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点1:数据的收集

1.统计调查的方法有全面调查(即普查)和抽样调查

(1)全面调查(即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的调查叫抽样调查。

注意:①抽样的样本要有代表性②抽样的样本的数目不能太少

③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①全面调查收集的到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②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

④如何选择调查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讲:通过普查可以直接得到较为全面、可靠的信息,但花费的时间较长,耗费大,且一些调查项目并不适合普查。其一,调查者能力有限,不能进行普查.如:个体调查者无法对全国中小学生身高情况进行普查。其二,调查过程带有破坏性。如: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就只能采取抽样调查,而不能将整批灯泡全部用于实验。其三,有些被调查的对象无法进行普查。如:某一天,全国人均讲话的次数,便无法进行普查。

⑤调查方法:问卷,观察,走访,试验,查阅资料。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1)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3)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为了使样本能够正确反映总体情况,对总体要有明确的规定;总体内所有观察单位必须是同质的;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必须遵守随机化原则;样本的观察单位还要有足够的数量。又称“子样”。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例1:下列调查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某工厂制造一种刻度尺,需要检查一批刻度尺的长度是否合适

B.某市有2万名学生参加了中考,要了解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

C.了解本班学生的体重情况D.了解一台冰箱每小时的用电量

例2:下列调查方式中适合的是()

A.要了解一批节能灯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

B.调查你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采用抽样方式

C.调查沱江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查方式

D.调查全市中学生每天就寝时间,采用普查方式

例3:为了了解七年级72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称重,在这个问题中,采用了调查方式,总体是,个体是

,样本是,样本容量是。例4:为了考察某市初中3500名毕业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出20本试卷,每本30份,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A、3500

B、20

C、30

D、600

知识点2:数据的表示

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

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

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

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

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

形统计图。

①特点:从条形图可以很容易看出

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缺点是无

法显示每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②制作条形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

条,并注明数量。

(2)直方图:通过长方形的高代表

对应组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因为比

是一个常数,为了画图和看图方

便,通常直接用高表示频数),这

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特点: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情

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

别。

直方图、条形图的区别:条形图

是用长方形的高(纵置时)表示各类别(或组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等距分组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长方形的宽表示各组的组距,各长方形的高和宽都有意义. 此外由于分组数据都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长方形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而条形图是分开排列,长方形之间有空隙。

②制作频数(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也叫极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与组数(用极差÷组距得到)。

(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3)确定分点 。4)列出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与频率

1、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

公式:数据总数

频数

频率=

由以上公式还可得出两个变形公式:(1)频数=频率×数据总数.(2)频率

频数

数据总数=

. 注意:(1)所有频数之和一定等于总数;(2)所有频率之和一定等于1.

2、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3)扇形统计图: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①用扇形面积表示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百分比;

③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 在检查一张扇形统计图是否合格时,只要用各部分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之和是否为100%进行检查即可。 (2)扇形统计图的画法:

把一个圆的面积看成是1,以圆心为顶点的周角是

360°,则圆心角是36°的扇形占整个面积的十分之一,即10%. 同理,圆心角是72°的扇形

35 30 25 20 15 10 5 0

39 40

41

42

43 44 号码

频数(双) 跑步鞋

占整个圆面积的五分之一,即20%. 因此画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算出圆心角的大小。 扇形的面积与圆心角的关系: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扇形的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

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 (3)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

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缺点是在不知道总体数量的条件下,无法知道每组数据的具体数量。 (4)折线统计图:

①定义:折线图是用一个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②特点:折线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③绘制折线图的步骤

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2)先画纵轴,后画横轴,纵、横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例1.某百货商场经理对新进某一品牌几种号码的男式跑步鞋的销售情况进行了一周的统计,得到一组数据后,绘制了频数(双)频率统计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一周销售数量统计表

请你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

答以下问题:

,,的值;

(1)写出表中a b c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该商

场计划再进1000双这种跑步

鞋,请你帮助商场经理估计一下

需要进多少双41号的跑步鞋?

例2.为了解九年级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情况,某

校语文组调查了该校九年级部分学生某周的课外

阅读量(精确到千字),将调查数据经过统计整理后,

得到以下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该频数分布直方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①该校语文组调查了4 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②左边第一组的频数=4 ,频率=0 .1;

(2)求阅读量在14千字及以上的人数;

(3)估计被调查学生这一周的平均阅读量(精确到千字)。

答案:(2)12+8=20

(3)(4×6+6×9+10×12+12×15+8×18)÷40≈13千字

例3.如图反映了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的情况,在这个统计图中,整个图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从图中可以看出:

(1)参加篮球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10%。

(2)如果全班有100人,那么没有打乒乓球的有40人。

(3)求“其他”这部分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例4.育才中学现有学生2870人,学校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拟调整兴趣活动小

组,为此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不完整)如下:

人数(人)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

问题:

(1)图1中“电脑”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度;

(2)在图2中,将“体育”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

(3)爱好“书画”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数是;

(4)估计育才中学现有的学生中,有人爱好“书画”。

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全面调查)方法的是()

A、电视机厂要了解一批显像管的使用寿命;

B、要了解我市居民的环保意识;

C、要了解我市“阳山水蜜桃”的甜度和含水量;

D、要了解某校数学教师的年龄状况.

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

B、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

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D、为保证“神舟7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

3.2007年某县共有4591人参加中考,为了考查这4591名学生的外语成绩,从中抽取了80名学生成绩进行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4591名学生的外语成绩是总体;

B、此题是抽样调查;

C、样本是80名学生的外语成绩;

D、样本是被调查的80名学生.

4.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A、400名学生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400名学生的体重

D、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体重

5.一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他类同). 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 )

A 、5;

B 、7;

C 、16;

D 、33.

6.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图,从图上看,下

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1995~1999年国内生产值增长率逐年减少

B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开始回升

C 、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D 、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 二、填空题

1、图是根据某初中为地震灾区捐款的情况而制作的统计图,已知该校在校学生有2000人,

请根据统计图计算该校共捐款 元。

2、某商场为了解本商场的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来本商场购物的100名顾客,调查的结果如图,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这100?名顾客中对该商场的服务质量表示不满意的有________人。

3、今年6月奥运圣火将在历史名城遵义传递.为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我市某中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为此,该校抽取若干名学生对“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项目是什么?”进行问卷调查.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如下统计图(图1,图2). 根据统计图1,图2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初一 初二 初三

10

13 15

人均捐款数(元)

初三 初二 初一 32% 33%

35%

人数统计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人数(人)

图1

乒乓球 足球

篮球

羽毛球

15%

图2

(1)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有 名;(2)将统计图1中“足球”部分补充完整; (3)在统计图2中,“乒乓球”部分扇形所

对应的圆心角是 度; (4)若全校共有2000名学生,估计全校喜欢“篮球”的学生有 名.

例2.某中学在一次健康知识测试中,抽取部分学生成绩(分数为整数,满分为100分)为样本,绘制成绩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测试中抽取的学生共 人?

(2)分数在90.5~100.5分这一组的频率是 。 (3)从左到右各小组的频率比是 。

(4)若这次测试成绩80分以上(不含80分)为优秀,则优秀率不低于 。

三:计算题

1:我市中考体育测试中,1分钟跳绳为自选项目.某中学九年级共有50名女同学选考1分钟跳绳,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她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后分为A,B,C,D四等,并绘制成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注:6~7的意义为大于等于6分且小于7分,其余类似)和扇形统计图(如图).

扇形统计图

(1)等级A人数的百分比是? (2)求m,n的值;(3)在抽取的这个样本中,请说明哪个分数段的学生最多?

请你帮助老师计算这次1分钟跳绳测试的及格率(6分以上含6分为及格).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含答案)-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收集数据主要途径有,,和等等,间接途径包括 和等。 2、整理数据的主要方法是,。 3、,可以将原来数量繁多,无序的数据简化,有序化。 二、选择题 4、某校篮球队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68、167、160、164、168、168、167、168、167、163 这组数据是()方法获得的。 (A)直接观察(B)查阅文献资料(C)互联网查询(D)测量 5、某中学为了调查不同面额纸币上细菌数量与使用频率的关系,分别从银行、商店、农 贸市场及医院收费处随机采集了6种面额的纸币各30张,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漂洗这些纸币,对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测得数据如下表: 这组数据是()方法获得的 (A)直接观察(B)调查(C)互联网查询(D)实验 6、小丽得到她所在居住楼里的小朋友的年龄数据如下: 3、16、1 4、1 5、17、8、4、 6、9、1 7、2、1、5、1 小丽是用()方法获得这组数据的 (A)直接观察(B)实验(C)调查(D)测量 7、小刚得到NBA2002—2003赛季洛杉矶快船队队员的身高:

1.91m 、 2.08m 、1.98m 、2.08m 、2.15m 、2.01m 、2.03m 1.88m 、 2.13m 、2.03m 、2.11m 、2.08m 、1.98m 、 1.98m 、2.08m 他获得此组数据的方法是() (A)调查(B)互联网查询(C)实验(D)测量 8、小明为了解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个国家1996年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情况, 得到下表: 他获得这些数据的方法是() (A)查阅文献资料(B)测量(C)直接观察(D)实验 三、解答题: 9、在A、B、C、D四块实验田进行水稻新品种种植实验,各块实验田的面积和所种水稻的 单位产量统计数据如下表: (1)统计员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表中的数据? (2)你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了水稻新品种的哪些信息和结论?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附答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为了了解某商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 那么他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 2、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的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 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个体是 ,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 . 3、在进行数据描述时,要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应采用 图;要显示部分在总体 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应采用 图. 4、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 A 、明确调查问题; B 、记录结果; C 、得出结论; D 、确定调查对象; E 、展开调查; F 、选择调查方法。 5、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中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216°,则这年扇形所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 分数是 . 6、某校八年级(1)班为了了解同学们一天零花钱的消费情况,对本班同学开展了调查,将 同学一周的零花钱以2元为组距,绘制如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 知从左到右各组的频数之比为2∶3∶4∶2∶1. (1)若该班有48人,则零花钱用最多的是第 组,有 人; (2)零花钱在8元以上的共有 人; (3)若每组的平均消费按最大值计算,则该班同学的日平均消费额 是 元(精确到0.1元) 7、根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劳动者构成比例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 5所示,则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的构成比例 是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 的乘车来上学,根据以下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9、刘强同学为了调查全市初中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城区人 口和城区初中生人数作了调查:城区人口约3万,初中 生人数约1200.全市人口实际约300万,为此他推断全市初中生人数为12万.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初中生人数约8万,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差.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 10、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用问卷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 查内容是(请列举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数(元) 人数 12108642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讲义上课讲义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 描述讲义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讲义 (一)、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描述数据;4)分析数据;5)得出结论2.所要考察的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称为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 ___________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_______ ____叫做样本容量. 3. (2015·福建漳州中考)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了解一批圆珠笔的使用寿命 B.了解全国九年级学生身高的现状 C.考查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 D.检查一枚用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各零部件 4.电视剧《铁血将军》在我市拍摄,该剧展示了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的光辉形象.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从全校2 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 A.2 400名学生 B.100名学生 C.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D.每一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5.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从中抽取6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 (A)每名学生的视力 (B)60名学生的视力 (C)60名学生 (D)该校九年级学生的双眼视力6.为了反映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趋势,最好选择( ).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以上三种都不行 7.要调查某校七年级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选取调查对象最合适的是( ). (A)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B)选取50名男生 (C)选取50名女生(D)随机选取50名七年级学生

8.某中学学生会为了解该校学生喜欢球类活动的情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让若干名学生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四种球类运动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1,图2,要求每位同学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图中用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代表喜欢该项目的学生人数). 图1 图2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研究中,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喜欢排球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扇形圆心角是多少度? (3)补全折线统计图. 9.下图是根据某乡2009年第一季度“家电下乡”产品的购买情况绘制成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第一季度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的总台数为______; (2)把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热身】 1.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7,7 B.7,6.5 C.5.5,7 D.6.5,7 2.我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到,我市GDP增长率分别为9.6%、10.2%、10.4%、10.6%、10.3%. 经济学家评论说,这5年的年度GDP增长率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比较小.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方差 3.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4, 9.6, 9.9, 9.3, 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A.9.2 B.9.3 C.9.4 D.9.5 4.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中位数是b,众数是c,则数据a,b,c的标准差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0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方差的简化公式 〖大纲要求〗 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意义,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它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备考兵法】 1.方差的定义 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 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表示,即S2=1 n [(x1-x)2+(x2-x)2+…+(x n-x)2]. 2.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2)简化计算公式(Ⅰ) S 2 = 1n [(x 12+x 22+…+x 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 12+x 22+…+x n 2)-x 2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3)简化计算公式(Ⅱ) S 2 = 1n [(x`12+x`22+…+x`n 2)-nx x `2 ]. 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 ,得到一组数据x`1=x 1-a ,x`2=x 2-a ,…x`n =x n -a ,?那么S 2 = 1n [(x`12+x`22+…+x`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12+x`22+…+x`n 2)-x `2 .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3.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 S=2S = 222121 [()()()n x x x x x x n -+-++-g g g 4.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所研究的权是这两组数据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的情况. 方差较大的数据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数据波动较小.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平均数的求法,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如: (1)已知一组数据为3,12,4,x ,9,5,6,7,8的平均数为7,则x = (2)某校篮球代表队中,5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85,178,184,183,180,则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 (A )183 (B )182 (C )181 (D )180 2.考查样本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如: (1)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A )2 (B )54 (C )54 (D )52 (2)甲、乙两人各射靶5次,已知甲所中环数是8、7、9、7、9,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图文答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图文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调查中,最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査 B.对“十一国庆”期间全国居民旅游出行方式的调查 C.旅客上飞机前的安全检查 D.了解某种品牌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 【详解】 A.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査,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A错误; B.对“十一国庆”期间全国居民旅游出行方式的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B错误;C.旅客上飞机前的安全检查,适合普查,故C正确; D.了解某种品牌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适合抽样调查,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2.如图是我市某公司2019年2-4月份资金投放总额与利润总额统计示意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①利润最高的是4月份;②合计三个月的利润率为36.4%;③4月份的利润率比2月份的利润率高4.4%(说明:利润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表信息以及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即可直接求解判断.【详解】 解:①正确; ②三个月投资总额是:100+250+500=850(万元), 利润总额是:10+30+72=112(万元), 则计三个月的利润率为112 100%13.2% 850 ?≈,故错误; ③4月份的利润率是:72 100%14.4% 500 ?=, 2月份的利润率是:10 100%10% 100 ?=, 则4月份的利润率比2月份的利润率高4.4个百分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如粮食产量,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如增长率. 3.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抽样方式的是() A.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用电数量 B.调查你所在学校数学教师的年龄状况 C.调查神舟飞船各零件的质量 D.调查一批显像管的使用寿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 解: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用电数量可采用全面调查;调查你所在学校数学教师的年龄状况可采用全面调查;调查神舟飞船各零件的质量要采用全面调查;而调查一批显像管的使用寿命要采用抽样调查.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全面调查收集的到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 4.为了了解2019年北京市乘坐地铁的每个人的月均花费情况,相关部门随机调查了1000人乘坐地铁的月均花费(单位:元),绘制了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信息,下面三个推断中,合理的是()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讲义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普查与抽样调查 (1)收集数据的方法通常有 和 两种。 (2)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 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 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 称为个体。 (3)抽样调查时要注意样本的 和 。 知识点2:数据的表示 (1)扇形统计图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 和 的关系。(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其特点是:①能清楚地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 ; 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 的大小; ③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应等于 。 知识点3:统计图的选择 (1)我们常用的统计图有 、 、 。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 。 二、典例剖析 考点一:普查与抽样调查 例1:(1)为了解我国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采用的调查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局部调查 D 、小范围调查 (2)为了了解“时风三轮车”在某地区农村的使用情况,黄老对某个村使用三轮车的100户农民进行了统计。对于黄老的这种做法,你的看法是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例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人只选一项内容),整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抽取的学生数为_______名; (2)该校有3000名学生,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有_______名; (3)估计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全校学生的_ ___%; (4)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 《红楼梦》《品三国》《论语》博物院《庄子》内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 三年级赵晓 尊敬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首先, 一、说教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已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本节课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办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 理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数据收

集与整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 据蕴含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合作意识和统计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二)教学难点: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并分析数据。 五、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好本班学生去年体检表、卷尺、活动表格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视频导入:男孩从婴儿到三年级成长的图片,提问: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身高的变化。 2、导入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全班同学从二年级到三年级的增长情况?引导学生提出:用调查去年体检表的方法记录去年的身高,用测量的方法记录今年的身高。导入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导入意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小组统计活动:明确活动要求,用调查的方法记录去年的身高, 用测量的方法记录现在的身高,计算增长厘米数并记录。 2、小组交流记录结果,在汇报交流中发现,每个小组一一汇报比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87页信息窗。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 从婴儿(躺着)——幼儿(站着)——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动态成长过程,并结合相应时期用图出示平均身高: 师:大家都是从一个小婴儿开始慢慢慢慢成长起来的,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你的身高、体重当然还有智慧都在慢慢地往上增长着。 师:大家看从婴儿到幼儿的身高有什么变化? 预设学生回答:增加了26厘米。 师追问学生:怎么算出来的? 交流方法后,小结:这个26厘米就是从新生儿到1岁时增长的

身高。 师:什么叫身高的增长呢? 小结:身高增长其实就是指现在比过去的身高增加了多少厘米。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一年长多高呢? 预设学生回答:用现在的身高减去上一年的身高。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班同学身高增长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本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先理解“增长”的内涵,然后结合自身成长确定统计对象,以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二:收集、整理数据。 1.了解搜集数据的方法。 师:要了解我们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做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需要统计现在的和上一年身高数据。板书:现在的身高,去年的身高。 师:知道你自己去年的身高吗?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学校每一年都会为大家进行健康查体,我们可以去调查学校的体检表。像这种搜集数据的方法就叫调查。(板书:调查。)师:那你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回答:爸爸妈妈量出来的。 师:通过测量获取我们需要的数据也是统计中搜集数据的好方法。(板书:测量。) 师:课前,老师已经把去年体检时每个同学的身高告诉大家了,现在的身高你们也已经测量了,能计算出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吗? 师: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看书上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例1 (1)出示例题1图示,让同学自由发散思维,先自己分类,看看怎样分。 老师找同学回答,了解同学们的想法。 学生:我们按获奖名次来分类整理。 师:还有不同的分类吗? 学生:我们用表格记录一下整理的结果吧。 学生:获第一名的人数最多…… 学生:可以按获奖的项目来整理。 学生:获奖人数最多的项目是…… 学生:立定跳远获奖的人数比…… 从上面的两种分类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 (2)小组内分工,学生填写、汇报。 总结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分类,用什么方法统计的? 2、出示例题2 班级要评选出体育小明星,那么谁会当选呢?我们来统计下。 学生:我们把得票情况记录下来吧。 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的记录方法。 老师给出了比较正规的方法。 学生:把结果填在右表中。 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真方便。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啊,现在同学们把你们小组的记录整理填在表格里。 3、完成教材115页的第二题。 三、拓展延伸 1、课下统计班级图书借阅情况制作统计图。 2、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做成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老师解决了数学问题,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录,在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个 3 分共计30 分) 1. 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市场上老酸奶的质量情况 B .调查某品牌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C调查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了危禁物品D.调查我市市民对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知晓率 2. 某同学为了解梅州市火车站今年“五一”期间每天乘车人数,随机抽查了其中五天的乘车人数,所抽查的这五天中每天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 A.总体B.个体C.样本D.以上都不对 3. 小敏统计了全班50 名同学最喜欢的学科(每个同学只选一门学科).统计结果显示:最喜欢数学和科学的频数分别是13 和10.最喜欢语文和英语的人数的频率分别是0.3 和0.2 , 其余的同学最喜欢社会,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喜欢语文的人数最多 B.最喜欢社会的人数最少 C最喜欢数学的人数和最喜欢语文的人数之和超过总人数的一半 D.最喜欢科学的人数比最喜欢英语的人数要少 4. 一组数据共50 个,分为 6 组,第1—4 组的频数分别是5,7,8,10,第 5 组的频率是 0.20 ,则第 6 组的频数是() A. 10 B. 11 C. 12 D. 15 5. 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中,某同学的得票数没有超过半数,说明他所得票数的频率() A .大于11B.等于1C.小于1D . 小于或等于1 2222 6.已知20 个数据如下: 252129 30 24 2529 282723 272622 24 28 2625 232527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其中24.5 ~26.5这一组的频率是() A .0.40B.0.30C.0.55D . 0.25 7. 已知样本容量为30,在样本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依次为2:4:3:1,则第二小组的频数为() A. 4 B. 12 C. 9 D. 8 8. 在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11 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频率等于其他 1 10 个小长方形的频率的和的1,且样本容量是160,则中间一组的频数是() 4 A. 32 B. 0.2 C. 40 D. 0.25 9. 某校测量了初三(1)班学生的身高(精确到1cm),按10cm 为一段进行分组,得到如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小结与复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目标: 1.复习本章的内容、知识及其联系。 2.能根据具体问题收集相关数据,会制作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并能从表中获取信息。 3.理解可能事件,不可能事件与必然事件等基本概念。 过程性目标: 1.让学生在各种问题的解法探究和解题后的反思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探索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2.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复习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复习知识结构 1.分组讨论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一起回顾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要点,同学们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找一个同学做记录,二分钟后找每组代表发言,看谁们总结的全面。 2.知识结构 利用数据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统计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对有关知识点进行复习 (1)什么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 (2)在什么时候用全面调查方式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较好?两种调查方式各有什么优点 (3)我们学过几种抽样调查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 (4)什么是样本,样本容量,总体,个体? (5)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方图。二、师生探讨 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真正的把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例1、下列调查工作需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环保部门对淮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 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 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 D、企业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 例2、一批灯泡共有2万个,为了考察这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5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样本容量是(),个体是()。 例3、要清楚地表明一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该选择的统计图是()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以上都不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讲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并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优缺点; 3.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 4.能把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整理,并能绘制相关的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估计总体的相关特性; 5.知道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普查. 要点诠释: 普查又叫“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考查范围内的所有个体一个不漏地进行准确统计. (2)抽样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要点诠释: ①抽样调查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②抽样调查的注意点:1.随机取样;2.取样具有代表性;3.若样本由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应按比例从各部分抽样. (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普查通过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但往往花费多,工作量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例如:测试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或炮弹的杀伤半径等),不能进行普查. 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样本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范围小,花费较少,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但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要点诠释: 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 2.调查的相关概念 总体:我们把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要点诠释: ①“调查对象的全体”一般是指调查对象的某种数量指标的全体,如对于一个班级,如果考察的是这个班学生的身高,那么总体是指这个班学生身高的全体,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学生的全体是总体. ②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一个总体中可以有许多样本,样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 ③样本容量是一个数字,没有单位.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通过样本对总体的估计越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题及答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假如你想知道自己的步长,那么你的调查问题是 A.我自己 C.步长 复习题及答案 () B.我每跨一步平均长度为多少 D.我走几步的长度 C. 从中抽取的 D. 名师生对我市 三创”工作的知晓情况 6.某校为了解九年级 M 个班级学生(每班名)的视力情况,下列做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B. 了解每一名男生的视力情况 2.调查某班30名同学的跳高成绩时,在收集到的数据中,不足 超 过】.50米的数岀现的频率是 () -昭米的数岀现的频率是|爲糾,则达到或 C. 了解每一名女生的视力情况 D.每班各抽取 名男生和良右名女生,了解他们的视力情况 A. D. 3.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 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其中 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下面 叙述正确的是() A . 32 °°q 名学生是总体 B. 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 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D. 以上调查是普查 7.今年我市有近1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 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 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 B.近万名考生是总体 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8.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 3 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在不允许将球倒岀来数的前 提下,小明为估计其中的白球数,采用如下办法:随机从中摸岀一球,记下颜色后放回袋中,充分摇匀 后,再随机摸岀一球,记下颜色, …,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小明共摸 次,其中次摸到黑球?根 据上述数据,小明估计口袋中白球大约有 () A.甲校的女生与乙校的女生一样多 C.甲校的女生比乙校的女生多 人,乙学校有1250人,则 ___________ B.甲校的女生比乙校的女生少 D.甲校与乙校共有女生 12S °人 5.为了解某校 名师生对我市 三创”工作(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 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 卩工: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这项调查中的总体是 () A. “I 川名师生对我市 三创”工作的知晓情况 B. 从中抽取的 名师生 A. B. C. 个 D. 个 9.已知2001年至2012年杭州市小学学校数量(单位:所)和在校学生人数(单位:人)的两幅统计图, 由图得岀如下四个结论: ①学校数量2007年至2012年比2001年至2006年更稳定; ②在校学生人数有两次连续下降,两次连续增长的变化过程; ③2009年的 大于 ; ④2009年至2012年,各相邻两年的学校数量增长和在校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都是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__________ T . J I T - J - f t 4 t - T 2011年至2012年. :咬人埶tA * 曲阵至:沁卑恸怖J 学住检学生人 勒 I I I 一 ■ I, I I ■ i, I I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

第十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技能目标 1.复习本章的内容、知识及其联系; 2.能根据具体问题,收集相关数据,会制作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过程性目标 1.让学生在各种问题的解法探究和解题后的反思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2.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复习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复习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 二.合作探究 例1 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运动量,收集数据合理的是(). A.调查该校舞蹈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B.调查该校书法小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C.调查该校田径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D.随机调查在学校食堂就餐50名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例3 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A.400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C.400名学生D.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例3 下面是两名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调查表(单位:厘米) (1)将两位同学的身高状况用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同一张统计图中展示出来. (2)谁的身高增长快?

(3)小华、小娟分别在哪个年龄段身体长得最快? 解: (2)用现在的高度减去出生时的高度,谁的差大,谁就长得快;(3)小华在100天到1岁之间长得最快,小娟在2岁到3岁之间长得最快. 例 4 王伟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你最喜欢哪一项球类活动?统计数据如下:乒乓球16人,羽毛球13人,蓝球10人,足球9人,其他2人.请你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 解: 例5 某年级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分为甲、乙、丙三组进行,下面统计图反映了学生参加夏令营报名情况,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报名人数统计图报名人数扇形统计图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课标下复习指南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统计调查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实际中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1)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2)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属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简称抽查.抽查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总体、个体及样本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说明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它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常采用问卷调查等调查方式. 用划记法记录数据,通过表格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据的分布规律. 说明 对于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频数与频率 (1)频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该组的频数. (2)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称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3.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1)条形图 将数据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并用“划记”的方法统计出各小组的频数;再根据统计的频数画出条形图. (2)扇形图 将数据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统计出各小组的频数,并算出各组的频数占数据总数的百分比;画一个圆,并规定圆的面积表示100%;算出各百分数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用量角器画出各扇形,并标出各百分数. (3)折线图 以横轴表示统计的时间,纵轴表示数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平面内描点;用线段从左到右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4)频数分布直方图 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为: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数频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把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成组的个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1+-=的整数部分组距最小值 最大值组数; ②数据分组时,对数据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既不能有一个数据同时落在两个组内重复出现的现象,也不能有一个数据不在任何组内的遗漏现象; ③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够显示各组频数的分布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5)频数折线图 频数折线图可以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画出来.取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每一个矩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即在直方图的左边和右边各取一个频数为0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主备:赵冬娅 知识与技能: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生物统计学(版)杜荣骞课后习题问题详解统计大数据地收集与整理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n y y n i i ∑ = =1 ,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 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 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 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1.5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 69 64 65 64 66 68 65 62 64 69 61 61 68 66 57 66 69 66 65 70 64 58 67 66 66 67 66 66 62 66 66 64 62 62 65 64 65 66 72 60 66 65 61 61 66 67 62 65 65 61 64 62 64 65 62 65 68 68 65 67 68 62 63 70 65 64 65 62 66 62 63 68 65 68 57 67 66 68 63 64 66 68 64 63 60 64 69 65 66 67 67 67 65 67 67 66 68 64 67 59 66 65 63 56 66 63 63 66 67 63 70 67 70 62 64 72 69 67 67 66 68 64 65 71 61 63 61 64 64 67 69 70 66 64 65 64 63 70 64 62 69 70 68 65 63 65 66 64 68 69 65 63 67 63 70 65 68 67 69 66 65 67 66 74 64 69 65 64 65 65 68 67 65 65 66 67 72 65 67 62 67 71 69 65 65 75 62 69 68 68 65 63 66 66 65 62 61 68 65 64 67 66 64 60 61 68 67 63 59 65 60 64 63 69 62 71 69 60 63 59 67 61 68 69 66 64 69 65 68 67 64 64 66 69 73 68 60 60 63 38 62 67 65 65 69 65 67 65 72 66 67 64 61 64 66 63 63 66 66 66 63 65 63 67 68 66 62 63 61 66 61 63 68 65 66 69 64 66 70 69 70 63 64 65 64 67 67 65 66 62 61 65 65 60 63 65 62 66 64 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E:\data\exer1-5e.dat。所用的SAS 程序和计算结果如下: proc format; value hfmt 56-57='56-57' 58-59='58-59' 60-61='6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