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方程(二)练习题及解析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练习题及解析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练习题及解析

【一】解方程。

7X+15=293X-6=4816×5+5X=906.8X-4.4=0.4×6

【二】小红和小明家住一条街,相距81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动身9分钟相遇,小红每分钟行40米,小明每分钟行多少米?

【三】红红买了6支铅笔和6个练习本,一共用去13.8元。每个练习本旳售价是1.5元,每支铅笔旳售价是多少元?

【四】每千克苹果2.2元,买3千克桃子比买5千克苹果多花2.5元,每千克桃子多少元? 【五】一天需运走35吨物资,假如货车每次能运5吨,上午运了3次,下午要运几次才能运完?

【答案】:

【一】x=2x=18x=2x=1

【二】解:设小明每分钟行x米。(x+40)×9=810x=50

【三】解:设每支铅笔旳售价是x元。1.5×6+6x=13.8x=0.8

【四】解:设每千克桃子x元。3x-5×2.2=2.5x=4.5

【五】解:设下午要运x次才能运完。5〔3+x〕=35x=4

数学必修2 直线与方程典型 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斜率公式: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 1 已知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变式训练: 设直线过原点,其倾斜角为,将直线绕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 得到直线,则的倾斜角为()。 A. B. C. D. 当0°≤α<135°时为,当135°≤α<180°时,为 题型二求直线的斜率 例2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BAD=60°,求菱形ABCD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变式训练:已知过两点, 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45°,求实数的值. 题型三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例3右图中的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A .k1<k2<k3 B. k3<k1<k2 C. k3<k2<k1 D. k1<k3<k2

拓展一三点共线问题 例4 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变式训练: 若三点P(2,3),Q(3,),R(4,)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A. B. C. D. 拓展二与参数有关问题 例 5 已知两点A (-2,- 3) , B (3, 0) ,过点P (-1, 2)的直线与线段AB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已知两点,直线过定点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拓展三利用斜率求最值 例 6 已知实数、满足当2≤≤3时,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变式训练:利用斜率公式证明不等式:且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知识点归纳】 1.直线平行的判定 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注意垂直与x轴和y轴的两直线):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 1 已知直线经过点M(-3,0)、N(-15,-6),经过点R(-2,)、S(0,),试判断与是否平行? 变式训练:经过点和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则的值是(). A.4 B.1 C.1或3 D.1或4

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典型例题(精)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斜率公式: 【典型例题】 题型 一 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 1 已知直线l 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3,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60° B .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变式训练: 设直线l 过原点,其倾斜角为α,将直线l 绕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1l ,则 1l 的倾斜角为( )。 A. 45α+? B . 135α-? C. 135α?- D. 当0°≤α<135°时为45α+?,当135°≤α<180°时,为135α-? 题型 二 求直线的斜率 例 2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BAD =60°,求菱形A BCD 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变式训练: 已知过两点22(2,3)A m m +-, 2(3,2)B m m m --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求实数m 的值. 题型 三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例3右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3? B. k3

变式训练: 若三点P (2,3),Q (3,a ),R (4,b )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 A .4,5a b == B.1b a -= C.23a b -= D.23a b -= 拓展 二 与参数有关问题 例 5 已知两点A (-2,- 3) , B (3, 0) ,过点P (-1, 2)的直线l 与线段AB 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已知(2,3),(3,2)A B ---两点,直线l 过定点(1,1)P 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拓展 三 利用斜率求最值 例 6 已知实数x 、y 满足28,x y +=当2≤x ≤3时,求y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变式训练: 利用斜率公式证明不等式:(0a m a a b b m b +><<+且0)m >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2.4实际问题与方程C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2.4实际问题与方程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9五上·瑞安期末) 张强有邮票46枚,张强的邮票比王华的4倍多2枚。王华有邮票()枚。 A . 11 B . 12 C . 182 D . 186 2. (2分)(2018·永川) 为了得到2÷ 的结果,下面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想法合理的有()。 A . 林林和东东 B . 林林和西西 C . 东东和西西 二、解答题 (共17题;共90分) 3. (5分) (2019五下·沛县月考) 少先队员植树,六年级植的棵树是五年级的1.5倍,五年级比六年级少

植24棵,两个年级各植多少棵?(用方程解) 4. (5分)(2019·中山) 李老师买了一套瑜伽服用去270元。已知上衣的价钱是裤子价钱的。一条裤子的价钱是多少?(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 5. (5分)甲、乙两车从相距24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5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65千米/时,相遇前经过几时两车相距60千米?(先写出等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6. (10分)列方程解决问题。 工程队计划每天修0.42千米的公路,20天修完,实际每天修0.7千米。这样可以提前几天修完? 7. (5分) (2020五上·嘉陵期末) 波音787客机座位数是335座,比我国大飞机C919座位数的2倍少45座。我国大飞机C919的座位数是多少? 8. (5分)(2018·滁州) 只列式,不计算。 (1)一根铁丝长5米,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又用去米,共用去多少米铁丝? 列式:________ (2)王叔叔2017年春节在银行存入5000元钱,定期三年,年利率2.75%,到期后王叔叔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 列式:________ (3)菜市场里有黄瓜250千克,黄瓜的质量比番茄的质量少,菜市场里有番茄多少千克? 列式:________ 9. (5分) (2019六上·聊城期中) 校园里栽了120棵杨树,栽的杨树是松树的,栽的松树是柳树的,校园里栽了多少棵柳树? 10. (5分)小王家饲养的鸡和鸭一共239只,其中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的3倍还多15只.小王家养的鸡和鸭各多少只? 11. (5分)(2020·天心) 某移动通讯公司有两种手机卡,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见下表)。 假定小王和小李都是你的朋友,小王是公司职员,每月通话时间一般累计不超过100分钟;小李是公司经理,

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解方程

实际问题与解方程教学设计 易县凌云册中心小学 卢建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行程问题,掌握了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过相遇问题这种生活场景,对相遇问题不难理解,但对相遇问题的主要特征: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和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1.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一般情况下,咱们算的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的。那么,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 出示例题:妈妈走了a 米,爸爸走了b 米,列出数量关系表达式。 a + b = 600 妈妈走了a 米 600米 爸爸走了b 米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表达式。 2、出示例题: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80×4=320(千米) 复习:我们学过有关路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引导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式。理解并熟记上面三个物理公式。 3、妈妈的速度是每分钟a 米,妈妈走的总路程为400米,求妈妈一共走了多少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 4a=400 速度×时间=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画出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列出方程。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一)明确问题 提出要求 出示例题:已知: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50m,小云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00m 。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几分钟后相遇? 学生活动:走一走,创设例题情境,找两位同学从讲台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模仿相遇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 a 米/分 400米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

直线与方程 知识点复习: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90∈α时,0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

考点1:倾斜角与斜率 (一)直线的倾斜角 例1例1. 若θ为三角形中最大内角,则直线0tan :=++m y x l θ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A.??? ?????? ??32,22,0πππ B.??? ?????? ??32223ππππ,, C.??? ?????? ??πππ,,330 D.?? ? ?????? ??πππ,,3220 2 若直线:l y kx =2360x y +-=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63ππ?????? B .,62ππ?? ??? C .,32ππ?? ??? D .,62ππ?????? (二)直线的斜率及应用 3、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已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若123AB AC x x x k k ===或,则有A 、B 、C 三点共线。 例2、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三个实数,如果333(,)(,)(,)A a a B b b C c c 、、在同一直线上,求证:0a b c ++= 1.设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为α,且sin cos 0αα+=,则,a b 满足( ) A .1=+b a B .1=-b a C .0=+b a D .0=-b a 2.过点P (-2,m )和Q (m ,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A.1 B.4 C.1或3 D.1或4 3.已知直线l 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4.若三点P (2,3),Q (3,a ),R (4,b )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 A .4,5a b == B .1b a -= C .23a b -= D .23a b -= 5.右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k 2 6.已知两点A (x ,-2),B (3,0),并且直线AB 的斜率为2,则x = . 7.若A (1,2),B (-2,3),C (4,y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y 的值是 . 8.已知(2,3),(3,2)A B ---两点,直线l 过定点(1,1)P 且与线段AB 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9、直线l :ax +(a +1)y +2=0的倾斜角大于45°,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考点2:求直线的方程 例3. 已知点P (2,-1).(1)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l 的方程; (2)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l 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 (3)是否存在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6的直线?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求过点P (2,-1),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且满足a=3b 的直线方程。 2、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A. x +y -5=0 B. 2x -y -1=0 C. 2y -x -4=0 D. 2x +y -7=0 3、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则该直线方程为________. 4、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2,-3)是直线a 1x +b 1y +1=0与直线a 2x +b 2y +1=0的交点,则经过两个不同点P 1(a 1,b 1)和P 2(a 2,b 2)的直线方程是( )A .2x -3y +1=0 B .3x -2y +1=0 C .2x -3y -1=0 D .3x -2y -1=0 6、.过点P (0,1)且和A (3,3),B (5,-1)的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 A .y =1 B .2x +y -1=0 C .y =1或2x +y -1=0 D .2x +y -1=0或2x +y +1=0 7.如图,过点P (2,1)作直线l ,分别为交x 、y 轴正半轴于A 、B 两点。(1)当⊿AOB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2)

实际问题与方程(5)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例5、“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第11~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根据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解答。 2.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学生先讨论后尝试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2.解方程。 2(x+5.7x)=242x+2.5x=15 两名学生板演,并交流解答过程。 3.提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并板书。)【新课讲授】 教学例5。 1.出示例5情景图。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周日早晨9:00他们相向而行,他们什么时候能相遇? 2.学生读题,找出有用的信息。 3.阅读与理解: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下面的问题:

(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设什么为x比较合适,为什么? (3)问题中包含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怎样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些等量关系呢?(4)应该怎样列方程? 汇报交流,总结: (1)题中有两个未知量,小林行驶的路程和小云行驶的路程。 (2)根据两人相遇的时间相同,设他们相遇的时间为x分钟,那么小林行驶的路程是250x、小云行驶的路程200x。 (3)根据小林行驶的路程+小云行驶的路程=总路程 用线段图表示为:(出示线段图) 先由学生讲述怎样根据题意画线段图,然后教师讲解。 (4)列方程:250x+200x=4500 讲解:用方程解决问题,一定要先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求解。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理解题意。 4.解方程。 师: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课件出示: 解:设两人相遇的时间为x分钟。 小林行驶的路程+小云行驶的路程=总路程 4.5km=4500m 250x+200x=4500 450x=4500依据是什么? 450x÷450=4500÷450 x=10 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其他解法,并汇报交流。 5.检验。 师:我们做得对吗?如何检验呢?

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典型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设直线I斜率为k且1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1 已知直线l i 经过点M (-3, 0)、N (-15,-6), 12 经过点R (-2, - )、S (0, 2 5),试判断^与12是否平行? 2 变式训练:经过点P( 2,m)和Q(m,4)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贝U m的值是(). A . 4 B. 1 C. 1 或3 D. 1 或4 题型二两条直线垂直关系 例2已知ABC的顶点B(2,1), C( 6,3),其垂心为H( 3,2),求顶点A的坐标. 变式训练:(1) h的倾斜角为45 ° 12经过点P (-2,-1 )、Q (3,-6),问h与12是否垂直? (2)直线11,12的斜率是方程x2 3x 1 0的两根,则h与12的位置关系是—. 题型三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参数 例3已知直线h经过点A(3,a)、B (a-2,-3),直线S经过点C (2,3)、D (-1,a-2) (1)如果I1//I2,则求a的值;(2)如果11丄12,则求a的值 题型四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综合运用 例4四边形ABCD的顶点为A(2,2 2 2)、B( 2,2)、C(0,2 2.. 2)、D(4,2),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最新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1.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 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k=tan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 ,90∈α时,0

实际问题与方程2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知识点: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传播问题:传染源(基数)为1,每一轮传染X,则第一轮以后有(X+1)病人,第二轮以后共有(x+1))2病人。 3、平均变化率问题:变化前(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则第一次变化后为a(1±x),两次以后为a(1±x)2 ,n次以后为a(1±x)n 4、数字问题:三位数,百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是c,则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 5、比赛场次问题:①若两队之间比赛两场,则总场数是x(x-1),同学 之间相互送礼品一样。②若两队之间比赛一场,则总场数是 2)1 (- x x,同学之间握手、多边形对角线总条数一样。 6、面积问题:用绳子围成矩形,则矩形周长为绳子的长度,注意边数。遇到不规则图形是分割或补全成规则图形。同时可利用平移将问题简单化。 7、销售问题:注意六个概念三个公式。进价(成本)、标价、售价、折扣数、利润、利润率。利润=售价-进价(成本)=进价×(1+利润率),利润率= 成本 利润,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件数。 二、典例解析: 1.某市从2017年开始大力发展“竹文化”旅游产业.据统计,该市2017年“竹文化”旅游收入约为2亿元.预计2019“竹文化”旅游收入达到2.88亿元,据此估计该市2018年、2019年“竹文化”旅游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2.如图,有一张矩形纸片,长10cm,宽6cm,在它的四角各减去一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然

后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若纸盒的底面(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32cm2,求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设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是xcm,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3.在一次酒会上,每两人都只碰一次杯,如果一共碰杯55次,则参加酒会的 人数为() 4.宾馆有50间房供游客居住,当毎间房毎天定价为180元时,宾馆会住满;当毎间房毎天的定价每增加10元时,就会空闲一间房.如果有游客居住,宾馆需对居住的毎间房毎天支出20元的费用.当房价定为多少元时,宾馆当天的利润为10890元?设房价定为x元.则有() 5如图,某小区计划在一块长为32m,宽为20m的矩形空地上修建三条同样宽 的道路,剩余的空地上种植草坪,使草坪的面积为570m2.若设道路的宽为xm, 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6、一商店销售某种商品,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 销售、增加盈利,该店采取了降价措施,在每件盈利不少于25元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销售,发现销售单价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1)若降价3元,则平均每天销售数量为件; (2)当每件商品降价多少元时,该商店每天销售利润为1200元? 7、为积极响应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某科技公司近期研发出一种新型高科技设备,每台设备成本价为30万元,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每台售价为40万元时,年销售量为600台;每台售价为45万元时,年销售量为550台.假定该设备的年销售量y(单位:台)和销售单价x(单位:万元)成一次函数关系. (1)求年销售量y与销售单价x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相关规定,此设备的销售单价不得高于70万元,如果该公司想获得10000万元的年利润,则该设备的销售单价应是多少万元?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公开课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5》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 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公式、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以及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由实际 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担负着教学列方程、解方程的双重任务, 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处理: 学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及稍复杂的方程之后,进 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有关行程的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对行程问题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所 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让这一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内化,进一步构建有关行 程问题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增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用画线段图等方法可以更直观、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几何直观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备课时间:11月28日 上课时间: 二、教学过程 预构:情境导入 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1.师:这几天老师在骑车上班的时候,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 PPT课件出示:我从家出发,每分钟骑500米,10分钟后到校,老师家与学校相距多少米?问: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根据什么列出的算式? PPT课件出示:500×10=5000(米) 速度×时间=路程 2.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这说明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导构:探究新知 请看大屏幕(动态演示):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周日早上9:00 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 ①阅读与分析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边读边思考,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弄清题目意思。)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2、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也就是 k = tan α 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 4、 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 1=k 2, 那么一定有L 1∥L 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基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 )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α (B )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α (C )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D )直线的斜率为0,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0或π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30°,直线l 2⊥l 1,则直线l 2的斜率为 (A )3 (B )-3 (C )33 (D )-3 3 3.直线y =x cos α+1 (α∈R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0, 2π] (B )[0, π) (C )[-4π, 6π] (D )[0, 4π]∪[4 3π,π) 4.若直线l 经过原点和点(-3, -3),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 )4π (B )54π (C )4π或54 π (D )-4π 5.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若cos α=-5 4,则直线l 的斜率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知识点考点及典型例题解析全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知识点: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 3、球的体积公式:33 4  R V π= ,球的表面积公式:24 R S π= 4、柱体h s V ?=,锥体h s V ?=31,锥体截面积比:22 2 1 21h h S S = 5、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 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 l r S ??=π侧面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棱锥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 C.棱柱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 D.棱锥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 ★★例2:若一个三角形,采用斜二测画法作出其直观图,其直观图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 ) A 21 倍 B 42倍 C 2倍 D 2倍 ★例3:已知一个几何体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一个组合体,其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组合体的上、下两部分分别是( ) A.上部是一个圆锥,下部是一个圆柱 B.上部是一个圆锥,下部是一个四棱柱 C.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一个四棱柱 D.上部是一个三棱锥,下部是一个圆柱

★★例4:一个体积为38cm 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是 A .28cm π B 2 12cm π. C 216cm π. D .220cm π 二、填空题 ★例1:若圆锥的表面积为a 平方米,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 ★例2:球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_________ 倍.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 的公共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7、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线面平行: 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 称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 该直线平行(简称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0、面面平行: 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 称线面平行,则面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简称 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1、线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 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简称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⑶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12、面面垂直: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2)》备课教案

二、自主探究新知。(20分钟)1.学会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的设 句。 (1)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并说说 从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2)应该设谁为x?怎样把x表示 什么写清楚?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并解答。 (1)找出等量关系。引导学生用 给出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找出 等量关系并进行汇报。 (2)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 程并汇报。 (3)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列的方 程完成解答过程。 (4)学生检验并交流方法。 (5)老师小结:在解答稍微复杂 的方程时,都是先转化成简单的方 程,然后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 这些问题。 1.(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信 息。 (2)学生交流后明确:这道 题要求共有多少块黑色皮,应 设共有x块黑色皮。 2.(1)认真分析题意,在小 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黑 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 块数。 (2)独立思考后,列方程解 答并汇报。 (3)独立解答,小组交流。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2x -4=20 2x-4+4=20+4 2x =24 2x÷2=24÷2 x =12 答:共有12块黑色皮。 (4)学生检验并汇报方法: 把x =12代入原题中,看左右 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就说 明做对了。 (5)学生认真倾听,思考。 2.解下列方程。 6x+24=30 解:6x+24-24=30-24 6x =6 x =1 4x -10=22 解:4x-10+10=22+10 4x =32 x =8 3. 你知道小明有多少本故事 书吗? 解:设小明有x本故事书。 4x+3=27 x =6 4.有221个羽毛球,每12个 装一筒,装完后还剩5个,一 共装了多少筒? 解:设一共装了x筒。 12x+5=221 x =18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㈠知识目标: 1、通过对典型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指引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㈡能力目标: 数学思考:能结合实际问题背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模型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可能设的未知数不同,列出不同的方程,但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会与人交流,通过实际问题情景的体验,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得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在学生自主分析题意的过程中能够使已设未知数参与其中. 教学难点: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未知数参与其中的代数式用“=”连接起来,使之构成方程. 教学关键: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与学生探索相结合,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出示探究题目,三四个可供标价的纸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做一个游戏:可以让同学自己当一回老板:进一次货(例如:1000元)→→→→→→做一标价→→→→→→根据实际做出调整(没人买怎么办?抢购一空补货又应怎么办?) →→→→→→调整后进行销售→→→→→→能算出是亏还是赢吗,进而得出利润率等数量之间的计算方法。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2)商品利润率= . (3)打x折的售价=原售价×. 二、新授 第一大部分 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 某商店的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docx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1.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 直线的斜率 ①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 k=tan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 l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k = tan0 =0;° 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α= 90k°不,存在 . 当0,90时, k0 ;当90 ,180时, k0;当90 时,k不存在。 例 .如右图,直线l 1的倾斜角 =30°,直线 l1⊥ l 2,求直线 l1和 l2的斜率 . y 解: k1=tan30° =3∵ l1⊥ l2∴ k1· k2 =— 1l 1 3 ∴ k2 =—32x 1 例:直线 x 3 y50 的倾斜角是()o l2 °°°° ②过两点 P1 (x1, y1)、P1(x1,y1)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k y2y 1 ( x1x 2 ) x2x1 注意下面四点: (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 P1、 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例 .设直线l1经过点A(m,1)、B(—3,4),直线l2经过点C(1,m)、D(—1,m+1), 当 (1) l / / l 2(2) l⊥l时分别求出 m 的值 111 ※三点共线的条件:如果所给三点中任意两点的斜率都有斜率且都相等,那么这三点共线。 3. 直线方程 ① 点斜式:y y1k( x x1 )直线斜率k,且过点x1, y1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 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教案与教学反思金品

第二课时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解方程(一)。(教材第67~6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x=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二教学实施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 (1)让学生观察图,列出方程,怎么解这个方程呢? (2)指出: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我们解方程。 (3)多媒体演示第一幅天平图,用木块代替皮球。 让学生观察图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又保持天平平衡? 学生思考后回答:从两边各拿走3个,天平仍然平衡。 多媒体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及变化后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这个变换过程如何反映到方程上。 板书:x+3-3=9-3 提问: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减去其他数? 学生口述结果,并口头检验。 (4)结合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步骤和格式: ①等号要对齐。 ②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过程要写出来。 (5)教师小结。 像这样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学生看教材,找答案,同时引出解方程的概念。 (6)教师指出: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2.出示教材第68页例2。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平图,引导学生由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类推出方程保持相等的变换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