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重症疾病(汇总)

消化系统重症疾病(汇总)
消化系统重症疾病(汇总)

第五章消化系统重症疾病

第一节上消化道大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系屈氏(Treize)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此范围。临床上根据出血量分为大出血、显性出血和隐形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在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死亡率约占7%~10%。虽由于急诊胃镜等检查的逐渐普及与救治条件的改善,失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已趋下降,但对短期内超过1500ml的大量出血、全身代偿功能差、老年伴有严重伴随疾病等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迅速确定病因、出血部位、准确估计出血量和及时处理,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一、病因分类

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很多,依据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上胃肠道疾病性出血、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导致的出血和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在重症患者以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特别是应激性溃疡常见。

(一)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物理损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化学损伤:强酸、强碱或其它化学剂引起的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胃手术后病变(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溃疡、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胃血管异常(血管瘤、动静脉畸形、胃黏膜下哼径动脉破裂),十二指肠炎,其它病变(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血管瘤、钩虫病、杜氏病)。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二)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肝硬化结节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性肝硬化等。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三)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管。

2.胰腺疾病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胸、腹主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四)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性贫血等。

2.尿毒症

3.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他血管炎。

4.应激性溃疡严重感染,创伤,烧伤,手术,休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5.急性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二、临床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以后均有黑便,黑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者可只表现为黑便,在幽门以上者常兼有呕血。但在幽门以下如十二指肠病变出血量较大、速度快,血液可反流入胃,除黑便外也可有呕血。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样,这是由于血液在胃内潴留,经胃酸作用形成正铁血红蛋白所致。若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而呕出,则为鲜红色。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粪便呈暗红色,酷似下消化道出血。

(二)失血性休克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若出血量较大、失血较快、出血不止可致失血性休克,临床可出现头昏、黑蒙、晕厥、心悸、口渴、出冷汗等一系列组织灌注不足表现。由于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患者静脉充盈甚差,体表静脉塌陷,脉搏细弱,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但在失血性休克早期,血压可因代偿而基本正常,甚至一时偏高,应注意血压波动、脉压变窄,如不及时抢救,血压将迅速下降甚至测不出。老年患者器官代偿功能低下,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即使出血量不大,也可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增加死亡率。

(三)贫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均有急性失血后贫血。在出血早期因有周围血管收缩与红细胞重新分布等生理调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数值可无明显变化。在出血后期,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其程度除失血量外,还与出血前有无贫血基础、出血后液体平衡状态等因素有关。

(四)氮质血症

在上消化道大出血后,血液蛋白的分解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一次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24~48小时可达高峰,3~4

日后才降至正常。如临床上无明显肾功能不全证据,而血尿素氮继续升高或持续超过3~4日,可提示上消化道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五)发热

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日。发病机理可能因循环血容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贫血,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分析发热还要注意寻找其他因素,比如有无并发肺炎。

三、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评估

(一)紧急评估

患者出现呕血、黑粪及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和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重症患者要点患者的意识状态、气道和呼吸以及血液动力状态进行严密评估。

1.意识判断意识障碍既是急性失血严重程度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患者呕吐误吸,导致窒息死亡和坠积性肺炎的重要原因。Glasgow评分在8分以下表示患者昏迷,应当对呼吸道采取保护措施。

2.气道和呼吸评估评估患者气道是否通畅,如存在任何原因的气道阻塞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其开放。呼吸评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节律是否正常,是否有三凹征等呼吸窘迫的表现,是否有氧合不良的表现。如患者出患者的呼吸频速、呼吸窘迫、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特别是当使用高流量吸氧仍不能缓解时,应及时实施人工通气支持。对于伴有意识障碍的上消化道出血者,因无创通气增加误吸的危险,不提倡应用。

4.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时测量脉搏、血压、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粗估失血量,判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稳定。(见表5-1)

表5-1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分级

分级失血量(ml) 血压(mmHg) 心率(次/min) 血红蛋白(g/l) 症状休克指数* 轻度<500 基本正常正常无变化头昏0.5

中度500~1000 下降>100 70~100 晕厥、口渴、少尿 1.0

重度>1500 收缩压<80 >120 <70 肢冷、少尿、意识模糊>1.5 *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

出现以下表现表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应立即开始液体复苏:心率>100次/分,收缩压<90 mmHg或较平时水平下降超过30 mmHg,四肢末梢湿冷,出现发作性晕厥或其他休克表现,持续的呕血或便血。

(二)二次评估(全面评估)

大出血患者在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液体复苏和初始经验治疗开始后,或初次评估患者病情较轻、生命体征稳定时,进行二次评估。二次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病史、全面查体和实验室检查等。通过此次评估,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的疾病诊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及出血预后作出判断。

1.估算出血量

少量出血:并无明显呕血症状及肉眼血便,同时大便和胃液潜血试验均显示为阳性,黑便的出现一般须每日出血量在50~70ml以上。

中量出血: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呕血,或者肉眼观察可见明显黑便,并排除存在循环障碍者。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因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可由组织液与脾储血所补充,并不引起全身症状。

大量出血:短期内,呕出或排出大量暗红色血或鲜血,并伴随循环障碍。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而无显性出血,应注意。

2.判断出血部位

询问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或患者家属,了解其相关家族史,观察出血的颜色、色泽、稠度、出血部位及出血时伴随的症状。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多提示出血来自消化道溃疡,特别是在出血前疼痛加剧,出血后减轻或缓解,更有助于消化道溃疡的诊断。中年以上的患者近期出现上腹痛,伴有厌食、消瘦者,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有服用阿司匹林等损害胃黏膜的药物、酗酒史或应激状态者,可能为急性胃黏膜损害。过去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或慢性酒精中毒史,并有肝病与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者,可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

3.体征检查

给予患者腹水、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肝掌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与鉴别;同时观察患者锁骨上淋巴结是否存在肿大现象,这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4.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消化道有着重要的作用,检查内容主要有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呕吐物或大便的隐血试验、血肌及肝功能、尿素氮等。

5.辅助检查

急诊钡餐因血块干扰影像,且须变换患者体位并按压腹部,急诊钡餐不适于重症患者,而且影像其它检查的进行,现已很少用于急性上消化道的诊断。过去使用过的吞线试验等也已不再使用。

胃镜检查可迅速帮助医师确诊,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时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方式,其安全可靠,能发现X线钡剂检查时不易察觉的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贲门黏膜撕裂症等。胃镜检查应于液体复苏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需仔细检查贲门、胃底部、胃体垂直部、胃角小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及球后处,这些部位是易遗漏病变的区域

血管造影内镜检查如无阳性发现,可做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分别进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多可明确诊断。当出血量大于0.5 ml/min时能发现造影剂外溢,是最直接的血管造影阳性征象。该技术对大量出血患者的诊断定位率为50%~72%,但在少量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停止时其诊断率却下降至25%。除了显示活动性出血外,血管造影还能诊断非出血病灶,如血管畸形和小肠肿瘤等。

胶囊内镜是一种全新的消化道图像诊断系统,它由类似胶囊的图像捕获发射系统、体外图像接受系统及图像分析系统三部分组成。“胶囊”被吞服后,借助胃肠蠕动,通过消化道,将其连续捕获的图像以数字形式发送至体外,以备图像还原和观察。主要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缺点是不能操控,对病灶的暴露有时不理想,也不能取活检及进行内镜下治疗。

放射性核素显影目前主要采用注射核素99m Tc标记的自体红细胞后进行扫描,当出血量达到0.05~0.12ml/min时扫描即可得到阳性结果。创伤小,可起到初步的定位作用,对Merkel 憩室合并出血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在24 h或更长时间内反复扫描,但注射标记物后超过6 h 扫描,假阳性率会增高。

6.判断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

一次出血后黑便持续天数受患者排便次数的影响,如每天排便一次,约3天后粪便色泽恢复正常。因此,不能仅从有无黑便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有下列迹象者,应认为有活动性出血,须予及时处理:(1)呕血或便血次数增多,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或排出的粪便由黑色干便转为稀便、暗红血便;(2)经快速输液输血,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再恶化,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稳定又再下降;(3)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4)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5)胃管抽出物有较多的新鲜血。

7.出血预后评估

临床上多采用Rockall评分系统来进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的评估。该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人群,评分≥5分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见表5-2)。但因变量中有内镜诊断内容,限制了其在急诊诊疗中的早期应用。

表5-2 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估系统

变量

评分

0 1 2 3

年龄(岁) <60 60~79 ≥80 -

休克状况无休克心动过速低血压-

伴发病无- 心力衰竭、缺血性心

脏病和其他重要伴发

肝衰竭、肾衰竭和癌

肿播散

内镜诊断

无病变,Mallory-

Weiss综合征

溃疡等其他病变上消化道恶性疾病-

内镜下出血征象无或有黑斑- 上消化道血液潴留,

黏附血凝块,血管显

露或喷血

-

评分≥5分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

Blatchford评分基于简单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变量,无需内镜检查且敏感性高,适合在急诊治疗中早期应用(见表5-3)。评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在预测对治疗需求或死亡风险方面,优于Rockall评分。

表5-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Blatchford评分

项目检测结果评分

收缩压(mmHg)100~109 1 90~99 2 <90 3

血尿素氮(mmol/L)

6.5~

7.9 2

8.0~

9.9 3 10.0~24.9 4

≥25.0 6

血红蛋白(g/L)男性120~129 1

100~119 3

<100 6 女性100~119 1

<100 6

其它表现

脉搏≥100次/min 1

黑便 1

晕厥 2

肝脏疾病 2

心力衰竭 2 评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

五、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支持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紧急治疗期、病因诊断期和加强治疗期。

(一)紧急治疗期治疗目标是控制急性出血、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针对患者病情做出初

步诊断及评估,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

1.紧急处置

对紧急评估中发现意识障碍,或呼吸循环障碍的患者,应常规采取“OMI”,即:吸氧(Oxygen,O)、监护(Monitoring,M)和建立静脉通路(Intravenous,I)的处理。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帮助判断患者的循环状况。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应当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开放静脉通路,并积极配血,开始液体复苏。意识障碍、排尿困难及所有休克患者均需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所有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均需绝对卧床,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将头偏向一侧或建立气管插管,避免呕血误吸。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的患者可留置胃管并胃肠减压,对判断活动性出血有帮助,但对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配合度差的患者留置胃管时应慎重,避免暴力操作加重出血。

2.液体复苏

(1)液体的选择常用的复苏液体包括生理盐水、平衡液、胶体溶液和血液制品。无论是否可以立即得到血液制品或胶体液,通常主张先输入晶体液。目前不主张应用人工胶体溶液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因葡萄糖溶液很快分布到细胞内间隙,亦不推荐使用。

(2)输血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并不需要输入血液制品,但是存在以下情况时应考虑输血: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血红蛋白<70g/L或血细胞压积<25%;心率>120次/min。输注库存血较多时,每输600 ml血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 ml。对肝硬化或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新鲜血液。

(3)血容量充足的判定及输血目标进行液体复苏以及输血治疗需要达到以下目标:收缩压90~120mmHg;脉搏<100次/min;尿量>40ml/h;神智清楚或好转;无明显脱水貌。大量失血的患者输血达到血红蛋白80g/l,血细胞压积25%~30%为宜,不可过度,以免诱发再出血。

(4)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一样,对于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活动性出血未控制前,血容量的恢复要谨慎,过度输血或输液可能加重出血。早期采用限制性复苏,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并尽快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苏。液体控制策略在老年病人中应谨慎使用,对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也应视为禁忌。

(5)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在积极补液的前提下如果患者的血压仍然不能提升到正常水平,为了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可以适当地选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3.初始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危重,特别是初次发病、原因不详以及既往病史不详的患者,在生命支持和容量复苏的同时,可以采取“经验性联合用药”。严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联合用药方案为:静脉应用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当高度怀疑静脉曲张性出血时,在此基础上联用血管升压

素+抗生素,明确病因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1)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生长抑素静脉注射后在1min内起效,15min内即可达峰浓度,半衰期为3min左右,有利于早期迅速控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使用方法:首剂量250μg快速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继以250μg/h静脉泵入,疗程5天。对于高危患者(Child-Pugh B、C级),选择高剂量(500μg/h)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泵入。难以控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根据病情重复250μg冲击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最多可达3次。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8肽生长抑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吸收迅速而完全,30min血浆浓度可达到高峰,消除半衰期为100min。使用方法:急性出血期应静脉给药,起始快速静脉滴注50μg,继以25~50μg/h持续静脉泵入,疗程5天。

(2)抑酸药物

抑酸药物能提高胃内pH值,既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又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

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的使用方法为:20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2次/天;雷尼替丁的使用方法为:50mg/次,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超过10 min),每6~8 h给药1次。

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等。使用方法:埃索美拉唑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奥美拉唑使用方法: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输注持续72小时。

(3)血管升压素及其类似物

包括垂体后叶素、血管升压素、特利加压素等。静脉使用血管升压素的疗效已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它可明显控制静脉曲张的出血,但不能降低病死率。为减少不良反应,静脉持续使用最高剂量血管升压素的时间限定为不应超过24小时。

垂体后叶素用法同血管升压素:0.2~0.4U/min持续静脉泵入,最高可加至0.8U/min;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情况以及对药物的反应可联合静脉输入硝酸酯类药物,并保证收缩压大于90mmHg。

特利加压素是合成的血管升压素类似物,可持久有效地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且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特利加压素起始剂量为:2mg/4h,出血停止后可改为2次/d,1mg/次,一般维持5天,以预防早期再血。

(4)抗菌药物

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性水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止血,并可减少早期再出血及感染,提高存活率。短期应用抗生素可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喹诺酮类耐药者也可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5)止血药物

止血药物的疗效尚未证实,不推荐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对没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滥用此类药物。对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为防止继发性纤溶,可使用止血芳酸等抗纤溶药;云南白药等中药也有一定疗效。对留置胃管者可灌注硫糖铝混悬液或冰冻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冰生理盐水100~200mL)。

(二)病因治疗期

急性出血得到控制或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内镜检查既是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关键检查,又是与药物联合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当尽快完成内镜检查。内镜检查阴性者,可行血管造影、胶囊内镜、胃肠钡剂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扫描等以明确诊断。病因明确后,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1.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与内镜联合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一线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法。

内镜直视下止血局部喷洒5%孟氏1液(碱式硫酸铁溶液),可使局部胃壁痉挛,出血面周围血管发生收缩,并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或1%肾上腺素液,凝血酶500~1000U经内镜直视下局部喷洒。也可在出血病灶注射1%乙氧硬化醇、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或立止血。内镜直视下高频点灼血管止血适用于持续性出血者。内镜下激光治疗使组织蛋白凝固,小血管收缩闭合,立即起到机械性血管闭塞或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作用,有氩激光(Ar-gon)和镒-铝-石榴石激光(Nd-YAG)两种。氩激光对组织浅表(1~2mm)具凝固作用,安全性大。YAG激光穿透性深,尤适宜于较大较深血管的止血,因它的穿透力强,注意避免穿孔。近年来开展的内镜下治疗还包括热探头、微波、止血夹等。

介入治疗选择性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或胰十二指肠动脉血管造影,针对造影剂外溢或病变部位经血管导管滴注血管加压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收缩,使出血停止。无效者可用明胶海绵栓塞。

手术治疗(1)上消化道持续出血超过48小时仍不能停止;(2)24小时内输血超过1500ml仍不能纠正血容量、血压不稳定;(3)保守治疗期间再次出血者;(4)内镜下发现有动脉活动性出血而止血无效者;(5)中老年患者原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出血不易控制者应尽早行外科手术。

2.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药物治疗是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静脉曲张出血经内镜明确诊断后,使用生长抑素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和套扎术经内镜注射硬化剂(如鱼肝油酸钠、乙醇胺),既可控制急性出血,又可以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可以用于血管内注射,亦可用于血管外粘膜下注

射。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尚可注射组织粘合剂或选用金属夹。此类治疗一般无并发症,但是,在注射硬化剂的部位,局部可出现浅表糜烂,2~3周后自行修复。止血率约86%~95%。在内镜下用圈套器结扎曲张的食管静脉,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并有良好疗效。

气囊压迫止血可有效控制出血,但复发率高,吸入性肺炎、气管阻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者可致死亡。目前已很少单独应用,仅作为过渡性疗法,以获得内镜或介入手术止血的时机。进行气囊压迫时,根据病情8~24 h放气1次,拔管时机应在血止后24 h,一般先放气观察24 h,著仍无出血即可拔管。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主要适用于出血保守治疗(药物、内镜治疗等)效果不佳、外科手术后再发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终末期肝病等待肝移植术期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待处理。其特点为:能在短期内明显降低门静脉压,与外科门—体分流术相比,TIPS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可靠、可控制分流道直径、能同时行断流术(栓塞静脉曲张)、并发症少等优点。TIPS对急诊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即刻止血成功率达90%~99%,但其中远期(≥1年)疗效尚不十分满意。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后分流道狭窄或闭塞。

外科手术尽管有以上多种治疗措施,但是仍有约20%的患者出血不能控制或出血一度停止后24 h内再出血。肝静脉压力梯度>20mmHg(出血24h内测量)但Child-pugh A级的患者行急诊分流手术有可能挽救生命;Child-pugh B级患者多考虑实施急诊断流手术;Child-pugh C 级患者决定手术应极为慎重(病死率≥50%)。需注意的是,外科分流手术在降低再出血率方面非常有效,但可增加肝性脑病风险,且与内镜及药物治疗相比并不能改善生存率。肝移植是可考虑的理想选择。

六、中医认识与治疗

中医将本病归为“血证”的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

(一)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病机可归结为火热、气虚、血瘀。火热者,或胃火炽盛,或肝火横逆犯胃,或虚火灼胃,迫血妄行;气虚者,为脾胃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血瘀者,为瘀阻脉络,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1.胃热炽盛,迫血妄行:过食辛辣、厚腻或饮酒过度,湿热内生,热伤胃络;或久病之后,脾气虚弱,阴液生化乏源,加之久病阴津耗伤,致阴虚火旺,虚火内灼胃络,迫血妄行。

2.肝火犯胃,灼伤脉管:情志不遂,恼怒伤肝,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脉管受损,引起吐血。

3.脾虚不摄,血溢脉外:饮食不节,脾胃中伤,致脾胃虚弱,脾失统摄,或久病之后,正气耗伤,气虚不能摄血,血不循经而溢出脉外。

(二)中医治疗

1.治疗原则

《景岳全书?血证》“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唯火唯气耳”。《血证论?吐血》“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概言之,治血当循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临证当分虚实,或实火炽盛伤阴,或阴虚火动导致出血,治宜泻火之中顾其阴,或养阴之中清其火;气不摄血者,急则以大补元气、摄血固脱,缓则以补益心脾,摄血止血;瘀血阻络者,当祛瘀止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2.辨证论治

(1)胃火炽盛证

吐血色鲜红或紫黯或咖啡色,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胃脘胀闷、灼痛,大便色黑,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代表方: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2)肝火犯胃证

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或有黄疸,目赤,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绛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3)脾虚不摄证

吐血便血缠绵不止,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色黑,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4)气衰血脱

吐血倾盆盈碗,血色暗淡,神识恍惚,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唇白,口干,舌淡,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代表方:独参汤合参附汤。

本病病情变化快,临床上,应考虑标本缓急。出血发生,应以西医急救止血处理为主,辅以中医药对因治疗;血止后,以分型辨治为主,兼以活血止。

第二节重症胰腺炎(见王醒编委著)

第三节急性胃肠功能障碍

重症医学有关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cut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GID)目前公

认的定义是指:重症患者由于胃肠道实质和(或)功能的损害导致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运动和(或)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一组肠道综合征,其是脓毒症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组成部分。研究显示约2/3的ICU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其中60.9% 发生腹胀,40%的表现为腹泻或对肠内营养不耐受;16% 的患者表现为便秘,2.6%发生肠鸣音消失。同时临床早期存在禁食者高达76.9%,需要胃肠减压者为59.0%。可见几乎每例重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胃肠功能问题。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问题在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胃肠道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若肠黏膜屏障完整性和保护功能遭到破坏,肠道内的细菌或内毒素发生向肠外组织移位(Translocation)被认为是触发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促进MODS发生发展的“始动”环节。随着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研究机制的不断发展,AGID的发病机制目前证明主要包括胃粘膜血流灌注不足和组织缺氧、肠粘膜屏障损伤、胃肠道动力减弱以及胃肠功能停滞等方面,而重症患者一旦发生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一.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分型

(一)依据肠道损伤特点分型:第一型为功能性小肠长度绝对减少型,如短肠综合征(SBS)。第二型为小肠实质广泛损伤型,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肠外瘘、肠梗阻、肠坏死等,以及放射性肠损伤、炎性肠病所致的肠功能障碍。此型多数为急性发生,可逆转。第三型为以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为主,可同时伴有肠消化吸收功能的障碍,如严重创伤、出血、休克所致的肠功能障碍,此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型。

(二)依据临床表现特点分型:包括:1.消化吸收障碍型:主要表现为腹泻或对肠内营养不耐受。导致该型的原因复杂,主要有肠粘膜结构改变;肠系膜血液供应减少;肠道水肿;消化酶活力减弱或缺失;菌群紊乱以及不恰当的肠内营养制剂和输注方式等。2.肠道动力障碍型:主要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及大便不通。其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道平滑肌节律性或张力性收缩不全或丧失;胃肠神经性感知异常;脑中枢对胃肠神经-肌肉产生的激素调控异常,如瘦素、NO、5-羟色胺(5-HT)等(参考:第五章)。正常肠蠕动功能的意义不仅在于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也是肠腔内环境的“清道夫”,可防止肠内有害物质(包括内毒素)的积聚,限制细菌生长。肠蠕动过慢、过弱或肠梗阻可引起肠内细菌过度生长而导致“小肠细菌污染综合征”。临床上胃肠动力障碍可引起腹腔内压力增高,更容易导致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同时对全身各系统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3.肠黏膜屏障损伤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肠源性感染等。肠黏膜屏障受损为致病微生物经由“肠道-门静脉-肝脏—血液循环”和或“肠道-肠系膜淋巴-血液循环”途径发生移位,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或菌血症,引发或触发全身炎症反应,脓毒性休克,并加快MODS的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病史采集】 1.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症状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 1.内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内镜下可分四级。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应。 4.食管内pH测定:pH降低至4.0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若小于1.3kPa,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1.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则缓解,应考虑本病。 2.内镜或活组织检查可了解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内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困难,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床头垫高15cm,减少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 (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4)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3.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食管瘢痕狭窄及难以控制反复出血者,采用外科手术或食管扩张术。 【疗效标准】 1.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2. 好转标准 (1)症状减轻。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病变有所改善。 【出院标准】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常识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常识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常识 消化系统分类与症状 1、消化系统按部位分: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直肠、肝、胰、胆道等等。 2、常见症状: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烧心、早饱、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里急后重、黄疸、呕血、黑便、便血等。 消化不良 一、定义:是一组胃部不适的症状,是由于胃、肠蠕动减弱而使胃不能正常工作,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其表现为嗳气、腹部胀满、腹鸣等。 二、病因: 1、消化系统器官功能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2、饮食:如进食过饱、过多油腻食物,饮酒过量

3、经常服用止痛药物(阿司匹林) 4、精神紧张时进食或进食不习惯的食物也可引起 5、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道炎 三、症状: 1、进食时或食后出现上腹部不适感或疼痛 2、进食、运动或平卧后,上腹正中有烧灼感或反酸,并可延伸至咽部 3、经常感到饱胀或有胃肠胀气感,打嗝、放屁增多,食欲不振、恶心,有些会出现轻度的腹泻。 四、治疗:不管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什么,都是因为胃缺乏动力而使胃不能正常工作,食物在胃内停留过长,因此治疗时对症非处方如下: 1、多潘立酮:又称吗丁啉、胃得灵。是一种能够增加胃肠

平滑肌张力和蠕动,使胃排空的速度增加,疏通胃部、消化食物和推进食物,促进食物及肠道气体排泄。此类药物与抗酸剂有配伍禁忌,也是大多数人容易混淆的,此类药物与氢氧化铝、西米替丁、硫糖铝、胃蛋白酶、胃复安等药物不宜合用。 2、多酶片、干酵母片等等。 胃酸过多症 一、定义:是指胃液(包括盐酸和胃蛋白酶等)分泌过多,并使患者感到胃部不适,反酸、烧心等症状。 二、病因: 1、长期酗酒、大量吸烟、辛辣食物、生活不规律、不定时用餐多 2、精神紧张 3、服用对胃有损害的药物 4、其他:如外科手术、严重烧伤、遗传等

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如果我们经常一日三餐不合理就会出现消化系统的疾病,例如消化不良和阑尾炎等都是消化系统的疾病,一旦发作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看看你是否也经常发生呢? 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1、吞咽困难 多见于神经系统病变,如球麻痹,以及咽、食管或食管周围疾病如:咽部脓肿,食管癌,腐蚀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贲门失迟缓症,组织细胞病,如系统性硬皮症,皮肤炎等累及食管,以及纵膈肿瘤,主动脉瘤等,甚至明显扩大的心脏压迫食管。 2、烧心 是一种胸骨后和剑突后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酸性或碱性返流物刺激有炎症的食管粘膜而引起,多提示胃食管反流。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疾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3、嗳气 是胃腔内气体溢出口腔的现象,多提示胃腔内气体较多,或食管括约肌松弛,可见于食管反流病,或胃十二指肠,胆道疾病,而频繁的嗳气多因精神,神经因素,吞气或饮食习惯不良引起。 4、胸痛 也常常是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裂孔疝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剂非心源性胸痛。 5、厌食和食欲不振 与惧食不同,是由于神经肌肉病变,胃肠道梗阻性病变,或消化酶缺乏等所致,多见于消化道肿瘤,肝炎,胰腺炎,胰腺癌及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何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1、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 2、注意劳逸结合。 3、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4、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合理。 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了,烧心、食欲不振、吞咽困难等都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如何预防消化系统疾病?首先要吃好早餐,多参加运动,一日三餐之后最好能够多走走,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吃生冷刺激性食物。

胃肠道用药 (讲义)

胃肠道用药讲稿 急性胃肠炎 1、有吃不洁食物史或同吃者集体发病史。 2、发病急,有明显胃肠道炎症;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大便稀薄或水样,甚至有黏液、血液。 3、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4、体征:上腹部及肚脐周围压痛,肠鸣音增强。 5、化验:病人呕吐物、粪便作细菌培养可培养出致病菌,血化验白细胞计数上升。 治疗: 1、一般治疗:补充水、电解质防止脱水 口服补液盐,临用时,将一袋溶于500毫升温水中,口服,一般每日服用3000毫升。 2、对症治疗 ⑴收敛止泻药 蒙脱石散(思克特)或(思密达),服用其他药物须与本品间隔一段时间。 泻利停(颠茄磺苄啶片),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洛哌丁胺胶囊(易蒙停) 注意事项:肝功能障碍者、孕妇、哺乳妇女慎用。细菌性痢疾患者禁用。 ⑵解痉止痛:常用的有消旋山茛菪碱片(654-2),阿托品片。 不良反应:常有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 3、抗感染治疗 ⑴喹诺酮类:常用的有诺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乳酸司帕沙星片,加替沙星片等. ⑵盐酸黄连素片 不良反应:口服不良反应少,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热,停药后消失。 注意事项: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的儿童禁用。4、中成药 复方苦木消炎片,口服,一次 4~6 片,一日 3~4 次。 保济丸,口服,一次半瓶至1瓶,一日3次。 藿香正气胶囊,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腹可安片,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5、止吐药 必要时服用,但应注意腹痛伴呕吐者服用止吐药可加重腹痛,故应慎用。 不良反应:有口干、头昏、倦怠、腹泻、腹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 ①机械性胃肠道梗阻者禁用; ②氯波必利片有嗜睡作用,驾驶员、机械操作者,工作时禁用。 多潘立酮片,口服,一次10ng,一日3次,饭前服。 氯波必利片,口服,一次1片,一日2~3次,饭前服。 枸椽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口服,一次5mg,一日3次,饭前服。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答案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答案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有关胃溃疡症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夜间痛醒史 ? B.进餐后疼痛可缓解 ? C.疼痛发生于进食后30~60分钟 ? D.疼痛规律是疼痛→进食→缓解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半衰期最长的药物是() ? A.西咪替丁 ? B.雷尼替丁 ? C.法莫替丁 ? D.磷酸铝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是() ? A.奥美拉唑 ? B.克拉霉素 ? C.甲硝唑 ? D.甲氧氯普胺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西米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是() ? A.质子泵阻滞剂 ? B.H2受体拮抗剂 ? C.延缓胃排空 ? D.加速胃排空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有关十二指肠溃疡病症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夜间痛醒史 ? B.进餐后疼痛可缓解 ? C.疼痛发生于进食后30~60分钟 ? D.疼痛规律是疼痛→进食→缓解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阿托品类药物禁用于下列哪种疾病() ? A.虹膜睫状体炎 ? B.胃肠道绞痛 ? C.青光眼 ? D.感染中毒性休克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常用于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药物是() ? A.奥美拉唑 ? B.阿托品 ? C.维拉帕米 ? D.东莨菪碱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在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损害性因素中,占主导的是()? A.幽门螺杆菌感染 ? B.饮食失调 ? C.吸烟 ? D.胃酸、胃蛋白酶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有止吐作用的药物是() ? A.胰酶片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常联系在一起出现,一般先恶心后有呕吐,但两者也可单独发生。引起的原因非常广泛,常因反射性或流出道受阻产生,最常见于胃癌、胃炎、幽门痉挛与梗阻,此外,肝、胆道、胰腺、腹膜的急性炎症也可引起,而管腔炎症合并梗阻者如胆总管炎、肠梗阻几乎都发生呕吐。 【护理评估】 1.病史 应了解患者呕吐的原因,频率、时间,呕吐的方式,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物的性状、量、颜色和气味,呕吐后症状改善情况,是否伴有恶心、腹痛、腹泻等。 2.身心状况 注意是否伴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增快或减慢、出冷汗等体液不足的表现;有无食欲不振所致的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的表现;是否有因恶心、呕吐引起患者痛苦、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变化。 3.辅助检查 可作X线钡餐、胃镜、腹部B超、血糖、尿素氮等检查。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液不足--与反复呕吐及呕吐量过大导致液体丢失过多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反复呕吐、食欲不振导致进食量少有关。 【护理目标】 患者呕吐减轻,无体液不足发生。 【护理措施】 1.保持环境的清洁安静,及时清理呕吐物;关心、体贴患者,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2.呕吐时协助病人坐起或侧卧位,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取容器接呕吐物;呕吐停止后及时给患者漱口。 3.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 4.对呕吐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并准确记录入水量、进食量、尿量、排便量、呕吐的量及出汗情况,以供输液参考。 5.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及营养物质。 【护理评价】 1.患者是否呕吐停止,保持良好的身心状况。 2.患者是否水、电解质保持平衡。 二、腹痛 多因消化器官膨胀、肌肉痉挛、腹膜刺激、血供不足等因素牵拉腹膜,或压迫神经所致,表现为不同性质的疼痛和腹部不适感。急性腹痛常见于脏器炎症,如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胆石症等;空腔脏器扭曲、梗塞,如肠黏连、扭转、肿瘤等引起的肠梗阻;脏器破裂、穿孔,如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穿孔等。慢性腹痛多见于消化性溃疡,腹腔脏器慢性炎症,如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以及胃癌、肝癌等腹部肿瘤。 【护理评估】 1.病史 应了解患者起病情况,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发作的时间及与体位、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试题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 1、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中用法错误的是 A、雷贝拉唑 bid ,餐前30min B、西咪替丁bid ,餐后 C、法莫替丁bid ,餐后 D、铝碳酸镁1.0g咀嚼,prn E、多潘立酮tid,餐前 2、关于GERD药物治疗,叙述错误的是 A、RE需要强力抑酸治疗,PPI bid约8周 B、对RE患者而言,促胃动力药没有确切疗效 C、NERD抑酸治疗4周,不宜长期使用 D、NERD也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需同时抗抑郁治疗 E、即使是轻度的RE和NERD患者,也需维持治疗避免加重 3、以下不属于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的是 A、长期使用影响钙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B、可导致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吸收下降 C、便秘 D、WBC↓ E、口干 4、下列药物中,可引起黑便的药物为 A、铝碳酸镁 B、枸橼酸铋钾 C、硫糖铝片 D、多潘立酮 E、莫沙必利 5、下列药物中,可影响性功能的药物为 A、雷尼替丁 B、法莫替丁 C、西咪替丁 D、泮托拉唑 E、莫沙必利 6、以下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用药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长期服用抑酸剂会降低钙吸收 B、RE患者抑酸治疗为主,且强度和时间超过消化性溃疡 C、多潘立酮(吗丁啉)可能引起心脏相关风险,建议限制使用 D、慢性咽炎需要至少抑酸治疗3~6月方能见效 E、RE患者应使用促动力剂治疗

7、消化性溃疡抗Hp的四联疗法正确的是 A、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 B、奥美拉唑+甲硝唑十阿奇霉素+枸橼酸铋钾 C、雷尼替丁+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甲硝唑 D、西咪替丁+枸橼酸铋钾+哌仑西平+替硝唑 E、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硫糖铝 8、作为根除幽门螺旋菌感染的一线四联治疗方案的药物服用错误的是 A、埃索美拉唑50mg bid,餐前30min B、枸橼酸铋钾0.6g bid,餐前30min C、阿莫西林1.0g bid,餐后30min D、克拉霉素 500mg bid,餐后30min E、甲硝唑0.4g bid,餐后30min 9、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线四联治疗方案中,不包括的药物是 A、铋剂 B、甲硝唑 C、克拉霉素 D、质子泵抑制剂 E、组胺H2受体阻断剂 10、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防御因子为 A、前列腺素E B、酒精 C、Hp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胃酸与胃蛋白酶 11、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重要病因是 A、吸烟 B、遗传因素 C、化学物质的刺激 D、强烈的精神刺激 E、幽门螺杆菌感染 12、非甾体抗炎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机制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抑制胃酸分泌 C、减少前列腺素E合成 D、影响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 E、减少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 13、抗消化性溃疡根除Hp的一线四联方案是 A、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次碳酸铋 B、奥美拉唑+甲硝唑十克拉霉素+胶体次碳酸铋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英文词汇表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英文词汇表 一、症状 急性腹痛acute abdominal pain 慢性腹痛chronic abdominal pain 吞咽困难dysphagia 吞咽痛odynophagia 噫球感(咽部异物感)globus sensation 呃逆hiccups 食管源性胸痛chest pain of esophageal origin 烧心heartburn 反流regurgitation 消化不良dyspepsia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恶心nausea 呕吐vomiting 腹泻diarrhea 渗透性腹泻osmotic diarrhea 分泌性腹泻secretory diarrhea 炎性腹泻inflammatory diarrhea 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 水样泻watery diarrhea 脂肪泻steatorrhea 便秘constipation 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隐匿性消化道出血occul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呕血hematemesis 呕咖啡样物coffee-ground emesis 黑便melena 便血hematochezia

便潜血阳性positive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黄疸jaundice 间胆升高(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un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emia 直胆升高(高结合胆红素血症)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emia 胆汁淤积cholestasis 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肝外胆汁淤积extrahepatic cholestasis 肝功能异常abnormal liver chemistries 腹水ascites 肝占位liver mass 消瘦weight loss 二、食管疾病 贲门失弛缓achalasia 远端食管痉挛distal esophageal spasm(DES)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 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erosive esophagitis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消化性食管狭窄peptic esophageal stricture 药物所致的食管损伤medication-induced esophageal injury/pill-induced esophagitis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Weiss syndrome 自发性食管破裂Boerhaave’s syndrome 自发性食管血肿spontaneous esophageal hematoma 真菌性食管炎fungal esophagitis 念珠菌性食管炎candidal esophagitis 病毒性食管炎viral esophagitis 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

消化系统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知识 消化系统疾病举例 一、胃食管反流病 定义: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特征性症状:胃灼热及反酸,还可出现咳嗽、喉炎、哮喘等食管外症状。 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分为: 1.糜烂性食管炎: 早期可见食管粘膜充血,呈红斑和红色条纹改变,进一步发展出现食管黏膜糜烂和溃疡。 2.非糜烂性反流病: 少部分反流性食管炎病例胃镜检查无食管黏膜损伤的表现。 二、胃炎 定义: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分类: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1、对症治疗 2、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三联疗法:**铋剂+两种抗生素,或**拉唑+两种抗生素 四联疗法:**拉唑+铋剂+两种抗生素 三、消化性溃疡 定义: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治疗:主要有两大类: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一般配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配合使用。 四、功能性胃肠病 定义: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是胃肠道的相关症状,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1、功能性消化不良 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2、肠易激综合征 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五、腹泻

定义:健康人每日解成型便一次,粪便量不超过200g。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于3次/日),粪便量增加(大于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大于85%)。腹泻超过4周,即为慢性腹泻。 治疗: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止泻) 六、慢性肝炎 定义:肝细胞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因此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个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常见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抗病毒治疗、护肝药物 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诊治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消化系统作为一个身体里面的一个器官,其作用也是非常的大。一不小心饮食的话,就很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类的疾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消化性溃疡、胃炎、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便秘、腹泻等等都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1、吞咽困难:有的时候,消化系统疾病会引起食管的梗塞,这样的话,就会引起吞咽困难的出现。如果咽部、食管部位出现了病变的话,就会引起这种症状。 2、嗳气与反酸:在胃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嗳气的症状,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过,在生活中过多的进行吞咽动作、胃部疾病等,都会引起频繁的嗳气。所以如果出现了频繁嗳气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去检查。反酸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胃酸过多导致反流引起的。 3、恶心呕吐:一般情况下,患上消化系统疾病之后,患者是先出现恶心的症状,然后再出现呕吐的症状。如果患有肠梗阻这种疾病的话,患者一般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有的时候,一些其他的疾病也会引起呕吐,比如说高血压、颅内高压等疾病。 4、腹痛:这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如果腹腔内的粘膜出现了粘连,或者是腹膜受到刺激的话,都会引起腹部的疼痛。消化

系统的健康对于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家要为自己的身体负责,也要为自己的家庭负责。平时保护好自己的消化系统,远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最好可以多吃一些粗粮,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这样的话,才能有良好的肠胃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一)化验检查 粪隐血试验及尿三胆试验均为简单而有价值的检验方法。胃液分析及十二指肠引流对于胃及胆道疾病可提供诊断的依据。肝功能检查项目多,意义各异,应适当选择。细胞学检查对食道、胃及结肠癌的诊断颇有帮助。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如AFP、CEA及CA19-9都有一定价值。自身抗体检查如抗线粒体抗体等对消化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二)超声波检查 可显示肝、脾、胆囊的大小和轮廓,有助于肝癌和肝脓肿的鉴别,还能显示胆囊结石、脾门静脉内径,胆管扩张,以及肝、胰囊肿和腹内其他包块,检查方法安全易行,对诊断颇有帮助。 (三)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病变,由于亮度大,视野清晰,盲区少,操作灵便,用途日益扩大。纤维胃镜对胃癌早期诊断帮助甚大,由于胃镜检查的应用,30%以上的胃癌可能在早期(指癌组织尚未侵犯肌层者)得到确诊。ERCP对肝、胆、胰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纤维结肠镜可插入回肠,而纤维腹腔镜可帮助诊断肝胰和腹内包块,确定腹水原因。 (四)X线检查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恶心与呕吐 【护理评估】 1、询问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呕吐的特点及呕吐物的性质、量、呕吐伴随的症状。 2、评估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有无水失表现,腹部情况。 3、必要时作呕吐物毒物分析或细菌培养等检查,呕吐量大者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护理措施】 1、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直至稳定。血容量不足时可发生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降低,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持续性呕吐致大量胃液丢失而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呼吸可浅、慢。 2、准确测量记录每日的出入量、尿比重、体重。观察病人有无软弱无力、口渴、皮肤粘膜干燥、弹性降低,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并可有烦躁、神志不清以至昏迷等表现。

3、观察呕吐情况。观察病人呕吐的特点,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性质和量、颜色、气味。 4、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时,主要通过静脉输液给予纠正。口服补液时,应少量多次饮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如口服补液未能达到所需要补液量时,仍需静脉输液以恢复和保持机体的平衡状态。 5、生活护理协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病人呕吐时应帮助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吐毕给予漱口,更换污染衣物被褥,开窗通风以去除异味。按医嘱应用止吐药及其他治疗,促使病人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和体力。 6、安全告诉病人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故坐起时应动作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7、应用放松技术常用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术,减少呕吐的发生。 (二)腹痛

【护理评估】 1、腹痛发生的原因或诱因,起病急骤或缓慢、持续时间,腹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腹痛与饮食、活动、体位等因素的关系;腹痛发生时的伴随症状。 2、评估生命体征、神志、体位、营养状况,以及的关疾病的相应体征。 3、根据不同病种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必要时需作X 线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等。 【护理措施】 1、疼痛监测。观察并记录病人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发作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相关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观察非药物性和(或)药物止痛治疗的效果。 2、缓解疼痛的方式。如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放松、技术、音乐疗法、局部热水袋进行热敷、针灸疗法。 3、药物止痛。应根据病情、疼痛性质和程度选择性给药,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和用药后的镇静状态。急性剧烈腹痛诊断未明时,不可随意使用镇痛药物,

消化系统常用药物 ,用法及注意事项 !

消化系统常用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 感谢作者:左秀琴一、抗消化性溃疡药一、抗酸药 抗酸药也称中和胃酸药,均为弱碱性物质。口服后在胃内直接中和胃酸,升高胃内容物的pH值。由于酸度下降,胃蛋白酶活性也下降,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及对溃疡面的刺激。抗酸药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道炎。常用的药物有: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碳酸氢钠。二、抑制胃酸分泌药(一)H2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H2受体阻断药可阻断壁细胞上的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分泌,同时对胃泌素及M受体激动药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常用的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抗胆碱药强而持久,治疗溃疡病的疗程短,溃疡愈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在突然停用H2受体阻断药时,会导致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 雷尼替丁 口服易吸收,口服吸收率为52%,一次服用150mg后,有效血药浓度100ng/ml,维持8~12h,血浆蛋白结合率约15%。体内分布广,可通过胎盘屏障,乳汁内浓度高于血药浓度。代谢物及原型经肾排出,t1/2 为1.6~3.1h。可缓解溃疡病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晕、幻觉、躁狂等。静注可致心动过缓,偶见白细胞、血

小板减少、血转氨酶升高、男性乳房发育等,停药后恢复。(二)H+-K+-ATP酶抑制药 又称质子泵抑制药(PPI),是新型抗消化性溃疡药。由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临床常用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在酸性环境中快速失活,故常用肠溶胶囊,反复用药的口服吸收率可达70%,达峰时间 1~3 h,胃内食物充盈时,可减少吸收,故应餐前空腹口服。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肝中代谢、肾排泄、t1/2为0.5~1.5 h。【临床应用】用于治疗:(1)反流性食管炎;(2)消化性溃疡;(3)上消化道出血;(4)幽门螺杆菌感染。 泮托拉唑 (泮他拉唑,喷妥拉唑)与雷贝拉都属第三代质子泵抑制药,口服后吸收迅速,虽然半衰期短,然而一旦酸分泌抑制作用完成,可持续很长时间。两药的抗溃疡病作用与奥美拉唑相在pH3.5~7.0条件下较稳定。研究显示,雷贝拉唑在抗胃酸分泌能力和缓解症状、治愈粘膜损害的临床效果方面远优于其他抗体,外抗酸作用较强。对其它药物代谢的影响小,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约2.5%三、胃粘膜保护药胃粘膜屏障包括细胞屏障和粘液HCO3-屏障。能防止胃酸、胃蛋白酶损伤胃粘膜细胞。当胃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时,可导致溃疡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包括抗消化性溃疡药、助消化药、止吐药、泻药、止泻药和利胆药等。 目录 抗消化性溃疡药 消化功能调节药 抗消化性溃疡药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约 10%~12%,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该病是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作用增强与防御因子(胃粘液、HCO3-的分泌、前列腺素的产生,胃粘膜屏障及胃粘膜血流)作用减弱,二者失去平衡所引起。抗消化性溃疡

药物的主要作用是:①降低胃液中胃酸浓度,减少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少“攻击因子”的作用;②增强胃肠粘膜的保护功能,修复或增强胃的“防御因子 ”。目前常用药物有抗酸药、胃酸分泌抑制药、粘膜 保护药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等。 一、抗酸药 抗酸药(antacids)也称中和胃酸药,均为弱碱性物质。口服后在胃内直接中和胃酸,升高胃内容物的pH值。由于酸度下降,胃蛋白酶活性也下降,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及对溃疡面的刺激。 抗酸药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道炎。常用的药物有:氢氧化镁(magnesium hydroxide)、三硅酸镁(magnesium trisilicate)、氢氧化铝(aluminum hydroxide)、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一)H2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H2受体阻断药可阻断壁细胞(parietal cells)上的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分泌,同时对胃泌素(gastrin)及M受体激动药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常用的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抗胆碱药强而持久,治疗溃疡病的疗程短,溃疡愈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在突然停用H2受体阻断药时,会导致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 1、胃酸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中用法错误的是 A、雷贝拉唑bid ,餐前30min B、西咪替丁bid ,餐后 C、法莫替丁bid ,餐后 D、铝碳酸镁咀嚼,prn E、多潘立酮tid,餐前 2、关于GERD药物治疗,叙述错误的是 A、RE需要强力抑酸治疗,PPI bid约8周 B、对RE患者而言,促胃动力药没有确切疗效 C、NERD抑酸治疗4周,不宜长期使用 D、NERD也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需同时抗抑郁治疗 E、即使是轻度的RE和NERD患者,也需维持治疗避免加重 3、以下不属于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的是 A、长期使用影响钙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B、可导致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吸收下降 C、便秘 D、WBC↓ E、口干 4、下列药物中,可引起黑便的药物为 A、铝碳酸镁 B、枸橼酸铋钾 C、硫糖铝片 D、多潘立酮 E、莫沙必利 5、下列药物中,可影响性功能的药物为 A、雷尼替丁 B、法莫替丁 C、西咪替丁 D、泮托拉唑 E、莫沙必利 6、以下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用药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长期服用抑酸剂会降低钙吸收 B、RE患者抑酸治疗为主,且强度和时间超过消化性溃疡 C、多潘立酮(吗丁啉)可能引起心脏相关风险,建议限制使用 D、慢性咽炎需要至少抑酸治疗3~6月方能见效 E、RE患者应使用促动力剂治疗 7、消化性溃疡抗Hp的四联疗法正确的是 A、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

B、奥美拉唑+甲硝唑十阿奇霉素+枸橼酸铋钾 C、雷尼替丁+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甲硝唑 D、西咪替丁+枸橼酸铋钾+哌仑西平+替硝唑 E、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硫糖铝 8、作为根除幽门螺旋菌感染的一线四联治疗方案的药物服用错误的是 A、埃索美拉唑50mg bid,餐前30min B、枸橼酸铋钾bid,餐前30min C、阿莫西林bid,餐后30min D、克拉霉素500mg bid,餐后30min E、甲硝唑bid,餐后30min 9、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线四联治疗方案中,不包括的药物是 A、铋剂 B、甲硝唑 C、克拉霉素 D、质子泵抑制剂 E、组胺H2受体阻断剂 10、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防御因子为 A、前列腺素E B、酒精 C、Hp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胃酸与胃蛋白酶 11、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重要病因是 A、吸烟 B、遗传因素 C、化学物质的刺激 D、强烈的精神刺激 E、幽门螺杆菌感染 12、非甾体抗炎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机制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抑制胃酸分泌 C、减少前列腺素E合成 D、影响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 E、减少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 13、抗消化性溃疡根除Hp的一线四联方案是 A、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次碳酸铋 B、奥美拉唑+甲硝唑十克拉霉素+胶体次碳酸铋 C、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胶体次碳酸铋+甲硝唑 D、西咪替丁+胶体次碳酸铋+哌仑西平+替硝唑

消化系统健康教育

老年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一、上消化道出血 【概述】 消化道出血就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消化道就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上消化道出血就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与胆管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部位出血亦属此范围。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学会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不随便停药,慎用或勿用可导致或加重溃疡药物,如阿司匹林,泼尼松等。 2.向患者家属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病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保持对待疾病的心理状态与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积极配合治疗。 3.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与营养,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冷、过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浓茶,与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嗜酒者应戒酒,防止乙醇损伤胃黏膜。 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二、反流性食管炎 【概述】 由胃与十二指肠内容物,只要就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与纤维化等病变。 【健康教育】 1.在患者出院前,为患者讲解继续治疗与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将有关资料交给患者或家属,告知患者定期复查。 2.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宜清淡,应少饮含气或酸性饮料与刺激性饮品,如橘汁、柠檬汁、汽水、浓茶、咖啡等;少食甜品与高脂饮食,如巧克力、肥肉、煎鸡蛋等;禁吸烟、饮烈酒。 3.告知病人适当锻炼身体,肥胖者适当减肥,以增强体质。 4.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向患者详细讲解所有药物的作用、有效剂量、维持剂量、使用方法、治疗特点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与减少由于患者对药物机制及作用认识不足而导致的不遵医嘱服药与随意要求医生停药的现象。 5.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与知识需求,对疾病相关知识选择不同的教育 内容。 三、老年胃肠道肿瘤 (一)、胃癌 【概述】 胃癌就是指来源于胃黏膜与恶性肿瘤其发病在不同年龄、各国家地区与种族间叫较大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与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及用药 一、定义: 消化系统有消化管(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和消化腺(肝脏、胰脏、唾液腺)组成。 二、疾病症状: 1.浅表性胃炎持续隐隐作痛,反复发作,常有惧食,反酸。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进食——缓解。 胃溃疡进食——疼痛——缓解 胃寒者喜温喜按,温热缓解 胃热者口气较重,清热缓解。 2.肠炎腹部隐隐作痛,有慢性黏液样便。 慢性结肠炎腹痛呈反复发作性 结肠性肠炎无痛性血便 细菌性肠炎有不洁饮食史,急性起病,泻粘液脓血便, 里急后重。 肠梗阻腹胀,腹部剧痛。 二、疾病与用药 胃: 1.抗酸药a中和胃酸(小苏打、胃舒平) b H-2受拮抗剂,抑制腺体分泌,但对肝脏毒性 大,对肝脏功能不全者慎用。(西咪替叮、法 莫替叮)。 C 其他类通过与胃蛋白酶结合直接保护胃黏 膜。(洛赛克、蓝索拉唑)。散寒止痛,温胃 健脾(保胃胶囊、胃苏颗粒、陈香露白露)

2杆菌药大环类酯类:克拉酶素。B-内酰胺类:阿莫西 林。抗厌氧菌药: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3.解除胃肠平滑肌痉蛮、止痛。(阿托品、654-2、颠茄制剂、含有延胡索成分的中成药) 4.助消化药多酶片、健胃消食片、消食顺气片。 5.促进溃疡愈合药含白及成分的中成药药制剂+制酸药。 6.促进胃动力药西沙必利片、吗丁啉。 7.胃萎缩药维酶素。 肠: 1.急性胃肠炎可口服淡盐水补充水分,同时给予解毒止泻药物(黄连素、香连片、解毒止泻胶囊)。抗炎 药(左氧氟沙星、氟派酸)。654-2止痛。 2.菌痢庆大酶素+低脂肪、蛋白质饮食+喹诺酮类+清热解毒止泻药。 3.结肠炎溃疡型(柳氮磺胺吡啶);普通型(安肠止泻胶囊)。 三、药品别名: 胃舒平——氢氧化铝西咪替叮——甲青咪瓜、泰胃美 法莫替叮——信法丁奥美拉唑——洛赛克 消旋山莨菪碱——654-2 甲氧氯普胺——胃腹安、灭吐灵 雷尼替叮——兰白幸多潘立酮——吗丁啉 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咪唑——安乐士 乳酶生——表飞明马来酸曲美布汀——诺为 丽珠得乐—枸橼酸铋钾颗丽珠肠乐—口服双歧杆菌活性制剂 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胶囊谷参肠安—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146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病史采集】 1.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滑动性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症状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 1.内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内镜下可分四级。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应。 4.食管内pH测定:pH降低至4.0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若小于1.3kPa,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1.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则缓解,应考虑本病。 2.内镜或活组织检查可了解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内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困难,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床头垫高15cm,减少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 (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4)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3.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食管瘢痕狭窄及难以控制反复出血者,采用外科手术或食管扩张术。 【疗效标准】 1.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2. 好转标准 (1)症状减轻。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病变有所改善。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标准,病情稳定者可出院。(吕静)

消化系统疾病分类及用药

消化系统疾病分类及用药

胃痛 人们常会说:“十人九胃”,胃部疾病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发的疾病,有多少人饱受着胃痛的煎熬,但是,胃痛其实有很多原因,有的人当胃痛时,立刻吃点止痛药来缓解,这种做法实是不可取的。从胃痛角度分析用药: 空腹痛:(疼痛-进食-缓解)胃里没有食物或其它东西,所以胃壁互相摩擦,当把胃粘膜表层损伤后,就会碰到神经,感觉到疼痛,多为表现为餐后2个小时开始疼痛、午夜痛或饭前痛,进食后缓解。多认为是十二指肠溃疡所导致,推荐治疗方法:止痛+抑酸+保护胃黏膜的治疗。推荐用药:奥美拉唑+健胃消炎颗粒。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的患者使用促进胃动力药物以促进胃肠排空,缓解症状。 饭后痛:一般在吃饭后一小时左右,疼痛出现,大约经过一两个小时就会慢慢缓解,表现为进食-痛-缓解-再进食-再痛-再缓解。认为是胃溃疡导致疼痛,除了疼痛外,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腹胀、反酸、打嗝症状。推荐治疗方法:养治结合,修复胃黏膜、调理胃功能、恢复胃动力,抑酸+保护胃黏膜+

止痛治疗,推荐用药:奥美拉唑+健胃消炎颗粒。 胃刺痛:痛点固定,按压后疼痛加剧,持续时间较长,食后加剧,晚上加剧,或见吐血黑便,常见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方法:。止痛+抑酸+抗菌+和胃,推荐用药健胃消炎颗粒+奥美拉唑+果胶铋+甲硝唑+克拉霉素。 胃胀痛:胃胀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影响到胃腑,使胃气不能正常和降,气机停滞于胃脘而形成的,病因很多如精神压力、消化不良等,主要还是因为是胃动力不足,胃部生理机能减弱,多产生于慢性胃炎及消化不良,推荐治疗方法:健胃+促进胃动力的治疗。推荐用药:多番立酮+消食片+健胃消炎颗粒。 胃部隐痛:胃部隐隐作痛,绵绵不断,经热敷,喜温喜按,进食后疼痛可减轻,病人吐清水,饮食量减少,疲倦乏力,手足发冷,腹泻等特征。多为脾胃虚寒,建议应用胃炎宁,或使用健胃消炎颗粒+姜糖水。 胃压痛:胃炎或者溃疡的情况,常伴有腹胀、口臭、大便秘结。一般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胃粘膜损伤胃肠动力不足蠕动减弱造成的,推荐治疗方法:抑酸+胃黏膜保护+健胃的治疗。推荐用药:奥美拉唑+果胶铋+健胃消炎颗粒。 健胃消炎颗粒主要成分分析 木香:辛香行散,尤善行脾胃气滞,其优势为止痛,又为健脾消食之佳品。针对胃脘痞满胀痛,腹胀纳呆,嗳气频频者,常配香附同用。 川楝子:性味苦寒,专注于清肝热,行肝郁而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致胃脘气郁,化火作痛 白芍:调和肝脾,柔肝止痛,适用于肝郁血虚或肝脾失和之心胃痛、腹满痛、胸胁刺痛,支撑胀闷等。 党参:功似人参而力和缓,其药性平和,不燥不腻,对于脾、肺气虚诸证皆可用之。应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 白术: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适宜于脾胃气虚,失于健运之胃痛绵绵,食少便溏,肢软神疲。 茯苓:既能健脾补中,对于脾虚湿盛之脘腹疼痛,食后腹胀,呕吐泄泻,不思饮食者尤宜,常与党参、白术、木香等同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