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设计及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设计及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设计及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初步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在感受、体验、探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成功,促动学生的发展。

教学重点:准确分析数量关系,能解决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灵活解决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体育运动吗?都喜欢哪些运动?

生:足球、篮球、跳绳、跑步等。

师:很好,其实在很多体育活动里也都蕴藏着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几道这样的题目,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二、探索研究,分析问题。

师:课件演示课本第99页的例一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这副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我知道有这样的3的队伍;一行有10人;有这样的8行。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个方阵多少人?(指名口答)

生2:一共有多少人?……

师:(例举问题2)自己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师:下面小组内交流,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式计算,看能用几种方法解决?

三、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

生: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重点说算理,其他小组实行补充。)

师:课件演示问题的不同解决过程。

四、点拨升华,巩固算理。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3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3种方法。(引导多说算理)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生:(第一种的比较多)

师点拨:对呀,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先求、、、、、、再求、、、、、或者先求、、、、再求、、、、、、、。但是我们在考虑方法多样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选择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好方法。

五、演练拓展,发散学生思维。

1、口答题。

2、完整习题:跑道每圈400米,我每天跑两圈,一个星期一共跑了多少米?(课件出示)

让学生独立解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吗?(引导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完整习题:(游泳的图片)游泳池长25米,他已经游了3个来回,他游完200米的全程了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出算式。

做完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4、完整习题:出示99页的做一做情景图,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

六、总结经验,畅谈收获。

师: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得到了那些启发?

指名说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注重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实行设计的。我从以下几点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

1、合理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这节课教材的主题图是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无论在实行新课还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都引导学生实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3、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将例一用不同方法的解决过程,我以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示,让教学资源更加生动、直观,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4、本课的失误是,在课堂上,当有个小组提出8×3×10这种解决方法时,怕完不成任务没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在那个学生说出“先求出三个方一共有多少行后,便马上表明了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好在后面通过微机动态演示,也能让学生理解了此种解题方法;再则是在拓展练习时,第一个习题

本是口答的一个题目,但我考虑到整节课以体育活动为主线而删掉了没做,但直接做第二题时,因为我一开始没想让多个学生把不同的解决方法都板演到黑板上,但在学生的一再要求时,一个一个的让学生把不同的解决方法板演,拖延时间过长,致使设计好的练习题目完成的较少,而降低了课堂容量。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设计及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初步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在感受、体验、探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成功,促动学生的发展。 教学重点:准确分析数量关系,能解决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灵活解决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体育运动吗?都喜欢哪些运动? 生:足球、篮球、跳绳、跑步等。 师:很好,其实在很多体育活动里也都蕴藏着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几道这样的题目,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二、探索研究,分析问题。 师:课件演示课本第99页的例一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这副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我知道有这样的3的队伍;一行有10人;有这样的8行。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个方阵多少人?(指名口答) 生2:一共有多少人?…… 师:(例举问题2)自己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师:下面小组内交流,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式计算,看能用几种方法解决?

三、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 生: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重点说算理,其他小组实行补充。) 师:课件演示问题的不同解决过程。 四、点拨升华,巩固算理。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3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3种方法。(引导多说算理)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生:(第一种的比较多) 师点拨:对呀,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先求、、、、、、再求、、、、、或者先求、、、、再求、、、、、、、。但是我们在考虑方法多样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选择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好方法。 五、演练拓展,发散学生思维。 1、口答题。 2、完整习题:跑道每圈400米,我每天跑两圈,一个星期一共跑了多少米?(课件出示) 让学生独立解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吗?(引导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完整习题:(游泳的图片)游泳池长25米,他已经游了3个来回,他游完200米的全程了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出算式。 做完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4、完整习题:出示99页的做一做情景图,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 六、总结经验,畅谈收获。 师: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得到了那些启发? 指名说自己的收获。

配方法教学设计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配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 +m )2=n (n ≥0)的一元二次方程;(重点) 2.理解配方法的思路,能熟练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读诗词解题: (通过列方程,算出周瑜去世时的年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数人物。 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 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 哪位学子算得快,多少年华属周瑜? 解:设个位数字为x ,十位数字为x-3 x 2=10(x-3)+x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9; (2)x 2=0.25; (32x 2=18; (4)(2x -1)2=9. 解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将方程化成左边是含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 是非负数的形式,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注意开方后,等式的右边取“正、负”两种情 况. 解:(1)移项,得x 2=9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 =±3,即x 1=3,x 2=-3; (2)移项,得x 2=0.25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 =±0.5,即x 1=0.5,x 2=-0.5; (3)两边同时除以2,得x 2=9,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得x =±3,即x 1=3,x 2=-3; (4)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2x -1=±3,即2x -1=3或2x -1=-3,即x 1=2,x 2=-1 方法总结:直接开平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基本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平方根的 定义,它的可解类型有如下几种:①x 2=a (a ≥0);②(x +a )2=b (b ≥0);③(ax +b )2=c (c ≥0); ④(ax +b )2=(cx +d )2(|a |≠|c |). 探究点二: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类型一】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 2-4x +1=0如何解这个方程?想想可能转化成 的形式? 2、复习完全平方 (1)x 2+8x + =(x +4)2 ()2a ????=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用xx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考以旧引新发现问题 师:今天,来测测大家的眼力,看谁最先猜出来一共有多少人?〔封闭、限定性问题〕〔教师先帖出一排4人的图片(导引),再出示一个方阵〕 生:一共有20人。〔预设〕(你是乱猜的,还是有一定定方法) 师:还有谁猜出这个结果了? 生:我,我……〔学生纷纷举手〕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猜出是20人,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半开放性问题〕生 1:这个方阵有5行,每行有4人…… 〔学生评价,师生小结: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大家的眼力很棒,算的能力也很强。〕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测眼力的游戏,敢不敢?(生:敢!)刚才这个是一个方阵,现在可不是了,你发现了吗?……〔出示并完成教材中的完整主题图〕〔封闭性问题情境〕预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适度开放]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生: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 师:刚才已经知道了,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 生: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4人。(预设) 师: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4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板书文字信息)现在你们能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吗?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开始吧!(师巡视,选择学生板演) 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再与同桌或小组交流,看看你们的方法一样不一样。师:好,都完成了吗?指名汇报生报师板书(可能生会一边说想法一边说算式)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 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提出问题。 〔预设〕: 师:生 1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4乘3等于12人,有5行,再乘5,就等于60人。 师: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 2的想法更是与众不同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4乘3等于12人,有5行,再乘5就等于60人。 师: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我有一个疑问,可以问吗?就是这种方法里的4×5是什么意思呢?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应用比较广泛,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配方法既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推导公式法的基础。配方法又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二次根式、代数式的变形及二次函数中都有广泛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配方法的意义,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运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四、教学难点 发现并理解配方的方法。 五、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并刚刚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方法,具备了学习本课时内容的较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本节课中研究的方程不具备直接开平方法的结构特点,需要合理添加条件进行转化,即“配方”,而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类似经验,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难点的突破。 六、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如图,一个长为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 ,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在知识引入阶段,创设了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将学生放置在实际问题的背 景下,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 知欲。 环节二:对比研究,探索新知 本节课力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转化、探究,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理解并掌握配方法。因此,我以问题为引导,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置了4个问题: 问题1:我们会解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举例说明 用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明确我们现在会解的方程的特点是: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即)0()(2≥=+n n m x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可以解。这是后面配方转化的目标,也是对比研究的基础。 问题2:你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吗? 设置四道方程:(x+6)2=51→x 2+12x+36=51→x 2+12x=15→x 2+12x-15=0,启发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将方程x 2+12x-15=0转化成(x+6)2=51的形式,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发现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的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一般形式的方程也能逆向转化为可以直接开平方的形式,所以总结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02=++q px x 形式转化为)0()(2≥=+n n m x 的形式,而怎样转化就成为探索的方向,如何进行合理的转化则是下一步探究活动的核心。 问题3:探索一元二次方程x 2+8x-9=0的求解过程和方法 首先复习因式分解中的完全平方公式222)(2m x m mx x ±=+± 接下来做一做:22)6(12+=++x x x 通过做一做引发学生思考,在二次项系数为1的完全平方公式左边,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具有怎样的关系。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形式展开,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总结,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体会并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从而达到对配方法的完全理解,实现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教学难点的突破。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备课教案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2页例3和“做一做”,第54~55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数连乘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然后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5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每箱保温壶有12个,一共卖出了5箱,每个保温壶卖45元,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3.分析与解答。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12×5=12×5×45= (1)学生思考。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 列式为:12×5=60(个) 再求这60个保温壶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60×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卖多少钱?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_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襄阳市第十九中学李艳 一、教材分析 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解法中的通法,它的推导建立在直接开平方法的基础上,他又是公式法的基础: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平方根的意义、完全平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计算技巧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如观察、类比、转化等,在本章教材中都有比较多的体现、应用和提升。我们想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要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策略是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降次。 2.本节课由简到难展开学习,使学生认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具体解法。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的意义。即如果如果X2=a,那么X=±a。; 他们还学习了完全平方式X2+2Xy+y2=(X+y)2.这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2.学生学习本节的障碍。学生对配方法怎样配系数是个难点,老师应该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我们老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配方法姐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 2.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目标 1.理解配方法;知道“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 2. 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验证结果的合理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配方法的基本过程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知一般连乘应用题的特征,会口述解题思路,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运用直观策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条件、问题关系的思考,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学会用乘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温故”才能“知新”,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投影出示) 用划出已知条件,用划出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二年级一班有9个小组,每组4人,一共有多少人? 向雅安地震募捐平均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师:噢!也就是先划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默读题目,会做吗?(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如何找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交流答案后,教师可问学生:还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问,解决问题不是至少要有两个已知条件,第二个问题怎么只有一个已知条件?如果学生问不出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设计意图:这里的“复习”用作铺垫,一是检测一下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 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因为接下来要学习的连乘问题,必须让学生明白其中两个条件的组合,可以寻求中间问题,从而解决最后的. . 都给学生搭了一个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学习心理方面,台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1、动态出示信息图,整理条件和问题(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绿色生态园吗?看生态园里有很多美丽的花朵。漂亮吧!还有红色的。三种颜色的花同样多,件出示信息图)有粉色的、黄色的,(有的会发现每行有这里面还藏着数学信息呢!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学信息吗?行。)(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形成板书:三种颜盆,还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步连乘的实 际问题教学反思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后反思1: 本课在教学中,我是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问题,把知识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将解题策略在小组中交流,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平等和谐的良好氛围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淡化了教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我还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努力探索营造一种新型的情感性课堂教学 教后反思2: 本节课所设置的例题与练习题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体会到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

联系。例题中的问题都是用学生学过的知识所能解决的,教学中乒乓球的出现也都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所以本课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在讲每道题时我都注重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因此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大部分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在做想想做做中的例题时,都能把自己的思路比较请楚地表述。如何使中下等的学生能清楚地理解并说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是我所要探究的。 教后反思3: 教材以现实的情境呈现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先给出了“6袋乒乓球”“每袋5个”“乒乓球每个2元”这三条信息,并提出“买6袋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的问题,然后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探索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并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年级孩子的思维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教学时借助乒乓球直观图,就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对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无论是“小动物运苹果”还是“购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 2、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2、能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 具体用配方法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知识考点 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2、引入: 二次根式的意义:若x2=a (a为非负数),则x叫做a的平方根,即x=±√a 。实际上,x2 =a(a为非负数)就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x的平方根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探究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出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1: 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刚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问题1重在引出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问题学生可通过“平方根的意义”的讲解过程具体的解答出来, 具体解题步骤: 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x2dm2 列出方程:60x2=1500 x2=25 x=±5 因为x为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x=5 即:正方体的棱长为5dm。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教学设计

1.2.2 配方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2、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成可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a2±2ab+b2=? 2、用两种方法解方程(x+3)2-5=0。 如何解方程x2+6x+4=0呢? (二)创设情境 如何解方程x2+6x+4=0呢? (三)探究新知 1、利用“复习引入”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得知:反过来把方程x2+6x+4=0化成(x+3)2-5=0的形式,就可用前面所学的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 2、怎样把方程x2+6x+4=0化成(x+3)2-5=0的形式呢?让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并引导学生归纳: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只

要在二次项和一次项之后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这种做法叫作配方.将方程一边化为0,另一边配方后就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了,这样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作配方法。 (四)讲解例题 例1 [解](1) x2+2x-3 (观察二次项系数是否为“l”) =x2+2x+12-12-3 (在一次项和二次项之后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它与原式相等) =(x+1)2-4。(使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 用同样的方法讲解(2),让学生熟悉上述过程,进一步明确“配方”的意义。 例2 引导学生完成例6的填空。 (五)应用新知 1、课本练习。 2、学生相互交流解题经验。 (六)课堂小结 1、怎样将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七)思考与拓展 解方程:(1) x2-6x+10=0;(2) x2+x+ =0;(3) x2-x-1=0。说一说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部分习题。 【设计理念】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亮点】 注重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初步学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基础上的又一次循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

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最终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 只有分析学生的基础,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更好有效地实施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中也只注重学生列出算式,不注重学生讲出解题思路。在学习用连乘解决问题时,寻找中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间量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我围绕这一难点组织教学,安排活动,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突出了连乘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多说多想,最终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连乘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能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寻找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信息 1、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引导观察。 师:在11月份,我们广东省迎来了4年一次的亚运会。为迎接亚运会,一群小朋友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亚运会加油呢。看,他们做操做得多认真啊。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配方法》教案

第2课时配方法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理解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一步体验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在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要使一块长方形的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与宽各是多少? 思考如果设这个长方形场地的宽为xm,则长为,由题意可列出的方程为,你能将此方程化为(x+n)2=p的形式,并求出它的解吗? 【教学说明】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并通过思考,用类比、转化思想方法探索出解这类方程的一种方法,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交流活动时间,达到探索新知的目的.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说明】让学生阅读第6~7页探究内容,再完成下面的“想一想”. 想一想1.下列各题中的括号内应填入怎样的数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1)x2+10x+( )=(x+ )2; (2)x2-3x+( )=(x- )2;

(3)x2-2 3 x+( )=(x- )2; (4)x2+1 2 x+( )=(x+ )2. 2.利用上述想法,试试解下列方程:(1)x2+10x+3=0; (2)x2-3x+1=0; (3)x2-2 3 x=4; (4)x2+ 1 2 x-7=0. 1.依次填入:(1)25;5;(2)9 4 , 3 2 ;(3) 1 9 ; 1 3 ;(4) 1 16 , 1 4 . 2.解:(1)原方程可化为:x2+10x=-3,配方,得x2+10x+25=-3+25,即(x+5)2=22,∴x+5=±22,即x1=-5+22,x2=-5-22; 试一试1.请说说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怎样的?与同伴交流. 2.如果某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还能用配方法解这个一元二次方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综合算式。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3.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理清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认识我吗?喜欢数学吗?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李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 大家都逛过超市吧,我们一起去看看超市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几幅超市画面,定格一张。4个信息,每盒有4个蛋挞,有6盒蛋挞,每个

蛋挞3元,每个面包5元。) 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每盒有4个蛋挞,有6盒蛋挞, ? 1、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同意吗?怎样解答?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学生回答,因为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或者学生说,因为每盒有4个蛋挞,求6盒蛋挞,用乘法计算就是一共有多少个? 孩子们真能干!继续 师: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买一盒蛋挞多少钱?那必须得知道哪些信息?同意吗?可不可以补充有6盒蛋挞,每个面包5元这两个信息?为什么呢?(解决问题时要选择与问题相关联的、有用的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信息补充完整出示,(每盒有4个蛋挞,每个蛋挞3元) 那么我们补充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生答:因为是求4个3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因为每个的钱乘以个数就能够得到总的价钱。是的,每个的价钱是物品的单价,个数是数量,一共的钱就是总价,我们通常用单价乘数量就可以得到总价。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已经能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授。 师:回忆一下,解决问题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呢?(学生回答,师贴板书, 3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师:接下来我们就按这个步骤来解决超市中售卖保温壶的问题吧。(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_21.2.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温故知新 1.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3、你学过的整式方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求解? 2学习目标 1.会用开方法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掌握配方法的步骤,熟练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在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 问题1 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 由题意得:10×6x2=1500, x1=5,x2=-5. 可以验证,5和-5是方程①的两根,但是棱长不能是负值,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5dm.试一试解下列方程,并说明你所用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1) x2=4(2) x2=0 (3) x2+1=0 探究归纳(见课本P5) 如果我们把x2=4,x2=0,x2+1=0变形为x2 = p 呢? 1)当p>0 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I)有两个不等 的实数根 2)当p=0 时,方程(I)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p<0 时,因为任何实数x,都有x2≥0 ,所以方程(I)无实数根.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直接开平方法 对照上面解方程(I)的方法,你认为怎样解方程(x+3)2=5. 上面的解法中,由方程②得到③,实质上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就把方程②转化为我们会解的方程了. 典例精析 例1 解下列方程: (1)(x-1)2-4 = 0;(2) 12(3-2x)2-3 = 0 开心练一练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2) 静心想一想 2、下列方程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吗? (1)(2)X2+6X+9 = 2 问题2: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1)解:设场地宽为X米,则长为(x+6)米, 根据题意得: X(X+6)= 16 课件演示过程 例2: 用配方法解方程 (1)(2) 跟踪练习1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11页的例6和第12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信息出发进行分析思考,明白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能找到相关信息之间的关系,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复杂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理解信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解决问题开始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我们学校体育老师打算购买一些乒乓球。我们一起到体育用品商店看一看。(出示例6,增加信息:每个乒乓球6克)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你们能帮老师算算买6袋乒乓球一共要用多少元吗?(出示问题)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交流。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板书:2×5=10(元) 10×6=60(元)

4.提问:2×5先求的什么?是选择哪两个信息得到的? 师:10×6又是用来计算什么的?根据哪两个信息得到的?(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树形图) 5.师:看着图,谁再来完整说说,根据什么先算什么,再根据什么算什么? 6.还有不同算法吗?板书:6×5=30(个) 30×2=60(元) 师:这种方法每一步是选择哪两个信息,求出了什么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请学生上台连一连。 7.师:“每个乒乓球重3克”这个信息为什么你们都不用?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选择与问题相关的有用信息。 8.比较:比较一下,看看这两种方法各是先求的什么? 师:“一袋乒乓球多少元”“一共有30个乒乓球”这两个信息,图中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是根据什么得来的?(是根据题目中已知的两个信息算来的。)师小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但都是先选择两个有直接关系的信息,求得一个新信息,再根据新信息与第三个信息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9.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由已知信息能得到什么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来找一找信息之间的关系吧。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找一找,哪两个信息之间有直接关系?能得到什么新信息?这个新信息与第三个信息有直接关系吗?能求出什么问题? (3)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4)哪两个信息之间有关系?能得到什么新信息?这个新信息与第三个信息有直接关系吗?能求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展示树形图。)(5)直观图演示。 (6)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7)小结:我们通过三个已知信息,提出了“4人5天一共组装了多少台电脑?”这个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1 配方法 课程教学设计

21.2.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研究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思路、方法与步骤。 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解法中的通法,它的推导建立在直接开平方法的基础上,他又是公式法的基础: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平方根的意义、完全平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计算技巧以及主要的数学思想,如观察、类比、转化等,在本章教材中都有比较多的体现、应用和提升。我们想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就要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策略是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就是降次。 3、本节课由简到难展开学习,使学生认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具体解法。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的意义及刚刚学的直接开方法。即如果X 2 = a ,那么X = ±a ; (x+ n )2 = a (a ≥0),那么x = ± a –n , 他们还学习了完全平方式X 2+2Xy+y 2=(X+y)2 ,这给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2.学生学习本节的障碍是怎样配(给哪些项配,配上什么数),这是个难点,老师应该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我们老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配方法姐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配方的基本步骤,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目标 理解配方法;知道“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详案)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详案) 李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熟悉方阵、行、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行和列吗?你能在我们班级里找到吗? 预设:学生的座位,第几行第几列。 师:你们真厉害,接下来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听口令做动作:请第一行的起立,(正确的:请坐下。错误的:有谁搞错了吗?)请第三列的起立,坐下。请1到4行的同学起立。请第6到8列的同学坐下。立正,现在你知道你们组成了什么吗?(如果学生不会说,教师自己讲明,你们组成了一个方阵,你们这个方阵有4行,有5列。) 师:上课!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师: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呀? 做广播操 1.出示问题一 出示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 师:他们也组成了一个方阵。从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一共有几人?)出示问题 师:谁能解决!(注意不要忘记单位和答) 3.出示问题二 师: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仔细观察画面,收集数学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小组交流 师:现在请你与小组内成员交流一下,说一说你的想法,注意倾听、学习其他组员的不同方法,请一个同学作好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 全班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的方法?请对着大屏幕向同学们介绍下。(若学生报的是算式,提问你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 板书问题与算式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与他们相同?你们能再来介绍下这个方法吗? 学生再次介绍,边介绍,边电脑演示。 师:我们可以把两个算式综合起来列出综合算式,谁会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综合算式。 师:还有不同的做法吗?你来说说你们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们先求什么?)你的综合算式是? 师:和他一样的请举手,谁能再来介绍下? 学生再次介绍,边介绍,边电脑演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若学生想不到,变换下方阵的位子)我们把方阵的位置变一变。 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师:刚才我们用3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看这3种方法都是用(乘法)计算的,而且都是刚才的算式都是连续乘了几次的? 学生:2次。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师:运动会要进行兵乓球比赛,老师买了些兵乓球,你能告诉老师要用多少钱吗?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师:谁能来介绍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说的好的,师:他们说的真棒,你们能想他那样说给你的同坐听吗?)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用两步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

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学校集体备课预案主备人: 主备学校:邗江区实验学校总第 6 课时课题用两步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形成,发展推理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又去体育用品商店,看看乒乓球怎么样? 出示例6的情境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图中告诉了我们3个条件,1个问题,说说你打算怎么求出买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 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 1.出示条件:1.乒乓球每个2元; 2.每袋有5个乒乓球; 3.买了6袋乒乓球。 根据条件1和2,可以求出什么? 根据条件2和3,又可以求出什么? 2.现在你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计算,并和同学交流。 指生上台板书,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方法一:先求出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再求出6袋一共要多少元;2×5×6 方法二:先求出6袋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再求出一共要多少元?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3.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要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 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是否正确。 三、回顾交流收获提升 1.想想做做第1题: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 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 让学生理清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说一说后列式。 2.想想做做第2题 理清思路: 可以先求每个小动物运了多少千克,再求4只小动物一共运了多少千克;也可以先求4只小动物一共运了几筐,再求8筐一共重多少千克。 3.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延伸拓展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6题,做好后 交流解题思路。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4题:15×3×4 3×4×15 第5题:7×4×5 7×5×4 第6题:60×3×6 60×6×3 2.补充: 新华小学的70位老师带领26个班的学生去看电影,平均每班有学生52人。电影院一共有1240个座位。电影院的座位够不够? 3.总结全课 4.课外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用两步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 思路一:先求--------- 思路二:先求-------- 再求--------- 再求--------- 列式: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