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计划成本法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计划成本法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计划成本法习题答案-

【单选】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45万元;当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85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502.5

B.570

C.630

D.697.5

答案:B

解析:本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45-85)/(250+550)*100%= -5%,则当月

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节约差异为600*-5%= -30万元,则当月生产车间领用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0-30=570万元。

【单选】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万元。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答案:A

解析:[20+(110-120)]/(80+120)×100=5(超支)

某企业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00元/千克、月末一次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5日从A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480千克,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 000元,增值税8 500元,货款通过银行支付,材料未入库。

(2)6日预付B公司10 000元,用于购买原材料。

(3)10日从B公司购入的原材料160千克已运到并验收入库,同时收到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5 000元,增值税2 550元,用银行存款补足货款。

(4) 20日从C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600千克,专用发票价款6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款已支付,但材料未到。(5)25日,上述(1)中从A公司购入的原材料运到。

(6)28日,从D公司购入原材料材料30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到月末

尚未收到,货款未付。

(7)31日,上述(6)中从D公司购入的材料发票帐单仍未收到,按计划成本30 000元暂估入账。

(8)期末结转本月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并结转材料差异。

(9)“发料凭证汇总表”所列本月发出原材料如下:生产领用200 千克,产品销售领用150千克,管理部门领用5 0千克,委托加工发出300千克。

(10)假设期初库存原材料360千克,“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差异2 000元,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并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1)5日:借:材料采购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8 500

贷:银行存款58 500

(2)6日:借:预付帐款10 000

贷:银行存款10 000

(3)10日:借:材料采购1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2 550

贷:预付帐款17 550

借:预付帐款7 550

贷:银行存款7 550

(4)20日:借:材料采购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0 200

贷:银行存款70 200

(5)25日:可暂不作分录,待月末一起结转原材料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

(6)28日:未收到发票帐单不作分录

(7)31日:借:原材料30 000

贷:应付帐款—暂估应付款30 000

(8)31日本月入库材料共计640千克(480+160),实际成本65000元。不包括未收到发票帐单暂估入账材料

借:原材料64 000

材料成本差异1 000 (节约差)

贷:材料采购65 000

(9)发出材料时按计划成本入账

借:生产成本20 000

销售费用15 000

管理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30 000

贷:原材料700 000

(10)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2000+1000)/(36000+64000)= -1%

借:生产成本2 00

销售费用1 50

管理费用50

委托加工物资3 00

贷:材料成本差异7 00

某工业企业对甲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25元/千克。

1月31日,有关甲材料的科目余额如下:科目名称余额方向金额(元)

材料采购借方3 270

原材料借方14 700

材料成本差异贷方345

根据2月份发生的有关甲材料收入、发出及结存的经济业务,如下:

(1) 采购甲材料480千克,材料验收入库,货款14 040元(其中价款12 000元,增值税2 040元)以支票付讫。并以现金支付装卸费75元

(2) 上月已经办理结算但材料未到的在途材料132千克,于本月全部到达并入库。材料实际成本3 270元,计划成本3 300(即132×25)元。

(3) 从外埠采购甲材料180千克,结算凭证到达并办理付款手续。付款总额为 5 166元,其中货款额5 031元(其中价款

4 300元,增值税731元);进货运费96.8元(其中准予扣除的进项税6.8元);装卸费35元。但材料未到。

(4) 本月购进的甲材料300千克已经验收入库,月末时结算凭证仍未到。先按计划成本入账,下月初用红字冲回。(5) 根据本月发料凭证汇总表,共计发出材料960千克,计划成本24 000元。其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600千克,计划成本15 000元;用于车间一般耗用300千克,计划成本7 500元;用于管理部门耗用40千克,计划成本1 000元;用于产品销售方面的消耗20千克,计划成本500元。

要求:

(1)根据所给的资料,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2)按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分摊本月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完整word版)计划成本法习题答案-

【单选】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45万元;当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85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502.5 B.570 C.630 D.697.5 答案:B 解析:本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45-85)/(250+550)*100%= -5%,则当月

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节约差异为600*-5%= -30万元,则当月生产车间领用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0-30=570万元。 【单选】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万元。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答案:A 解析:[20+(110-120)]/(80+120)×100=5(超支)

某企业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00元/千克、月末一次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5日从A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480千克,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 000元,增值税8 500元,货款通过银行支付,材料未入库。 (2)6日预付B公司10 000元,用于购买原材料。 (3)10日从B公司购入的原材料160千克已运到并验收入库,同时收到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5 000元,增值税2 550元,用银行存款补足货款。 (4) 20日从C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600千克,专用发票价款6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款已支付,但材料未到。(5)25日,上述(1)中从A公司购入的原材料运到。 (6)28日,从D公司购入原材料材料30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到月末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三)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1.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内容及其核算方法 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流转,在企业内部一般包括购进、销售、储存几个环节。由于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种类、规格繁多,批发零售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核算较为复杂。 根据是否对库存商品同时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核算,以及库存商品是按售价还是进价核算,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数量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既进行数量核算,又进行金额核算。又分为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2)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只进行金额核算,不进行数量核算。又分为进价金额核算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 各种核算方法均具有其适用范围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售价金额核算法。 2.售价金额核算法 (1)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使用范围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在实物负责的基础上,只以售价为计量单位记账,控制商品的购进、销售、储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主要是适应商品零售企业“服务对象广,交易次数频繁,交易金额小,规模小,经营品种繁多”的商品流通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核算方法。 (2)账户设置售价金额核算法下,仍然要使用“材料采购”、“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账户,但是,“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户是按售价计价。除此之外,上述所有账户的核算内容与使用方法,均与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相同。 为适应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要求,还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库存商品”账户的备抵账户。它核算商品流通企业采用售价核算库存商品时,商品的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贷方登记企业购进、销货退回以及加工收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借方登记月末分摊已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所有库存商品尚未摊销的进销差价。该账户应按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余额与“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贷方余额之间的差额,即为库存商品实际占用的资金数额,即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 (3)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账务处理 购进商品的账务处理。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支付货款或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账务处理与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相同,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商品进价贷记“材

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 资料:1.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原材料账户:168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184元。 2.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000元,增值税15300元;运输费4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92000元)(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800元,增值税2176元;运输费800元,共计款项15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15600元) 3.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 项目生产成本制造费 用管理费 用 合计 基本生产辅助生产 原材料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低耗品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要求:1、根据资料2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 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列式计算)3.计算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将计算 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 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例题答案: 1.(1)借:材料采购——原材料 93800 [90 000+80+4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580(15300+280) 贷:银行存款 109380 借:原材料 92000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1800 贷;材料采购 93800(实际成本)(2)借: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 [12800+8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2(2176+56) 贷:应付票据 15776 借:低值易耗品 15600(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 2056 2.计算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600+1800)÷(168000+92000)×100%=4% 低耗品成本差异率=[184+(—2056)]÷(46800+15600)×100%=—3% 3.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作业成本法计算题.doc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五、综合实务题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

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A 100 1 50 40 B 200 2 80 30 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 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 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 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

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 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 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 单位成本:80+30+200=310

计划成本法习题

某企业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00元/千克、月末一次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1)5日从A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480千克,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 000元,增值税8 500元,货款通过银行支付,材料未入库。(2)6日预付B公司10 000元,用于购买原材料。 (3)10日从B公司购入的原材料160千克已运到并验收入库,同时收到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5 000元,增值税2 550元,用银行存款补足货款。 (4) 20日从C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600千克,专用发票价款6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款已支付,但材料未到。 (5)25日,上述(1)中从A公司购入的原材料运到。 (6)28日,从D公司购入原材料材料30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到月末尚未收到,货款未付。 (7)31日,上述(6)中从D公司购入的材料发票帐单仍未收到,按计划成本30 000元暂估入账。 (8)期末结转本月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并结转材料差异。(9)“发料凭证汇总表”所列本月发出原材料如下:生产领用200 千克,产品销售领用150千克,管理部门领用5 0千克,委托加工发出300千克。 (10)假设期初库存原材料360千克,“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差异2 000元,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并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1)5日:借:材料采购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8 500 贷:银行存款58 500 (2)6日:借:预付帐款10 000 贷:银行存款10 000 (3)10日:借:材料采购1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2 550 贷:预付帐款17 550 借:预付帐款7 550 贷:银行存款7 550 (4)20日:借:材料采购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0 200 贷:银行存款70 200 (5)25日:可暂不作分录,待月末一起结转原材料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6)28日:未收到发票帐单不作分录 (7)31日:借:原材料30 000 贷:应付帐款—暂估应付款30 000 (8)31日本月入库材料共计640千克(480+160),实际成本65000元。不包括未收到发票帐单暂估入账材料 借:原材料64 000 材料成本差异 1 000 (节约差) 贷:材料采购65 000 (9)发出材料时按计划成本入账 借:生产成本20 000 销售费用15 000 管理费用 5 000 委托加工物资30 000 贷:原材料700 000 (10)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2000-1000)/(36000+64000)= 1% 借:生产成本 2 000 销售费用 1 500 管理费用500 委托加工物资 3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7 000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例题】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2010年4月初有关账户余额如下: “材料采购”科目余额:218万元; “原材料”科目余额:980万元;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余额20万元(贷方余额); 材料计划单价每公斤5万元。材料验收入库时,材料成本差异即时结转。本月发生下列有关业务: (1)5日购进材料100公斤,价款500万元、进项税额85万元;运杂费5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经支付。 (2)10日购进材料一批,账单已到,价款300万元,增值税为51万元,签发并承兑商业汇票,票面金额351万元,材料尚未到达。 (3)15日,购入材料60公斤,已验收入库,当日未收到结算凭证。 (4)20日,月初在途材料全部到达共计44公斤,已验收入库。货款已于上月支付。 (5)30日,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共领用320公斤,其中产品生产耗用220公斤,车间一般耗用100公斤。 (6)30日,本月15日购入60公斤材料结算凭证仍未到达,按计划成本暂估料款入账。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1)借:材料采购(500+5)5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 贷:银行存款590 借:原材料 500 贷:材料采购500 实际成本505-计划成本500=5(万元)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5 贷:材料采购 5 (2)借:材料采购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贷:应付票据351 (3)不编制会计分录。

(4)借:原材料(44×5)220 贷:材料采购220 实际成本218-计划成本220=-2(万元)节约差异 借:材料采购 2 贷:材料成本差异 2 (5)借:生产成本 220×5=1 100 制造费用 100×5=500 贷:原材料 1 600 (6)借:原材料 3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0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20+5-2)/(980+500+220)×100%=-1% (注意:分母不含暂估料款金额) 借:材料成本差异16 贷:生产成本 11 制造费用 5 【例题计算题】 甲公司当月月初结存L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3.074万元。 (1)甲公司购入L材料100公斤,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单位成本为3万元,增值税额51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单位成本为3.2万元,合理损耗1公斤,其余材料已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2)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Ml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0万元,增值税额3.4 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18万元,材料尚未入库,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3)甲公司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购入M2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50万元,采购费用1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52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甲公司购入M3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未到,月末应按照计划成本60万元估价入账。 (5)月末,甲公司汇总本月已付款或已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6)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L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200万元, 辅助生产车间领用60万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5万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万元。 要求:编制相应会计分录并计算差异率。

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邓为民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邓为民) 企业管理前沿>财务管理>综合文档号:00.020.207发布时间:22-11-2002 摘要: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邓为民 传统成本的局限 20%的产品创造了225%的利润。 “传统会计往好的说是无用的,往坏的说是功能失调与具有误导作用”。以传统成本为基础的管理会计正在失去其相

关性。企业界留传80/20法则,认为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产生,但是当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教授在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时,却发现20%的产品竟然产生了225%的利润,他称之为20/225法则,该法则表明:许多产品实际上正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却被传统成本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于上世纪初,是与大规模的生产相适应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70年代以前,间接费用仅占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在很多企业的间接费用已上升为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少量的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传统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它隐含一个假设:产量成倍增加,所有投入的资源也会成倍增加。基于这种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企业迫切需要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成本是无法管理的,只能管理引起成本的作业”。 作业是企业的各种活动,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把企业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成本发生。

作业成本法例题.doc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Z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的定价策略 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 近几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377.5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157.5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取得的产品成本资料令人吃惊。产品X和产品Y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都远远低于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产品成本。这为公司目前在产品Y方面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如下表,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产品Y的目标售价应是327.26元,公司原定377.5元的目标售价显然是不合理的。公司现有的328元的实际售价与目标售价基本吻合。产品X的实际售价258.75元高于重新确定的目标售价229.30元,是一种高盈利的产品。产品Z在传统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显然低估了,公司制定的目标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颜繁晶1,张秀秀2,张海霞 3 (1.哈尔滨市供销储运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防疫站, 黑龙江哈尔滨161000; 3.哈尔滨市供销物资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保证产品成本信息 的真实性,因而一种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诞生。通过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来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寻求到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并能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7-03-12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在成本核算上突破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各作业,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再把“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用动因分配到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所耗费的资源归于每一作业成本,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业。根据企业的不同,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作业,并进行分类。 第二步追踪资源。将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资源分配到每一作业中,这些资源构成了产品的间接成本。第三步记录和计量作业量。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及时的记录,且对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作全面了解。第四步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三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某一总量为基础,如材料总量、机器总工时、人工总量等为基础,计算出统一的间接费用的分配率来分配间接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分摊间接费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存货计价和利润计算。此方法只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且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的企业。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条件下,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总量等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揭示出产量与间接费用的因果关系,使产品成本计算的结果 失真,成本报告中的间接费用能见度差,不能满足管理部门或管理者进行订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作业成本法的特点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作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生产部门作为成本中心。并且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尽可能将其他各类成本都归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想方设法进行成本

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B时间 C费用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B有用性 C可比性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 A货币资源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A订单处理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B作业中心 C资源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B成本动因追溯 C 分配标准单一D作业的改进 三、判断题 1.在实际中作业中心必须和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相一致。 2.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二阶段分配过程。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

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练习题答案(20200513233141)

一、某企业2010年7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 000元;本月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 000元,其中生产车间直接耗用50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 1 000元(超支),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为2 000元(超支)。要求: (1)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2)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4)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5)作出材料领用的会计分录,以及期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 处理。 【正确答案】:(1)材料成本差异率=( 1 000+2 000)/(50 000+100 000)=2% (2)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80 000×2%=1600(元)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80 000+1600=81600(元) (4)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50 000+100 000-80 000 +1 000+2 000-1 600=71 400(元) (5)领用材料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50 000 管理费用30 000 贷:原材料80 000

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 1 000(50 000×2%) 管理费用 600(30 000×2%) 贷:材料成本差异 1 600 二、某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2010年7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1 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 1 000元(超支):1、以银行存款支付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96000元,增值税进项 税额16 32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原材料已 入库。 借:材料采购 96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6 320 贷:银行存款 112 320 2、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5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元,该 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9000元,原材料已入库,款未付。 借:材料采购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应付帐款 58 500 3、以银行存款支付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8000元,增值税进项税 额136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9 000元,原材料未入库。

成本会计习题课例题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习题课例题 材料费用习题习题一练习材料按定额比例分配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耗用原材料费用共计62 4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220件,乙产品100元。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习题二练习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原材料费用10 500元。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甲产品15公斤,乙产品12公斤。产量:甲产品100件,乙产品50件。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习题三练习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资料:某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根据领料单凭证归类汇总后,编制下列原材料耗用表:表3-1 原材料名称甲材

料乙材料丙材料丁材料计划单位成本A产品消耗定额340 60 10 6 B产品消耗定额350 50 8 2 实际消耗总量74 480 11 400 1 862 840 本月投产A产品100件,B产品120件。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5%。要求: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计算A、B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习题四练习领用和摊销低值易耗品的核算。资料:长征工厂4月份发出低值易耗品一批,价值共计12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领用8 1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2 4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1 500元。分3个月摊销。要求:编制领用和摊销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分录。习题五某工业企业按计划成本进行包装物日常合算,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某月借给购货单位包装物20个,计划成本共计600元;从购货单位收回这种包装物5个,计划成本共计150元;用现金支付的出借包装物的修理费40元。该月包装物的成本差异率为超支3%。要求:

作业成本法例题

作业成本法例题 例一:ART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X、产品Y、产品Z。产品X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Y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xx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ART 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1. 1传统成本计算法 1、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下:产品X 产品Y 产品Z 合计产量 10000 xx年直接人工工30000 80000 8000 118000 时分配率 3894000/118000=33 制造费用 990000 2640000 264000 3894000 3、采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产品X 产品Y 产品Z 直接材料 500000 1800000 80000 直接人工 580000 1600000 160000 制造费用 990000 2640000 264000 合计 xx年,公司在产品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X按照目标售价正常出售。但来自外国公司的竞争迫使公司将产品Y的实际售价降低到328元,远远低于目标售价元。产品Z的售价定于元时,公司收到的订单的数量非常多,超过其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将产品Z的售价提高到250元。即使在250元这一价格下,公司收到订

单依然很多,其他公司在产品Z的市场上无力与公司竞争。上述情况表明,产品X的销售及盈利状况正常,产品Z是一种高盈利低产量的优势产品, 而产品Y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年销售量最高,但现在却面临困境,因此产品Y成为公司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在分析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成本资料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他们决定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 1.3作业成本计算法 1、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了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并将其划分为几个同质作业成本库,然后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制造费用金额装配 1212600 材料采购 xx年制造费用年作业量单位作业成本装配机器小时 1212600 43000 材料采购定单数量xx年需要10000件。于公司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且无其他用途,只需再租用一台设备即可制造这种零件,设备的年租金为40000元。管理人员对零件自制或外购进行了决策分析。根据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信息,这种零件的预计制造成本如下:单位零件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共耗固定成本传统方法下自制与外购分析:自制差别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专属固定成本合计耗用金额40000 96000 6000 24000 26000 成本总额30000 外购差别成本

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案例

实训三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案例 一、实训目的 1.重点掌握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和成本差异额的结转; 2.掌握企业在计划成本下,原材料入库和发出的核算,月末结转原材料实际成本; 二、实训资料 资料一: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2010年4月初有关账户余额如下: “材料采购”科目余额:218万元; “原材料”科目余额:980万元;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余额20万元(贷方余额); 材料计划单价每公斤5万元。材料验收入库时,材料成本差异即时结转。本月发生下列有关业务: (1)5日购进材料100公斤,价款500万元、进项税额85万元;运杂费5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经支付。 借:原材料 5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85 贷:银行存款 590 借:原材料 500 材料成本差异 5 贷:材料采购 505

(2)10日购进材料一批,账单已到,价款300万元,增值税为51万元,签发并承兑商业汇票,票面金额351万元,材料尚未到达。 借:材料采购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51 贷:应付票据351 (3)15日,购入材料60公斤,已验收入库,当日未收到结算凭证。借:原材料 300 贷:应付账款 300 (4)20日,月初在途材料全部到达共计44公斤,已验收入库。货款已于上月支付。 借:原材料220 贷:预付账款220 (5)30日,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共领用320公斤,其中产品生产耗用220公斤,车间一般耗用100公斤。 借:生产成本 1100 制造费用 500 贷:原材料 6100 (6)30日,本月15日购入60公斤材料结算凭证仍未到达,按计划成本暂估料款入账。 借: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生产费用归集分配习题

生产费用归集分配习题 1.某工厂生产A、B两种产品,共耗用甲材料15000公斤,材料计划单价1.5元,该材料的成本差异率为3%。本月生产A产品4000件,其单件消耗定额为2公斤;B产品产量3000件,其消耗定额为 2.5公斤。要求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A、B产品消耗甲材料的实际成本。 2.某车间生产工人计时工资为10400元,本月A、B产品实际工时分别为7000小时、1000小时,按工资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请按工时比例分配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并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3.某车间本年A、B、C三种产品的计划产量分别为5200件、2600件、4000件;三种产品的工时定额分别为2.5小时、2小时、1.5小时。该车间本年制造费用预算数为135,520元。本月各种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700小时、500小时、600小时。要求按预定分配率分配本月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习题 1.某厂有修理、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有关资料如下表: 六月份辅助生产费用资料

加方式)和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可保留4位小数)。一次交互分配法要求以修理车间为例,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2.某厂有供水、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有关资料如下表: 十月份辅助生产费用资料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先内后外分配方式)和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可保留4位小数)。 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费用分配习题 1.某企业生产乙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产品成本中原材料比重很大,月末在产品按材料费用计价。本月初在产品费用为3000元。本月生产费用为:原材料15000元,工资及福利费3300元,制造费用5000元。本月完工产品400件,月末在产品200件。请计算该月完工乙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某企业生产A产品,原材料开工时一次投入,原材料单耗定额为

作业成本法例题

作业一、揭开PM公司产品线成本的面纱 PM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配件的制造商。20世纪8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PM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虽不是巨额亏损但毕竟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会慢慢地侵蚀PM公司的财务状况。到了1987年,PM公司的管理层终于认识到这种状况的严重性。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PM公司搞不好就要关门。 PM公司拥有三条产品线,每条产品线各占其销售量的1/3。大部分的重型印模配件是销往一个汽车制造商,而其他的印模和车体外装产品主要销往其他两个汽车制造商。PM公司采用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 1987年中期,PM公司预计当年亏损50万美元。当时,PM公司的产品成本计算表明,三条产品线每年的亏损额都在13.8—20.2万美元之间。尽管有了这些数据,PM公司的领导层还是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于是PM公司与某个单位签署了合同,对各产品线进行重新评估。 在重新评估中,采用作业成本计算制度对PM公司的三条产品线获利能力重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重型印模配件每年亏损110万美元,而其他的印模和车体外装产品线每年分别获利10万美元和50万美元,绝不是三条产品线都亏损。1987年圣诞期间,PM公司停止了重型印模配件产品线,1988年,PM公司开始盈利。当年末,业主将PM公司卖给了一家上市公司。 如果PM公司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便引入作业成本计算制度并作出合理的定价决策,也许PM公司早就应该获利数年百万美元了。说不定,PM公司现在还是一个盈利的独立组织呢! ———引自《国际管理会计惯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讨论: 1、PM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困境?相关的成本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 何作用? 2、以PM公司的素材为例,从企业战略定位和产品获利能力诊断的角度, 进一步讨论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