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德育教案及反思

中班德育教案及反思

【篇一:04-幼儿德育教案】

德育教案

一、幼儿德育是什么

(一)德育和幼儿德育的涵义 1

(二)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课本p183---206)------[玩具大

家一起玩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

●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理解和评价。(少、浅、差)●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爱憎、褒贬

的态度,是道德认识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体现在外部行动上,

不稳定)●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能自觉的确定

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能力,是为完成一定道德

行为时,而做出的克服困难的努力。(自觉性低,坚持性差)

●道德行为是指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行为表现,道德行为反映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效果水平,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言行脱节、

易反复)

(三)幼儿德育的任务(课本p172)

(四)幼儿德育的内容(课本p173---183)

幼儿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和终身教育的奠

基阶段。参考檀传宝黄人颂等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幼儿德育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文明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是幼

儿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无论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家庭还

是社会,都应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幼儿文明行为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待人热情有礼貌,能主动有礼貌地称呼人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人对

自己讲话时要注意听,并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别人说话时

不随便打断,不乱插嘴;遵守本班和幼儿园(或学前班)以及公共

场所的规则和纪律;爱清洁,讲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有序,不随地

吐痰和乱扔果皮;不折花草,不到处乱涂乱抹,不随便乱拿别人的

东西等。

文明行为应该反映出人的内部心灵和性格特征,因此幼儿的文明行

为教育应该同心灵教育和性格培养结合起来进行。此外,要让幼儿

知道,规范是人为的准则,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必要时可以进行修改,不要做规范的奴隶。

2. 初步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对行为提供普遍指导和制定决策,或是对信念、行动进行

评价的参照点,是人据此而采取行动的一些原则、基本信念、理想、标准和生活态度。”其中,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整体价值观体系的核心,是对行为提供普遍指导和制定决策,或是对信念、行动进行评价的

基本参照点,是人据此行动的基本原则、理想、标准和生活态度。

幼儿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和终身德育的奠

基阶段。因此,诸如正直、诚实、勤劳、勇敢、仁爱、自律、快乐

等都应该成为幼儿德育的基本内容。当然,在进行这些核心价值观

教育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

杜威有句名言:“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喝水。”其教育寓意是:教育中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是何等的重要。同样,在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自然也应该重视通过发挥幼儿

的主体性,来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五)幼儿德育的现状 1 (2w+1h)

1、幼儿园方面,部分幼儿园对德育认识不足:认为对幼儿谈“爱国”

为时尚早,爱国教育纯属多余,对爱国主义教育缺乏动力和信心。

却把创建“特色园”,培养幼儿音乐、美术、活动的综合能力,误认

为是幼儿园素质教育。

2、有些幼儿德育内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被淡化:见面要问好,分

手说再见,走路要挺胸抬头,不要大声喧哗乱讲话,排好队上厕所,相互之间友好相处等。

3、教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幼儿德育目标异同点:教师与家长选择的

共同项目为:对老师、同伴有礼貌,爱祖国,诚实,尊敬、关心长辈,遵守纪律。不同项目教师选择了友爱同伴、自己的事自己做,

家长选择了独立性、自信心。

4、幼儿教师方面: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不够,或认识不深刻。虽然

理论上教师都懂得,在教育中尊重幼儿主体性,但是,具体到实际

当中,有不少教师仍然把自己高高地凌架于幼儿之上,动辄对孩子

发号施令,长此以往,不但不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

使幼儿唯唯诺诺,唯命是从,胆小怕事,无一点闯的精神。这样的

性格怎么可能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呢?

5、父母方面: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在家庭中,由于孩子是独生子,不少家长对孩子的

一切采取包办代替的办法,理由是,孩子年纪小,应避免出危险;上学的孩子功课重,不能再增加孩子的负担。这样做,似乎是爱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孩子形成懒惰、不爱动脑子、事事依赖他人的习气。另外,还使幼儿形成一种观念,即一切都是现成的,完全可以不费力地得到。

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不妨从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正面地赋予幼儿德育新的观念,改革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从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动手、动脑、合作、公平竞争等能力入手,使儿童的身心发展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6、独生子女方面:已成为孩子们中的主流,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全家的宠儿和期望,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不礼貌等不良品格。

二、为什么学习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现实意义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是人的毕生发展奠基教育阶段。3-6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心理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

1、重视幼儿德育教育,能促使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社会化是一种过程,是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合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幼儿的社会化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等等,在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各种思想、行为习惯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加上幼儿知识经验贫乏,又好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他们的意识、情感和行为更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若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社会上日前增多的问题儿童、青少年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足以说明早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重视幼儿德育教育,能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包括有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品德和性格以及审美方面的发展,其中品德和性格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品德和优良的性格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墨子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许多国内外的研究也显示,智力发展好,聪明的人并不一定成功,而成功的人并不是都很聪明,但是他们却拥有许多优良的品质和性格。如:坚强的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坚忍不拔、诚实守信的品质,乐观开朗的性格等等。正是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促使他们走向成功。

3、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能促进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有关部门对独生子女及其家庭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方面,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在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则不尽人意。如:生活上的优越环境和过分照顾,而形成了幼儿的娇生惯养。家长的溺爱和缺乏理智的教育又形成了幼儿的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里的一切玩具、图书、物品均为他一人所有,不需与别人分享,从而形成了

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又由于一些家长过分娇宠幼儿,一切包办代替,挫伤了幼儿的独立性和积极性,以至于幼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二)幼儿德育的理论意义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1、从道德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取向。当前幼儿德育要认真反思并处理好以下若干重要问题:一是道德教育与习俗教育的关系。二是道德、社会准则与个人选择的关系。三是纪律与道德发展的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结果,而不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作为一种教育的结果,其目标状态表征为“自觉纪律”儿童取向的纪律不再是束缚儿童自身的一种手段,而成为有益于儿童发展的发展性纪律,即实现了纪律教育由外在控制到内在自我调节的恰当转换。

2、道德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主体。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既不是成人经验的总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幼儿

生活的发展一起发展,随幼儿的成长一道成长的。因此,幼儿教育

工作者在尊重幼儿道德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模式,从而不断增强道德教育对幼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幼儿德育的发展意义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

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1、学会做人。一个是学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的人,要有一颗健康的

爱心,用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二是要学做一个既自尊又尊敬人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尊、知耻,这是做人底线之一。三要学做知礼、遵守规范的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礼貌待人,遵守法纪是文

明的基础要求,要从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四要学做一个反省、

改过的人,“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改”、“见善思过”,在经受挫折、承受艰苦、战胜困难中锻炼意志和品质,做意志坚强的人。五

要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中国文化推崇的人格,是一

个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学会有责任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从自己一言一行中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2、学会认知,对于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非常必要。历史知识汗

牛充栋,现代知识急剧膨胀,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学会

求知,首先是“知求”,知道怎样探求知识,获得未知,重要的是获

得知识的能力方法和技巧。怎样学会求知呢?一是培养自学能力,。二是制订好求知计划,养成自学自控习惯,三是注重创新,提高求

知后实践的能力,3、学会做事,掌握建设社会主义大业的本领。

学会做事,是强调人的整体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能应对各种情况,这种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崇尚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3、学会做事,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聪明的人先做人,后做事,以

做人带做事,视为人生定律。一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勇于实践把劳

动作为成长的必修课,在做事过程中积累能力,增长才干;二是学

会自信,自己相信自己能把事做好,这种自信心能把潜能调动起来,把能力推进到最佳状态;三是做事勤奋专心,天道酬勤,勤奋能成

就自信和成功;四是把学业、专业、职业、事业有机统一起来,成

就人一生的事业心,坚忍不拔为之奋斗。其次要学会做事的原则和

技巧,做事的原则有四条:第一按规则办事,可以少走弯路,减少

失误;第二讲求效率,做事有计划有条理有节奏,养成高效办事习

惯;第三善于合作,许多事都要团队合作进行;第四讲求效益,做

事都会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要追求办事结果的

成效。办事的技巧很多,比如学会立即行动,今日事今日毕,学会

区分大事小事有重点分步骤去做,在办事中遇顺境或逆境中控制自

己情绪等,这些都可以在办事的实践中去体会去收获。

4、学会共处,原意是学会共同生活,与家人共处,与老师同学共处,与领导同事共处等等,这是青少年人格与心灵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人具有多样性、共同

性和相互依赖性。尊重人就要发现他人的长处,以欣赏态度关注他

人发展,尊重别人私人空间,学会理解别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背后议论他人,要心胸开阔,严以律己,“善待”嫉妒,在共处中

培养人的尊严感、责任心、同情心和对祖国同胞的爱心。其次学会

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中国千年相传的

社会理念,“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

的时代风尚,学会多以成功者交往,从中吸取营养。再次要学会平

等对话,互相交流,在

家庭里要通过交流对话清除父母与子女的“代沟“,在学校教师学生

平等对话,教学相长。人与人交流要学会同情,学会倾听,学会说话,做到真诚、得体。不断提高表达交流技能。第四要学会用和平,协商,对话的方式处理矛盾,解决冲突,要学会宽容,求大同存小异,豁达大度,化干戈为玉帛。学会共处,可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给合作者最佳的第一印象,可以获得自身发展机遇,可以提高

自身的社交能力。

三、如何进行幼儿德育教育

(一)幼儿德育的原则(课本p200--206;)

1、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和严格要求幼儿的原则(裴斯泰洛齐)

●教育工作者们的教育不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从基本的行为习惯培养开始。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从爱的教育人手”。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逐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

裴斯泰洛齐指出:“儿童的道德感必须首先从他们富有生气和纯洁的

情感而引起。”那么这种纯洁情感在儿早期,就来源于母亲对儿童的爱。只有母亲给予儿童一定的爱,儿童才会在母亲的爱抚、照顾下

感到愉快、满足。于是,在母性的力量和忠诚的影响下,“爱的种子”才会在孩子的心里发展起来。而爱的情感也才有了逐渐形成的可能。的确,爱是维系亲子关系的唯一手段,爱是孩子成长宝贵的精神营

养。从小得到成人关心和爱抚的孩子,有安全感,积极向上,活泼

热情;而缺乏成人的爱抚,孩子则容易消沉、胆怯、孤僻自卑和粗

暴残忍。爱对孩子成长和道德修养的形成至关重要。

●马卡连柯的观点: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

良好的教育效果。正是马卡连柯的尊重和信任,激起了一个又一个

青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的自尊感,把他们从自暴、自弃、自卑、

失望和堕落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使他们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

追求的火光。

●严师出高徒

2、耐心细致地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削退;教学实例)

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要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

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

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

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

工作。为幼儿良好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从培养幼儿良好

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出发,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幼儿在

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

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

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

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教学实例)

马卡连柯有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就是“平行教育影响”。它是教育和

影响个人的一种形式,它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

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

时的、平行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学生

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

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幼儿德育的有效途径(p206---209)

1、幼儿的日常生活-------随机教育幼早在二十世纪,陶行知先生根

据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理论。在日常活动中,根据这生活教育理论及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

规教育入手把道德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随机随地进行教育,我们

还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每一个细节,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公物的情感,培养

幼儿团结友爱、诚实、勇敢、克服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

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

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

服力。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

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

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

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

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

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

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

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教师常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生活,孩子们拖鼻涕了,帮他们擦掉;尿在身上,忙给换上干而松软的裤子;纽扣掉了,忙给钉上;

指甲长了,帮剪掉;谁生病了,喂药倒水给与更多的关心。在活动中,孩子们所扮好人的角色。就特别的真实生动。这说明老师的行

为已影响和感染幼儿。

2、专门性的德育活动——有关某一主题的故事、动画片等。

如:故事《芳芳的草帽》中,芳芳不小心草帽被风刮跑了,很多小

朋友帮芳芳捡草帽,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利用节日、生日等有

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

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

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

3、游戏、劳动与教学活动

●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可随心所欲的想、做。幼儿的各种潜能得到了表现的机会。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

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

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

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

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既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

效果。

●利用劳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由于受家庭的影响,样样事情由家长包办代替,造成幼儿事事

依赖的思想,劳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除对幼

儿进行劳动教育外,我还开展了“争当爱劳动的好孩子”活动,把每

周帮助老师擦桌子、排椅子、分餐具、扫地的幼儿评选出来,并该

给于表扬鼓励,通知其父母,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劳动热

情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重视劳动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

系的基本特点之一在他看来,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能力,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有助于从事较复

杂的劳动。)

●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如社会活动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

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了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

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

因此,在生活中开展大带小活动,请大班小朋友和小班新入园的小

弟弟小妹妹一起游戏,讲故事,教他们学会交朋友、学会自己上厕

所等,在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当幼儿学

会了关心他的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

小礼物、奖品等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

质,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德育的方法(范例、解释、说服、练习、表扬于批评

p209--212)

对3~6岁的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一般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篇二:幼儿德育教育案例】

幼儿德育教育案例

幼儿德育教育案例 2009年11月06日

德育教育案例

一)

忠旭是一名“特殊”孩子,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忠旭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措到东西就扔就甩。有一次让我震惊、担心了许久。记得是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冬冬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边拿掉他手中的玩具准备放好。谁知,忠旭却一反常态地拉着冬冬就是使劲地捶打,还一个劲地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小旭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婆婆一人照料他。小旭调皮,爱捣蛋,腿脚有点不方便的婆婆,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小旭不吃饭,婆婆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婆婆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为所欲为。于是,小旭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小旭的嚣张、任*。为了尽快改变小旭,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具体做法:

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小旭,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在与小旭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

到小旭不良*格的严重*,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

孩子有空隙可钻。

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

准备好的幼儿教育杂志,特别是《幼教博览》的“家教职坛”栏目,

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

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

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

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在这学期里,我做

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注意经常保持联系。

具体做法:

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

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家长兴致较高时,就通个电话简单扼要

的讲明下一步计划,同意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

出现反复。

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

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

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庭之内、家园之间唱一个调。

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

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

方法。

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小旭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

笑了,学习也认真了,会唱几首歌曲,会背几首古诗了。虽然有时

还会发脾气,但在

教师的提醒和暗示下会很快扭转过来的。现在,他能主动的与伙伴

分享玩具,和睦相处了,我已将小旭与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不再“特殊”看待,“特殊”照顾了。

德育案例:《学会爱》

案例背景:

独生子女的现状,造成了绝大多数家庭把几乎所有的爱和关注给予

了孩子,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他转。他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办代替,并且认为他得到的一切都

是理所当然。父母亲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习惯,不知道自己还需要去爱别人、关心别人,更无法体会到爱别人的乐趣。

在我们班,就有很多这样不会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他们并不让

人觉得是个不会爱的孩子,但在家里就是一个十足的小霸王,爷爷

奶奶,爸爸妈妈,谁都不怕,反而是他们千方百计的依着他,怕他

不高兴。

案例过程:

一、翔翔的奶奶来接他了,本来翔翔是很开心的在和小朋友玩,一

看到奶奶,问奶奶:“带什么好吃的了?”奶奶说:“呀,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带。”翔翔的脸立马多云转阴,奶奶呢,则对着孙子点头哈腰??

分析: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孩子没有

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是不能

接受的,也不会体谅父母,只会埋怨。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

会是一个爱父母的孩子吗?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他又会去爱别人吗!适当的对孩子说“不”,其实是对孩子的爱。

二、今天是笑笑妈妈来接她的,妈妈今天看起来脸色不太好,笑笑

说放学了要去超市,妈妈说:“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妈妈今天身

体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没想着妈妈的身体,而是想着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结果,妈妈还是答应了。

分析:在很多孩子的家里,父母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如:爸爸

下班回来了,孩子想给爸爸挂衣服,放东西,可是爸爸说:“算啦算啦,你还小,自己去玩吧!”孩子处于萌芽状态对别人爱的意识被爸

爸的一句不用挡了回去。因此孩子变的爱不爱别人无所谓,不再关

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

前表现得可怜一点,多给孩子一次对他人施舍爱的机会。

反思:

在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对人友善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其感受行为的

积极结果。有一些孩子很有爱心,对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

吃的先想到别人,有好玩的先让给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了总能主

动地去关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关心,得到的却是消极的结果,如:自己总也玩不上喜欢的玩具等。时间久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

子都会有一种“好心没好报”或“吃亏”、“窝囊”的感觉,以后就不再

愿意这样做了。这时,需要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积极肯定孩子的友善、关爱等行为,并在同伴面前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父母、老师、同伴都很喜欢,使其得到情感上的

满足。这样,孩子体验到积极的行为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可能得

以保持。

一个会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

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样一个人关爱别人、关

心他人的过程中也同样能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让孩子学会爱,比学会更多技巧更重要。

德育教育案例:大家一起玩

案例描述

情景一:

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

玩耍。萧萧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可昕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

去对她说:“可昕,我们一起玩滚球吧!”可昕小朋友同意了。可是

当可昕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萧萧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

起来,也不管可昕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这时老师对萧萧小

朋友说:“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球玩?”萧萧小朋友说:“我没带球来,

这个球是向她借的!”老师说:“你刚才这样的做法不是借,而是抢!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来玩!”

情景二:

过了几天,萧萧小朋友特别神气的拿着一个漂亮的皮球在玩抛接球。这时天天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萧萧借球玩,可是萧萧小朋友说什

么都不肯。天天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萧萧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的说:“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天天小朋

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真正的团

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的!”

案例分析:

出现上述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萧萧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萧萧小朋友的家里有个岁数比他大

很多的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爸爸妈妈也都

很宠爱他,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认为“他不是故意的!”“孩子

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萧萧小朋友身上的这个不

好的缺点,发现因为他的这一缺点,导致了他平时在班中比较孤立,大部分小朋友不爱和他一起玩。

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

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的行

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幼儿的行为能适应当今

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

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

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取的措施: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首先,通过交谈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

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

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想首先应教育孩子学会关

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因为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形成的。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

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

变的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

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里

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

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

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的,并且适时地教

育他。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根据大家的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的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们也有

意识的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萧萧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雨萧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做为

老师,对萧萧的每一次点滴的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

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让

他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

如在一起操作、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将寸步难行。为了让萧萧小朋友更好地适应社会,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歌曲、儿歌、故事、移情表演、游戏等各种幼儿喜欢的形式来培养他自发的分享行为,学会与别人共处,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乐意与人分享、合作的孩子的!

幼儿园德育

案例描述和分析:

案例描述一:

在一次计算活动课中,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操作计算材料,孩子做完后回到位置上,只听见“啪”的一声,孩子摔在了地上。旁边立刻有几个小朋友捂着笑了。当摔交的孩子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小朋友就说了:是xxx把他的小椅子故意移掉的。还有一天带孩子们去多媒体教室观看恐龙的课件,在回教室的路上,有一位幼儿不小心滑倒了,xx看见了,马上冲上前去,原来以为他是去扶起那个小朋友,但意想不到的是他乘机也滑了一下,趴在那个小朋友身上了。把那个小朋友压在身下,其他几个调皮男孩子也学他的样,一起跟着压下去,使得最下面的一位小朋友哇哇大叫。

(分析:上述案例表明孩子的“自私心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没有考虑到别人的痛苦。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往往就会缺少玩伴,大家都不喜欢跟他们玩,缺少爱班级、爱集体的情感。等他们长大后也就自然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更谈不上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了。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在德育中要让孩子知道,爱是双向的。别人爱他、关心他的同时,他也要爱护、关心别人。培养孩子良好的爱的情感。)

案例描述二:

某天,我问班里的孩子们:如果小朋友打你了,你怎么办?大部分孩子的回答都是:“我告诉老师,老师批评他,打人不是好孩子”。但有几个孩子是这么回答的:妈妈(或爸爸)告诉我,在幼儿园里不能吃亏,谁打你,你就打他。

(分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儿童与家长相关的爱力深,想处时间长,他们对于儿童的影响从而也大,往往在学校得到的一些好处,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坏处”。幼儿期的孩子是思维没有发展到能明确分辨是非对错的水平,对待同一个问题,老师和家长给了他两

【篇三:幼儿园德育创新案例】

一、实施背景

首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

知稼穑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

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

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桌上下撒的米饭??

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德育教育敲响了警钟。其次如今

城镇幼儿,都比较缺乏对自然界植物生长知识的了解以及参与种植

活动的体验,因而普遍存在“指麦为草”的现象。我园自2011年以来,开展了“小农场”实践探究活动,全园幼儿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种植

和管理体验活动,参与种植活动率达50%,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对植

物的种类和生长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有意观察和实践探究能力也

随之有了初步的发展。次活动启迪幼儿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

养幼儿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

为了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来,我园举行了一系列生动,丰

富的教育活动。

(一)全园种植活动

1.播种

我们每个班按种植计划和实际情况,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带上锄头、铲子、水桶等工具来到小农场进行播种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

指导下尝试翻土、挖坑、下种、浇水等劳动技能,忙得不也乐乎,

小小种植园种满了各种蔬菜的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