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相关问题分析(有答案)

台风相关问题分析(有答案)
台风相关问题分析(有答案)

台风相关问题分析

材料一:

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往往发生

在洋面温度超过26°C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

强度最大的海域。发生在大西洋及印度洋上的被称为飓风。(教科书上资料)

如图:

(一)

(二)

(三)

选择题:

1 图一:关于A、B两处气流及天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A处空气下沉,降雨天气。

B 若B为北半球:空气逆时针上升,晴天。

C 若B为南半球,空气顺时针上升,晴天。

D 若B为北半球,空气逆时针上升,大风阴雨。图二:

2 关于上海和杭州描述正确的是

A 杭州东南风,风速更大。

B 杭州西南风,风速比上海小

C 上海东南风,风速比杭州小

D 上海西南风,风速比杭州大。

3 可能出现风暴潮的时间是

A 8月9号16时

B 10号2时

C 11号2时

D 11号14时

4 台风百害一利,那一利是

A 给福建带来降水

B 缓解南京地区伏旱

C 缓解潍坊伏旱

D 给上海带来大风,利于树种传播。

简答题。图三:

5 分析台风成因。说明减灾措施。

6中国与美国的台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7中国与澳大利亚台风发生的运动特征有什么异同?

答案:

1 D

2 C

3 B

4 B

5 台风成因:1热带副热带洋面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形成局部低压中心。2空气由四周高压流向中心低压。3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形成逆时针的漩涡。南半球左偏,形成顺时针的漩涡。4携带大量水蒸气的气体上升,降温,达到饱和状态。凝结成云致雨。同时放热加强了空气的上升。造成大风强降雨。5低纬度大尺度的热带气旋比地球自转的速度慢。相对西移,由于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形成了先向西北,再向东北移的路径,南半球左偏,形成先向西南,再东南移的路径。6信风及赤道低压带的南北移动又加剧了热带气旋的强度最终形成台风。

减灾措施: 1 利用卫星及雷达预报:不要进行户外活动,船回港避风等,蹲下,降低身体高度。2 种树及保护沿海防护林。

6 中国台风路径及影响主要在沿海地区,很难深入到内陆。原因:有山地丘陵阻挡,地表起伏大,摩擦力大,台风衰减的快。

美国台风路径及影响往往由墨西哥湾,深入到内陆地区,能长驱直入。。原因,美国地形南北纵列,西部和东部都是高山,呈倒八字形,中间是一望无际的中央大平原,台风由墨西哥湾登陆后沿中央大平原北上。没有任何阻挡。可以长驱直入。

7 相同之处:空气都是辐合上升,带来大量的降雨大风。

不同之处:中国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逆时针运动。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了顺时针运动。

台风相关问题分析(有答案)

台风相关问题分析 材料一: 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往往发生 在洋面温度超过26°C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 强度最大的海域。发生在大西洋及印度洋上的被称为飓风。(教科书上资料) 如图: (一) (二) 二 (三)

选择题: 1 图一:关于A、B两处气流及天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A处空气下沉,降雨天气。 B 若B为北半球:空气逆时针上升,晴天。 C 若B为南半球,空气顺时针上升,晴天。 D 若B为北半球,空气逆时针上升,大风阴雨。图二: 2 关于上海和杭州描述正确的是 A 杭州东南风,风速更大。 B 杭州西南风,风速比上海小 C 上海东南风,风速比杭州小 D 上海西南风,风速比杭州大。 3 可能出现风暴潮的时间是 A 8月9号16时 B 10号2时 C 11号2时 D 11号14时 4 台风百害一利,那一利是 A 给福建带来降水 B 缓解南京地区伏旱 C 缓解潍坊伏旱 D 给上海带来大风,利于树种传播。 简答题。图三: 5 分析台风成因。说明减灾措施。 6中国与美国的台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7中国与澳大利亚台风发生的运动特征有什么异同? 答案: 1 D 2 C 3 B 4 B 5 台风成因:1热带副热带洋面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形成局部低压中心。2空气由四周高压流向中心低压。3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形成逆时针的漩涡。南半球左偏,形成顺时针的漩涡。4携带大量水蒸气的气体上升,降温,达到饱和状态。凝结成云致雨。同时放热加强了空气的上升。造成大风强降雨。5低纬度大尺度的热带气旋比地球自转的速度慢。相对西移,由于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形成了先向西北,再向东北移的路径,南半球左偏,形成先向西南,再东南移的路径。6信风及赤道低压带的南北移动又加剧了热带气旋的强度最终形成台风。 减灾措施: 1 利用卫星及雷达预报:不要进行户外活动,船回港避风等,蹲下,降低身体高度。2 种树及保护沿海防护林。 6 中国台风路径及影响主要在沿海地区,很难深入到内陆。原因:有山地丘陵阻挡,地表起伏大,摩擦力大,台风衰减的快。 美国台风路径及影响往往由墨西哥湾,深入到内陆地区,能长驱直入。。原因,美国地形南北纵列,西部和东部都是高山,呈倒八字形,中间是一望无际的中央大平原,台风由墨西哥湾登陆后沿中央大平原北上。没有任何阻挡。可以长驱直入。 7 相同之处:空气都是辐合上升,带来大量的降雨大风。 不同之处:中国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逆时针运动。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了顺时针运动。

剖析台风的结构

了解了台风的形成之后,我们解剖一个台风,来看看它的结构。 水平方向 台风低空风场的水平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从外到里,是台风外圈,台风中圈和台风内圈。 在台风中围绕云墙的边缘,有一条相当清楚的环状下沉运动带;而在环状下沉运动带的外面是台风的外围对流带 台风外圈风力平均可达15米/秒,相当于7级风,所以这个部分又称为大风区。在这里,风力向台风中心方向剧增,很多地方开始出现较大的降水,但是,台风最大的风雨区并不是这里,而是台风中圈。 台风中圈有台风中最为强烈的风雨,这里有高耸的云墙,平均宽度可达20公里,风速达到最大值,台风这个巨人的破坏力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在巨人之眼--台风内圈,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情形。 从卫星云图上看一些结构清晰的台风,它们的内圈是无云区,就像是一个眼睛一样,"台风眼"由此得名。在台风内圈,风速迅速减小,或者出现静风,雨也停下来,甚至可以看到干净的天空。但是好景不长,这个区域直径只有10-60公里,台风中圈很快又会移至,强风大雨又开始了。 这就是低空台风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这里是台风的流入层,气流呈气旋性流入(也就是逆时针旋转流入),而在高空,台风水平方向上的结构有所改变,从台风眼到大约200 公里的范围内,气流呈气旋性流出(逆时针旋转流出),在这个范围以外,呈反气旋性流出(顺时针旋转流出)。

垂直方向 在垂直方向上,台风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流入层、中层和流出层。 流入层从地面向高空延伸大约3公里,在这一层,气流由四周向中间辐合。中层从3公里高度延伸到大约8公里高度,这里的气流主要是旋转的,流入或流出的量很小。在中层以上到台风顶部,是流出层,气流在这里向外辐散。 在近台风中心处,风速很大,惯性离心力使得流入气流由流向中心变为绕台风中心旋转,并产生螺旋式上升运动,从而产生高耸的云墙。由于随着高度的升高,台风由外到内的气压变化率(气压梯度,由此产生的气压梯度力指向台风中心)减低,所以上升气流到达一定的高度以后,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也叫科里奥利力,详见"天气工厂"专题的"风")的合力大于气压梯度力,在该高度以上直到台风顶部的气流从台风中心向四周流出,并在距离中心一定远处开始下沉。由于空气从台风顶部向四周流散,其更高层必然有空气从四周向这里辐合补充,然后在台风中心形成下沉气流。我们知道,只有上升气流才利于云的形成,所以,台风中心的下沉气流使这里形成了无云区。

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

第34卷第4期2018年08月 热带气象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Vol.34,No.4 Aug.,2018 麻素红,陈德辉.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8,34(4): 451-459. 文章编号:1004-4965(2018)04-0451-09 国家气象中心区域台风模式预报性能分析 麻素红,陈德辉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摘 要:为了更好发挥区域台风模式GRAPES_TYM在业务预报中的参考作用,利用2017年GRAPESJTYM升级版本对2014—2016年的回算结果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全球模式(NCEP-GFS)以及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中期预报模式(EC-IFS)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全球模式的预报路径平均误差小于区域台风模式GRAPESJTYM的平均路径误差;GRAPESJTYM和NCEP-GFS的路径预报均存在显的差,EC-IFS移向偏差不明显;GRAPESJTYM对我国近海登陆的热带气旋120 M路径预报误差小于NCEP全球模式,同ECMWF差 ;区域模式的(面最风速)预报平均误差在72 M前小于两个全球模式,而三个模式在强度预报上存在显 差,差主要存在于25 °N以(区域为强台风和 台风主区域)。 关键词:台风模式;路径误差;最大风速误差;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P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4.002 1引言 年来,预报模式的 发 见 的 以及同的进步,热带气旋路径的 预报和主 预报水 平了显进,对 的热带气的预报平前?1!2]。 分 预报模式?3!6]以及可以 热带气 及结 的 热带气预报的 [M]。级算算能的不,全球模式的平分,2017年,NCEP全球模式的平分 到近T1534(接近13 km),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 心的全球模式分更,为TCo1279 (truncation-cubic-octrahedral,N-1279,接近 9 km),对热带气 预报 了能 , 为预报业务预报的参考。2007年美国NCEP为 了热带气路径预报能力发展了HWRF中预报系统,进行了 的改进[1°-13]。2015年,HWRF的平分 2 km。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 气象 所2006年起,基于GRAPES非静模式框架建立了台风模式预报 ,进行了 的 改进[14-17],预报效果得了显的升。 2010年国家气象中心基于自主发的中 数值预报模式GRAPES-MESO[18-19]发区域中台风 预报 (GRAPES_TYM),于 2012年7月业务运行。为了 GRAPES_TYM对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的预报能 力,自2012年GRAPES TYM业务化以来,针对 GRAPES_TYM在热带气旋路径以及强度预报中 存在的 差进行了相应的 进和系升级。进主包括4个部分:(1)模式参考气的升级:由原来的等温气升级为基于模式 平平均的一维参考气,了模式算稳性和预报9P0];(2)模式物理过程 的进:对流参案由SAS升级为 收稿日期:2017-08-09;修订日期:2018-01-07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GYHY201406006)资助 通讯作者:麻素红,,区,研究员级高级,主要从事台风数值预报方法。E-mail: masM@https://www.360docs.net/doc/0717859807.html,

德沃夏克卫星云图台风强度分析方法

第一步:系统定位 即找出云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所在,主要是利用扰动或热带气旋相关的螺旋云带,而推测出其焦点所在,又或者是几何上热带气旋风眼的中心位置。一般对较弱的热带气旋,我们可用可见光卫星云图、QuikScat风场图等,直接找出其低层环流中心。 ●第一步a - 判断它为热带气旋 初始利用德沃夏克分析法对某一热带扰动/气旋进行分析前,必须先考虑扰动是否有足够的征兆显示它增强为热带低气压,以将其T-number订为T1。以下三个征兆是热带扰动是否达至热带气旋强度的参考征兆: ?热带扰动以持续发展12 小时或以上 ?它拥有一云系中心(Cloud System Centre)能在一2.5纬度(即约275公里)内被估计出来,并持续最少6小时. ?它拥有一密集、低温(<零下31C)以及大于1.5纬度(约165公里)的云团,在中心附近2个纬度存在。其云团积雨云开始呈螺旋型自中心绕出中心。 由于初始生成的扰动其高层发展一般较差,因此初生成时扰动的对流会时多时少,强度相当不稳定,因此初始分析的24小时,我们不能将其T-number降低。 另一方面,按德沃夏克分析法,如果扰动身处的环境仍大致良好,它将会在被订为T1后36小时内增强为热带风暴,即T2.5的阶段。如果估计环境转差,扰动不会增强,则我们会在T1后加上负号,以表示预计它不会有所发展。 [补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考QUIKSCAT分析,若显示扰动开始由季风低压渐转为热带低压,则可将T指数定为1] 第二步:形态分析

我们要在这步决定热带气旋的Data T-Number(DT),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先从卫星云图中看看究竟应该用那一种特征去进行分析。 ?如果热带气旋的低层环流中心呈部份或完全外露状态,而且拥有基本环流(Primary Band),又或是其对流切至一侧发展(Shear Pattern),则用方法a。 ?如果热带气旋已有风眼,使用方法b。 ?如果热带气旋拥有中心密集云层区(CDO)[可见光云图]或嵌匿藏中心(Embedded Centre)[红外云图],使用方法c。 ?如果热带气旋有中心冷云盖(CCC),使用方法d。 ●方法a-螺旋形态分析 根据 I) 基本环流的旋卷度(即环流绕着中心多少个圈) II) 主对流云团与中心的切离度(低层中心和高层对流相差之纬度计算) 来直接决定DT,请对照下表: 图1 : 台风强度以下时,可采用可见光或红外线卫星图估计热带气旋强度 上方属旋卷度,下方则属切离度估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