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2017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2017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简答题(12题选5个)

1、统计数据的类型有哪些?

(1)、按计量层次分类:

a.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b.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c.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对事物的精确测度,例如:身高为175cm、168cm、183cm。

(2).按收集方法分类:

a.观测的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而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b.试验的数据:在试验中控制试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比如,对一种新药疗效的试验,对一种新的农作物品种的试验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大多数都为试验数据。

(3).按时间状况分类:

a.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比如,2005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比如,2000年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2、简述数据误差的来源?

(1)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带来的误差,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

之间的平均性差异,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的因素为样本量的大小和总体的变异性。

(2)非抽样误差:相对抽样误差而言,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存在与所有的调查之中: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全面性调查。有抽样框误差、回答误差、无回答误差、调查员误差、测量误差。

3、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1).异众比率,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2).四分位差,用于测量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中位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3).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测度值,衡量均值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4、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客观现象中最主要的分布?

正态分布有极其广泛的实际背景,生产与科学实验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似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量是由许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量具有正态分布。从理论上看,正态分布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质,许多概率分布可以用它来近似;还有一些常用的概率分布是由它直接导出的,例如对数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

5、请你说明小概率原理的含义?

在概率论中,我们将发生概率很小一般来说不超过百分之五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原理指的是在假设检验中,我们提出一个假设,用小概率事件去检验,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了,证明我们的假设有问题。

6、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哪些?并解释他们的含义。

在实际工作中,总体参数往往是未知的,需要使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衡量估计量优劣的标准一般有以下三个:

(1)无偏性:无偏性不是要求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不得有偏差,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既然是抽样,必然存在抽样误差,不可能与总体完全相同。无偏性指的是如果对这同一个总体反复多次抽样,则要求各个样本所得出的估计量(统计量)的平均值等于总体参数。符合这种要求的估计量被称为无偏估计量。(2)有效性:估计量与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衡量这个误差大小的一个指标就是方差,

方差越小,估计量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准确,这个估计量也就越有效。

(3)一致性:一致性指的是当样本量逐渐增加时,样本的估计量(统计量)能够逐渐逼近总体参数。

7、假设检验的理论基础和推理方法是什么?

假设检验理论基础是小概率原理。所谓小概率原理,就是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对总体的某个假设是真实的,那么不利于或不能支持这一假设的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一的;要是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竟然发生了,我们就有理由怀疑这一假设的真实性,拒绝这一假设。推理方法为显著性检验有时,根据一定的理论或经验,认为某一假设h0成立,例如,通常有理由认为特定的一群人的身高服从正态分布。当收集了一定数据后,可以评价实际数据与理论假设h0之间的偏离,如果偏离达到了“显著”的程度就拒绝h0,这样的检验方法称为显著性检验。偏离达到显著的程度通常是指定一个很小的正数α(如0.05,0.01),使当h0正确时,它被拒绝的概率不超过α,称α为显著性水平。这种假设检验问题的特点是不考虑备择假设,考虑实验数据与理论之间拟合的程度如何,故此时又称为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是一类重要的显著性检验。

8、请你说明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由于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选取的同度量因素不同,即使利用同样的的资料编制指数,两者给出的计算结果一般会存在着差异。

其次,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水平和计算结果的不同,表明他们具有不完全相同的经济意义拉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可以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从而使不现时期的指数具有可比性。拉氏数量指标指数是假定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综合变动,它不仅可以单纯地反映出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也符合计算销售量综合变动,它不仅可以单纯地反映出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也符合计算销售量指数的实际要求。帕氏指数将权数固定在报告期,不能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因而不同时期的指数缺乏可比性。但帕氏指数可以同时反映价格和消费量结构的变动,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意义。

9、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上海综合指数分别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消费者价格指数:

1.选择代表规格品,代表规格品的选择是在商品分类基础上进行的,每年可适当更换,但更换数量的比例有限制。

2.选择调查市县和调查点,选择的方法是划类选点。地区的选择既要考虑代表性,也有注重合理性和稳定性。调查市县和调查点的抽取都是采用按有关标志排队、等距抽取的方法确定的。

3.价格的调查与计算,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

4.权数的确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由全国样本的10多万个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确定。

∑iW/∑W

5.指数计算,总指数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方法IP=

上证综合指数:

该指数自1995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基日为100点,以现在所有上市股票为样本,以报告期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计算公式为:

今日股价指数=今日市价总值/基日市价总值×100%

10、时间序列可分解成哪几个因素?

时间序列可分解成4钟因素:趋势(T)、季节性或季节波动(S)、周期性或循环波动(C)、随机性或不规则波动(I)。

a趋势是时间序列在长期内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变动,也称长期趋势。时间序列中的趋势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b季节性或季节波动,它是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含有季节成分的序列可能含有趋势,也可能不含趋势。

c周期性也称循环波动,它是时间序列中呈现出来的围绕长期趋势的一种波浪形或振荡式变动。周期性通常是由商业和经济活动引起的,它不同于趋势变动,不是朝着单一方向的持续运动,而是涨落相间的交替波动;也不同于季节变动,季节变动有比较固定的规律,而变动周期大多为一年,而循环波动无固定规律,变动周期多在一年以上,且周期长短不一。周期性通常是由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d时间序列中除去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之后的偶然性波动,称为随机性波动。

f时间序列可分为加法模型或乘法模型等。

乘法模型Yi=Ti×Si×Ci×Ii 加法模型Yi=Ti+Si+Ci+Ii

11、P值与显著性水平α有何区别和联系?

显著性水平α,是指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为真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即

假设检验中的弃真概率,它是根据检验的要求人为确定的。P值是指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出现的概率,被称为实测出的显著性水平。

因此,在显著性检验中p值小于等于显著性水平,那么就要拒绝原假设;大于显著性水平,就不拒绝原假设。因为当p>α时,(以t检验为例),t统计量值落在接受域所以接受原假设;p<α时,t统计量值落在拒绝域,所以拒绝原假设。

12、当我们给出两支股票近一个月的股价走势后,你用什么统计方法选择应该投资哪一支股票(稳健投资者)?

根据给出的两只股票近一个月的股价走势利用回归分析法拟合出它们个自的趋势线,然后分别对其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再依据其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就可以得出其各自的线性趋势显著性的结论。比较其二者的显著性趋势,选择更具有显著性的那一只股票。

论述题(二选一,要有层次感和相应的例子)1、“统计使人豁达,使人睿智,使人哲理”,你怎样理解这几句话?

说统计使人豁达,是因为统计总是把着眼点放在宏观大势的把握上,对个体数据如何处理,也取决于怎样科学的得到对总体的认识。久而久之,统计的训练使人宏观意识得到强化,遇到问题习惯将之放在时空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比如统计专业讲的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等等,都是从大方面讲、从大的方面把握,碰到个案的时候,就会从大的背景和环境考虑问题,看的比较透彻,从而举重若轻,只是统计使人豁达的重要因素。

另外,统计比较务实,追求实事求是,统计是搞数据,搞数据不能随心所欲,判断和说明问题都要靠数据说话。所以统计不仅强调宏观的方位感,还特别注重具体的分寸感,这个分寸感就是工作和学问要做的实,仅说个大概不行。这样,久而久之,搞统计的不论是想问题还是谈问题,就习惯于脚踏实地,就不会离谱走板。统计能使人在宏观上和微观上如此行事,统计就容易更豁达,更睿智,更聪明。

统计作用凸显,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带动自身素质提高。经过认真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数字、统计分析、统计报告等资料被不断提供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为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统计使人睿智、使人豁达、使人哲理”。它使我们远离浮躁,远离权势,远离奢华,更加清醒、理性认识世界。

2、统计不是万能的,没有统计是万万不能的,你怎么理解?

统计是指在一定统计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的总称。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治国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统计不是万能的,体现在如下的两个方面:

一,由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人类科学技术力量的有限,样本的选取方式或者偶发的人为失误,统计分析很难做到完全符合客观情况。

二,即使统计结果完全符合客观情况,但是,统计分析的是大量数据所呈现的一种规律,具体的某一次行为或某一个样本展现的数据往往充满了偶然性,面对这样的情况,统计并不是万能的。

三,即使能够准确的对某一事件作出预测,但是统计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依赖于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态度,如果信息使用者不愿意使用统计所得出的信息,它也不是万能的。

四,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门学科都有其发挥作用的地方,试想一下,文学家在写作的时候,如果纠结于统计学上那个词语更容易被受众接受而忽略了本身的写作习惯------即使统计结果确定无疑,信息使用者也愿意使用所得出的统计结果------是不是仍然很荒谬呢。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统计不重要,恰恰相反,没有统计是万万不能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关系变得十分纷繁复杂,政府、企业和公民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对这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而没有统计想完成这一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统计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体现在:

一,统计有助于认识和反映社会现象的特征和规律,为党政领导、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系统的统计信息。

二,统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统计能够加强监督、进行市场预测、揭露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种浪费现象。比如六西格玛原理

三,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的理论研究都是建立在对客观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概括的基础上的。

四,为社会公众了解情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料。比如国家公布的经济增长率, CPI指数等。

计算题

1、计算指数中的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

(1)指数的分类:按照计算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指数按照反应指标的不同又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加权指数分为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指数,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就是加权综合指数中的两种指数

(3)拉氏指数计算公式(基期加权指数):作为权数的同度量指数固定在基期

拉氏质量指数 ∑∑=

01q

p q p L p

拉氏数量指数 ∑∑=

01p

q p q L q

帕氏指数计算公式(报告期加权指数):作为权数的同度量指数固定在报告期

帕氏质量指数∑∑=

1

011q

p q p P p

帕氏数量指数∑∑=

1

11

p

q p q P q

(4)以2011年考试的题目作为例题来讲解一下

试计算出厂价格和产量的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并分析其对总产值的影响大小。 解析:A.拉氏质量指数∑∑=

01q

p q p L p

=(8.5*13500+11*11000+5*4000)/

(8*13500+10*11000+6*4000)=255750/242000=1.0568

∑0

1q

p —

∑0

0q

p =(8.5*13500+11*11000+5*4000)-

(8*13500+10*11000+6*4000)=255750-242000=13750(元)

拉氏数量指数 ∑∑=

01p

q p q L q

=(15000*8+10200*10+4800*6)/

(13500*8+10200*10+4800*6)=250800/242000=1.0363

∑∑-0

01

0q

p q p =(8.5*13500+11*11000+5*4000)- (8*13500+10*11000+6*4000)

=250800-242000=8800(元) B. 帕氏质量指数∑∑=

1

011q

p q

p P p =(8.5*15000+11*10200+5*4800)/

(8*15000+10*10200+6*4800)=263700/250800=1.0514

∑∑-1011q p q p =(8.5*15000+11*10200+5*4800)-(8*15000+10*10200+6*4800) =263700-250800=12900(元) 帕氏数量指数∑∑=

1

11p

q p q P q

=(15000*8.5+10200*11+4800*5)/

(13500*8.5+11000*11+4000*5)=263700/255750=1.0310

∑1

1p

q —

∑1

0p

q =

(15000*8.5+10200*11+4800*5)-

(13500*8.5+11000*11+4000*5)=263700-255750=7950(元)

C.根据拉氏质量指数由于价格上涨5.68%使得总产值增长了13750元,根据拉氏数量指数由于产量上升了3.63%使得总产值增长8800元。

根据帕氏质量指数由于价格上涨5.14%使得总产值增长了12900元,根据帕氏数量指数由于产量上升了3.10%使得总产值增长7950元。

总结:

2、回归方程的计算 一元线性回归

1.张老师说 今年可能涉及的是 : (1).消费量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关系 (2)销售额与广告费用支出之间关系

鉴于2012年涉及的题目是 (2),今年出消费量与居民水平之间关系可能性较大。 2.2012年的线性回归大题是:

考察的内容分别是:

(1) 散点图绘制,观察是否具有正相关性

(2)相关系数

r

计算及显著性检验

(3)回归方程系数的计算 (4)已知估计的方程,点估计

3.无论是哪种类型考题,计算思路和方法都是大同小异,就以去年的考题为例,给大家看一

下解题过程

(1)根据常识可知,广告投入可以影响销售额,因此判定 广告投入是自变量,销售额是因变量,作出 广告投入(x )与 销售额(y )的散点图

(考试时大家还是带上绘图工具吧),观察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所有的点可以近似的落在一条直线上,因此,二者具有近似的线性关系。 (2)相关系数r 的计算

n xy x y

r -=

∑x=37.2, ∑y=270.9,2

()

x ∑=1383.84,

2

()

y ∑=73386.81,n=6

2

x

=297.74 ,

2

y

∑=14316.11 ,

xy ∑=2024.52,

于是 求得

r =2069.64/2244.21=0.92,r ≈1,说明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然后进行r 的t 统计量检验

(n 2)t r

t =-

将r=0.92带入算得t=4.6949, 在显著性水平为α=0.05,(题上已知),

t=4.6969> t 0.025(4)=0.7407,说明销售量与广告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3)估计的回归方程形式为

01

???y x ββ=+ 根据最小二乘法计算出来的

1

?β=22

]

(n xy x y n x x --∑∑∑∑∑) 0?β=1

?y x β- 前面已经算过∑x=37.2, ∑y=270.9,2

()x ∑=1383.84,∑2

x =297.74,x =6.2,y =45.15

不难算出1?β=5.14,0?β=13.28 即: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y

=13.28+5.14x (4)点估计,将x=15带入上述估计方程即可 得

(x 15)

13.28 5.14*1590.38

?y

==+=(万元)

3、 样本容量的计算(总体比例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的确定分为估计总体均值时的确定和估计总体比例时的确定 一、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是由样本均值和估计误差两部分组成的,在重复抽样或无限总体抽样条件下,估计误差为。

的值和样本量n 共同确定了估计误差的大小。一旦确定了置信水平1-,的值就确定了。令E 代表所希望

打到的估计误差,即

E=

由此可推导出确定样本量得公式如下

n=

样本容量的圆整法则:当计算出的样本容量不是整数时,将小数点后面的数值一律进位成整数,如24.68取25,24.32也取25等等。

例:

拥有工商管理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年薪的标准差大约为2000元,假定想要估计年薪的95%的置信区间,希望估计误差为400元,应抽取多大的样本量?

解:已知=2000,E=400,=1.96

代入公式,得

n==96.0497

即应抽取97人作为样本

由此,继续推导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样本容量的确定

设和为来自两个总体的样本,并假定=

根据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公式可得两个样本的容量n为

=

其中:E=

二、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容量的确定

在重复抽样或无限总体抽样条件下,估计总体比例置信区间的估计误差为,的值、总体比例和样本量n共同确定了估计误差的大小。

一旦确定了置信水平1-,的值就确定了。由于总体比例的值是固定的,所以估计误差由样本量来确定,样本量越大,估计误差就越小,估计得精度就越好。因此,对于给定的的值,就可以确定任一希望的估计误差所需要的样本量。令E代表所希望达到的估计误差,即

E=

由此可推导出重复抽样或无限总体抽样条件下确定样本量的公式如下:

n=

式中的估计误差E必须是使用者事先确定的,大多数情况下,一般取E的值小于0.10。的值可直接由区间估计中所用到的置信水平确定。如果能够求出的具体值,就可以用上面的公式计算所需的样本量。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的值不知道,可以用类似的样本比例来代替;也可以用实验调查的办法,选择一个初始样本,以该样本的比例作为的估计值。当值无法知道时,通常取使(1-)最大时的0.5。

例:根据以往的生产统计,某种产品的合格率约为90%,现在求估计误差为5%,在95%的置信区间下,应抽取多少个产品作为样本? 解:已知=90%,E=5%,=1.96

代入公式,得

n==138.3139

即应抽取139个产品作为样本。

由此,继续推导两个总体比例之差时样本容量的确定 设

为来自两个总体的样本,并假定

=

根据比例之差的区间估计公式可得两个样本的容量n 为

=

其中:E=

4、 离散系数的计算

一、简要介绍

1.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均值之比

2.对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测度

3.消除了数据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的影响

4.用于对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

5.计算公式为:

x

s v s

二、具体说明

1.离散系数的意义与公式说明:

图1-1

注:要计算离散系数就要知道平均数(又称均值)和标准差如何计算。

2.平均数(也称为均值)的计算方法: (1)简单平均数的算法:

设一组数据为:x1 ,x2 ,… ,xn (总体数据xN)

样本平均数: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1

总体平均数:

N x N x x x N

i i

N ∑==+++=1

21 μ

(2)加权平均数的算法:

设各组的组中值为:M1 ,M2 ,… ,Mk 相应的频数为: f1 , f2 ,… ,fk

样本加权平均:

n

f

M

f f f f M f M f M x k

i i

i k k k ∑==

++++++=1

212211

总体加权平均: N

f

M

f f f f M f M f M k

i i

i k

k

k ∑==

++++++=

1

212211 μ

(3)几何平均数的算法

n n

i i

n n m x

x x x G ∏==???=1

21

3.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图2-1

图2-2

三、例题

某管理局抽查了所属的8家企业,其产品销售数据如表。试比较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的离散程度:

某管理局所属8家企业的产品销售数据

企业编号产品销售额(万元)

x1销售利润(万元)

x2

1 2 3 4 5 6 7 8 170

220

390

430

480

650

950

1000

8.1

12.5

18.0

22.0

26.5

40.0

64.0

69.0

第一步: 计算产品销售额的离散系数:

25.5368

1000

9506504804303902201701=+++++++=

x (万元)

1s 2=[(170-536.25)2+(220-536.25)2+(390-536.25)2+(430-536.25)2+(480-536.25)2+(650-536.25)2+(950-536.25)2+(1000-536.25)2]/(8-1)=95598.21429

)(19.30921429.955981万元==s

v 1= =0.577

第二步:计算销售利润的离散系数:

5215.328

.690.640.405.260.220.185.121.82=+++++++=

x (万元)

2s 2=[(8.1-32.5215)2+(12.5-32.5215)2+(18.0-32.5215)2+(22.0-32.5215)2+(26.5-32.5215)2+(40.0-32.5215)2+(64.0-32.5215)2+(69.0-32.5215)2]/(8-1)=533.2298214

)(09.232298214.5332万元==s

v 2= =0.710

第三步:比较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的离散程度大小 v 1

第四步:得出结论

计算结果表明,v 1

四、对于股票而言,离散系数表示单位收益所冒的风险。

教育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具体讲,就是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意义:(1)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2)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研究定量分析的重要重要工具。 (3)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统计学既可以顺利地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同时也为学习教育测量打下基础。 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3)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4)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总之,在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都具有变异性与规律性的特点。 3、思考题: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①要分析一下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 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③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教育统计学的分类 (1)依研究的问题实质来划分,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划分为描述一件事物的性质、比较两件事物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一件事物两种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取样方法等等。(2)依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 5、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 质。 具体内容包括:(1)数据如何分组,如何使用各种统计图表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2)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特征值,简缩数据,进一步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3)表示一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属性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及各种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应用条件,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峰度及偏度系数计算方法等。 6、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称全局)的情形。 具体内容包括:(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即各种各样的假设检验,包括大样本检验方法(z检验),小样本检验方法(t检验),各种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的方法(百分数检验、χ2检验等),变异数分析的方法(F检验),回归分析方法等等。(2)总体参数的估计方法。(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 7、思考题: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这三部分统计内容有何关系? 教育统计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描述统计是推论统计的基础,推论统计离不开描述统计计算所获得的特征值;描述统计只是对数据进行一般的分析归纳,如果不进一步应用推论统计作进一步的分析,描述统计的结果就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和意义,达不到统计分析的最终目的要求。同样,只有良好的实验设计才能使所获得的数据具有意义,进一步的统计处理才能说明问题。当然一个好的实验设计,也必须符合基本的统计方法的要求,否则,再好的设计,如果事先没有确定适当的统计方法处理,在处理研究结果时可能会遇到许多麻烦问题。 8、教育统计与心理统计的异同 相同之处: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人,教育现象在很多情况下要通过人的心理现象去观察和分析,统计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①在统计方法上:在教育方面的研究中,大样本的统计方法应用较多;而在心理学上小样本的方法较多。②在实验设计的水平上:教育实验中控制因素较难,采用自然实验、准实验设计方式较多,对统计结果的解释需要特别谨慎;而心理学实验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较多,对各种实验变量的控制相对容易,统计处理结果的解释也较易进行。 9、数据的类型 (一)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区分为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两大类。 计数数据是指计算个数的数据,一般属性的调查获得的是此类数据,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一般都取整数的形式。测量数据是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二)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可把数据区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四种类型。

2017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1 . 参加涉密会议的代表和工作人员都应当自觉遵守会议保密纪律,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会议期间需与会外进行通信联系的,不得在通信联系中涉及会议内容正确答案:正确 2 . 允许会议代表带回单位的文件,回单位后应存放到办公室由个人保存会议文件 正确答案:错误 3 . 复制绝密级秘密载体,应当经密级确定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批准 正确答案:正确 4 . 涉密会议通常包含以下哪几类会议(ABD ) A. 单位各级党委办公会议 B. 各级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 C. 高校学生工作会议 D. 各种形式、规模的座谈会 5 .会议保密工作的基础是(B ) A. 涉密会议方案的组织实施 B. 制定会议保密工作方案 C. 涉密会议的过程管理 D. 对会议有关人员进行保密管理 1 . 涉密工程保密管理应该按照( C )原则,明确涉密工程建设单位的工作职责,以及涉密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 A. 签订保密协议 B. 建立涉密工程项目档案 C. 谁主管谁负责 D. 采集安全保密管理措施 2 .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重大涉密工程项目审查要求时,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审查( ABCD ) A. 审查上报材料 B. 征求意见 C. 组织召开专家审查会 D. 形成审查意见 3 . 目前,我国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工程如何进行保密管理已经有统一规定,有关法律对涉密采购也作了详尽的规定(X )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false 4 . 涉密工程项目立项时,项目组应根据项目密级确保项目组具备承担涉密项目的涉密人员资格、涉密场地等条件,不具备条件的应进行整改(错误) 1 . 国家统一考试试题录入人员须严格遵守命题部门工作人员保密要求。严格遵守试题录制、机房管理规定。每次工作前到保密室领取电脑、保密包等设备。使用期间负责其保密事宜,使用后及时交回保密室(正确) 2 . 命题工作结束时,命题人员和命题管理人员必须在存留的保密资料中逐页签字,然后放入指定的保密袋中,在试卷袋封面登记保密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正确) 3 . 国家统一考试的保密管理特点(ACD ) A. 组织工作任务重 B. 泄密造成的危害不大 C. 涉及人员广泛

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科技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统计学试卷(A 卷) 适用班级:人力141-人力145。 注意事项:1.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2. 考试时间共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参数 分层抽样 离散系数 中心极限定理 参数估计 号证考准

、选择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各种现象的内在规律 B C 、统计活动过程 D 、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2、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 、数量指标 B 、质量指标 C 、数量标志 3、一个统计总体(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D 品质标志 、只能有一个指标 、可以有多个指标 4、对某企业50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状况进行调查, 则总体单位是( ) A 、每一名职工 B C 、500名职工 D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 、女性是品质标志 B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指标 D 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 )。 A 、收集数据资料的重点单位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水平 、50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某人的年龄30岁是变量 、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B 、在全局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单位 C 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 D 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单位数的很大比重 7、 要了解我国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普查 8、 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 )。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9、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家庭收支情况调查是采用(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10、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E 、产品按品种分组

2017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简答题(12题选5个) 1、统计数据的类型有哪些? (1)、按计量层次分类: a.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b.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c.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对事物的精确测度,例如:身高为175cm、168cm、183cm。 (2).按收集方法分类: a.观测的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而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b.试验的数据:在试验中控制试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比如,对一种新药疗效的试验,对一种新的农作物品种的试验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大多数都为试验数据。 (3).按时间状况分类: a.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比如,2005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比如,2000年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2、简述数据误差的来源? (1)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带来的误差,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

之间的平均性差异,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的因素为样本量的大小和总体的变异性。 (2)非抽样误差:相对抽样误差而言,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存在与所有的调查之中: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全面性调查。有抽样框误差、回答误差、无回答误差、调查员误差、测量误差。 3、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1).异众比率,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众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2).四分位差,用于测量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衡量中位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3).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测度值,衡量均值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 4、为什么说正态分布是客观现象中最主要的分布? 正态分布有极其广泛的实际背景,生产与科学实验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似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量是由许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量具有正态分布。从理论上看,正态分布具有很多良好的性质,许多概率分布可以用它来近似;还有一些常用的概率分布是由它直接导出的,例如对数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等。 5、请你说明小概率原理的含义? 在概率论中,我们将发生概率很小一般来说不超过百分之五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原理指的是在假设检验中,我们提出一个假设,用小概率事件去检验,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了,证明我们的假设有问题。 6、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有哪些?并解释他们的含义。 在实际工作中,总体参数往往是未知的,需要使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衡量估计量优劣的标准一般有以下三个: (1)无偏性:无偏性不是要求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不得有偏差,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既然是抽样,必然存在抽样误差,不可能与总体完全相同。无偏性指的是如果对这同一个总体反复多次抽样,则要求各个样本所得出的估计量(统计量)的平均值等于总体参数。符合这种要求的估计量被称为无偏估计量。(2)有效性:估计量与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衡量这个误差大小的一个指标就是方差,

《论语导读》张汝伦2017期末考试答案

《论语导读》张汝伦2017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孔子对“性”的看法?()(1.0分) 1.0 分 ?A、 人性本恶,其善伪也。 ?B、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C、 性相近,习相远。 ?D、 仁义礼智根于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哪一部文献?()(1.0分) 1.0 分 ?A、 周易

礼记 ?C、 尚书 ?D、 诗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 “能近取譬”的“譬”是什么意思()?(1.0分) 1.0 分 ?A、 晓谕 ?B、 说服

譬喻 ?D、 教导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是什么意思?()(1.0分)1.0 分 ?A、 心中不快 ?B、 愤怒 ?C、 嫉妒 ?D、 怨恨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5 孔子几岁有志于学?()(1.0分) 1.0 分 ?A、 12 ?B、 15 ?C、 18 ?D、 20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6 子曰:“恭、宽、信、敏、惠。”这里的“敏”如何理解?()(1.0分)1.0 分 ?A、 才思敏捷

?B、 谋事有当 ?C、 身手矫健 ?D、 见微知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 “学而时习之”的“习”是什么意思?()(1.0分)1.0 分 ?A、 练习 ?B、 实践 ?C、 复习 ?D、 习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8 子曰:“微管仲,我其被发左衽矣!”这里的“微”如何理解?()(1.0分)1.0 分 ?A、 小 ?B、 稍微 ?C、 隐匿 ?D、 无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9 “彻”是先秦的一种税收制度,具体的税率是?()(1.0分) 1.0 分 ?A、 十分之一 ?B、 二十分之一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标志和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变量。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 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 1.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产业分类 B.劳动生产率 C.所有制形式 D.企业名称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3.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国所有油田 B.每一个油田 C.每一台采油设备 D.所有采油设备

4.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 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 C.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 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 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英国人威廉·配第 B.德国人康令 C.德国人阿亨瓦尔 D.比利时人凯特勒 6.关于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中的单位数都是有限的 B.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C.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D.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7.关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C.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是总体单位 D.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 8.关于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B.品质标志是用文字表示的 C.数量标志是用数字表示的 D.数量标志说明总体量的特征 9.关于变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能取整数的变量是离散变量 B.可以用小数表示的是连续变量 C.只能用小数表示的是连续变量 D.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 10.关于指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量指标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 B.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C.质量指标只能用相对数表示 D.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四、多项选择题 1.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 A.国内生产总值 B.企业数 C.身高 D.体重 E.人数2.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 )。 A.增加值 B.学校数 C.机器台数 D.销售额 E.粮食产量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关于生物统计学考试复习题库

生物统计学各章题目 一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二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12 2--∑∑n n x x )(

统计学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4个)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质量方面。(×)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 3.对于连续型变量,其组限是按照“上限不包括在内”的原则进行汇总的。(√)4.平均数是测定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5.在时间序列的乘法合成模型中,季节变动成分S通常是季节的个数(F) 6.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时间序列的直线趋势方程Y=a+bt时,若0≤b≤1则该时间序列的趋势为逐步上升的趋(T) 7.从计算方式看,综合评价指数是一种算术平均指数(F) 8.特殊原因偏差表示过程中固有的偏差,这些偏差随机或偶然出现。(F) 9.当样本量给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置信水平固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10.置信区间是一个随机区间,它因样本量的不同而不同,而且所有的区间都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 11通常是在控制犯取伪错误概率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弃真错误的概率小一点。(×) 12抽样单位既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个体,也可以是一组个体。(√) 13. 第一类错误是假设检验中出现的第一种错误,是将不真实的现象检验为真实的现象(错误) 14. 正态分布总体有两个参数,即均值与方差,当这两个参数确定以后,一个正态分布也就确定了。(正确) 15. 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模型的标准差等于随机干扰项的标准差。(正确) 16. 根据最小二乘估计,可以得到总体回归方程。(错误) 17.单纯依靠相关与回归分析,无法判断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答: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还有赖于实质性科学的理论分析。 18.圆的直径越大,其周长也越大,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正相关关系。 答:错。两者是精确的函数关系。 19.X2检验不适用于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统计。(错) 20.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择H检验。(对) 21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22对回归模型y=β0 +β1X1 +β2X2+…+βpXP+ε的假定有自变量X1 ,X2,…,XP 相互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23如果经检验所有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则可以判定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24.DW 值越接近2, t 序列的自相关性就越小。(√) 二、选择题(4个) 1. “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B )。 A、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统计分析 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2.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D )。

2020年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调查项目通常以表的形式表示,称作调查表,一般可分为( B )。 A.单一表和复合表 B.单一表和一览表 C.简单表和复合表 D.简单表和一览表 2. 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D ) A.次数 B.累计频率 C.频率 D.次数密度 3. 政治算术派产生于17世纪资本主义的英国,代表人物是( B )。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康令 D.凯特勒 4. 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A )。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5. 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等情况( D )。 A.填报单位是每个职工 B.调查单位是每个企业 C.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企业 D.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填报单位是每个企业 6. 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B )。

A.销售人员测验成绩与销售额大小的关系 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 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D.数学成绩与统计学成绩的关系 7.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B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8.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C )。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 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9.某工人月工资90元,则工资是( C )。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变量值 10.某厂工业总产值逐年有所增加,1999年、2001年、2002年分别增长5%、8%、10%,三年工业总产值总共增长( D )。A.23% B.22% C.11.2% D.24.74% 11.某电器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 C ).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

统计学考试重点题目

1、某车间30 要求:累计 要求:按考试成绩分组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并计算出各组频率和组中值。 比上期增长多少;又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期699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本期单位成本为672元,试计算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2)某企业2001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08%,实际为上年的114%,

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数。 (3)某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完成102%,这一年劳动生产率为2000年的107%,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2000年增长百分数。 (1)(1+5%)÷103%-1=1.94% 672÷(699-12)=97.82% (2)114%÷108%=105.56% (3)107%÷102%-1=14.90% 3、已知甲、乙两农贸市场某种农产品分等级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要求: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农贸市场哪一个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两市场平均价格不一致的理由。 ∑∑===(元)甲38.14/5.5/f Xf X (元) 乙33.14/3.5/===∑∑f Xf X 4、某厂生产的某种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已知各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93%和98%。要求:计算该零件在各道工序的总合格率和平均合格率。 总合格率=%583.86%98%93%95=?? 平均合格率=%31.95%98%93%953=?? 5、某商业局系统所属20个商店2000年的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资料如下表: 要求:计算该系统所属商店的平均流通费用率和销售额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数。

M/m/x ym/m 6、(1)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0.256,求标准差; (2)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求标准差系数;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求平均数; (4)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求变量值对90的方差; (5)设y = x ± a ,若y σ=28,求x σ; (6)设y = 0,若y σ=12,求x σ。 (1)2561000256.0=?=?=X V σ(2)5)12(169222=-=-=X X σ 4167.012/5/===X V σ (3)4325222=-=-=σX X (4)2500)5090(30)90(2222 2 90=-+=-+=X X σσ (5)28==y x σσ (6)158.0/12||/===a y x σσ 9、设甲县农民人均收入为5880元,标准差为680元,农业人口为88.2万人;乙县农民人均收入6240元,标准差860元,农业人口89.50万人。要求:计算甲、乙两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系数。

期末考试复习--统计学

习题课 1、有两个班同学参加统计学考试,甲班的平均分数81分,标准差9.9分,乙班的考试成绩如下: 要求:(1)计算乙班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 (2)比较哪个班的平均分数更有代表性。 解题过程参考教材和作业。 2、某钢铁厂2002年—2007年钢铁产量如下表。 (1)计算出表中各动态分析指标的数值,并填入表内的相应格中,

(2)计算2002年—2007年的平均增长量。 需要掌握的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指标有: 1. 增长量: (1) 逐期增长量:12312;;;----n n a a a a a a (2) 累积增长量:00201;;;a a a a a a n --- (3) 平均增长量 = 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 = 累积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 2.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 环比发展速度:123 12,,,-n n a a a a a a (2) 定基发展速度: 02 01,,a a a a a a n (3) 增长速度 = 发展速度-1 (4) 平均发展速度 = n n a a 0 (5) 平均增长速度 = 平均发展速度-1 3、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三种产品的价格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三种产品的销售量总指数以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使销售总额变动的绝对额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销售总额(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 解:列表计算如下:

(1)三种产品的价格指数: %11515.126100 30100 11 1或== = ∑∑z q z q k z 由于价格变动影响的销售总额绝对额: ∑∑0111-z q z q =30100-26100=4000元 (2)三种产品的销售量总指数: %10303.125350 26100 001或== = ∑∑z q z q k q 由于销售量变动影响的销售总额绝对额: ∑∑0001-z q z q =26100-25350=750元 (3) 销售总额指数: %7.118187.125350 30100 01 1或== = ∑∑z q z q k qz 销售总额的绝对额: ∑∑0011-z q z q =30100-25350=4750元 指数体系:118.7%=115%*103% 4750万元=4000万元+750万元 分析说明:………….….。 4、宁波新四方快餐厅连续3个星期抽查49位顾客,以调查顾客的平 均消费额,得样本平均消费额为25元,并假设总体的标准差为10.5元,要求:

2016-2017期末测试卷答案

陡峭蕴含烘烤俏丽凄凉朦胧跋涉镌刻抑扬顿挫我们可以用余音绕梁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用(别具一格)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是,我们可以说(巧夺天工),而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是,我们可以说(妙笔生花) 教我坚强的是路边的小草,教我勇敢的是雪山上的雪莲。 教我坚强的是冬日的松柏,教我刚劲的是腊月的梅花。 教我顶天立地的是巍峨的高山,教我坚强的是不畏严寒的梅花。 我们热爱河流,就像干渴的旅人渴望绿洲柔和的清水一样 我们热爱森林,就像迟暮的老人期盼家乡熟悉的气息一样 我们热爱山川,就像勇敢的海燕喜爱大海澎湃的浪花一样. 我们热爱河流,就像瘦小的孩子依赖父亲有力的臂弯一样. 我们热爱动物,就像健壮的犀牛喜爱犀鸟小巧的身躯一样. 我们热爱山川,就像展翅的雄鹰依恋浩瀚的天空一样。 我们热爱河流,就像海底的深鱼依恋大海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生活, 就像新初生婴儿的母亲依恋孩子一样。 与其还不如无论都因为所以如果就 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 希腊雅典4 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四害”是指:苍蝇、蚊子、蟑螂、老鼠三亲指父母,兄弟,夫妻。六眷指父亲的两支、母亲两支、妻子两支

三亲"即指宗亲、外亲、妻亲,六故,指父、母、岳父、岳母、自己、妻子方面的熟人 课内阅读(一) 1. (1)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2)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2.伯父教我读书不要马虎。 3.伯父表面上是在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委婉的语言、幽默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不认真。读书囫囵吞枣、一目十行! 4.因为我读书一点也不认真,被伯父的委婉幽默的批评后心里很尴尬。一本好书在自己手里一文不值。 ①“久久凝望”里,嘎羧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②嘎羧为什么会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 “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③从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中,你听出了什么? “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4、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不仅仅是一头战象。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老人与海鸥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它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天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2017公需课考试答案(国家和天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天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2017公需课考试答案 一、单选 1.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下调到(6.5%)左右 2. 下列不属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是:(珠三角经济带发展) 3. 关于“十三五”时期天津的市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从发展水平看,处于农业化后期向工业化期演进的阶段) 4. “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中不包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 下列不属于世界级城市群的是:北海道城市群 6. (十三五)时期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 7. 在城市群中,一个城市的辐射半径应在(200)公里内。 8. “十三五”期间我国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点 9. (京广京哈经济带)被誉为“中国的脊椎” 10. (轴带)是指一个区域里产业、城市、人口的高聚集地 二、多选 11. 十三五”规划编制的世情背景包括() A. 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 B. 能源结构和版图变化影响深远 C.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D.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12.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发展存在的短板主要有() A. 改革开放活力尚需进一步释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B. 金融创新优势尚需充分发挥、航运核心区服务辐射能力不足 C. 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D.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板块”主要有() A. 东部率先发展 B. 东北振兴 C. 西部大开发 D. 中部崛起 14. 我国的“四横”经济轴带主要有() A. 陇海兰新经济带 B. 珠江西江经济带 C. 长江经济带 D. 渤蒙新经济带 15. “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取得的发展成就包括() A. 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B. 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C.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群众生活获得新改善 D.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16.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意见是() A. 共抓大保护 B. 生态优先 C. 不搞大开发 D. 绿色发展 17. 天津市“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发展任务包括()。 A. 共建共享美好生活、高标准建设安全天津 B. 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 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D. 建设管理高品质的现代都市、营造绿色宜人生态环境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的布局思路。 A. 节点支撑 B. 区域联动 C. 功能互补 D. 轴向集聚 19. 我国的“四纵”经济轴带主要有()。 A. 京广京哈经济带 B. 沿海经济带 C. 沿边经济带 D. 包昆经济带 20.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有()。 A.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B. 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C.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D.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三、判断题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 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 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以及答案

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第一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分,每小题1分。) 1.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加热使水沸腾 B .向石灰水中通 入二氧化碳 C .向玻璃片呼气 玻璃片变潮湿 D .干冰升华 2.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有机合成材料是材料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维生素 B .蛋白质 C .合成橡胶 D .合金 4.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会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从微观角度解释被动吸烟的原因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 . B . C . D . 6.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A .钙元素 B .钙原子 C .钙单质 D .钙离子 7.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 ,则这种锶原

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26 B.88 C.50 D.38 8.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有限,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地热能D.天然气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雪碧饮料B.石灰水 C. 蒸馏水D.矿泉水10.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后,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11.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中,表示单质的是 A.B.C.D. 12.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基本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出土很少且锈迹斑斑。由此可推测: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金、铜、铁B.铁、金、铜C.铁、铜、金D.铜、金、铁13.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此得出它应具备下列性质的选项是 ①不易溶于水②易溶或能溶于水③密度比空气大④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4. 北京奥运会使用的“祥云”火炬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 理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x H8+5O2点燃3CO2+4H2O,则x是 A.1 B.2 C.3 D.4 1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 ...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覆着一层紫红色物质 D.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锌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铜则没有16.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免费使用塑料 购物袋以控制其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 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 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 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原创整理精华,考试复习必备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各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 (考试复习资料精华版—根据历年考试重点以及老师画的重 点原创整理) 第一章总论 重点在“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考点一:掌握以下四组概念(含义及举例)—-肯定考一个名词解释! ①总体、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②标志、标志值及分类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分类: Ⅰ按性质不同 a.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现。(有些品质标志虽然以数量表现,但实质表现产品质量差异。例如产品质量的具体表现未“一等、二等、三等”。) b.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只能用数值来表现。 Ⅱ按变异情况 可变标志: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表现不尽相同时称为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都相同……不变标志。标志值:标志的具体表现. ③变量、变量值 变量:指数量标志。 变量值:指数量标志值,具有客观存在性。 ④指标的含义及分类 (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统计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简称指标。a。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不同:数量指标(绝对数,绝对指标,总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数或平均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b.按其作用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试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d.计量单位的特点: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 ②标志既有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也有反映总体单位品质特征;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③凡是统计指标都具有综合的性质,而标志一般不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