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矩阵式键盘

2×2矩阵式键盘
2×2矩阵式键盘

2×2矩阵式键盘

摘要:本设计主要是用来学习键盘扫描程序的设计,数码管的动态显示程序设计。设计中,将单片机8051的并行口P1的P1.0,P1.1接键盘的行,将P1.2,P1.3接键盘的列,将并行口P2的P2.7~P2.0分别接数码管的数据段g,f,a,b,d,h,e,c. 以及将P3.6,P3.7分别接数码管的偏选端,当按下第0行0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0,按下第0行1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1,第1行0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2,第1行1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3。本设计一共四个按键,用双数码管动态显示。

关键字:单片机,数码管动态显示,行列式键盘,共阴数码管

一、矩阵式键盘工作原理

如下图1,I/O接口线组成行、列结构,按键设置在行、列的交点上。行线通过上拉电阻接+5V。

第一步是CPU检测键盘上是否有按键。具体过程如下:P1.2, P1.3输出0,即将列P1.2, P1.3置成低电平,然后将行线P1.0,P1.1电平状态读入累加器A中。如果有键按下,总有一根行线电平被拉至低电平,从而使行输入状态不全为“1”。

第二步是识别是哪一个键按下。具体过程如下:先将P1.2输出为0,即将列P1.2置成低电平。然后读入行线P1.0,P1.1电平状态,如果全为“1”,则按下的键不在此列;如果不全为“1”,则按下的键必在此列;而且是该列与“0”电平线相交的交点上的那个键。再将P1.3输出为0,即将列P1.3置成低电平。做法如上。

二、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

A.数码管原理: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经常用到LED数码管作为显示输出设备。LED数码管虽然显示信息简单,但它具有显示清晰、亮度高、使用电压低、寿命长、与单片机接口方便等特点,所以在应用中经常使用它。

LED数码管显示器是由发光二极管按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的显示器件。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通常使用的是8段式LED数码管显示器,他有公阳极和共阴极两种。如图1—1所示。其中共阳极8段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在一起,阴极端分开控制,使用时公共端接电源,要使哪根数码管亮,则对应的阴极接低电平。而共阴极8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在一,阳极端分开控制,使用时公共端接地,要使哪根数码管亮,则对应的阳极接高电平即可。从a~g引脚输入不同的8位二进制编码,可显示不同的数字或字符。h为小数点位。

图1—1

在此我们着重介绍下本次实验中用到的共阴极结构的数码管。在共阴极结构中,各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在一起,将此公共点接地,某一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高电平时,该段发光。共阴极字段码:LED显示0~9某个字符时,则要求在a~dp送固定的字段码,如要使LED 显示“0”,则要求a、b、c、d、f各引脚为高电平,g和dp为低电平,字段码为“3fh” 。dp g f e d c b a对应为0 0 1 1 1 1 1 1 。共阴极字符0~9七段码如下:

字符:0 1 2 3 4 5 6 7 8 9

字段码:3fh 06h 5bh 4fh 66h 6dh 7dh 07h 7fh 6fh

B.LED的动态显示方式

LED动态显示是将所有的数码管的段选线并接在一起,用一个I/O接口控制,公共端不是直接接地(共阴极)或电源(用阳极),而是通过相应的I/O接口控制。它是循环依次使每个LED的公共端接地(共阴极)或电源(用阳极),每次接通的时间为几毫秒的时间,一次循环完毕后,下一次循环又这样的开始依次进行,从计算机的角度看是一个一个的显示,但由于人的视觉暂留效应,只要循环周期足够快,看起来所有的数码管都是一起显示的了,这就是动态显示原理。

三、系统设计部分

如图1-0所示,此按键设计是以单片机8051为核心,以按键和数码管为扩展,实现键盘识别和动态显示的功能。

图1-0

3.2总体设计方案

3.2.1 设计思路

将单片机8051的并行口P1的P1.0,P1.1接键盘的行,将P1.2,P1.3接键盘的列,将并行口P2的P2.7~P2.0分别接数码管的数据段g,f,a,b,d,h,e,c. 以及将P3.6,P3.7分别接数码管的偏选端,当按下第0行0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0,按下第0行1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1,第1行0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2,第1行1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3。

3.2.2 方案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将单片机8051的并行口P1的P1.0,P1.1接键盘的行,将P1.2,P1.3接键盘的列,将并行口P2的P2.7~P2.0分别接数码管的数据段g,f,a,b,d,h,e,c. 以及将P3.6,P3.7分别接数码管的偏选端。

方案二:将单片机8051的并行口P0的P00,P01接键盘的行,将P0.2,P0.3接键盘的列,将并行口P2的P2.7~P2.0分别接数码管的数据段g,f,a,b,d,h,e,c. 以及将P3.6,P3.7分别接数码管的偏选端。

点评:由于在方案二中,P0口内部没有上拉电阻,如用此方案,就要比方案一多接几个上拉电阻,在键盘多的时候很容易弄错,所以在这里我们选择方案一。

四. 单元电路设计部分

4.1 数码管显示电路的设计

这里是将单片机8051的并行口P2的P2.7~P2.0分别接数码管的数据段g,f,a,b,d,h,e,c. 以及将P3.6,P3.7分别接数码管的偏选端,如图1-1。

图1-1

4.2 矩阵式键盘的设计

将单片机8051的并行口P1的P1.0,P1.1接键盘的行,将P1.2,P1.3接键盘的列。如图1-2。

五. 软件设计

N N

Y Y

N N

Y Y

六. 动态显示及键盘扫描程序

#include //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库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 unsigned char temp;

unsigned char key1,key2;

unsigned char i,j;

void delay1() //延迟函数1

{

for(i=0;i<50;i++)

{ for(j=0;j<50;j++);

}

}

void delay2() //延迟函数2

{ for(i=0;i<50;i++)

{ for(j=0;j<200;j++);

}

}

void main(void) //主函数

{

while(1)

{

P1=0x03; //置行P1.0,P1.1为1,列P1.2,P1.3为0 temp=P1; //检测P1口

temp=temp&0x0f; //检测列p1.2, p1.3是否有按键

while(temp!=0x03)

{

delay2();

temp=P1; //再次检测是否有按键

temp=temp&0x03;

while(temp!=0x03)

{

P1=0x0b; //置行P1.0,P1.1为1,列P1.2为0,P1.3为1

temp=P1;

temp=temp&0x0f;

switch(temp)

{

case 0x0a://检测行p1.0是否有按键

key1=0;

key2=1;

break;

case 0x09://检测行p1.1是否有按键

key1=1;

key2=0;

break;

}

P1=0x07; //置行P1.0,P1.1为1,列P1.2为1,P1.3为0

temp=P1;

temp=temp&0x0f;

switch(temp)

{

case 0x05://检测行p1.1是否有按键

key1=2;

key2=3;

break;

case 0x06://检测行p1.0是否有按键

key1=3;

key2=2;

break;

}

P2=0xef; //选择端口P2.4,数码管1显示

P0=table[key1];

delay1();

P2=0xdf;//选择端口P2.5,数码管2显示

P0=table[key2];

delay1();

}

}

}

}

七、双机通讯原理

实现单片机的双机通讯是使用单片机的串口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两机之间遵循严格的通信协议。必须在一方发送的时候另一方进行接受,在时序上不能出现错误。进行双机通讯前必须先对单片机的串口方式进行设定。本设计中使用方式1,设定波特率为1250bps. Bps = *(T1的溢出率)/32。

甲机发送数据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TMOD,#20H ;定时器T1,工作方式2 MOV TH1,#0ecH ;设波特率

MOV TL1,#0ecH

MOV PCON,#00H ;电源控制寄存器SMOD位为0

MOV SCON,#50H ;串口控制方式1

MOV DPTR,#LED

MOV R0,#00H

L4: MOV A,R0

MOVC A,@A+DPTR ;查表指令

SETB TR1 ;启动定时器T1

MOV SBUF,A ;甲机开始发送数据

LOOP: JNB TI,LOOP ;判断甲机数据有没发送完毕ACALL DELAY ;调入延迟

CLR TI ;准备下一次发送数据

INC R0

CJNE R0,#0AH,L4 ;判断十个数据有没发送完毕

SJMP MAIN

DELAY: MOV R1,#05H ;延迟程序

L2: MOV R2,#0FFH

L3: MOV R3,#0FFH

L1: DJNZ R3,L1

DJNZ R2,L3

DJNZ R1,L2

RET

LED: DB 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 END

乙机接收数据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TMOD,#20H ;定时器T1,工作方式2

MOV TH1,#0ecH ;设波特率

MOV TL1,#0ecH

MOV PCON,#00H ;电源控制寄存器SMOD位为0

X: MOV SCON,#50H ;串口控制方式1,允许接收

SETB TR1 ;启动定时器T1

LOOP: JNB RI,LOOP ;判断乙机数据有没接收完毕

MOV A,SBUF ;乙机数据接收完毕,置入数据寄存器A,CPU来取数据

CLR P2.4 ;选择数码管显示

SETB P2.5

MOV P0,A ;P0口显示数据

CLR RI ;准备下一次接收数据

SJMP X

End

八.总结

通过这次设计,我学会了键盘识别程序,数码管动态显示程序的设计方法以及焊接电路时的几个问题,使我加深了对单片机矩阵式键盘工作原理、动态扫描原理及双机通讯的了解。比如:用两个数码管进行动态显示时,要将数码管的数据段连接在一起,但不能公共端接在一起,否则不能进行动态显示,而且,焊接时首先要设计好元器件最好摆放位置,不要拿到扳子就盲目地焊,否则在后期调试扳子时会出现很多麻烦!在调试键盘是否有效十时,编写程序先将一个行为0,其他都为1,当执行程序的时候,如果按下某个列时能执行某个命令,该键就可以了!

九.参考文献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骆新全,黄玲铃,电路仿真与PCB板设计,北京,北京航空天大学出版社

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X4扫描式矩阵键盘课程设计

4X4扫描式矩阵键盘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 4_4扫描式矩阵键盘设计 姓名:DUKE 班级:电子1008班 学号:10086 成绩: 日期:2014年1月6日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电子信息行业将是人类社会的高科技行业之一,式设施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人类通往科技巅峰的直通路。电子行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很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科技问题。 矩阵式键盘提高效率进行按键操作管理有效方法,它可以提高系统准确性,有利于资源的节约,降低对操作者本身素质的要求。是它能准时、实时、高效地显示按键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矩阵式键盘乃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键盘模式,该系统以N个端口连接控制N*N个按键,显示在LED数码管上。单片机控制依据这是键盘显示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不同的按键进行实时显示,其核心是单片机和键盘矩阵电路部分,主要对按键与显示电路的关系、矩阵式技术及设备系统的硬件、软件等各个部分进行实现。 4*4矩阵式键盘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主要由矩阵式键盘电路、译码电路、显示电路等组成,软件选用C语言编程。单片机将检测到的按键信号转换成数字量,显示于LED显示器上。该系统灵活性强,易于操作,可靠性高,将会有更广阔的开发前景。

目录 第一章:系统功能要求-------------------------------------------------------- 1.1 4*4 矩阵式键盘系统概述------------------------------------------------ 1.2 本设计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方案论证--------------------------------------------------------------- 第三章: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3.1 单片机控制系统原理----------------------------------------------------- 3.2 原理图绘制说明---------------------------------------------------------- 3.3 画出流程图---------------------------------------------------------------- 3.4 原理图绘制--------------------------------------------------------------- 第四章:系统程序的设计------------------------------------------------------ 4.1 程序的编写步骤----------------------------------------------------------- 4.2 编写的源程序-------------------------------------------------------------- 第五章:调试及性能分析------------------------------------------------------ 第六章: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矩阵键盘设计实验报告

南京林业大学 实验报告 基于AT89C51 单片机4x4矩阵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课程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 院系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杨雨图 2013年9月26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键盘接口的基本特点,了解独立键盘和矩 阵键盘的应用方法。 2、掌握键盘接口的硬件设计方法,软件程序设计 和贴士排错能力。 3、掌握利用Keil51软件对程序进行编译。 4、用Proteus软件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并用测试程序进行仿真。 5、会根据实际功能,正确选择单片机功能接线,编制正确程序。对实验结果 能做出分析和解释,能写出符合规格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 通过实训,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素质要求 1.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本次实训,遵章守纪、团结协作。 2.善于发现数字电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培养独立 工作能力。 能力要求 1.模拟电路的理论知识 2.脉冲与数字电路的理念知识 3.通过模拟、数字电路实验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4.能熟练的编写8951单片机汇编程序 5.能够熟练的运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 三、实验工具 1、软件:Proteus软件、keil51。 2、硬件:PC机,串口线,并口线,单片机开发板 四、实验内容

1、掌握并理解“矩阵键盘扫描”的原理及制作,了解各元器件的参数及格 元器件的作用。 2、用keil51测试软件编写AT89C51单片机汇编程序 3、用Proteus软件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原理图。 4、运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 五.实验基本步骤 1、用Proteus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原理图。 2、编写程序使数码管显示当前闭合按键的键值。 3、利用Proteus软件的仿真功能对其进行仿真测试,观察数码管的显示状 态和按键开关的对应关系。 4、用keil51软件编写程序,并生成HEX文件。 5、根据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原理图,搭建相关硬件电路。 6、用通用编程器或ISP下载HEX程序到MCU。 7、检查验证结果。 六、实验具体内容 使用单片机的P1口与矩阵式键盘连接时,可以将P1口低4位的4条端口线定义为行线,P1口高4位的4条端口线定义为列线,形成4*4键盘,可以配置16个按键,将单片机P2口与七段数码管连接,当按下矩阵键盘任意键时,数码管显示该键所在的键号。 1、电路图

矩阵式键盘的输入实验

实验六、矩阵式键盘的输入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矩阵式键盘工作原理 学习矩阵式键盘接口的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 实验设备 仿真器 单片机最小系统实验教学模块 矩阵式键盘实验模块 动态扫描数码管显示模块 实验要求 要求实现:在矩阵式键盘中的某个键被按下时,8位LED动态显示器上最低位显示该键对应的字符,以前的字符向高位推进一位 实验原理 矩阵式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一个4*4 的行列结构可以构成一个16个按键的键盘。很明显,在按键数量较多的场合,矩阵式键盘与独立式键盘相比,要节省很多的I/O端口 矩阵式键盘工作原理 按键是设置在行列的交接点上,行列分别连接到按键开关的两端。行线通过上拉电阻接到+5V上。平时无按键按下时,行线处于高电平状态,而当有按键按下时,行线电平状态将由与此行线相连的列线电平决定。列线电平如果为低,则行线电平为低,列线电平如果为高,则行线电平则为高。这一点是识别矩阵式键盘是否被按下的关键所在。由于行列式键盘中行列线为多键共用,各按键均影响该键所在行和列的电平。因此,各按键彼此将相互发生影响,所以必须将行列线信号配合起来并作适当的出来,才能确定闭合键的位置。 键被按下时,与此键相连的行线电平将由与此相连的列线电平决定,而行线电平在物件按显示处于高电平状态。如果让所有列线出于高电平时没法识别出按键的,现在发过来,让所有列线处于低电平,很明显,按下的键所在行电平将也被置为低电平,根据此变化,便能判定该行一定又键被按下。但我们还不能确定是这一行的哪个键被按下。所以,为了进一步判定到底是哪一列的键被按下,可在某一时刻只让一列线处于低电平。而其余所有列线处于高电平。当第一列为低电平,其余各列为高电平时,因为键4被按下,所以死一行扔处于高电平状态;当第二列为低电平,其余各列为高电平时,同样哦我们会发现第一行仍处于高电平状态。知道让第四列为低电平,其余各列为高电平时,因为是4号键被按下,所以第一行的高电平状态转换到第四列所处的低电平,据此,我们确信第一行第四列交叉点处的按键即4号键被按下。 识别键盘有无键被按下的方法是:让所有列线均为低电平,检查各行线电平是否有低电

单片机矩阵式键盘连接方法及工作原理

矩阵式键盘的连接方法和工作原理 什么是矩阵式键盘?当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I/O 口线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 阵形式。在矩阵式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接。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大家看下面的电路图,一个并行口可以构成4*4=16 个按键,比之直 接将端口线用于键盘多出了一倍,而且线数越多,区别就越明显。比如再多加一条线就可以构成20 键 的键盘,而直接用端口线则只能多出一个键(9 键)。由此可见,在需要的按键数量比较多时,采用矩 阵法来连接键盘是非常合理的。 矩阵式结构的键盘显然比独立式键盘复杂一些,识别也要复杂一些,在上图中,列线通过电阻接 电源,并将行线所接的单片机4 个I/O 口作为输出端,而列线所接的I/O 口则作为输入端。这样,当按 键没有被按下时,所有的输出端都是高电平,代表无键按下,行线输出是低电平;一旦有键按下,则输 入线就会被拉低,这样,通过读入输入线的状态就可得知是否有键按下了,具体的识别及编程方法如下 所述: 二.矩阵式键盘的按键识别方法 确定矩阵式键盘上任何一个键被按下通常采用“行扫描法”或者“行反转法”。行扫描法又称为 逐行(或列)扫描查询法,它是一种最常用的多按键识别方法。因此我们就以“行扫描法”为例介绍矩 阵式键盘的工作原理: 1.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 将全部行线X0-X3 置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只要有一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 被按下,而且闭合的键位于低电平线与4 根行线相交叉的4 个按键之中;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表 示键盘中无键按下。 2.判断闭合键所在的位置 在确认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确定具体闭合键的过程。其方法是: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即在 置某根行线为低电平时,其它线为高电平),当确定某根行线为低电平后,再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 态,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单片机的P1 口用作键盘I/O 口,键盘的列线接到P1 口的低4 位,键盘的行线接到P1 口的高4

扫描式矩阵键盘课程设计

扫描式矩阵键盘课程设 计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4X4扫描式矩阵键盘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 4_4扫描式矩阵键盘设计 姓名: DUKE 班级:电子1008班 学号: 10086 成绩: 日期: 2014年1月6日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电子信息行业将是人类社会的高科技行业之一,式设施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人类通往科技巅峰的直通路。电子行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很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科技问题。 矩阵式键盘提高效率进行按键操作管理有效方法,它可以提高系统准确性,有利于资源的节约,降低对操作者本身素质的要求。是它能准时、实时、高效地显示按键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矩阵式键盘乃是当今使用最为广泛的键盘模式,该系统以N个端口连接控制N*N个按键,显示在LED数码管上。单片机控制依据这是键盘显示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不同的按键进行实时显示,其核心是单片机和键盘矩阵电路部分,主要对按键与显示电路的关系、矩阵式技术及设备系统的硬件、软件等各个部分进行实现。 4*4矩阵式键盘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主要由矩阵式键盘电路、译码电路、显示电路等组成,软件选用C语言编程。单片机将检测到的按键信号

转换成数字量,显示于LED显示器上。该系统灵活性强,易于操作,可靠性高,将会有更广阔的开发前景。 目录 第一章:系统功能要求-------------------------------------------------------- 1.1 4*4 矩阵式键盘系统概述------------------------------------------------ 1.2 本设计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方案论证--------------------------------------------------------------- 第三章: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3.1 单片机控制系统原理----------------------------------------------------- 3.2 原理图绘制说明---------------------------------------------------------- 3.3 画出流程图---------------------------------------------------------------- 3.4 原理图绘制---------------------------------------------------------------

课程设计-制作单片机的4X4矩阵键盘

课程设计-制作单片机的4X4矩阵键盘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硬件部分 (5) 第一节AT89C51 (5) 第二节4*4矩阵式键盘 (8) 第三节LED数码管 (11) 第四节硬件电路连接 (13) 第二章软件部分 (15) 第一节所用软件简介 (15) 第二节程序流程图 (18) 第三节程序 (20) 第三章仿真结果 (23) 心得体会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硬件部分 第一节AT89C51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89C51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引脚如图所示 AT89C5 图1 AT89C51管脚 图 AT89C51其具有以下特性: 与MCS-51 兼容 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 寿命:1000写/擦循环 数据保留时间:10年

全静态工作:0Hz-24MHz 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 128×8位内部RAM 32可编程I/O线 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5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通道 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特性概述: AT89C51 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 字节Flash 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 个I/O 接口,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管脚说明: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0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接上拉电阻。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低八位地址接收。

实验四 键盘扫描及显示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四键盘扫描及显示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要求 1. 复习行列矩阵式键盘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2. 复习七段数码管的显示原理。 3. 复习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PC 机一台 2.TD-NMC+教学实验系统 三、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单片机仿真实验软件 Keil C51 调试硬件的方法。 2. 了解行列矩阵式键盘扫描与数码管显示的基本原理。 3. 熟悉获取行列矩阵式键盘按键值的算法。 4. 掌握数码管显示的编码方法。 5. 掌握数码管动态显示的编程方法。 四、实验内容 根据TD-NMC+实验平台的单元电路,构建一个硬件系统,并编写实验程序实现如下功能: 1.扫描键盘输入,并将扫描结果送数码管显示。 2.键盘采用 4×4 键盘,每个数码管显示值可为 0~F 共 16 个数。 实验具体内容如下: 将键盘进行编号,记作 0~F,当按下其中一个按键时,将该按键对应的编号在一个数码 管上显示出来,当再按下一个按键时,便将这个按键的编号在下一个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数 码管上可以显示最近 4 次按下的按键编号。 五、实验单元电路及连线 矩阵键盘及数码管显示单元

图1 键盘及数码管单元电路 实验连线 图2实验连线图 六、实验说明 1. 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地接通,在断开时也不会一下子断开。因而在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均伴随有一连串的抖动。抖动时间的长短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为 5~10ms。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参数,在很多场合都要用到。 键抖动会引起一次按键被误读多次。为了确保 CPU 对键的一次闭合仅做一次处理,必须去除键抖动。在键闭合稳定时,读取键的状态,并且必须判别;在键释放稳定后,再作处理。按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扫描确认方式

9.3.1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扫描确认方式 来源:《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M16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马潮 当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对I/O 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也称为行列键盘,这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矩阵式键盘接口见图9-7 所示,它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当键被按下时,其交点的行线和列线接通,相应的行线或列线上的电平发生变化,MCU 通过检测行或列线上的电平变化可以确定哪个按键被按下。 图9-7 为一个 4 x 3 的行列结构,可以构成12 个键的键盘。如果使用 4 x 4 的行列结构,就能组成一个16 键的键盘。很明显,在按键数量多的场合,矩阵键盘与独立式按键键盘相比可以节省很多的I/O 口线。 矩阵键盘不仅在连接上比单独式按键复杂,它的按键识别方法也比单独式按键复杂。在矩阵键盘的软件接口程序中,常使用的按键识别方法有行扫描法和线反转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循环查循的方法,反复查询按键的状态,因此会大量占用MCU 的时间,所以较好的方式也是采用状态机的方法来设计,尽量减少键盘查询过程对MCU 的占用时间。 下面以图9-7 为例,介绍采用行扫描法对矩阵键盘进行判别的思路。图9-7 中,PD0、PD1、PD2 为3 根列线,作为键盘的输入口(工作于输入方式)。PD3、PD4、PD5、PD6 为4根行线,工作于输出方式,由MCU(扫描)控制其输出的电平值。行扫描法也称为逐行扫描查询法,其按键识别的过程如下。 √将全部行线PD3-PD6 置低电平输出,然后读PD0-PD2 三根输入列线中有无低电平出现。只要有低电平出现,则说明有键按下(实际编程时,还要考虑按键的消抖)。如读到的都是高电平,则表示无键按下。 √在确认有键按下后,需要进入确定具体哪一个键闭合的过程。其思路是:依

微机原理课题设计实验报告材料之矩阵式键盘数字密码锁

微机系统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地点:E楼Ⅱ区311 实验时间:2013.3.4-3.9

矩阵式键盘数字密码锁设计 一 . 实验目的 1.掌握微机系统总线与各芯片管脚连接方法,提高接口扩展硬件电路的连 接能力。 2.初步掌握键盘扫描,密码修改和计时报警程序的编写方法。 3.掌握通过矩阵式键盘扫描实现密码锁功能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二.实验内容 矩阵式键盘数字密码锁设计,根据设定好的密码,采用4x4矩阵键盘实现密码的输入功能。当密码输入正确之后,锁就打开(绿灯亮),10秒之后,锁自动关闭(红灯亮);如果连续输入三次密码不正确,就锁定按键5秒钟,同时发出报警(黄灯闪),5秒后,解除按键锁定,恢复密码输入。 数字密码锁操作键盘参考上面设定,也可以自行设计键盘。用户初始密码为“123456”,系统加电运行后,密码锁初始状态为常闭(红灯亮),用户可以选择开锁或修改密码: 如果选择开锁就按“Open”键,系统提示输入密码,输入用户密码+“#”键后,如果密码正确,就打开锁(绿灯亮),系统等待10秒,然后重新关闭密码锁,若密码错,提示重新输入,连续三次错误,提示警告词同时报警(黄灯闪),锁定键盘5秒,然后重新进入初始状态; 如果选择修改密码就按”Modify Secret”键,系统提示输入旧密码,输入旧密码+“#”键后,如果正确,系统提示输入新密码,输入新密码+“#”后,新密码起效,重新进入初始状态;如果旧密码错,不能修改密码,密码锁直接进入初始状态。 三.实验基本任务 1)具有开锁、修改用户密码等基本的密码锁功能。 2)对于超过3次密码密码错误,锁定键盘5秒,系统报警。5秒后解除锁定。 4)通过LCD字符液晶和LED指示灯(红,绿,黄)实时显示相关信息。 5)用户密码为6位数字,显示采用“*”号表示。 6)码锁键盘设计合理,功能完善,方便用户使用。 本次实验还做了附加的任务

2×2矩阵式键盘

2×2矩阵式键盘 摘要:本设计主要是用来学习键盘扫描程序的设计,数码管的动态显示程序设计。设计中,将单片机8051的并行口P1的P1.0,P1.1接键盘的行,将P1.2,P1.3接键盘的列,将并行口P2的P2.7~P2.0分别接数码管的数据段g,f,a,b,d,h,e,c. 以及将P3.6,P3.7分别接数码管的偏选端,当按下第0行0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0,按下第0行1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1,第1行0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2,第1行1列时数码管就显示03。本设计一共四个按键,用双数码管动态显示。 关键字:单片机,数码管动态显示,行列式键盘,共阴数码管 一、矩阵式键盘工作原理 如下图1,I/O接口线组成行、列结构,按键设置在行、列的交点上。行线通过上拉电阻接+5V。 第一步是CPU检测键盘上是否有按键。具体过程如下:P1.2, P1.3输出0,即将列P1.2, P1.3置成低电平,然后将行线P1.0,P1.1电平状态读入累加器A中。如果有键按下,总有一根行线电平被拉至低电平,从而使行输入状态不全为“1”。 第二步是识别是哪一个键按下。具体过程如下:先将P1.2输出为0,即将列P1.2置成低电平。然后读入行线P1.0,P1.1电平状态,如果全为“1”,则按下的键不在此列;如果不全为“1”,则按下的键必在此列;而且是该列与“0”电平线相交的交点上的那个键。再将P1.3输出为0,即将列P1.3置成低电平。做法如上。 二、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 A.数码管原理: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经常用到LED数码管作为显示输出设备。LED数码管虽然显示信息简单,但它具有显示清晰、亮度高、使用电压低、寿命长、与单片机接口方便等特点,所以在应用中经常使用它。 LED数码管显示器是由发光二极管按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的显示器件。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通常使用的是8段式LED数码管显示器,他有公阳极和共阴极两种。如图1—1所示。其中共阳极8段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在一起,阴极端分开控制,使用时公共端接电源,要使哪根数码管亮,则对应的阴极接低电平。而共阴极8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端连接在一,阳极端分开控制,使用时公共端接地,要使哪根数码管亮,则对应的阳极接高电平即可。从a~g引脚输入不同的8位二进制编码,可显示不同的数字或字符。h为小数点位。 图1—1 在此我们着重介绍下本次实验中用到的共阴极结构的数码管。在共阴极结构中,各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在一起,将此公共点接地,某一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高电平时,该段发光。共阴极字段码:LED显示0~9某个字符时,则要求在a~dp送固定的字段码,如要使LED 显示“0”,则要求a、b、c、d、f各引脚为高电平,g和dp为低电平,字段码为“3fh” 。dp g f e d c b a对应为0 0 1 1 1 1 1 1 。共阴极字符0~9七段码如下: 字符:0 1 2 3 4 5 6 7 8 9

矩阵式键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矩阵式键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在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I/O 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如图1 所 示在矩阵式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 接这样一个端口如P1 口就可以构成4*4=16 个按键比之直接将端口线用于键盘 多出了一倍而且线数越多区别越明显比如再多加一条线就可以构成20 键的键盘而 直接用端口线则只能多出一键9 键由此可见在 需要的键数比较多时采用矩阵法来做键盘是合理的 矩阵式结构的键盘显然比直接法要复杂一些识别也要复杂一些上图中列线通过电 阻接正电源并将行线所接的单片机的I/O 口作为输出端而列线所接的I/O 口则作为输入这样当按键没有按下时所有的输出端都是高电平代表无键按下行线输出是低电平 一旦有键按下则输入线就会被拉低这样通过读入输入线的状态就可得知是否有键按下 了具体的识别及编程方法如下所述 矩阵式键盘的按键识别方法 确定矩阵式键盘上何键被按下介绍一种行扫描法 行扫描法 行扫描法又称为逐行或列扫描查询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按键识别方法如上图所示 键盘介绍过程如下 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将全部行线Y0-Y3 置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只要有一 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被按下而且闭合的键位于低电平线与4 根行线相交叉的4 个按键之中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键盘中无键按下 判断闭合键所在的位置在确认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确定具体闭合键的过程其方法 是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即在置某根行线为低电平时其它线为高电平在确定某根行 线位置为低电平后再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态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 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图仍如上所示8031 单片机的P1 口用作键盘I/O 口键盘的列线接到P1 口的低4 位 键盘的行线接到P1 口的高4 位列线P1.0-P1.3 分别接有4 个上拉电阻到正电源+5V 并把列线P1.0-P1.3 设置为输入线行线P1.4-P.17 设置为输出线4 根行线和4 根列线形成16 个相交点 检测当前是否有键被按下检测的方法是P1.4-P1.7 输出全0 读取P1.0-P1.3 的状态 若P1.0-P1.3 为全1 则无键闭合否则有键闭合 去除键抖动当检测到有键按下后延时一段时间再做下一步的检测判断 若有键被按下应识别出是哪一个键闭合方法是对键盘的行线进行扫描P1.4-P1.7 按下 述4 种组合依次输出 P1.7 1 1 1 0 P1.6 1 1 0 1 P1.5 1 0 1 1 P1.4 0 1 1 1 在每组行输出时读取P1.0-P1.3 若全为1 则表示为0 这一行没有键闭合否则 有键闭合由此得到闭合键的行值和列值然后可采用计算法或查表法将闭合键的行值和列值转换成所定义的键值 为了保证键每闭合一次CPU 仅作一次处理必须却除键释放时的抖动__

矩阵键盘简易计算器要点

《微处理器系统与接口技术》课程实践报告 计算器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2014.7.5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1、设计题目:计算器 (3) 2、设计目的 (3) 3、计算器总体设计框图 (3) 4、计算器详细设计过程 (4) 4.1输入模块 (4) 4.2键盘输入电路 (5) 4.3主程序模块 (6) 5、分析与调试 (6) 7、运行结果 (8) 8、结束语 (8) 8、参考文献 (8) 9、源程序附录 (9) 9.1主程序 (9) 9.2延时函数delay (12) 9.3显示函数display (12) 9.4键盘扫描函数 (14) 9.5预定义函数 (15)

1、设计题目:计算器 2、设计目的 此次课程实践题目是基于单片机简单计数器的设计,本此设计使用的是Intel公司MCS-51系列的8051AH单片机。设计的计算器可以实现2位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整数的乘方运算,其中用4*4矩阵键盘来输入待参与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符;八位数码管动态显示输入待参与运算的数据以及运算后产生的结果,每个硬件模块的调用过程中涉及到了函数入口及出口参数说明,函数调用关系描述等。 3、计算器总体设计框图 计算器以MCS-51系列的8051AH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应用其强大的I/O功能和计算速度,构成整个计算器。通过矩阵键盘输入运算数据和符号,送入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经单片机运算后控制LED数码管的输出。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3 整体框图 本系统硬件主要由矩阵键盘、独立键盘I/O输入输出、数码管显示等主要部分组成。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矩阵键盘将十六进制编码的数字送到单片机。 (2) 单片机扫描键盘信号并接收,对输入的键盘信号进行处理 (3) LED以动态扫描的方式移位显示每次输入的数据和最后的运算结果。实践设计的具体流程图如下图2所示:

单片机课程设计4X4矩阵键盘显示要点

长沙学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液晶显示4*4矩阵键盘按键号 程序设计 系(部)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专业(班级) 电气1班 姓名龙程 学号2011024109 指导教师刘辉、谢明华、王新辉、马凌 云 起止日期2014.5.19—2014.5.30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系(部):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专业:11级电子一班指导教师:谢明华、刘辉

目录 前言 (5) 一、课程设计目的 (6) 二、设计内容及原理 (6) 2.1 单片机控制系统原理 (6) 2.2阵键盘识别显示系统概述 (6) 2.3键盘电路 (7) 2.4 12864显示器 (8) 2.5整体电路图 (9) 2.6仿真结果 (9) 三、实验心得与体会 (10) 四、实验程序 (10) 参考文献 (18)

前言 单片机,全称单片微型计算机(英语:Single-Chip Microcomputer),又称微控制器 应(不用外接硬件)和节约成本。它的最大优点是体积小,可放在仪表内部,但存储量小,输入输出接口简单,功能较低。由于其发展非常迅速,旧的单片机的定义已不能满足,所以在很多应用场合被称为范围更广的微控制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2位300M的高速单片机。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有电子器件的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子产品中都含有单片机。汽车上一般配备40多片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片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机的总和,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英国科学家在上世纪制造了第一块液晶显示器即LCD。而第一台可操作的LCD基于动态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是RCA公司乔治·海尔曼带领的小组开发的。 LED点阵屏通过LED(发光二极管)组成,以灯珠亮灭来显示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是各部分组件都模块化的显示器件,通常由显示模块、控制系统及电源系统组成。LED点阵显示屏制作简单,安装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场合,如汽车报站器、广告屏以及公告牌等。 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接。这样,一个端口(如P1口)就可以构成4*4=16个按键, 键盘是合理的。

单片机 矩阵键盘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五矩阵键盘实验 一、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做到在键盘上每按一个数字键(0-F)用发光二极管将该代码显示出来。按其它键退出。 2、加法设计计算器,实验板上有12个按键,编写程序,实现一位整数加法运算功能。可定义“A”键为“+”键,“B”键为“=”键。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独立式按键的查询识别方法。 2、非编码矩阵键盘的行反转法识别方法。 三、实验说明 1、MCS51系列单片机的P0~P3口作为输入端口使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写入“1”。 2、用查询方式检测按键时,要加入延时(通常采用软件延时10~20mS)以消除抖动。 3、识别键的闭合,通常采用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行扫描法是使键盘上某一行线为低电平,而其余行接高电平,然后读取列值,如读列值中某位为低电平,表明有键按下,否则扫描下一行,直到扫完所有行。 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时,要将行线接一并行口,先让它工作在输出方式,将列线也接到一个并行口,先让它工作于输入方式,程序使CPU通过输出端口在各行线上全部送低电平,然后读入列线值,如此时有某键被按下,则必定会使某一列线值为0。然后,程序对两个并行端口进行方式设置,使行线工作于输入方式,列线工作于输出方式,并将刚才读得的列线值从列线所接的并行端口输出,再读取行线上输入值,那么,在闭合键所在行线上的值必定为0。这样,当一个键被接下时,必定可以读得一对唯一的行线值和列线值。 由于51单片机的并口能够动态地改变输入输出方式,因此,矩阵键盘采用行反转法识别最为简便。 行反转法识别按键的过程是:首先,将4个行线作为输出,将其全部置0,4个列线作为输入,将其全部置1,也就是向P1口写入0xF0;假如此时没有人按键,从P1口读出的值应仍为0xF0;假如此时1、4、7、0四个键中有一个键被按下,则P1.6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0;为了确定是这四个键中哪一个被按下,可将刚才从P1口读出的数的低四位置1后再写入P1口,即将0xBF写入P1口,使P1.6为低,其余均为高,若此时被按下的键是“4”,则P1.1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E;这样,当只有一个键被按下时,每一个键只有唯一的反转码,事先为12个键的反转码建一个表,通过查表就可知道是哪个键被按下了。 四、接线方法 键盘连接成4×4的矩阵形式,占用单片机P1口的8根线,行信号是P1.0-1.3,列信号是P1.4-1.7。

4×4矩阵式键盘的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期中 课题设计报告 姓名:张思源,学:20102121026,年级:2010,专业:电信

报告内容 设计一个4*4矩阵键盘,并编写相关程序 摘要 1.4×4矩阵式键盘程序识别原理。 2.4×4矩阵式键盘按键的设计方法。 报告正文: 一、设计原理 (1)如图14.2所示,用单片机的并行口P3连接4×4矩阵键盘,并以单片机的P3.0-P3.3各管脚作输入线,以单片机的P3.4-P3.7各管脚作输出线,在数码管上显示每个按键“0-F”的序号。 (2)键盘中对应按键的序号排列如图14.1所示。 二、参考电路

图14.2 4×4矩阵式键盘识别电路原理图 图14.1 4×4键盘0-F显示

图14.3 4×4矩阵式键盘识别程序流程图 三、电路硬件说明 (1)在“单片机系统”区域中,把单片机的P3.0-P3.7端口通过8联拨动拨码开关JP3连接到“4×4行列式键盘”区域中的M1-M4,N1-N4端口上。 (2)在“单片机系统”区域中,把单片机的P0.0-P0.7端口连接到“静态数码显示模块”区域中的任何一个a-h端口上;要求:P0.0对应着a,P0.1对应着b,……,P0.7对应着h。 四、程序设计内容

(1)4×4矩阵键盘识别处理。 (2)每个按键都有它的行值和列值,行值和列值的组合就是识别这个按键的编码。矩阵的行线和列线分别通过两并行接口和CPU通信。键盘的一端(列线)通过电阻接VCC,而接地是通过程序输出数字“0”实现的。键盘处理程序的任务是:确定有无键按下,判断哪一个键按下,键的功能是什么?还要消除按键在闭合或断开时的抖动。两个并行口中,一个输出扫描码,使按键逐行动态接地;另一个并行口输入按键状态,由行扫描值和回馈信号共同形成键编码而识别按键,通过软件查表,查出该键的功能。 五、程序流程图(如图14.3所示) 六、汇编源程序 ;;;;;;;;;;定义单元;;;;;;;;;; COUNT EQU 30H ;;;;;;;;;;入口地址;;;;;;;;;;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03H RETI ORG 000BH RETI ORG 0013H RETI ORG 001BH RETI

修订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修订矩阵键盘的工作原 理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4×4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与编程51/AVR单片机学习开发系统上使用数码管显示4×4矩阵键盘的键值。 一、硬件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 该实验使用的8位数码管显示电路和4×4矩阵键盘电路。现将这二部分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 1、4×4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又称为行列式键盘,它是用4条I/O线作为行线,4条I/O线作为列线组成的键盘。在行线和列线的每一个交叉点上,设置一个按键。这样键盘中按键的个数是4×4个。这种行列式键盘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单片机系统中I/O口的利用率。 图1为矩阵键盘电路图,行线接P1.4-P1.7,列线接P1.0-P1.3。 图1 矩阵键盘电路 图2 按键排列 2、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电路 在ME300B开发系统中,采用了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它将所有数码管的8个段线相应地并接在一起,并接到 AT89S51的P0口,由P0口控制字段输出。而

各位数码管的共阳极由AT89S51的P2口控制Q20-Q27来实现8位数码管的位输出控制。 这样,对于一组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需要由两组信号来控制:一组是字段输出口输出的字形代码,用来控制显示的字形,称为段码;另一组是位输出口输出的控制信号,用来选择第几位数码管工作,称为位码。 由于各位数码管的段线并联,段码的输出对各位数码管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同一时刻如果各位数码管的位选线都处于选通状态的话,8位数码管将显示相同的字符。若要各位数码管能够显示出与本位相应的字符,就必须采用扫描显示方式。即在某一时刻,只让某一位的位选线处于导通状态,而其它各位的位选线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段线上输出相应位要显示字符的字型码。这样同一时刻,只有选通的那一位显示出字符,而其它各位则是熄灭的,如此循环下去,就可以使各位数码管显示出将要显示的字符。 虽然这些字符是在不同时刻出现的,而且同一时刻,只有一位显示,其它各位熄灭,但由于数码管具有余辉特性和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只要每位数码管显示间隔足够短,给人眼的视觉印象就会是连续稳定地显示。 图3 数码管电路 数码管不同位显示的时间间隔可以通过调整延时程序的延时长短来完成。数码管显示的时间间隔也能够确定数码管显示时的亮度,若显示的时间间隔长,显示时数码管的亮度将亮些,若显示的时间间隔短,显示时数码管的亮度将暗些。若显示

FPGA矩阵键盘课程设计

FPGA课程设计报告 项目名称基于FPGA的4*4矩阵键盘的设计 专业班级通信1 学生姓名张 指导教师 2016年7 月10 日

摘要 本课程设计提出了基于FPGA的4*4矩阵键盘的设计,主要是在软件Quartus II 9.0这个环境中,以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进行编写程序,从而完成矩阵键盘的相关设计。主要由矩阵式键盘电路、显示电路等组成,实现过程是通过行扫描输入随机信号,列扫描判断哪一个键被按下,并最后由数码管显示该按键。此次课程设计完成了4*4矩阵键盘控制LED数码管显示系统的设计,该设计具有灵活性强,易于操作,可靠性高,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的特点,是进行按键操作管理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提高系统准确性,有利于资源的节约,降低对操作者本身的要求,并能正确、实时、高效地显示按键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换利用率的意义。 关键词:数码管;矩阵键盘;按键;显示电路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based on FPGA is proposed 4 * 4 matrix keyboard design, mainly in the Quartus II software 9.0 this environment, with the Verilog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program, so as to complete the related design of matrix keyboard. Main matrix keyboard circuit, display circuit and so on, complete the 4 * 4 matrix keyboard control LED digital tube display system design, the design has strong flexibility, easy operation, high reliability, widely used in various occasions. Into 4 * 4 matrix keyboard control LED digital tube display system design, design flexibility is strong, easy to operate, high reliability, widely used in various occasions. Matrix keyboard control system, can improve efficiency, an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manage the keystrokes, it can improve the system accuracy, and is conducive to resource saving and reduc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operator itself, and correctly, real-time and efficient to show the key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resources in meaning. Keywords: Digital tube; Matrix keyboard; The key; Disply circu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