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艺术概论的资料新选.

自考艺术概论的资料新选.
自考艺术概论的资料新选.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1: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1:艺术在社会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是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第一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第二,它们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2: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

(1),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它也作为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也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3),从根本上讲,艺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3: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

艺术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和密切的。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外艺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可以证明,进步的艺术总是为上升的经济关系通过进步的政治所决定,并反过来给政治以及经济以积极的影响;没落的艺术则是为没落的经济关系通过反动的政治所决定,并反过来为其政治以及经济服务。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是直接的反映,距经济基础较近,对艺术的影响很大。道德能知道人们一般的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以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另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作用。另一种形式的表现,即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艺术同“中间环节”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不是决定与被决定关系;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艺术的影响不可回避。

4: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的思想理论,我们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2:“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

(1)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是不同的。

(2)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

(3)再从生产的过程与结果来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中,包括一个主体通过改变外在事物达到自己目的的物化过程,即创作主体在现实中确立自己产品物质形式,实现劳动对象化的过程。3: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对于避免走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生产”异化的弯路,健康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艺术,有重要意义?

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生产”的异化情况主要表现为:

第一,“艺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精神消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而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利润而生产,为了满足积累个人财富的需要而生产,艺术劳动变成了资产者投资的对象,艺术创作的自由精神遭到压抑和窒息。

第二,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规律左右和支配了“艺术生产”,艺术品的价值也以其实现赚取利润的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相对立,艺术品变成了商品。

第三,从事自由自觉的精神创造的艺术家成了像工人一样的受雇的劳动者,高尚的精神劳动成了一种受资本经济规律支配的制造特殊商品的劳动者。

我过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应该作为真正的精神生产实现其本质,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

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艺术是对世界到一种认识

(二)艺术以特有到方式“掌握”世界

1: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到(哲学到,科学到)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

2:宗教到“掌握世界到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到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真主”等虚幻到观念,是完全空幻到,根本颠倒了实际。

3:真实性:宗教是虚幻到,艺术是真实的。

4:形象性:宗教是宗教观念(普遍观念)的外化,艺术形象是人到本质力量到对象化。

5艺术与哲学掌握世界的区别?

哲学:抽象的、理论化到逻辑活动,把握一般性与本质,抽离个别性与具体性。艺术:形象化的想象活动,表现事物到个性与特征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性到统一。

哲学作用于人到理性,艺术既作用于人的(理性),也作用于人到感性(情感)。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1:艺术到基本特征是:形象性。

2: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三艺术反映世界到真实性(如何理解艺术到真实性?)

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到真实。所谓“再现”是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到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到具体描绘。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到真实性——表现到真实。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3: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放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一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

4: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一方面以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5什么是艺术典型?

首先,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另外,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明生活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再者,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出它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即艺术家的独特的个性及特殊的创造。

从跟不上说,是来自社会生活的,是艺术家概括生活中事物的普遍性,经过艺术传达而创造出来的。

艺术典型的创造、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艺术家杰出艺术才能表现。

6: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

7: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

8:所谓艺术反映现实美,指的是艺术与现实美的关系,它只是艺术与美的关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9:罗丹的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了艺术的美。

10:人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首先,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另外,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因此,正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的需要,人与现实才是“人化的自然”过程中建立起审美关系。

11:人化的自然:是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使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

12:人化的自然,实际上指的是人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的条件,是人之所以能够认识美和欣赏美的条件,并不是指美本身。

13:美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美的本质应是和美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美的规律也就是美的本质,掌握了美的规律,也就把握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首先关系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关系到事物的内容和普遍性。

14:“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

15: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

16:美感的本质上是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17:艺术的审美特征,从两方面来谈,一是它的一般审美性格;二是它的特殊审美个性,即它特别突出也特别重要的审美特点,这就是艺术的情感特征。

18: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一是实践性与主体性。

二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三形象性。(也是最根本的)

四形式美与形式感。

五创造性。

六情感性。

第六章

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2:艺术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不仅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同样表现为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接受与消费的过程。

3:艺术活动中的艺术接受与消费为什么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艺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艺术活动的完成。

其次,艺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艺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

第三,艺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之中。

4:“隐含的读者”: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他认为隐含的读者“既体现了本文潜在意义的预先构成作用,又体现了读者通过阅读过程对这种潜在性的实现。也认为“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从艺术接受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方面看,“隐含的观众”既是隐含的,又具有现实性。把它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为社会学意义的“隐含的观众”,一类是美学意义上的。

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普及”与“提高”的关系。6:艺术本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家,另一方面是艺术作品。

7: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与艺术接受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创作主体和作品与接受主体构成了特点的对象性关系。

8:接受方式和态度不同,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性质则不一样,历史学家从史学角度去接受和研究《清明上河图》,从而把它仅作为研究宋代民情风俗的旁证。《清明上河图》作为审美对象存在的特征就被历史学的接受方式给遮蔽了。

9|:艺术不但必须以自身的存在方式与社会中的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而且在接受方式上也要求有特定的审美接受方式——审美态度与它相适应,从而使艺术作品在其现实性上成为艺术作品。

10: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也是一种审美能力,这种能力是随人类的历史发展逐渐生成。第二,在对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识、审美理想这些带有倾向性、目的性,概念性的东西必然参与进来。

11: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首先,艺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于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数量关系看,两者是不对称的,接受主体要大大多于创作主体。

其次,艺术的接受与消费使艺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

12:当艺术作品被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它在两层含义上还仅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第一层是指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第二层是指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

13:伊瑟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一种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填补和具体化这个艺术图式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结构。

14:召唤结构,以美术为例,我们可以把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为这样几个层次:第一、物质材料层。文学作品可以忽略而美术作品必须加以强调。第二、形式结构层。这个层面在美术作品中不仅表现为形态,包含着建立、笔墨、笔触趣味等。第三、客体所指含义层。更多的体现在写实性和有形象的作品中。第四、意义集合层。

15:在美术作品结构的第三层次上,其召唤性结构首先体现在时间与运动方面。其次,这个层面的召唤性结构表现在人物的表情所具有的含义上,最著名的例子《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第三方面表现在接受者对作品形象本身的补偿和完成上。如中国山水画,中国园林中的空间布局。第四、典型形象的召唤性特征。这是最能体现美术作品召唤性特征的层面。如罗中立的《父亲》就具有这种典型形象的召唤性特征。

16: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的根据首先在于艺术作品属于哲学家波普尔所说的“第三世界”中的存在者。其次,对艺术作品接受的无限创造过程的根据还在于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第三,历史的发展不仅是时间上是一个先后相继、不断向前的不可逆的过程,而且在形态上它还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的。

17:从根本上说,这种创造性还在于阐释学家伽达默尔所说的历史视野与现代视野的融合。

18:“艺术世界”的概念首先是由丹托在一篇题为《艺术世界》的论文中提出的。著名美学家迪基继承了这一概念。

19:豪泽在谈到艺术的传播问题时也提出了一个“中介体制”的概念。

20:“艺术世界”的构造,它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艺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首先是艺术家,是他们为艺术的接受提供了最直接的对象——艺术作品。其次是批评家,豪泽称他们为“中介者”和在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第三者”。第三是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第四是艺术史家。第五在艺术世界中,还有一大批在各种艺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

21:艺术世界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艺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第二个特点是:由于艺术世界的存在,艺术作品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中介就逐渐增多,接受过程也越来越复杂。民间美术,虽然它们被贴在窗上、门上、墙上、但这些场所并不具有中介性。所以在艺术世界未建立之前,艺术作品与接受者之间在其社会学的意义上是无中介性的。

22:“艺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中介性、接受性、主动性、制度性与惯例性。23:以美术为例对艺术接受具体的社会过程和环节给予论述: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

24:艺术作品就其本质而言是审美对象、精神产品、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它又

可以成为艺术市场中的交换的对象,具有商品的属性。从艺术接受角度看,艺术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中介行环节,表现在:第一、美术市场使成千上万的艺术作品进入大众的家庭中,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第二、在艺术市场中,音像制造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为了经济方面利益,会与艺术评论家、新闻媒介、出版部门配合来调节、引导艺术创作的趋势和走向,影响艺术接受者的审美趣味和对艺术品的购买趋势。第三、艺术市场像其他中介体制一样,既连结也隔着艺术家与接受者的关系。

艺术批评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作品,这意味着艺术批评自身就是艺术接受的一种方式,它与欣赏性的接受方式和层次有很大区别。欣赏性接受是一种直觉性、主观性和享乐性都较强的接受方式。

25:批评式的接受是建立在欣赏性的接受基础上的,是欣赏式接受方式的深化,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征。

26:批评式的接受是建立在欣赏性的接受基础上的,是欣赏式接受方式的深化,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征。正是这点,使它能以各种方式反作用艺术创作和欣赏性的接收方式,成为调节艺术创作和大众接受之间的重要中介力量,主要表现在:首先,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作用。其次,艺术批评还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第三,艺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

27:在艺术接受活动中,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也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28:从理论上讲,什么才是艺术欣赏活动的性质与特征呢?

从性质上看,艺术欣赏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其次,艺术欣赏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第三,艺术欣赏的特点还在于它是一种非反思性的审美认识活动。29:艺术欣赏的非反思性的审美认识方式的特殊性,具有一下几个方面的性质和特征:一、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虽是以感性方式呈现给欣赏者的,但它又不至于感性,而是在感性的形式和形象中,包含真理、道德、社会理想等丰富的理性内容。二、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想。三、在艺术欣赏中始终饱含着感情。

30:在艺术欣赏中,视觉和听觉是最主要的两种感情认识的方式,但各种感觉的“联合”所形成的合力——“联觉”。

31:德国美学家莱辛认为,造型艺术必须选择事物和事件发展过程中最富孕育性的一瞬间来暗示它们的过去和未来。

32:在艺术欣赏中,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普遍意义的。33:我们总是在自己需要、兴趣、目的指引下注意某些事物而忽略某些事物,此时,我们也就处在心理定向的心理状态之中了。

34:期待是比心理定向更进一步的接受和欣赏的心理准备状态。首先,在期待中,接受者会根据已有的艺术知识;对即将接受的艺术作品的背景材料的了解程度,对其各个方面,如风格、含义等进行猜测。

35:接受者心理定向与期待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就是他的审美态度的形成过程。36:在艺术接受和欣赏的初级阶段,视、听知觉是接受的主要方式。

37:从接受和欣赏的角度看,即使艺术家对作品的形式与结构给予精心的组织,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还必须对作品进行视、听知觉的完形,具体说,这种心理活动是由完形和简化的方式来完成的。

38:完形心理学从实际的接受经验看,至少有两点是必须对其进行修正的。第一、对于视觉艺术来说,一般接受者对于写实性的作品形式结构的整体把握是相当困难的。第二点:在对艺术作品视、听知觉的接受过程中,与完形相反的另一面,即弥散性,也是完形心理学所忽略的。

39:在艺术接受的视、听知觉活动中,错觉具有重要意义,并呈现出多种方式:空间错觉、物象错觉及其他、

40: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

从前者看,接受者必然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原型的认识和感受来作为理解、知觉艺术作品的形象为恒定的参照系的。

41:只有当知觉的形态和形象转化为反思的材料;直接性转化为间接性:审美快感转化为反思性的理解愉悦时,接受者才能达到对艺术作品深入全面的把握。42: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的。接受美学理论称此为“前理解”或“审美的期待视野”。43:理解的循环:这循环可用狄尔泰的一段话来界定“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

44:从五个方面看艺术接受中理解循环的现象。首先,从对一件作品的理解看,接受者必须理解作品中的部分才能理解整体。其次,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第三,在中国,“知人论世”同样是接受理解艺术作品的一个原则。第四,在文学理论中,有一个“互文性”概念,用来表达历史上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上述对艺术作品理解的四个循环,相对于四者的总和来说,又都是局部的、部分的,这意味着,在这四者之间同样有一个理解的循环问题。

45:在艺术接受理解中,能否还原作者的意图和艺术作品自身的原意,从解释学的角度看,是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的。

46:在艺术作品接受过程中,体验既是最高级的阶段,也是最能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也本质特征相吻合的接受方式。

47:人们常用“直觉”、“理性直观”或是用“想象”等概念来说明体验的特征。48:艺术作品能否进入接受者的回味中,则是检验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试金石。

49: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时,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50:移情学派美学家在谈到欣赏古希腊建筑中的道芮式石柱的感受时说:“在我的眼前,石柱仿佛自己在凝成整体和耸立上腾……”

51:艺术欣赏中美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们并不相互排斥、相互矛盾、而是共存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之中。

52:就艺术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而言,一般的艺术理论大都将其分三种: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53:唐代张彦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艺术可以“成教化、助人论、穷神变、测幽微”,可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如果说“成教化、助人论”、“鉴戒贤愚”指的是道德教化功能的话,那么“穷神变、测幽微”就是指认识功能,“怡悦情性”指审美功能。

54: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指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55:艺术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的关系,正如艺术中的真、善、美三者的

关系一样,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56:艺术审美教育的第一个特点可概括为“寓教于乐”,这是古罗马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最早提出的。

57:对于“乐”,在贺拉斯的基础上补充:首先这个“乐”区别一般所说的那种快乐,而是一种关注,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所感受到的快乐,或者说是一种被物化、客观化的美感而区别于那种纯粹生理上的快感。其次,不仅只是肯定意义上的快乐,还包括像莎士比亚的悲剧、卡夫卡小说、毕加索绘画、蒙克那种表现主义、达利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中的悲痛、神秘、怪诞、恐怖的形式与形象所引起的快乐。第三,还进一步指在接受艺术作品时,人们获得了新的活动方式和观察世界的新方式,人们的生活因这种区别于日常生活的活动方式而富有节奏感和丰富性。58:审美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第五章

1:艺术作品具有物态化的存在方式,它标志着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完成,同时也是艺术接受与消费的基础。

2:艺术作品这个有机的整体,从结构层次上,把它的构成因素概括为两方面:外在的物质形式方面和内在的精神内容方面。

3: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认识(论述)。

一、艺术作品经过孕育、生产的过程,物化成形于艺术创作的终端而获得了

独立的生命,从此世上增添了一个具有独一无二内容与形式的客观存在的艺术作品,它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艺术作品也和世上任何事物一样,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己的方式与其他事物构成各种关系。

二、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两个概念的产生是有其本质依据的。事实上,在具

体的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内容是有形式的内容,形式是有内容的形式。

4:艺术作品内容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所以是一种精神性的内涵。

5: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我们常说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打动人的情感等,这种精神力量就来自于作品的内容。

6:艺术作品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7:题材的概念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这是广义的题材的概念。另一种是狭义的题材的概念,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8:题材与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形成的,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

9:素材是题材的基础,在各门累艺术的创作之前都不会放弃素材的积累这一重要环节。

10:针对题材的作用和价值,在艺术理论中层有过两种著名的观点——“题材无差别论”和“题材决定论”。

11:题材的差异性是“题材决定论”由此生发的理论依据,但“题材决定论”从根本上是违反艺术原理的。

12: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社会意义是由统一在一起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决定。

13:“题材决定论”与“百花齐放”的艺术方针唱反调,也是对艺术家的创作个性的压制。

14:“主题”始创于德国,本是音乐术语,指的是乐曲中最富特征性的核心乐段。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的条件,意识作品的题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15:作品的主题往往被称为作品的灵魂,是“统帅”,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

16:艺术作品的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与题材的差异性和艺术家主管情感、思想、审美利息那个等方面的不同,及对题材内容的开掘等角度等都有关系。17: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上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通常称结构为内部形式,艺术语言为外部形式。

18:在美术理论中称美术作品的结构为“布局”、“构图”、“经营位置”等。19:小说类叙事性作品中,结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故事的编织,包括不同人物之间关系的建立。

20:电影艺术中有分镜头和蒙太奇概念。实际上分镜头和蒙太奇是电影创作过程中最具实际意义的一项活动的两个操作方面。分镜头——蒙太奇符合艺术创作的选择、加工和组织构架的一般规律。

21:电影的结构既有组织结构的功能,又有表现的功能。电影镜头中的构图和镜头的剪辑,都体现出某种意义。

22:曲式作为结构模式,虽是形式上的特点,但它却是为内容服务的。

23: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24: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不同种类的艺术语言由不同的物质媒介材料所构成。

25: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语言与结构密切配合,在结构的“牵引”、安排下,艺术语言承担着描述、叙述、抒情等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的任务。艺术作品的完成,最终是由艺术语言给以实现的。

26:艺术语言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属于艺术知觉的结构层次。

27:艺术语言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其一是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其二是审美的功能。

28: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

29内容与形式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两个主要因素。

30:“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英国现代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曾把艺术作品的特性解释为“有意义的形式”。

31: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寓于各门累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第二个层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成之中。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节等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第四个层次是文化意义,即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

32:艺术作品的意蕴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是感性的、具体的。第二它是多义的。第三它具有历史的生成性。

33:“意境”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最早出现在魏晋

第二章

1:艺术是从生产劳动中孕育出来的。

2:原始状态的艺术只有两种类型:造型艺术与歌舞艺术。

3:已经发现的最早的艺术使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一代的洞穴壁画和雕塑。4:原始歌舞是舞蹈、音乐和文学“三位一体”的。

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演进,以及艺术本身在事件过程中的成

长壮大,艺术门类渐趋多样化。

6:中国戏剧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技艺表演,因而称为戏曲,形成于南宋至元代。7: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文学(诗)和其他艺术门类的不同点。他以自己倡导的“摹仿”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8: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重视把作品的理念(思想内容)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作为艺术分类的基础。

9:艺术门类的划分:

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园林艺术等;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

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听觉艺术,包括音乐、曲艺等;视听艺术包括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想象艺术,主要指文学,以书面或口头语言为媒介,通过想象而呈现于头脑中。

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分为四个类型:造型艺术,包括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语言艺术,包括文学的各种样式;综合艺术,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等。

10:“美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它一般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和书法、篆刻。11:美术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

12:美术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感知方式上是属于视觉的,在存在方式上要占有一定空间,因此具有造型性、视觉性和空间性。同时,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是静态的,只能表现出事物的一个瞬间的状态,且形象一经完成就固定不变,因此又具有静止性、瞬间性、永固性。起主导作用的是造型性,静止性。13:造型是美术的基本手段,也是它最主要的特征。

14美术形象的静止性,又必然带来瞬间性的特点。瞬间性具有高度凝聚性和典型性。

15:莱辛在他著名《拉奥孔》中说,美术表现的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16: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它在美术门类之中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居于基础地位。17: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为自由的一种类型。

18:油画的传统观念重视对于自然的忠实,崇尚“摹仿”说。

19:十九世纪后期印象派崛起,强调个人印象表现,形体和色彩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

20如何理解水墨画的空白?

中国画主要用线条勾画形象,十分重视笔墨技巧,采取散点透视的观察与表现方式,形象创造和画面构图有更大的自由度。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例如画人物不画或少画背景,画游动的鱼虾而不画睡,山水画中的天空、云雾、水面也经常用空白来表示,造成“虚实相生”的效果。

21:工笔画工整细腻、注重细节真实;写意画恣意挥洒,追求意趣。

22:水墨画的5个特点,重视笔墨技巧;散点透视;重视空白的运用——虚实相生;书画相通;诗画相通。

23:版画是通过制版作品的一种绘画样式。

24:壁画是指绘制在建筑物内外墙壁和天顶上的作品。

25: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有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创世纪》。

26: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雕塑”这一称谓,是由于它的基本技术包括雕和塑两种方式。27:雕塑形象具有单纯性,雕塑还注重发挥材质的审美作用。

28:雕塑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实际深度的不同,分为圆雕和浮雕。

29:实用与美观相统一,是工艺美术追求的一般标准。

30:二十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德国工业联盟和称为“包豪斯”的组织,旨在致力于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31:现代工业设计在国际上称为“迪扎因”,也就像一次国际技术美学会议上说的“从小匙到大城市”。

32:一般认为汉字始于象形和使用毛笔这样两个原因。

33:关于书法的艺术特征主要把握两点。其一是抽象性,其二是形与意的结合。34:书法通过笔、结构、章法三方面技巧的运用,创造特有的形式美。

35:书法根据

36:书法根据字体的不同,分为篆、隶、楷、行、草五个基本类型。篆书起源于甲骨文,周代青铜器上的钟鼎文是典型表现。秦汉之际,篆书演化为隶书。魏晋南北朝,楷书又盛行起来。

37:音乐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它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

38:音乐是“以声表情”的艺术。音乐两个最为重要特点,一个是“声”,即音响。另一个是“情”,即情感。

39:音乐所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自然音响,而是具有确定音高的符合规范的“乐音”。第三章

1:十九世纪科学上有两件重大的发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一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而是原始洞穴艺术的发现。

2:游戏说: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艺术史家曾把这种学说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4:斯宾塞进一步发挥席勒理论,他认为游戏与审美有一个共同特征,两者都不能直接有助于维持生命,都与功利无关。

5: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种对游戏说做了激烈批评。

6:游戏说解释了艺术发生的某些方面,第一,人们只有在满足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后才有可能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艺术活动。第二,游戏与艺术有共同点: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物质需求;都有假定性;都能使人产生愉悦情感。第三,对原始民族的艺术考察中发现,艺术确实与游戏有关。

7:艺术起源于巫术,使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8:巫术说最早由英国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

9:劳动说,沃拉斯切克、毕歇尔、希尔恩都强调音乐、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因而劳动是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力。10:艺术发生的动力?

第一,艺术发生的动力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想象、幻

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推动着艺术的发生。

第二,第二,这个动力中,有一个因素决定着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就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

1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劳动生产实践在人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首先,劳动使猿爪变为人手,猿脑变为人脑,这是从猿到人转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其次,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劳动与语言又进一步推动了意识的产生,“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

1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

1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

14: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15:美感发生过程中最大的一次历史飞跃就是人们终于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仅把对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

16:黑格尔说,艺术史的起点是建筑。

17:现在已知的最古老的建筑是1960年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旧石器时代最下层的文化层中发现的。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建筑在黑龙江依兰县倭肯哈达地方的洞窟。

18:造型艺术史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人类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

19: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原始造型艺术的题材是动物而不是植物,这是由原始的狩猎生活所决定的。第二,高度的写实性。

20:原始的装潢艺术,图形大约可以分为:第一类是人类或动物形态的摹拟。第二类是几何图形。第三类是刻在武器上的图形。

21:原始舞蹈是原始的审美情感直率、有力的表现。原始舞蹈分为模仿式与操练式两种,它们都根源于生产劳动实践。

22: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音乐最突出的特征不是旋律而是节奏。

23:我国最早的乐器叫磐石。

24:为什么又说工具是艺术发生的上限呢?第一,工具与艺术都是人的创造,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第二,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第三,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

25:“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岩画的出现。

26:“准艺术”衰落的标志是陶制品艺术从高峰的跌落和欢快和谐艺术风格的消失。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

27:对艺术发展模式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三,认为“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28: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把艺术的发展过程描述为植物生命的发展过程。29:象征性艺术史艺术发展的第一阶段。

30:古典型是艺术发展的第二阶段。它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雕像。

31浪漫型是艺术发展的第三阶段。

32: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33: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经济史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第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第

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三、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四、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

34: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

首先,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其次,对同一时代的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再次,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5:哲学怎么影响艺术的发展的?

第一,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第二,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首先,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产生,其次,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改变。最后,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

36: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

第二,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

第三,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37: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原因?

第一,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第二,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三,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38: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有两种:

第一,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

第二,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

39: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和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40:艺术发展革新的表现?

第一,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

第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第三,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41:艺术的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的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

42世界艺术的特征?

第一,世界艺术史为整个世界所共商的民族艺术。

第二,世界艺术史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第三,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4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是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在: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表现“人的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44:艺术的世界性与名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有重要指导作用。首先,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

第四章

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首先,艺术家是怀着崇高的艺术理想和艺术兴趣而满腔热情地在原有的艺术心理定势的指向下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

2:变量因素:指每个艺术家的审美观、艺术观、个性特点、艺术素养和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形成的艺术心理定势。

3:艺术家修养的5方面:

一、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二、深厚的文化素养。

三、丰富的生活积累

四、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4: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它的直接特点是直接面对观察的事物和对其认识不经过惯常的逻辑思考的认识和瞬间性。

5:艺术想象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对从生活中得来的有关的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连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艺术意象的创造的能力。

6:艺术的才能是先天资秉和后天长期训练培养融合形成的,在艺术家艺术创造的本领中,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艺术想象是一种心灵的创造、心灵的自由,是所有人类心理能力中最少受限制一种。

7:心理学中将记忆内容分为形象记忆力、逻辑记忆力、情绪记忆力和运动记忆力;按记忆方法,则分为机械记忆力和理解记忆力。

8:艺术家的情感、情绪的心理活动方式,即敏锐、细腻、深挚的形象记忆与情绪记忆。

9: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10: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

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11: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都充分地表现出创作主体所起的决定作品命运的重要作用。

12:艺术创作准备,就是进行两个方面的准备:第一,充分准备创作的材料;第二,创作的精神准备:由生活引发的创作初衷。

13:积累素材即积累生活表象的途径不外乎两种,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14: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制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与此有关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15:艺术构思在艺术创作中的中心环节的地位。

16:典型,或称典型形象,是指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他/她既具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17:典型化作为创造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就必然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18:典型化的方法和途径有三类是主要的:第一类是选取生活中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物作为骨干材料从而在此基础上加以虚构、概括和理想化;第二类是撷取各种人于一身,或撷取各种事于一物。第三类是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造生活中没有的完全属于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如《西游记》。19: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20:人类思维只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1:意识就是指人在清醒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心理活动。

22:无意识就是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即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倡导无意识)

23:无意识可分为:误差、病患、梦幻、本能、习惯、集体无意识。

24:习惯无意识:是指在意识的驱使和指导下,对于某种心理活动或动作经过严格的规范和长期反复练习,最后达到高度熟练、高度自动化的习惯无意识的表现状态。它的实质是意识的直接延伸和熟练化,是意识的自动化和灵巧化。

25: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艺术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设计基础课程》 自学考试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二章设计艺术的发展、分类及特点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三章平面设计艺术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四章现代设计艺术鉴赏 课程内容 '

考核目标 第五章环境设计艺术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六章工业产品设计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第七章传统与民间工艺鉴赏 课程内容 考核目标 —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第四部分附录:题型举例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设计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是美术设计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为设计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是对平面设计艺术、现代设计艺术、环境设计艺术、工业产品设计艺术、传统与民间工艺等设计类别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述,以及对优秀作品进行概述、欣赏、评析。介绍各领域一些著名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领会设计师们考虑问题的角度。课程涉及设计艺术史、设计艺术批评和美学等艺术学科知识,但也有别于其他史论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用大量的设计艺术作品给鉴赏者以强烈的感性冲击。从案例中生成美的感觉、美的情趣、美的意识。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以通过介绍各领域设计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欣赏优秀作品、分析重点设计作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设计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设计艺术审美能力,以及扩展设计的视野。 三、教材的第二、三、五和六章是考核重点。第二章是论述了设计艺术的发展、分类及特点,通过设计艺术门类的变化来考察现代设计艺术的历史演进规律同时便于实践。第三、五和六章分别对设计艺术的主要门类:平面设计艺术、环境设计艺术、工业产品设计艺术三门进行基本理论阐述和作品鉴赏分析,这几部分是设计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鉴赏这些作品也能够掌握整个设计艺术的概貌。 "

自考艺术概论的资料新选.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1: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1:艺术在社会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是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第一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第二,它们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2: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 (1),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它也作为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也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3),从根本上讲,艺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3: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 艺术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和密切的。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外艺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可以证明,进步的艺术总是为上升的经济关系通过进步的政治所决定,并反过来给政治以及经济以积极的影响;没落的艺术则是为没落的经济关系通过反动的政治所决定,并反过来为其政治以及经济服务。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是直接的反映,距经济基础较近,对艺术的影响很大。道德能知道人们一般的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以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另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作用。另一种形式的表现,即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艺术同“中间环节”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不是决定与被决定关系;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艺术的影响不可回避。 4: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自考艺术设计概论复习题

※※填空选择(部分题也可做选择题丿U): 设计还有(意匠)一词,即(意图与匠心)指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汉语中的设计,最早是(计谋)的意思。 最早提出(工艺美术)这个词的是一-(蔡元培) 现代设计之父英国艺术手工艺运动的创始人一-(威廉-莫里斯)平而设计的一个现代特征是(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结合装潢的潢是指(染纸)和(装裱) (适体)是服装设计的第一要索 (陈汉民)设计的“中国工商银行”?民主银行” “五个一工程” “第四次世界妇女代农大会”标志(余秉楠)“汕头免税丿占”标志一《二I?四史》《齐门石画集》等的书籍装(王国伦)设计的“各国议会联盟96届大会”会徽 (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的中山堂)等建筑 人类设计从(石器)开始 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也是」部文化史。 (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 (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红、褐色, 距今(6000年),代表文化有(仰韶文化)中的(半坡、马厂、马山)等。(彩陶----人面鱼纹) “唐三彩”主要用作“冥器”瓷分三人类(青瓷)(白瓷)(彩

瓷)紫砂器创烧于(宋代),(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鸿寿)(东汉)时代最早创烧的(青瓷)隋唐出现了(南青北白)的 局面(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代诗人呈将(越窑瓷器)美 育为(千峰翠色)(秘色瓷) 宋代六人瓷系(北方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和 南方的龙泉帘系、景德镇)(定、汝、官、哥、钧) 元代景徳镇是瓷都著名的冇(青花和釉里红)都是釉下彩斗彩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结合青铜是由(红铜、锡、铅)合成 商周时期,司母戊鼎高(133cm长110cm宽78cm重875公斤) 最早漆器出口(河姆渡)(雕漆)乂称(刻漆) 在先秦时代,青铜礼益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明代著名漆器工匠黄成所著漆工专著《糅饰录》 元代是雕漆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14壯纪中叶,浙江嘉兴出现了两位雕漆口匠(张成与扬茂) 古代家具以(竹木)为主,屮国古代家具以(宋代)作为分界, 宋代以前以(低矮型)为主 在屮国家具史上,(明代)是故为辉煌的一个时期,明代设计和制造的家具 形成独特的风格而称为(“明式家具”) 新石器时代屮期,出现了(彩陶) 在希腊、罗马时期,(陶器)以希腊最负盛名,在公元前5世纪前 后,古希腊艺术创作的(黑绘、红绘和白底彩绘)陶器 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是“冇意味的形式”,恩斯特?卡西尔则将艺 术定义为一种符号?一种语言。

(答案)自考艺术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艺术设计基础 一、填空题: 1.超越想象课题中包含(联想)和(创造)两部分。 2.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最基本素质是(对美的敏感)。 3.“发现”是在对(联想)这个题目准备,通过“发现”找到感兴趣的事物,紧接着就成为(联想)的主题。 4.联想这个课题所解决的仅是一个“想”的问题,还要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得出新的(视觉经验)。 5.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现代设计教学实践也证明(通感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独特的设计思维训练方式。 6.自然物象的内部结构与形态可能为(形态创造)提供丰富的基础。 7.物象表面的肌理质地、构造和明暗程度成为(肌理)的主要形成因素。 8.(体验)与(直觉)是相联系的,是一种要求我们进入角色、进入素描练习的方法。 9.在基础课中,我们把通感和训练课题分为(读)和(听)两个部分。 10自然形态分为(生物形态)和(非生物形态)。 11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找寻新的通道,借以达到概念的(翻新与优化)。 12材料在现代艺术家的手中既是(承载艺术思想)的媒介,同时又常常被用来体现材料本身的魅力。 13如何把文字的感受通过(抽象形态)和(线条)表现出来,将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4由抽象到具象的变体训练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训练,它是由(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交替完成的。 15文字帮助我们理解空间,绘画帮助我们理解所看到的东西,(文字空间设计)是创造三维空间不可缺少的工具。 16人类的工艺美术史,充满了从(自然形象)转化而来的曲线装饰设计的范例。 16变体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解析)。 17对艺术的(单纯性)的追求,是艺术发展的必要规律和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社会生活的方式。

艺术概论自考辅导试题1及答案

《艺术概论》自考辅导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同时具有时空综合的美学特质。近世纪出现的影视艺术都和它有亲缘关系。 A.舞蹈 B.戏剧 C.文学 D.建筑 2.总来说,迄今学术界对艺术发生的问题尚无一致的看法,一般倾向于作 A.单一性的解释 B.复杂性的解释 C. 3. 我们在纵观艺术的发展史时,最突出的印象应该是 A.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是一样的 B.艺术保持着固有的风貌 C.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 D.艺术分离于时代 4.“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的是 三国时期的 A.曹植 B. C.王弼 D.诸葛亮 5. A.欧阳修 B.苏轼 C.黄庭坚 D.郑板桥 6. A.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荷马 7.艺术的 B.认识属性 C.审美属性 D.商品属性 “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家”,就在于他从不肯重复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他的艺术生命始终是旺盛的、永恒的。 A.米勒 B.罗丹 C.安格尔 D. 毕加索 9.20世纪人类审美领域的开拓方面 有它的积极作用和贡献的是 A.再现性艺术 B.表现性艺术 C.写实性艺术 D.抽象性艺术 10. 界的艺术理论统称为 A.表现论 B.再现论 D.再现性艺术 11.《播种》里,不仅能感受到太阳升起的景色,同时还感受到艺术家的生命、脉搏、呼吸,同太阳升起合一的那种精神、情感和境界。 A.毕加索 B.高更 C.凡·高 D.达芬奇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四种方式掌握世界,即艺术的方式和 A.宗教的方式 B.理论的方式 C.实践精神的方式 D.心灵关照的方式 E.哲学的方式 2.时间艺术包括 A.文学音乐 B.雕塑 C.音乐 D.文学 E.建筑 3.舞蹈的三个要素是 A.姿态 B.姿势 C.节奏 D.动作 E.结构 4.我们说的外在世界,就是指 A.物质世界 B.精神世界 C.自然世界 D.实体世界 E.虚拟世界

10177自考艺术设计基础试卷练习汇总1_7资料全

《设计基础》单元测试(第1~2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设计艺术的作品功能需求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享受功能-使用功能-鉴赏功能 B.使用功能-享受功能-鉴赏功能C. 鉴赏功能-使用功能-享受功能 2.使“设计科学”得以成为一门有独立体系的新兴学科有着重大贡献的是() A.西蒙教授 B.马克·第亚尼 C.普列汉洛夫 D.奇尼·波埃利 3.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完整的系统研究,可以看作是艺术的“消费阶段”的是() A.艺术创作 B.艺术作品 C.艺术鉴赏 D.三者均可 4. 将()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A.形式与功能 B.形式与容 C.实用与美观 D.技术与美学 5.20世纪30年代后期,世界现代设计中心从欧洲转到美国,于1937年在芝加哥创立“新包豪斯”学校的是()A.伊顿 B.克利 C.法宁格 D.莫霍伊·纳吉 6.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组织者莫里斯与()第一次在国际围领先成立了“艺术与手工艺协会” A.费尔德 B.拉斯金 C.本森 D.克兰 7.设计艺术的审美性质所遵循的美的规律是() A.艺术与技术相统一 B.功能与形式相统一 C.真和美相统一 D.真和善相统一 8.引导设计的决定性因素是() A.时尚 B.功能 C.消费 D.经济 9.构成艺术设计审美接受的前提是具有一定的() A.选择倾向 B.心理定势 C.审美知觉 D.认知经验 10.下列不属于中国艺术风格的是() A.写意 B.传神 C.写实 D.意境 11.在设计艺术中,和谐美表现为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宜人原则,二是() A.功能原则 B.生态原则 C.真、善、美原则 D.形式美原则 12.下列不属于设计艺术的物质材料分类的是() A.高分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材料 D.金属材料 13.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属于() A.物质文化 B.智能文化 C.制度文化 D.观念文化 14.下列不属于二维设计的是() A.字体 B.标识 C.书籍 D.包装 15.下列不属于格罗佩斯的设计思想的是() A.艺术与技术新统一 B.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C.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规律进行 D.形式服从功能1. B 2. A. 3. C. 4. C.P5 5. D. 6. B 7. D. 8.B. 9. D. 10. C. 11. B. 12. C. 13. B. 14. D. 15. 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的是( ) A.文字 B.图形 C.材质 D.色彩 E.标志 F.构成 2. 艺术欣赏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主体性 B. 形象性 C.审美性 D.艺术性 3.关于设计艺术的说确的有:() A.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 B.具有高附加值与艺术含量 C.是一种文化现象

艺术概论历年试题(卷)

2009年1月自考艺术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0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不属于雕塑特点的是() A. 空间性 B.实体性 C.表达形式最自由 D.单纯性 2. 对于灵感,下列哪种说法是错的?() A. 具有偶然性 B.有条件的 C?具有抒情性D.属于无意识 3?“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指的是绘画中的() A. 品位 B.风格 C.格调 D.意境 4.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来的含义是() A. 柱子B?学校 C.美学 D.系列 5. 现实中,人与具体社会关系的美称为() A. 艺术美 B.现实美 C.社会美 D.自然美 6. 完形与弥散属于艺术接受过程的_______ 阶段。() A. 初级 B.想象 C.高级 D.完成 7. 孔子在闻《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艺术的接受论中指的是() A.偏见 B.还原 C.体会 D.理解 8. 以“美育代宗教”是_____ 提出的。()

A.蔡元培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周恩来 9. 巴尔扎克的小说、托尔斯泰的小说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属于具有 ______ 创作方法的文学作品。() A.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 C.表现主义 D.浪漫主义 10. 按照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标准,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 A.表演艺术 B.空间艺术 C.听觉艺术 D.视觉艺术 11. 美术具有许多特性,在许多特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它的造型性和() A.静止性 B.视觉性 C.空间性 D.永固性 12. 园林与_____ 的关系最为密切。() A.书法 B.雕塑 C.建筑 D.绘画 13. 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________ 是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 A.唯心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4. 下列不属于舞蹈按美学特征来划分的是() A.民间舞蹈 B.现代舞 C.独舞 D.芭蕾舞 15. 下列不属于形象思维逻辑的是() A.基形意象 B.完形意象 C.易形意象 D.纯粹意象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错的打“ X”。 1. 审美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自考复习题

室内设计自考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超高层建筑是指:【A】A.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B.高度超过50米的建筑 C.24层以上D.10层以上 2.多高层住宅建筑为:【C】A.1~3层B.4~6层 C.7~9层D.10层以上 3.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B】A.弗兰克·赖特 B.柯布西耶 C.格罗佩斯 D.密斯·凡德·罗 4.美国现代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先驱人物是【A】A.柯布西耶 B.弗兰克·赖特 C.格罗佩斯 D.密斯·凡德·罗 5.按空间使用类型室内设计系统分为:【D】A.静态空间、动态空间、虚拟流动 B.餐饮、睡眠、会议、购物、休息、娱乐空间 C.住宅、公寓、宿舍空间 D.居住、公共和办公空间 6.(室内环境)各类建筑的室内环境;室内功能特点、空间组织特点、风格属于 【B】A.整体环境 B.微观环境 C.中观环境 D.宏观环境 7.餐饮空间中运用传统符号追求一种古色古香的文化,从文化层次上属于【B】A.文化情调B.文化心理 C.文化精神D.文化意境 二、多项选择题: 1.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建筑分为:【ABCDE】A.木结构建筑B.砖(或石)结构建筑 C.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D.钢结构建筑 E.混合结构建筑

2.现代室内设计的流派包括:【ABCDE】A.高技派B.光亮派C.新洛可可派 D.风格派E.装饰艺术派 3.形态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包括:【ABCE】A.点的积聚B.线的积聚 C.体块堆积D.面的积聚 E.空间界定 4.按照空间构成方式室内设计系统分为:【ABC】A.静态空间 B.动态空间 C.虚拟流动 D.办公空间 E.居住空间 5.空间形象与尺度系统的处理包括【ABE】A.空间分割B.空间组合C.消防系统 D.空调系统E.界面 6.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ABCDE】A.视觉环境设计 B.工程技术方面的设计 C.声、光、热等物理环境设计 D.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设计 E.文化内涵的营造 7.室内设计绿化的功能包括【ABCD 】 A.改善室内环境 B.美化环境 C.满足精神、心理需要 D.组织空间 E.改善建筑结构不足 8.当前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应注意的问题:【ABCD】A.整体环境和建筑功能意思薄弱 B.对大量性、生产性建筑的室内设计有所忽视 C.对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问题注意不够 D.设计的创新精神 E.风格流派众多 9.办公类空间从所属上可分为:【ABE】A.行政性办公空间B.商业性办公空间 C.开放办公空间D.个人办公空间 E.综合性整体办公楼 10.家具按照功能分为:【ABCD】

自考艺术设计史76道选择题-答案

1. 古希腊建筑最高成就是( 雅典卫城 ) A.凯旋门 B.城市规划 C.雅典卫城 D.金字塔 2. ( 彩绘 )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装饰手法 A.彩绘 B.刻画 C.堆贴 D.拍印 3. 中国青铜很早就加入( 锡 ),以降低熔点。 A.锡 B.银 C.汞 D.金 4.我国古代植物染料中最常见的是( 靛蓝 ) A.朱砂 B.靛蓝 C.石青 D.石黄 5.( 明代 )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典型代表。 A.明代 B.清代 C.唐代 D.汉代 6.( 宋代 )青瓷已完全成熟,中国进入瓷器时代。 A.宋代 B.六朝 C.秦 D.元 7. 我国陶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是( 唐代 ) A.宋代 B.元代 C.唐代 D.清代 8. 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中影响最深远的评论家是( 约翰拉斯金 ) A.威廉?莫里斯 B.彼得?贝伦斯 C.格罗佩斯 D.约翰?拉斯金 9. 魏玛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成立于( 1919 )年,它被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A.1907 B.1851 C.1919 D.1952 10. 以下哪一位不属于包豪斯的师资( 莱特 )。 A.康定期基 B.莱特 C.莫霍里?纳 D.约琴夫?艾伯斯 11. 意大利设计师罗莫齐设计的棒球手套形沙发是( 现代主义风格 )的代表作。 A.波普风格 B.宇宙风格 C.现代主义风格 D.国际主义风格 12.在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董仲舒 ) A.董仲舒 B.孔子 C.刘安 D.管仲 13.在宋代又称为“生色花”的典型纹样程式的是( 折纸花式 ) A.团花式 B.穿枝花式 C.折枝花式 D.几何纹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出自于( 老子 ) A.《荀子》 B.《老子》 C.《墨子》 D.《庄子》 15.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15 B.16 C.17 D.18 16 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一是注重结构美,二是注重材质美,三是注重( 造型美 ),四是注重装饰美。A.造型美 B.色彩美 C.形式美 D.简洁美 17 所谓“深衣”,就是在( 上衣下裳 )的基础上将上衣和围裙连接起来。 A.上衣 B.下裳 C.围裙 D.上衣下裳 18 下列不是煮食器的是( 觯 ) A.鼎 B.甗(yan) C.觯(zhi) D.鬲(li) 19 哥特式的艺术设计,主要流行于(12-15)世纪的西欧、中欧。 A.5—10 B.10—12 C.12—15 D.16—17 20、在西方被称为“现代艺术设计之父’的是( 威廉莫里斯 ) A.柯尔 B.莫里斯 C.拉斯金 D.布朗 21、罗马式艺术设计是封建王权与( 宗教神权 )相结合的产物。 A.宗教神权 B.神权 C.宫廷骑士文化 D.贵族文化 22、下列选项中体现表面上的装饰,流于肤浅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是( 巴洛克艺术设计 ) A.新古典主义设计 B.新艺术风格 C.洛可可艺术设计 D.巴洛克艺术设计 23、风格派是以( 荷兰 )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荷兰 24、雕塑家( 塔特林)是构成主义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A.马列维奇 B.塔特林 C.阿瓦托夫 D.塔拉布金 25、第一次把“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正式提出来的是( 罗维 ) A.西奈尔 B.提格 C.盖迪斯 D.罗维 26、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响“装饰艺术运动”形式风格的是( 绘画艺术)

7月艺术概论自考试题

2010年7月艺术概论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0年7月自考 艺术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04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艺术是______,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2.艺术的真实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反映______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一是反映______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 3.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______。 4.雕塑的基本技术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 5.书法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三方面技巧的运用,创造特有的形式美。 6.音乐艺术中器乐分为______、铜管乐和______三大类。 7.美国舞蹈家______是现代舞的创始人。 8.______和______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 9.从世界范围来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10.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1.小说《边城》的作者是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倪瓒说:“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耳”,这说明了() A.艺术的再现性 B.艺术的表现性 C.艺术的真实性 D.艺术的典型性 13.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 A.民族个性 B.民族生活 C.民族语言 D.民族精神 14.把艺术作品的风格划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类型的文艺理论家是() A.刘勰 B.张彦远 C.谢赫 D.司徒空 15.昆曲《牡丹亭》的主要创作方法是()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16.齐白石先生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反映了艺术的() A.合规律性 B.合目的性

自考设计美学

1.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 人的形式感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包含节奏、韵律、均衡等感受。 2.节奏:是事物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它是一种有规则的重复,产生奇异 的秩序感。 3.人对节奏的认识,是在什么过程中形成的? 具体的劳动过程中 4.内容:是指事物的全体组成部分,及其特性、内部过程、联系、矛盾运动和发展的统一。 5.形式:是指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类型和结构。 6.审美形式:是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也就是说,作为感觉对象的形状,质地,色彩,一 级构成某种空间秩序的相互关系和外在形象。 7.形式美具有哪些形式法则? 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对称于均衡、对比与协调、变化与统一 8.韵律一词最初出现于哪个领域:诗歌 9.解释比例与尺度的基本概念 比例构成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匀称关系;尺度是一种衡量标准,涉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适应性。 10.形式美:形式美是事物形式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11.分析理解对比与对称的概念 对比是对事物之间差异性的表现和不同性质之间的对照;通过不同色彩、质地、明暗、和肌理的比较产生鲜明和生动的效果,并形成在整体造型中的焦点。对称是事物的结构性的原理,它是一种变换中的不变性,它使事物在空间坐标和方位的变化中保持不变的性质。 12.生态美:与满足人的需要相关联的审美价值 13.生态美与自然美的区别 自然美是大自然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审美价值,它可以满足人们一种情感寄托的“畅神” 或“比德”作用,成为一种激发情感共鸣的对象或道德的象征物. 生态美是直接满足人们的生态审美需要,在这里审美主体是融入其中的,构成直接参与者。 14.在高科技时代,技术美的意义何在? 在高科技时代,对技术美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①技术美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也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②对技术美得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③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合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的自由形式,作为人的创造物,它超越了技术的自发性,突出了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社会目的性的特征;④美哉和谐。技术美强调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⑤技术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15.艺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作出的审美反映和精神建构,他以特定的物质媒介将人的感受, 审美经验和人生理想舞台化和客观化,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16.艺术美:以表现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艺术作品的美。 17.谈谈生态美与自然美的区别 答生态美是与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相关联的的审美价值。是人把自己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作为审美对象而产生的审美观照。与自然美的不同在于其价值构成中,主体的需要的性质是不同的,自然美是大自然自身具有的一种审美价值,满足人们的情感寄托,人在自然美的形成中只是旁观者;而生态美则是直接满足人们的生态审美需要,其审美主体是融入其中的,构成直接的参与者。 18.设计怎样体现出生态美? 生态审美是人把自己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作为审美对象而产生的审美观照。生态美只有内在于生态系统中才能感受到,也只有人通过生态过程本身才能感受到。生态审美涉及整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对象世界的交融与和谐。 19.通用性设计:非个性化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设计如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服饰等的设计。 20.为什么说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是审美以及形式美产生的根源?

自考的设计基础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设计美学课程(课程代码:04026)考试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走向生活与技术的美学 第一节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美学 第二节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与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 第三节现代设计的原则 第四节变动的家族 第五节美的呼唤 第二章人、人造物与环境 第一节人—机系统 第二节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设计与文化传统 第四节结合:一致与反衬 第三章设计信息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设计对话——信息 第二节多元与主导 第三节传播媒介与法则 第四节受众的权利 第四章设计与心理 第一节视知觉及其他 第二节牵住观众的视线 第三节色彩心理效应 第四节光影感 第五节空间感 第六节图形错觉 第七节流行心态 第八节心理厌倦 第五章形式的魔方

第一节点、线、面 第二节整齐一律与调和 第三节均衡 第四节比例与尺度 第五节对比与特异 第六节节奏 第七节有机整体性 第八节形式个性 第六章设计师与设计群体 第一节素养与培养 第二节创造性 第三节走向风格 第四节设计群体 第三部分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设计美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是一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程,是学生深入认识设计专业的较高层次的思想指导,课程中有大量讨论和研究的设计理论和概念问题。它是把美学原理广泛运用于艺术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美学。本课程探讨主要围绕现代设计审美这个中心,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人体工程学、信息科学、系统论、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以哲学思想为根基的美学观念与设计艺术发展的关系之密切和直接是显而易见的。设计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其研究对象包括设计艺术的所有领域,从产品到设计计划、构思过程、设计方法到设计的技术、制造;从物的实用功能到设计的文化品位、表现形式风格等;从造物的形态到造物的思想与理想;从审美时尚到市场消费等多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的研究。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设计美学》(Design & Aesthetics)与《设计概论》、《设计史》共同构成设计类各专业史论课,是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学习《设计美学》有助于理解、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美学问题,有助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美学修养,对提高设计水平,创造美的设计,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大有裨益。同时学习《设计美学》,有利于整个美学学科的建设。 三、教材的第一、四和五章是考核重点,第二、六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三章是考核一般章。第一章是对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美学本质规律性的探讨,并关涉到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和现代设计美学的诞生以及现代设计原则和形态体系。第二章是从人体工程、环境科学和文化学等角度分析人、人造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现代设计美。第三章是研究设计信息的本质特征、构成和传播原理以及设计信息接受的规律。第四章集中于对设计审美心理的研究,重点在其中的设计光影感、空间感和流行心态等方面。第五章重点探讨设计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审美的关系。第六章是对现代设计师的素养能力及社会责任作出较为翔实可信的分析,加强未来设计师的角色意识。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走向生活与技术的美学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走向生活与技术的美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一词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技术美学的研究范围;了解现代设计分类的诸形态;理解罗斯金的设计思想;理解现代设计的原则;理解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掌握莫里斯的美学观念和“工艺美术运动”;掌握“格拉斯哥四人派”和“新艺术运动”;掌握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包豪斯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掌握现代设计的特性;本章重点:现代设计的原则和特性。本章难点: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美学

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能够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 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 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 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 (1)摹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2)游戏说 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能够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3)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

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4)巫术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说 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总之,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艺术活动的发展 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

自考版式设计复习题

自考版式设计复习题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自考【版式设计】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立体主义:具有主张模仿客观对象,重视艺术的自我表现,对具体对象分析、重构和综合处理的特征。 2.未来主义:即编排无重心无主次、杂乱无章、字体各异的散构,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3.达达主义:强调自我,反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规律可遵循,所以表现出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与杂乱。 4.超现实主义: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重新寻找和了解社会的实质,认为无计划的,无设计的下意识或潜在思想机动更真实,如用写实的手法描绘、拼合荒诞或虚无的幻觉。 5.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现代主义最鲜明的主张是:“少则多”。它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 6构成主义:构成主义设计将抽象的图形或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元素和符号进行构成设计,版面编排常以几何的形式构成,同时也带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自由拼合、无序的特点。但在整体上构成主义更讲究理性的规律,强调编排的结构、简略的风格以及空间的对比关系。 7.风格派:荷兰风格派的思想和形式来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他以高度理性、数字化的逻辑思维来创造和谐的新秩序,画面上简洁到只有纵横的几何形方块和鲜明的色块。

8.包豪斯:包豪斯的平面设计思想及风格具有强调科学化、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和几何化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想象力,注重字体设计,采用无线装饰字体和简略的编排风格。 9.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在平面上的贡献是研究出了骨骼排版法,即将版面进行标准化的分割,将字体、插图、照片等按照划分的骨骼编排在其中,取消编排的装饰,采用朴素的无线装饰字体,采用非对称的版面编排。特点是高度的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其反装饰的排版风格,简明扼要的视觉形式,有利于国际化的视觉传达功能, 10.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的整体思想体系是全面的否定与反讽传统的一切文明,主张强调自我感受。他们“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的、彻底的改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形式和服务对象”。使版面获得趣味与韵味,充满活跃、纷乱、生动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潮,一种趋势以及一种设计观念。 什么是点:将单位面积比较小的称其为点。 什么是线:线是点的移动轨迹。 什么是面 面是点的放大、点的密集或线的重复。 什么是骨骼设计 骨骼设计是一种严谨、规范、理性的设计方法。骨骼的基本原理是将版面刻意按照骨骼的规则,有序地分割成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 什么是变形骨骼

自考艺术设计考试科目

艺术设计专业 专业代号:高中起点本科为990031;专科为050436;独立本科段为050437 序号层次 课程 代号 课程名称学分教材名称教材主编出版社 出版 时间 备注1 专 科 段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刘瑞复 李毅红 高等教育2008 2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钱淦荣 罗正楷 北京大学2008 3 04729 大学语文 4 《大学语文》 徐中玉 陶型传 华东师范大学2006 4 5 00018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2 2 《计算机应用基础》杨明福机械工业2005 6 00599 素描(三) 3 技能考核 7 00675 构成(平面、色彩、立体)8 技能考核 1学年课程8 00688 设计概论 4 《艺术概论》(第二版) 《绘画与透视》 孙美兰 蒲新成 高等教育 湖北美术 2008 1991 沟通课程 9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4 技能考核 10 00718 标志设计 3 技能考核 11 00744 美术鉴赏 5 《美术鉴赏》(第二版)张道一高等教育2006 沟通课程

12 04690 色彩写生8 技能考核 1学年课程 13 04691 摄影艺术 3 技能考核 14 05423 装饰设计 4 技能考核 15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CIS) 6 技能考核 16 00640 平面广告设计 6 技能考核 17 04692 电脑美术设计 5 《电脑美术设计》胡俊红湖南美术2002 沟通课程 18 04693 网页设计 4 技能考核 19 独 立 本 科 段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顺生 李捷 高等教育2008 20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卫兴华 赵家祥 北京大学2008 21 00015 英语(二)14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高等教育1998 沟通课程 2学年课程 22 00713 字体设计 4 技能考核 23 00714 插画技法 4 技能考核 24 00717 POP与DM广告设计 5 技能考核 25 04472 版式设计 3 《版式设计》杨敏西南师范大学2005 沟通课程 学位课程26 04694 商品包装概论 4 《包装概论》(第二版) 尹章伟、刘全 香、林泉 化学工业2008 学位课程 27 04695 三维动画设计 4 技能考核 28 04696 装璜艺术设计 5 学位课程 技能考核

环境艺术设计自考世界现代设计史历年 真题及答案分析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设计史试题 课程代码:05424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工艺美术”运动首先发生在B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2.“红屋”作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一个实践性基础,其设计者是A A.威廉·莫里斯 B.罗西蒂 C.霍尔曼·汉特 D.拉斯金 3.美国设计界曾广为流传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刊物是A A.《工作室》 B.《工艺与工业美术的式样》 C.《新精神》 D.《包豪斯》 4.“新艺术”运动之前的设计运动是B A.“装饰艺术”运动 B.“工艺美术”运动 C.现代主义运动 D.国际主义运动 5.“对于我来说,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说这句话的设计师是A A.雷蒙·罗维 B.沃尔特·提格 C.亨利·德莱佛斯 D.哈里·厄尔 6.影响装饰艺术运动设计风格的国家是C A.日本 B.中国 C.埃及 D.西亚 7.受到世界广泛好评的巴黎“霍塔旅馆”的设计家是A A.维克多·霍塔 B.古斯塔夫·博维 C.威尔德·伯雅 D.鲁道夫·阿诺德 8.安东尼·高蒂设计的风格极端的“米拉公寓”,曾引起巴塞罗那市民的D A.盛赞 B.欣喜 C.反感 D.愤怒 9.苏格兰察尔斯·马金托什属于A A.“格拉斯哥四人” B.拉斐尔前派 C.六大小组 D.孟菲斯集团 10.影响并形成“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因素之一是A A.舞台艺术 B.哑剧 C.歌剧 D.电影 11.《包豪斯宣言》发表于C A.1899年 B.1909年 C.1919年 D.1929年 12.“CI”系统中的视觉传达部分属于C A.MI B.BI C.VI D.SI 13.包豪斯的“第二时期”时间上指的是C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卷一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是应教皇朱诺二世的委托而创作的。 2、工艺美术的物化形态,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3、根据造型的形式和展示艺术形象特点的不同,雕塑有圆雕和浮雕的区别。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5分) 1、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2、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3、悲剧 悲剧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三、列举题(共15分,每题3分) 1、试列举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 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2、试列举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线条与组合;具象与抽象;情感与象征。 3、试列举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1)敏锐的感知能力;(2)丰富的想象能力;(3)精湛的艺术技能。 4、试列举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1)动作与姿态;(2)抒情与表现;(3)节奏与韵律。 5、试列举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四、简答题(共10分,每题5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同。 2、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的;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