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讲义

西方经济学讲义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民收入NI

? GNP: 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 NI: 同期所有生产要素报酬总和。

? GNP 和 NI 都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发生的经济活

动的总规模,理论上讲二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统计

实践中二者还存在差异。

理解GNP & NI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避免重复计算与过去苏联体系所采用的工农业总产值对比

2. 无形商品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举例说明:家务劳动

4. 现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旧货市场的交易额只计算买卖差额

5. 合法经济活动才统计在内

6. GNP 的值并不是国民福利水平的完美的指标

它容易让人联想到 Gross National Pollution

另外,举例说明交易值降低但效用水平上升的情况。

GNP 的计算

最终产品:在理论上可以定义,实践上无法完全根据商品自身的属性来判定。

附加值:这是实践中容易操作的方法

所有要素所得的报酬: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衡量同一对象。

例:

小麦产值 $1000 附加值 1000

面粉产值 $2000 1000 (最终产品)方便面产值 $3000 1000 工农业总产值 $6000

国民生产总值 $3000 = 利息+租金+利润 +工资

= NI

以上分析得到的结论:

最终产品总价值 = 企业增加值总和 = 全部要素收入总和

从理论上讲:GNP = NI

GNP 与 NI 的区别

折旧和间接税包含在 GNP 中,但它们不构成 NI;为什么?

折旧:机器设备价值被统计在当年的GNP中,每年的GNP中也包括了以前所生产

的机器设备的价值的转移。所以严格说来GNP 不能准确表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

值。

GNP - 折旧 = NNP (国民生产净值:本年度新创造的价值)

间接税:它反映在商品的价格中,但不归企业所获得,因此不能计入各种要素的

报酬。消费者付出这部分支出,是从他的收入中拿出的,而他的收入已经被计算

在NI中了。因此,间接税只是收入的再分配,而不是收入的形成。

NI = GNP - 折旧 - 间接税 = NNP - 间接税

GNP与GDP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都是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规模的宏观指标;但前者强调的是国民的概念,后者强调的是国境的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GDP以取代GNP。两者差异主要存在于“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二、国民收入的分解

?个人收入:个人从企业中获得的收入(未缴纳个人所得税),它只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PI = NI - 社会保险税 - 公司所得税 - 企业留利(未分配利润) ?可支配收入:真正可以为个人自行支配的收入

DI = PI - 个人所得税

?可支配收入的去向:消费和储蓄

注意:在宏观经济学中,凡是不用于消费的部分,我们都计为储蓄,不论储蓄的具体形式是什么。银行存款叫储蓄,购买证券也是储蓄。

DI = C + S

可支配收入 = 消费 + 储蓄

?净税收与可支配收入

政府各项税收总和称为总税收,用 T 表示;

政府也向纳税人进行转移支付,用 GT 表示;

因此政府从公众手中得到的净税收为 NT = T - GT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忽略企业留利部分,那么可支配收入就可以看作国民收入与净税收的差额。

DI = NI - T + GT

或 DI = NI - NT

三、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

?一般物价水平

?一般利率水平

失业率 =以已失业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除以劳动力总人数

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 摩擦性失业率 + 结构性失业率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循环

一、两部门收入循环模型

要想使国民收入循环能够顺利维持,产品市场的交易额必须与要素市场的交易额相等,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NI = AE (AE 的价值实际上就是GNP),这也就是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在两部门模型中,要想实现国民收入的均衡,消费支出必须等于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由于现在没有政府,所以

NI = DI = C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消费者没有将他们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是将一部分储蓄起来了,比如 20 万元,这会导致产品市场上有价值为20万元的商品和服务就无法销售出去,其价值不能实现。这种情况下,厂商部门会面临产品积压、库存增

多的压力。短期内的正常反映是压缩生产,减少库存,这个过程意味着,当宏观经济中出现支出小于收入时,会引起产量的减少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降低。

但是如果把等量的储蓄转变为投资,情况会怎样呢?

下面我们加上金融市场,看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如何实现。

二、两部门三市场模型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NI = AE

此时

NI = C + S

AE = C + I

所以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可简化为

C + S = C + I

I = S

S 为收入循环中的漏出量;I 为这一过程的注入量。所以简单概括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就是,收入循环中的漏出量必须等于注入量。

三、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循环过程

政府部门加入循环过程后,均衡条件的表达式更丰富,但基本原理未变: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NI = AE

此时

NI = C + S + NT

AE = C + I + GP

其中NT表示净税收;GP表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

根据漏出量等于注入量的简化表示,这时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为

S + NT = I + GP

四、完整的收入循环模型

此时总收入为:

NI = C + S + NT + IM

总支出为:

AE = C + I + GP + EX

其中 IM 表示进口;EX 表示出口。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可直接写作

S + NT + IM = I + GP + EX

这就是漏出量等于注入量,对这个等式稍做整理可得:

(S - I ) + ( NT - GP ) = ( EX - IM )

等式左边是私人部门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加上政府部门的收支差额;等式右边是对外收支的差额。这个表达式对我们从事后统计上分析一个国家的内部和外部平衡问题十分有帮助。

第二章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总供求的基本理论--

“AD-AS”模型

一、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一般物价水平:总需求曲线的形状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需

求曲线相同,但原因不同。不可用收入效应

和替代效应来解释

?货币收入:对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影响,外生变量

AE 中的任何一部分增加,都会使AD向外移动

?时间偏好:利率对时间偏好的影响

?二、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 1. 总供给与一般物价水平

?总供给函数)

AS=

(P

f

?根据凯恩斯这种简化的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实现以前,产量的增加不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在充分就业实现以后任何企图增加总产量的努力都只能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实际产量不会有任何增加。这种简化对分析问题有帮助,但过于简化使其与现实的距离太远。

对修正后的AS曲线的解释

?要素质量不同,效率有差异,

?厂商之间对高质量要素的争夺,导致要素价格攀升

?充分就业不等于到达生产力极限

? 2. 总生产函数与生产力极限

?生产能力:用一定时期“可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表示

?)

F

Q=

f

,

(PROD

?其中Q表示最大可能产量;F表示全部要素存量;

?PROD表示要素的生产率

?实际总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实际产量与要素投入的关系

?)

Q=

q

F

,

(PROD

?在相同的生产力条件下,Q和Q的差异就由就业水平决定,?即取决于F和F的差别。

?三、总供求的均衡及变动

?这里我们把 AD 和 AS 结合在一起,讨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其原理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决定价格相似,但这里我们更重视的是收入。

?以下各图所表示分别是两条曲线变动时对均衡国民收入可能发生的不同影响。

第二节 NI - AE 模型中的总支出

一、总支出与总收入的关系

?恒等式与行为方程

?完整理解总支出对总收入的决定:

短期分析

微观与宏观视角的不同

二、消费函数

?反映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这里我们主要

关心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C = F(DI)

?根据对 NI 的分解,我们有 DI = C + S

?两个重要概念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

?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与上述定义相仿,公式为

这样,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就可以一般地写成:

=

+

C?

?

=;

+

S

C

DI

S

MPS

MPC

DI

根据收入分解的基本原理,我们有:

因此,储蓄函数还可以有另外的表示方法

根据类似的原理,我们分别把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定义为

假如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如我们数字例子中显示的那样),那么消费支出曲线如下:

1. 预期收益的现值

我们用 PV表示现值,用 R 表示未来收益,r 表示利率(贴现率)

则有:

例如,当利率为10%时,一年后收入的1100元,只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因为

如果投资收益在以后若干年连续发生,那么现值为:

2. 投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

需求价格:投资者对一项投资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

供给价格:投资的实际成本,包括购买价格和装置成本。

DP > SP , 投资会增加

DP < SP,投资会减少

DP = SP,投资不变

3. 市场利率与总投资的关系

注意,这时的投资供给价格曲线不再是水平的曲线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为什么?

利率下降导致投资增加的关系,图示如下:

注意:投资是负数意味着什么?

以上分析表明,利率对投资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但是由于利率是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而不是由商品市场的均衡机制所决定,所以我们把利率看作一个外生变量。在分析商品市场的均衡过程时,我们暂时把投资视为一个常数。

关于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我们等到讨论了货币市场的均衡后,再通过IS-LM 曲线来讨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情况。那时我们将看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息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三节简单的“NI-AE” 模型

在简单的两部门模型中,由于暂时不考虑政府的存在,所以

NT = 0;

DI = NI - NT = NI

消费函数可以直接写作 NI 的函数

一、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过程

假设一个国家的总支出系统如下:

C=200 + 4/5 NI; I = 100

请计算该国的均衡国民收入为多少。

均衡条件为:NI = AE

此时的总支出为:

AE = C + I

即,

AE = 200 + 4/5 NI + 100

均衡条件要求,

NI = 200 +4/5 NI + 100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

NI = 1500

这就是当前的均衡国民收入。

一个小问题:此时的总储蓄是多少? (三秒钟抢答)

根据储蓄和消费的关系,我们知道:

于是我们有,

将 NI = 1500 代入,得 S = 100

简单方法:由于已知 I = 100,根据简化均衡条件 I = S

立刻可以判定 S = 100 .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此时的收入 1500为均衡国民收入。

根据 I = S 的简化条件也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均衡国民收入。

I = 100

S = -200 + 1/5 NI

100 = -200 + 1/5 NI

解得, NI = 1500

现在假设收入水平不是1500,而是1400,会发生什么情况?

此时总支出水平是

AE = 200 + 4/5(1400) + 100 = 1420 > NI

当总支出大于总收入时,国民收入水平会随之增加。

而当收入为 1600 时,则会引起另外的问题。总支出小于总收入,会导致总收入的下降。在整个由不均衡到均衡的调整过程中,厂商依据库存的变化而对产量做出适应性调整是一条基本线索。

理解均衡国民收入决定过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材第74-75页)

?均衡状态未必就是理想状态;

?价格和实际产量都会对名义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需求决定论:总支出决定总收入;

?短期分析,假定 AS 曲线的位置保持不变。

?二、国民收入决定过程中的乘数原理

?当总支出变化后,国民收入将发生数倍于总支出的变化。

?例:根据前面用过的数字,现在假设投资增加了10,即现在的总投资为110。那么新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是多高?

?现在总支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下:

? C = 200 + 4/5 NI; I = 100 + 10 = 110

?总支出为:

?AE = 200 + 110 + 4/5 NI

?根据国民收入均衡条件,AE = NI

?均衡国民收入为:NI = 1550

0

一般地,已知0

三、通货膨胀缺口和失业缺口

在上面的例子中,假如已知充分就业时潜在的国民收入为 1590;那么,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总支出应该增加多少?

第四节完整的“ NI-AE”模型

一、固定的一次性税收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和净税收都假定是常数,分别表示为GP和NT 。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出如果增加 10 ,国民收入会增加多少?

?如果政府税收减少 10,国民收入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平衡预算的乘数

?假如税收和支出同时增加 10,国民收入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说,当税收和支持同时增加10,国民收入也将增加10。

二、完整的税收函数

税收通常并不是一次性的固定税,而是按国民收入的一定比例来征收。税收函数可写作:

T = F(NI)

用MT表示边际税率,那么总税收函数还可以更具体地写作:

T = MT ? NI

政府的转移支付表示为 GT,

那么净税收为 NT = T- GT

设 NT = - GT

那么净税收函数为:NT = NT + MT ? NI

为什么乘数会变小?这是后面提到的税收的“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基础。

考虑到政府的税收函数,那么从财政方面对AE施加就有了三个具体的渠道,即调节GP、GT 和 MT,其中GT 就是税收函数中的常数项。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会通过其对AE的影响最终影响NI。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和力度有区别。对总支出函数稍做整理,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均衡国民收入的更为简洁的表达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典型的税收政策是通过影响AE的斜率来起作用的。而其他财政手段是通过影响AE的截距对总支出发生影响。

三、完整的 NI-AE 模型

我们再把总支出中的其他两项考虑进去:投资:净出口:

完整的总支出为:

AE = C + I + GP + X

以完全竞争为例,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在要素市场上

表现为:

L MP P w ?=

即,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产品价值。

如果 L MP P w ?<

则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而由于

0)(

d L 最终将会实现 L MP P w ?=

这就是为什么实际工资率的下降会导致劳动需求量的增多

第三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 货币的需求

一、关于货币与财富

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 交易需求

? 处于谨慎的考虑

? 投机性预期

? 投机需求与利率 预期的作用如何对货币总需求产生影响

r

R BP = R = 5 在 r = 5%时

10005

.05===r R BP 当 r = 6%时

3

18106.05===r R BP

三、货币需求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机制

一、均衡机制

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过程

MS MD MD r BP BS BD BD MD MS A =?↑→↓↑→>→↑→>,,,,

,,

以上是利率在非均衡状态下自动下调的过程,如果现实中的利率水平低于均衡利率,那么调整过程与上述相反。

二、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

三、货币市场的调整过程对商品市场的影响

这是理解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在此讨论货币市场发生的变化如何传递到商品市场上,从而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发生影响。

我们先来一起回顾商品市场上均衡国民收入决定过程。(以简单的两部门模型为例)

第四章 双重均衡----“IS-LM ”模型

? 为什么要引入双重均衡分析法

? IS 和 LM 的含义

第一节 IS-LM 模型的推导

一、商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

投资为常数时的均衡国民收入

MPM

MPI MT MPC MPC IM NT MPC EX GP I C NI +-?+--?-+++=1 当我们把投资视为利率的函数时国民收入为

MPM

MPI MT MPC MPC IM NT MPC EX GP r I C NI +-?+--?-+++=1)( 换一个表述方法,假如投资函数为:

dr e i -=

消费函数为:y c βα+=

在这样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β

α--+=1dr e y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依赖关系:

利率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低;而利率越低国民收入水平则越高。

上面国民收入计算公式中反映出来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所谓的 IS 曲线来表示。

IS 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个简单图象。它表示的是:与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投资等于储蓄。 简单说来,IS 曲线就是

)()(r i y s =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货币需求:

),()()(r y MD r MD y MD MD =+=

给定货币供给的用途分配:

21MS MS MS +=

给定货币量的实际购买力,就等于货币量除以物价总水平。以上公式还可以简单记作:

21m m m +=

货币供给的两部分分别用于满足两种用途上的货币需求:

)()(21r L y L L +=

三、双均衡:IS-LM 模型的解

第二节 IS-LM 曲线的操纵

一、影响LM 曲线位置的因素及LM 的斜率

? 货币流通速度 v

? 名义货币供应量 m

? 一般物价水平 P

以上三个变量的变化都是通过它们对实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影响LM 曲线的位置的。

在影响LM 曲线位置的因素中,货币量的增加、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以及物价水平的下降都会导致LM 曲线向右移动;而上述因素相反方向的变化则会导致LM 曲线向左移动。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LM 曲线向右移动,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引起LM 曲线向左移动。这是分析政策作用的很有用的工具。

除此之外,从LM 曲线的推导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投机需求和货币交易需求的变动也会导致LM 曲线位置改变。详见教材PP540的分析。

根据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我们可以将货币需求写成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函数 hr ky L -=

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相等,于是我们有

hr ky m -=

这其实就是LM 曲线的方程,为便于分析我们可以将其该写如下:

可以看出LM 曲线的斜率是由k 和h 决定的,其中前者与流通速度有关,而后者反映的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在图上两条曲线根据斜率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在不同的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不同的,由此也引出不同学派之间关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 根据双均衡模型推导凯恩斯总需求曲线

二、IS 曲线的斜率及其位置的移动

根据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利率与国民收入对应关系的另一种表达式:

y d

d e a r β--+=1 其中 d

β-1 便是IS 曲线的斜率。显然它取决于消费倾向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消费倾向越高,IS 曲线越平缓;而投资对利率越敏感,IS 曲线也越平缓。它们的影响在分析宏观政策的作用时还会提到。

影响IS 曲线位置的因素有很多,在简单的两部门模型中,它首先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位置。这可以从IS 曲线的推导过程中看出。(图)

由外生变量引起的投资的增加和储蓄的减少,会导致IS 曲线向外移动;而投资的减少和储蓄的增加将导致IS 曲线向内移动。

随着模型的扩充,影响IS 位置的因素还会增加,在三部门的情况下。政府支出

h m h ky r -=

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会导致IS 曲线向外移动;而增加税收和减少支出则会导致IS 曲线向内移动。

概括地讲,凡是扩张性的力量都会导致IS 曲线向外移动,而凡是紧缩性的力量都将导致IS 曲线向内移动。

详见教材PP524-526的分析。

引入政府部门后,均衡国民收入的计算公式为:

β

ββα----++=11dr T g e y 当政府支出增加 g ? ,国民收入的增量为g y ?-=

?β11 这也正是IS 曲线向右移动的幅度。

如果税收减少 T ? ,IS 曲线向右移动的幅度为

T ?-ββ

1

相反方向的变化同理。

第三节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支出,主要是消费和投资。

? 消费取决于消费倾向和收入。

? 消费倾向比较稳定,所以影响收入的更重要的因素是投资,它通过乘数作用影响国民收入。

?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决定,与利率成反向变化的关系。

? 利率由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决定。

? 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投资成本决定。

? 在总需求不足的萧条时期,货币政策在刺激总需求方面不如财政政策有效。

简单说来,IS 曲线就是)()(r i y s =

古典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充分就业

? 价格是灵活的,没有刚性

? 充分就业的古典涵义

二、交换过程的实质是物物交换,货币只起媒介作用

?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 货币作为价值标准

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截然分开,两种方法研究价

格决定

? 价值论和分配论:交换过程的相对价格

? 货币论:物价总水平的决定与货币数量及流通速度

有关

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

一、要素市场

? 需求 w = P ?MPL (需要进一步解释,切换实物展台)

? 供给 (收入与闲暇 的替代关系)

)()(P

W L P W L s d = 二、资本市场

? 供给 S = S( r )

? 需求 I = I( r )

三、商品市场

? 没有直接反映物价总水平和总需求量的总需求曲线

? 总供给水平取决于充分就业时的劳动投入量。由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充分灵活的价格机制总能保证实现充分就业,所以总供给水平是常数,不依赖于价格的变化,曲线垂直于横轴。

从三个市场的关系看商品市场的均衡

厂商:)(PI B r L W Q P d s +-?-?=π

家庭预算:π+++?=?+?)(PS B r L W S P C P s

移项整理得:0)(0

)(=-+-?-?+?=++?+?-ππPS B r L W S P C P PI B r L W Q P s d s

上述两式相加得:

0)()()(=-+-+-+S I rP L L W Q S C P s d s

0)()()(=-+-+-+S I rP L L W Q S C P s d s

当s s d Q I C S C L L S I =+=+==,,时,

结论:

只要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能实现均衡,商品市场就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水平。

四、货币数量论与古典宏观模型

货币的职能:

1. 支付手段

2. 价值标准

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无直接影响

货币数量论的表述方法

1. 费雪方程式

Q

V M P Q P V M ?=??=? 货币量的变动直接影响价格,对实际产出不产生影响。

2. 剑桥方程式

Y K M ?=其中V K 1

=

这里的 M 表示人们愿意按其收入的一定比例保持货币持有量。如果人们发现持有的货币超过理想的水平,会增加商品的购买,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便会导致物价上升。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

*

*

*

*

**,)(,),()(),()(,),()(W P P

W W P Q P K M r r I r S Q L F Q P

W L P W L L P W L s d ??=???=?=?=?==

第五章 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 可变价格下的总供求曲线

理解简化的凯恩斯供给曲线要注意两点

? 充分就业实现之前,市场上有大量的闲置资本,因此劳动使用量的增加不会导致边际产量的下降

? 由于边际产量是常数,所以要素的需求曲线垂直

于横轴

第二节 三重均衡的凯恩斯模型

这一模型充分体现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思想,其基本内容

可以通过下列方程和图示说明: *

***

*

*)(,),()()()()(,)()(W P P

W W P r P MS r Q MD r I Q S Q L F Q P

W L P W L P W L s d →?=→??

???==→=→= 第三节 投资陷井和灵活偏好陷井

一、投资陷井

当投资对利率变化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IS 曲线将成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线。这样,无论价格怎样调整,总产量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也无所作为了。

厂商确定最佳要素使用量的依据

w = P ? MPL

如果MP 是常数,要素需求曲线

便成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第六章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第一节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与收入乘数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国民收入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时,设法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来提高总需求,从而消除失业。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当国民收入均衡水平高于充分就业时,设法降低有效需求,消除通货膨胀。

IS-LM 模型和AD-AS模型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估计财政政策的实际影响。

简单的乘数原理没有考虑到总支出增加对利率和物价总水平产生的影响,因此对国民收入增量的估计也是不准确的。看下图:

二、消除失业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已知下列条件:

Q=1700

GP=NT=200

MPC=9/10

MULT=3 (修正后的实际乘数)

FQ=2000

问:要实现充分就业,总支出需要增加多少?

分析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两种方法的作用。

?其他条件不变,增加GP会导致赤字100

?而减税会导致赤字111.11

三、消除通货膨胀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逻辑上与上述问题相同,只是将所有变量的变动方向倒过来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增加税收所导致的财政盈余要大于减少支出对财政盈余的贡献。详见教材182页上的例子

第二节自动的财政政策

由于财政收支体系中包含税收函数,它是会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自动变化,其变化的方向与相机抉择的政策相同。我们把这种体制下的收支自动调整的机制称为“自动的财政政策”。

一、税收的自动变化

假如宏观总支出系统如下:

C=200+4/5DI; NT= -225+1/4NI

I=100; GP= 200; MPC=4/5; MT=1/4

均衡国民收入为:NI=1700

此时净税收为NT=200,与GP相同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投资下降了10,这样国民收入也会随着下降。

NI=1675

此时的净税收为,NT=193.75

如果政府的支出没变,净税收减少了6.25,就意味着会有6.25的赤字。这一赤字是自动出现的,而不是政府主动采取的相机抉择的政策的结果,但是它起的作用与相机抉择的政策是一致的,会抑制国民收入的进一步下降。

假如没有这 6.25 的赤字的话,国民收入还会进一步下

降 25. (Why?)

?NT?MPC?MULT = ?NI =6.25 ?4/5 ?5 = 25

自动财政政策与 IS-LM (自动的财政政策使IS 斜率改变)

二、 税收体系

累进体系:NT = - a + b NI ( a, b > 0)

累退体系:NT = a + b NI ( a, b > 0)

等比例体系:NT = b NI ( b > 0 )

NI MT C NT ?+=

MT NI

C NI NT += 2-?-='???

? ??NI C NI NT 第三节 综合得财政政策

一、 衰退与赤字

判断赤字的来源和大小,对制定和理解政策十分重要

判断标准

(1) 实际赤字>自动的赤字,相机抉择的赤字大于零,扩张性的;

(2) 实际赤字=自动的赤字,相机抉择的赤字等于零,中性的;

(3) 实际赤字<自动的赤字,相机抉择的赤字小于零,紧缩性的。

第七章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银行及其货币创造

一、基本概念

偿付能力和灵活性

? 偿付能力:银行偿还其债务的能力。

? 灵活性:银行备有现金的多少。

注意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与风险的关系。

准备金

准备金(银行储备):为应付提款而保留的资金。

准备率:银行准备金占全部银行存款的比例。

为了避免银行破产和便于控制银行贷款的规模和速度,中央银行要对所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构规定法定准备金比率。(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货币政策的工具) 必要准备金 = 储蓄 ×法定准备率

联邦基金利率:各商业银行之间准备金借贷利率。

过度储备:银行准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的部分。

过度储备 = 现有的总储备 - 必要准备金

过度储备就是银行可以随时贷放出去的资金,是银行放款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总储备既定的情况下,改变必要准备金的要求,就可以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注意过度储备是现有总储备与准备金之差,而不是总资产与准备金之差。

过度储备除了可以发放贷款外,还可以用于金融投资如购买收入较高的有价证券等。(中央银行有范围规定)

二、银行业务与货币创造

1. 支票交易

A 向

B 购买400美元商品,并以支票支付。这笔交易的结算过程反应在银行间的业务往来上,如下表所示:

2. 贷款与货币创造

这里我们仅以支票帐户的存贷款业务为例来说明货币创造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如下:

当银行吸收一笔1000美元的存款,根据法定准备率(20%)留下200美元准备金后,便可以发放800美元的贷款,但同时银行最初吸收的1000美元的支票存款也是由储户随时可以动用的。这样,在这一时期内随时可以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量就有1800美元。更重要的是,得到800美元贷款的人如果把这800美元存入他在银行的支票帐户,那么还会增加640美元的贷款能力。这个过程一直进行下去,一笔存款就可以创造出若干倍的货币供给。

银行的过度储备与货币供给

?银行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以其过度储备为限

?存贷款过程与过度储备的增减

?货币政策对过度储备的影响

银行储备低于必要准备金时的弥补措施

?在货币市场出售二级储备中的一些债券

?从中央银行借入准备金贷款

?在联邦基金市场进行同业拆借

需要澄清一个关系:过度储备的变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关系。

3. 货币创造的乘数

注意:这个乘数是在假定所有的贷款都转化为支票帐户的存款的基础上得出的。如果存贷款过程中有漏出量,那么乘数将缩小。

第二节货币政策

一、现金的持有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与一般人常识中的印象相反,公众手中持有的现金量越多,意味着货币供应量越少。

注意正确理解,参见教材 211页

二、法定准备率的调整

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从两个方面影响货币供应量:首先,它直接改变了银行过度储备的数量;其次它还通过改变银行乘数影响货币创造过程的最终结果。

当法定准备率调低时,影响如下:

三、贴现率的调整

贴现率是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准备金贷款时所付的利率。贴现率提高属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则属扩张性货币政策。

四、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公开二级债券市场买卖政府短期债券的活动。

买进债券,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属扩张性货币政策

卖出债券,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属紧缩性货币政策

第七章综合的宏观经济政策

战后以来主流宏观经济学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一直在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之间展开。他们在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职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影响的机制诸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供给学

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也在一定程度上

对传统的凯恩斯学派的主张提出了挑战。他们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的重点环节上,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上的见解更倾向于古典学派。本章着重比较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

第一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都是企图对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施加影响,但是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经由什么渠道最终影响到国民收入,这关系到政策的中间目标的选择和对其有效性的估计。

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入手来加以讨论。这里主要区别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的分歧。

凯恩斯的传导机制所涉及的中间环节

?国民收入乘数

?投资的利率弹性

?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银行乘数

关于实际利率与市场利率

二、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

?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量的变动直接表现为物价水平的变动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速度要与潜在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过快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纯粹的财政政策

?纯粹财政政策导致的赤字不会改变货币供应量

?发行公债对私人投资的排挤(挤出效应)

二、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货币化的含义

?货币化抵消挤出效应

?货币化的力度

三、赤字开支与通货膨胀

?并不存在简单的必然连系

第三节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一、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量的关系(与利率有关)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二、货币流通速度与财政政策

?货币流通速度关系到纯粹的财政政策是否有效

?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越快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越强

三、货币流通速度与LM曲线

第九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的基本原理

一、国民收入在国际间的流动

实物和金融资产的流出与流入伴随着国民收入(价值)的流入和流出。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流动方向是理解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

见教材第249页国际收支平衡项目

二、外汇市场的供求与汇率

?汇率的表示方法

?进口的增加引起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供给的增加和对外币需求的增加?出口的增加引起本国货币需求增加和外币供给增加

外汇市场与汇率确定

汇率由资产流动以及由此引起的货币供求的水平决定,而前者又反过来影响资产的流动。

?均衡汇率是由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汇率调节贸易及其他国际收支

?影响本币需求的其他因素及其在均衡过程的作用

注意:英镑需求和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及其决定因素

三、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

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的变动会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其在收支相等的状态下达到均衡。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情况就不同。汇率不能自动国际收支,但固定的汇率会给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一个更加确定的环境。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是以国际收支的变化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需要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联手进行干预。其结果是,汇率保持稳定,但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则无法通过典型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消除。

四、国际收支与汇率

国际收支受汇率影响,反过来国际收支由从根本上决定汇率水平。这个关系类似于供求关系调节价格而价格水平又会调节供求关系。

这里我们着重研究国际收支对汇率的决定作用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看,整个国际收支两大部分组成

?经常项目(受国民收入和汇率影响后者只起调节作用)

?资本项目(主要受利率影响)

我们先来分析经常项目,用贸易收支来代表整个经常项目收支情况,并把进口看作实际国民收入的函数。

IM = MPM·Q

第二节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外部均衡

?经常项目差额 = EX - IM

?资本项目差额 = AX - AM

?总差额 EB = (EX - IM) + (AX - AM) = ORT

在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下,总差额等于零,即:

EB = EX - IM + AX - AM = 0

或 IM - EX = AX - AM

最后一个式子意味着,净进口要由资本的净流入予以补偿

三、影响EB曲线的因素

凡是影响汇率的因素都会改变EB曲线的位置。比如本国利率的降低会导致资本外流,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压力。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说明在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给超过需求,会导致本币贬值。

本币贬值又会引起净进口的减少,MP曲线会向下移动,与此相应,EB曲线会向右下移动。

概括地说,本国货币贬值会导致EB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而如果本国货币升值,则会导致EB曲线向左上移动。其他因素对汇率产生的影响也会通过这种机制改变EB曲线的位置。

四、将EB曲线加入IS-LM模型

如果IS和LM相交于EB曲线的下方,那意味着国际收支有逆差,因而会导致汇率下调,EB曲线下移。需要注意的是,随着EB曲线向下移动,IS曲线也会向右移动。WHY?

有顺差会引起本币升值(EB曲线向上移动),净进口增加(或者净出口减少),IS 曲线会向左移动,借助这两条线的移动重新实现三重均衡。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利率下降,这会导致资本外流,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又会引起汇率下降,EB曲线向下移动,这一过程会导致出口增加,IS 曲线向外移动,重新实现三重均衡。

一、名词解释:

1、 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2、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Consume):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

的部分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

3、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需要或要求.

4、充分就业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

5、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国民收入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

6、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

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7、投资乘数:(Investment multiplier)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

8、投资函数是指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I=b·i

9、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2018年-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本课程适用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类(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金融工程、保险学、商业经济学、房地产经济与管理、城市经济学)专业的所有考生,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 本专业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由于人大不公布报录比,这个无法得知。只能根据历年经验大致知道不同专业的竞争程度不同,报录比也不同。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本专业考研存在一定难度,总分数线稍高,并且复试按1:1.2的比例刷人,不乏二战甚至三战的同学,竞争较为激烈。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从近几年的出题趋势来看,专业课考试偏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但较有深度,偏重对计算能力的考察,偏重对经济学重点知识的考察,偏题较少,可以说是有重点、有深度。 第一阶段,对指定教材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将依据历年考研真题总结出来的考点,对各个章节的主要考点分别予以详细讲解;同时结合本人备考经验,为考生进一步提炼每章节考研的重点、难点、必考点,让考生全面熟悉知识点。

第二阶段,讲解近年考研真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让考生能抓住出题风格,同时了解常考内容、重点内容,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点巩固。 第三阶段,结合时事热点以及复习经验,对考试题进行个人预测并讲解。第四阶段,复习串讲所有知识点,形成系统知识,能灵活运用,同时讲解答题技巧。 《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部分)》(第6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1版),尼科尔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看课后题,辅助尼克尔森 《宏观经济学》(第9版),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1版)(宋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第5版)(逄锦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4版) 2017年新祥旭考研全程复习计划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重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

西方经济学辅导班讲义绝对经典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 (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货币的稳定性。 第三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 (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含义自由放任是 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讲义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讲义 (精装版) 这份资料是2年前上过人大专业课考研辅导班的一个朋友的笔记。历经千心万苦才整理出电子版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希望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资料!更希望版主别删掉!!!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 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 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 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 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 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802经济学参考书目及复习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802经济学参考书目及复习经验 首先简单说一下专业课科目——802经济学。 人大的大部分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硕都考这一科目,具体有哪些专业可以去人大研招网上查找专业目录。 802经济学包含三个部分: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各50分。 参考教材及使用: 政治经济学: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主要看导论和资本主义部分; 人大出版社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学习手册,与上一本书配套,背课后习题答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主要看社会主义部分;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只要做计算题; 人大经济学院卫兴华老师的论文。 以上教材均建议使用最新版本。 宏观经济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9版),课文+课后习题,至少过两遍;

圣才的课后习题解答;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看宏观流派部分(新古典宏观和新凯恩斯); 还有一些其他经济学流派的内容; 巴罗《宏观经济学》,索洛模型的部分,主要看数学推导,注意有一个地方和曼昆书上的处理不一样。 微观经济学: 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1版),课文+例题+课后习题,至少过两遍,看到“资本和时间”一章为止,不确定性不用看,博弈论看看得懂的部分;圣才的课后习题解答;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课后习题,至少过两遍,章节对应上一本书,其中不确定性的部分在这本书里找点习题;圣才的课后习题解答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外部性那一块(公共产品、科斯定理etc) 时间来得及的话,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翻一翻,和尼克尔森的对应,其中替代和收入效应分解、一般均衡、要素市场、资产市场、跨期选择的部分重点看一下;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翻一翻,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去向:消费者。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去向:其他生产者。 4.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5. 流量 :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例如,I 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 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 折旧 :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 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 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 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 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 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 14. 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它包括: ...... 15. 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N X=X-M 16. 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 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 国民收入NI :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也是一国 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 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0.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 21. 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 ,Y=C+I , 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2. 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 23. 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 实际GDP :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的市场价值。 25. GDP 折算指数:也称GDP 缩减指数。它等于一国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比值。 26. 产出缺口:衡量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额。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时的产出。 3. 非计划存货投资:即非意愿投资。是产出超出需求的部分。 4. 消费函数:描述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C=C(y) 5. 边际消费倾向MPC :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MPC=dc/dy , 0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民收入NI ? GNP: 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 NI: 同期所有生产要素报酬总和。 ? GNP 和 NI 都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发生的经济活 动的总规模,理论上讲二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统计 实践中二者还存在差异。 理解GNP & NI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避免重复计算与过去苏联体系所采用的工农业总产值对比 2. 无形商品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举例说明:家务劳动 4. 现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旧货市场的交易额只计算买卖差额 5. 合法经济活动才统计在内 6. GNP 的值并不是国民福利水平的完美的指标 它容易让人联想到 Gross National Pollution 另外,举例说明交易值降低但效用水平上升的情况。 GNP 的计算 最终产品:在理论上可以定义,实践上无法完全根据商品自身的属性来判定。 附加值:这是实践中容易操作的方法 所有要素所得的报酬: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衡量同一对象。 例: 小麦产值 $1000 附加值 1000 面粉产值 $2000 1000 (最终产品)方便面产值 $3000 1000 工农业总产值 $6000 国民生产总值 $3000 = 利息+租金+利润 +工资 = NI 以上分析得到的结论: 最终产品总价值 = 企业增加值总和 = 全部要素收入总和 从理论上讲:GNP = NI GNP 与 NI 的区别 折旧和间接税包含在 GNP 中,但它们不构成 NI;为什么? 折旧:机器设备价值被统计在当年的GNP中,每年的GNP中也包括了以前所生产 的机器设备的价值的转移。所以严格说来GNP 不能准确表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 值。 GNP - 折旧 = NNP (国民生产净值:本年度新创造的价值) 间接税:它反映在商品的价格中,但不归企业所获得,因此不能计入各种要素的 报酬。消费者付出这部分支出,是从他的收入中拿出的,而他的收入已经被计算 在NI中了。因此,间接税只是收入的再分配,而不是收入的形成。 NI = GNP - 折旧 - 间接税 = NNP - 间接税

人大经济学考研:802经济学综合参考书解读

人大经济学考研:802经济学综合参考书解 读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 微观经济学主要有两本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第三本【《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大家选择去看,如果是现在准备的同学,还是建议你买一下,因为你的时间肯定是够的。 第一本西方经济学,高鸿业老先生这一版是首先推荐的,因为这本书是很经典的,当然如果他出了新版的话,你也可以去购买新版,不一定非要买第六版。 其次是尼克尔森,那么这本书我这标红了,也就是说这本书是整个802复习里边,微观部分最重要的一本教材。人大本来就是比较看重这本教材,他的好多信息都是从(这本书里来的),好多的真题都是从这本教材里边找出来的。这个我推荐的是第九版,现在新教材已经出到第11版了。但是第九版配套的教辅会比较齐全一些,第11版的话可能找不着配套教辅,尤其是习题答案,找不着会比较难受,所以说大家如果说是能找到的话,淘宝上应该是有的,如果能找到建议你去购买第九版,如果没有找到的话,那么可以考虑买第11版,可以买到新书。 微观经济学18讲,平新乔这本教材作为一个补充,它里边有几章是不用看的,只需要对应着去看尼克尔森里边有的内容,这样就OK了,那么这本教材也是可以放到后面去看,不一定第一遍的时候去看这个教材。 买了几个教材之后,对应金圣才复习笔记和答案详解,最主要的当然是这个答案详解了,当然也可以用这个复习笔记复习,但是我个人感觉价值不高。因为别人帮你

总结的东西没有自己总结的好,也没有自己总结的印象深刻,所以我当时主要还是把它当一本答案书来看。 二、宏观经济学部分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老先生这本书还是拿来这个入门的。其次可以用曼昆的那一本经济学原理。微观无论是用高鸿业的,还是用曼昆的都行。宏观的话,建议还是一定要看一下高鸿业老先生这本,因为它里边关于流派一些的总结是曼昆的教材里边没有的,所以说这本教材是必然要看的。而且它作为入门看着比较轻松。 其次就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当然现在已经又更新了,更新到第九版之后又加了一章关于经济金融危机的(内容),第七版也够用,但是你们也可以去买第九版。问题也还是一样的,就是我说的新版教材配套教辅不好找。旧教材有比较好的配套教辅。 补充的教材,最关键就是这本方福前的《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了,因为人大有考流派的传统,以前有那么几年是考过流派的,标准的教材上对于流派讨论的不够多,高鸿业上还有一些,曼昆几乎是不怎么讨论流派的,所以用这本书来补充一下。这本书难度比较高,主要的精力放到这本书的文字部分,不要对里边的数理部分有太多的纠结就可以了。 多恩布什这本教材作为对曼昆的一个补充,他跟曼昆几乎是一个体系的,所以说补充的也不多,只是一些小细节。我当时看这本书主要是由于曼昆翻了太多遍了,有点厌倦了。重新翻一本新的教材,看起更舒服一些。对于大家这本书是可看可不看的。方福前老师这本书是建议一定要看一下,因为方福前老师也是人大的。初试里边有一些他教材里边的东西,也不奇怪,它里边的答案肯定也是能代表这个人大的一部分的观点,所以说这个答案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三、政治经济学部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 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2.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3.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4.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5.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16.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关系。他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17.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化时,由它引起的另一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它和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18.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公式:e = dY/dX"X/Y 19.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一点变化到另一点时(两点间),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 公式:(无法显示,请自己补充) 20.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d=(无法显示,请自己补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1.根据微观第三章内容分析消费者行为: ①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分析: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 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消费者要实现自己的行为目标——效用最大化,就必须要妥善支取自己的收入,并实现最佳购买比例。 ②根据基数效用论所使用的方法来分析:每一单位的货币效用相等,当消费者用一定的收入去 购买不同种类商品的时候,如果消费者所购各种商品的边际效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这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③根据序数效用论所使用的方法来分析,即边际无差异曲线法。此时,消费者均衡条件在几何 上表现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在商品的价格与消费者的收入都既定不变的条件下,只有在切点处消费者才能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2.论述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原因。 按照形成原因。通货膨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总供给水平没有提高的情况下,由于总需求过度增加,使得经济 中的商品和劳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继而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引发通货膨胀。 ②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 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③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④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所引 起的物价持续上涨。这种理论从各生产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市场的结构和各生产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赶超速度等角度分析了由于结构特点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的过程。 3.如何理解最大利润原则? ①最大利润原则是指当MR=MC时,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的最润达到最大化。 ②最大利润原则是厂商决定或者调整产量的原则,这是因为: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则厂 商还有潜在利润,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减少产量也会引起企业利润的增加。由此可见,只有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利润才会最大。 4.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有什么影响? ①当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时: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涨,均衡数量随之增加;需求减少,均 衡价格下跌,均衡数量随之减少。结论:需求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②当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时: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跌,均衡数量随之增加;供给减少,均 衡价格上涨,均衡数量随之减少。结论:供给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5.在微观经济学中,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分为几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在微观经济学中,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分为三个部分。 ①生产理论:主要介绍最优投入问题,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就是第二区域,两种生产要素最 有投入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之处得到的生产均衡点,即为最有要素投入组合。 ②成本收益理论:它是分析成本收益变动规律,来研究如何达到最大利润原则。最大利润原则是 指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③厂商均衡理论:它是分析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这四个市场,厂 商在不同市场如何决定产量与价格,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6.宏观经济的政策目标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①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个,分别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②关系: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是一致的;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存在矛盾;充分就业与稳 定物价之间存在矛盾;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存在矛盾。 ③结论:正是因为这些矛盾的存在,所以应该在经济活动中搞好它们的平衡与协调。

人大801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人大801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现在马上进入10月份,考研复习更加白热化,10月份是一个比较忙碌的月份,要报名,要进入强化冲刺,忙碌与焦虑并在,回想当年我的10月复习之路,有过迷茫,也有过动摇…… 前两天查官网,发现已经开始预报名了,我相信,很多考生都有点慌了,要报名了,还不知道自己考什么学校,考什么专业,自己的专业课书才看课一遍,真题还没看,怎么办?这时候,你的身边也会出现一些骚动,有些同学说自己感觉考不上了,想换学校,自己还没有复习这个复习那个,其实,说真的。人家复习的怎么样,真的不好说,或许人家只是这样随口一说,也或许人家对复习好坏的标准不同而已。不要被这些蒙蔽了眼睛。对于考人大经济学的孩纸来说,其实定专业还是比较迷茫的,首先,大家对专业的研究方向、就业上没有太过明确的界定。其次,谁都想考热门的专业,又怕自己考不上。我的建议是:跨专业的学生尽量避开热门专业,像金融学、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可以选择一些不是很热门的专业。其实,在就业上,除了金融学有点区别外,其余的专业没有太多的区别,可以走的路都是一样的,好坏只是个人的能力而已。本专业的学生,又学的比较好的,可以选择热门专业,冲一下。之前在论坛上看到过,说金融学专业最高是396分,最低是369分,据我知道的,西方经济学就有410分的,所以,这个也是看各自的运气。 因为我也是跨专业的学生,复习到10月份的时候,数学,英语感觉还好,政治刚考试复习(建议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尽早复习政治),而专业课是自己的一个致命要害,因为人大不指定参考书,这两年出的变动也很大,题型也有变化。总是感觉捉不到重点,到了瓶颈期。因为之前听说过很多人专业课都没有过线,所以还是比较担心的。 数学: 数学还是强项,因为之前基础打的不错,题也做了很多遍。10月份主要是两个方向:1、做真题,分析真题,分析每年的考点。这样可以总结出考点最多的地方,那就是重点的。同时,严控时间,就如果真的考试一样。一定在对应时间内做完。2、之前的错题,又重新做了一遍。看是否还会做错。在总结。 英语: 做阅读,努力提升做题的感觉,做英语阅读其实遇到瓶颈很正常,但是一定要分析,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是哪个点出了问题。 完形填空,那时候我基本已经放弃了,听老师说,这部分是最不容易拿分的,基本是每个人都弱项。我基本放弃,打算只是做到正常的分数就好。 作文,到10月份是重点了,我觉得作文就是多些,多总结,多让别人指导,和别人的做比较。至于市面模板的问题,个人认为,用模板的只能达到一个平均分的地步,要想拿高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第一章导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稀缺性的含义;选择的含义;机会成本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 一般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实证分析方法 一般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 (一)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二)注意问题: 1、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 2、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各个时期:原始社会…当今社会 一切社会:贫穷或富裕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 (一)选择:有限的资源满足什么欲望

(二)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 注意: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损失,并不是实际的支出。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 1、定义:资源既定条件下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也称生产转换线。 2、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3、图形分析: 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 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表明在

2018年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经验、专业指导

2017-2018年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经验、专业指导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政治经济学》逢锦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辅助书目: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 《宏观经济学》巴罗 专业规划 新祥旭教研室对专业课解析:正是由于专业课比较复杂,只要考生认真研究专业课,把握专业课考试的本质和规律,那么,专业课的复习就能够事半功倍。 第一阶段:确定专业 在这一阶段,同学必须要根据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来正确选择报考专业。这三个重要因素是: 1.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的匹配程度 2.对研究生专业真实的喜好程度 3.对研究生专业天然的擅长程度 第二阶段:进行通用知识点学习 在专业确定后,还需更多时间考虑更多因素才能最终决策报考学校。在定了专业却没定学校的这段时期,很多同学不会进行专业课学习,因为他们认为同一专业,不同学校考的不一样,在没有最终确定学校之前,无法开始学习。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虽然不同学校同一专业学习内容不全相同,但只要是同属于一个专业,无论哪个学校所的考查范围,一定有20%左右的知识点是重叠的。这不同学校都一致要求掌握的20%相同知识点,我们称之为通用知识点。通用知识点往往是基础层面的知识点,也就是在未定学校之前就应该开始学习的专业课内容。 我们在确定专业后,就应采用特殊方案锁定通用知识点,然后针对通用知识点,进行2轮预热理解与1轮初始记忆。 第三阶段:确定学校 这一阶段,同学应综合多种因素来正确选择报考学校。影响学校选择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你自身的考试能力。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竞争强度不同,越好的学校越难考,你有多强的考试能力你就可以考多好的学校。但是自己的考试能力未来能强到什么程度,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学校是那所学校,所以确定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实力。 第四阶段:进行全范围知识点学习 在报考学校确定后,同学应利用四种资料(专业招生目录、历年真题、公开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大纲及参考书

2016年人大经济学考研大纲及考研参考书与如何看参考书 2016年人大经济学考研大纲将在2015年9月份出,凯程会为大家整理,届时请关注凯程考研网站: 凯程为大家整理了考研参考书及如何看参考书: 参考书: 1《政治经济学》逢锦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 7《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 8《宏观经济学》巴罗 凯程老师教你如何看参考书: 何时开始准备考研比较好?一句话,随时开始 虽然我认为早点确定要什么学校和考什么专业比较好,但是像有些大学的同学从入大学起就开始准备,或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也未免过头了一点。这样一来,整个大学生活完全围着考研转,在以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来,难免觉得自己为了考研,放弃了太多的东西,别人有美好的大学生活,而自己的大学生活却黯淡无光。 因此,我觉得,如果你已经决定考研,那么在大三前你只要看到考研将来要考到的课,就非常认真的学好,学到和考研差不多的水平(比如说在上课时、特别是期末考试前就抱着考研的数学复习指导书来看),就是在为将来顺利考上研究生做准备了。在大三前,把所有的数学课都尽量学好,尽早把英语提高到六级水平或六级优秀的水平,就是为考研做了很好的准备。 如果考本专业,那么我觉得大三下开始看数学以及一些专业课就可以了。如果是跨专业,则最好是大三上就开始学一些该专业的课程或直接读该专业的考研

指定参考书,然后在大三下开始看与指定参考书的书名相同,但作者不一样、内容也有些差异的教材,这样可以增加对指定教材的理解,也可以降低考试时出现没见过的内容的危险。最近,可能由于考研竞争激烈,我已经听到过很多学校的专业课大面积超出指定教材,有时甚至超过一半的考试内容都在指定的参考书上找不到(主要是经济类和纯文科的专业),所以早点读些其他教材非常重要,如果指定的教材明显不够权威、内容太浅或内容不够全面,更应该仔细研读与该书同名的权威教材。 凯程也开设有对应的雏鸟计划考研辅导班,提前安排学习课程,争取一次性考入理想的目标院校,配备有老师的指导,周密的计划,远程课程,测试训练,暑期集训,寒假集训,百日集训等,肯定能够考出好成绩的。

人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全网最全合集

人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全网最全合集 参考书作为考研复习中的重要资料,选对了参考书对复习的提高良多。今天凯程考研晶晶老师就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复习。 中国人民大学除个别经济学专业外,绝大部分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科目为802经济学综合。(例如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考试科目为803劳动科学综合)人大的经济学专业大量集中在经济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城市经济学等,财政金融学院下设的经济学专业主要有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和保险学。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和兴趣来选择报考的学院和专业。同学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院、专业。 人大的802经济学综合主要考试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每个部分的分值都是50分,题型主要为简答题和计算题。而且根据以往的历年真题来看,一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部分比较难,政治经济学的部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因此一般来说重点推荐看一下教材: (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较多阐述凯恩斯学派思想,但对于古典学派、货币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学派着墨不多。 (2)《宏观经济学》,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曼昆所著的《宏观经济学》其内容上属于中级经济学,被人大经济类专业本科生作为上课所用教材,备受人大老师青睐。2012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宏观经济学部分最后一道计算题,就来自于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课后习题第3题;2013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宏观经济学部分最后一道计算题,就来自于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第6题。另外,曼昆《宏观经济学》在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等方面也予以了详细的介绍,对复习备考很有帮助。 (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该书非常经典,被众多高校相关专业指定为考研参考书目,是考研必备教材。最为重要的是,该书结构和条理清晰,概念明确,特别适合应试考试。 (4)《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尼科尔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难度系数偏大,偏重于用数理角度分析微观经济学,适合于第二轮复习时使用。本书为人大经济类专业本科生上课所用教材。最为重要的是,近几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微观经济学部分考题与本书课后习题非常相似。比如,2010年一道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计算题,与本书第四章课后习题第4题非常相似;2011年一道关于“多工厂模型”的计算题,与本书第八章课后习题第6题非常相似;2012年一道求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的计算题,与本书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第8题非常相似;2013年第一道微观计算题就涉及到该书介绍的马歇尔需求函数和间接效用函数。从上述情况来说,该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推荐后期重点掌握,特别是课后习题。 (5)《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该书是国内最优秀的中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之一,反映了微观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北大平新乔教授在阅读大量经济学文献,并联系中国实际后所写出的一份讲稿。之所以推荐本书,是因为该书最大的优点是书后附有大量习题,很适宜学习训练,近几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微观经济学相关考题与本书课后习题非常相似(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与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课后习题中部分习题相同)。

人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复习计划及经验

2017人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复习计划及经验 经验: 我为自己制定了周密的复习计划,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像瑞士手表一样的精确。每天早晨5点我准时醒来背单词。一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要将英语成绩提高到相当于六级的水平,我的压力很大。但是,现在看来,有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正因为有这种紧迫感,才使我踏踏实实的在英语学习上付出了更多的时间。 早晨5点到上午8点是我复习英语的时间。前两个小时用来背单词,后一个小时用来做阅读。个人认为阅读很重要,当时用的是张锦芯的资料,感觉不错。 我的数学成绩还行。这是我报考经济的原因之一。数学大约复习了三轮。第一轮复习主要以教材为主。尽量达到吃透教材;第二轮复习我开始做题。用的是黄先开的题。自从做完他的题以后,自认为综合解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第三个阶段,研究真题。我把历十年的真题放在一起比较,然后把重复出现率最高的知识点做专门的笔记,再针对这些重点知识结合题目进行训练。同时,也在反复的做真题。从做题的过程中去寻找规律。虽然说起来较容易,但是这样做下来却是很花精力。不过,不可否认,我的进步很大,自己可以感觉出来。在这个复习阶段,我依靠所能联系到的所有关系,去获取人大经济学课程的课表。上课时间在周一的晚上六点到七点半,周四下午的两点到三点半。周四的课是我们院长的统计学,我没有胆量大义凛然的逃课,只能硬着头皮坐在最后一排听课。大三的暑假我回到了家里,由

于搬迁原因,我们和大姑一家住在了一起。大姑喜欢打麻将,家里总是“宾客满堂”。那个暑假我复习效率很低,可我一直没有放弃看书。之后,回到北京,我便直接回到了租的房子,继续复习。 那时已是八九月份,我的心情完全没有因为暑期的学习计划推迟而受到影响。反而,我觉得这段时间是我大学四年里最快活的日子——可以自由的生活,没有人去干涉,没有其他乱七八糟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让你去做,可以不顾一切的为自己的目标拼尽全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当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尽心尽力的向前奔时,总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考研快到了,我开始了最后的疯狂,疯狂的背政治和专业课的内容。忘记白天黑夜,甚至忘记了饱饿。 考研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外面奋斗的我,少了很多校内准备考研人所承受的无形压力。不过还是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好,数学没有在最后继续进行模拟。不管怎样,比赛还是开始了。 之后,顺利通关…… 我从考研百万大军的独木桥,勇敢的杀到了梦想的对岸。是信心支撑我的信念,让我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勇往直前。正应验了那句话:狭道相逢,勇者胜。相信每一个考研人都是最后的胜者。 参考书: 人大经济学考试科目是哪些? 英语一,政治,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其中经济学综合的参考书下面小编会详细介绍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讲义)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讲义)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 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 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 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 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 少。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货币的稳定性。 第三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含义自由放任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 这一制度的特征首先,从决策结构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分散决策。 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或者经济单位被赋予追逐个人利益的动机。 再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通过价格涨落而传递的。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的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的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