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片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单片机入门知识概述

1.1 单片机的发展历程

单片机的应用在后PC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处理器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综观单片机的发展,以应用需求为目标,市场越来越细化,充分突出以“单片”解决问题,而不像多年前以MCS51/96等处理器为中心,外扩各种接口构成各种应用系统。单片机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嵌入式高端应用主要由DSP、ARM、MIPS等高性能处理器构成),在这些应用中,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电池供电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产品体积的限制,很多是用钮扣电池供电,要求系统功耗尽可能低,如手持式仪表、水表、玩具等。

(2)随着应用的复杂,对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既要外设丰富、功能灵活,又要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能做一些实时算法,而不仅仅做一些简单的控制。

(3)产品更新速度快,开发时间短,希望开发工具简单、廉价、功能完善。特别是仿真工具要有延续性,能适应多种MCU,以免重复投资,增加开发费用。

(4)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既能加密保护,又能方便升级。

1.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特点

自单片机出现至今,单片机技术已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路程。纵观20年来单片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以微处理器(MPU)技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为先导,以广泛的应用领域拉动,表现出较微处理器更具个性的发展趋势。

(1)单片机寿命长

这里所说的长寿命,一方面指用单片机开发的产品可以稳定可靠地工作十年、二十年,另一方面是指与微处理器相比的长寿命。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MPU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以386、486、586为代表的MPU,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淘汰出局,而传统的单片机如68HC05、8051等年龄已有20岁以上,产量仍是上升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对相应应用领域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以该类CPU为核心,集成以更多I/O功能模块的新单片机系列层出不穷。可以预见,一些成功上市的相对年轻的CPU核心,也会随着I/O功能模块的不断丰富,有着相当长的生存周期。新的CPU类型的加盟,使单片机队伍不断壮大,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2)8位、16位、32位单片机共同发展

这是当前单片机技术发展的另一动向。长期以来,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是以8位机为主的。随着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产品进入家庭,32位单片机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以Motorola 68K为CPU的32位单片机97年的销售量达8千万枚。过去认为由于8位单片机功能越来越强,32位机越来越便宜,使16位单片机生存空间有限,而16位单片机的发展无论从品种和产量方面,近年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3)单片机速度越来越快

MPU发展中表现出来的速度越来越快是以时钟频率越来越高为标志的。而单片机则有所不同,为提高单片机抗干扰能力,降低噪声,降低时钟频率而不牺牲运算速度是单片机技术发展之追求。一些8051单片机兼容厂商改善了单片机的内部时序,在不提高时钟频率的条件下,使运算速度提高了很多,Motorola单片机则使用了琐相环技术或内部倍频技术使内部总线速度大大高于时钟产生器的频率。68HC08单片机使用4.9M外部振荡器而内部时钟达32M,而M68K系列32位单片机使用32K的外部振荡器频率内部时钟可达16MHz以上。(4)低电压与低功耗

自80年代中期以来,NMOS工艺单片机逐渐被CMOS工艺代替,功耗得以大幅度下降,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由3μm工艺发展到1.5、1.2、0.8、0.5、0.35 近而实现0.2μm 工艺,全静态设计使时钟频率从直流到数十兆任选,都使功耗不断下降。Motorola 最近推出任选的M.CORE可在1.8V电压下以50M/48MIPS全速工作,功率约为20mW。几乎所有的单片机都有Wait、Stop等省电运行方式。允许使用的电源电压范围也越来越宽。一般单片机都能在3到6V范围内工作,对电池供电的单片机不再需要对电源采取稳压措施。低电压供电的单片机电源下限已由2.7V降至2.2V、1.8V。0.9V供电的单片机已经问世。(5)低噪声与高可靠性技术

为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使产品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满足电磁兼容性方面更高标准的要求,各单片机商家在单片机内部电路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技术措施。如美国国家半导体NS的COP8单片机内部增加了抗EMI电路,增强了“看门狗”的性能。Motorola 也推出了低噪声的LN系列单片机。

为适应这种需求许多单片机都采用了在片编程技术(In System Programming)。未编程的OTP芯片可采用裸片Bonding技术或表面贴技术,先焊在印刷板上,然后通过单片机上引出的编程线、串行数据、时钟线等对单片机编程。解决了批量写OTP 芯片时容易出现的芯片与写入器接触不好的问题。使OTP的裸片得以广泛使用,降低了产品的成本。编程线与I/O线共用,不增加单片机的额外引脚。而一些生产厂商推出的单片机不再有掩膜型,全部为有ISP功能的OTP。MTP向OTP挑战MTP是可多次编程的意思。一些单片机厂商以MTP的性能、OTP的价位推出他们的单片机,如ATMEL A VR单片机,片内采用FLASH,可多次编程。华邦公司生产的与8051兼容的单片机也采用了MTP性能,OTP的价位。这些单片机都使用了ISP技术,等安装到印刷线路板上以后再下载程序。

8051类单片机最早由Intel公司推出的8051/31类单片机也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几种单片机之一。由于Intel公司在嵌入式应用方面将重点放在186、386、奔腾等与PC类兼容的高档芯片的开发上,8051类单片机主要由Philips、三星、华邦等公司接产。这些公司都在保持与8051单片机兼容的基础上改善了8051许多特性(如时序特性)。提高了速度、降低了时钟频率,放宽了电源电压的动态范围,降低了产品价格。

1.2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象机、摄象机、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不用说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仪表、医疗器械了。因此,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将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与智能化控制的科学家、工程师。

单片机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大致可分如下几个范畴:

1.在智能仪器仪表上的应用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实现诸如电压、功率、频率、湿度、温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长度、硬度、元素、压力等物理量的测量。采用单片机控制使得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功能比起采用电子或数字电路更加强大。例如精密的测量设备(功率计,示波器,各种分析仪)。

2.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用单片机可以构成形式多样的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例如工厂流水线的智能化管理,电梯智能化控制、各种报警系统,与计算机联网构成二级控制系统等。

3.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家用电器基本上都采用了单片机控制,从电饭褒、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彩电、其他音响视频器材、再到电子秤量设备,五花八门,无所不在。

4.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的单片机普遍具备通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为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间的应用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现在的通信设备基本上都实现了单片机智能控制,从手机,电话机、小型程控交换机、楼宇自动通信呼叫系统、列车无线通信、再到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的移动电话,集群移动通信,无线电对讲机等。

5.单片机在医用设备领域中的应用

单片机在医用设备中的用途亦相当广泛,例如医用呼吸机,各种分析仪,监护仪,超声诊断设备及病床呼叫系统等等。

6.在各种大型电器中的模块化应用

某些专用单片机设计用于实现特定功能,从而在各种电路中进行模块化应用,而不要求使用人员了解其内部结构。如音乐集成单片机,看似简单的功能,微缩在纯电子芯片中(有别于磁带机的原理),就需要复杂的类似于计算机的原理。如:音乐信号以数字的形式存于存储器中(类似于ROM),由微控制器读出,转化为模拟音乐电信号(类似于声卡)。在大型电路中,这种模块化应用极大地缩小了体积,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损坏、错误率,也方便于更换。

此外,单片机在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1.3 学习单片机的途径

学习单片机的一个最好途径——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大部分概念都是到了实际动手做东西的时候才弄明白的。而且在经历了迷惑之后再搞清楚,印象就特别深刻。直到现在我对那些概念和接口都非常清晰。通过汇编语言的学习可以对单片机底层结构和接口时序弄得很清楚。在使用C语言开发的时候,优化代码和处理中断也就不会太费劲。虽然现在绝大部分单片机开发都使用C语言,甚至有些公司还推出了图形化编程的工具,这样对于项目的开展从时间上快了很多,在管理上也规范了不少,但是从学习和想深入掌握单片机精髓的角度来说,还是需要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的使用。

只是精通单片机技术还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体会最深的是,单片机只有融合到各种应用领域中,才能展现它的最大活力。然而单片机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要做好单片机系统还需要各种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支持。例如,在“数控电流源”中,就需要搞清楚电流采集电路的工作原理,A/D转换后数据处理的方法,电路设计等知识,没有这些专业知识,就算单片机技术再厉害也不可能做好这个项目。脱离应用背景的单片机开发,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一样。

单片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开发单片机的必备基础知识。首先是熟练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其实各家各门的单片机其基本结构和原理都差不多,特别是共有的知识需要好好理解和掌握。例如,内核结构、内存分配、中断处理、定时计数、串行通信、端口复用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具备模拟电子、数字电子、C语言程序开发知识以及原理图和PCB设计等一些技能。在进行系统开发的时候,进行原理设计、PCB布板、程序编写、系统联调这些工作都是在所难免的。

第二阶段:在掌握好一款单片机原理和应用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其他各家单片机的独有技术,学不了那么多也要多了解了解。同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单片机的一些外围器件和常用电路,以备不时之需。有时候客户要求低成本,那我们只好选用和泰、义隆、华邦等这类台湾

芯片;如果客户要求工业级的性能,那么我们就得从PIC、NEC、飞思卡尔、NXP等这些欧美和日式单片机中选择;若要进行功耗的开发,选用MSP430系列应该有一定优势;在进行测量仪器设计的时候,C8051和AduC842这类数模混合芯片就显得比较方便。所以说最好每个类型的单片机都会一两款,在实际项目选型中可以更加灵活。另外,要注意平时的技术积累。比如,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将一些常用的接口程序和控制算法整理成模块或者函数,在其他的项目开发中,有同样或者接近的需求时马上就可以使用,又快又好。

第三阶段: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不断深化单片机应用技术,不断积累应用行业的专业知识。对于各种实际的应用项目,往往需要理解和掌握外围电路相关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有了扎实的单片机应用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且熟悉掌握了几款不同类型单片机的开发方法,再结合实际的应用背景,那么就可以随心所欲,设计出性能最优、结构最合理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1.4 计算机基础知识

1.4.1 数制

数制是一种计数方式,日常生活中以采用十进制为主,而在计算机中则以二进制数存储,运算。常用的数制有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的特点及标识如表1-1所示。

表1-1 常用的数制类型特点

名称数码计数规则适用场合后缀

十进制0――9 逢十进一日常生活 D

二进制0、1 逢二进一计算机系统 B

十六进制0―9、

A―F逢十六进

为了书写方便,将二进

制数表示得更简略

H

以上字母对应的英文单词:

B—Binary(二进制) H--hexadecimal (十六进制)

O--Octa (八进制) D--Decimal (十进制)

1.二进制数

在二进制中, 有0、1共2个不同的数码, 进位方法是“逢二进一”。

最小单位:位—bit 基本数据单元:字节—Byte(B)

其他字母表示:千—Kilo(K) 百万—Million(M)

十亿—Giga(G) 万亿--T

相互关系 1B=8bit 1KB=1024B =210B

1MB=1024KB = 220B 1GB=1024MB = 230B

1TB=1024GB = 240B

2. 十六进制

在十六进制中, 有0、1、2、…、9、A、B、C、D、E、F共16个不同的数码, 进位方法是“逢十六进一”。

例如, (3A8.0D)16可表示为

(3A8.0D)16=3×162+10×161+8×160+0×16-1+ 13×16-2

1.4.2 数制的转换

1.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按权展开即可实现

2.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整数部分:除2取余,从低位到高位

小数部分:乘2取整,从高位到低位

3.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

整数部分可由小数点开始向左每4位一组进行分组,直到高位,若高位不足4位,补零凑足4位;小数部分由小数点向右每4位一组进行分组,不足4位末位补零凑足4位进行转换

例1 (10.101)2=2.625; (46.12)8=38.15625; (2D.A4)16=45.64

例2 (168)10= ()2=(250)8=(A8)16

例3 (0.645)10= (0.10100)2=(0.51217)8=(0.A51EB)16

例4 (168.645)10= (.10100)2=(250.51217)8=(A8.A51EB)16

1.4.3 二进制数的运算

1.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数字,其算术运算较为简单,加、 减法遵循“逢二进一”、 “借一当二”的原则。

(1) 加法运算

规则: 0+0=0; 0+1=1; 1+0=1; 1+1=10(有进位)

(2)减法运算

规则: 0-0=0; 1-1=0; 1-0=1; 0-1=1(有借位)

(3)乘法运算

规则: 0×0=0; 0×1=1×0=0; 1×1=1

(4)除法运算

规则: 0/1=0; 1/1=1

2. 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1) “与”运算

“与” 运算是实现“必须都有, 否则就没有”这种逻辑关系的一种运算。 运算符为“·”, 其运算规则如下:

0·0=0, 0·1=1·0=0, 1·1=1

(2)“或”运算

“或”运算是实现“只要其中之一有, 就有”这种逻辑关系的一种运算, 其运算符为“+”。 “或”运算规则如下: 0+0=0, 0+1=1+0=1, 1+1=1

(3) “非”运算

“非”运算是实现“求反”这种逻辑的一种运算,如变量A 的“非”运算记作 。 其运算规则如下: (4) “异或”运算

“异或”运算是实现“必须不同, 否则就没有”这种逻辑的一种运算, 运算符为 1.4.4 编码

由于计算机输入,输出的信息多种多样,往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这种以编码形式存储的数据既便于存储,也便于输入输出。

1.二进制数的编码

(1) 机器数及真值

1

0,01==A

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0和1, 因此, 我们将一个二进制数的最高位用作符号位来表示这个数的正负。规定符号位用“0”表示正, 用“1”表示负。例如, X=-B, Y=+B, 则X表示为: B, Y 表示为B。

机器数:一个二进制数连同符号位在内作为一个数

机器数的真值:一般书写形式的数

(2)原码、反码、补码

①原码

当正数的符号位用0表示, 负数的符号位用1表示, 数值部分用真值的绝对值来表示的二进制机器数称为原码, 用[X]原表示, 设X为整数。

例如+115和-115在计算机中(设机器数的位数是8)其原码可分别表示为

[+115]原= B; [-115]原= B

注意:由于[+0]原=B, 而[-0]原=B, 所以数0的原码不唯一。8位二进制原码能表示的范围是: -127~+127。

②反码

一个正数的反码, 等于该数的原码; 一个负数的反码, 除符号位外,由它的正数的原码按位取反形成。反码用[X]反表示。

例如: X=+103, 则[X]反=[X]原=B; X=-103, [X]原=B, 则[X]反=B。

③补码

“模”是指一个计量系统的计数量程。如, 时钟的模为12。任何有模的计量器, 均可化减法为加法运算。仍以时钟为例, 设当前时钟指向11点, 而准确时间为7点, 调整时间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时钟倒拨4小时, 即11-4=7; 另一种是时钟正拨8小时, 即11+8=12+7=7。由此可见, 在以12为模的系统中, 加8和减4的效果是一样的, 即-4=+8(mod 12)正数的补码就是它本身, 负数的补码是其真值与模数相加而得。具体应用时,负数补码的求法为用原码求反码, 再在数值末位加1, 即: [X]补=[X]反+1。

例如: [- 75 ]补=B+1 =B。

[0]补=[+0]补=[-0]补=B

[-128]补=B

可见, 数0的补码表示是唯一的。在用补码定义求负数补码的过程中, 由于做减法不方便, 一般该法不用。

8位二进制补码能表示的范围为: -128 ~+127, 若超过此范围, 则为溢出。

2.二-十进制编码

二-十进制码又称为BCD(Binary Coded Decimal)码。

8421BCD编码表如表1-2所示

例1写出69.25的BCD码。

根据8421BCD编码表,可直接写出相应的BCD码:

69.25 =(.)BCD

3. ASCII码

ASCII码,即“美国国家标准资讯交换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International Interchange)的缩写。ASCII码规定了128个基础英文字符的二进制编码规则,如大写字母“A”的编码就是64,而空格的编码则为32。ASCII推出后逐渐取代了其他旧的编码成为电脑编码的统一标准,并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80年代确认为国际标准。

完整的ASCII编码表如下(来源:微软MSDN站点):

第一章 单片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单片机入门知识概述 1.1 单片机的发展历程 单片机的应用在后PC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处理器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综观单片机的发展,以应用需求为目标,市场越来越细化,充分突出以“单片”解决问题,而不像多年前以MCS51/96等处理器为中心,外扩各种接口构成各种应用系统。单片机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嵌入式高端应用主要由DSP、ARM、MIPS等高性能处理器构成),在这些应用中,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电池供电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产品体积的限制,很多是用钮扣电池供电,要求系统功耗尽可能低,如手持式仪表、水表、玩具等。 (2)随着应用的复杂,对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既要外设丰富、功能灵活,又要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能做一些实时算法,而不仅仅做一些简单的控制。 (3)产品更新速度快,开发时间短,希望开发工具简单、廉价、功能完善。特别是仿真工具要有延续性,能适应多种MCU,以免重复投资,增加开发费用。 (4)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既能加密保护,又能方便升级。 1.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特点 自单片机出现至今,单片机技术已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路程。纵观20年来单片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以微处理器(MPU)技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为先导,以广泛的应用领域拉动,表现出较微处理器更具个性的发展趋势。 (1)单片机寿命长 这里所说的长寿命,一方面指用单片机开发的产品可以稳定可靠地工作十年、二十年,另一方面是指与微处理器相比的长寿命。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MPU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以386、486、586为代表的MPU,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淘汰出局,而传统的单片机如68HC05、8051等年龄已有20岁以上,产量仍是上升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对相应应用领域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以该类CPU为核心,集成以更多I/O功能模块的新单片机系列层出不穷。可以预见,一些成功上市的相对年轻的CPU核心,也会随着I/O功能模块的不断丰富,有着相当长的生存周期。新的CPU类型的加盟,使单片机队伍不断壮大,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2)8位、16位、32位单片机共同发展 这是当前单片机技术发展的另一动向。长期以来,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是以8位机为主的。随着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产品进入家庭,32位单片机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以Motorola 68K为CPU的32位单片机97年的销售量达8千万枚。过去认为由于8位单片机功能越来越强,32位机越来越便宜,使16位单片机生存空间有限,而16位单片机的发展无论从品种和产量方面,近年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3)单片机速度越来越快 MPU发展中表现出来的速度越来越快是以时钟频率越来越高为标志的。而单片机则有所不同,为提高单片机抗干扰能力,降低噪声,降低时钟频率而不牺牲运算速度是单片机技术发展之追求。一些8051单片机兼容厂商改善了单片机的内部时序,在不提高时钟频率的条件下,使运算速度提高了很多,Motorola单片机则使用了琐相环技术或内部倍频技术使内部总线速度大大高于时钟产生器的频率。68HC08单片机使用4.9M外部振荡器而内部时钟达32M,而M68K系列32位单片机使用32K的外部振荡器频率内部时钟可达16MHz以上。(4)低电压与低功耗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单片机基础 1-1单片机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答:到目前为止,单片机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低性能单片机阶段。第三阶段:高性 能单片机阶段。 第四阶段:16位MCU。 第五阶段:单片机在集成度、功能、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方面向更高水平发展。1-2说明单片机的主要应用领域?答:由于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功耗低、易扩展、可靠性高、控制功能强及运算速度快等特点,在国民经济建设、军工产品及 家 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① 工业自动化;② 智能仪器;③ 消费电 子产品;④ 表达⑤ 军品;⑥ 终端和外部设备控制;⑦ 多机分布式系统。1-3mcs-51系 列单片机芯片包括哪些功能部件?每个功能部件的功能是什么?答:MCS-51系列 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1.中央处理器cpu。其主要完成单片机的运算和控制功能, mcs-51系列单片机的cpu不仅可以处理字节数据,还可以进行位变量的处理。2.片内数据存储器ram。ram用于存储单片机运行中的工作变量、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等。3.片内程 序存储器rom/eprom。程序存储器既可以存放已编制的程序,也可以存放一些原始数据和 表格。4.特殊功能寄存器sfr。sfr用以控制和管理内部算术逻辑部件、并行i/o口、定 时/计数器、中断系统等功能模块的工作。5.并行口。一共有4个8位的并行i/o口:p0、p1、p2、p3。p0是一个三态双向口,可作为地址/数据分时复用口,也可作为通用i/o口。p1只能作为通用i/o口。p2可以作为通用i/o口,也可作为在单片机扩展外部设备时, 高8位地址总线使用。p3除了作为通用准双向i/o接口外,各引脚还具有第二功能。6.串行口。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口,可以实现单片机与外设之间数据的逐位传送。7.定时/计 数器。可以设置为定时方式或计数方式。 1-4mcs-51系列MCU的引脚中有多少条I/O线?它们类似于单片机的外部地址总线和 数据总线 什么关系?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各是多少位?说明准双向口的含义?答:mcs-51一共 共有32个I/O引脚。P0端口有8位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的下8位,P2端口有地址总 线的上8位。因此,MCU的地址总线位为16位,寻址空间为64KB,数据总线位宽度为8位。同时,R/W控制信号线也位于P3端口。“准双向口”指的不是真正的双向口。双向端口和准双向端口之间的区别在于,双向端口具有高电阻状态,输入是真实的外部信号,而 准双向端口内部具有上拉功能,因此高电平产生内部信号,而不是真实的外部信号!软件 处理应该先在嘴里写上“1”!P0是双向端口,P1、P2和P3是准双向端口。

单片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单片机定义:把CPU、寄存器、RAM/ROM、I/O接口等电路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单片机特点:体积小、功耗低、性价比高;数据大都在片内传送,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结构灵活,应用广泛。 单片机发展趋势:数据位长1-->4-->8-->16-->32位;CPU处理能力和速度不断提高;增大片内RAM和ROM容量;增加片内I/O口和功能模块种类和数量;扩大对外部RAM/IO口和程序存储器寻址能力;缩小体积,降低功耗。 单片机应用:控制应用:应用范围广泛,从实时性角度可分为离线应用和在线应用。 软硬件结合:软硬件统筹考虑,不仅要会编程,还要有硬件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应用现场环境恶劣:电磁干扰、电源波动、冲击震动、高低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要考虑芯片等级选择、接地技术、屏蔽技术、隔离技术、滤波技术、抑制反电势干扰技术等。 应用空间大: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家用电器、信息和通信产品、军事装备、物联网等领域。 第三章:MCS-51单片机结构与原理 3.1 MCS-51单片机的物理结构及逻辑结构 51单片机的引脚定义: P0、P1、P2、P3(输入输出口);RST(复位)/ VPD(后备电源引入端); EA (读内/外ROM控制)/Vpp(编程电压);ALE(地址低8位锁存)/ PROG(编程脉冲);PSEN (外部ROM读选通信号);XTAL1、XTAL2 (外接晶振端) Vcc (+5v电源);Vss (地) 逻辑结构--51单片机的系统结构图(教材P26) 51单片机基本组成: 一个8位微处理器CPU;数据存储器RAM和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内部程序存储器ROM;两个定时/计数器,用以对外部事件进行计数,也可用作定时器; 四个8位可编程的I/O(输入/输出)并行端口;一个串行端口,用于数据的串行通信; 中断控制系统;内部时钟电路。 MCS-51单片机的CPU: 运算器:由8位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8位累加器ACC(Accumulator)、8位寄存器B、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Program Status Word)、8位暂存寄存器TMP1和TMP2等组成。 控制器:主要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堆栈指针SP、数据指针DPTR、时钟发生器及定时控制逻辑等组成。 MCS-51单片机的输入/输出(I/O)端口结构:MCS-51单片机有4个双向并行的8位I/O口P0~P3,P0口为三态双向口,可驱动8个TTL电路,P1、P2、P3口为准双向口(作为输入时,口线被拉成高电平,故称为准双向口),其负载能力为4个TTL电路。 端口逻辑结构的总结: P0、P2口具有两个功能:I/O口和总线扩展口;P1口只作I/O口使用;P3口有两个功能:I/O 口和第二功能;P0口需要外接上拉电阻; 作为准双向口,P1、P2、P3口输入时,应先使场效应管截止,就要求对锁存器进行预置1;4个端口除可按字节寻址外,还可按位寻址。 3.2 MCS-51单片机的片外总线结构 三总线结构:地址总线(AB):宽度为16位,由P0口经地址锁存器提供低8位地址(A0-A7),P2口直接提供高8位地址(A8~A15),是单向的。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教学大纲及知识点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电子技术类基础课程和微机应用类基础课程之后,为加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体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并了解单片机在测量、控制等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应用。初步具备应用单片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内容 绪论单片机概述 0.1 引言 0.2 单片机的特点 0.3 单片机的发展 0.4 MCS-51单片机系列简介 第一章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 1. 1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1. 2 MCS–51的外部引脚及功能 1. 3 MCS–51的存储器配置 1. 4 并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1. 5 时钟电路与时序 1. 6 MCS –51最小系统设计 第二章MCS-51的指令系统 2.1 MCS-51指令系统概述 2.2 数据传送类指令 2.3 算术运算类指令 2.4逻辑运算及移位类指令 2.5 控制转移类指令 2.6 布尔变量操作类指令 第三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1 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格式 3.2 伪指令 3.3 汇编语言程序举例 第四章MCS—51的中断与定时 4.1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4.2 MCS–51的定时/计数器 第五章存储器扩展技术 5.1 概述 5.2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5.3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5.4 PROM E2及其扩展 第六章I/O扩展技术

6.1 I/O接口概述 6.2 MCS-51并行I/O口的直接使用 6.3 简单I/O扩展 6.4 8255并行I/O口 6.5 8155简介 第七章键盘/显示器扩展技术 7.1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人机通道 7.2 键盘及其接口 7. 3 显示器及接口 7.4 专用的8279键盘/显示器接口 第八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8.1 模拟量输入通道 8.2 模拟量输出通道 第九章MCS-51的串行通信 9.1 串行通信基础 9.2 串行接口的构成与工作方式 9.3 串行口的典型应用 9.4 单片机的多机通信 9.5 RS-232C串行总线 第十章应用程序设计技术 10.1 智能仪表的一般结构 10.2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举例 第十一章高性能单片机PIC16F8XX介绍 11.1 PIC16F87X的特点 11.2 PIC16F87X的结构与配置 11.3 PIC16F87X的功能部件 11.4 PIC16F87X的应用举例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联机仿真操作练习 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开发工具的应用 实验内容:学习PC机与开发机联机仿真的操作方法 实验二指令系统和编程练习 实验目的:掌握8051单片机常用指令的使用和编程 实验内容:用8051单片机的常见指令编写简单的多字节加减法程序。 实验三I/O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80C51单片机输入输出接口使用方法 2 熟悉8255芯片性能,掌握其编程方法 3 学会开关量输入输出控制的接口技术及编程方法 实验内容:分别用8255、74LS273、74LS244扩展I/O端口,并做基本数字量I/O练习实验四键盘/显示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8155的使用方法

单片机原理课程教案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不断得以发展,本课程是信息类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接口电路及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以求达到初步的单片机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并为以后从事电子控制类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51系列单片机CPU、定时/计数器、存储器、串行通信、中断系统、I/O口的硬件结构,能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应用单片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设计较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能力。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硬件结构;指令系统;系统扩展和应用;外围接口技术。 2、难点:指令系统;外围接口技术。 (三)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总课时:6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48,实验课时16。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结束时的笔试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平时的考核主要有三个方面:课堂、课外、实验。课堂考核依据出勤率、听课态度、课堂讨论表现等;课外考核主要依据作业、平时测试、课外的创新和发明等;实验考核依据实验完成的质量和数量等情况来评定。 (六)参考教材 刘湘涛.江世明编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第一章单片机基础知识 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姓名:申寿云 教学过程 1、问题牵引、导入新课 (1)单片机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和应用的领域。 (2)计算机中数据有哪些表示?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原码、反码、补码;ASCII码、BCD码。 2、课程内容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有: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知识点各章总结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知识点各章总结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知识点各章总结 第一章:单片机基础知识概述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包含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它具有微型化、低功耗、可编程等特点,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 第二章:单片机内部结构 单片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内存和外设组成。中央处理器负责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外设用于与外界进行通信。内部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的各个模块以及与之连接的总线和时钟。 第三章:单片机编程语言 单片机编程语言包括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汇编语言直接操作硬件,编程效率高;高级语言更易学习和使用,但运行效率相对低。该章节介绍了常用的汇编语言指令和高级语言的编程方法。 第四章:单片机输入输出技术 单片机输入输出技术是单片机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重要方式。该章节介绍了常见的输入输出方式,包括并行输入输出、串行输入输出、模拟输入输出和中断输入输出等。同时介绍了 GPIO口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五章:单片机中断技术 中断技术是单片机实现多任务的一种重要方式。该章节介绍了中断的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中断优先级、中断屏蔽和中断向量表等相关知识。还介绍了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

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单片机定时器和计数器 定时器和计数器是单片机中常见的计时和计数装置。该章节介绍了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还介绍了定时器和计数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用途,如延时、频率测量和PWM 控制等。 第七章: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 串行通信接口是单片机与外界进行数据通信的一种常见方式。该章节介绍了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如UART、SPI和I2C等。还介绍了串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用途。 第八章:单片机模拟量输入输出 模拟量输入输出是单片机处理模拟信号的一种重要方式。该章节介绍了模拟量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ADC和DAC等模拟量转换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还介绍了模拟量输入输出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用途。 第九章:单片机应用实例 单片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该章节通过一些典型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单片机在自动控制、通信、嵌入式系统和消费电子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实例的讲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 第十章:单片机开发环境 单片机开发环境是进行单片机应用开发的基础。该章节介绍了单片机开发环境的搭建和使用方法。包括开发工具的选择、调试方法的选择以及开发板的选择和使用。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读者可以熟练地进行单片机应用开发。 综上所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知识点各章总结涵盖了单片

单片机原理和应用[盛珣华]习题及思考题答案解析

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 1.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发明的年代和名称。 1946年、ENIAC。 2. 根据冯·诺依曼提出的经典结构,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3. 微型计算机机从20世纪7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哪四代的变化? 经历了4位、8位、16位、32位四代的变化。 4. 微型计算机有哪些应用形式? 系统机、单板机、单片机。 5. 什么叫单片机?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单片机就是在一片半导体硅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AM、ROM)、并行I/O、串行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系统时钟电路及系统总线的用于测控领域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单片机技术易于掌握和普及、功能齐全,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嵌入容易,可靠性高。 6. 举例说明单片机的应用? 略 7. 当前单片机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MCS是Intel公司生产的单片机的系列符号, MCS-51系列单片机是Intel公司在MCS-48系列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是最早进入我国,并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单片机机型之一,也是单片机应用的主流品种。 其它型号的单片机:PIC单片机、TI公司单片机、AVR系列单片机。 8. 简述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1)根据应用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目标是明确任务、需求分析和拟定设计方案,确定软硬件各自完成的任务等。总体设计对应用系统是否能顺利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硬件设计 根据总体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硬件电路板(即目标系统),制作前可先用仿真软件(如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仿真通过后再用硬件实现并进行功能检测。 (3)软件设计 软件编程并调试,目前一般用keil软件进行设计调试。调试成功后将程序写入目标单片机芯片中。 (4)综合调试 进行硬软件综合调试,检测应用系统是否达到设计的功能。 9. 说明单片机开发中仿真仪的作用。 单片机本身没有开发功能,必须借助开发器(仿真仪)来排除应用系统的硬件故障和软件错误。在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完成后,将调试完成的程序借助开发器固化到单片机的芯片中,完成整体的开发过程。 10.MCS一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型芯片分为哪几种?它们的差别是什么? MCS-5l系列单片机主要包括基本型产品: 8031、 8051、 8751(对应的低功耗型80C31、80C51、87C51)和增强型产品:8032、 8052、8752。8031片内没有程序存储器、8051单片机片内含有 4 KB的 ROM,8751单片机片内含有 4 KB的 EPROM。 11.叙述AT89S51单片机的特点,并说明“S”的含义是什么?

单片机

单片机温控理论论文 第一章前言 摘要: 8051单片机是常用于控制的芯片,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检测控制、机电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用其作为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实例也很多。使用8051单片机能够实现温湿度全程的自动控制,而且8051单片机易于学习,

它集成度高、功能强、存储量大、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和指令丰富等的优点,使它的应用遍及各个领域。本文设计的系统就是单片机应用于温度控制的一个例子。本系统是一种高精度、测控速度快、自我闭环控制、测控温度范围广的应用性比较强的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 第二章绪论 引言: 电子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根本的变革,特别是随着集 成电路的诞生而出现了嵌入式微型计算机,更是将人类社会生产带入了一个全新 的控制时代。利用微型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人们可以完成各种自动化智能的控制。 然而,微型计算机造价高,对于大多数的简单控制来说,也并不需要微型计算机 那样强大的功能,于是单片机就应运而生了。单片机将微机的CPU、存储器、I/O 接口整合到一起其实就是一个简化的微机。相对微机来说,单片机价格低,非常 适合于应用在简单的控制场合以降低成本。另外,单片机是按照工业控制要求设 计的,其可靠性很高,可在工业现场复杂的环境下运行。单片机依靠其高的可靠 性和极高的性价比,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化仪表,家用电器等方面得到 极为广泛的应用。 第三章整体方案的设计 3.1系统整体设计 使用8051型单片机设计温湿度控制系统,可以及时、精确的反映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完成诸如升温到特定温度、降温到特定温度、在温度上下限范围内保持恒温等多种控制方式,在湿度控制方面也是如此。 本设计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温度信号由温度芯片DS18B20采集,并以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给单片机。文中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控制电路、温度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和一些接口电路。单片机通过对信号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文中还着重介绍了软件设计部分,在这里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模块有:LCD1602显示程序、键盘扫描及按键处理程序、温度信号处理程序、单片机内部运算比较程序、超温报警程序。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温度采集模块DS18B20、液晶显示LED,LCD1602。 3.2方案(实现方法): 方案:本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检测环境温度并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给单片机AT89C52进行处理,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值以及预设温度值。其中预设温度值只能为整数形式,检测到的当前环境

第1章 51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第1章 51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单片机全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即SCM。是一种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I/O接口电路、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接口及中断系统等部件集成到一块硅芯片上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单片机最初主要应用于控制领域,因而准确反映单片机本质的称谓应该是微控制器MCU (Micro Controller Unit),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MCU来代替SCM,而MCU也成了单片机领域公认的、最终统一的名词。但在国内,因“单片机”一词已约定俗成,故仍然用单片机来表示MCU,即本书所谓的“单片机”,实际上指的是MCU。 1.1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MCS-51系列单片机基于简单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从军事到自动控制再到 PC 机键盘上的各种应用系统上,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单片机系列。很多制造商都提供基于8051内核的MCS-51系列单片机,如Intel、Philips、Siemens 、Atmel、Winbond 等,这些制造商给MCS-51系列单片机加入了大量的性能和外部功能,如I2C总线接口、A/D 转换、看门狗、PWM 输出等,不少芯片的工作频率可达40MHz,工作电压下降到1.5V。基于一个内核的这些功能使得MCS-51系列单片机很适合作为厂家产品的基本架构,它能够运行各种程序,而开发者只需要学习这一个平台。本章以Intel的8051单片机为例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知识。 1.1.1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及内部结构 1.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 MCS-51单片机片内包含以下几个基本部件: ① 1个8位的CPU,用于进行运算和控制 ② 1个片内的振荡器及时钟电路 ③ 32个I/O口(4组8位端口),可单独寻址 ④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 ⑤ 1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 ⑥ 5个中断源,两级中断优先级嵌套 ⑦ 128字节内置 RAM,可用作寄存器和数据缓冲器 ⑧ 4K字节的内置程序存储器ROM(不同型号单片机的内置ROM大小可能不同) ⑨可独立寻址64K外部数据存储器和64K外部程序存储器的控制电路(通过不同的指令分别寻址外部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处理周期包括12个振荡周期,每12个振荡周期用来完成一项操作,如取指令或执行指令。计算指令执行时间可把时钟频率除以12,取倒数然后乘以指令执行所须的周期数。如果系统的时钟为11.059MHz,除以12后就得到了每秒执行的指令个数为921583条指令,取倒数将得到执行每条指令所须的时间为1.085ms。 2.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单片机基础知识讲解

注意:本课件为上课内容的一个补充,其中难免存在错误,请读者不吝赐教,如有问题请发送E-mail到zhaojian@https://www.360docs.net/doc/0719502243.html,。 本文根据教学的情况,随时进行修改和完善,所以欢迎同学随时注意本文档在课件中的更新情况。 单片机基础知识 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1、DIP40双列直插; 2、P0,P1,P2,P3四个8位准双向I/O引脚;(作为I/O输入时,要先输出高电平) 3、电源VCC(PIN40)和地线GND(PIN20); 4、高电平复位RESET(PIN9);(10uF电容接VCC与RESET,即可实现上电复位) 5、内置振荡电路,外部只要接晶体至X1(PIN18)和X0(PIN19);(频率为主频的12倍) 6、程序配置EA(PIN31)接高电平VCC;(运行单片机内部ROM中的程序) 7、P3支持第二功能:RXD、TXD、INT0、INT1、T0、T1 单片机内部I/O部件:(所为学习单片机,实际上就是编程控制以下I/O部件,完成指定任务) 1、四个8位通用I/O端口,对应引脚P0、P1、P2和P3; 2、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TMOD,TCON,TL0,TH0,TL1,TH1) 3、一个串行通信接口;(SCON,SBUF) 4、一个中断控制器;(IE,IP) 针对AT89C52单片机,头文件AT89x52.h给出了SFR特殊功能寄存器所有端口的定义。教科书的160页给出了针对MCS51系列单片机的C语言扩展变量类型。 C语言编程基础: 1、十六进制表示字节0x5a:二进制为01011010B;0x6E为01101110。 2、如果将一个16位二进数赋给一个8位的字节变量,则自动截断为低8位,而丢掉高8 位。 3、++var表示对变量var先增一;var—表示对变量后减一。 4、x |= 0x0f;表示为x = x | 0x0f; 5、TMOD = ( TMOD & 0xf0 ) | 0x05;表示给变量TMOD的低四位赋值0x5,而不改变TMOD 的高四位。 6、While( 1 ); 表示无限执行该语句,即死循环。语句后的分号表示空循环体,也就是{;} 第一章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硬件原理接线图: 1、接电源:VCC(PIN40)、GND(PIN20)。加接退耦电容0.1uF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参考标准答案1-6章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 1 微型计算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功能? 答:一台微型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I/O 接口及I/O 设备等组成,相互之间通过三组总线(Bus):即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和控制总线CB 来连接。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运算器能够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操作,控制器用于控制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装置,其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按其功能可分为RAM和ROM。 输入/ 输出(I/O )接口是CPU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部件。 总线是将CPU、存储器和I/O 接口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件连接起来,并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1-3什么叫单片机?其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单片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是指把CPU、RAM、ROM、定时器/ 计数器以及I/O 接口电路等主要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1- 4 在各种系列的单片机中,片内ROM的配置有几种形式?用户应根据什么原则来选用? 答:单片机片内ROM的配置状态可分四种: (1)片内掩膜(Mask)ROM型单片机(如8051),适合于定型大批量应用产品的生产; (2)片内EPROM型单片机(如8751),适合于研制产品样机; (3)片内无ROM型单片机(如8031),需外接EPRO,M单片机扩展灵活,适用于研制新产品; (4)EEPRO(M或Flash ROM)型单片机(如89C51),内部程序存储器电可 擦除,使用更方便。 1-5 写出下列各数的另两种数制的表达形式(二、十、十六进制) 1- 6 写出下列各数的BCD参与: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总结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 在一块半导体硅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AM/ROM)、和各种I/O接口的集成电路芯片由于其具有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属性,因而被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单片机主要应用于测试和控制领域。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1974—1976年是单片机初级阶段,1976—1978年是低性能单片机阶段,1978—1983年是高性能单片机阶段,期间各公司的8位单片机迅速发展。1983至现在是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位、32位单片机推出阶段。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将向大容量、高性能、外围电路内装化等方面发展。 单片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非常广泛,而在众多的MCS-51单片机及其各种增强型、扩展型的兼容机中,AT89C5x系列,尤其是AT89C51单片机成为8位单片机的主流芯片之一。 第二章89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89C51单片机的功能部件组成如下:8位微处理器,128B数据存储器片外最多可外扩64KB,4KB程序存储器,中断系统包括5个中断源,片内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且具有4种工作方式。1个全双工串行口,具有四种工作方式。4个8位并行I/O口及特殊功能寄存器。 89C51单片机的引脚分为电源及时钟引脚、控制引脚及I/O口。电源为5V 供电,P0口为8位漏极开路双向I/O口,字节地址80H,位地址80H—87H。可作为地址/数据复用口,用作与外部存储器的连接,输出低8位地址和输出/输入8位数据,也可作为通用I/O口,需外接上拉电阻。P1、P2、P3为8位准双向I/O 口,具有内部上拉,字节地址分别为90H,A0H,B0H。其中P0、P2口可作为系统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口,P2口作为地址输出线使用时可输出外部存储器的的高8位地址,与P0口输出的低8位地址一起构成16位地址线。P1是供用户使用的普通I/O口,P3口是双向功能端口,第二功能很重要。 89C51的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其中运算器包括ALU、累加器A、位处理器、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及两个暂存器。控制器包括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定时及控制逻辑电路等,其主要任务是识别指令,并根据指令的性质控制单片机个功能部件。 89C51的存储器空间分为程序存储器、内部数据存储器、特殊功能寄存器、位地址空间及外部数据寄存器。外部数据存储器与外扩的I/O口统一编址。89C51复位后程序存储器PC的内容为0000H,P0—P3口为FFH,SP为07H,程序从0000H开始执行。5个中断源的中断入口地址为:INT0是0003H,T0是000BH,INT1是0013H,T1是001BH,串行口为0023H。通常在这5个中断入口地址处都存放一条跳转指令条向中断服务程序。 89C51的时钟信号有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两种,指令的执行是以时钟周期为时序基准,12个时钟周期为一个机器周期。 第三章89C51的指令系统 89C51的寻址方式有7种。 1、寄存器寻址方式,即操作数在寄存器中。例如:MOV A,Rn 2、直接寻址方式,指令中直接以单元地址的形式给出操作数,该单元地址中的 内容就是操作数。例如:MOV A,40H

单片机的技术总结

第一章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一.单片机的时序 1.时序的由来 单片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就是顺序地从ROM(程序存储器)中取出指令一条一条的顺序执行,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微操作控制,来完成各种指定的动作。它在协调内部的各种动作时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换句话说就是这一系列微操作控制信号在时间上要有一个严格的先后次序,这种次序就是单片机的时序。 2.时序的周期 计算机每访问一次存储器的时间,我们把它称为一个机器周期。它是一个时间基准。就象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秒一样。计算机中一个机器周期包括12个振荡周期。振荡周期就是振荡源的周期,也就是我们使用的晶振的时间周期。一个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是T=1/f,也就是1/12微秒。那么使用12M晶振的单片机它的一个机器周期就应该等于12*1/12微秒,也就是1uS 。 在89C51单片机中有些指令只要一个机器周期,而有些指令则需要两个或三个机器周期,另外还有两条指令需要4个机器周期。如何衡量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我们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概念:指令周期—即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机器周期.INTEL公司规定了每一条指令执行的机器周期。 振荡周期:指振荡源的周期,若为内部产生方式时,为石英晶体的振荡周期。 时钟周期:(称S周期)为振荡周期的两倍,时钟周期=振荡周期P1十振荡周期P2。 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含6个时钟周期(S周期)。 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占用的全部时间。805l的指令周期含1—4个机器周期,其中多数为单周期指令,还有2周期和4周期指令。 若fosc=6MHz,则805l的: 振荡周期=1/6us;时钟周期=1/3us; 机器周期=2us;指令周期=2—8us。 二.单片机的时钟电路 单片机是在一定的时序控制下工作的,时钟是时序的基础。单片机本身就如同一个复杂的同步时序电路,为了保证同步工作方式的实现,电路就要在唯一的时钟信号控制下按时序进行工作。 1 内部时钟电路 在MCS-51单片机的内部有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其输入端为引脚XTAL1(19脚),输出端为XTAL2(18脚),我们只要在外部接上两个电容和一个晶振,就能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看上面的图,晶振的大小与单片机的振荡频率有关,我们到串行接口时再详细讲解。电容的大小影响着振荡器振荡的稳定性和起振的快速性,通常选择10-30P的瓷片电容或校正电容;另外在设计电路时晶振和电容应尽可能的靠近芯片,以减少PCB板的分布电容保证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 外部时钟电路 除了内部时钟方式外,单片机还可以采用引入外部时钟的振荡方式,当我们的系统由多片单片机组成时,为了保证各单片机之间时钟信号的同步,就应当引入唯一的公用的外部脉冲信号作为各单片机的振荡脉冲,此时应将XTAL2悬空不用,外部脉冲信号由XTAL1引入。如下图所示。

单片机授课教案中职讲课讲稿

单片机授课教案中职讲课讲稿 第一章:单片机基础知识第一节:单片机概述 授课时数 2 教学形式 讲授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单片机的概念、性能特点、及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教学重点和难点 单片机的组成、特点、发展及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分析 教学手段 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 二、单片机的概述 三、单片机的性能特点 四、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五、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六、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实施情况 教研室主任或组长签名:年月日 授课内容 第一章第二节:89系列单片机 授课时数 2 教学形式 讲授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89系列单片机型号,功能,特点教学重点 和难点 1、了解89系列单片机型号,功能,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分析 教学手段 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89系列单片机的发展

二、89系列单片机的类型 三、89系列单片机的功能 实施情况 教研室主任或组长签名: 年月日 授课内容 第一章数制和码制 授课时数 2 教学形式 讲授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了解数制的表示方法,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 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数制及转换

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二、计算机中常用编码表示 实施情况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授课内容 单片机开发系统简介 授课时数 2 教学形式 讲授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单片机常用的开发系统及开发方法 2、了解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各进制的进位特点、基本符号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分析 教学手段 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单片机笔记整理

单片机基础知识 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1、DIP40双列直插; 2、P0,P1,P2,P3四个8位准双向I/O引脚;(作为I/O输入时,要先输出高电平) 3、电源VCC(PIN40)和地线GND(PIN20); 4、高电平复位RESET(PIN9);(10uF电容接VCC与RESET,即可实现上电复位) 5、内置振荡电路,外部只要接晶体至X1(PIN18)和X0(PIN19);(频率为主频的12倍) 6、程序配置EA(PIN31)接高电平VCC;(运行单片机内部ROM中的程序) 7、P3支持第二功能:RXD、TXD、INT0、INT1、T0、T1 单片机内部I/O部件:(所为学习单片机,实际上就是编程控制以下I/O部件,完成指定任务) 1、四个8位通用I/O端口,对应引脚P0、P1、P2和P3; 2、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TMOD,TCON,TL0,TH0,TL1,TH1) 3、一个串行通信接口;(SCON,SBUF) 4、一个中断控制器;(IE,IP) 针对AT89C52单片机,头文件AT89x52.h给出了SFR特殊功能寄存器所有端口的定义。教科书的160页给出了针对MCS51系列单片机的C语言扩展变量类型。 C语言编程基础: 1、十六进制表示字节0x5a:二进制为B;0x6E为。 2、如果将一个16位二进数赋给一个8位的字节变量,则自动截断为低8位,而丢掉高8位。 3、++var表示对变量var先增一;var—表示对变量后减一。 4、x |= 0x0f;表示为x = x | 0x0f; 5、TMOD = ( TMOD & 0xf0 ) | 0x05;表示给变量TMOD的低四位赋值0x5,而不改变TMOD的高四位。 6、While( 1 ); 表示无限执行该语句,即死循环。语句后的分号表示空循环体,也就是{;} 第一章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硬件原理接线图: 1、接电源:VCC(PIN40)、GND(PIN20)。加接退耦电容0.1uF 2、接晶体:X1(PIN18)、X2(PIN19)。注意标出晶体频率(选用12MHz),还有辅助电容30pF 3、接复位:RES(PIN9)。接上电复位电路,以及手动复位电路,分析复位工作原理 4、接配置:EA(PIN31)。说明原因。 具体接法如下图所示: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课后习题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 第一章基础知识 1.微型计算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功能? 答:一台微型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I/O接口及I/O设备等组成, 相互之间通过三组总线(Bus):即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和控制总线CB来连接。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运算器能够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操作,控制器用于控制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装置,其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按其功能可分为RAM和ROM 输入/输出(I/O、接口是CPU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部件。 总线是将CPU存储器和I/O接口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件连接起来,并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2•将下列十进制数分别转换成为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和BCD码数的形式:100,64,78,80 解: 1 、100=1100100B=64H=0001 0000 0000BC;D 2、64=1000000B=40H=0110 0100BC;D 3) 78=1001110B=4EH=0111 1000BCD 3.写出下列十六进制无符号数对应的十进制数和二进制: 0D5H,64H,2CH,4FEH 解:1) 0D5H=213=11010101;B 2)64H=100=1100100B; 3)2CH=44=101100B; 4)4FEH=1278=B。 4.写出下列十进制数对应的二进制原码、反码和补码: +35,+50,-10,-20 解:1) + 35=( 23H)原=(23H 反=(23H)补; 2 ) + 50=( 32H)原=(32H 反=(32H)补; 3)—10=( 8AH 原=(0F5H 反=(0F6H 补; 4)—20=( 94H)原=(0EBH 反=(0ECH 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