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主要病虫害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

(1) 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的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一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病菌在病枝的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口和叶痕处侵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容易发病。防治方法:A、认真做好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剪除带瘤小枝,集中烧毁。大枝干上的肿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62.5%杜邦易保或先正达亮盾或硫酸铜溶液进行涂抹消毒。B、喷药保护,清园后及时全面喷布一次62.5%杜邦易保或巴斯夫百泰或杜邦阿砣或精甲霜锰辛(先正达金雷)。果实采收后喷一次62.5%杜邦易保或巴斯夫百泰或杜邦阿砣或精甲霜锰辛保护树体。C、注意树体保护,尽量减少伤口。在日常管理中尽量避免树体机械损伤,以防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农肥代替有机肥一定要发酵即腐熟,含钾高即K≥20的复合肥效果更佳,推荐使用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的史丹利精品优质复合肥——第四元素硫酸钾复合肥),增强树体抵抗力。D、加强检疫,禁止从病树上采穗和出售带病苗木或接穗,严防该病传入新区。E、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使用:先正达亮盾搭配硫酸铜涂布伤口或病树主干伤口。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施∶62.5%杜邦易保或70%日槽甲基托布律或杜邦可杀得叁千或一帆68%精甲霜锰辛(先正达金雷)。

(2) 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云南富民约3—4月间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叶片上就有病斑出现。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剪除病叶、枯枝;B、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或高钾复合肥搭配有机肥(注:农肥代理有机肥一定需要发酵即腐熟);C、及时有效排水;D、化学治疗:在4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7-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药剂可用62.5%杜邦易保或70%日槽甲基托布律或80%一帆代森猛锌或一帆

68%精甲霜锰辛(先正达金雷)。

(3)杨梅干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枝干,一般在衰弱的老树上发生较多,后期常造成枝干枯死。状和发病规律:病害侵入,初期出现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被害部由于水分逐渐丧失,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与健康部位之间呈现明显裂痕。后期病部表面产生很多黑色小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起初埋生于表皮层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层,露出园形或横裂的开口。发病严重时病部可深达木质部,当病部扩展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该病原菌为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当树势衰弱时才能扩展蔓延,故发病轻重与树势密切相关。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B、防治害虫,保护树体,防止或减少伤口,阻止病菌侵入。C、清除病枝,集中烧毁。D、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刮除病斑,并在伤口处涂抹亮盾和硫酸铜浆液保护。

(4) 杨梅根腐病:是为害杨梅根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常导致植株生长衰弱和急性青枯死亡。症状和发病规律:病菌从伤口侵入,先在细根发病,逐渐向侧根、根颈及主干上蔓延。病原菌进入木质部维管束,菌丝体增殖使维管束褐变坏死,而导致全树生长衰弱和急性青枯。该病可分为急性青枯型和慢性衰亡型两种类型。急性青枯型:初期症状难于察觉,要在植株枯死前2个月左右才表现出明显症状。叶片失去光泽,褪绿,树冠下部的部分叶片变褐脱落。如遇高温天气,树冠顶部枝梢出现萎焉,但次日清晨仍能恢复。采果前后如遇气温骤升,树体常常急速枯死。叶色淡绿(青枯),逐渐变为红褐色脱落,偶剩少数枝叶,但次年不能萌芽生长。此类型主要发生在10—30年生的盛果期树上。慢性衰亡型:发病初期,青梢抽生正常,但秋梢很少或不抽发,地下部根系和根瘤较少,根系逐渐变褐腐烂。后期病情加剧,叶片变小,下部叶片大量脱落。次年枝条上形成大量花芽,花量大,结果多,但果小质差。高温干旱天气,顶梢开始枯萎,树体出现半边枯死或全株枯死。从出现症状到全株枯死一般需要3—4年,次类型主要发生在盛果期后的衰老树上,盛果期树上也有发生。防治方法:A、通过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和各种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B、及时挖除和烧毁发病植株,避免传播蔓延。C、杨梅不要与桃、梨、李等中间寄主树混植。

(5) 杨梅赤衣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枝干,严重的病树几年内死亡。症状及发病规律:主要为害杨梅的主干、主枝、侧枝及小枝,枝干被感染后,在病部布满橘红色粉末(病菌的菌丝和孢子),引起树势衰弱,果小味酸,枝条枯死,直至全树枯死。病菌在病组织中越冬,次年3月中旬开始发病,后呈现痘疮状小泡,连成长条状病斑,不久病斑上即覆粉红色霉层。每年5~6月及10月为发生高峰期,多雨易发病,老树发病重。即温度上升开始发病,树液开始流动,下雨增多时病菌开始活动和传播,多雨潮湿容易引起本病盛发。土壤粘重、积水和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较重。此病大多发生在枝干分杈处,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头年先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发生极薄的银白色或粉红色脓泡状物,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做好雨季杨梅园的排水工作,增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烧毁。B、药物防治:在4月初病菌即将活动传播时用药。先用刷子从上而下把病树上的小枝、大枝、主干上的红色粉末刷下,病枝上的病斑刮除,后再涂62.5%杜邦易保或70%日槽甲基托布律或一帆68%精甲霜锰辛(先正达金雷)

溶浆液。树冠参考使用:80%一帆代森锰辛或德国拜耳安泰生或硫酸亚铁溶液涂刷或喷布,每隔20天左右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4次。气温低时用药浓度要高一些,气温高时用药浓度则要低一些。

(6)杨梅枝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的皮层,一般以老树发病较多。发病后造成枝干腐烂枯死,引起树体早衰。

症状和发病规律:枝干皮层被害初期病部呈红褐色,略隆起,组织松软,用手指按压病部会下陷。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变黑褐色下凹,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座),在小粒点上部长有很多的刺毛,这一特征可与杨梅干枯病相区别。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器吸水后从孔口溢出乳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药物治疗同上,注意与适量水混合均匀,涂于伤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牢。

(7)杨梅白腐病:侵害果实,如成熟期遇上多雨天气,则发病严重,果实软腐,果面上滋生许多白色雾状物。防止该病尤以薄膜避雨设施栽培最佳,或喷洒美国卓邦动力素、西班牙碧收搭配中保克毒宝或杜邦可杀得叁千,提高果实硬度,增强抗病力。

(8)杨梅梢枯病,又叫杨梅小叶病或称缺素症,是一种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杨梅树势和产量。症状和发病规律:多半为半珠或若干枝条发病,也有全株发病,主要表现是小叶,枝条丛生,枯梢,不结果或很少结果,病树春季发芽较晚,新梢顶芽往往萎缩枯死,此后侧芽大量抽生,形成丛状枝,叶形变小,顶叶焦枯或呈紫褐色,叶面淡黄色;叶脉凸起,主脉褐色木栓化,丛状小枝一般在当年秋后即枯死。该病在土层浅薄、不施有机肥、多施磷肥的土壤发病多;PH 值高的土壤含硼减少,易发病。防治方法:A、果园多施厩肥、饼肥等有机肥料,切忌偏施、多施磷肥。B、2月花芽萌动开放前,剪除丛生枝、枯死枝,用0.2%的硼砂+0.4%尿素的混合液根外喷施。C、6月杨梅果实采收后,视病树树体大小株施50—100克硼砂+100—200克尿素,树冠喷洒0.2%硼砂+0.4%尿素混合液,0.2%硫酸锌,或喷液体硼肥、锌肥600~1000倍液,连喷2~3次。

二、虫害

(1)蚧类:以害杨梅的蚧类害虫主要有柏牡蛎蚧、榆牡蛎蚧和樟盾蚧3种。

柏牡蛎蚧:以雌成虫和若虫固定在杨梅枝梢和叶片主脉附近、叶柄上吸食汁液,造成落叶、枯枝,杨梅被害后生长不良,树势衰弱,为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如火烧状。在浙江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杨梅枝条、叶片上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卵,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蛹散,6月中旬出现第一代成虫;第二代于7月下旬开始孵化,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9月上旬为固定若虫期,10月上旬若虫变为成虫。

牡蛎蚧:第一代虫一般在5—6月孵化,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时,整个枝条甚至全株枯死。

樟盾蚧:又叫樟介壳虫、蛇眼蚧、樟网盾蚧。在浙江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杨梅枝条、叶片上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中下旬第一代若虫开始孵化,5月中旬为孵化盛期。7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产卵,7月下旬第二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 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

柑橘褐斑病终极防治手册!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图片来源:卢文彝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简称柑橘褐斑病,果农俗称"黑疤病"、“黑点病”。 主要危害部分橘类,橘与柚、橘与橙的杂交品种,以及葡萄柚等,如在贡柑、茂谷柑、爱媛38、默科特、红橘等柑橘品种上发生较多。 该病传播速度非常快,且容易复发,常引起落叶、落果、枯梢,果实感病后带斑难以鲜销,处置不当的话后果相当严重。 为害症状图解 褐斑病主要危害嫩梢,花蕾,叶片和果实。

叶片感病 柑橘褐斑病幼叶症状 刚萌发的幼叶发病,出现针头状大小的黑褐色油渍状斑点,病斑较为局限,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 已展叶,但尚未革质化的叶片最感病,一旦发病,产生褐色斑点,病斑迅速扩大,由于毒素沿着叶脉扩散,形成带尾须状的病斑。

柑橘褐斑病成熟叶片症状 部分革质化的叶片发病,病斑褐色近圆形,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中央变灰白色,病叶一般不脱落,潮湿时其上产生黑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成为田间的初次和再次侵染来源。 新梢感病

新梢发病,先出现针头状黑褐色凹陷小点,病斑上下左右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环绕一周后,其上部分即变黑褐色枯死。 发病严重时,病斑可蔓延至较大枝梢的木质部,使上一年生的枝梢也枯死。 花器感病 花梗和花蕾发病变褐枯死。

幼果感病 刚落花的幼果即可被侵染发病,病斑很小,针头状,黑褐色,凹陷明显,整个果面均可发生,但病斑以近果柄部位较多,幼果一般很快脱落。 果实感病

膨大期和成熟果实发病,典型的病斑为近圆形,褐色,中间凹陷,呈灰白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这些病果大多提前脱落。 此外,果实上还可产生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疮状病斑,隆起部位用指甲刮之易脱落。 发生流行特点 流行途径 链格孢菌以无性态参与病害循环,病菌主要在带病的成熟叶片上越冬,翌春气温回升后,带病叶片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 降落在新梢、嫩叶和幼果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毒素,致使所接触细胞死亡,细胞器降解,形成坏死斑,病菌从死亡的细胞中获取营养,生长发育并进一步产生毒素,毒素沿导管扩散,加速细胞坏死和病斑扩大,最终导致病叶脱落。

植物病害分类

植物病害分类 一、致病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真菌是一种低等生物,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小的要用显微镜观察。真菌是多细胞体,有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真菌不能自已制造养分。真菌的繁殖和高等植物近似,每种孢子折生成和形态均具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主要根据。在条件适合时,产生的孢子,借风、雨、虫等扩大再传染,往往造成病害的流行。 鞭毛菌亚门 卵菌纲水霉目 绵霉属稻绵霉稻苗绵腐病 水霉属腐生水霉、寄生水霉水稻烂秧 丝囊霉属萝卜丝囊霉萝卜根腐 霜霉目 腐霉科 腐霉属 能引起各种针、阔叶树及花卉幼苗 的猝倒、茎基腐、根腐和果腐等病 害:猝倒病、根腐、瓜果腐、果蔬 软腐、茄瓜绵腐等 疫霉属 为害植物的根、茎基部,少数为 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叶枯等 病害。如山楂根腐病、牡丹疫病、 烟草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菠 萝心腐病、番茄晚疫病、柑桔褐腐 疫病、辣椒疫病、草莓红心病、瓜 类疫病等 指疫霉属 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芽腐、叶枯、山楂根腐病、百合基 腐病、荔枝霜疫(霉)病、 马铃薯疫病等 白锈科白锈属如:苋菜、白菜等的白锈病 霜霉科 霜霉属 葡萄、菊花、月季霜霉病、十字花 科植物、瓜类、烟草霜霉病、白菜 霜霉病、大豆霜霉病 假霜霉属瓜类霜霉病 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 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菊科霜霉病 指梗霉属谷子白发病

根肿菌纲根肿菌属十字花科根肿病、白菜类根肿病粉痂菌属马铃薯粉痂病、疮痂病 多粘霉属无明显症状,但传播病毒病 壶菌纲节壶属玉蜀黍节壶菌玉米褐斑病丝壶菌纲 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柄锈菌属麦秆锈病、草坪草锈病等胶锈菌属梨锈病 多孢锈菌属玫瑰锈病 单孢锈菌属菜豆锈病 层锈菌属枣树锈病 栅锈菌属亚麻锈病 黑粉菌目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粉病条黑粉菌属小麦秆黑粉病叶黑粉菌属水稻叶黑粉病腥黑粉菌属小麦腥黑粉病轴黑粉菌属高梁散黑粉穗病尾孢黑粉菌属水稻粒黑粉病实球黑粉菌属慈菇黑粉病 隔断菌目隔断菌属(大多是介壳虫的共 生物) 果树膏药病 银耳目银耳属 木耳属 卷担子菌属花生紫纹羽病 外担子菌目外担子菌属引起茶科、杜鹃科植物的叶果幼梢变形肿胀,如杜鹃和山茶的饼病 子囊菌亚门 半子囊菌纲畸形外囊菌桃树缩叶病 梅外囊菌梅、可缩叶病、膨叶病李囊菌李囊果病(李袋果病)樱桃外囊菌樱桃丛枝病 酵母属

大姜病虫害防治

芽出重。别的上变伏。 年初行期,切物地放单水,壤缺,或 严重郁闭洼地 至不

菌除大,意氮化铜 白色不能续 泡 后,。山死本 幼虫皮、被害 传至

叶枯病〔病原菌学名〕Mycosphaerella zingiberi Shirai et Hara. 〔寄主作物〕姜。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时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黄褐色。后期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粒点。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成片,致使整个叶片变褐枯萎。致病菌为姜球腔菌。扁球形,黑色。子囊圆柱形或棍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双胞,无色,椭圆形。无性态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内含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卵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囊座在病残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蔓延。病菌喜高高温季节遇连续阴雨或重雾多露天气,就利于发病和病情发展。此外,氮肥过量、植株徒长或过密、通风不良,病害加重。连作病原菌学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 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 Buller et Bisby 〔寄主作物〕姜、辣椒、茄子、番茄等。 〔病害诊断〕为害叶片。多先自叶尖,叶缘出现病斑,后向下、向内扩展。病斑初时为水渍状褐色斑点,扩展后病斑近圆形规则形,边缘黄褐色,中央灰白色,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小黑点。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连合成斑褐干枯。如叶鞘先感病,严重时叶片下垂,但仍为绿色。致病菌为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前者分生孢子盘具周生刚毛,分生形,微弯或一端稍细,单胞,无色;后者分生孢子盘刚毛丰富,分生孢子镰刀形,单胞,无色。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在南方,分生孢子终年存在,在田间寄主作物上只要遇到合适寄主便可侵染,无明显的越冬期。病菌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昆虫传播。病害再侵染频繁,遇适宜条件极易暴发喜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发育适温25~28℃,要求90%以上相对湿度。分生孢子扩散传播需叶面有水滴存在,雨滴崩溅对分生孢子

褐斑病

褐斑病 摘要: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b r o w n s p o 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以侵染所有草坪 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造成草坪植株死亡,使 草坪形成大面积秃斑,极大地破坏草坪景观。 关键词:褐斑病、发生、预防、病害 症状识别危害 菌性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10m 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多雨炎热夏季为害最重。单株受害叶片、叶鞘、茎秆或根部,出现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以后病斑变成黑褐色,腐烂死亡。 草坪 草坪草褐斑病是一种根部和茎部病害,严重时病株根部和茎部变黑褐色腐烂。叶鞘上生褐色梭形、长条形病斑,多数长0.5?10c m,有的长达 3.5c m以上,严重时病斑可绕茎1周。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褐色,严重时整个病基部变褐色或枯黄色,染病分蘗多枯死,叶片上病斑梭形,长 1.0-4.0c m内部青灰色,呈水浸状,边缘红褐色。高羊茅叶片上病斑多不规则形,边缘褐色。草地早熟禾有的品种叶片上

病斑初梭形,后长圆形,与叶同宽,边缘橙黄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在潮湿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生稀疏的褐色菌丝。 病害在草坪上呈褐色圆形枯草斑,直径从几厘米到两米。中央的病株较边缘病株恢复得快,结果枯草斑呈环状或蛙眼状,即中央绿色,边缘为褐色环带。枯草斑内叶片虽已死亡,但在天气条件适宜时,喷施杀菌剂后残存的病株尚能发出新叶,但是草坪变得稀薄。有时,病株散生于草坪中,无明显枯草斑。受侵染叶片开始时呈水浸状并变暗,最后干枯、萎缩,并变暗褐色。死去的叶片仍直立。当空气湿度较大时,在病部的外缘有“烟圈”出现,“烟圈”由病菌的菌丝形成。当叶片干枯时“烟圈”消失。立枯丝核菌褐斑病另一个鉴别特征是病害发生之前12?24h能闻到一种麝香型的霉味,有时一直到发病后。管理人员可利用这种气味来决定用药时间。 在修剪较低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呈水浸状,颜色变暗,后期褪色成浅褐色。在修剪较高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常造成大块褐色或黄色的病斑,与周围的健康草坪相比,感病草坪常呈凹陷状。 病原分布 褐斑病的病原为尾孢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具3-7个隔膜。大小30-983.4-4微米。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37℃以上或5℃以下停止发育,致死温度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学习资料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 虫害防治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玉米全生育期可分为播种、出苗、拔节、大喇叭口期、抽雄、孕穗、成熟6个时期。其中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和孕穗期病虫害较多,是玉米栽培管理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时期。 (1)玉米苗期。 ①地下害虫逐年上升,造成缺苗断垅,特别是蛴螬和金针虫,一般应在播种时药剂拌种即可大大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可用包衣种子来防治地下害虫,但一般包衣种子的价格较高,一般农民朋友难以接受。 ②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秸杆覆盖成了普遍的现象,这就加重了瑞典蝇、玉米蓟马的危害。主要在出苗后到一叶一心时危害,瑞典蝇靠近玉米心叶危害生长点,成卷曲状。苗期蓟马危害心叶,使心叶破碎,植株畸形,要注意防治早播和带茬播种的田块。 ③表现为苗枯病,常造成叶尖或整叶干枯,种子变黑,严重地块造成死苗;如果苗期缺钾造成枯边叶,生长势弱。 ④近几年田间调查发现,玉米耕葵粉蚧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给玉米生产造成一定威胁。玉米耕葵粉蚧的危害,在贴近地面的叶鞘基部或根部危害,造成根系松散细弱,根上形成许多黑色斑点,部分根系肿

大,主根易断,根尖发黑腐烂。受害玉米植株矮小,叶片枯黄,推迟玉米拔节,造成生长缓慢。 ⑤二代棉铃虫、二代粘虫的危害,特别是二代粘虫分年度危害严重。 综合防治苗期的病虫害,在6月底至7月上旬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毫升,或用10%毗虫啉20克,加50%多菌灵5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如果玉米耕葵粉蚧危害严重的地块,在喷雾时去掉喷头盖,主喷玉米茎基部,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防效较好。 (2)玉米大喇叭口期。 近年来,由于小麦、玉米的重复倒茬所导致的土传病害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如玉米纹枯病随着麦田纹枯病的日益加重,纹枯病的病菌能长期留存于土壤中,玉米田又大多施用封闭性除草剂,造成土壤较板结,不利于根系发育,使其抗性下降,加重了土纹枯病的发生。 ①玉米茎腐病。茎腐病常表现为茎基部1~3节变软或皱缩,叶片很快萎蔫,青绿色枯死,果穗倒挂,籽粒秕,无光泽。发病田玉米表现症状为地下根部发褐,种子根腐烂,地上部叶片发黄,下部1~2叶叶缘和叶尖变黄发褐,甚至干枯。主要发病期为玉米乳熟期。这种病的病菌存在于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上越冬,病菌从根部侵入,因此,在播种时进行药剂播种能减少早期侵染。此外,由于现在

杨梅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

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100倍液的402抗菌剂或鲜牛粪2000g、甲基托布津100g、代森锌50g,与适量水混合均匀,涂于伤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牢。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大姜病虫害防治

大姜病虫害防治 1、姜瘟: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一种根及根茎部病害,也叫腐败病、软腐病。主要借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病多在高温,多阵雨、渍水田中发生,我国南北各姜产区均有发生,是姜产区的主要病害,尤以连作地更为严重。病发初期,先出现根部腐烂,以后便逐渐蔓延到根茎,使根茎亦腐烂;上部叶片开始凋萎,最后根和根茎部大部分或全部腐烂,发出特别的臭味。植株根、茎、叶均可受害发病,病菌一般先在地上茎基部及根茎上侵染危害。发病初叶片卷缩,下垂而无光泽,而后叶片由下至上变枯黄,病株基部初呈暗紫色后变水浸状黄褐色,继而根茎变软腐烂,有白色发臭的粘液。最后地上部凋萎枯死,并易从茎秆基部折断倒伏。 发病规律:病原菌为青枯假单孢杆菌,可在种姜、土壤及含病残株的肥料上越冬,通过病姜、土壤及肥料进行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的来源。病菌侵染时多从近地表处的伤口及植株孔口侵入根茎,或由地上茎、叶向下侵染根茎,病姜流出的菌液可借助水流传播,流行期长,危害严重。一般7月份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10月份停止发生。防治方法:生姜腐烂病虽然防治较为困难,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切断传播途径,轮作换茬切断土壤传菌途径;尤其是对于已发病的地块,要间隔2-3年以上才可种姜,种植生姜的前茬地应是新茬或粮食作物地块,种过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特别是发生过青枯病的不易种植生姜;生姜收获前,可在无病姜田选种,在姜窖

内单放单贮,翌年下地前再进行严格挑选,清除种姜带病隐患;姜田应选地势较高、能灌能排的土地,整地时地面要平,以防排水不畅、田间积水,引发病害,采用软管灌溉施肥。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外,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粉。田间积水、土壤缺肥或偏施氮肥过多,均易引起发病。用目前理想的广谱性杀菌剂噻菌酮500倍在种植时浸姜和消毒土壤;在开始发病时每7-10天灌根,或连续喷雾3-5次。 2、姜斑点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梭形或长圆形,细小,长2-5厘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又名白星病。引起生姜斑点病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以雨水溅射传播蔓延。温暖高湿、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均利于该病发生。防治方法:避免连作,实行2-3年以上的轮作。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不要在低洼地种植。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不要偏施氮肥。发病初,叶面喷施噻菌酮或甲基硫菌灵,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3、姜炭疽病。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尖及叶缘先出现病斑。病斑初为水浸状褐色小斑,后向内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状褐斑,病斑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连成病块,使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病面现出小黑点。借雨水溅射或昆虫活动传播。病菌除危害生姜外,尚可侵染多种姜科或茄科作物。病菌在田间寄主作物

杨梅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杨梅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杨梅果味道酸甜可口,颜色鲜红可爱,但在栽种的过程中遇到病虫害是件不堪烦忧的事情,为了让杨梅快快结果,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杨梅常见病虫害和其防治方法吧。 杨梅病害 褐斑病症状 感染褐斑病的叶片表面会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随染病加深,叶片边缘逐渐呈褐色或灰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着病菌子囊孢子,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褐斑病防治方法 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木抵抗力,及时排除树盘积水;每年初春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减少病原枝条;若已经感染病菌,可喷洒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 癌肿病症状 感染杨梅癌肿病的枝条会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突起表面光滑,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会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会引起树木早衰,严重时会引起全株死亡。 癌肿病防治方法 注意保护树体,尽量减少树木上的伤口,要尽量避免给树木造成机械损伤,防止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

体的抵抗力。 根腐病症状 病菌一般从伤口侵入,菌丝侵入维管束导致其褐变坏死,严重时导致全树生长衰亡。叶色淡绿(青枯),逐渐变为红褐色脱落,偶剩少数枝叶,但次年不能萌芽生长。 根腐病防治方法 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挖除并烧毁发病植株,避免进一步传播蔓延;注意杨梅不要与桃、梨、李等树混植。 杨梅虫害 松毛虫为害症状 松毛虫可以危害多种林木,初孵的幼虫喜欢聚集在新梢嫩叶上,不过蔓延的能力很强,容易造成分散食害,严重时叶片仅剩叶脉。 松毛虫防治方法 对于初孵幼虫应该及时捕杀,用稀释10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施;成虫趋光性较强,可以用灯光诱杀。 避债虫为害症状 避债虫主要危害杨梅的新梢嫩枝,会咬碎叶片并导致嫩芽嫩枝死亡。 避债虫防治方法 对于初孵幼虫应该及时捕杀,用稀释10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施。 卷叶蛾为害症状

大樱桃流胶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大樱桃流胶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近几年,新安县大力发展樱桃产业,通过品种改良、文化牵线、电商促销等措施,让樱桃树成为“摇钱树”。目前,全县已挂果的3 万多亩樱桃,每年可为当地农户增加近6 亿元的收入。在新安樱桃红火的背后,管理不善,各种病害也逐渐报漏出来,其中流胶病最为普遍。流胶病又称树脂病,是大樱桃的重要枝干病害之一,主干、主枝和侧枝均有发生,严重时树体枯萎死亡。经过几年试验,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或者消除发病率。 一、流胶病发病时期流胶病在大樱桃整个生长季均有发生,发病高 峰期一般在 5—9月。从春季树液流动就开始流胶,6月上旬以后发病逐渐加重,雨季发病最重。 二、流胶病症状表现 大樱桃流胶病多发生于枝干伤口、主干和主枝分杈处,发病初期病部略膨胀,逐渐渗出柔软、半透明状黄色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褐色至茶褐色,干燥后成硬块。严重时树皮开裂,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坏死,影响树体养分正常输送,导致树势衰弱、叶片变黄、花芽分化不良。树体流胶后病部稍肿,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易于感染其他病害,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干枯死亡。 三、流胶病发生原因 1.管理方面

大樱桃园建在土壤质地黏重地块,园地通风透光不良、排水不畅,土壤酸性过强,与桃、李等核果类果树连作等,均可导致树体生长障碍,造成树势衰弱,诱发流胶病。 2. 树体损伤易造成树皮死亡的冻害、日灼伤,以及虫害、雹害、机械损伤,还有修剪过重、拉枝绳解除不彻底等造成的物理伤害均可诱发流胶病。 3. 砧穗不亲合 某些砧木嫁接的大樱桃砧穗亲合力差,树体长势弱,容易发生流胶病。 4. 病虫发生重 由根部病害(如根癌病、根腐病)、大樱桃褐斑病等引起的早期落叶,会造成树势衰弱,从而诱发流胶病。大樱桃细菌性穿孔病?l 生严重时,叶部病害侵染枝干,引起水渍状坏死斑,随着坏死斑的扩大和深入即产生流胶,枝干病斑是第2 年叶部病害的主要侵染源。 5.其它原因 干腐病、腐烂病诱发。 四、综合防治措施 1.科学选址建园。选择排灌方便、雨季不积水、地下水位低、 土壤肥沃疏松、保水性较好的沙质壤土地块建园。不在土质黏重,前茬是桃、李等核果类果树的地块建园。若要在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建园,必须起垄栽植。同时要选择砧穗亲合力好、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定植。 2.加强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适量增施磷、钾、钙肥,中后期控制氮肥用量;注重果园土壤改良;做好灌溉和排涝工作;及时防

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 各镇街区农技站: 大姜是我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现将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操作规范下发给你们,希望认真学习领会,并加以宣传推广,将工作落实到实处: 时间防治对象推荐药剂防治方法 播种前姜瘟病、 线虫病、 茎基腐 病、地下 害虫 98%棉隆颗粒剂土壤处理:用98%棉隆颗粒剂每 亩20~30千克沟施或撒施,盖膜 20天,揭开膜敞气15天后播种。 播种期线虫病、 地下害虫 10%噻唑磷颗粒剂、 1%阿维菌素颗粒剂 10%噻唑磷颗粒剂每亩1.5~2千 克或1%阿维菌素颗粒剂每亩 4~5千克,混土沟施。 生长期姜瘟病53.8%氢氧化铜干悬 浮剂、20%噻菌铜悬 浮剂、3%中生霉素可 湿性粉剂 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 300~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 剂300~500倍液或3%中生霉素 可湿性粉剂喷淋或灌根,每株灌 药液400毫升。 斑点病、40%多菌灵可湿性粉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80

生长期炭疽病剂、25%嘧菌酯悬浮 剂 克或25%嘧菌酯悬浮剂每亩30 克,兑水50~60千克喷雾。 姜螟、甜 菜夜蛾、 棉铃虫 15%茚虫威悬浮剂、 24%甲氧虫酰肼、 20%氯虫苯甲酰胺悬 浮剂 15%茚虫威悬浮剂每亩20毫升、 24%甲氧虫酰肼每亩30毫升或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 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 蓟马70%吡虫啉水分散 剂、20%啶虫脒可湿 性粉剂 70%吡虫啉水分散剂每亩3克或 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每亩5 克,兑水30千克喷雾。 姜芯卷曲原因:一是催芽温度 高、催芽过长;二是 生粪、化肥烧根所致; 三是缺少中微量元 素;四是蓟马危害 对症处理 贮存期异型眼蕈 蚊 1%除虫菊素.苦参碱 微囊悬浮剂 5000千克姜用1%除虫菊素.苦 参碱微囊悬浮剂400毫升加助剂 100毫升与细沙混匀,放一层姜 撒一层沙。 附:大姜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 无机砷杀虫剂:砷酸钙、砷酸铅 有机砷杀菌剂:甲基胂酸锌(稻脚青)、甲基砷酸铵(田安)、福美甲胂、福美胂

杨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杨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杨梅卷叶蛾。 杨梅卷叶蛾,俗称卷叶虫。一年发生两次,即5月底一6月中旬和7一8月。以幼虫在初展嫩叶端部或嫩叶边缘吐丝,缀连叶片呈虫包,潜居缀叶中食害叶肉,使杨梅新梢危害,树势转弱。 防治方法: 在幼虫发生期用80%敌敌畏1000倍;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溴氰菊脂乳剂5一10PPM。 2、牡蛎蚧。 牡蛎蚧危害杨梅枝条,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树枯死。牡蛎蚧产卵于枝叶,第一代若虫一般在5月底一7月初孵化。 防治方法: (1)抓住第一代若虫盛孵期及时喷扑虱灵1000倍液或速扑杀1000倍液(果实采摘后立即喷,挂果期不能喷)。

(2)在2月下旬一3月上旬用50倍灭蚧(1斤灭蚧加3两碱冲50斤水)。 3、白蚁。 白蚁蛀蚀根颈及树干木质部,于皮层修筑孔道,造成树干及主根系损伤,导致树体死亡。 防治办法: (1)人工诱杀。选择白蚁爱吃的食物,如松木、甘蔗、狼箕等,堆放在白蚁危害的四周地面上,保持一定水份,在白蚁诱集较多时,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剂喷杀。 (2)甘蔗渣扎成粉,混拌上灭蚁灵后,装进透气的薄膜袋里,零星分散地放在杨梅树地面上,再压上1一2块石块。 (3)定植杨梅时用泥浆加茶子饼粉蘸根。 4、枝干害虫(天牛爆皮虫) 在杨梅树近地表的主干部危害,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清除主干周围的杂草。 (1)主干涂白,用石灰5公斤,硫磺0.5公斤,食盐100克,动物油100克,水适量调成糊状涂白。 (2)钩杀入木幼虫。 (3)用一次性注射器将80%敌敌畏原液注射入虫孔再用泥封除虫道。 5、杨梅褐斑病(杨梅叶斑病)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 症状: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 防治方法: (1)通过改善杨梅生长环境,增强树势。如使园地排水良好,并改善树冠光照条件。杨梅园要一年一次深翻,使土壤中含氧量提高,促进根菌活动,多施饼肥草木灰等农家肥,

杨梅优质高效无公害技术简介

杨梅优质高效无公害技术简介 杨梅优质高效无公害技术简介 生物学特性 一、环境条件:宜温暖湿润,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9℃,对光照要求较低,适于松软、排水佳,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或黄壤,PH值以4-5酸性土为宜。山坡地比平坦沃地生长结果更好。 二、生长及开花结果特性 根:根浅、有菌根、能固氮; 梢:一年抽梢2-3次,春、夏梢均可成为良好结果枝,按性质可分为徒长枝、营养枝、结果枝、雄花枝四种; 花:雌雄异花,3月底-4月初为开花盛期; 花芽分化7月中旬开始,12月初结束; 结果枝:10-20cm中果枝结果最佳,10cm以下短果枝也较好,结果枝占全树总枝数40%则连年丰产、稳产; 座果率:以顶端1-3节花序最佳。 三、落果期:4月中旬为前期落果高峰、5月上旬为后期落果高峰,部分品种采前落果严重,如水梅、丁岙梅。 优质栽培技术 一、栽植 1、园地选择 (1)气候:年平均气温15-20°C,年降水量1000mm以上,5-6

月份果实发育期忌高温。 (2)地形:海拔高度400米以下,坡度5—30°为宜。 (3)土壤:以含有石砾的、排水良好的砂质红壤或黄壤为好,PH 值在4.5-6为宜。 2、栽种方法 (1)品种配植:新建园地应配植0.5%雄株作为授粉树。 (2)密度:5m×5m。 (3)时间:2月下旬—3月下旬。 (4)苗木选择:1年生杨梅苗需根系健壮,粗度大于0.7cm。(5)种植原则:“大肥、大穴、大苗”,土要踏实,旱期需覆盖浇水; 多年生大苗需带土移栽,剪除枝叶占全树2/3。 二、树体管理 (一)、生长结果特点 1、中、短的春、夏梢是杨梅优良结果枝。据调查,10-11年生荸荠种杨梅以长度小于10cm的短结果枝为主,其比例达到95.4%; 其次为长度在10-20cm的中果枝,其比例为4.6%; 长度在20-30CM的长果枝和大于30cm的徒长枝则极少结果。东魁杨梅结果枝以春夏梢为好,秋梢为差,短(5cm)、中(5-10cm)、长(15cm)三种结果枝分别占结果枝总数的29.30%、55.20%、15.50%。 2、中、短的春梢上形成的花穗质量好,着果率高。春梢花芽积累营养的时间比夏梢约长3-5个月,花器发育健壮,能躲过春季多雨、低温等恶劣气候而正常授粉。夏秋梢上的花芽,常常一开就谢。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一)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一) 摘要:介绍了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褐斑病;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进行描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该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1发生特点 玉米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Phrsodermama-ydisMiyabe),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一性寄生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薄壁细胞内,其休眠孢子囊壁较厚,近圆形至卵圆形或球形,黄褐色,略扁平,有囊盖1]。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其次是在叶鞘及茎秆上。病斑首先发生在顶部叶片的尖端,病斑初为浅黄色,逐渐变为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mm,在叶鞘和茎秆上的病斑较大,直径可达3mm。发病严重时,小病斑常相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组织破裂,叶细胞组织呈环死状,散发出黄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休眠胞子。病害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玉米褐斑病病原菌主要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翌年病原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的孢子,并形成侵染丝,侵染玉米,导致玉米发病。 2流行原因 一是玉米品种多、乱、杂,感病品种多。宝鸡市市场上销售的玉米品种中包括了未通过审定的品种和虽然通过审定但种植范围不包括宝鸡市春播的品种,玉米种子市场形成了多、乱、杂的现象。生产上种植了比较多的感病品种,给该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的寄主条件。二是连年重茬连作,秸秆还田,田间病菌逐年增加2]。由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导致玉米连年重茬连作;同时,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大,导致病原菌在田间逐年积累。而且用秸秆沤肥后未经高温充分腐熟,施入田间后,也造成田间病源菌的增加,给该病的流行提供了必要的菌原条件。三是田间脱肥,玉米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一般不施基肥或施用量较小,同时玉米苗期追肥量过小或过晚,导致玉米5~8片叶时,土壤肥力不足,田间出现脱肥现象,营养不良,叶片发黄,抗病性降低,是引起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四是气候条件。在玉米的生长季节(6—9月),即玉米出苗后,降水频繁并出现高温、高湿、寡照天气,长时间降雨,田间大面积积水,易诱发此病3]。

杨梅建园技术

杨梅-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规程 文章关键词:树冠,杨梅,要领,病虫害,主枝,侧枝,主干,农药,品种,土壤正文: 1 范畴 本部分规定了浙江省无雄害杨梅园地条件、建园、定植、树冠整形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浙江省无雄害杨梅的生产。 2 规范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DB33/T×××-2002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通常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一切的变动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校正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但是,胀励凭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钻研能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通常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4285-1989 农药安定使用准则 GB8321.1-2000 农药雄道使用原则(一) GB8321.2-2000 农药雄道使用原则(二) GB8321.3-2000 农药雄道使用原则(三) GB8321.4-1993 农药雄道使用原则(四) GB8321.5-1997 农药雄道使用原则(五) 网站内容来源于:https://www.360docs.net/doc/073448429.html,/content.asp?id=1746 标题:杨梅-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规程 NY/T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原则

NY/T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原则 DB33/174-199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品级 3 建园 3.1 园地挑选 3.1.1 天气条件 年均匀气温15~21℃,≥10℃的有效积温4500℃以上,均匀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初夏果膨大转色期降雨量大于160mm。大气尽对湿度正在80%以上,有益生长和生产优良果品。 3.1.2 地形地貌 宜正在山坡地栽培,坡度小于25°,海进步度正在700m以下,一般最合适100m~400m。 3.1.3 土壤 凡蕨类、杜鹃、松、杉、毛竹等植被生长良好,pH值4.0~6.5(pH4.4~5.5的酸土壤最合适)土层深沉,排水良好的红壤和黄壤,但忌连作。 3.2 园地规划 果园应规划门路零碎,种植小区和水保工程,建筑准则化梯田或鱼鳞坑,保存相近植被以供苗木遮荫。山顶和陡坡要保存林带,防御水土流失。 3.3 品种挑

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杨梅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几乎都有分布。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云南富民约3—4月间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叶片上就有病斑出现。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注意及时排除树盘积水。b、及时清除园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c、药物防治:在4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药剂可用1:2:200倍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800倍液,或70%

防褐灵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猛锌600倍液等。 2、杨梅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的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一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 病菌在病枝的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口和叶痕处侵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a、认真做好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剪除带瘤小枝,集中烧毁。大枝干上的肿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80%420抗菌剂5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进行涂抹消毒。b、喷药保护,清园后及时全面喷布一次1:2:200的波尔多液。果实采收后喷一次1:2:200的波尔多液保护树体。c、注意树体保护,尽量减少伤口。在日常管理中尽量避免树体机械损伤,以防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d、加强检疫,禁止从病树上采穗和出售带病苗木或接穗,严防该病传入新区。

大姜常见病虫害防治

大姜常见病虫害防治 众多菜农反映姜的生产过程中许多常见病害,不知如何用药,因此特别介绍一下有关大姜各种病害的对应防治方法,菜农朋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药剂。 姜瘟病:主要借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这种病多在高温,多阵雨、渍水田中发生。 防治:姜种消毒,“可杀得2000”稀释800倍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兑水32公斤)浸泡6小时;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并在姜穴里用生石灰消毒。在发病初期,用“可杀得2000”稀释500~600倍液灌根并结合“可杀得200”+“金云大-120”混用。稀释1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 姜斑点病: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扑宁”800~1000倍液或者翠丽15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一次。 姜炭疽病:防治:发病前喷施“云生”600~800倍液可有效预防发生。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倍液+金云大-120”稀释15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连续2~3次。 姜叶枯病:防治:发病前喷施“云生”600~800倍液+“金云大-120”倍液1500倍液叶面喷施,间隔7~10喷2~3次预防,可同时预防多种病害。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倍液+“云大-120”稀释1500倍液喷施防治。 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发病初期,用500倍“可杀得2000”药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对水20公斤)灌根,结合“可杀得2000”稀释1000倍液+“金云大-120”稀释10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一次。 姜枯萎病:防治:“可杀得2000”稀释500~600倍液+“金云大-120”稀释1000倍液灌根,每次淋施0.2公斤药液,间隔7~10天灌根一次,连续2~3次. 姜眼斑病:防治: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1500倍(即10~15克“翠丽”对水15公斤)或者“可杀得2000”稀释1000倍(即15克“可杀得2000”对水15公斤)叶面喷施,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姜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初病苗茎基部靠地际处褐变,引致立枯。 防治:姜种消毒,“可杀得2000”稀释800倍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对水32公斤)浸泡6小时。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 土壤消毒:1、“恶霉灵”+“福美双”按1:1混合稀释1000倍拌土;2、“可杀得2000”+“代森锌”按1:1混合稀释成500倍液(即40克“可杀得2000”+40克“代森锌”对水20公斤)灌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