一般结核中毒症状外,可有腹痛、腹胀、腹泻、恶心与呕吐。另外,由于病人病期较长,呈慢性消耗,体质比较消瘦,可有轻度或中度贫血。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症状,诸如有阵发性腹痛,甚或严重的绞痛,呕吐可较重。有少量腹水时腹水征不明显或者没有腹水征。有肠梗阻时可见肠型或蠕动波。由于肠管充气,腹部可以胀满,触诊全腹呈柔韧感,有不甚明显腹部压痛,肌紧张不显著,1/4病例可在不同部位扪及不同大小的包块,包块多在脐周或右下腹,造成两侧腹部不对称。叩诊时有固定的实音区,当腹部明显胀满时,叩诊鼓音很明显,但在鼓音区内仍可有实音区,且不随体位的移动发生移位。这种情况是由于大量纤维沉着,腹腔脏器粘连,淋巴结肿大等融合一起所致,或因粘连后形成某一局部有少量腹水所致。上述叩诊检查浊音与鼓音分布无一定规律,听诊肠鸣音亢进,甚至可出现气过水声。 2.2 干酪溃疡型结核性腹膜炎:也称为小房型结核性腹膜炎。多为急性结核性腹膜炎、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发展的结果。其主要特点是各小房中的结核干酪病变迅速趋于干酷坏死和液化,所以结核中毒症状特别严重,病人出现高热,可表现为弛张型,经常有腹泻、腹痛甚至有呕吐、不排便、不排气等肠梗阻现象。有进行性消瘦,低蛋白血症,中度或重度贫血,甚至出现恶液质。腹部体征望诊有不对称的胀满,或呈扁平状,可以见到肠型。触之板状有柔韧感,压痛与触摸痛较显著,甚至可有轻度的反跳痛,亦可触到大小不等、不规则的包块,包块可以有压痛。叩诊有不规则的浊音区和鼓音区,这些浊音区和鼓音区比较固定,不随体位的变动发生改变。听诊多数病人肠鸣音有不同程度的亢进,可有气过水声。在干酪坏死物破入腹腔后可形成局限性结核性化脓性腹膜炎,此时局部压痛、反跳痛会更显著些。有时局限性结核性脓肿可向外穿出腹壁形成瘘道,称为腹壁瘘。穿出部位多在脐部,干酪坏死物可穿入肠道,亦可同时与腹壁瘘相通形成粪瘘。 以上各种类型的结核性腹膜炎在许多情况下无明显界限,主要病理改变和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如有的病人既有大量腹水,又有大量的干酪坏死病灶,甚至腹腔脏器可以有大块粘连,病变也不单纯局限在腹膜。在这种情况下,将其归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结核性腹膜炎是较为困难的。 3 治疗 3.1 一般治疗:调整饮食,加强营养,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者,应卧床休息。 3.2 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同肺结核化疗。有资料报告276例,死亡率为6.9%。死因多为慢性消耗及严重合并症。Anand和其同事报告:39例有肠梗阻症状,同时X线检查有小肠狭窄证据的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经抗结核药物正规治疗至1年疗程结束时,91%显示明显的临床改善,76%症状消失,仅8%对治疗无反应,需要外科手术。另外,鉴于国内结核菌的初始耐药水平较高,对于初治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如经正规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尤其腹水培养发现耐药结核菌,则应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如可并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或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经验PAS静滴对该病疗效较好。 3.3 皮质激素应用问题:一般认为皮质激素有促进毒血症好转及加速渗出物吸收和减轻浆膜纤维化的作用,应早期应用,对渗出型有肯定的疗效。印度的Singh等辅用泼尼松30mg/d治疗了一组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疗程3个月。在以后的随访中无一例发生肠梗阻,而未用皮质激素的对照组的4例病人(共24例)发生了肠梗阻。 3.4 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水杨酸或黄连素腹腔离子透入:在化疗的同时任选 INH、SM、PAS、黄连素一种。如用0.1%黄连素溶液5ml行直流电正极透入,30天为一疗程,共作3~4疗程,对减轻疼痛,减少粘连,软化肿块,促进腹水吸收有较好的作用。 3.5 穿刺放液和腹腔给药:腹水过多者可作腹腔穿刺术,适当放液后腔内注入异烟肼100~300mg及氢化可的松10~20mg,或地塞米松5~10mg/次。

结核性腹膜炎 的 护理

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症。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男女之比为1∶2[1]。2010年5月我科收治1列,现将有关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介 绍如下。 1 病例 患者,男,32岁,因畏寒、发热10天,腹痛2天入院。入院前10天,出现畏寒、发热, 体温高至41℃,给予输液治疗。入院前2天出现腹胀、腹泻。入院时体温37℃,脉搏92次/分,血压120/80mmHg,意识清楚,腹部丰满,质韧,无压痛,移浊阳性。静脉输入左克、甲 硝唑抗感染等,4天后体温正常,正常4天后体温又升至中度发热。肝胆胰脾B超提示肝大,腹水;另行腹腔穿刺术,抽出淡黄色浑浊半透明的液体约1250ml;腹水常规提示渗出液,细 胞计数wbc1160×10/L,RBC4000×10/L,wbc分数单核细胞43%,多核57%;病理检查提示散在 淋巴细胞,无肿瘤细胞;两对半HBSAB(+),余阴性,肝功能正常;上腹部增强CT提示: 腹腔内改变考虑以结核性腹膜炎可能性大。缺乏病理和细菌学的诊断依据,因患者及家属拒 绝行腹腔镜检查,签字行抗结核诊断治疗,治疗方案为2HR2S/8HR。 抗结核治疗后第3日始,体温未再升高,治疗1周后,复查肾功,尿酸为768umol/L,加用 丙磺舒降尿酸治疗,尿酸维持在700—800umol/L,停药1周后,尿酸恢复正常。 2 护理 2.1心理护理不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经济条件不理想,生活卫生条件较差;同时由于治疗疗程长,患者长期住院影响工作,使经济收入减少,家庭生活受到影响。部分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对治疗失去信心,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消极悲观心理。因此我们要鼓励患者 倾诉内心感受,针对心理问题实施有的放矢的感情支持。如因住院造成经济拮据者,需要争 取亲友、单位甚至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同时创建宽松的心理环境。护士以亲切的语言、理解 的心情、精湛的技术使患者产生信任、安全感,达到调整心理的作用。对反复住院的患者, 帮助其寻找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帮助其纠正错误的认识,配合治疗。 2.2发热护理发热为结核毒血症的表现。本病热型以间歇热、低热和中等热最多见,约1/3 患者为弛张热,少数患者可呈稽留热,有时体温可高达40℃,见于干酪型和渗出型(腹水型)患者,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卧床休息。(2)降温:体温在39℃以上者,可采用头置冰袋、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同时应补充适量液体,亦可根据医嘱行穴位针刺降温。退热药只能起 暂时作用,且常伴有出汗,对体弱的患者不利,尽量少用。(3)如上述方法无效时,可遵 照医嘱给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2.3皮肤护理盗汗是结核毒性症状之一。患者常因盗汗全身酸臭使心情不佳,故需每日沐浴 或擦浴1次;又因营养欠佳、身体消瘦,重症患者应按时翻身,保持床铺干燥平整,以防褥疮 发生。 2.4饮食护理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体内分解代谢加速和抗结核药物的毒性反应,使胃肠功能障碍,食欲减退,导致营养的失衡和机体抵抗力下降,促使疾病恶化[2]。因此,需高度重视饮食营养的护理。1.向病人及家属宣教饮食营养的重要性,了解坚持药物治疗的 同时辅以营养支持的意义。2.制定全面的饮食营养摄入计划。病人饮食中应有鱼、肉、蛋、 牛奶、豆制品等动、植物蛋白,成人每日蛋白质总量应为90-120g;病人每日应摄入一定量的 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3.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2.5用药期间的护理 2.5.1指导休息与活动 1.结核活动期,有高热、腹痛、腹泻或腹水时,应卧床休息。2.恢复期 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质锻炼,充分调动人体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增进机体免疫功

腹膜炎

第九章腹膜炎

(2)手术处理原则: ①积极处理原发病; ②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关腹前一般不在腹腔内应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严重粘连。 重要!【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 A.坏死病灶未能/无法彻底清除; B.为预防胃肠道穿孔修补等术后发生渗漏; C.手术部位有较多渗液或渗血; D.已形成局限性脓肿。 第02讲腹腔脓肿 第二节腹腔脓肿 大纲要求 (1)膈下脓肿的诊断和治疗(2)盆腔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1.膈下脓肿 (1)诊断: ①病史:急性腹膜炎、腹腔内脏器炎性病变、腹部手术; ②全身症状:持续高热或中度发热。脉率增快,乏力、衰弱、盗汗、厌食、消瘦、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局部症状: 脓肿部位持续钝痛,常位于近中线的肋缘下或剑突下。 呃逆、咳嗽、胸痛,并出现胸水或肺不张。 严重者: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皮温升高、肝浊音界扩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④影像学: X线透视:患侧膈肌升高,随呼吸活动受限或消失,肋膈角模糊、积液。 X线片:胸膜反应、胸腔积液、肺下叶部分不张,膈下可见占位阴影。液气平面。左膈下脓肿,胃底可受压移位。 (2)治疗——手术。 ①主要——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适用于与体壁较靠近的、局限性单房脓肿; ②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肝右叶上、肝右叶下位置靠前,及膈左下靠前的脓肿。 2.盆腔脓肿 (1)诊断 ①病史:急性腹膜炎、阑尾穿孔或结直肠手术后; ②全身:体温升高,但中毒症状较轻。 ③局部: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大便频繁、黏液便、尿频、排尿困难等;直肠指检:肛管括约肌松弛,直肠前壁可触及肿物膨起、伴触痛及波动感; ④B超、CT。 (2)治疗 ①脓肿较小——非手术:抗生素,坐浴等。 ②脓肿较大——手术穿刺抽脓。 盆腔脓肿——已婚女性可经后穹隆穿刺后切开引流。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0-08-25T16:03:34.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王利强[导读]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的慢性弥漫性炎症。 王利强 (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三农场职工医院 155630) 【中图分类号】R65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6-0104-02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的慢性弥漫性炎症。 生活贫困、酗酒、使用免疫抑制药或激素、慢性肾衰竭行移动性腹膜透析者和艾滋病感染者及其他原因致身体抵抗力低下者易患本病。腹腔内的结核病灶为常见的原发病灶,少数胸膜结核、脊柱结核,以直接蔓延的途径感染腹膜。有些病例由血行播散引起,其中活动性肺结核(原发感染或粟粒性肺结核)是该感染途径的主要来源。另外亦可发现关节、骨、睾丸结核,并可伴结核性多浆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一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较轻,以盗汗、乏力、体重下降、食欲缺乏,低热与中等热为最多,60%~80%的病人有腹痛症状,慢性腹痛多见,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多为隐痛或钝痛,当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时,有阵发性绞痛。肠功能紊乱时,腹泻多见,如果合并肠梗阻或干酪型并发肠瘘,腹泻可加重。部分病人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要表现。 2.体征腹壁可出现局部膨隆,多为腹膜粘连严重时,并可见肠蠕动波;大量腹水时,可见全腹明显膨隆,腹壁发亮。触诊腹壁柔韧感,少数压痛严重,且有反跳痛,常见于干酪性结核性腹膜炎;扪及腹部肿块,多见于粘连型或干酪型,多位于脐周,其大小不一,表面不平,有时呈结节感,边缘不整,活动度小,多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积聚而成,包裹性积液也可形成腹块。合并中等量腹水的病人叩诊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后期有营养不良,可出现消瘦、水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等体征,肝大亦不少见。另外可出现肠外结核及并发症的相应体征。 3.并发症以肠梗阻为多见,亦可有肠瘘,多见于干酪型病人,可同时有腹腔脓肿形成。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①对任何不能解释的渗出性腹水;青壮年病人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②发热原因不明2周以上,伴有腹痛、腹胀、腹水和(或)腹部包块和(或)腹壁柔韧感。③腹水为渗出液性质,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细菌培养阴性,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 ④X线胃肠钡剂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⑤PPD试验呈强阳性。⑥典型病例可作出临床诊断,予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效可确诊。⑦不典型病例,对于主要有游离腹水病例,行腹腔镜检查并作活检,符合结核改变可确诊;若广泛腹膜粘连者,腹腔镜检查属禁忌,需结合B超、CT等检查排除腹腔肿瘤。⑧对诊断困难而有手术指征者需剖腹探查明确。 2.鉴别诊断 (1)以腹水为主要表现:①腹腔恶性肿瘤。如腹膜转移瘤(多以肝、胰、胃肠道及卵巢癌肿常见)、腹膜间皮瘤、恶性淋巴瘤等。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腔肿瘤鉴别有困难者,腹腔镜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②肝硬化腹水。③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水。如结缔组织病、缩窄性心包炎、Budd- Chiari综合征、梅格斯综合征等。 (2)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与腹部肿瘤及克罗恩(Crohn)病等鉴别。 (3)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而腹部症状体征不明显,需与引起长期发热的其他疾病鉴别。 (4)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与常见外科急腹症鉴别。强调注意询问结核病史、寻找腹膜外结核病灶、分析有否结核毒血症等。 三治疗 1.休息和营养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整全身情况和增强抗病能力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对于腹痛、腹胀等症状可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如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以减轻症状。 3.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抗结核化学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肺结核治疗。对粘连型或干酪型病例,由于大量纤维增生,药物不易进入病灶达到应有浓度,病变不易控制,故应加强抗结核化疗的联合应用并适当延长抗结核的疗程;对一般渗出型病例,由于腹水及症状消失常不需太长时间,病人可能会自行停药,而导致复发,故必须强调全程、规则治疗。 4.手术治疗 四预防及病人教育 对肺、肠、肠系膜淋巴结、输卵管等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参考文献 [1]叶琳,陈学珠,刘斌,等. 40例肠结核临床分析.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9):563. [2]马爱群,李岩.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17-318. [3]唐建武,吴伟康. 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51.

结核性腹膜炎护理

第九节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庵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一部分病人可同时发现原发灶。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腹膜,如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结核、输卵管结核 等为常见原发病灶;少数病例可血行播散引起腹膜感染,多伴有粟粒型结核、结核性多浆膜 炎、结核性脑膜炎或活动性关节、骨、睾丸结核等。 由于侵人腹腔的结核菌数量、毒力和病人的机体免疫力不同,表现的病理改变可分为三 种即:渗出型、粘连型和干酪型,其中干酪型最少见,前两型多见。若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病 变并存称为混合型。 (二)临床农现 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少数起病急剧,以高热、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

1.症状 (1)全身症状:结核毒血症,主要发热及盗汗,热型以低热或中等热为多见,少数病人可 有弛张热或稽留热。高热病人伴有明显毒血症者,多见渗出型、干酪型。后期常有消瘦、水 肿、贫血、口角炎、舌炎等营养不良表现。 (2)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部,早期疼痛不明显,随病程进展可出现持续性 隐痛或钝痛。腹痛原因除腹膜炎外,常和伴有的活动性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盆腔结核 有关。若出现阵发性腹部纹痛时,可能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腔内有结核干酪坏死病灶 破溃,常可引起急腹症。 (3)腹胀:腹胀感多由腹膜炎伴有肠功能紊乱引起,与腹水增加也有关,结核性腹膜炎以 少量或中量腹水为多见。

(4)腹泻:其原因与腹膜炎引起肠功能紊乱、肠结核、干酪样坏死病变引起的肠管内痔等 有关。一般每月不超过3^-4次,粪便多呈糊样。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体征 (1)腹部压痛:局部或全腹部压痛,较轻微,少数压痛严重伴反跳痛,常见于干酪型。 (2)腹壁柔韧感:腹壁柔韧感是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有慢性炎症引起腹壁紧张度增加的一种表现,触之似揉面团一样,故又称揉面感,可见本病各型。 (3)腹部肿块:多见粘连或干酪型,常位于脐周,肿块大小不一,边线不整,表面不平,有 时呈结节感,活动度小。 (4)腹水为渗出型,少量腹水在临床检查中不宜查出,当腹水量超过1000m1时,方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3.并发症肠梗阻,多见于粘连型;肠瘘,多见于干酪型。 (三)辅助检查 1.血象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沉可作为病变活动的观察指标。

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 由于继发性腹膜炎大多为多菌怀混合感染,故应联合应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常用的方法是氨基甙类抗生素或氨苄青霉素与甲硝哒唑联合应用。或应用对上述两种细菌都有治疗作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和头孢羟羧氧酰胺。 继发性腹膜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需手术治疗,去除病灶、修补穿孔、吸去脓液,必要时引流腹腔。腹部切口和麻醉方式依原发病灶的部位而定。如病因不明确,则可作剖腹探查切口,即右中腹膜直肌切口。必要时切口可向上或向下延长。 关于腹腔冲洗问题。原则上局限性腹膜炎不行腹腔冲洗,以免感染扩散。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污染严重,或有胃肠内容物等异物,病人情况又许可时,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吸尽冲洗液后,必要时可用1%新霉素溶液500ml冲洗腹腔,但应注意病人的呼吸是否受到抑制。或将1%碘伏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用1000ml 稀释的碘伏冲洗腹腔,但患甲状腺机能亢进、肾功能不全或对碘过敏者禁用。有时尚可应用腹腔连续灌注。 关于腹腔引流问题,应视病变的性质和手术处理的方式百定。弥漫性腹膜炎,病灶已彻底清除,腹腔清洗干净者,原则上不放置引流。病灶处有感染坏死组织,或虽经处理但很难保证不发生胃肠道瘘,则应放置引流物,如烟卷引流、硅胶管、或双套管。

腹膜炎病人的手术切口大多有一期缝合,如切口污染较严重,可用可吸收肠线缝合腹膜,切口全层置数根尼龙张力缝线,而切口内堵塞盐水纱布,外盖消毒敷料,每天更换纱布,4~5天后,待分泌物减少及有健康的肉芽组织生长,再行切口延期缝合,常可避免切口的严重感染。 术后应取半坐卧位,使脓液流向盆腔。由于盆腔腹膜吸收能力较上腹部差,可减少毒素吸收。即使形成脓肿,也可经直肠或阴道后穹窿引流。 原发性腹膜炎经抗生素治疗,常能得到控制。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如难以与继发性腹膜炎相鉴别,仍宜行剖腹探查。如为原发性膜炎,可吸出脓液,腹腔不谢引流,並可同时切除阑尾。

优质护理在急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在急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8-11-21T10:22:33.13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作者:安娟明[导读] 结论:在急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新化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湖南 4176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8例急性腹膜炎患者,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15.75±3.41)h、首次排气时间(22.52±5.16)h、首次排便时间 43.16±7.85)h、住院时间(9.68±3.4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23±4.68)h、(37.17±4.82)h、(57.28±5.7)h和(14.81±4.53)d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7%)明显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在急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腹膜炎;手术治疗;并发症 急性腹膜炎是指由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因素等多种原因引发的腹膜急性炎症病变,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肌紧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当前手术治疗作为治疗急性腹膜炎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术中受胃肠道暴露因素影响,术后患者常需经历较长的卧床恢复阶段,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2]。为了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案,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本文以我院2015-2017年两年收治的急性腹膜炎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展开了探索,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腹膜炎病患208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4例。观察组男59例,女45例;年龄21~68岁,平均(42.52±3.69)岁;包括胃肠穿孔4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36炎例,绞窄性肠梗阻26例。对照组患者男57例,女47例;年龄22~69岁,平均(42.74±3.58)岁;包括胃肠穿孔4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35炎例,绞窄性肠梗阻25例。所有患者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由胃肠穿孔、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引发的急性腹膜炎病例;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均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严重心肺及肾脏功能障碍;③妊娠及哺乳期病例;④合并感染病;⑤恶性肿瘤;⑥手术禁忌症;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围术期生命体征监测、预防感染、饮食指导、告知术后恢复期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1)由科室医师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责任护士9名组建优质护理小组,根据卫生部下发的《2011年优质护理服务推广方案》[2],结合本院护理质量规范条例,科学制定临床护理方案,通过小组成员讨论、文献资料搜集、专家审核等方式,完善护理方案。(2)患者入院后建立个人病历档案,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既往病历、过敏史等信息资料,调整护理方案。(3)落实优质护理方案:①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与急性腹膜炎相关的疾病知识、护理方法等内容,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通过树立术后成功康复案例等方式,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②术后定期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通常取半卧位,密切关注引流情况。③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和药敏结果,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④及时监测患者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告知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⑤康复锻炼,指导并协助患者展开早期被动和主动锻炼,床上运动包括自主翻身、抬臀等,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4)定期召开小组研讨会,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方案加以改进和完善。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2)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肠粘连、腹腔脓肿、切口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208例急性腹膜炎手术治疗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X2检验;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x±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代表存在差异。 2结果 2.1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各项术后恢复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结核性腹膜炎用药指南

结核性腹膜炎用药指南 【概述】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系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症。本病多数是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或盆腔结核蔓延而來,少数来源于血行播散。腹膜结核的病理表现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和干酪型,但临床上常常是混合存在。 【临床表现】 症状:多数有缓慢发生的发热、乏力、消瘦、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病理上为渗出型者,多以腹胀为主;粘连型常以腹痛为主;干酪型则以全身中毐症状更为突出,如高热、腹痛、腹胀等。 体征:渗出型多有腹部膨隆、移动性浊咅;粘连型腹部可有揉面感,也可扪到腹部包块,合并肠梗阻时可见到肠型,可闻及高调肠鸣;干酪型可有恶液质样体质,腹部揉面感,也可出现肠瘘。 【诊断要点】 中青年,特别是女性发生逐渐加重的腹胀、腹痛、低热、乏力和消瘦。 出现腹部揉面感、腹水或肠梗阻表现。 血沉增快,贫血,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渗出性腹水

腹水的结核杆菌培养阳性或结核抗体阳性。 腹膜穿剌找到干酪性肉芽肿。 腹腔镜检查发现腹膜弥漫性、散在的粟粒状黄白色小结X线钡餐造影发现同时存在的肠结核征象,超声波检查或CT可协助鉴别腹部包块性质(囊性还是实质性)。 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行剖腹探查。 注意排除腹腔和盆腔的良、恶性肿瘤、肝硬化、心血管病变、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脏疾病等其他可引起腹水的疾病。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支持疗法:病情活动时,应卧床休息,其后视体力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无肠梗阻者可正常进食,有肠梗阻时应视胃肠道承受情况给予胃肠内或肠外营养。 抗结核治疗:用药的原则是足量、长疗程。初始者宜予三联抗结核药物:异烟肼300mmg/d,利福平450-600 mmg/d,乙胺丁醇750mg/d 或吡嗪酰胺1.5g/ d。复治者可采用四联疗法:除明确耐药者以外,仍可在上述三联药物的基础上,加对氨基水杨酸钠8-12 g/ d,静脉给药,或选用环丝氨酸0.5-0.75 g/ d。以上药物治疗的疗程一般在1.5年以上。 对症治疗:腹水过多有压迫症状时,可适量放腹水。为加快腹水的吸收,减少其后的粘连和缓解发热等中毒症状,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 *导读: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腹膜慢性、弥漫性炎症。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很多。那么结核性腹膜炎到底严重不严重呢?有没有好方法可以尽快 治疗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有 哪些?……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腹膜慢性、弥漫性炎症。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很多。那么结核性腹膜炎到底严重不严重呢?有没有好方法可以尽快治疗呢? 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发病群体是中年女性,主要通过患者的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或血行散播而感染的。例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疾病都是结核性腹膜炎的直接病发原灶。患者会出现以上几种症状: 1.腹部不适,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出现部位多为脐周、下腹,也会有患者出现腹胀,腹水的情况,一般是由于结核病中毒症状或者腹膜炎伴有的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水较多时还会出现移动性浊音。 2.腹部包块,患者的中下腹部可以明显感受到包块,包块的大小不一,边缘不齐、触碰有轻微的疼痛感。

3,全身症状,患者会出现发热和盗汗的情况,严重者还有贫血、水肿、消瘦、营养不良的情况。 这三种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症状,那么临床医学上是怎么治疗这些疾病症状的呢?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是以药物治疗为 主的,对于腹水型的患者,在进过腹水抽取之后,可以在患者的腹腔内注入醋酸地塞米松等药物,可以加速患者的腹水吸收并减少与其他器官的粘连。对于血行播散或结核毒血症严重的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但是不适合长期使用。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结核性腹膜炎的 治疗方法,希望能给各位患者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果大家对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还有更多的疑问,小编建议大家去正规的医院咨询专家,他们会根据每位病患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手术治疗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2-07-12T15:32:35.9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黄绍青[导读] 此外,对严重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于剖腹探查术后,实施持续腹腔灌洗术,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腹腔脓肿发生率 黄绍青 (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职工医院157212) 【中图分类号】R5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035-02 腹膜受到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性病变,称为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和全身感染症状。 1 临床表现 继发性腹膜炎多继发于腹腔脏器炎症、穿孔或手术污染等,故多先有原发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后才突然或逐渐出现下列腹膜炎表现。 1.1 腹痛常起始原发病灶部位,呈持续性,一般均很剧烈,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加剧。随炎症扩散而延及全腹,但仍以原发病灶部位较为显著。 1.2 恶心、呕吐早期因腹膜受刺激,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后因发生麻痹性肠梗阻可呕吐黄绿色胆汁,甚至棕色粪样内容物。 1.3 全身症状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多较严重,可有寒战、高热、脉速、呼吸浅速、口干,随之面色苍白、眼窝凹陷、冷汗、四肢发凉、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脉细弱、体温骤升或下降、血压下降、神志恍惚甚或昏迷,提示有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或感染性休克。 1.4 腹部体征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部膨隆,腹部压痛、常伴有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腹膜刺激征常遍及全腹,但仍以原发灶部位最为明显,有助于定位诊断。一般腹膜受刺激越强烈,腹膜刺激征也越明显,如急性胃穿孔时,因胃酸强烈刺激,可引起剧烈持续刀割样腹痛伴腹壁板状强直。腹部叩诊因胃肠胀气呈鼓音。胃十二指肠穿孔因腹腔内有大量气体移至膈下,使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积液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减弱,肠麻痹时则消失。行腹腔穿刺有助诊断。直肠指检:直肠前窝饱满及触痛,可有波动感,提示盆腔有感染或已形成盆腔脓肿。 2 辅助检查 2.1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病情严重时白细胞计数不增,仅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见中毒颗粒。此外,还应检查血细胞比容、血培养和药敏试验、血清淀粉酶、肝肾功能等。 2.2 影像学检查常用于确定腹内原发病灶,早期诊断腹腔内脓肿,引导经皮腹腔内脓肿穿刺及引流。常用方法有: (1)腹部X线平片:立卧位平片可为腹腔内积液、脓肿提供直接或间接依据,腹膜炎时腹脂线及腰大肌影消失。膈下游离气体常提示有胃肠道穿孔。十二指肠腹膜后穿孔或坏死性胰腺炎时,可见腹膜后积气影。肠麻痹时可有大小肠袢胀气,并有多个气液平面。 (2)B超:腹腔脓肿常显示为低回声区,对膈下、盆腔、肝内脓肿均能较好显示,并能通过B超定位和引导进行穿刺抽液检查。B超尚可显示腹腔内积液及病变器官的病理改变等。 (3)CT:显示腹腔脓肿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有异常气体积聚,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胃肠道被推挤等。还可在CT引导下,作经皮肤穿刺脓肿引流。CT对腹腔内实质脏器病变诊断帮助较大。 (4)MRI:可用于腹腔脓肿和腹腔内实质脏器病变的诊断,但清晰度不如CT,对腹膜后病变检查效果较好。 3 手术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应积极控制感染性休克,尽早施行剖腹探查,消除引起腹膜炎病因,清除和引流腹腔内脓性渗出物。 3.1 术前准备 无休克患者取半卧位,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营养支持和吸氧。抗生素静脉滴注控制感染,轻者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氨苄西林加甲硝唑,重者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联用甲硝唑疗效更佳,此后视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3.2 剖腹探查术 (1)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个别危重病例可用局麻。 (2)处理原发灶:切口应选在接近原发灶部位,如无法确定原发灶,则选用以脐为中心的右旁正中切口为宜,开腹后可上下延长。如有腹部手术史,可经原切口或其附近作切口。开腹后探查要轻柔细致,有重点也要有顺序。切开腹膜见有气体逸出,或腹腔内有胃肠内容物,说明有胃肠穿孔;见有血性液体,应考虑肝脾破裂、绞窄性肠梗阻或肝癌破裂;如有胆汁,可能为胆囊穿孔;如为脓性分泌物,应考虑阑尾穿孔等。必须尽快探明病变部位和性质。据病变性质、首先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病变,有出血者先止血,其次为破裂或穿孔的修补,最后处理炎症病灶。原则上应清除原发灶,如切除坏疽阑尾、胆囊和坏死肠段;修补破裂的胃肠穿孔及肝脾。如局部炎症严重,解剖层次不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只宜作应急处理,如腹腔引流、胆囊造口或肠外置造口术等。 (3)清理腹腔:用吸引器吸净腹腔内脓性渗出液,清除脓苔、纤维蛋白膜、食物残渣、粪便和异物等。可用甲硝唑、1.5%过氧化氢或生理盐水反复灌洗腹腔直至清洁为止。关腹前尽量吸净清洗液和渗液。 (4)引流:为防止腹腔脓肿发生,应将腹内残留渗液和继续产生的渗液经引流物排出体外。脓液多聚积在病灶附近、膈下、两侧结肠旁沟及盆腔内。引流物一般放在病灶附近和盆腔底部,常用引流物有硅管、橡胶管、双腔管等,从腹壁另戳口引出。必要时可定期经引流管用抗生素溶液灌洗脓腔,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放置引流管指征是:①坏死病灶已切除或穿孔修补后,预防发生渗漏;②坏死灶未能切除或有大量坏死组织无法清除者;③手术部位有较多渗液或渗血;④已形成局限性脓肿。 此外,对严重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于剖腹探查术后,实施持续腹腔灌洗术,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腹腔脓肿发生率。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