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武器,本文从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当前阶段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时需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证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加快企业竞争力优势方面的优势,最后论证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企业竞争优势

21世纪是新经济的信息化时代,21世纪的世界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世界。今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每一个产业里,都有许多企业正在或即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自己、强化自己,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实现飞跃式发展,以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在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运营模式,运营理念的创新和革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满生命力的起码条件,也是企业经营现代化的标志。在市场竞争和信息革命的双重推动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武器,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传统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信息化技术这一战略性资源的功能发挥。

一、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管理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许多企业中,由于传统的管理

模式形成已久,企业管理革新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无法推动,而信息化技术依赖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在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技术,只能是原有业务在信息系统的电子化,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水平质的提升,因此,至于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才能发挥企业的规模效应,突出计算机的管理的优势。

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难以适应信息化技术的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有较高水平的管理基础,而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基础差,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只是管理基础薄弱,致使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和程序规范发的力度很差,基本要求也很难达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了之上谈兵,成了无本之木。

3.落后的观念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许多企业的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一些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够,不能从企业高度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看到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和长远的效益,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提高效益,而对其优势却半信半疑。所以,企业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是领导者要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这种趋势,对企业的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改变传统的认识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信息化技术的资源优势。

4.缺乏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从个别的业务部门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求。这样的话就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但是有些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工作人员的待遇偏低,普遍低于企业中其他管理和生产人员,导致企业信息队伍的人员流动过快,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人才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根本,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

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企业的信息化机构,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推进模式以及企业的人才管理等,都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有效解决信息技术应用这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运用的作用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机构的调整和升级,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在21世纪勉励的国际与国内市场激励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挑战。

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过程,同时也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更是如此。企业在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主要可以获得以下优势:

首先,信息技术极大的扩展了竞争领域。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网上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由有形变成无形,竞争模式也变得愈发隐蔽和模糊;另一方面,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供应商,代理商,目标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企业的竞争环境由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而企业本身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当前很多跨国公司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子公司。

其次,信息化技术可以创造成本优势。第一,信息技术减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路径距离而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以零售业为例,如果大型超市与供应商之间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俄

数据库直接订货和送货,潮湿就可以降低库存的成本,并节省送货的时间;第二,由于柔性制造技术对库存管理具有替代效应,这样的话信息化企业减少了库存量,降低了管理的成本。比如一个制造企业来说,当原料放在库房而没有投入生产的时候,这样将增加库存的成本耗费,而要想达到减少库存成本的目的,可以凭借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对各个销售系统录入上平信息,然后通过内部的网络系统对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络,使供应商可以方便快速的了解到库存的信息,并及时补货。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每个用户都能够方便快捷的在网上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并完成交易的全过程,从而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进而形成企业的成本优势。

再次、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了差异化优势。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需要有成本或技术的优势,如果不能获得这些,则需要企业能够产生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这种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竞争对手越难以模仿,则企业的竞争能力越强,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就很好的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信息化技术为企业创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卖弄:(1)提高服务质量,形成服务差异化优势;(2)提高买方价值,满足个性化需求;(3)完善的信息系统本身就是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所在。差异化的优势可以保证企业的准确定位,锁定目标顾客群,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还有助于企业开发出新产品,并在企业的新业务的拓展上创造出更大的空间。

最后、信息化技术创造人力资源与企业素质的优势。企业的发展主要靠技术,人力资源可以很大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所有的高新技术中,只有信息技术是与人力资源相互补充的技术,因此,信息技术将比其他高新技术对人力资源开发

和管理具有更加深入和普遍的影响。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招聘员工的考核指标之一。信息技术不仅使企业员工的培训成为成本低廉的教育活动,而且使企业监督与管理人员的成本急剧下降,从而客观上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水平。

总之,企业信息化使企业以往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变得相对容易,从而拥有了在全球配置资本,技术,只是和人力资源的可能和机会,这些都是信息化的使用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优势。

三、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日益起到生死攸关的作用,企业的主要人员也总是希望信息技术的投资能够真正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不是仅限于改善企业的日常工作,以求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先发展和竞争优势。

1.以管理为导向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所谓管理信息化,就是企业为了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不断的引进信息技术并由此持续的推动管理变革的总和。对于正在或即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来说, 信息技术的进入和由此引发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管理变革, 将打破企业原有的动态平衡, 不可避免地引发从企业决策层(高层领导)、管理层(部门领导)、技术层( IT 人员) 以及作业层(普通员工) 各个层面的震荡,因此,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企业再造的过程。正因为信息化的目的是重塑企业, 因此它必然是一个以管理为导向的变革过程。正因为信息化的目的是重塑企业, 因此它必然是一个管理为导向的变革过程。设置新的企业竞争战略, 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 这些牵涉到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变革, 是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

早在2001 年, 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就在联想公司联合召开了“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会上, 联想、海尔等国内信息化实施比较成功的企业现身说法,以自身的实际经验阐明了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管理创新和变革。据海尔集团透露, 海尔在重视管理信息化之后, 企业各种信息处理大大加快,海尔的资金周转次数提高了50%~150% ,库存资金降低了15%~40%。集团各部门对客户的反应速度从36 天降低到10天,国内采购周期从10天缩短为3天,对定单的处理时间从7天降低到1天,100%的供应商从网上接采购定单, 80% 的货款从网上支付。目前,海尔的平均资金周转天数是70天,与1999年的300天比起来,一块钱顶4块钱用。

2 建立管理机制

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与国外企业缩小差距,提高企业竞争力,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现实,增强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主体意识,才能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离不开采用包括ERP、SCM、ER 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然而欲使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还在应用。

第一,建立有效的CIO机制。

美国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设立了CIO机制,目的是为了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并在一些重要政府部门率先设立了CIO职位。随后,一些大型化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也在领导层中设置了类似职务。信息主管不仅是决策者,同时更是重信息化项目实施的组织者。由于目前相当一批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规模大,投资多, 涉及面广,有时,项目的规划和方案都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但是由于缺乏科

学的组织实施和严格的项目管理而陷入泥潭, 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其损失不言而喻。一个懂得项目管理知识又善于领导实施团队的信息主管, 对于重大项目的成功也是不可缺位的。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抓管理更是一把手工程。国外的企业CIO一般都是由副总裁来担任。因此, 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更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决策层到管理层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一致, 并真正落实到实处。

第二,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 必须要有立足长远的信息化战略。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 目标也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确立。如海尔集团就是以定单信息化为中心开展信息化建设。同时在规划之内,要有科学的调查研究, 然后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采用分步实施、及时获益、按需扩展的方式, 先建小ERP 系统, 再扩展到大ERP 系统, 然后再布置RM 系统。

第三,因企制宜, 不可生搬硬套。

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 学习外国管理经验是应该的, 但是不考虑国情, 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往往是适得其反。学习推广其他企业的经验, 关键是把握其实质内涵, 因企制宜、务求实效。同时,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必须注意技术细节。

企业数据一定要集中, 如果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上, 就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在公司运作中就会出现很多重复劳动; 要采用开放、储存、标准的技术, 方便企业低成本扩张; 根据信息化管理的特征,实行流程再造。如果仍然按照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条块分割, 不仅不能实现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目标,相反会造成资

源的巨大浪费。

第四,加强培训工作, 为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推动信息化, 人才是关键, 培训要先行。当前,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素质不能适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要把加强培训作为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摆上各级经贸委的日程。

总之,信息化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因此,信息化技术是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获得竞争力优势的必备武器,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的目的不外乎增强其竞争力,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因此企业在投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要明确并重视企业目标对投资水平和信息技术项目的最终受益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只有有效的认识和解决信息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才能切实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董小雷,张萌等.企业信息化对产业竞争力影响机制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

经济.2007,20.

[2] 朱海荣.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

[3] 刘卫民.浅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及对策[J].西部煤化工.2007.1.

[4] 梁大鹏.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现代会计,2006,03.

[5] 吴承汕.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五大误区[J].功能材料信息. 2007,04.

[6] 杨蕙瑗.中小企业信息化中不和谐因素的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

[7] 朱乃芬.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经济视角. 2007,11.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特征 一、内容 企业信息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技术进步。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普及应用和广泛渗透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办公和管理提供了工具。同时,职能管理层、经营决策层和电子商务层的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组织关系。企业信息化在管理、经营上的变化和时空上的拓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条件,电子商务为企业信息化增添新的内涵。企业信息化大大拓宽了企业活动的时空范围,在时间上,企业信息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施敏捷制造和集成制造;在空间上,企业信息化以虚拟形态将全球聚合在一起。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要使用好两个技术, 一是应用数字技术,增加传统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比如,以往的模拟手机同现在的数字手机在保密性和性能方面无法同日而语,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增值产生了数倍的影响; 二是应用网络技术,网络冰箱通过网络管理中心进行控制,可以向用户通报何时需要添置新的食品,从而产生了新的附加值。产品的质量改变不大,最大的差别在于通过服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2)设计信息化。即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面的信息化。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设计信息化还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CAA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工

程分析(CAE)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应用、网络化计算机辅助开发环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的设计(DFX)系统二次开发与应用与产品建模、模型库管理与模型效验系统开发与应用; (3)生产过程信息化。即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生产的质量、精度和规模制造水平。其中主要应用包括数控设备地应用、计算机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生产数据自动收集、生产设备自动控制、产品自动化检测及生产自动化覆盖等; (4)信息化。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提高决策管理水平。主要应用层面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 (5)市场经营信息化。通过,可以大大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的特征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主要表现出以下七个方面的的特征: (1)企业信息化的本质特征。"信息化"企业的核心业务、主导流程和人。任何企业,无论是资源型企业、商业企业,还是金融、制造及社会中介机构,只要它是企业,就必将拥有其独特的主营业务,即核心业务,其运作过程就是企业的主导流程,它们是企业信息化改造的重点对象。同时,信息化也是"化"人的过程。企业各级员工要在心理上和行动中全部投入信息化建设进程,成为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当然这还需要"一把手工程"的积极带动和引领。 (2)企业信息化的形态特征。在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三个层面,在产品设计、工艺过程控制与零件加工、事务处理、供应链管理与辅助决策等领域广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oc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融合信息化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学校的信息化现状、信息化的作用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1、概述 信息化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融合的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编辑、压缩、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者合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信息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是现代教学改革和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已有的教学方式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成为改善课堂环境的一个优化选择,它能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让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将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和优势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木器就是通过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的角色也从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1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单纯的说教,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衰减,而信息技术则是利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应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可通过学校网站创建资源库和论坛,指导学生参加远程教学等形式,创建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推动自主性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建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而使学生切切实实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条件下获取和处理信息,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化应用需求及分类

信息化应用需求及分类 建筑行业信息化可分为企业管理层面和工程项目管理层面。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又可细分为集团公司(工程局)和子公司(工程处)两个层次的管理。集团公司(工程局)的主要管理业务为:集团公司的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分公司的管理以及对所属重点项目的综合信息处理。子公司(工程处)的主要管理业务为:子公司的经营、计划、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对所属项目的综合信息处理。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管理业务为:与具体工程项目相关的信息处理。如,招投标、预决算、施工组织与计划、合同管理及施工现场管理等。目前,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企业指导项目、项目依托企业,协调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因此,根据行业特点,我们通常将应用软件分为以下三类:①工具类 钢筋优化下料及统计技术、模板及脚手架CAD设计技术、混凝土搅拌站的自动计量、混凝土成熟测量、具有三维计算深基坑支护与支撑结构设计以及实验室数据的自动采集软件等。能与设计数据相衔接的三维图形算量技术、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竣工图纸绘制、设计图纸现场CAD放样以及大型工程机械使用卫星定位技术、装饰工程三维CAD设计技术、IP视频监控技术。②管理类 (1)项目级 工程报价、项目成本管理、进度计划控制、项目物资管理、项目设备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协同项目管理、三维CAD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多项目综合管理;工程设计方面的模型设计技术、可视化智能设计技术、智能化二维工程设计和三维协同设计集成技术、协同设计技术等。 (2)企业级 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材料采购管理、办公(OA)管理、图纸档案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设计数据转入施工阶段使用技术;知识管理、客户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 ③标准类 基础信息编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WBS分类编码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其它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 ④信息化对需求的支持 信息技术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产品及管理成本,促进市场销售,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以上目标,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采用当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建成以光纤通讯为主,综合利用卫星通讯、数字微波、无线通讯、互联网等方式,建立起以总部为中心,向外呈星状辐射的覆盖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主要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

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建造是在虚拟环境下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建造系统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与意义(精)

1.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与意义 答: 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简称。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技术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2.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分成哪几个阶段,其意义是什么?答: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介绍(投入期。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介绍期。此时,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只有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可能购买,销售 量很低。为了扩展销路,需要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产品不能大批量生产,因而成本高,销售额增长缓慢,企业不但得不到利润,反而可能亏损。产品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成长期。这时顾客对产品已经熟悉,大量的新顾客开始购买,市场逐步扩大。产品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相对降低,企业的销售额迅速上升,利润也迅速增长。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浅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浅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摘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准确、全面、及时的制造现场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制造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建立产品生产档案,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工厂。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系统 一、前言 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MES),MES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 二、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 为了实现“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追求目标,机械制造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差异化的企业价值定位和竞争战略。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当今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演变为快速、高品质、低成本和优质服务这四个方面。制造企业要建立和培育这些核心竞争能力,需要以产品设计能力,制造工艺技术、加工设备等工程技术为保障;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制度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一是通过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信息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质量和水平。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集中管理。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和OA自动化管理系统,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以流程为基础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能力。三是要通过协同产品开发、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通过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具有实时型企业特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数据管理能力,从而更具针对性的改善生产绩效、质量水平。在制造、质量、物流现场,结合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制造物流质量的精细化、透明化、自动化、实时化、数据化、一体化管理。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项目将业务计划层与现场作业层能够实现紧密的无缝集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建立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稳定的制造物流质量的控制体系。最终将成品、零部件,建立从供应商送货、检验、入库、生产供料、生产过程控制、在线检验、产品入库、发运、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不仅能达到顺向的、实时的生产跟踪、物流跟踪、品质控制,还能通过售后服务等后续环节的信息反馈,达到往前向环节的逆向追溯,实现产线、工位、人员、品质、供货、产品开发、顾客服务等多方位的监控、分析、改进等。 三、MES项目的现状和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武器,本文从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当前阶段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时需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证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加快企业竞争力优势方面的优势,最后论证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企业竞争优势 21世纪是新经济的信息化时代,21世纪的世界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世界。今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每一个产业里,都有许多企业正在或即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自己、强化自己,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实现飞跃式发展,以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在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运营模式,运营理念的创新和革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满生命力的起码条件,也是企业经营现代化的标志。在市场竞争和信息革命的双重推动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武器,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传统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信息化技术这一战略性资源的功能发挥。 一、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管理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许多企业中,由于传统的管理

模式形成已久,企业管理革新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无法推动,而信息化技术依赖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在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技术,只能是原有业务在信息系统的电子化,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水平质的提升,因此,至于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才能发挥企业的规模效应,突出计算机的管理的优势。 2.企业管理基础工作难以适应信息化技术的需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有较高水平的管理基础,而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基础差,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只是管理基础薄弱,致使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和程序规范发的力度很差,基本要求也很难达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了之上谈兵,成了无本之木。 3.落后的观念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许多企业的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一些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不够,不能从企业高度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看到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和长远的效益,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提高效益,而对其优势却半信半疑。所以,企业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是领导者要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这种趋势,对企业的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改变传统的认识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信息化技术的资源优势。 4.缺乏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从个别的业务部门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求。这样的话就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但是有些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工作人员的待遇偏低,普遍低于企业中其他管理和生产人员,导致企业信息队伍的人员流动过快,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人才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根本,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

建造师继续教育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建造师继续教育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浅谈制造业从数字化制造到企业信息化

浅谈制造业从数字化制造到企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产品设计(CAD)、工艺设计(CAPP)、数控加工(NC)、数控测量(CMM)、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快速成型(RP)等;信息化的营销和管理,主要有MIS、MRP-II、PDM、ERP等;制造仿真和虚拟制造;基于Intenet和局域网的网络制造、电子化制造(e-制造);智能制造;虚拟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动态联盟;制造工程数据库及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征。新兴的知识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猛发展的IT技术加快了制造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信息化使机械产品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即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及显示功能的整合。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将IT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协作关系的刨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一、制造业信息化 1.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 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产品设计(CAD)、工艺设计(CAPP)、数控加工(NC)、数控测量(CMM)、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快速成型(RP)等;信息化的营销和管理,主要有MIS、MRP-II、PDM、ERP等;制造仿真和虚拟制造;基于Intenet和局域网的网络制造、电子化制造(e-制造);智能制造;虚拟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动态联盟;制造工程数据库及决策支持系统。 在数字化基础上,虚拟化技术正迅速发展,它主要包括虚拟现实(VR)、虚拟产品开发(VPD)、虚拟制造(VM)和虚拟企业(VE)等。 制造业信息化能同时调控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IT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生产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制造业信息化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网络的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使传统制造企业的多层金字塔式管理转变为层次较少的扁平结构,从而加速决策过程。 制造业越来越依赖IT技术,各种先进制造模式如现在集成制造系统(CIMS)、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和虚拟企业都以IT为支持技术。IT对制造技术发展的作用已居首位,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质的变化,加速了设计技术的现代化,加工制造的精密化、快速化,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智能化,制造系统的网络化、全球化。 制造业信息化涉及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过程价值链,改变了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单纯的交易关系。通过供应链管理(SCM)使得供应商可以参与产品的制造和运输,通过客

信息化施工应用技术

信息化施工应用技术 本工程将推广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保证信息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追溯性,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改变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协同能力。 在本工程中推广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下表: 第一节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公司构建了公司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功能涉及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合同、物资等。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序号项目管理项目内容 3)资金管理 4)成本分析 5 合同管理 1)创建合同管理目录,对合同进行分类管理; 2)能够导入主合同、投标用的施工组织设计文本、分包合同、物资采购合同,设 备租赁合同、劳务合同、内部承包合同和内部纵横向合同; 3)随时查阅并打印合同文本; 4)提供各类标准合同样本,快速编制合同; 5)能够添加合同的附加标注信息; 6)能够添加合同变更信息; 7)能够记录合同管理的相关信息包括合同评审信息、资信信息、分包商信息、违 约记录等,这些信息可以与变更、签证、索赔建立链接对应关系; 6 物资管理 功能主要有:供应商信息的管理;物资库存管理;物资的领用的统计和管理;物资 的调用、报损等记录;物资的耗用台帐;物资取样及实验记录;材料价格的统计分 析;其具体的功能如下: 1)物资计划 2)物资购与租赁 3)物资进场 4)库存管理 5)物资领用 第二节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我们采用的视频会议系统是桌面型视频会议系统,它利用普通的PC 机、标准的桌面型视频采集设备、耳机和麦克风,能够召开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视频会议。还能够提供协同浏览,文档共享等附加功能,为公司和项目部间进行在线讨论,召开视频会议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实现如下功能: 多路视频图像切换 电子文档共享 会议控制 会议管理 第三节项目计算机局域网 1.局域网结构 施工现场建立覆盖整个项目施工管理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内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项目管理信息交流平台,覆盖总承包商、业主、各指定分包商、工程监理和联合设计单位,达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对外联通国际互联网,并与联合体各公司总部相联。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化是提升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对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Manufacturing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while the information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fore, researching informa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s very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e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formaiz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之后,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当属制造业。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它贯穿于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活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传统技术,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市场销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1-2]。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1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自十五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及制造企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就是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与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与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与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与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与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就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与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

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 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与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 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 设定优化目标与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 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与对策论等。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建造就是在虚拟环境下 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虚拟建造系统 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

教育信息化涌现的十大新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化涌现的十大新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无法想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机器人居然走上讲台,成为孩子们新的学习伙伴;教育游戏化成为另一种趋势,玩游戏也能够学习。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在英特尔举行的未来教育项目邯郸现场会上,向在座的教师发布了国际教育信息化涌现出来的十大新技术应用,引起了在座教师的广泛兴趣。今天,小编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整理,供广大校长、教师了解教育信息化前沿参考。 1、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学习伙伴 目前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成为热点。机器人已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工具。智能机器人具有革新的技术,高水平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学习中同时具备益智学习工具、情境建设者、学习伙伴三个角色。作为机器人教育大国的日本近期开发的一款以机器人和投影设备为主的R-learning系统,主要用于协作儿童在故事场景中的设计和渲染,学生通过在绘制的故事场景中操控机器人来完成预设角色的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案例】日本学者利用机器人作为协作学习伙伴 2013年,东京北九州大学、东京大学等四家科研机构的学者设计了职业发展学习中利用机器人作为学习伙伴的实验。教师通过远程控制机器人来协调开展学习讨论,学生与机器人互动的过程都可被记录下来,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供师生随时调整协作学习活动的进展。 研究表明:1.机器人主持职业生涯协作学习活动与教师主持同样有效。2. 机器人可以创建一个比真人主持时更易于合作的环境。 2、3D打印技术颠覆学生动手实践 3D打印对于教学和学习的重要价值体现在:能够更加真实地呈现特定事物,并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案例】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利用3D打印帮助学生完成“桥梁设计”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教师在静力学课教学中讲授桥梁结构受力时,让学生们在课程中设计桥梁,并计算桥梁的受力情况。 1.学生运用软件设计桥梁,将想法变成三维图像。 2.完成桥梁作品设计,老师现场连线桥梁设计专家,专家通过大屏幕对学生作品做出点评。 3.运用计算机软件对所设计的桥梁进行虚拟承重试验。 4.若因桥梁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桥梁跨塌,则小组学生共同讨论,重新设计桥梁. 5.并再次进行虚拟试验。试验成功后,各小组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桥梁部件,拼装成桥梁模型。 3、开源硬件夯实信息技术 “做中学”教学模式创客空间作为推动创客文化的一支主要力量,开展各类充满亲子氛围的DIY工作坊或手工课。 Intel推出与开源硬件平台Arduino兼容的Galileo开发板,许多大学也都在开展创客活动,帮助怀揣新鲜念头并跃跃欲试的学生们把梦想变成现实。树莓派作为开源硬件的一种,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源硬件降低了硬件开发的成本和复杂程度。实现兼具“创造性”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为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会。

制造型企业信息化是什么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它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分以下三个层面: 1.第一层面的数据信息化:把库存信息、销售凭证、采购凭证都以一定的数据格 式录入到计算机里,以数字的形式保存起来,可以随时查询。除了这些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化以外,我们原来通过电话、传真、报纸、电视等方式进行的信息获取、沟通交流,现在增加了一种“信息化”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企业内部网、互联网)传输数字化的信息、文件、邮件等。 2.第二层面的流程信息化:把企业已经规范的一些流程以软件程序方式固化下 来,使得流程所涉及的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高效,减少人为控制和“拍脑袋” 的管理行为,同时也能提升客户满意度。例如淘宝,网上预订机票、车票等,网上自助银行使大家坐在家里或企业里,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账户信息,而且可以进行存贷款、转账、股票交易甚至购物等业务,这就是把原来需要到营业部去办的一些流程信息化了,大大方便了客户,也提高了银行自己的效率。节省了不少人力。工厂的成本核算,通过ERP成本模块,再加上条形码、PLM提供的共享数据,就可以通过电脑直接运算得到想要的成本数据,避免了传统的靠生产统计的各种报表数据,进行成本核算,费时费力。 3.第三层面的决策信息化:通过对那些信息化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加工处理,运 用一定的计算模型,从而起到对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比如说成本和费用控制是每个管理者都重视的内容,但以前我们只能在每个月报表出来后哪儿超了、哪儿省了,那是事后控制。运用信息化手段,第一层面的工作完成后,也就是每笔费用、销售都录入电脑后,就可以清晰地归纳各科目费用,可以按岗位、部门、项目来汇总。同时如果可以对那些关键控制的费用或费用率给出一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2014版)

信息化应用新技术 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2)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3)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4)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5)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6)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7)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1)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2)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3)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建造是在虚拟环境下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建造系统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创造出一个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让人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操作者沉浸其中并与之交互作用,通过多种媒体对感官的刺激,获得对所需解决问题的清晰和直观的认识。 3.适用范围 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方案编制。 4.已应用典型工程 上海正大广场,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 二、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应用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化技术,建立特殊工程测量处理数据库,解决大型复杂或超高建筑工程中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解决的测量速度、精度、变形等技术难题,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2.技术指标 (1)建立或应用测量机器人(智能全站仪)建筑测量的成套技术与工艺。 (2)建立或应用智能全站仪大仰角三维坐标测量修正模型。 (3)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超高结构建筑垂直度偏差和轴线偏差控制。 (4)建立特殊复杂工程测量信息化处理数据库。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型复杂或特殊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变形等监测。 4.已应用典型工程

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其开展应用情况

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开展应用情况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成为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终生学习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技术支撑。我校按照“建设好,使用好”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建设情况 如何让资金短缺的基层学校,尤其是资金严重不足的一所新建学校,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实现教学现代化,真正实现“三通两平台”。我们本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满足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协商提出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 市、县教育局积极按照国家“三通两平台”的发展要求,把永昌七中作为信息化建设试点校。把校园网(校校通),班级多媒体(班班通)有效利用和连接起来,并顺利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人通过渡。市、县教育局“三通两平台”工程和中国移动金昌分公司取得合作,得到政府、企业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学校极积响应市、县教育局的建设方略,配合移

动公司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接入,建设信息化资源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本着“坚持质量一流、开放灵活、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原则,在市、县教育局和中国移动金昌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 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班班通”是学校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学校建成“班班通”教学班58个,均配备计算机、交互式智能教学触摸一体机、实物投影等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网络计算机教室和信息化教学办公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不仅能够进行计算机常规教学,而且满足了学校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 建成标准化计算机网络教室4个,学生电脑280台,生机比达到9.4:1,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已配教师办公电脑180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1:1。 三、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建设。学校采用光纤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网络节点,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2015年全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方案

某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背景分析 1、制造业单位情况(略) 2、信息化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公司重视科学技术,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对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工作基础。 2003年实施的营销系统,是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与银行联网,但没有与财务系统有机结合,是一个独立的业务系统。 还有一套版财务软件,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1998年开发了一套单机版的,基于Mapinfo的GIS软件,数据齐全,功能相对简单,没有地理数据和坐标数据,水力计算也没做。 已有初步规模的网络系统,办公楼之间通过光纤连接,数据库为SQL Server。 现有一套95年建立调度系统,可以采集现场数据,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数据,上位机软件能够显示水厂的压力、余氯、流量、电流、电压、电量及工况图。 3、存在的问题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 公司目前由于几个信息系统各自独立,存在着条块分割现象,机构之间信息难于共享;造成数据的实时性较差,数据核对、汇总、统计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财务、收费、管网信息各自独立,有时信息获得滞后或有误,容易引起误会和工作矛盾,有时又造成信息资源浪费。 ?数据来源多渠道,准确性、一致性较差 没有实现数据集成,造成数据来源多渠道,信息重复,利用率低,信息资源浪费,不能实现管理信息集成、管理与生产信息集成。决策层得到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较差,容易造成判断失误,造成决策和指挥失误,影响生产和效益。

4、主要要求 ?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提出系统的整体规划方案和必要的合理化建 议。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 线图分析、上下限报警、数据存贮、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调度方案的 初步建立(优化和决策)。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基本保留原来的调度系统,根据需要和发展适当扩展几个现场测量点, 原有的无线数传电台方式改为微波连接。 ?升级原有服务器和数据库,并建设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集 团公司本部和各个水厂﹑水源厂等部门的网络平台,将公司的各种PC 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局域网等资源连接起来,并与广域网相连,形 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集团公司网络系统,解决水厂与公司的数据信 息处理。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 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 从而实现企业信息化,以达到显著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 的。 二、整体规划方案 1、总体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有关人、设备、生产和经营四要素信息流和公司现代化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现代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实现本企业的整体优化,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企业建成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企业。 在工程的设计、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培养一支既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又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技术队伍,同时造就一支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掌握现代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