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项目学习答案

肝癌项目学习答案
肝癌项目学习答案

项目学习:普外科肝癌总共4套题答案的选A

第一套题

1、在肝癌的TNM分期中,T代表的是(c )

A、肿瘤大小

B、远处转移

C、原发灶

D、区域淋巴结

2、下列哪项不属于原发性肝癌(a )

A、肝脏继发性肿瘤

B、肝细胞癌

C、肝内胆管细胞癌

D、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癌

3、肝细胞癌的特点不包括(a )

A、进展缓慢

B、起病隐匿

C、治疗困难

D、预后很差

4、若肝癌病变位于左肝,一般疼痛部位是(c)

A、右腰部

B、右肋区

C、剑突下

D、右背部

5、肝癌诊断的金标准是(b)

A、慢性肝病背景

B、病理学诊断

C、影像学检查结果

D、血清甲胎蛋白水平

6、肝细胞癌多见,占到肝癌的(d)以上

A、60%

B、70%

C、80%

D、90%

7、肝性脑病常发生在肝病(d )

A、早期

B、中期

C、晚期

D、终末期

8、在我国引起肝细胞癌的因素主要是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b )

A、甲肝

B、乙肝

C、丙肝

D、戊肝

9、下列哪项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肝癌并发症(a)

A、消化道出血

B、肝肾综合征

C、肝性脑病

D、肝癌破裂出血

10、(b)是肝细胞癌的重要症状,常为间歇性或者持续性

A、持续低热

B、肝区疼痛

C、食欲减退

D、消瘦乏力

第二套题

1、2.Okuda分期的不足不包括(d )

A、对肿瘤累及范围的确定过大

B、血清胆红素的界值定义过高

C、未纳入早期肝癌预后因素

D、唯一未加干预措施评估生存期

2、下列哪项是碱性磷酸酶的主要分布位置(b )

A、脾脏

B、肾脏

C、胰腺

D、心脏

3、在肝癌的TNM分期中,T3代表的是(a)

A、肿瘤多发,最大径>5cm;侵及门脉或肝静脉主要属支

B、肿瘤单发,有血管浸润;多发,最大径≤5cm

C、肿瘤单发,无血管浸润

D、无原发肿瘤证据

4、在BCLC分期中,早期患者可行根治性治疗措施指的是(a )期

A、A

B、B

C、C

D、D

5、CLIP分期是1998年(b )肝癌研究组提出的

A、奥地利

B、意大利

C、加拿大

D、美国

6、(d )是良好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价指标

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碱性磷酸酶

C、3.白蛋白

D、前白蛋白

7、Kampala分期是(a)年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的国际肝癌讨论会上制定

A、1971

B、1981

C、1991

D、2001

8、2002年美国移植器官分配组织将MELD评分作为评价肝移植受体优先程度的标准,使肝移植等候名单中,患者死亡率下降了(c)

A、25%

B、20%

C、15%

D、10%

9、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的部位不包括(b )

A、骨骼肌

B、脾脏

C、肾脏

D、心肌

10、CLIP分期的优点是(b )

A、肿瘤形态学标准跨度太大

B、分组能力并不突出

C、肿瘤临床特征与肝功能状态结合,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D、早期患者,评分不能有效检出

第三套题

1、肝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不包括(d)

A、KPS≥70分

B、术后残余病灶

C、远处转移灶的姑息治疗

D、肝功能Child C级

2、关于栓塞后综合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

A、是介入后罕见的不良反应

B、出现发热、疼痛及恶心、呕吐现象

C、与栓塞后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有关

D、与化疗药物有关

3、肝癌介入治疗的原则不包括(c)

A、必须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进行

B、必须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

C、必须处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

D、必须强调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

4、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不包括(d)

A、多基因突变

B、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

C、新生血管增生异常

D、单基因突变

5、肝癌的介入治疗方式不包括(a)

A、冷冻治疗

B、肝动脉灌注化疗

C、TAE

D、肝动脉栓塞化疗

6、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的方式不包括(d)

A、射频消融

B、冷冻治疗

C、无水乙醇注射治疗

D、生物治疗

7、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制约因素不包括(d)

A、肝硬化、肝功能

B、栓塞不彻底和肿瘤侧支血管建立

C、肿瘤组织缺血、缺氧

D、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8、肝动脉栓塞的适应证不包括(d)

A、控制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

B、外科手术失败或切除术后复发者

C、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者

D、癌肿占全肝70%或以上者

9、以下(a)不是放射治疗急性期的并发症

A、肝衰竭

B、消化道出血

C、骨髓抑制

D、转氨酶升高

10、关于肝动脉栓塞的说法以下错误的是(b)

A、常用碘油,用量一般不超过30ml

B、只需考虑肿瘤大小,不必考虑肿瘤的血供情况

C、可以选择明胶海绵进行栓塞

D、重度动静脉瘘者不适合TAE

第四套题

1、以下哪种情况不是肝切除术的适应证(d)

A、肝功能Child A级

B、ICGR15 <14%

C、单发肝癌

D、多发肝癌<3个且局限于两个肝段

2、关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说法错误的是(c)

A、适应于孤立性癌灶<5cm

B、创伤小,失血量少

C、肝硬化患者可以进行

D、癌灶位于2-6肝段

3、对于肝癌合并癌栓者,以下哪种处理方式是错误的(d)

A、门静脉癌栓,须阻断健侧门静脉血流

B、肝静脉癌栓,可全肝血流阻断,整块去除

C、胆管癌栓,去栓并切除受累胆管并重建

D、肝静脉癌栓,须阻断健侧门静脉血流

4、关于UCSF标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1996年由意大利Mazzaferro等人提出

B、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6.5cm

C、不伴有血管及淋巴结的侵犯

D、多发肿瘤数目≤3个

5、以下哪种情况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不能进行手术治疗(b)

A、Child-Pugh 为A级

B、Child-Pugh 为C级

C、HVPG<12mmHg

D、ICGR15<20%

6、以下哪一项不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禁忌证(d)

A、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B、已经存在肝外转移

C、肝硬化严重的患者

D、Child-Pugh A级

7、关于肝移植手术方式的说法以下错误的是(c)

A、按供肝移植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原位肝移植和异位肝移植

B、全球开展最多的是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

C、异位肝移植为经典肝移植和背驮式肝移植

D、按供肝的不同分为活体部分肝移植和全肝移植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肝癌的系统治疗(a)

A、消融治疗

B、靶向药物

C、系统化疗

D、生物治疗

9、关于肝癌根治性切除的说法错误的是(b)

A、I级标准是完整切除肉眼所见肿瘤, 切缘无残癌

B、II级标准是在I级标准基础上肿瘤数目>2个

C、III级标准除了满足II级标准还包括影像学检查无肿瘤残存

D、II级标准是在I级标准基础上无肝外转移

10、关于Milan标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cm

B、最大直径≤5cm

C、多发肿瘤数目≤3个

D、不伴有血管及淋巴结的侵犯

生化指标

1、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参考值0-40IU/L 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0-40I/L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转肽酶(GGT)正常参考值0-40IU/L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 小时开始升高,2-4 天可达高峰,8-9 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 增高 6、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4.00-17.39umol/L 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游离胆红素(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总蛋白(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白蛋白(ALB)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11、球蛋白(GLO) 正常参考值15-35g/L 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12、白/球比值(A/G) 正常参考值1.00-2.50。 减低: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治疗后白蛋白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A/G 比值接近正常,表示肝功能有改善。故检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可估计肝脏疾病的病情核预后。 13、血糖(GLU) 正常参考值3.4-6.2 mmol/L 增高:某些生理因素(情绪紧张,饭后1-2 小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病理性增高见于各种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梗,甲亢,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瘤,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14、前白蛋白(PAB) 正常参考值170-420mg/L 可作为肝功能早期损害的指标和检测机体营养不良的指标。增高:甲状腺机能亢进,各种胶原病、肾变病等。降低:急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蛋白吸收不足等。 15、羟丁酸脱氢酶(HBDH) 正常参考值90-250IU/L 增高:作为急性心梗诊断的一个指标,与LDH 大致相同,在急性心梗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2 周左右。

基因治疗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基因治疗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按照自然规律要求,纠正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组织病变的进展,杀灭病变的细胞,或一致外源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复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或技术。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构成,作用:稳定染色体结构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保护染色体结构基因避免遗传信息在复制过程中丢失。 端粒酶是一种自身携带模板RNA的逆转录酶,催化端粒DNA的合成,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延伸端粒内3’端的寡聚核苷酸片段。其活性取决于酶内RNA和蛋白质亚基。是端粒复制所必须的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 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DNA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 Tm :加热变性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的温度。 基因芯片:是通过缩微技术,根据分子间特异性地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命科学领域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硅芯片或玻璃芯片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它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 反义核酸是根据碱基互补原理,用人工合成或生命有机体合成的特定互补的DNA或RNA片段,与目的序列结合,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或诱导RNAase活性降解,在复制、转录、剪切、mRNA转运及翻译等水平上,抑制或封闭目的基因的表达。 肽核酸:能与其互补的DNA或RNA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链。 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双链RNA(dsRNA)介导的细胞内mRNA 发生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靶基因的表达沉默,产生相应的功能表型缺失的现象。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四种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连接起来的线性多聚体,以及其组成单位的数量。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的方式,围绕同一个中心轴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特点:1.主链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3′,5′磷酸二酯键交互连接,成为螺旋链的骨架。 2.碱基配对:G-C,A-T。 3.螺旋参数:直径2nm,螺距3.4nm,每圈10nt,相邻碱基对夹角36° 4.大沟和小沟:DNA行使功能时蛋白质的识别位点。 超螺旋(supercoiling)是DNA三级结构的一种结构模式,是双螺旋的螺旋。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两种形式。 mRNA的主要功能是携带蛋白质的序列信息,在翻译过程中作为模板,通过三联体密码子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tRNA的功能:1. 搬运氨基酸;2. 活化氨基酸;3. 在密码子与对应氨基酸之间起接合体(adaptor) 的作用。 rRNA单独存在时不执行其功能,它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装配机”,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核酸的杂交(hybridization):指序列互补单链的RNA和DNA,或DNA和DNA,或RNA和RNA,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借助氢键相连而形成双链杂交分子的过程。 原理:互补DNA单链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可形成双链DNA分子。 分类: 溶液杂交: 固相杂交:用膜作为固相支持物,将单链DNA或RNA吸附、固定到膜上,再进行杂交

临床生化指标参考手册2017版

临床生化指标参考手册 生化指标是临床上最常规的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类、糖代谢、心肌类、特定蛋白、胰腺类及电解质等方面,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各种蛋白质、酶类、多糖、脂质及多种离子等,为临床医生的确诊和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生化指标项目繁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汇编了最具临床意义的生化指标。由于各医院所采用的指标参考区间并不统一,故在此没有列出,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困惑和误导。 肝功能检查指标临床意义 指标名称缩写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可见于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变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 肌炎等。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中AST可来源于肝细胞,各种肝病可引起血清中AST的升高,中毒性肝炎时可更高。血中AST 显著增高时,在排除心肌病变 后,应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血清转氨酶增高程度 与病变程度平行。 转氨酶下降可能是疾病恢复的标志,但也可能是肝细胞坏死殆尽的 结果。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 T 急性肝炎时多小于1;慢性肝炎多大于1;酒精性肝病时常大于2, 原发性肝癌时AST/ ALT > 1 (约半数> 3)。严重肝细胞坏死时,A ST/ ALT 比值升高。 比值为0.31~0.63者预后较佳,1.20~2.26者往往进展为暴发性肝 衰竭而死亡。比值愈大肝损害愈严重。 AST线粒体同工酶ASTm来自线粒体者为ASTm,来自胞浆中可溶性者为ASTs,肝细胞坏死时ASTm 显著升高。 ASTm 长期升高表示病变转为慢性。胆道疾病时,如胆石症引起 梗阻,虽肝细胞无病变,仍可见ALT 轻或中度增高,一般不超过3 倍,且梗阻解除即于24~48小时大幅度下降,若同时有肝细胞损害 则可更高。 原发性肝癌时AST/ ALT > 1 (约半数> 3),慢性肝病尤其ALT 无 明显升高,ASTm 处于高值者,应疑及肝癌。 谷胱甘肽S转移GST测定GST 是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的极敏感指标。当GST 活性下降2017-11-20CACLP体外诊断资讯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 临床意义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A/G 1—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0-40u/L

分子生物学总结

分子生物学总结 1.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根据“序列假说”、“中心法则”这两个基本原则,分子生物学作为所有生命物质的共性学科遵循“三大原则:其一,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在动物、植物、微生物3大系统的所有生物物种间都具有共同的核酸语言,即构成核酸大分子的单体均是A、T(U)、C、G。所有生物物种间都具有共同的蛋白质语言,即构成蛋白质大分子的单体均是20种基本氨基酸。 其二,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决定了不同生物性状的差异和个性特征。 其三,所有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是相同的。 2.简述Morgan基因论 经典基因概念:即基因是孤立的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实体,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能独立发生突变和遗传交换的,“三位一体”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3.简述“顺反子假说”的主要内容 顺反子理论认为:基因(即顺反子)是染色体上的一个区段,在一个顺反子内有若干个交换单位,最小的交换单位被称为交换子。在一个顺反子中有若干个突变单位,最小的

突变单位被称为突变子。在一个顺反子结构区域内,若果发生突变就会导致功能丧失,所以顺反子即基因只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4.名词解释:等位基因、全同等位基因、非全同等位基因等位基因(allele):同一座位存在的两个不同状态的基因 全同等位基因(homoallele):在同一基因座位(locus)中,同 一突变位点(site)向不同方向 发生突变所形成的等位基因非全同等位基因(heteroallele):在同一基因座位(locus) 中,不同突变位点(site)发 生突变所形成的等位基因 5.简述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自然选择的优势) 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的优点在于: 1)储存遗传信息量大,在1kb DNA序列中,就可能编码出41000种遗传信息 2)以A / T, C / G 互补配对形成的双螺旋,结构稳定,利于复制,便于转录,可以突变以求不断进化,方便修复以求遗传稳定; 3)核糖的2’ – OH 脱氧,使其在水中的稳定性高于RNA,DNA中有T无U,消除了C突变为U带来进化中的负担

分子生物学论文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基因治疗与基因诊断的研究与发展 邓小红临床医学08级3班200805090346 摘要: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从理论设想变为现实,主要是由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及技术方法,特别是重组DNA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可以在实验室构建各种载体、克隆及分析目标基因。所以对疾病能够深入至分子水平的研究,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了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随后于1990年美国实施了第一个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的临床试验方案。可见,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范例。 关键词:基因治疗基因诊断重组DNA 英文题目: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in dissertation Molecular biology curriculum paper gene treatment and gene diagnosi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 t Deng Xiaohong clinical medicine 08 levels of 3 classes 200805090346 Summary: gene-diagnosing and gene therapy in the relatively short time from theoretical ideas into reality, mainly due to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ory and techniques, in particular the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so that people can build a variety of carriers in the laboratory,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target genes. The disease can drill down to the molecular level research and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Thus, in the late 1970s was born gene diagnosis (gene diagnosis); subsequently, in 1990, United States implemented the first gene therapy (gene therapy) clinical trials programme. V isible, genetic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is a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medicine. Keywords: gene therapy gene-diagnosing recombinant DNA 1.引言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崛起,人们进入了合成代谢与代谢调节的研究。这一阶段,细胞内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与核酸,成为研究焦点。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了蛋白质的α螺旋的二级结构形式;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1953年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揭示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奠定了基础,是生物化学发展进入分子生物学时期的重要标志。 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使基因操作无所不能,而且使人们主动改造生物体成为可能。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也是重组DNA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重要方面。 随着对各种疑难疾病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诊断治疗手段无法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通过对生物体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基因诊断与治疗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许多遗传疾病。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与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与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她: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她:某些药物与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 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知识讲解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 义

常见生化血液指标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STP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ALB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 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素TBIL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 肝脏疾病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葡萄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 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10.血清尿素(URE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浓度在 8.2-17.9mmol/L时,常见于UREA产生过剩(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等),或UREA排泻障碍(如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乏尿等)。浓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 肝功能 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 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检验项目球蛋白 英文缩写 GLO 正常参考值 15-35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检验项目白/球比值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习题

第五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引自网络精品课程)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分子杂交实验不能用于 A .单链 DNA 与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B .双链 DNA 与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C .单链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D .单链 D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E .抗原与抗体分子之间的杂交 2 .关于探针叙述错误的是 A .带有特殊标记 B .具有特定序列 C .必须是双链的核酸片段 D .可以是基因组 DNA 片段 E .可以是抗体 3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用作探针 A . DNA 片段 B . cDNA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E . RNA 片段 4 .印迹技术可以分为 A . DNA 印迹 B . RNA 印迹 C .蛋白质印迹 D .斑点印迹 E .以上都对 5 . PCR 实验延伸温度一般是 A .90 ℃ B .72 ℃ C .80 ℃ D .95 ℃ E .60 ℃ 6 . Western blot 中的探针是 A . RNA B .单链 DNA C . cDNA D .抗体 E .双链 DNA 7 . Northern blotting 与 Southern blotting 不同的是 A .基本原理不同 B .无需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C .探针必须是 RNA D .探针必须是 DNA E .靠毛细作用进行转移 8 .可以不经电泳分离而直接点样在 NC 膜上进行杂交分析的是 A .斑点印迹 B .原位杂交 C . RNA 印迹 D . DNA 芯片技术 E . DNA 印迹 9 .下列哪种物质在 PCR 反应中不能作为模板 A . RNA B .单链 DNA C . cDNA D .蛋白质 E .双链 DNA 10 . RT-PCR 中不涉及的是 A .探针 B . cDNA C .逆转录酶 D . RNA E . dNTP 11 .关于 PCR 的基本成分叙述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引物 B .耐热性 DNA 聚合酶 C . dNTP D .含有 Zn 2+ 的缓冲液 E .模板 12 . DNA 链末端合成终止法不需要 A . ddNTP B . dNTP C .引物标记 D . DNA 聚合酶 E .模板 13 . cDNA 文库构建不需要 A .提取 mRNA B .限制性内切酶裂解 mRNA C .逆转录合成 cDNA D .将 cDNA 克隆入质粒或噬菌体 E .重组载体转化宿主细胞 14 .标签蛋白沉淀是 A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B .基于亲和色谱原理 C .常用标签是 GST D .也可以是 6 组氨酸标签 E .以上都对 15 .研究蛋白质与 DNA 在染色质环境下相互作用的技术是 A .标签蛋白沉淀 B .酵母双杂交 C .凝胶迁移变动实验 D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E .噬菌体显示筛选系统 16 .动物整体克隆技术又称为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检验科 丙氨酸转移酶(ALT) 增高: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中毒型肝炎、胆管炎、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组织受损、药物性肝损害(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抗癌药、四氯化碳、酒精、铅、汞等)。 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r-谷氨酰转移酶(GGT)又称为r-谷氨酰转肽酶(r-GT) 增高:胰腺癌和泛特氏壶腹癌、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避孕药等。 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变活动期、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胆道阻塞、肝癌等。 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心肌梗塞、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肺梗塞、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及肺癌等。(由于各组织中LDH含量较血清高上千倍,微量损伤也足以引起血清LDH升高,故该项检查敏感性较高,正因为如此,其特异性就相对较差,但这一特点可以用于分析无明显原因升高的LDH及其同工酶,可以为早期发现无症状肿瘤病人提供线索)。(同工酶有:LD1—LD5) 胆碱脂酶(CHE) CHE是判断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胆碱酯酶在肝脏中合成,然后分泌到血液中。 增高: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等。 减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中毒时,其活性明显降低;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阿米巴肝炎),肝脓肿和肝硬化病人中,约有50%患者ChE活性降低,各种肝病时病情越差,其活性越低,持续降低无回升迹象者多预后不良;肝、胆疾病都会引起ALT、r-GT升高,往往难以进行鉴别,如果增加ChE测定,可以发现ChE活性降低者均为肝脏疾病,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营养不良时亦可减低。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 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 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ALT 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AST 正常参考值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GGT 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ALP 正常参考值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 英文缩写LDH

正常参考值90-245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DBIL 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IBIL 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TP 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ALB

基因治疗(genetherapy)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目(精)

第一個正式被批准的基因治療病例是先天性嚴重免疫不全症。在1990 年美國Blaese 博士及其團隊成功地將正常的ADA (adenosine deaminase) 基因殖入病人的淋巴球,完成基因治療的首例 基因治療是近十幾年來所發展出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 有別於目前多數醫療,基因療法是針對疾病的根源而不是表現的症狀來治療 最簡單的想法是當基因壞掉時,如能修復它或補給正常的基因,則理論上就可治療疾病 基因治療可定義為→利用遺傳工程技術將基因送入病人體

內以治療疾病的醫療行為,也就是把一段正常的治療基因植入細胞內,以執行正常功能,代替缺陷基因的功能 從各種遺傳性疾病、癌症,到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 以至於風濕性關節炎均可用基因治療的概念 疾病發生原因:基因改變→細胞改變→功能改變 基因療法也被用於治療癌症,想法是如果癌細胞本來可被身體的免疫系統清除,但是病人因狀況不好所以無法發揮免疫力,則如供給可以增強免疫力的基因,或供給可以吸引具毒殺力的"自然殺手細胞" 的基因,那麼癌細胞可以被清除。或者,如施以能抑制癌細胞活動力的基因,則也可控制癌症。癌細胞強烈的繁殖力會利用血管與正常組織搶奪養份,如能阻塞通到癌細胞的血管使癌細胞吸收不到養份而死,也可以達到治療。 目前基因治療的方向集中在遺傳疾病、癌症及後天免疫性缺乏症上,也有少數用在治療血管阻塞或慢性關節炎方面,所以在治療上,全球有一致的共識,只從事體細胞(Somatic Cell)缺陷的彌補而不做胚胎細胞(Germ Cell)的治療。

而今在遺傳疾病及癌症方面皆有利用基因療法見效的成功 病例,然而離完全康復仍有一段距離,接續的努力是找到強效的啟動子及轉殖的方法,使殖入的基因或細胞能長期有效率地表達相關的基因。而失敗的例子提醒了大家,我們會不會跑得太快了?安全措施是否仍有漏洞?譬如生殖細胞 是否遭到殖入的病毒載體意外的侵入,植入的細胞會不會變相成癌細胞?所有研究及臨床實驗是推展基因療法最重要的因素,雖然人不是老鼠,但對於治療無望的病人及其家屬可以選擇基因療法是提供一個希望。 基因治療為人類帶來了一道曙光,但在科學發展的歷程中,卻也出現了一些隱憂。我們很難去想像未來還會出現什麼來挑戰人類……? === === === === === === === === === === === === === === === === === ======

《分子生物学》试卷(基因治疗)

《分子生物学》试卷(基因治疗) (课程代码)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 1.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2. 基因置换(gene substitution) 3. 基因矫正(gene correction) 4. 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 5. 基因添加(gene augmentation) 6. 基因干预(gene interference) 7. 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 8.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 9. 核酶(ribozyme) 10. 三链DNA形成脱氧寡核苷酸(triple helixforming oligonucleotides, TFO)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所给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有关基因治疗描述错误的是( A ) A. 主要针对生殖细胞 B. 可实现缺陷基因序列的矫正 C. 可实现有害基因的表达抑制 D. 可用于传染病的治疗 E. 可用于遗传病的基因治疗 2. 可以用于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策略是( D ) A. 基因干预 B. RNA干扰 C. 自杀基因治疗 D. 基因添加 E. 基因免疫治疗 3. 不可以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是( B ) A. 基因免疫治疗 B. 基因芯片 C. 干扰耐药基因的表达 D. 自杀基因治疗 E. 基因干预 4. 不可以用于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方法是( D ) A. 基因免疫治疗 B. 反义RNA C. RNA干扰 D. 自杀基因治疗 E. 三链DNA技术 5. 有关自杀基因治疗策略描述正确的是( E ) A. 自杀基因是人体内一种增强免疫力的细胞因子基因 B.直接抑制有害基因的表达 C.不需要药物前体 D.是为了去除结构异常的基因 E. 自杀基因导入后要表达 6. 同源重组技术能使基因置换这一基因治疗策略得以实现。该技术属于( A ) A. 基因打靶 B. 基因添加 C. 基因干预 D. 自杀基因治疗 E. 基因免疫治疗 7. 有关逆转录病毒载体描述正确的是( B ) A. 很安全 B. 随机整合 C. 治疗基因表达易丢失 D. 辅助细胞株是可有可无的 E. 辅助病毒颗粒最好具有重复感染能力 8. 有关腺病毒治疗载体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很安全 B. 随机整合 C. 治疗基因表达易丢失 D. 载体容量无限制 E. 定点整合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血液指标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STP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ALB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 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素TBIL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 肝脏疾病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葡萄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 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10.血清尿素(URE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浓度在 8.2-17.9mmol/L时,常见于UREA产生过剩(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等),或UREA排泻障碍(如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乏尿等)。浓度在17.9-35.7mmol/L时,常见于尿毒症前期、肝硬化、膀胱肿瘤等。浓度在

生化指标意义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 -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 肝脏疾病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 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L以上为增多;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血液指标临床意义 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 血清总蛋白STP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 血清白蛋白ALB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 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 —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7. 血清总胆红素TBIL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 肝脏疾病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 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 血清葡萄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 —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