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英文:nitrogen fertilizer)是一种以氮元素作

为主要营养元素,为作物提供营养的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氮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氮肥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全球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介绍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氮肥的生产过程

氮肥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两种:合成氨法和生物固氮法。其中,合成氨法是目前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方法,生物固氮法则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特性来固定氮的方法。

(一)合成氨法

1、原料准备

合成氨法生产氮肥的原料主要是空气(含有78%的氮气和21%的氧气)和天然气(含有甲烷等烷烃类物质)。此外,生

产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催化剂、蒸汽和水等。

2、氨的合成

氨的合成主要是通过催化剂加入热力学推动力来实现。

具体来说,利用高压、高温下的原理,将氧气和氮气经过压缩、揉合等处理后,将其与天然气混合送入催化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氨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保持催化剂的稳定和活性。

3、氨的纯化

氨生成后需要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异物。

主要通过蒸馏、吸附等方法进行。

4、制成氮肥

制成氮肥的过程主要是将氨与一定量的酸等附加物进行反应,得到硝酸和尿素等氮肥产品。在此过程中,需要配合一定的工艺和设备来实现。

(二)生物固氮法

1、选择合适的生物固氮菌株

生物固氮法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菌株,在自然条件下,合适的固氮菌有多种,但是需要根据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

2、土壤改良

为了提升生物固氮的效率,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这里主要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硝酸盐和营养物质等来改善土壤环境。

3、种植作物

在准备好固氮菌株和优质土壤后,需要培育种植对于生物固氮有很好效果的作物。这类作物通常包括豆类和某些牧草等,可以更好地利用固氮的优势。

4、固氮生产

在种植固氮作物后,作物根系就可以与菌株产生接触并发酵,释放大量的氮气。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可根据选定的菌源、土壤和气候等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氮肥的使用

使用氮肥主要是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养分,但当使用不当或者过度使用时,其副作用也会随之而来。在这里,我们将氮肥的使用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途

氮肥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用于作物的生长和

开花结果,一个是用于育种和改进品种,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抗性。

(二)使用时机

在使用氮肥时,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不同作物的生长阶

段及季节性地影响着氮肥的使用。一般来说,在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阶段加氮效果较好,而在气温较低、云量较多、土壤潮湿的季节加氮效果较差。

(三)用量

氮肥的用量是决定其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一

般来说,适量的氮肥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养分,但当使用过量时,会导致土壤肥力丧失、污染环境、影响作物品质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合理把握肥料投入量,以每亩菜园大约

200至300公斤氮肥为宜。

(四)使用方法

使用氮肥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施肥和间接施肥。

直接施肥是将氮肥直接撒到土壤表面,然后插入作物根部,使肥料直接滋养种植物。间接施肥主要是转化为有机肥料,配制成沼气、堆肥、腐熟等,起到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功能,降低造成污染的风险。

三、氮肥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影响

1、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氮肥过度使用会使土壤酸化,导致许多森林、湖泊等环

境受到破坏。同时,淋溶的氨化物和硝酸盐会污染地下水,影响地下水质量,大大降低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

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氮肥的生产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等气体,对

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氨和硝酸等气体的释放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健康影响

氦肥对人体的健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直接影响主

要表现为氮肥中重金属、阴离子和其他有害成分的超标及其衍生物等,直接威胁到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间接影响则表现为氮肥制造厂和种植场的辐射、污染等不良影响。

四、总结

从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角度来看,氮肥对于农业生产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氮肥的生产过程中,合成氨法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使用时机和使用量的把握,合理施肥才能扩大生产和保障环境安全。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合理使用氮肥是关键,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都需谨慎对待。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英文:nitrogen fertilizer)是一种以氮元素作 为主要营养元素,为作物提供营养的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氮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氮肥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全球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介绍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氮肥的生产过程 氮肥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两种:合成氨法和生物固氮法。其中,合成氨法是目前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方法,生物固氮法则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特性来固定氮的方法。 (一)合成氨法 1、原料准备 合成氨法生产氮肥的原料主要是空气(含有78%的氮气和21%的氧气)和天然气(含有甲烷等烷烃类物质)。此外,生 产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催化剂、蒸汽和水等。 2、氨的合成 氨的合成主要是通过催化剂加入热力学推动力来实现。 具体来说,利用高压、高温下的原理,将氧气和氮气经过压缩、揉合等处理后,将其与天然气混合送入催化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氨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保持催化剂的稳定和活性。 3、氨的纯化 氨生成后需要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异物。

主要通过蒸馏、吸附等方法进行。 4、制成氮肥 制成氮肥的过程主要是将氨与一定量的酸等附加物进行反应,得到硝酸和尿素等氮肥产品。在此过程中,需要配合一定的工艺和设备来实现。 (二)生物固氮法 1、选择合适的生物固氮菌株 生物固氮法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菌株,在自然条件下,合适的固氮菌有多种,但是需要根据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 2、土壤改良 为了提升生物固氮的效率,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这里主要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硝酸盐和营养物质等来改善土壤环境。 3、种植作物 在准备好固氮菌株和优质土壤后,需要培育种植对于生物固氮有很好效果的作物。这类作物通常包括豆类和某些牧草等,可以更好地利用固氮的优势。 4、固氮生产 在种植固氮作物后,作物根系就可以与菌株产生接触并发酵,释放大量的氮气。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可根据选定的菌源、土壤和气候等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氮肥的使用 使用氮肥主要是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养分,但当使用不当或者过度使用时,其副作用也会随之而来。在这里,我们将氮肥的使用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途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一、氨 1.合成氨 (1)工业合成氨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氮的固定 将________态的氮转变为氮的__________的过程。 2.物理性质 (1)NH 3是____色、有__________气味、极易__________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________体积的氨气。氨易____化,常作制冷剂。 (2)喷泉实验 (1)氨与水的反应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 (2)氨与酸的反应 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________于水。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 4Cl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NH 4H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与碱反应 NaOH 与NH 4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与____共热的方法制取氨。如: 2NH 4Cl +Ca(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装置如下图。 3.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 4.验满:常使用____________试纸或醮有________的玻璃棒。 5.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4)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6.NH 3的干燥:通常使用碱石灰,不能使用P 2O 5或浓H 2SO 4。 7.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知识点1 氨的物理性质 1.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2009年8月6日介绍,赤峰制药集团氨气泄

高中化学 专题4 第2单元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目标与素养:1.知道NH3的物理性质特点以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4.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一、氨的合成原理和性质 1.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液化难易无色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气易液化 3.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 ①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 内液体呈红色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 呈碱性

5.氨的主要用途 (1)液氨可作制冷剂。 (2)氨可制铵态氮肥等。 微点拨 (1)NH 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NH 3的存在。 (2)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3)NH + 4和OH - 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两者反应生成NH 3·H 2O ,注意不要把NH 3·H 2O 写成NH 4OH 。 二、铵盐和氮肥 1.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受热易分解: NH 4Cl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Cl=====△ NH 3↑+HCl↑。 NH 4H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HCO 3=====△ NH 3↑+CO 2↑+H 2O 。 ②与碱反应: NH 4Cl 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为: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 (3)铵盐的保存与施用: ①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②避免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微点拨 铵盐遇碱均易放出氨气,铵盐受热易分解,但分解产物中不一定有氨气,如NH 4NO 3受热分解的产物就比较复杂。 2.氮肥 (1)常见氮肥 贮存时,应密封并放在阴凉处,施用时,应埋在土壤中,并避免与碱性肥料(如草木灰)混用,以保证肥效。 3.氮的固定 (1)定义: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

氮肥的生产工艺

氮肥的生产工艺 氮肥是指以氮为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其生产工艺通常分为合成氨工艺和尿素工艺两种。 合成氨工艺是指通过工业合成氨法将纯氨生成氮肥的一种工艺。其主要过程包括蒸汽重整、氨合成、氨回收等步骤。具体流程如下: 1. 蒸汽重整:首先通过加热天然气产生合成气,合成气中含有一定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通过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2. 氨合成:将生成的合成气与过量的氢气在高温高压下进一步反应生成合成氨。这个过程一般使用铁、镍作为催化剂,也可以添加一些助剂提高反应效率。 3. 氨回收:通过冷凝、洗涤等方法将合成氨中的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氨。之后可以通过热解脱水的方法将其浓缩。 合成氨工艺的特点是反应温度高、压力大,工艺复杂,占用资源多。但是由于该工艺可以生产高浓度的氨,适用于生产高纯度的氮肥。 尿素工艺是指将尿素作为主要产品的一种氮肥生产工艺。其主要过程包括合成尿素、氨回收等步骤。具体流程如下: 1. 合成尿素:首先将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这个过程

一般采用恶酰胺法或碳酸铵法,其中恶酰胺法是将氨气与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尿素,而碳酸铵法则是将氨气与碳酸铵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尿素。 2. 氨回收:通过冷凝、洗涤等方法将合成尿素反应产生的氨气回收。这个过程一般使用热回收技术,将废气中的氨气吸附、冷凝、洗涤等操作将氨气回收至反应器中。 尿素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能耗低、投资少,适用于中小型氮肥生产厂家。但由于生产尿素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反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氮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合成氨工艺和尿素工艺。其中合成氨工艺复杂,占用资源多,适合生产高浓度氨肥;尿素工艺简单,能耗低,适合中小型企业生产尿素肥。不同工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

现代农业中氮肥施用技术的使用教程

现代农业中氮肥施用技术的使用教程 在现代农业中,氮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它能够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产量。然而,过量施用氮肥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土壤质量, 并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正确使用氮肥施用技 术非常关键。 一、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合理施肥量的确定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过少的施肥量会 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低,而过多的施肥会造成浪费和环境 污染。确定合理的施肥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农作物品种、 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状况、生长季节和气候等。一般来说,可以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来确定农作物所需的氮肥量。此外,还可以通 过参考相关的农业技术资料和经验数据来确定施肥量。 二、适时施肥的原则 适时施肥是指在植物生长的关键阶段和生长季节提供足够的氮肥。不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氮肥的需求量也不同,例如,小麦 的氮肥需求量在出苗后到拔节前最大,而水稻的氮肥需求量则在 抽穗期到灌浆期最大。因此,在不同作物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生长 季节,需要合理调整氮肥的施用时间。

三、分次施肥的技巧 分次施肥是一种有效的氮肥施用技术。它可以将氮肥的施肥量 分为多次施用,使植物可以根据生长的需要逐渐吸收养分,减少 浪费和环境污染。分次施肥的技巧包括逐步增加施肥量,根据植 物的生长状况调整施肥时间和施肥量,使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得 到所需的氮肥。 四、混合施肥的方法 混合施肥是一种将氮肥与其他肥料混合使用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将氮肥与磷肥、钾肥等混合使用,以满足作物对多种养分的 需求。混合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并且可以根据 作物的需求进行调整。 五、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 正确使用氮肥不仅要为作物提供养分,还要保护农业生态系统 的健康。过量施肥会导致氮肥的积累和流失,对土壤和水体造成 污染,影响生态环境。为了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污染,可以采取一 些措施,如合理控制施肥量,正确施肥时间,利用覆膜等农业技 术手段进行农业生产。 六、科学管理氮肥的使用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第十五章化肥生产 采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统称为化肥。主要的产品有氮肥、磷肥和钾肥。此外还有含有多种成分的复合肥料、混合肥料及微量肥料等。 化肥生产,尤其是氮肥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连续化的工艺生产过程,需要在密闭的系统内,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其设备、管道繁多;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性质,有的还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因此,化肥生产及其储运工作必须注意安全防火。 第一节氮肥生产 在各类化肥中,氮肥产量居第一位,氮肥工厂星罗棋布,多数县、市都有氮肥厂。氮肥生产火灾爆炸危险性也最大。 氮肥生产就是将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变成化合态氮的过程,所以也常成为“氮的固定”。 一、氮肥生产流程 氮肥生产流程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1)造气—将原料制备成主要含有氢、氮气体的原料气。 (2)精制—将原料气中氢、氮以外的杂质去除,使原料气得到精纯。(3)压缩与合成—将较为纯净的氮、氢比例为1:3的氮氢混合气体压缩到高压状态,在催化剂和高温的作用下合成为氨。 (4)氨加工—将氨经进一步加工得氮肥。 前三步常称为氨的合成。经进一步加工制得的成品如硝酸铵、尿素等都是化肥。 从安全防火考虑,氮肥生产中以硝酸铵的生产过程最为典型,其他种类氮肥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火要求可以参照。 以固体、液体燃料为原料制造硝酸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氮肥的生产总流程如表所示。 氮肥生产总流程:脱硫 原料准备变换 造气水洗 氨的合成精制铜洗 压缩碱洗

氮肥生产合成甲烷化 氨水 氨的加工硝酸铵 尿素 氨合成的工艺流程图: 空气水蒸汽硫或硫化物水蒸汽 固体原料 或液体原料半水煤 氨 氨气硝酸铵液 成品 空气水 二、原料准备 现在,氮肥生产多采用天然气、炼厂气、焦炉气、重油和煤和焦碳等气体、液体和固体原料。 (一)固体原料 主要有块状焦炭、无烟煤和其他物质制成的煤球等。这类原料虽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但在运输、粉碎、筛分等过程中极易产生粉尘、四处飞扬。当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达到200~300g/m3时,遇明火、猛烈摩擦或雷击等因素,很容易引起爆炸和燃烧,而且爆炸强度很高。因此,要防止粉尘的积存和飞扬。运输和处理固体原料的设备应尽可能做到密闭。处理固体燃料的厂房要设排风除尘设备和水喷装置,以利除尘和增加空气中的湿度。要加强生产管理,做到每班清除积尘。厂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在使用粉煤气化造气的工厂,因储煤与煤气发生炉相通,煤斗内需通入压力大于发生炉内压力的氮气进行保护。若氮气压力不足或供应中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是指氮元素化合物作为作物的营养源在土壤中施用的肥料。氮素是构成植物体内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是制造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的原料,也是构成DNA和RNA的基本元素,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氮肥的生产方式 氮肥生产的常见方式有人造合成氨法、菜籽油氧化法、粪便堆积——磷灰石矿粉——碳或煤焦化灰等自然物质用石灰石和硫酸反应法等。而其中,人造合成氨法是当今世界上氮肥生产的主要方式。 人造合成氨法的原理是使用合成氨生产装置,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按照一定的条件和化学反应,转变为氨气。合成氨法中的主要工艺包括颗粒状负载催化剂直接合成法、光催化合成法和介观空间法等。其中颗粒状负载催化剂直接合成法由于具有优异的接触性、转化性和使用寿命等特点,是当前最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二、氮肥的使用方法 氮肥的使用方法分为两种:直接施用和间接施用。直接施用是将氮肥直接施加到作物根部,让作物直接吸收;间接施用则是将氮肥施加到农田中,通过土壤微生物分解氮肥变成在土

壤中的无机氮,再由植物根系吸收。两种施用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进行氮肥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施肥量要适量,过量施肥会造成土壤松散,水、肥、 土三者比例失衡,从而影响农田生态环境的平衡。 2. 施肥时间要恰当,可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生理特点来 选择合适的施肥期,力求在达到最佳施肥效果的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提高施肥效率,尽量减少氮肥的损失,如采取精确施肥、合理水肥管理、提高施肥覆盖率等方法,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氮肥的作用和意义 氮肥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可以提高作物的养分水平,促进作物快速生长和发育,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机体免疫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氮肥生产也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带动了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 然而,如果氮肥使用不当,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导致水质恶化、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使用氮肥时应注意科学用肥,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污染。 综上所述,氮肥作为一种必需的营养成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它的使用也需要保证其科学性和

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的重要性。 2.掌握氮肥的生产过程和使用方法。 3.了解氮肥的利与弊,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氮肥的生产过程 2.氮肥的使用方法 3.氮肥的利与弊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简要介绍氮肥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步骤二:学习氮肥的生产过程(20分钟) 1.简要介绍氮肥的生产原理。 a.介绍氨的制取方法:金属铁与氨气反应制取氨。 b.介绍尿素的合成:将二氧化碳与氨在高压下反应合成尿素。 2.展示氮肥的生产实验过程。 a.实验1:利用金属铁与氨气反应制取氨。

b.实验2:展示尿素的合成过程。 步骤三:学习氮肥的使用方法(30分钟) 1.介绍氮肥的分类。 a.无机氮肥:包括硝酸铵、尿素等。 b.有机氮肥:包括鸟粪、豆饼等。 2.详细介绍无机氮肥的使用方法。 a.硝酸铵的使用:介绍硝酸铵的施用原则、数量和时间等。 b.尿素的使用:介绍尿素的施用原则、数量和时间等。 3.进行氮肥的土壤调查实验。 a.分析不同土壤中的氮肥含量。 b.讨论土壤中氮肥含量的分布规律。 c.总结不同土壤中氮肥含量的影响因素。 步骤四:探讨氮肥的利与弊(30分钟) 1.讨论氮肥的利与弊。 a.利: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植物生长。 b.弊:污染土壤和水源,导致环境污染。 2.进行环保实验。 a.使用氮肥施肥后观察土壤和水体的变化。 b.讨论氮肥的污染问题。

步骤五:总结(5分钟) 1.总结氮肥的生产过程和使用方法。 2.回答开头引导问题: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什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2.实验观察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 3.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 五、教学资源 1.教科书《化学》(苏教版必修1)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用具和实验原料。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讨论的表现。 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 1.拓展讨论氮肥的替代品及其优缺点。 2.深入研究氮肥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及其效果。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案 氮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因此,在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一、氮肥的生产 1.化学合成:目前,大部分氮肥是通过合成氨生产的。合成氨的主要 原料是天然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将天然气和空气中 的氮气转化为氨气,再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和提纯,最终得到合成氨。合成 氨可以作为氮肥的主要成分,也可以进一步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得到不同 类型的氮肥产品。 2.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利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如豆科植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氨或亚硝酸盐。这种方式一般应用于 豆科植物和其他一些具有固氮能力的植物的种植中。通过与这些植物共生 的微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减少了对化 学合成氮肥的依赖,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氮肥的使用 氮肥的使用应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合理施用,以提高氮肥 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1.施肥时间和量:氮肥的施用时间和量应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土壤的 氮素供应状况进行合理制定。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素的需求不同,应在关键生长阶段进行施肥,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土壤检测结果进行适 量调整,避免浪费和过量施肥。

2.施肥技术:氮肥的施用技术也对氮肥的利用效率有一定影响。例如,通过农田灌溉来施用氮肥可以减少氮肥的损失,增加施肥效果。另外,合 理的肥料配方、施用方式和施用时机等也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三、环境污染和氮肥的减排措施 氮肥的过量施用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土壤质量和水体质量。因此,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氮肥的损失和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1.轮作和种植绿肥:通过轮作和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减少氮肥的损失。 2.耕作管理:适当的耕作和保水保肥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降低氮 肥流失。例如,合理施行梯田、水田和免耕耕作,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氮素 流失。 3.精确施肥:利用土壤测试和植物营养诊断等技术,根据作物和土壤 的需求进行精确施肥,避免过量施肥。 4.混作和合理搭配施肥:通过混作和合理搭配氮肥和有机肥等肥料, 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的损失和污染。 综上所述,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在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这不 仅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化肥制造过程

化肥制造过程 化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它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人类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化肥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化肥制造的详细过程。 一、原料准备 1.气态原料 气态原料主要包括天然气、煤气等。这些原料需要经过加压、净化等工艺处理后才能使用。 2.液态原料 液态原料主要包括硫酸、氨水等。这些原料需要存放在密闭容器中,并保持恒定的温度和压力。 3.固态原料 固态原料主要包括磷矿石、钾盐等。这些原料需要进行粉碎、筛选等

工艺处理后才能使用。 二、生产工艺 1.氮肥生产工艺 (1)合成氨的制备:将天然气或其他含有丰富氢元素的化合物与空气混合,通过加热和高压反应生成合成氨。 (2)尿素的制备:将合成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 (3)硝酸铵的制备:将氨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 (4)硫酸铵的制备:将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2.磷肥生产工艺 (1)磷矿石的选矿:将经过粉碎、筛选等工艺处理后的磷矿石进行选矿,分离出含有较高浓度的磷酸盐物质。 (2)磷酸盐物质的提取:将选出的含有较高浓度的磷酸盐物质进行加工处理,提取出有效成分。

(3)单超级磷肥的制备:将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与硫酸等原料进行混合反应,生成单超级磷肥。 (4)复合肥料的制备:将单超级磷肥与其他化学原料混合,生成复合肥料。 3.钾肥生产工艺 (1)钾盐的加工处理:将钾盐进行粉碎、筛选等加工处理,去除其中杂质和不需要的成分。 (2)钾肥生产:将加工处理后的钾盐与其他化学原料进行混合反应,生成钾肥。 三、产品包装和储存 化肥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通常情况下,化肥会被装入编织袋或塑料袋中,并在干燥、阴凉的仓库中储存。由于化肥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四、环保措施 化肥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为了保护环

高中化学《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教案

Don't preach your own heart everywhere, you are not the only one in this world who have stories.通用参考模板 (页眉可删) 高中化学《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教案 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3.学习观察法、探究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 4.知道氮肥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 三、设计思路

氮肥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雷雨发庄稼”(自然固氮)知识的复习和生物固氮方式缺点的讨论,从而将本节内容的重点引入人工固氮(合成氮)过程的教学中来。氮肥生产的基础是氨的合成,即可引入本节课教学重点——氨气性质的教学。其中,氨气与水和酸的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再通过氨的挥发性、刺激性气味等性质,引导学生讨论氨水作为化肥的缺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固态铵盐和氮肥知识的教学。在学习铵盐知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科学使用化肥的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回忆“雷雨发庄稼”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图片] 人类已知的三类基本固氮方式。 [讨论] 三种固氮方式的优缺点。强调人工固氮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内容的教学。 [化学史话]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大气中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通过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获得的氮元素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科学家们苦苦探索了几百年。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用氢气和氮气合成了氨,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合成化肥的基础。从此,人类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氮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掌握氮肥的生产原理和过程; 3.理解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氮肥的生产原理和过程; 2.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氮肥的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理解; 2.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 教学准备: 1.氮肥的制作视频资料; 2.氮肥的实物样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养分。 2.提问:氮肥在植物的生长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二、讲解氮肥的生产原理和过程(20分钟)

1.播放氮肥的制作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氮肥的生产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氮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等。 3.解释氮肥生产原理:氮肥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大量氮元素的物质,如尿素、铵盐等。氮肥的生产过程主要包含氮元素的提取和氮元素的转化两个步骤。 三、讨论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0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氮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浇灌的时机、浓度的选择、使用量的掌握等。 2.分组讨论,提出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展示给全班。 四、演示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20分钟) 1.准备一些植物种子和合适的土壤,示范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氮肥。 2.指导学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使用氮肥的效果,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本次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氮肥的正确方法很重要?氮肥的使用有哪些潜在的问题? 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多浏览相关资料,了解氮肥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对氮肥的认识。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1、NH3的生产 德国化学家______________首次合成出了氨,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3的物理性质 颜色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空气,溶解性_____________, 1体积水可溶解__________体积NH3,易__________,常用作____________。 3、NH3的化学性质 ⑴与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色,是唯一显碱性的气体。 喷泉实验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喷泉没有充满的可能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烧瓶的体积为VL ,若溶液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标 准状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水中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氨中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酸反应(盐酸、硫酸、硝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铵盐 ⑴物理性质 铵盐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________溶于水,呈白色或无色晶体。碳铵_______________氯铵___________硫铵___________硝铵_____________ ⑵化学性质 ①受热分解(NH4Cl、NH4H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碱反应(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Cl和Ca(O H)2反应(实验室制氨气)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燥________________,收集________________, 验满_______________,除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氮的固定把_____________态的氮转变为____________态的氮的过程。 ⑴途径自然固氮①雷电作用②生物固氮。 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⑵氮的循环 含氮化合物 巩固练习 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固体氢氧化钠 D.生石灰

高中化学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苏教版必修一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哈伯-哈伯法合成氨的发明者 哈伯-哈伯法合成氨的发明者Fritz Haber 1868一1934 翻阅诺贝尔化学奖的记录,就能看到1916一1917年没有颁奖,因为这期间,欧洲正经历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颁了奖,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哈伯。这引起了科学家的议论,英法等国的一些科学家公开地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哈伯没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这究竟是为什么? 哈伯与诺贝尔化学奖 随着农业的发展,对氮肥的需求量在迅速增长。在19世纪以前,农业上所需氮肥的来源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副产品,如粪类、种子饼及绿肥。1809年在智利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硝酸钠矿产地,并很快被开采。一方面由于这一矿藏有限,另一方面,军事工业生产炸药也需要大量的硝石,因此解决氮肥来源必须另辟途径。 一些有远见的化学家指出:考虑到将来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子孙后代免于饥饿,我们必须寄希望于科学家能实现大气固氮。因此将空气中丰富的氮固定下来并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形式,在20世纪初成为一项受到众多科学家注目和关切的重大课题。哈伯就是从事合成氨的工艺条件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化学家之一。 利用氮、氢为原料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曾是一个较难的课题,从第一次实验室研制到工业化投产,约经历了150年的时间。1795年有人试图在常压下进行氨合成,后来又有人在50个大气压下试验,结果都失败了。19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的巨大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由氮、氢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增加压力将使反应推向生成氨的方向:提高温度会将反应移向相反的方向,然而温度过低又使反应速度过小;催化剂对反应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实际上就为合成氨的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当时物理化学的权威、德国的能斯特就明确指出:氮和氢在高压条件下是能够合成氨的,并提供了一些实验数据。法国化学家勒夏特里第一个试图进行高压合成氨的实验,但是由于氮氢混和气中混进了氧气,引起了爆炸,使他放弃了这一危险的实验。在物理化学研究领域有很好基础的哈伯决心攻克这一令人生畏的难题。 哈伯首先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索合成氨的最佳物理化学条件。在实验中他所取得的某些数据与能斯特的有所不同,他并不盲从权威,而是依靠实验来检验,终于证实了能斯特的计算是错误的。在一位来自英国的学生洛森诺的协助下,哈伯成功地设计出一套适于高压实验的装置和合成氨的工艺流程,这流程是:在炽热的焦炭上方吹人水蒸汽,可以获得几乎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体。其中的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与水蒸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学案

3 硝酸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硝酸的性质,了解硝酸的用途; 2.了解硝酸的工业制法,认识工业制备的一般流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 学习重、难点:硝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1. 纯硝酸是色,有气味的液体; 2. 硝酸沸点低,易,在空气中遇水蒸汽呈状; 3. 浓硝酸常呈现出色,是由于溶有的缘故。 ※“发烟硝酸”通常指%以上的硝酸,常用工业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 不稳定性 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 注意: a. 浓硝酸一般呈黄色,是由于; b. 硝酸一般保存在处,使用瓶和塞保存; c. 硝酸一般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 问题:如何除去浓硝酸中溶有的NO2? 2. 强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探究:见书100页实验1和实验2 铜与浓硝酸反应现象: 铜与稀硝酸反应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Cu + HNO3(浓) Cu + HNO3(稀) 注意: a. 与金属反应时硝酸表现性和性,通常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 b. 硝酸的氧化性随硝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无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c. 硝酸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金、铂等少数金属除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与金属反应时一般不产生氢气;

d.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加热继续反应),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e. 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以体积比1:3混合,能溶解金、铂。 [试一试]书写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Fe +HNO3(稀) Fe +HNO3(浓) (2)与非金属(C、S、P等)反应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注意:浓硝酸将非金属单质氧化成最高价氧化物,如果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3)与其它还原性物质的反应(如Fe2+、I-、S2-、SO32-等)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HNO3(稀)+FeO HNO3(稀)+H2S HNO3(稀)+Na2SO3 (4)酸性 硝酸是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但与金属反应不能放出氢气。 向稀硝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 向浓硝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 三、硝酸的用途 1.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氮肥、硝酸盐等; 2. 硝酸是实验室里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对皮肤、衣物等有腐蚀性,若不慎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洗涤。 四、硝酸的工业制法 1. 名称:氨氧化法制硝酸 2. 制备过程 a.氨的催化氧化 b.一氧化氮的氧化 c.二氧化氮的吸收 3. 注意: a. 吸收过程中生成的NO要循环氧化,再吸收; b. 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 NaOH +NO2 NaOH +NO2+NO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金属元素及典型非金属元素(如氯、硫)及其化合物,且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这不仅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氨及其产品还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及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综合应用能力;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4.进一步强化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通过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和故事的讨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加强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观念。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 地生产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 耕地生产吨粮食。从到,产生这么大的飞跃 的原因是什么呢 【讲述】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 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回答】使用了化 肥 通过学生 熟悉的话 题引入新 课 过渡 — 【设问】那化肥怎样获得的呢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 环节二: 氨的性质及用途【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氮循环 【讲述】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元素,大气 中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通过生物 固氮和自然固氮获得的氮元素远远不能满足 植物生长的需要。 , 【化学史话】哈伯、波施与工业合成氨 【多媒体展示】各式氮肥,强调工业合成氨 的重要性 【板书】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N2 + 3H22NH3 【展示】收集好的氨,对氨进行直观认识。 并结合图片认识氨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展示】关于氨气泄漏的新闻报道 【设问】从这则新闻报道可以知道氨气的哪 些性质通过工作人员的处理方法又可以知道 氨的哪些性质呢 【板书】一、氨 1、物理性质 : 【讲述】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个实验 【实验1】喷泉实验: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 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 少量水)的胶塞。按课本98页图4—14所示 组装实验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 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 【设问】出现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原理又 思考讨论 聆听 · 【归纳】 氨在通常状况下 是无色、具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密 度比空气小。易液 化,液氨可作制冷 剂。 【记笔记】 ' 4人一组,进行分 组实验 【现象】将胶头滴管 中的水挤入烧瓶,打 开止水夹,烧杯中的 水沿着导管喷入烧 瓶,变成红色喷泉 引发认知 冲突 通过化学 史实的介 绍,增强 学生的兴 趣和求知 欲 - 联系生活 加强感知 培养学 生的动 手、观 察、分 析、归纳 能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