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习题答案2011

习题答案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5、有效需求

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出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经济学中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6、消费函数

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假定除收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记作:C=С(Y)

7、消费倾向

又称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8、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每增加每一单位,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数值为消费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C。

9、储蓄函数

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假定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不发生变化,储蓄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这就是储蓄函数。

10、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金额占收入的比重。

11、边际储蓄倾向

收入每增加一单位,储蓄的增加量。边际储蓄倾向表示为储蓄函数的斜率。

1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在凯恩斯看来,无论是从人的本质看还是根据日常观察到的通常的具体事实看,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将增加消费,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的作用,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的份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并存的有效需求不足。

13、凯恩斯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根据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与萨伊定律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增长并实现充分就业,使供给(生产)增加。简而言之就是需求可以自发地创造供给。这被凯恩斯主义者称为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14、投资

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

15、重置投资

指用来补偿消耗掉的资本的投资,通常是以折旧的方式进行。

16、净投资

指扩大资本存量而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他是为了弥补实际资本存量与理想的资本存量之间的缺口而进行的投资,可以为正值、负值和零。

17、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或叫均衡收入,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如果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企业所不愿意有的过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如果生产低于需求,企业库存会减少,企业就会增加生产。总之,由于企业要根据产品销路来安排生产,一定会把生产定在和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是E=Y ,即计划支出等于计划产出,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零。均衡的条件也可表示为i=s ,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18、非意愿存货投资

非意愿存货投资也称非计划存货投资,是指计划的或想要有的存货投资。当产品卖不出去时不得不堆在仓库里,这部分存货不是企业想要持有的存货,即非合意存货或非意愿存货,这部分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是投资支出的部分,但不是计划投资的部分,因此,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实际产出减计划支出。

19、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是由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0、乘数

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 ,式中,?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 是支出的变化。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初始支出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其他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支出量,其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支出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等。

21、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的变化量的比率。即b i y K i -=??=

11,或MPS

MPC K i 111=-=,式中,?y 是增加的收入,?i 是增加的投资, MPC 或b 是边际消费倾向,MPS 是边际储蓄倾向。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多倍减少。

2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即)

1(11t b g y K g --=??=。式中,K 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y 是收入变动,?g 是政府支出变动, b 是边际消费倾向,t 是边际税率。政府购买乘数和投资乘数相等:K g = K i 。

23、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即)1(1t b b T y K t ---=??=

,﹙如果只考虑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则为b

b T y K t --=??=1,税收乘数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对边际储蓄倾向之比的负数值﹚。式中t K 是税收乘数,?y 是收入变动,?T 是税收变动, b 是边际消费倾向,t 是边际税率。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

2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即)

1(1t b b tr y K tr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25、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

收支变动的比率。即)

1(11t b b K K K T E b ---=-=,平衡预算乘数b K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E K -税收乘数T K 。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因此,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和增加一笔与支出相等数额的税收时,国民收入会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和税收增加同一数额是一种平衡预算,结果是国民收入增加,其增加额等于政府支出乘数与税收乘数的差额乘以这笔增加的支出额或税收额。

26、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就是潜在的国民收入,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资源(土地、劳动、资本财货、技术条件等)在正常情况下能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也就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量,反映经济的生产潜力。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不同于均衡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大小取决于社会拥有资源的数量,而均衡收入大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调节总需求使均衡收入接近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27、通货膨胀缺口

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所形成的缺口。或者说,是指在充分就业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即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差额。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价值。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已没有可资扩大实际产出的闲置资源,不可能再增加实际产出,所以,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经济将面临物价普遍上涨的压力。经济将在高于充分就业收入的名义收入水平上达到均衡。

28、通货紧缩缺口

通货紧缩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所形成的缺口。在存在通货紧缩缺口的情况下,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价值低于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能够生产的价值。意味着社会总需求不足,企业非意愿存货增加,厂商缩减现有生产水平,降低实际产出和就业水平,引起失业,最终在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实现总需求总供给的均衡。所以,通货紧缩缺口意味着经济面临衰退的压力,资源闲置,收入下降。需要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用政策鼓励私人投资,使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二、选择题

1.C

2.A

3.D

4.C

5.D

6.B

7.A

8.D

9.C 10.C 11.D 12.B 13.B 14.D 15.D

16.D 17.B 18.D 19.A 20.B 21.D 22.C 23.B 24.A 25.A 26.B 27.C 28.C 29.A 30.C 31.B 32.A 33.C 34.D 35.B 36.C 37.B 38.D 39.A 40.D 41.A 42.C 43.D 44.C 45.B 46.D 47.A 48.D 49.B 50.A 51.A 52.B 53.B 54.D 55.B 56.C 57.A 58.A 59.A 60.D 61.A 62.C 63.D 64.B 65.D 66.A 67.D 68.D 69.B 70.D75.AC 76.AC 77.ABC 78.AE 79.AD 80.ABCD 81.BD 82.ABD 83.ACD 84.BCD 85.ABCD 86.AB 87.ABCD 88.ABD 89.AB 90.ABC 91.BC 92.AB 93.ABCD 94.ABD 95.ABCD 96AC 97.AD

三、简答题

1、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零时,为什么其消费支出不为零?

答:消费支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保证生存必需的自发消费,另一部分是使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引致消费。当没有可支配收入时仍然有自发消费,如果没有这部分消费支出就无法生存了。在没有可支配收入时,这部分消费可能来源于过去的储蓄或者借款。这种情况在短期中是可能的但在长期中没有可支配收入就没有消费支出。

2、什么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和一定为1?

答: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边际储蓄倾向是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居民户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只能用于这两部分,不是消费掉就是储蓄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为1。

3、什么消费函数在长期中是稳定的?

答:消费统计资料表明,在长期中消费函数,即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各种消费函数理论对这一点做出了解释。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要从一生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是一生的效用达到最大,这样,人就根据一生的不同生命周期来安排支出。在青年时期消费多而储蓄少,到老年时收入少就用过去的积蓄。从一生看,消费支出与收入和财产相等。当社会人口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动时,从整个社会来看,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人们的暂时收入会有变动,但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支出也是较稳定的。理性预期的消费函数理论认为,人们都做出理性预期,并根据对收入的理性预期来决定消费支出,所以,消费函数也是较稳定的。

4、简述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答:凯恩斯的投资理论认为由于投资需求增加是资本设备的价格上升,投资的成本随之上升。同时,投资越多,未来产品的供给越多而导致产品的价格下降,根据供给原理产品的价格将下跌,由此资本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企业投资必须把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市场利息率进行比较,前者大于后者才能投资。因此在其他条件假设不变的情况下,利息率下降就会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这就是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5、什么是自发性投资?什么是引致性投资?

答:自发性投资是指不受国民收入或消费的影响而进行的投资,它是一种独立的由非经济因素引起的投资;所谓引致投资是由于国民收入和消费的变动而引起的投资。

6、乘数原理发生作用应具有哪些基本条件?

答:①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的发挥出来。②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可以被利用。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投资增加并不会是产量和收入增加。③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利用,

7、短期消费函数于长期消费函数的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取决于现期绝对的实际收入水平,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但小于1,平均消费倾向将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也就是说,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非比例的:C=A+cY.对于经验数据的研究证明,在短期消费与收入间确实存在有这样一种

关系。但长期来看,消费函数表现为:C=cY.这表明在长期中,假如抽象掉经济周期中收入与消费的上下波动,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消费支出随收入同比例增长,因而平均消费倾向是相当稳定的。

8、如果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是否有同样大的影响?

答:没有同样大的影响。由自发投资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以后引起的消费称为引致消费,这样的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小于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只有消费不是收入变化带来的,而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才会和自发投资一样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9、凯恩斯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本假设是有哪些?

答:①只存在家庭和企业部门,而不存在政府和国外部门②企业投资是自发的,即投资为外生变量③折旧和企业未分配利润为零

10、消费支出与消费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般来讲,消费品可以分为三类: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耐用消费品的特征是消费期常常会持续一年以上,比如汽车。非耐用消费品是在购买的当年就消费完的,而劳务则是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

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后的消费过程,消费支出则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的开支。从数量上来看,消费和消费支出的区别在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和消费支出上。由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期不仅是购买的当年,而要连续几年,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是在某一年一次性的完成的,因此,消费的波动要比消费支出小。

11、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的假定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可以作这样的假定?

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支出决定收入。这种收入决定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假设前提下的,这些基本假设是:

(1)假定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也就是说,经济中的生产能力不变,拥有的资源数量不变,技术水平也不变。一般来说,潜在GDP在长期中是不断增长的,因为人口增长使劳动力增加,投资使资本存量增加,技术进步等使劳动生产率增长。但在短期内,一个社会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条件是一定的,因而短期内潜在GDP是一定的。由于凯恩斯的分析是短期分析,因而可假定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不变。

(2)假定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为凯恩斯面对的是大萧条,生产下降,产品过剩,存在大量失业,生产能力和资源闲置,资源利用远远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这个假定意味着,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3)假定价格水平不变,或者说价格是粘性的。即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化,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因为大萧条状态下,存在大量失业和资源闲置,总需求增加,只会使生产增加,而成本和价格能保持不变。另外,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12、什么是节俭悖论?

答:人们崇尚节俭,节俭被视为一种美德。从微观上分析,一个家庭勤俭持家,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往往可以致富。但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导致经济衰退和萧条,失业增加和收入减少;而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由此得出一个看来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都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任何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节俭的悖论”存在的条件是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大量资源闲置,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存在严重失业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矛盾。这时,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不是总供给而是总需求,增加总需求,就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走出低谷。如果社会已经达到充分就业,社会资源紧缺,存在膨胀缺口时,节俭能抑制过高的总需求,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另外,这种分析只能适用于短期情况。在长期中,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仍然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本的增加、技术的进步,这样在长期中,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率的提高,就需要提倡节俭,强调积累,增加生产能力。

四、论述题:

1、简要论述消费理论的几种观点。

答:产出与需求是相关联的,消费又是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西方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消费理论。主要有:

①绝对收入假说,该理论认为消费是绝对收入水平的函数,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绝对收入假说是凯恩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提出: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相互攀比形成“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是决定于其绝对的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消费具有习惯性,当期的消费不取决于当期的收入而是取决于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具有不可逆性,这就是“棘轮效应”。

③生命周期假说,莫迪里安尼提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参加工作挣取收入,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没有收入,靠第一阶段的积蓄维持消费。这样,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在人生的某一年龄段,当收入相对于一生收入高时储蓄也高,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低时,储蓄也低。同时,还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和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④持久收入假说,弗里德曼提出消费行为与人们的持久收入密切相关,而与当期收入很少有关联。因此,持久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大,当其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消费者利用经验及信息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做出消费决策而不是将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水平。

理性预期、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结合在一起就是前向预期理论。

2、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理论意义?

答: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又叫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通论》中,使消费函数成为他的经济波动理论的中心,从那时起这种消费函数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起了关键作用。尽管他的某些观点受到质疑,但他的消费函数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家分析消费问题时,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个人消费行为的,中心是要说明在收入水平既定时,消费需求是价格的函数。凯恩斯第一次把消费与收入水平联系起来,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把消费支出作为收入水平的函数,并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这些概念来说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后的消费函数理论正是沿着这一基本思想发展起来的。

(2)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与乘数原理之间的关系。凯恩斯用乘数原理说明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倍增的作用。凯恩斯的重要贡献就在于把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联系在一起,指出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边际消费倾向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乘数的作用具体化。(3)消费函数理论与经济的稳定性。凯恩斯认为消费函数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在有效需求中,与消费相比,投资更加重要。凯恩斯没有把边际消费倾向作为有效需求的最重要因素,而是强调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这一点对以后的消费函数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后来的消费函数理论都证明消费函数的稳定性,而经济周期理论都把投资波动作为

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根源。凯恩斯还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来说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稳定性。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当社会的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量不会同比例增加,这样就不会刺激经济过度膨胀;相反,当社会的实际收入减少时,消费量不会同比例减少,从而不会使经济过度萧条。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实际上起了一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3、什么是“消费函数之谜”?

答:在凯恩斯提出消费函数后,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收集和分析有关家庭消费与收入的数据,以检验他的猜测。他们发现,收入高的家庭消费更多,这证实了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收入高的家庭储蓄更多,这证实了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高收入家庭把他们收入中较大的部分储蓄起来,这证实了随着收入增加,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因此,早期的研究表明,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十分接近于消费者行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消费与收入的数据也支持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在收入极低的年份,例如在大萧条严重的时期,消费和储蓄都低,这表明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在这些低收入年份,消费与收入的比率高,这就证实了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数据也证实了收入是消费者选择消费多少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些似乎证明了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猜测。

但是两种异常现象涉及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猜测。第一个异常现象是,一些经济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推测,随着经济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小。这些经济学家预言,没有足够的有利投资项目来吸收所有的储蓄,低消费将引起物品和劳务需求不足,一旦政府的战时需求停止,就会引起衰退,除非用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否则经济将经历长期停滞。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使国家陷入另一次衰退,虽然战后收入比战前有了大幅度增长,但这种较高收入并没有引起储蓄大幅度上升。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猜测看来不能成立。第二个异常现象是,西蒙·库茨涅兹整理和分析了1869——1933年间美国的消费与收入数据后发现,尽管在他所研究的时期中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从一个10年到另一个10年,消费与收入的比率是稳定的(平均消费倾向1869——1898是0.867,1884——1913是0.867,1904——1933是0.879。可见,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猜测又不能成立了。

长期停滞假说的失败和库茨涅兹的发现都表明,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是相当稳定的。这个事实提出了触发以后关于消费研究的一个谜。为什么在家庭数据研究和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中凯恩斯的猜测得以成立,但在考察长期时间序列时却失败了?

图2-2说明了这个谜——两种消费函数即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不一致。对家庭数据或短期时间序列而言,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看来是很好的,但对长期时间序列而言,消

费函数看来有不变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这两种关系称为短期与长期消费函数。经济学家需要解释这两种消费函数如何能相互一致。

4、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写作《通论》时,不可能象现在的经济学家那样依靠精致的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消费问题,只能根据内省和偶然的观察作出有关消费函数的猜测。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个猜测是:

(1)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这是凯恩斯最重要的猜测。他认为,作为一种规律而且平均而言,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增加他们的消费,但增加量不会像收入的增加那么多。这就是说,当一个人赚到额外的1元时,他一般会花掉一些,并把另一些储蓄起来。边际消费倾向对凯恩斯关于如何减少普遍失业的政策建议是至关重要的,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的力量(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表示)产生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反馈。

(2)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他认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因此,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高于穷人。

(3)现期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这种猜测正好与他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的信念相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较高的利率鼓励储蓄而抑制消费。凯恩斯认为,利率对个人既定收入中支出的短期影响是较不重要的。

根据这三个猜测,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通常可以写为:C= a+By , a>0, 0<b< 1 式中,C是消费,Y是可支配收入,a是自发性消费,即收入为零时也必须有的消费,b是边际消费倾向MPC。这个消费函数可以画为一条直线,如图2-3。

图2-3表明,这个消费函数表现了凯恩斯所断言的三个性质。首先,边际消费倾向b 在0与1之间,因此较高的收入引起较高的消费,也引起较高的储蓄。其次,平均消费倾向APC是:APC=C/Y=a/Y+b,随着Y增加,a/Y下降,从而平均消费倾向C/Y下降。最后,在这个消费函数中,消费由现期收入决定,利率没有作为消费的决定因素包括在这个式子中。5、什么是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它是怎样说明支出决定收入的原理的?

答: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是基本的收入决定模型。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在短期中,经济的总收入主要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支出愿望决定。人们想支出的越多,企业可以卖出的物品和劳务就越多。企业可以卖出去的越多,他们选择生产的产出就越多,因而雇用的工人也就越多。因此,根据凯恩斯的看法,衰退和萧条期间的问题是支出不足。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是把这种观点模型化的一种尝试,它把财政政策和计划投资作为外生的,说明存在一种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国民收入水平。

实际支出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支出于物品和劳务的数量。计划支出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要支出于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实际支出往往不同于计划支出,因为企业会由于它们的销售

与预期不一致而进行非计划存货投资。当企业出售的产品小于它们的计划时,它们的存货量会自动增加;当企业销售大于它们的计划时,它们的存货量会减少。由于这些非计划存货变动作为企业的投资支出,所以,实际支出可以高于也可以低于计划支出。

假定经济是封闭的,因此,净出口为零,我们把计划支出E写为消费C、计划投资I和政府购买G之和:E=C+I+G,假定计划投资、政府购买和税收水平是固定的,I

G=,

I=,G

T=。由于消费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为总收入Y减税收T,所以,消费函数为T

C=C(Y-T)由此得出:G

E+

-

=)

(,这个式子说明,计划支出是收入Y、计划投资

+

c

T

I

Y

I及财政政策变量G和T的函数。图2-4把计划支出画为收入水平的函数。这条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较高的收入引起较高的消费,从而引起较高的计划支出。这条线的斜率是边际消费倾向MPC,它表明当收入增加1元时计划支出增加多少。

当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时经济处于均衡。因为当人们的计划实现时,他们没有理由改变他们所做的事。由于Y作为GDP不仅等于总收入而且还等于对物品和劳务的实际支出,

所以可把这个均衡条件写为:实际支出Y=计划支出E。图2-5的45゜线画出了这种条件成立的各个点。加上计划支出函数,这个图就成为凯恩斯主义交叉图。这个经济的均衡是在A 点,这时计划支出函数与45゜线相交,收入(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

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呢?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经济不处于均衡,企业就有存货的非计划变动,而且这引起企业改变生产水平。生产的变动又影响

总收入和支出,这就使经济向均衡变动。

假定经济的GDP水平大于均衡水平,例如图2-6中的Y1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计划支出E1小于生产Y1,因此,企业的销售小于它们的生产。企业把卖不出去的物品加到它们的存货量中。这种存货的非计划增加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并减少生产,这些行为又减少了GDP。这种非计划存货积累和收入下降的过程要一直进行到收入Y下降到均衡水平时为止。

假定GDP水平低于均衡水平,例如图2-6中Y2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计划支出E2大于生产Y2,企业要通过减少存货来满足高销售水平。当企业看到自己的存货量在减少时,它们就雇用更多工人并增加生产,GDP增加,经济趋向均衡。

总之,凯恩斯主义交叉图说明了在计划投资水平I和财政政策G和T为既定时,收入Y 是如何决定的。

6、试述乘数作用的原理

答:乘数也叫倍数,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式中,?Y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

是支出的变化。这里的初始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等。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初始支出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其他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支出量,其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

比如,考虑增加投资的乘数效应。假定由于投资环境改善或其他原因使民间投资或国外投资增加?I。进行投资就要购买投资品,购买投资品就增加了出售投资品的生产销售者的收入,这些收入将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等形式成为一部分居民的收入,因而这?I的收入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增加了?I收入的居民,扣除税收和储蓄,会有一部分收入〔?I(1-t)×b,其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边际税率〕用于消费,这部分消费支出成为消费品生产者的收入,这些收入又会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等形式成为另一部分居民的收入,这是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增加了?I×b(1-t)收入的居民,扣除税

收和储蓄后,会有一部分收入〔?I ×b (1-t )×(1-t )×b 〕用于消费,这部分消费支出又会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等形式成为另一部分居民的收入,这个过程不断继续下去,最后使国民收入增加:

?Y=?I+?I ×b (1-t )+?I ×b 2(1-t )2+…… =

)1(11t b --?I = K i ?I ?式中,投资乘数 K I =I Y ??=)

1(11t b --,可见,乘数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税率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边际税率越小,则乘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乘数效应可以用图2-7来说明。C+ I 是原来的总支出线, C+I+?I 是增加投资后的新的总支出线。原来的均衡收入是Y1,新的均衡收入是Y2。?Y >?I 。投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多倍增加,同理,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多倍减少。

上面以投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为例说明乘数效应。实际上,消费、政府购买、出口等变动都有乘数效应。假定由于某种原因使初始支出发生变化,比如由于财政政策变化增加或减少了政府购买、税收或转移支付;由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预期的改变使自发性消费增加或减少;由于国外市场需求变化使出口增加或减少。等等,这些初始支出的变化都可能使总支出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引起国民收入多倍增加或减少。

乘数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条件是经济中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支出增加就会推动物价上涨而不是生产增加;就会使利率上升并抑制消费和投资;就可能引起进口增加导致贸易逆差,从而乘数作用就会受到限制。

7、试用凯恩斯主义交叉图解释为什么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有乘数效应。

答:凯恩斯主义交叉图说明了在计划投资水平I 和财政政策G 和T 为既定时,收入Y 是如何决定的。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说明,当这些外生变量中的一种变量改变时,收入将如何变动。

考虑政府购买的变动如何改变经济。由于政府购买是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既定的收入水平时较高的政府购买引起较高的计划支出。如果政府购买增加了G ?,那么,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G ?,如图2-8所示。在任何一个既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购买增加

使计划支出等量增加,经济的均衡从A 点移动到B 点,收入从Y 1增加到Y 2。

图2-8说明,政府购买增加甚至可引起收入更大的增加。这就是说,Y ?大于G ?。

Y ?/G ?这一比率称为政府购买乘数;

它告诉我们,政府购买增加1元会引起收入增加多少。 为什么财政政策对收入有乘数效应呢?根据乘数原理,当政府购买增加提高了收入时,它也提高了消费,消费又进一步增加了收入,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等等。假定支出增加G ?,这意味着收入也增加了G ?。收入的这种增加又使消费增加了MPC ×G ?,这里的MPC 是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这种增加又一次增加了支出和收入。这第二轮收入增加MPC ×

G ?又增加了消费,这次消费增加MPC ×(MPC ×G ?)

,这又增加了支出和收入,如此等等。这种从消费到收入又到消费的反馈会无限地进行下去。对收入的总效应是:

Y ?=(1+MPC+2MPC +3MPC +…)G ?= MPC

-11G ?。在这个模型中,政府购买增加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反之,政府购买减少会引起收入更大的减少。

考虑税收变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税收减少T ?立即使可支配收入Y -T 增加T ?,因

此,消费增加MPC ×T ?。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收入水平Y 时,计划支出现在也高了。如图2-9所示,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MPC ×T ?。减税使计划支出在任何一个既定的收入水平时增加了MPC ×T ?。经济的均衡从A 点移动到B 点。收入从Y1增加到Y2。

正如政府购买增加对收入有乘数效应一样,减税也有乘数效应,支出最初的变动是

-MPC ×T ?,再乘以1/(1-MPC ),税收变动对收入的总效应是:Y ?=MPC

MPC --1T ?, 在这个模型中,税收减少会引起收入更大的增加;反之,税收增加会引起收入更大的减少。

同理,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会影响均衡收入,其原理与税收相同,只是作用方向相反:增加政府转移支付会引起收入更大的增加;减少政府转移支付会引起收入更大的减少。

8、什么是萨伊定律,什么是凯恩斯定律?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要点: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可以自发的创造需求,而凯恩斯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需求创造供给,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相应的,两者的政策主张也不同。

萨伊定律是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点,即:供给会创造自己需求。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任何产品的生产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即形成对其他产品的需求。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在用自己的产品去购买别人的产品,所以卖者必然也是买者。一种产品的供给增加,实际上也是对其他产品的需求增加;一国供给能力增加一倍,所有商品供给量增加一倍,购买力也同时增加一倍。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是:总需求总是且必定是等于总供给,经济总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指出的是,萨伊定律并不否认局部的供求失衡,他只是否定全面生产过剩的失衡。

凯恩斯在期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以及流动偏好规律的基础上,论证了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从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使生产即供给不能扩大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从而导致了非自愿性失业的出现。在这里,不再是萨伊的“供给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而是“需求会创造出自己的供给”,这便是所谓的凯恩斯定律,经济可能经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以至于充分就业均衡只能被认为是一种特例。

萨伊定律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认为依靠自然的经济秩序,所有的问题会得到完善的解决,经济总能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而凯恩斯定律则说明,仅仅依靠经济自身的力量,经济往往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在政策主张上,萨伊主张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凯恩斯主义则主张政府干预。

五、计算题

1.解:(1)Y=(100+50)/(1-0.8)=750

C=100+0.8*750=700

S=Y-C=750-700=50

(2)800-(100+0.8*800+50)=10

(3)Y=(100+100)/(1-0.8)=8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50。

(4) Y=(100+50)/(1-0.9)=1500

C=100+0.9*1500=1450

S=Y-C=1500-1450=50

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100+100)/(1-0.9)-1500=500

(5) 乘数K=1/(1-0.8)=5变为K=1/(1-0.9)=10。

2.解:当S =-1000+0.25Y ,I =300时,Y =(1000+300)/0.25=5200,

当投资增至500时,Y =(1000+500)/0.25=6000,

若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则投资从300投资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分别为:

Y1=0.75*5200+1000+500=5400

Y2=0.75*5400+1000+500=5550

Y3=0.75*5550+1000+500=5662.5

Y4=0.75*5662.5+1000+500=5746.875

3.解:(1)可支配收入Yd=Y-T+TR=Y-250+62.5

=Y-187.5

Y =C+I+G =100+0.8×(Y-187.5)+50+200

=0.8Y+200

Y=1000

(2)

148

.018.048

.018.058

.01158

.011=-==-=-=--==-==-=

T G B TR T G I K K K K K K K 平衡预算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投资乘数

4. 解:(1)可支配收入Yd=Y-T+TR=Y-0.25Y+62.5

=0.75Y+62.5

Y =C+I+G =100+0.8×(0.75Y+62.5)+50+200

=0.6Y+400

Y=1000 (2)

1

2)25.01(8.018.02)

25.01(8.018.05.2)

25.01(8.0115.2)

25.01(8.011==-?-=-=-?--==-?-==-?-=

B TR T G I K K K K K 平衡预算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投资乘数

5.解:若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l 200,则GNP 缺口为ΔY =1200-1000=200(单位为10亿美元),为实现充分就业,

(1)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办法,需要增加支出:200/2.5=80

(2)若用减少税收,则需要减少税收:200/2=100

(3)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和增加税收同一数额的办法,则此数额为:200/0.5=400

6. 解:(1) Y =C+I+G+NX

=30+0.8(Y-6.25-0.15Y)+60+50+50-0.05Y

=0.63Y+185

得Y =500 …………均衡收入

(2)若投资从60增至70,均衡收入:

Y =C+I+G+NX

=30+0.8(Y-6.25-0.15Y)+70+50+50-0.05Y

=0.63Y+195

得Y =527 …………均衡收入

均衡收入增加527-500=27。

7.解:(1)由方程组

Y =C+I+G

C =100+0.9Yd

Yd=Y-T

T=0.2Y

可解得Y=2000

即均衡收入水平就是2000亿美元。

根据三部门经济模型中的乘数公式,有,

1445)2.01(9.019.07

25)2.01(9.0117

25)2.01(9.011=-?--==-?-==-?-=

T G I K K K 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投资乘数 (2)根据政府购买乘数,得Y`=Y+KG ·ΔG=2500(亿美元)。

(3)根据投资乘数,得Y`=Y+KI ·ΔI=2357.1(亿美元)。

(4)由方程组

Y =C+I+G

C =100+0.9Yd

Yd=Y-T

T=0.2Y

I=300+0.2Y

可解得Y=7000

即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就是7000亿美元。

25.112.0)2.01(9.019.05.122

.0)2.01(9.0115.122

.0)2.01(9.011-=--?--==--?-==--?-=

T G I K K K 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投资乘数 (5)直接用公式,得到新的均衡收入Y=1217.4亿美元。

直接用公式求各乘数:

96.1)4.01(9.019.017.2)

4.01(9.01117.2)

4.01(9.01-=-?--==-?-==-?-=

T G I K K K 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投资乘数

8.解:(1)由方程组

Y =C+I+G

C =100+0.8Yd

Yd=Y-tY+TR

可解得Y=1000

(2)直接用公式求各乘数:

1

2)25.01(8.018.02)

25.01(8.018.05.2)

25.01(8.0115.2)

25.01(8.011==-?-=-=-?--==-?-==-?-=

B TR T G I K K K K K 平衡预算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投资乘数 (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亿,现在需要达到1200亿,则缺口ΔY =200亿。

(a)增加政府购买ΔG=200/2.5=80亿

(b)减少税收ΔT=200/2=100亿;

(c)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ΔG=ΔT=200亿

9.解:(1)由方程组

Y =C+I+G+NX

C =100+0.8Yd

Yd=Y-tY+TR

NX=50-0.05Y

可解得Y=1000

(2)直接用公式求各乘数:

8.005.08.018.01333.105

.0)25.01(8.018.0333.105

.0)25.01(8.018.022.205

.0)25.01(8.01122.205

.0)25.01(8.01=+--=≈+-?-=-≈+-?--=≈+-?-=≈+-?-=

B TR T G I K K K K K 平衡预算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投资乘数 本题中各乘数值(绝对值)比上题的乘数值小,这是因为总需求的变化会“溢出”到国外。

10.解:由方程组

Y =C+I+G

C =a+bYd

Yd=Y-T

T= tY

可解得:

714

.0)10(714.10714

.101002.086.921.086.921

.08.08.01103636

1002

.08.08.011-=---≈?-?=?-=?-?≈-'=?≈?+--='=++=?+-++=+-++=G T BS T T T Y G I a G I a bt b G I a Y

11.解:(1)均衡收入将增加。因为当政府购买增加额与转移支付减少额相等时,由于政府购买乘数大于转移支付乘数,从而导致均衡收入增加。 (2) 说明均衡收入增加了。

)(均衡收入变化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购买乘数5

2105.2102)25.01(8.018.05.2)25.01(8.011=?-+?=??+??=?=-?-==-?-=

TR G TR G K TR K G Y K K

(3)预算盈余的变化

ΔBS=ΔT-ΔG-ΔTR=t ΔY-ΔG-ΔTR=0.25*5-10-(-10)=1.25

即预算盈余增加了1.25,之所以变化,是因为均衡收入增加导致税收增加,而政府支出又保持不变。

12.解:(1)直接用公式求均衡收入水平及各乘数:

1

22.236

.08.0)2.01(8.018.022.236

.08.0)2.01(8.018.078.236.01)2.01(8.01178.236

.01)2.01(8.0111.111136

.0400)2.01(8.011008.02007050)1(1=≈=-?-=-≈-=-?--=≈=-?-=≈=-?-=≈=-?-?+++=--+++=B TR T G I K K K K K t b bTR G I a Y 平衡预算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投资乘数

(2)预算盈余BS =t ·Y-G-TR =0.2×1111.1-200-100=-77.78

即预算赤字为77.78

(3)直接用公式求均衡收入水平及各乘数:

78.271.11112.0100025.01

24

.08.0)25.01(8.018.024

.08.0)25.01(8.018.05.24

.01)25.01(8.0115.24

.01)25.01(8.01110004

.0400)25.01(8.011008.02007050)1(1=?-?=?-'?'=?-?-?=?===-?-=-=-=-?--===-?-===-?-===-?-?+++=--+++=Y t Y t TR G T BS K K K K K t b bTR G I a Y B TR T G I 预算盈余变化平衡预算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投资乘数

(4)当边际消费倾向增至0.9时,可以预期产出将增加,预算盈余变大。 0

64.70)1.11113.1464(2.03.146428

.0410)25.01(9.011009.02007050)1(1>=-?=?=?-?-?=?≈=-?-?+++=--+++='Y t TR G T BS t b bTR G I a Y 预算盈余变化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故预算盈余增大。

(5)直接从公式中就可看出:当t =l 时,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乘数为1。

凯恩斯模型(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一、思考题 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 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要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4.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5.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怎样被决定的? 6.什么是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 7.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推导? 8.IS—LM模型怎样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时决定?如出现不均衡说明调整与达到均衡的过程。 9.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与利息率? 10.简述开放的IS—LM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11.对IS—LM模型的分析与借鉴。 二、计算题 1.假定货币供给量为M,价格水平为P,货币需求L=ay-br,(1)求出LM 曲线的表达式;(2)试从表达式分析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2.假设一个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1000+0.8Y,I=500。求出(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若实际为8500,非自愿存货如何变动?(3)若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4)若消费函数变成C2=1000+0.9Y,投资仍为500,收入、储蓄是多少?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3.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四部门为:C=100+0.9(1-t)Y,I=200-500r,NX=100-0.12Y-500r,G=200,t=0.2,L=0.8Y-2000r,M S=800。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双重均衡时r与Y;(4)双重均衡时,C、I和NX。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合事实,只适用于特殊情况,只有他的宏观经济理论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强调《通论》中的“通”字。凯恩斯指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 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理论: 首先,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其次,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最后,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

第二章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习题答案2011

习题答案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5、有效需求 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出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经济学中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6、消费函数 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假定除收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记作:C=С(Y) 7、消费倾向 又称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8、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每增加每一单位,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数值为消费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C。 9、储蓄函数 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假定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不发生变化,储蓄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这就是储蓄函数。 10、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金额占收入的比重。 11、边际储蓄倾向 收入每增加一单位,储蓄的增加量。边际储蓄倾向表示为储蓄函数的斜率。 1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在凯恩斯看来,无论是从人的本质看还是根据日常观察到的通常的具体事实看,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将增加消费,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的作用,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的份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并存的有效需求不足。 13、凯恩斯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根据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与萨伊定律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增长并实现充分就业,使供给(生产)增加。简而言之就是需求可以自发地创造供给。这被凯恩斯主义者称为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14、投资 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 15、重置投资 指用来补偿消耗掉的资本的投资,通常是以折旧的方式进行。 16、净投资 指扩大资本存量而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他是为了弥补实际资本存量与理想的资本存量之间的缺口而进行的投资,可以为正值、负值和零。

理论力学(盛冬发)课后知识题目解析ch1

第11章 动量矩定理 一、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质点系对某固定点(或固定轴)的动量矩,等于质点系的动量对该点(或轴)的矩。 (×) 2. 质点系所受外力对某点(或轴)之矩恒为零,则质点系对该点(或轴)的动量矩不变。(√) 3. 质点系动量矩的变化与外力有关,与内力无关。 (√) 4. 质点系对某点动量矩守恒,则对过该点的任意轴也守恒。 (√) 5. 定轴转动刚体对转轴的动量矩,等于刚体对该轴的转动惯量与角加速度之积。 (×) 6. 在对所有平行于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中,以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最大。 (×) 7. 质点系对某点的动量矩定理e 1 d ()d n O O i i t ==∑L M F 中的点 “O ”是固定点或质点系的质心。 (√) 8. 如图11.23所示,固结在转盘上的均质杆AB ,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20A J J mr =+ 221 3 ml mr =+,式中m 为AB 杆的质量。 (×) 9. 当选质点系速度瞬心P 为矩心时,动量矩定理一定有e 1 d ()d n P P i i t ==∑L M F 的形式,而 不需附加任何条件。 (×) 10. 平面运动刚体所受外力对质心的主矩等于零,则刚体只能做平动;若所受外力的主 矢等于零,刚体只能作绕质心的转动。 (×) 图11.23 二、填空题 1. 绕定轴转动刚体对转轴的动量矩等于刚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与角速度的乘积。 2. 质量为m ,绕z 轴转动的回旋半径为ρ,则刚体对z 轴的转动惯量为2ρm J z =。 3. 质点系的质量与质心速度的乘积称为质点系的动量。 4. 质点系的动量对某点的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只与系统所受的外力对该点的矩有关,

IS-lm模型习题

IS-LM模型习题 一、选择题: 1.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 A、同一利率水平下的收入增加 B、利率不变收入减少 C、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利率提高 D、收入不变利率下降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A、各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 B、各种收入水平和一种利率水平 C、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 D、一种收入水平和一种利率水平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A、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货币额; C、货币市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 4.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 A.、为负 B、为正 C、为零 D、等于1。 5.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持有货币是由于()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以上都正确。 曲线表示(() A.、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B、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C、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D、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曲线与LM曲线相交时表示()。 A.、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而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 B、产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处于非均衡状态。 曲线表示满足()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和投资均衡 D、以上都对 9.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有()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10.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上 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上 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11、IS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 A、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实际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计划投资等于实际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12、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 A、向外平移 B、向内平移 C、变得更为陡直D变得更为平坦 13、政府增加政府支出,同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那么() A、均衡收入增加,利率水平提高 B、均衡收入增加,利率水平降低 C、均衡收入减少,利率水平提高 D、均衡收入增加,利率水平不确定

4ADAS模型习题

AD-AS模型 一、名词解释题 1.滞胀是指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和价格水平较高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 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2.总需求 3.总供给 二、判断题: 1.在古典模型中,需求并不影响就业水平和实际工资率。 T 2.在古典模型中,产出是由供给决定的,需求只在于适应产出的变化。T 3.凯恩斯认为,工人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水平上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工资的下降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T 4.凯恩斯认为,工资在上升或下降两个方向都是富有弹性。 F 5.若其他情况不变且AS为向上倾斜,则政府开支的增加最终将导致公众储蓄 量的上升。 T 6.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由三部分组成:水平部分、向上倾斜部分以及几乎垂直 的部分。 F 7.使IS或LM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 T 8.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总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 F 9.如果某人产生“货币幻觉”,那么他关心的是他工资(或财产)的实物价值, 而不关心其货币形式的变动。 F 10.在短期,工资基本上是给定的,这支持了凯恩斯主义关于工资刚性的论点; 而长期,工资是完全可变得,这又支持了古典学派的观点。 T 11.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经济的扩张。T 1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了短期产出的水平。T 13.如果经济处在持续的上升时期,那么短期供给曲线将由于工资的上涨而向 上移动。T 14.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F 15.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 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T 三、单项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B)。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2.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D)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总需求曲线向右方倾斜是由于(D)。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4.当(A)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高中物理运动学经典习题30道 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2014?陆丰市校级学业考试)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m/s2,下列关于该物体加速度的理解 D 9.(2015?沈阳校级模拟)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D 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10m/s2)() 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15.(2013秋?忻府区校级期末)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水自8m高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 D

17.(2014秋?成都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的速度为 :2 D: 2 D 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 23.(2014春?金山区校级期末)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 2

v0v0D 27.(2013?洪泽县校级模拟)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同一较低a点的时间间隔为T a,两次经 g(T a2﹣T b2)g(T a2﹣T b2)g(T a2﹣T b2)D g(T a﹣T b) 28.(2013秋?平江县校级月考)在以速度V上升的电梯内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电梯内观者看见小球经t秒后到 h=

ASAD模型习题答案

第四章 AS-AD模型 注:部分习题答案有误,请各位同学用批判的精神去做题。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 2、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 3、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 4、总供给 5、总供给函数与总供给曲线 6、实际余额效应(庇古效应) 7、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 8、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9、货币中性 10、古典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1、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2、劳 动市场均衡 二、选择题 1、下列()观点是不正确的。 A、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2、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4、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 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 D、货币供给量比较大 5、总需求曲线() 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购买支出减少会右移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6、若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为理解宏观模型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乘数原理,熟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了解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教学重点:乘数理论及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难点:乘数理论、平衡预算乘数及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课堂讨论 计划课时:6课时 第一节均衡产出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假设条件: (1)经济部门为两部门,为居民户和企业; (2)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4)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均衡产出---与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Y = C + I Y--实际收入,E—实际总支出(C+I) C+I--实际消费与实际投资,而不是名义消费与名义投资。 --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E = Y E=C[计划消费]+I[计划投资] Y=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 I = S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第二节消费函数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概念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这个由凯恩斯提出的概念,以这样一个假设为前提,即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居民收入。为此,可从诸多因素中抽出这一因素单独分析。 消费函数可用方程来表示: c=c(y)=α+βy 这里,C 代表实际消费支出,y代表实际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这里的实际值是相对于名义值而言的。一个变量的名义值除以价格水平就是这个变量的实际值。α和β都是大于零的常数。叫做参数。α代表收入y等于零时的消费,叫做自发消费。βy是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叫做引致消费。其中β的经济含义是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2.消费倾向 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收入中所占比例。 3.线性消费函数 C =α+βy 自发消费α等于纵轴截距, 边际消费倾向β等于消费曲线的斜率。 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概念 储蓄是收入中末被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是表明储蓄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 的函数关系。其公式是:

第三章 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三章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三章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核心! 短期波动理论的三代模型: 1.第一代:简单凯恩斯模型(1930’s) ——在商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 2.第二代:IS-LM模型(1940-1970’s),属于凯恩斯主义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理论。 3.第三代:AS-AD模型(1980’s-) ——(AD理论+AS理论)=总收入决定论+总价格决定论 一、基本假定 1.假定经济是萧条经济: 生产过剩或需求不足,即AS(潜在)>AD,也即是非充分就业。

2.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刚性的(P ,W ),总供给线和劳动力供给线Ls 线是水平的。 3.假定暂不考虑金融市场,只考虑商品市场——“简单模型”。 即货币的供给量Ms 和利率r 水平是一定的。 4.假定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 所以GDP ≈NNP ≈NI ,即国民收入=GDP 。 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四部门经济的均衡: AS=AD C+S+T=C+I+G+NX (AS 总供给,总收入即GDP ):Y= C+I+G+NX 若AS>AD ,即Y> C+I+G+NX ,则要使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就要刺激AD 。 (失业与通胀是相互独立的,分界点在f f Y L 、) f Y —潜在GDP 水平 f Y f L L W s L W Y AS 0P P f L —充分就业水平

C =f (d Y )(收入、利率、税率、年龄、性别…) d Y =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Y -T (忽略折旧) 分为两种: 1)Keynes 当初的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C/△d Y ) (一阶导数为正,二阶导数为负) 2)现代的消费函数 线性C =0C +c ?d Y =α+β?d Y 基于美国的经验 c =0.93,中国0.6 其中: 0C 0C 即α:短期中的自发消费(当Y =0) 不依赖收入,是其它因素的影响, 但在长期中,0C =0,C =c ?d Y c : 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 MPC=△C/△d Y =d C/d d Y c 为常数,0

质点运动学典型例题

质点运动学典型例题 1. 一质点做抛体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如图一所示。求: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 (1)dt dV 是否变化? (2)dt V d 是否变化? (3)法向加速度是否变 化? (4)轨道何处曲率半径最 大?其数值为多少? 解:(1)如图一,如果把dt dV 理解为切向加速度,即τa dt dV =,则由图二(a )所示,ατcos g a =,显然τa 先减小后增 大。 (2)g dt V d = (3)αsin g a n = (4)质点在任一点的曲率半径 φ ρcos 2 2g V a V n ==,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式中的速度V,夹角φ均为变量。故质点在 起点和终点处的速度最大(0V V =)。φ最 大,φcos 最小,所以在该处的曲率半径 最大。

上抛石块的位移和路程 一石块以V=4.9m/s 的初速度向上抛出,经过2S 后,石块的位移y ?________,路程S______. 解:如图一,设定石块上抛的初始点为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则其运动方程为202 1gt t V y -= 2S 内的位移为m y 8.928.92129.42-=??- ?=,负号表明所求位移的方向为竖直向下,即物体在2S 内改变了运动方向。 先求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时刻,即 00=-=gt V dt dy ,S g V t 5.08 .99.40=== 则总路程 m L L L 25.12)5.1(8.92 1)5.0(8.9212221=??+??=+= 求解某一位置的速度 质点沿x 轴正向运动,其加速度随位置变化的关系为2331x a += ,如果在x=0处,其速度为s m V /50=,那么,在x=3m 处的速度为多少? 解:因为233 1x V dx dV dt dx dx dV dt dV a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一、名词解释 总需求曲线宏观生产函数长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总需求函数凯恩斯的AS-AD模型古典的AS-AD模型二、判断题(F,T) 1.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时,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相应移动。() 2.现代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可由费雪方程推出。() 3.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水平的变动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4.由IS-LM模型推出的总需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 5.IS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大,AD曲线越陡峭。() 6.货币乘数越大,AD曲线越平坦。() 7.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大,AD倾斜越陡峭。() 8.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AD曲线越平坦。() 9.当IS-LM模型出现古典理论的极端情况时,AD曲线为一垂线。() 10.当IS-LM模型出现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时,AD曲线为一垂线。() 11.财政政策通过对LM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AD曲线。() 12.货币政策通过对IS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AD曲线。() 13.当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时,对应每一价格水平的总需求水平都有提高。() 14.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同比例的移动。() 15.总供给曲线同时反映了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状态。() 16.当产出水平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时,意味着全部可用的生产资源均已得到充分利用。()17.当劳动的边际产品一定时,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18.劳动需求曲线由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所决定.的点组成。() 19.根据新古典总供给模型,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处既不存在失业,也不存在工作岗位的闲置。() 20.短期总供给曲线即古典理论的总供给曲线。() 21.新古典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均认为就业量决定产量。() 22.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长期而言经济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23.长期总供给曲线即潜在产量线。() 24.在短期生产函数中,由于时间与其他因素的限制,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均不能改变。() 25.主流学派认为,经济在长期内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不必要的。()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可由个别商品的需求(供给)曲线加总而得 B.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和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均由ISLM模型导出 C.新古典理论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 D.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弹性相等

第十章 凯恩斯模型 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前提和内容做了全面的批判,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新篇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收入与产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IS一LM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考察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情况,IS 一LM模型是短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本章重点: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及二者的关系 (2)投资、乘数和加速数 (3)二、三、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4)IS一LM模型 习题 1、名词解释 萨伊定律、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效应、投资乘数、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加速原理、摩擦失业、非自愿失业、IS曲线、LM曲线、 2、单项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3)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 ) 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5)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D )。(300+400)*(1/0.1)=7000 A.770亿元B.4300亿元C.3400亿元D.7000亿元。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计量经济学 第十章 联立方程组模型

第十章 联立方程组模型 第一节 联立方程组模型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1、单一方程模型存在的条件是单向因果关系。 2、对于变量之间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则需要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 3、经济现象的表现多以系统或体系的形式进行,仅用单一方程来反映存在局限性。 二、联立方程组的概念 1、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定义。 由一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单一方程组成的系统(模型),每一个单一方程中包含了一个过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内生变量。联立方程组表现的是多个变量间互为因果的联立关系。 联立方程组与单一方程的区别是估计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参数必须考虑联立方程组所能提供的信息(包括联立方程组里方程之间的关联信息),而单一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仅考虑被估计方程自身所能提供的信息。 2、联立方程组模型的例子。 (1)一个均衡条件下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 3()2(0 )1(012101110s i d i i i s i i i d i Q Q u P Q u P Q =>++=<++=βββααα 称(1)式为需求方程,(2)式为供给方程,(3)式为供需均衡式;d i Q 表示需求量,s i Q 表示供给量,i P 表示价格,i i u u 21,分别为(1)式和(2)式的随机误差项。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商品的供给与商品的需求共同作用于价格,反过来,价格也要分别决定商品的供给与需求。这就是方程(1)与方程(2)的作用机制,如果考虑了均衡条件,这又是方程(3)的作用。因此,通过这一联

立方程组将上述商品的供需与价格的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了反映。 (2)一个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011012(4)(5)(6) t t t t t t t t t t C Y u I Y u T C I G ββαα=++=++=++ 式中,C 表示消费,Y 表示国民总收入(又GDP ,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I 表示私人投资,G 表示政府支出,u1、u2分别为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 三、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问题(即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偏倚性) 1、内生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的相关性。 2、直接对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OLS 法,所得的参数估计值是有偏的,并且是不一致的。 例如,设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为 [][]01) (11)1() 0)(())(())())(((),cov(1)(11) 1(11)(111)1(1 01 2 21 11 1 1011101 1100110110≠-=-=-==-=--=-= -∴-+-=-+-+-=-+ -+-= ∴++=-+++=∴+=<<++=βσ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U E U U E U E U Y E Y E U E U Y E Y E U Y U Y E Y I U E I Y E U I Y U I Y I U Y Y I C Y U Y C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表明内生变量Y 在作解释变量时与随机误差U 相关。 对凯恩斯模型中的消费函数求参数的估计,有(用离差形式表示)

运动学知识点及例题(详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 (1)定义: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把物体看作有质量的点) (2)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质点是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2.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可能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但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假定它是静止的。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④比较两物体运动时,要选同一参考系。 3.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是空间某个点,在x 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在x 轴上是有向线段,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与路径无关。 (3)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因为一个矢量和一个标量不能比较。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是线段.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A B A B C 图1-1

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习题1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断题一判.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1 . √发生.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2 国际市场。×√3.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APC>MPC.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与计划支出相等. .凯恩斯定律认为在长期内,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只调整产5 ×量. ×.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6 ×.凯恩斯明确地拒绝整个新古典分析方法. 7.当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8 . √蓄向.×9.引致投资是由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投资量. ×10.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一定数量时,国民收人会减少题项选择单二、。C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储蓄”,是指(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B .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C .事后投资等于储蓄D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2.对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B )。

A.随收人的增加,消费也相应增加;而消费的增加又会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B.收入的增长幅度总是大于消费的增长幅度 C.消费额总是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有关 D.收入的增长幅度总小于消费的增长幅度 3.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如与收入水平无关的消费为50亿美元,投资为30亿美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均衡收入为( B )。 A.80亿美元 B.400亿美元 C.150亿美元 D.120亿美元 4.在三部门经济中,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化的是( A )。A.税收 B.转移支付 C.政府购买 D.投资 5.以下关于乘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成反比 B.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C.乘数反映了收人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 D.乘数的作用可无条件地实现 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第十章 凯恩斯模型 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前提和内容做了全面的批判,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新篇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收入与产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IS一LM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考察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情况,IS一LM模型是短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本章重点: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及二者的关系 (2)投资、乘数和加速数 (3)二、三、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4)IS一LM模型 习题 1、名词解释 萨伊定律、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效应、投资乘数、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加速原理、摩擦失业、非自愿失业、IS曲线、LM曲线、 2、单项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3)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 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5)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D )。(300+400)*(1/0.1)=7000 A.770亿元B.4300亿元C.3400亿元D.7000亿元。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1 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消费倾向为0.3 (7)如果投资增加15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收入水平将增加( C )。150*[1/(1-0.8)]=750 A.150亿元B.600亿元C.750亿元D.450亿元 (8)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元。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25%,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 C )。100*(1/0.25)=400, 400-(4000-3800)=200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D.出现50亿元的紧缩缺口 (9)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C)。 A.储蓄上升,但GDP下降B.储蓄保持不变,GDP下降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一、基本概念 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有效需求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边际储蓄倾向投资边际效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IS曲线LM曲线 答:略。 二、思考题 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 答: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一次革命。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1)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2)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3)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

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凯恩斯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储蓄与投资是不同人分别作出的不同决策,不能简单地自动地联在一起,更不可能永远相等,所以萨伊定律不能成立。因此,凯恩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而出现不自愿失业,实现的均衡也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均衡,经常状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 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总需求不足,市场上商品滞销,价格下跌,存货增加,资本家将会缩减生产,裁减工人,造成失业人员增加。如果总需求增加,就业将会增加,人们收入也增加,随之消费也增加,但是消费增加没有收入增加得快,二者之间出现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收入与消费的缺口就必须由增加投资来弥补。一般情况下,由于投资不足,总需求决定的就业水平就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整个经济也就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有效需求不足,这是凯恩斯就业理论要回答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个中心问题构建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体系。 凯恩斯就业理论主要由以下要点: (1)总收入决定于总就业量。 (2)按照消费倾向,消费支出量决定于收入水平,从而决定于总就业量(根据上述第一条定理)。 (3)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D),有效需求是由消费支出( D)和投资支出(2D) 1

第三章 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三章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核心! 短期波动理论的三代模型: 1.第一代:简单凯恩斯模型(1930’s) ——在商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 2.第二代:IS-LM模型(1940-1970’s),属于凯恩斯主义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理论。 3.第三代:AS-AD模型(1980’s-) ——(AD理论+AS理论)=总收入决定论+总价格决定论 一、基本假定 1.假定经济是萧条经济: 生产过剩或需求不足,即AS(潜在)>AD,也即是非充分就业。

2.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刚性的(P,W),总供给线和劳动力供给线Ls线是水平的。 3.假定暂不考虑金融市场,只考虑商品市场——“简单模型”。 即货币的供给量Ms和利率r水平是一定的。 4.假定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 所以GDP≈NNP≈NI,即国民收入=GDP。 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四部门经济的均衡:AS=AD C+S+T=C+I+G+NX (AS总供给,总收入即GDP):Y= C+I+G+NX 若AS>AD,即Y> C+I+G+NX,则要使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就要刺激AD。

C =f (d Y )(收入、利率、税率、年龄、性别…) d Y =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Y -T (忽略折旧) 分为两种: 1)Keynes 当初的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C/△Y 2)现代的消费函数 线性C =0C +c ?d Y =α+β?d Y 基于美国的经验 c =0.93,中国其中: 0C 即α:短期中的自发消费(当Y 但在长期中,0C =0,C =c ?d Y c : 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 MPC=△C/△d Y =d C/d d Y c 为常数,0

质点运动学典型例题3

求解离心机工作的情况 离心机常用来分离不同密度的各种物质,如油脂、生物制品和各种同位素(如图一)。设离心机的转速,/100S r n =求距离转轴的距离cm r 10=处的颗粒在使用离心机时与未使 用时沉降加速度之比值。 解:在未使用离心机时,试管处于铅直方向,液体中的颗粒 受到重力G 和浮力1F 的作用,如图二,忽略颗粒运动时所受到的 液体的阻力。此时颗粒运动的加速度为1a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11ma F mg =- 如颗粒的体积为V ,密度为ρ,而液体的密度为ρ',则 .1g a ρ ρρ' -= 使离心机旋转时,试管处于水平位置。这是液体中的颗粒受到周围液体对它的作用力 2F ,如图三,此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所在处,形状与大小和颗粒完全相同的液滴所受的向心 力来计算。因为此液滴与其它部分的液体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而不会向试管底部运动,即周

围液体对液滴的作用力,等于液滴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因而.22ωρVr F '= 如取离心机为参考系,则颗粒还受到惯 性离心力F ' 的作用,其大小为 22ωρωVr mr F =='。在非惯性系中,颗 粒的运动方程为 22ma F F =-' ,222Va Vr Vr ρωρωρ='- 即.2 2ωρ ρρr a '-= 因而 g r a a 2 21ω= 代入数值,得到 40288 .9)1002(1.02 21=??=πa a 这就大大加快了沉淀或分离的速度。现代超离心机可使此值高达,106 在小范围内 甚至可达8 10,从而使原子量今相差1%的同位素的分离成为可能。 在非惯性系中求解球环系统的运动情况 一轻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小球A 和小环B ,球与环的质量相等,小环B 可在拉紧的钢丝上作无摩擦的滑动,如图一。现使小球在图示的平面内摆动。求: 小球摆离铅垂线的最大角度θ时小环和小球的加速度。 解:当小球摆动时,小环沿钢丝做加速运动。以小环B 为参考系,则小球受重力和绳 子拉力外,还受惯性力 B ma F =惯的作用,如图二。其 加速度A a '沿圆弧的切线方向。在最大摆角为θ时的运动方程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