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引言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获得了高速发展,进出口总额连年递增。中国经济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正向一个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迈进。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贸易结构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的认清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更好的指导我国贸易的发展,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贸易强国之路。

二.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

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本文研究的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的是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即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8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381.4亿美元;2004年,我国加入WTO的第三个年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达到11545.5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居全世界第3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7%。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22.8%提高到了2004年的将近70%,中国外贸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这说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也在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越来越大。

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和推行了出口导向战略,极大的促进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工业制成品出口有了长足发展,如今,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比达到93:7,这一比重不仅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60:40的平均值,也高于发达国家或OECD

成员国80:20的平均值。

2.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由于中国的要素禀赋的特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是通过国有企业放权改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地在中国沿海开放地带形成以轻纺、服装、机电组装为主的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二是加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特别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速了中国出口导向产业的工业化进程,面向国际市场的轻纺、机电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较快地转化为出口优势,促进了中国出口的迅猛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1986年纺织品和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土向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

3.机电产品进出口比重上升

1995年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9.5%,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第一大类出日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开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此后,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增大,2000年达到42. 3%,连续6年保持第一大类出日商品的地位。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达777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4.6%,当年机电产品项下实现贸易顺差763.7亿美元。表1反映机电产品进、出口变化情况(表1)。

表1? 2001-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进口变化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三.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与趋势

1.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相一致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动,特别是中国对外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变动基本上是一致的(图1),我们可以发现,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增长率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基本上是趋同的,这四者发展增长率的变化具有非常大的同步性和相关性,并且我们发现,上述三种商品的出口变化率的波动具有非常的相似的规律。一般来说,对外贸易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而经济增长又会影响到贸易结构的变动。王永齐(2004)检验了对外贸易结构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随着经济增长,中国的贸易结构值(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比值除以二者进口比值)也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这一点在1992年以来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资本品,尤其是机器设备等制成品的出口速度增长快于消费品的出口增长,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在增加。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四者的变动规律几乎是相同的,特别是20世纪90年之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发展,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从图1中我们还可以发现,除个别年份之外,中国工业制成品和代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年出口增长率都远远高于初级产品的出口增长率。1981~2004年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年平均增长率20.3%,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也高达20.7%,远远高于同期初级产品出口年平均增长7.3%的水平。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已达到90%以上。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已逐渐改变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状况,对外贸易结构日渐趋于优化,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结构变动规律是相一致的。

图1经济发展增长率与贸易增长率

2.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增长

1980~2004年间,两者的比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初级产品的比重从1980年的50.3%下降到2004年的6.8%,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从1980年的49.7%上升到2004年的93.2%,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处于一个不断增长的趋势(图2)。

图2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

3.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按1位数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出口商品中,0~4类为初级产品,5~9类为工业制成品,而在工业制成品中,一般认为,6类(纺织、橡胶及矿冶产品)和8类(杂项制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5类(化学品)和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以这一标准列出我国从1989~2004年间主要年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二者的比重变化,充分展现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变动的规律(图3)。

图3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发展及结构变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统计而得。

可以看出来,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总的来说呈不断下降趋势,所占比重已从1980年的75.90%下降为2004年的46.50%,下降了26.2个百分点,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则不断上升,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21.8%上升到2004年的53.3%,提高了31.5个百分点。到2003年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尽管两者差距不算大,但已说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这一层次上有了较大的优化。

我国经济发展初期,依靠劳动力丰富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进行出口,这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符合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积累,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反映在对外贸易上就是出口比重的逐渐上升。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客观上更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贸易结构,改变贸易格局,参与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中。作为国际上的一个大国,我国也在力图改变仅仅作为一个劳动加工厂的局面,这些因素联系起来,使得我国会不断加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

四.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一国贸易结构的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动、经济体制改革、比较优势状况、国际市场前景、其他国家的竞争等等。本文选取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汇率和金融发展等影响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来反映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动。

1.技术进步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仅仅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并没有什么机制使得它能够在贸易中得益较多,从而在长期的增长中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由于发展中国家一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多是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因此,在和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交换中,长期来看,贸易条件是恶化的,贸易得益是相对减少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他们的比较优势主要在资本和技术方面,因此他们利用比较优势与推动技术进步一般不矛盾,他们越是推动技术进步就越能加强和利用他们的比较优势。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一般还在自然资源或简单无技能的劳动力方面,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就可能与技术进步发生矛盾,要推动技术进步,现有的比较优势可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可能就意味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速度放慢。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才能使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使自己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着主要地位,资本密集型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发达国家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规律来看,技术进步才是我国贸易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的最终选择。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优

化我国产业结构,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产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型产品的比例,真正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同时通过技术进步,可以扩大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开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贸易受益。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也是我国从一个贸易大国走向一个贸易强国的最佳途径。

2.产业结构

从理论上说,产业国际竞争力表现为同一产业或可替代产品间的关系,取决于各国相同产业和可替代产品相互比较的生产力,贸易结构即所反映的是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在开放型产业结构条件下,产业结构是贸易结构的基础,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一国贸易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较快,在贸易结构中的比重必然趋于上升;而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较慢,甚至出现衰退现象,因而在贸易结构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贸易结构的变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变化,同时也取决于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0年,我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1%、48.5%、21.4%,2004年,这一比重变为15.2%、52.9%、31.9%。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自2000年以来,一直占据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则自1988年以来,其比重一直在30%以上(图4)。

图4中国三大产业的比重趋势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设备,不仅能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也改善了产品结构。另外继续引进外资,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引导外资向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同时构筑新型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按照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重新构筑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产业整体素质不断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其产业结构的格局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制造业发达,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3.外商直接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从零开始,实现了快速发展,1979~2004年期间,我国总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5621.05亿美元。国内学者冼国明(2003)等利用1983-2000年的数据,对我国出口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计量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江小娟(2002)在对FDI企业对我国出口增民的贡献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后得出:FDI企业对扩大我国出日规模和提升我国出日商品结构做出犷突出的贡献。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笔者选用1985~2004年的数据对FDI和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分析FDI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方式结构之间的关系。出口商品结构方面,EXC是初级产品出口量和EXZ是制成品出口量;出口方式结构方面,EXJ是加工贸易量;考虑到FDI的滞后性,加入一变量AFDI,是从1979年截止到上一年度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量。

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对数据两边求自然对数,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 ????????????????????

???????????

其中,a,b,c都是系数,是随机扰动项。运用软件Eviews3.1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把回归的结果还原到原方程中,得到下面的结果:

??????? (31.163)(-1.328)? (3.699)R2=0.852??? DW=0.862??? F=48.857

??????? (15.718)? (-2.114)? (8.053)R2=0.972??? DW=0.486??? F=299.526

方程的拟合度都比较好。并且从回归结果来看,初级产品出口,制成品出口,加工贸易出口与现期FDI 的相关性远远小于与AFDI的相关性,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上述三项都有正的影响,并且影响主要表现在存量上,这由于资本投资的滞后性决定的。同时,AFDI对制成品出口的影响远远大于初级产品出口,这也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的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优化。

从外资影响对外贸易结构的途径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资在制造业上,2004年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到了总的实际利用外资的80.0%。另外,外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主要承担者。2005年,我国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额比重达到了83%,可以说,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是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来完成的。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众多国内学者关注外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他们在不同的前提下得出不同的结论。江小涓、李蕊(2002)研究了2000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关指标,认为FDI的增长有助于促进中国工业技术的进步。徐涛(2003)假设FDI与国内资金的非同构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同样得出FDI 对中国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汇率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不仅可以用来调节贸易流量和贸易平衡,长期来看,汇率政策也可以用来调节贸易结构,它也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通过汇率的贬值来降低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获得竞争优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注重汇率的作用,经历过五次较大的汇率调整,汇率的变动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各年变动的情况如表所示(表2):

表2 中国的名义与实际有效汇率(1980~2004)

注:NEER为名义有效汇率,REER为实际有效汇率。

资料来源:1980~2002年参考《我国贸易发展与汇率变动的实证分析》,以2000为100,2003~2004据《中国统计年鉴》《国际金融统计》(IF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相关数据计算而得,权数根据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前十位贸易伙伴国(地区)的贸易额调整得到。

短期的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调整几乎没有影响,汇率变动引致贸易结构调整一般与可维持的趋势性汇率变动有关。而汇率影响进出口贸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汇率的升值或者贬值,从而改变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改变其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影响贸易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贬值的,从而具备了影响我国贸易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许和连、赖明勇(2002)运用中国1978~199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分析的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初级产品对外贸易平衡及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平衡的长期关系,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对我国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平衡产生了有利影响,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对初级产品对外贸易平衡的影响要大于对工业制成品外贸平衡的影响。因为初级产品的价格弹性要小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弹性,汇率的贬值降低了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促进了其出口,有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实际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趋势性贬值与我国贸易结构的调整相适应的。随着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贬值,我国工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替代了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成为贸易商品的出口支撑点。宋泓(1999)研究显示,到1992年至1994年,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服装业、皮革业、食品加工和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文化用品业、纺织业、橡胶制造业、金属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及塑料制造业等10个技术含量低、浅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比较劣势则集中在普通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化学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业、有色金属压延及冶炼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煤气生产及供应业、有色金属采选业、仪器仪表业及化纤业等10个深度加工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或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另外还有一个由于资源短缺而引起竞争力不足的造纸业。这种贸易结构是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人民币汇率贬值促进我国贸易结构调整的任务基本上完成。

5.金融发展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具有动员储蓄、配置资源、便利风险分散、监督与控制、便利商品与劳务交换等五个功能,这些功能又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白当伟(2004)分析了金融发展与内生经济波动,得出金融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而后者时传到国际影响的重要渠道。他认为金融发展会影响借入资金的成本或规模,这一差异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进而对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模式产生影响。

Beck(2002)对65个国家1966~1995年近30年的数据作了跨部门数据估计和组截面数据估计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体在制成品,尤其是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占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从而制成品出口在全部出口产品和GDP中的比重高于其他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我国学者孙兆斌(2004)选取1978-2002年的年度数据作为分析数据集,以制成品出口量在总出口中的比率代表贸易商品结构,用非政府部门筹资总额(在数额上等于贷款总额+股票筹资总额+企业债券筹资总额)与GDP的比率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分析了二者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认为金融发展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

优化。

作者利用1980~2004年的数据,以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EX1)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EX2)代表贸易结构,以传统的金融深度指标LLY代表金融发展水平,它等于全部金融中介体的流动负债与名义GDP的比率全部金融中介体的流动负债实际上就是M3,但由于我国缺乏M3的统计数据,我们用M2替代。另外选取QMY也来反映金融深度的指标,它等于准货币(即定期存款及储蓄存款)与名义GDP的比率。一般把准货币视为比M2更好的衡量金融中介体的方法。(此处指标的选择参考S.M.Ahmed和M.T. Ansari(1998)的做法)因为它剔除了总货币供应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总货币中的这两部分似乎更体现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而非资金需要。我们用M2减M1即得到准货币的数据。由于LLY和QMY有着很强的共线性,本文用LLY和QMY分别对EX1和EX2建立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 ?????????

????????

????????

用Eviews3.1软件把上述模型变量的数据进行回归,把回归结果还原到方程后,结果如下:

把结果还原到方程中得到:

????? ?

(14.105)(9.532)

R2=0.798? DW=0.240? F=90.859

??????? ?

(-9.295)(26.651)

R2=0.969? DW=0.462 ?F=710.278

????????

(24.767)?? (10.822)

R2=0.836? DW=0.313? F=117.107

??????? ?

(-2.206)??? (-10.822)

R2=0.969? DW=0.632? F=726.060

方程的拟合度都比较好。从回归结果分析来看,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都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促进作用更强一些。这主要是由于机械及运输设备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金融发展对这类产品的产业结构发展和对外贸易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并且方程种QMY要比LLY的拟合度还要好,实证的分析与上文的理论分析也相吻合。另外,陈建国、杨涛(2005)也认为,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国内资本禀赋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进而改变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实现贸易升级。

五.结论

从上边的论述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影响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我国只有培育出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真正在国际贸易中获益。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机构,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促进我国的金融发展,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

关键词:对外贸易结构;变动规律;影响因素

摘要:贸易结构是一国对外贸易的基础,贸易结构的变动,不仅关系着一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同时也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无论从贸易规模的扩展上还是在贸易结构的优化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入手,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对影响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Abstract: Trade struc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a country’ foreign trade, the trade structure’ alteration is not only connected with the foreign trade, but also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ation and being open to the world,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developed steadily both in scale and s tructure. Now, China has been the third big trade country in the world,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trade, its development and movement influence both 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This paper tri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alyze the alteration trend and evolutive rule and find out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参考文献

[1] 冼国明,(2003)“中国出口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1983~2000年数据的计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第一期

[2] 江小娟,(2002)“我国出口增长与结构变化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 《南开经济研究》第2期

[3] 江小涓,李蕊,(2002)“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中国工业经济》第七期

[4] 徐涛,(2003)“引进FDI与中国技术进步,”《世界经济》第10期

[5] 许和连、赖明勇,(2002)“中国对外贸易平衡与实际有效汇率”,《决策参考》第2期

[6] 白当伟,(2004)“金融发展与内生经济波动”,《经济学家》第2期

[7] Beck, 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s there a link?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2,57, 107-131.

[8] 孙兆斌,(2004)“金融发展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国际贸易问题》第9期

[9] 陈建国、杨涛,(2005)“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财贸经济》第1期

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羡了。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地酣足地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地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像人类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

是违法问题热也让同样5我也投入与他人啊读后感124204531582114624452001156420153地方发的供货商啥好烦的人个人太炎热和谁让他就如同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开心度时光,永葆云淡风轻。如果遇事解不开心结,过分地追求完美,一味地与自己较真,只会伤心劳神。

万事随缘莫计较,唯求淡泊与安宁。淡然得与失,珍惜人间情。与其和自己过不去,不如顺其自然,潇潇洒洒过一生。

若想一路顺风,请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看得开才会快乐,放得下才会轻松。胸怀要大度,凡事能接纳,对人能包容。

遇有不顺心的人和事,切不可小肚鸡肠,怀恨在胸。你这里恼怒填胸,可惹你生气的人早已满面春风,试想,你何必再纠结、郁闷、怨言声声!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用微笑掩埋苦痛。客观事实证明,人生有失就有得,得和失总是相辅相成。

不要感叹自己不幸运,不要抱怨老天不公平,得到的我们感到欣慰,失去的我们一身轻松。痛苦惋惜无济于事,坦然洒脱一路顺风!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修炼豁达心,大度才能包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谦让和谅解,胸襟宽阔人尊敬。磕磕绊绊全甩弃,和睦相处快乐生。

要善待他人,即使路径狭窄,也要留一步与人行。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人生的真性情。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把自己的心态好好调整。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人生,拥有怎样的心态,就会有怎样的生活和心情。

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挑战自我,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就没有超越不了的山峰,就没有走不出去的困境,就会迎来风雨之后的彩虹!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能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和人生。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懂得感恩和尊重。人生在世,就应该懂得感恩,感恩有父母的爱,感恩有亲人的疼,感恩有同事的帮,感恩有朋友同行,感恩有美妙的乐声,感恩有美丽的风景。

你如果懂得了感恩,也就拥有了别人的爱,也就赢得了别人的真诚和尊重!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清除羡慕、嫉妒、恨。尽管羡慕是人们的本能,但过于羡慕别人的人,一直都在追逐着别人的梦。

嫉妒和恨,更是一剂心灵的毒药,是一种扭曲的心理,我们应该懂得欣赏别人,将别人的优秀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让他人激励自己前行。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学会释放,不要钻进死胡同。生活纷繁,不要被困境和失败糟糕了心情。

生命,也有不能承受之重,要学会放下和释重,不能苦苦支撑。让心灵的阳光,冲破压抑的云层,让我们时刻保持着好心情!

人生途中,愿你一路顺风!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开心度时光,永葆云淡风轻。如果遇事解不开心结,过分地追求完美,一味地与自己较真,只会伤心劳神。

万事随缘莫计较,唯求淡泊与安宁。淡然得与失,珍惜人间情。与其和自己过不去,不如顺其自然,潇潇洒洒过一生。

若想一路顺风,请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看得开才会快乐,放得下才会轻松。胸怀要大度,凡事能接纳,对人能包容。

遇有不顺心的人和事,切不可小肚鸡肠,怀恨在胸。你这里恼怒填胸,可惹你生气的人早已满面春风,试想,你何必再纠结、郁闷、怨言声声!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用微笑掩埋苦痛。客观事实证明,人生有失就有得,得和失总是相辅相成。

不要感叹自己不幸运,不要抱怨老天不公平,得到的我们感到欣慰,失去的我们一身轻松。痛苦惋惜无济于事,坦然洒脱一路顺风!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修炼豁达心,大度才能包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谦让和谅解,胸襟宽阔人尊敬。磕磕绊绊全甩弃,和睦相处快乐生。

要善待他人,即使路径狭窄,也要留一步与人行。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人生的真性情。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把自己的心态好好调整。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人生,拥有怎样的心态,就会有怎样的生活和心情。

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挑战自我,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就没有超越不了的山峰,就没有走不出去的困境,就会迎来风雨之后的彩虹!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能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和人生。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懂得感恩和尊重。人生在世,就应该懂得感恩,感恩有父母的爱,感恩有亲人的疼,感恩有同事的帮,感恩有朋友同行,感恩有美妙的乐声,感恩有美丽的风景。

你如果懂得了感恩,也就拥有了别人的爱,也就赢得了别人的真诚和尊重!

若想一路顺风,请你清除羡慕、嫉妒、恨。尽管羡慕是人们的本能,但过于羡慕别人的人,一直都在追逐着别人的梦。

嫉妒和恨,更是一剂心灵的毒药,是一种扭曲的心理,我们应该懂得欣赏别人,将别人的优秀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让他人激励自己前行。若想一路顺风,请你学会释放,不要钻进死胡同。生活纷繁,不要被困境和失败糟糕了心情。

生命,也有不能承受之重,要学会放下和释重,不能苦苦支撑。让心灵的阳光,冲破压抑的云层,让我们时刻保持着好心情!

人生途中,愿你一路顺风!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摘要: ......................................................................................................................................... - 3 - 关键词:...................................................................................................................................... - 3 - 问题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矛盾.................................................................................. - 3 -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特点...................................................................................... - 3 -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 3 - 2、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 - 4 - 二、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4 - 1、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来拉动,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尤 为迅速.......................................................................................................................... - 4 - 2、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其中进料加工成为最重要的加工贸易形式 ... - 5 - 3、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 ....................... - 5 - 三、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5 - 1、进口中短缺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上升,机械设备比重上升 ............ - 5 - 2、以中间品为主的格局未变,资本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 - 6 - 四、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 6 - 1、出口商品结构档次及附加价值仍然呈现低级化.............................................. - 6 - 2、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3、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问题二:如何重建中国对外贸易.............................................................................................. - 7 - (一)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应对美国次贷危 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 8 - (二)及时了解金融危机动态。 ........................................................................................... - 8 - (三)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 9 - (四)创新出口方式,开拓新市场。 ................................................................................... - 9 - 参考文献:................................................................................................................................ - 10 -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引言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获得了高速发展,进出口总额连年递增。中国经济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正向一个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迈进。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贸易结构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的认清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更好的指导我国贸易的发展,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贸易强国之路。 二.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 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本文研究的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的是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即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8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381.4亿美元;2004年,我国加入WTO的第三个年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达到11545.5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居全世界第3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7%。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22.8%提高到了2004年的将近70%,中国外贸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这说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也在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越来越大。 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和推行了出口导向战略,极大的促进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工业制成品出口有了长足发展,如今,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比达到93:7,这一比重不仅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60:40的平均值,也高于发达国家或OECD 成员国80:20的平均值。 2.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由于中国的要素禀赋的特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是通过国有企业放权改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地在中国沿海开放地带形成以轻纺、服装、机电组装为主的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二是加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特别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速了中国出口导向产业的工业化进程,面向国际市场的轻纺、机电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较快地转化为出口优势,促进了中国出口的迅猛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1986年纺织品和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土向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 3.机电产品进出口比重上升 1995年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9.5%,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第一大类出日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开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此后,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增大,2000年达到42. 3%,连续6年保持第一大类出日商品的地位。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达777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4.6%,当年机电产品项下实现贸易顺差763.7亿美元。表1反映机电产品进、出口变化情况(表1)。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doc 10)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摘要】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之际,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在发展外贸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结构不平衡问题。本文着重从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行业间以及各不同性质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来分析我国外贸结构的不平衡问题,且提出了一些的解决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措施。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 【Abstract】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when the foreign tra de is fa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time goes by, the im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different kinds of enterprises . Finally, this article offers some measurements solve the imbalance of the foreign trade st ructure. 【Key word】 The dependency of foreign trade degree The cargo trade Service trade Use foreign capital 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在2004年的对外贸易额自从2002年增长21.8%,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究..

摘要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一国对外贸易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政策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环境、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改变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本文搜录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并结合图文来分析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环境

ABSTRACT 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 or "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refers to the a country’s activities with another country between the goods, services and technical exchange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the strateg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strict or encourage free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s always been dominant. According to world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policy, China must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 and with nativ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is closely linke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the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foreign trade face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and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graphic analysis to show you.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最新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可根据是否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为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 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一般不考虑外贸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即在封闭的情况下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主要有:配第-克拉克定律、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技术集约化规律、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发现并由克拉克经济实证研究而系统归纳,其基本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次序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 霍夫曼定律揭示的是工业结构演变的重工业化阶段,消费资料与资本资料工业之间的增加值的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他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部门的增加值与资本货物部门的增加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他把工业化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发达,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印度、新西兰等。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日本、荷兰、加拿大、匈牙利)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英国、美国、德国、法国)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将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处于这一阶段的当时还没发现。 技术集约化规律,即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的资源结构呈现出向以技术为主题的结构演进的趋势。在工业化初期,工业资源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占据突出地位,形成以劳动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中期,工业资源结构中的资本积累及积累能力居突出地位,形成以资本集约型工业为主的阶段。后工业化时期,技术资本品的质量和劳动力质量为工业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从而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把人均收入开始增长,并伴随有不同形式的经济进步的时期称为“经济时代”,把其后的经济发展称为“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不是指狭义的经济增长,而是指经济时代以后的经济全面发展。库兹涅茨的现代增长理论不仅证实了配第-克拉克定理,而且更广泛更深入探导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雁行模式”,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的。该理论模式认为,在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制约下,落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要经历三个阶段的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2.2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 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我国海外能源保障还存在较大的地缘政治安全风险和运输安全风险。 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需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差距。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首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不高。其次,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总体呈不断扩大的态势。第三,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我国企业长期满足于引进和模仿,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利润。这种粗放型增长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我们将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也难以为继。 贸易摩擦持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自身在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贸易摩擦。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

我看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 101 姓名:焦兰兰 学号: 109134004 我看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摘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于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经历这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渐发展强大的过程,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不断建设与完善正是见证 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有力依据。 【关键字】:中国度外贸易管理体系 对外贸易管理体系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对外贸易管理体系是隶属于对外贸易体制的一部分,对外贸易体制和其他经济体制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应相应地变革对外贸易体制,使其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当然对外贸易管理体系也随之相应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大约经历了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入世、入世以来的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个阶段的对外贸易管理体系都有其相应的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然期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下面就依次来详细介绍。 1、建国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的对外贸易体制始于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国策是国家统制,自此开

始了新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但由于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等国际环境和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政治经济国情,确立的是高度垄断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后,中国建立起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个外贸公司统一经营,实行命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对外贸易必须统一对外的决定》和《关于贸易外汇体制的决定》进一步丰富了对外贸易体制的构架。在此构架下,国家对外贸易管理部门直接下设十几个附属机构即对外贸易专业公司专门从事国家安排的对外贸易活动。这确定了对外贸易政企不分的体制基础,当然也就实行一种国家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方式,外贸公司按照国家计划从事进出口的盈亏由国家财政平衡。 从对外贸易管理方式来看,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成为国家管理和控制对外贸易管理主要手段,对外贸易所有环节包括产品收购、产品出口、产品进口、产品调拨、外汇收支都被纳入指令性几乎范畴。这种对外贸易管理体制一直运行至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宏观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对全国对外贸易获得的指导、调控和监督,保证对外贸易任务的完成;有利于集中统一对外,增强对外竞争力,铜外国经济压力进行有力斗争,捍卫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有利于维护国家宏观经济利益,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专利进行。但是这种对外贸易管理体系也存在着严重不足,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其弊端日益突出,主要便现在:高度垄断扼杀了竞争机制的形成;企业缺少自主经营机制;地方没有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国家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对外贸易体制和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开放至入世前的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建设 在经历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初期探索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并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口号,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外贸宏观调控体

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_

2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践看,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主要是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指导下进 行的。从资源察赋的角度看,我国的劳动力和天然资源(总量)非常丰富,资本和技术非 常缺乏。按照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观点,我国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和小家电等,而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如成套机器设备、汽车、飞机等。这一结论与我国在20世界80年代初出口的商品结构相吻合。198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40.3亿美元。在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出口额为102.5亿美元,占所有产品出口总额的46.6%。初级产品的出口又集中于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是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机原料类产品,这类产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3.%8。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成品类产品占最大的份额,其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 40 . %1,占所有商品出口总额的21.钱。在进口方面,1981年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额为139.7 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63.溅,其中机械与运输设备类产品的进口时工业制成品进口的主体,占工业制成品总额的42.溅。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指导下,2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的成就。1%0年我国商 品出口总额为181.9亿美元,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4.3器;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4 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222760亿美元,其中:美国外贸总额29230亿美元,居世 界第一位,贸易逆差6470亿美元;德国外贸总额1949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贸易顺差1330亿美元:中国外贸总额1283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顺差210亿美元;日本外 贸总额1248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贸易顺差700亿美元。 我国对外贸易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表现在对外贸易总额方面,也表现在我国对外贸易的 商品构成上。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评价值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但其中有波动性年份,比如1995年和1996年,评价值呈下降趋势。通过对细分指标的分析,表明1995年和1996年18个指标中有8个指标的评价值都呈反向较大幅度的变化趋势,因此造成了综合值的波动。另外通过分析,证明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着“贫困化增长”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此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研究展望: ()l本文所建立的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在应 用中不仅可以用于纵向比较,还可以做横向比较分析,即与其他国家间的比较。通过评价值的对比,可以确定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在世界中的地位。但是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本文只选择了中国对外贸易作为评价对象,因此无法和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确定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中的地位。因而可以适用于对更多国家间的横向比较研究,有利于了解自身、了解对手,为增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2)本文中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方法中的权重赋值方法采用了客观的嫡值法, 从数据包含的信息本身去确定指标占的权重,一方面在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同时,同时也拒绝了专家的经验。因此,可以把嫡值法和专家经验适度结合运用,在确定权重方面把数据的客观信息和专家的经验贡献结合起来,以期得到更好更加符合现实的评价结果。 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收集和阅读资料,界定了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接着,对中国对外贸易 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对对外贸易发展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并根据有关原则对其进行指标化。进而利用数据对这些指标量化,构建对外贸易发

截面变化时结构层间位移变化规律

梁柱截面尺寸改变对层间位移的影响 本文中的结构参数均取自《结构框架计算--上》 柱子400*400时改变梁截面尺寸层间位移角的数值变化 梁截面尺寸 梁截面面积 层间位移角 一层 二层 三层 250*500 125000 0.00373134 0.003546099 0.001957 275*550 151250 0.00344827 0.003021148 0.001667 300*600 180000 0.00326797 0.002688172 0.00149 325*650 211250 0.00315457 0.002487562 0.001383 350*700 245000 0.00309597 0.002369668 0.001323 375*750 281250 0.00307692 0.002309469 0.00129 400*800 320000 0.00309597 0.00228833 0.001282 柱子截面尺寸为400*400时: 1、梁截面尺寸从250*500调至400*800的情况下1层,2层的层间位移均不满足规范要求(图中横线所示,大小为1/550=0.00182),3层层间位移在梁截面大于275*550时小于1/550,满足规范要求。 2、通过改变梁截面尺寸发现,随着梁截面刚度增加,二层层间位移减小最为明显。 3、当梁截面尺寸增加至350*700时,如果继续再增加梁的截面,对层间位移的影响不大,此时如仍不满足要求,应增加柱的截面。 4、梁截面尺寸250*500时,1、2层的层间位移基本相同。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350000 0.0010 0.0015 0.0020 0.0025 0.0030 0.0035 0.0040 三 二 层间位移角 梁截面面积(mm 2 ) 一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加入WTO以及现在的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谈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1949-1978年,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原苏联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国家集外贸经营、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具体来说,根据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规定,我国确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贸易部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基础。1957年对私营 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进出口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制,盈亏由国家统负。“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干扰和冲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都被视为“管、卡、压”,受到批判和全面否定。但总体上,进出口贸易仍然在国家的集中安排下,继续根据国家计划的要求进行。(当时最大的外贸公司是华润公司,它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以及东南亚的总代理,成为新中国与世界贸易沟通的第一架桥梁。上世纪70年代,华润公司的对港贸易总额高达700亿港元。) 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倡导贸易自由 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商品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 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 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 等一系列措施。 (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 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 (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 技术。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包括对外资企业),以及贸易公司 自主化改革,这样加上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 能力,并为外贸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 与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政策相比较,这一阶段的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 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

我国外贸网络平台发展的研究――以敦煌网为例.

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外贸网络平台发展研究——以敦煌网为例 完成人: 班级:2010-01 学制: 4 年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03-20 目录 摘要······························································································································( 1 一、我国外贸网络平台简 介 (1 (一电子商务概述及发展 (1 (二敦煌网等外贸网络平台的发展 (2 二、我国外贸网络平台的发展现状 (2 (一我国外贸网络平台的现状 (2

(二敦煌网现状的分析 (3 三、我国外贸网络平台发展的问题 (4 (一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4 (二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 (4 (三外贸企业自身利用电子商务的程度较低 (5 (四外贸企业缺乏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 (5 四、我国外贸网络平台发展的解决措施 (5 (一从政府方面来说 (5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5 2.加强法的研究与参加国际公约和贸易伙伴协议 (6 (二从企业方面来说 (6 1.加快企业经营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 (6 2.创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 (7 五、我国外贸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 (7 (一交易服务化 (7 (二移动化 (7 (三社交化 (7 参考文献 (8

Abstract························································································································ (9 我国外贸网络平台发展的研究——以敦煌网为例 摘要: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和政府对外贸网络平台行业支持加大力度,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外贸网络平台的利用意识逐渐增强。在已有的综合类B2B电子商务平台平稳发展的同时,新模式以及专注于新行业的B2B电子商务企业大量涌现,外贸网络平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促使其朝多样化发展,并逐步向服务深化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外贸网络平台的发展及现状,既看到敦煌网和阿里巴巴等其他外贸平台的发展并且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及了解未来发展未来趋势。我国外贸平台的未来将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外贸网络平台;B2B;敦煌网;电子商务模式 一、我国外贸网络平台简介 (一电子商务概述及发展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电子商务的本质是进行商务或事务活动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已经从传统的电子商务即流通过程扩展至流通过程的两端即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1](p2。按交易对象分,电子商务可主要分成6种基本形式:①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以阿里巴巴、慧聪网为代表;②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以当当网、卓越网为代表;③C2C(Consumer to Consumer,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以淘宝、拍怕为代表;④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即网上采购,政府机构在网上进行产品、服务的招标和采购;⑤B2M (Business to Manager,企业与管理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以多业网为代表,目标客户不是最终的消费者;⑥M2C(Manager to Consumer,管理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以川力网为代表。其中,B2B在电子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