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类反思评课稿刘先平

角的分类反思评课稿刘先平
角的分类反思评课稿刘先平

角的分类

㈠教学内容:

P41 例二、例三,练习五有关习题

㈡教学目标:

(1)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

(2)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正确的将角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⑶重、难点:

(1)并且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2)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一) 1.出示一组图形.

一共六个图形(角)哪个你最熟悉?

生A:对第2个和第5个比较熟悉,因为我们学过是直角,我一眼就能看出来。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是直角的?怎么样准确的知道它是一个直角呢?(根据回答提示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

2.认识直角

介绍一副三角尺的两个直角。并且板书:90度的角是直角。(说一说你身边的直角)

3.认识锐角、钝角、平角

比直角小,也就是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

生B: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

问:是不是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呢?

探究:出示活动角让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沿着这条边绕顶点慢慢旋转,当活动角的两条边拉成一条直线后,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问现在还是钝角吗?

介绍平角:

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反问:平角它是一条直线吗?

(注意平角与直线区分)

那既然这样的角不叫钝角,我们把什么叫做钝角呢?

板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4.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1平角=2直角)

5.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

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看清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2)教师画图.

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法.

(3)学生操作.

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4)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板书)

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

(5)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

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

认识角的评课

一、成功之处: 1、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 1、课的开始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再由老师的一句“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平面图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揭示出课题。 2、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图片上找一找、指一指。交流过程中学生以为尖尖的部分就是角,这时候老师及时地告诉学生:这只是角的一部分,尖尖的点就是角的顶点。尊重了孩子真实的知识起点。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孩子一起补充,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角。从后面的练习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叙述的比较到位。最终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初步认识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 1、在认识了角之后安排了“数多边形角的个数”这个练习,通过研究让学生认识到边的数量和角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在研究“角是怎样变大变小”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拉开、合拢有关。还在此基础上渗透了“两条边平平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它们也是角这个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4、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不做作。在合适地时机对学生加以指导,能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不足之处: 1、“让学生找物体上的角“这个环节,由于物体是立体的, 学生描述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指出是××面上的角。应注重叙述语言的规范,突出角是一个平面图形。 2、比较钟面上角的大小这个环节,除了让学生判断出大小外,应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这里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思维的多样性。 3、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剪去长方形上的一个角,看看剩下的图形里有几个角。但是自始至终教师没有让学生动动手,只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该动手的地方还是要动手,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找到答案。 一、详评《角的认识》 郏教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流畅,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各部分知识点的衔接自然、流畅。课堂上师生交流融洽,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郏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时能对学生于新知会产生的错误认识作出正确的预设,并根据自己的思路重组了教学内容,上出了一堂非常个性化的课。 本节课有两个亮点: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根据角开口方向的不同,确定一条边为0度,选择量角器内圈(或外圈)数据,按正确的方向读出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顺序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过整十几度还是差几度未到,方向不同则数法不同。过去的教案手册中有建议用儿歌帮助学生读过难关的,如:“中心对顶点,底边对0线,他边看度数,分清内外圈。”这种儿歌能朗朗上口,但对于难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分清内外圈”只是目标,如何分清才是策略。 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须分析造成难点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由此,我认为应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活动一:伸展运动。我带着学生把两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他们跟着我从两臂重合开始,一臂不动,另一臂慢慢展开,并一起读:0度、1度、2度、3度、4度、5度、10度、20度……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100度、110度……180度、……、360度。然后我引导说: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所有的角都是从0度慢慢张开的。 这个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角从0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动态变化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 活动二:穿针引线。刚才的肢体动作只是粗线条的感受,而第二个活动则开始进入精细化的认识了。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汇报后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条射线,再用一根带黑线的针从射线的端点处穿出。这样,纸上的射线和穿出来的黑线就能形成动态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摆在上方,在实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来。从0度开始,师问:“这时角的边所对应的刻度有两个:0度和180度,该读哪一个?往下数的时候数内圈还是外圈?”学生很聪明,立即回答说“读0度,该读外圈。”随着老师缓慢地拉动针线,学生从外圈0度开始,也逐一读出了相应的数据,一直读到180度。接着,我又换了一个方向,从另一边的0度开始,这回学生反应可快了,“读内圈,因为这次的0度在里面!”…… 学生在动态中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数的变化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方向为0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改变的原理。这一活动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础。 活动三:笔尖指路。这一活动则是测量完全静止的角了,也是本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我在实物投影中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角,提出问题:“这个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样展开的吗?”学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右面的边视为0度,慢慢展开;另一种是把左面的边视为0度而慢慢展开,同学们认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开方向,我们共同确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从0度开始,用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动,边移动边读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条边,将度数准确读出。 结束了三个活动后,我问学生:量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说:“一定要从0度开始顺着数下去。”是的,这正是量角的关键,他们学会了。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发现虽然还是有些学生出错,但为数不多,而且只要面对面稍作指导也就懂了。聪明的孩子掌握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进行加减;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乖乖的从0开始,顺着方向将可见的度数一一读出。虽然速度会慢了些,但方法掌握了,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 这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普遍,锐角、钝角、直角在以前已经初步学习过,而平角和周角也有一部分学生已有所了解,但只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操作活动角,老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他们很自然地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在转活动角中,对角的形成过程的深刻感悟,使平角和周角的认识很充分,突破难点。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亲自进行了体验,这样他们才会更清楚、准确的认识。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

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实际。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折角……都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教师充当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炼就千差万别的学生,学生始终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保持着丰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主动去获取新知,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本课开始和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说课稿说课稿

《角的分类》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 《角的分类》。 一、说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 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 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 课时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概括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地学习角的概念、 度量、分类、画法等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量角的基础上,进 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 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 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角的分 类的知识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 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 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 标:

★知识目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动学习,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一定标准将角分类。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 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能按一种合理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周角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合。教学时,我拿出活动角使学生看到把活动角旋转了一圈,然后,小结出周角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方法: 1、让学生体验数学分类的过程,体现从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突出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 2、以直角为主,让直角的一条边向内向外移动后的角和直角比较是小了还是大了?导出锐角和钝角,突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3、使用活动角,通过师生互动,探究科学分类法。同时使用课件,让学生看到直角的两条边移到同一条直线上,以及两条边重合。探究 出平角和周角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层次。

三年级角的分类教案

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并知道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3、经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获得学习经验,体会角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掌握角的分类。 理解周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对角进行了分类,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把角分成了哪几类? 生:直角、锐角、钝角 师:什么样的角是直角?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师:这里有很多的角,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先试着把这些角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生1:像第5个和第6个角是角吗?它是什么角? 生2:第5个和第6个是角,第5个是平角,第6个是周角。 师:你可知道的真多,你说的非常正确。有的同学可能不知道,但不用着急,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的。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角 1)认识平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快门扇子,它就相当于一个活动角,其中一条边绕着顶点旋转就会形成不同的角,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角? (当旋转到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 师:当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线上时,同学们说的对这也是角,为什么? 生:因为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角也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能也是角。 2)画平角、量平角 师:你说的太好了,像这样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叫平角。 (老师边说,边画出平角) ●(注:必须是一点引出的两条 射线) 师:同学们画一个平角。 师:测量出平角的度数。 生:平角=180度 3)生活中的平角 小结:平角有什么特点? 2、认识周角 1)认识周角、画周角 师:老师继续旋转当两条边完平重合时也是角。 师:刚才同学说的非常好。像这样一样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叫周角。(老师边说边画周角) ● 2)学生画周角 3)找生活中的周角 3、角的分类 1)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以前测量过直角的度数,直角是多少度? 生:90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参考教案

第3单元角的度量 第3课时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 2.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正确地将角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各种角的意义。 难点:区分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 组织学生在作业本上量一量,标明每个角的度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决定的,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3.如果将角按大小进行分类,上面的这些角应怎样分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哪些角可以分为一类? 4.角有大有小,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别,我们将角进行分类。 (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角。

(1)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 (板书:90°的角叫做直角) (2)说说身边哪些角是直角。 2.认识锐角和钝角。 (1)课件演示。 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2)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3.认识平角。 (1)课件显示一个锐角,一条边旋转,观察角的变化。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由此可见,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当旋转到一边与不动的另一边拉平时,问:这是不是一个角?是多少度?(2)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1平角=180°。演示折扇成一个平角,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平角。 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 1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4.认识周角。 (1)用上面的方法认识周角。

角的分类反思评课稿刘先平

角的分类 ㈠教学内容: P41 例二、例三,练习五有关习题 ㈡教学目标: (1)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 (2)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正确的将角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⑶重、难点: (1)并且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2)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一) 1.出示一组图形. 一共六个图形(角)哪个你最熟悉? 生A:对第2个和第5个比较熟悉,因为我们学过是直角,我一眼就能看出来。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是直角的?怎么样准确的知道它是一个直角呢?(根据回答提示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 2.认识直角 介绍一副三角尺的两个直角。并且板书:90度的角是直角。(说一说你身边的直角) 3.认识锐角、钝角、平角 比直角小,也就是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

生B: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 问:是不是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呢? 探究:出示活动角让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沿着这条边绕顶点慢慢旋转,当活动角的两条边拉成一条直线后,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问现在还是钝角吗? 介绍平角: 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反问:平角它是一条直线吗? (注意平角与直线区分) 那既然这样的角不叫钝角,我们把什么叫做钝角呢? 板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4.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1平角=2直角) 5.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 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看清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2)教师画图. 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法. (3)学生操作. 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4)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板书) 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 (5)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 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

《 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2015-12-04 角的度量,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发现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完善,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经验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重新设定了教学环节,决心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一个环节指导量角――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不难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掌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的表象。 2、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经历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和过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通过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初步感知三角尺上三个内角和的特点。 4、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四、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回忆什么是角,请你画一个角。怎样知道你画的角的大小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节课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探索发现 1、认识计量角的单位 要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选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

—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做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总结:量角器上内圈刻度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外圈刻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刻度线汇集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请分别找出内外刻度中0°20°90°135°180°。只给小组同学看。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教材第41页例1),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用量角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①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②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③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独立测量P40 ∠2的度数。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 (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4角的分类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角的分类

①②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 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师演示。 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 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但一定不超过180。。 2.学生操作。 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有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3.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这些角的度数与90度角相比,你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度的角;一类是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教师明确指出并板书: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问:钝角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钝角的概念。 反馈:(1)观察周围哪些平面上的角是锐角或钝角?(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红领巾有两个锐角,中间的角是钝角……) (2)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是什么角? 35度96度45度135度90度170度89度 4.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 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看清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 (2)教师画图。 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法。 (3)学生操作。 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4)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板书) 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明确周角是两条射线重合。 (5)教师继续播放课件,通过一次次地扩大度数,最后变成平角 结合课件,请学生说一说周角的特性 由课件中显示可得: °=360平角.

观课评课发言稿

观课评课发言稿 观课评课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校全体师生欢迎大家的光临指导,你们的到来令我校蓬荜生辉。 接下来要说三个感谢: 非常感谢区教研室陈福秋老师把此次教研活动(**小学英语生本智慧课堂展示课暨总结活动)安排在我校,使我校有这样好的机会展示在大家面前,也让我们英语组的4位老师有机会与各位老师走得更近,向大家学习,今天如有什么招待不周的还请各位海涵。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刚满两周岁,在各级领导和同仁的关心指导下像一只雏鹰正欲展翅高翔。 感谢两位老师带来的精彩课堂,你们辛苦了!我建议再次将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还要感谢陈老师和我校英语组长王**老师给我这个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我很珍惜!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王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收益匪浅。下面我将说说王老师本节展示课的几大亮点,同时也是我校英语组全体教师的共同观点: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奠定基础 热身阶段王老师就像一个温柔的大姐姐带着一群小弟弟小妹妹聊天,聊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等等。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师生距离(尤其对借班上课的老师更需如此),很快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接下来的教学成功奠定了基础。 2、巧用绘本辅助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复习阶段王老师成功引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绘本Baba’s School,孩子们在愉快的英语绘本阅读中不知不觉复习了不同学科上的不同活动。 3、合理整合教材,变教材为我所用

通常Let’s try 被我们用于导课环节,而王老师却在教学中做了适当调整,巧妙地将Let’s try 运用在新知介绍环节——天衣无缝! 4、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在教授了动词短语之后,王老师把这些拗口的短语编成朗朗上口的chant, 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激起了孩子们读的欲望。 5、结合时节,进行有意义的操练 王老师课堂上的操练并不是机械的简单重复,而是有意的对话。众所周知,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Christmas 已经来到,圣诞日 Christmas Day 25号就在本周五,所以王老师创设了圣诞节我们开圣诞派对的情境:Friday isChristmas Day . If we will have a party on Friday. What can youdo? 孩子们一听就特别感兴趣,他们很想讲,也有话可讲。我们看到师生对话进行地非常真实、有序、成功。这样有意义的操练避免了挤牙膏似的尴尬局面——你挤一点,孩子们就讲一点! 6、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发散能力 王老师在巩固与延伸环节采用了调查与汇报活动:每一小组选择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节日来调查彼此将会在那天做什么。这样的操练不但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我们看到孩子们汇报时施展了各自的才华,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试想,如果老师规定同一个节日,比如圣诞节,学生则失去了自主权,兴趣或许会大大降低,汇报内容也极有可能会相似,观课教师也可能会听得索然无味。 8、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绘本阅读习惯 为培养孩子们的绘本阅读习惯和能力,增长课外知识,拓宽视野,王老师推荐了几本绘本并布置阅读绘本的作业。(绘本的其他来源:一起作业绘本、网络绘本) 其实这样的展示课不仅仅是王老师个人教学风采的展示,也是我们英语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我校英语组教师与特邀名师集体磨课的硕果。下面我将向各位汇报一下我们磨课的情况。 接到任务后我们进行了一次集体备课,分析了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于10月16号专门邀请来小学英语名师屯小陆勤芳老师来做观课指导。陆老师观课中做了大量的笔记,课后她带着我们进行了认真、真诚而又热烈的研讨,今天我们想借此机会再次感谢陆老师给与我们的帮助,至今我们还清晰地记得那天上午磨课的场景。 经过认真研讨,我们向王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事实证明这些建议是成功的,非常宝贵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三角形分类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三角形分类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着重是对按角的分类的教学,边的分类只起了解和介绍。课前我先复习单个角的分类,再来引入对三角形的角的分类教学。 通过利用引导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分类归纳,学生们很快就把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分类给挖掘出来了,我也即时给予了总结,让知识模型很快的建立起来。 对边的分类上,我课后发现,给学生介绍时,出现了点小问题。按边分,我也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所以学生们发现了三种情况:有两边相等的、三边相等的和三边都不相等的。我也就按学生的发现分了三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但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但课后的练习中就出现了问题,在对图形分类时,很多学生就没有把等边三角形归到等腰三角形一类,而是单独成类,虽然课上我有提到,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忘记了这个特例,这就有问题了。课上我是分了三类,但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特殊形式,就如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一样,等腰三角形是包含等边三角形的。 针对这个教学失误,我在练习课中,结合图形实例,着重强调了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的关系,让学生对分类有了重新的划分。 这次的失误,让我明白了,教学还是要严谨,不能模拟两可,黑就黑,白就白,没有灰色地带。适当的教学放手很好,但知道的传授不能迁就学生,该更正的就要更正,因为知识是不容随意改变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内容,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有很多不足,现总结一下,为以后积累经验。 一、注重统计的现实意义。 本节我精心选择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24届─28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我校近年来学生总人数的变化,沙尘暴天数的变化,两厂的产品销售情况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实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水平。 三、练习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本节知识结构的特征和学生的理解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精心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分别为:一是基本题,通过看我校近几年来学生人数变化统计图,发现数学信息。二是变式题,对比出示两个统计表,提问应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选择折线统计图。三是拔高题,通过观察两厂的生产情况统计图,提问应选择哪厂投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使用、综合使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水平得到发展。此外也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有很多不足,如: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学反思《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课前我预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画法时主要以教师讲解,并结合讲解板演为主,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画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生动手练习上。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可能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学习画法时,以教师讲解为主,放手不够,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来看学生好像已经学会了,实际由于体验不深刻,学生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吸收并内化,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导致回家作业效果不好。 2、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找不准数。这说明学生前面的基础还是没打好,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或多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4、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

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5、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3 角的度量第3课时 角的分类

编号:54158543442893744576892562 学校:观音市阳沅镇普贤学校* 教师:黑白双雄* 班级:白云伍班* 第3课时角的分类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相关内容及例2,完成教科书P44~45“练习七”第4、7、8、9题。 ?教学目标 1.知道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以及钝角与锐角的度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之间的关系。 2.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结合角的度数建构起各类角的概念表象,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建立各类角的概念表象。 ?教学难点 体会周角与0°角的区别,知道锐角和钝角的度数范围。 ?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操作活动,引出问题 1.复习已学的三种角。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一些角。观察这三个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呢? 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2是直角的?直角是多少度呢?用你们手中的量角器量一量。 【学情预设】学生能根据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出∠2是直角,也能用量角器量出直角是90°。 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1直角=90°,那么你们知道锐角和钝角的度数是怎样的吗? 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学情预设】锐角比直角小,锐角度数应该小于90°;钝角比直角大,钝角度数应该大于90°。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角的直观分类知识这一基础入手,引出测量关键角“直

角”的度数,对直角由原来直观认识过渡到利用度数来定义,接着借助原有对锐角和钝角描述性的定义上升到数学层面,即用度数范围来定义这两种角。2.用活动角摆角。 师:你们能用手中的活动角,摆出0°、30°、45°、90°的角吗? 摆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摆的? 【学情预设】学生对30°、45°、90°的角能够借助活动角摆出来,但对于0°角会感觉有困难。 师小结:通过用活动角摆角,我们发现,角还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师:旋转到30°,形成30°的角;旋转到45°,形成45°的角;旋转到90°,形成90°的角。那么0°的角应该旋转到什么位置呢?(没有旋转)是的,它应该是没有旋转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活动角摆出不同度数的角,使学生感受随着角的一条边的旋转,角的大小在不断变化。在动态形成角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角的定义的理解,并为后面学习平角和周角奠定基础。 3.揭示课题。 师:如果继续旋转,又会形成哪些不同的角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进一步认识各种角。(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平角。 课件动态展示从0°旋转到锐角再到直角、钝角最后到平角的过程。 师:大家请看,这个还是角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它还是一个角,它是由一个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一个图形,只不过这两条射线在同一条线上。 师:这个角有多少度呢?你们能量一量吗? 学生用活动角自己摆一个同样的角,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度数。 【学情预设】可以用量角器或两个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测量,量出它的度数是180°。 师小结: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1平角=180°。 2.认识周角。 师:我们继续旋转,角会继续变大。当这条射线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时,它还是角吗?(课件同步演示) 【学情预设】学生能理解它还是一个角,只不过两条边完全重合了。 师:你们能给这个角起个名字吗?它又有多少度呢? 【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它是由两个平角组成的,应该有360°;也有学生具备周角的知识,知道周角有360°。 师小结: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1周角=360°。 师:周角和之前所摆的0°角是一样的吗?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周角是一条边旋转一周后与另一条边重合所形成的角,0°角是没有旋转所形成的角。 3.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平角和周角吗?说说看。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平角和周角是两种新认识的角。采用角的动态演示、停留观察、生活应用、总结强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两种特殊的角。 4.角的分类。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角?它们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学情预设】学生能总结出我们所学的五种角,也能明确直角是90°,平角是180°,【教学提示】 这里要引导学生明确0°角和周角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没有经过旋转形成的角,一个是旋转了一周后形成的角。 【教学提示】 锐角和钝角的度数范围是个难点,借助课件展示让学生明确它们度数的取值范围。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难点:平角和周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最近我们学了有关角的知识,并且学会了量角,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那有谁能说说怎么量角?(课件出示量角的步骤。) 2、你认为角的大小和与什么有关呢?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角的分类。(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其实,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许多大小不同的角。(出示各种角)。 师:这里是各种角,请大家仔细观察。那现在就请你们用量角器测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完成后同桌交流) 现在我们来根据要求分类: 等于90度的角有

等于180度的角有 小于90度的角有 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有 1. 讲解90度角叫做直角,直角要用直角号表示。(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角是 直角。) 2. 接着讲解180度的角叫平角,用课件演示一个直角等于两个直角,谁来说说生活中有 哪些平角? 3. 你们知道比90度小的角叫什么角吗?比90度大的但比180度小的角? 4.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锐角、钝角、直角和平角。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 拿出活动角,听老师的要求,组成各种不同的角。 (1)锐角。(同学操作)师:大家组成的角与老师的角都有些不一样,这些是锐角吗?请你想一想我们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大小的锐角? (2)钝角。我们能组成多少个不同大小的钝角? (3)直角。我们能组成多少个不同大小的直角? 5、利用活动角,还能组成哪些特殊的角呢?请大家看这边(课件出示角的变化图) (1)这条边刚好转了一周,我们就把它叫做周角。 (2)那么周角有几度呢?周角=360度=2平角=4直角,课件演示。 6.、我们今天一共认识了几个角?(5个)你们能把这些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吗?马上动手。 7、现在谁能说出这几个角有什么特点?(分别指名说出,并完成板书)学生回答后,分组进行比赛,是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三、巩固应用: .师:看来大家都会了,那老师现在来考考你们,好吗? 1、比眼力:看图说一说下面各角属于哪一类角? 2、比听力:听角的度数,说出这个角属于哪一类。 79度 91度 180度 45度 135度 90度 360度 89度+1度 150度 1 2 4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发现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完善,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经验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重新设定了教学环节,决心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一个环节指导量角——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不难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掌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 王秋明

小学生数学评课听课评语集锦

小学生数学评课听课评语集锦 一、《四边形》点评: 1.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4.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总评: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二、《周长》的评课记录

1、兴趣贯穿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从导入中让学生观察镶了金边的相框、引导学生指出如何给月亮、树叶等图片镶金边,到探究新知中指导小组学习、独立学习、汇报研究方法,以学生名字命名研究方法等环节,教师始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自行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概念形成中,学生思维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教师重学法指导。探究知识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独立操作,都经历了测量、填写报告单、归纳汇报等环节,教师加强对各环节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将数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另外引导学生将图形按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类,把学生获得的零散的数学知识归纳到完整的知识系统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建议在学生活动时间上需要老师进一步调控。 三、《角的分类》 1、复习直接导入,引出新课。让学生说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特点,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