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的比较教案

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的比较教案
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的比较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相关概念

2.复习苯酚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二、知识讲解

考点1:苯、甲苯、苯酚、分子结构的比较

1.苯、甲苯、苯酚、分子结构

(1)苯:苯的分子式为C6H6,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或。(2)甲苯:甲苯的分子式为C7H8,结构简式为。

(3)苯酚:苯酚的分子式为C6H6O,结构简式为OH

2.苯、甲苯、苯酚、分子结构中的异同

相同点:苯、甲苯、苯酚在分子结构中都含有苯环。

不同点:苯与甲苯属于同系物,甲苯与苯酚由于苯环上的取代基不同而分属不同分支。

考点2:苯、甲苯、苯酚物理性质的比较

苯(甲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苯酚:无色、有特殊气味晶体(易被氧化呈现粉红色)常温时微溶于水,70℃时与水互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

考点3: 苯、甲苯、苯酚化学性质的比较 1.取代反应:

苯:苯的取代反应取代的都是苯环上的H

?→

?+Fe

2Br H B r

+

2

C

60SO H 242NO HO 。

浓???→?-+O

H 2+

甲苯:与液溴反应中,在光照条件下取代的是连接苯环烃基上的H ;

而在催化剂条件下则取代的是苯环上的H 。

苯酚:苯酚与液溴及硝化反应反应取代的是苯环上的H ;

+3B r 2

B r ↓+3HB r

+

-2

NO HO 3O

2

与氢氧化钠反应则是取代的是酚羟基上的H

NaOH O

H 2

在酯化反应中,充当醇的角色取代的是酚羟基上的H ,充当酸的角色是整个酚羟基被取代

C 6H 50H + CH 3COOH C 6H 5OOCCH 3 + H 2O C 6H 5OH +CH

3

OH C 6H 5OOCH 3 + H 2O

2.加成反应

苯、甲苯、苯酚在加成反应中均在苯环上加成

?

??→

?+催化剂2H 3

OH

3H 2

催化剂

OH

(环己醇)

3.氧化反应

苯、甲苯、苯酚均可以再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和浓烈的黑烟。

2C 6H 6+15O 2 ??→

?点燃

12CO 2+6H 2O C 7H 8+ 9O 2 ??→

?点燃

7CO 2+4H 2O 2C 6H 5OH +14O 2??→

?点燃

12CO 2+6H 2O 甲苯和苯酚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苯甲酸

苯酚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主要生成对苯醌,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产物也是苯醌,有邻苯醌

和对苯醌。以邻苯醌(粉红色)为主。 如果酸性条件下再高锰酸钾加热,苯环被羟基活化后,苯环自己被氧化,成甲酸,继续生成CO 2。 4.特殊性质 苯酚的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 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也是酚类物质的特征反应。

6C 6H 5OH +Fe Fe(C 6H 5O)6]3-

+6H +

三、例题精析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聚乙烯和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煤油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

D.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水解都生成葡萄糖

【答案】A

【解析】A.苯可与溴在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乙酸乙酯的水解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

B.聚乙烯和乙烯分子式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煤油是石油分馏产品,煤干馏得到煤焦油,故C错误;

D.淀粉、纤维素水解都得到葡萄糖,蛋白质水解得到氨基酸,故D错误.

故选A.

【例题2】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聚酯纤维、有机玻璃、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淀粉和蛋白质均可作为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答案】C

【解析】A.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不饱和油脂中含有C=C官能团,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褪色,故A错误;

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所以光导纤维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聚酯纤维、有机玻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

C.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乙醇含有-OH,乙酸含有-COOH,二者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不能生产葡萄糖,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则淀粉可作为生产葡萄糖的原料,故D错误.

故选:C.

【例题3】下列物质中不能与苯酚发生反应的是()

A.Na2CO3 B.NaHCO3C.NaOH D.FeCl3

【答案】B

【解析】A.苯酚溶液显酸性,但酸性小于碳酸但大于HCO3-,所以苯酚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故A不选;

B.苯酚溶液显酸性,但酸性小于碳酸但大于HCO3-,所以苯酚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故B选;

C.苯酚溶液显酸性,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氢气,故C不选;

D.苯酚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例题4】进行下列实验时,观察到实验现象与下列描述不符的是()

A.苯酚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B.苯酚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C.铝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沉积,溶液中可能出现黑色物质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变浑浊

【答案】B

【解析】A.苯酚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而使混合溶液呈紫色,故A正确;

B.苯酚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易溶于苯酚,所以看不到白色沉淀,故B错误;

C.铝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铝、铜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铝失电子生成铝离子,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氢氧化铜分解成黑色的氧化铜和水,所以铝片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沉积,溶液中可能出现黑色物质,故C正确;

D.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苯酚钠不易溶于水,所以溶液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B.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 B.乙醇 C.甲苯 D.乙烯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分子中既含有碳碳单键,又含有碳碳双键B.CH4与C4H10一定为同系物

C.乙酸分子中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D.淀粉、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A、乙烷属于烷烃主要发生取代反应,故A错误;B、乙醇属于饱和一元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甲苯属于芳香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D、乙烯属于烯烃,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易发生取代反应,因此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

2.B 解析:A.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A错误;B.同系物为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CH4与C4H10都是烷烃,符合同系物的概念,故B正确;C.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碳碳为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故C错误;D.糖类中的多糖,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故D 错误;故选B.

【巩固】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苯、葡萄糖和聚丙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在鸡蛋白溶液中加入浓Na2SO4溶液,蛋白质的性质会改变并发生变性

C.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D.分子式为C5H12O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成醛的醇有4种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授课人:梁文海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是在上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2)难点: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在之前已经学过镁、铁与氧气的反应,以镁、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引出本课题,顺理成章,学生也比较容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含义。会读、会写并熟记常见金属的化学方程式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锌、铁、铜的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物质奥秘的乐趣。 四、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 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本人采取了复习回忆一些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并展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处理一些与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学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法。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2、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3、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二、学习重点、难点 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探索新知](1—18号) 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以H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b. 以He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c. 以C 为例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结论: [活动探究](1—18号) 书写下列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N 、 O、 Ne 、 Al、 Mg 、 Si 、 [学无止境](19—36号) a.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Sc Fe 结论: b.再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 Cr Cu 结论: 练习:V、As 第2、3课时 (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看图·思考] 仔细观察图1-2-7鲍林近似能级图回答下面问题: 鲍林近似能级图中分为几个能级组?每一能级组中共有多少个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 [交流·研讨] 请根据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参照鲍林近似能级图,尝试分析原子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划分的内在联系,回答下题。 (1)周期的划分与什么有关? (2)每一周期(前4周期)各容纳几种元素?这又与什么有关? (3)周期的序数与什么有关?(从原子中电子排布式分析)[同步检测1] 已知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根据这一排布式可知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练习]书写19号钾原子,24号铬原子,30号锌原子和35号溴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共同分析]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与过渡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有什么区别? [观察讨论]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价电子排布,从中找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族划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苯教案范文

苯教案范文 〖引导阅读:课本P61 一、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碳元素含量与乙烯和烷烃比较 〖学与问:1、按照苯的结构式,你们认为苯可能有哪些成键特点?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成立的? 〖实验探究:1、苯与溴水 2、苯与酸性高锰酸钾 〖讨论提升:苯的结构简式用哪种形式表示更为合理 〖科学史话:阅读课本P63 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教育 二、苯的物理性质 三、苯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燃烧现象与乙烯、甲烷比较

2、取代反应——与液溴、浓硫酸、浓硝酸的反应 3、加成反应——难发生——与氢气、氯气的加成反应 〖思维拓展:甲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的是 A. 苯的一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B. 苯的邻二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C. 苯的对二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D. 苯不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如果苯分子中是单双键交替的话,它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且其一溴代物、对位二溴代物、邻二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都无同分异构体,所以选:D

例2、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解析: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苯分子中不含有简单的碳碳双键,苯不属于烯烃也不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苯主要是以煤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答案:C 例3、甲烷、乙烯、苯、甲苯四种有机物中具有下列性质的是 (1)不能与溴水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案

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一课时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苯宝宝表情包”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 物理性质”; 2、以“问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特征及证明方 法; 3、用“探究实验”和观察“实验视频”,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4、通过对苯的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学好苯的结构和性质尤为重要,而苯的结构和性质,又进一步说明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从而可培养学生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其性质的思想,增强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关键是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是难加成、难氧化、易取代。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催化剂 【引入】在烃类化合物中,除了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的脂肪烃之外,有很多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近期网络上流行这样一组“苯宝宝表情包”,大家可以来看一下,我们的苯宝宝是不是很神气呢 这里的苯就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大家回顾一下它的物理性质。 1、苯的物理性质 特殊气味(装修时用苯和甲醛作溶剂),水苯ρρ<(强调),且苯不溶于水(常见的萃取剂),苯与水混合时应漂浮在水面上。 2、苯的分子结构 【学生活动】由学生板书分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分子式:C 6H 6 结构简式: 或 最简式:CH (与乙炔最简式相同) 【过渡】苯的结构简式可以写成单双键交替的形式,苯是否含有双键呢同学们知道双键可以使高锰酸钾和溴水退色,苯可以吗 【实验视频】实验证明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退色,不与溴水加成。 【教师讲解】教师展示分子模型,讲解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凯库勒式仍沿用,但它不能正确反映苯的结构。 苯结构特点:12个原子共平面,即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碳碳键长完全相等,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3、苯的化学性质(重点)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苯的这种特殊结构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1)可燃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燃烧现象) 燃烧:与4CH 、42H C 、22H C 燃烧时的现象相比较,火焰明亮并带浓烟。 原因:苯分子内含碳量高,常温下为液态,燃烧更不充分。 (2)取代反应 A 、卤代反应 + Br 2 → + HBr ;

高中化学教案苯的结构

高中化学教案苯的结构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课题名称:苯的结构与性质

苯的化学性质。 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与氧气的反应: [观看视频]首先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总结苯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讲解]大家看到了哪些现象? 回答得很好,那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一下? 好,写得非常好,请回。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苯的取代反应。 [板书]2.苯的取代反应: a.苯与溴的反应: b.苯与硝酸的反应: [观看视频]现在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讲解]大家通过刚才的视频能够总结出哪些实验现象? 好,大家总结得很好。我来替大家再总结一下。苯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溴反应,产物为褐色,且密度比水大。但是老师需要强调一下,在里面真正起催化最用的实际上是FeBr 3 ,产物应该是无色的,那为什么会是褐色的呢?原因在于里面溶有溴,我要告诉大家产物是溴苯。我们要得到纯的溴苯应该怎么做?大家可以往分液的角度去想。 回答得很好。 [板书] (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 再来说一说苯与硝酸的反应,刚才大家总结得也非常好,苯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了无色淡黄色油状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我还要告诉大家,这个产物具有苦杏仁味,而产物应该是无色液体,为什么呢?因为溶有硝酸,让产物显淡黄色。这个反应的产物叫做硝基苯。 注意—NO 2,叫做硝基,而NO 2 -叫做亚硝酸 根离子,希望大家注意区分。 [看ppt]大家请看ppt,这就是苯与硝酸的反应装置图,根据图我们要注意,水浴加热的温度要控制在50~60℃之间,如果温

度过高,苯容易被炭化,变黑,而且硝酸容易挥发,温度过高会挥发掉;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这个反应要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否则溶液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太多,使硝酸挥发。混合均匀后,冷却到 50~60℃,再加入苯,否则苯容易被炭化。[板书] (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苦杏仁味) 注意事项: ①水浴加热的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 ③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混合均匀 后,冷却到50~60℃后,再加入 苯。 [导入]苯虽然不像烯烃那样有典型的碳碳双键,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仍能发生加成反应。 [板书]3.苯的加成反应: Ni +3H 2 △ [强调]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和氢气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需要注意的是,含有一个苯环的化合物,像甲苯、二甲苯,都可以发生上面的反应。[总结]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首先是苯的物理性质,大家一定要记住。接着是苯的化学式和结构式,两种结构式,记哪一种都可以。最后是苯的化学性质,苯的取代和加成反应,注意反应条件和产物的状态,同时也要牢记苯和硝酸反应的实验的注意事项。 [做题]我们来看一道题,来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将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混合 B.乙烯通入溴水中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李梅 学校尚文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最新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

学案-练习-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课时--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课时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 【明确学习目标】 1.明确苯的结构。(学习重难点) 2.知道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课前预习案 【知识回顾】 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反应。【新课预习】 一、苯的物理性质 色、气味液体,密度比水,溶于水,毒,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 5.5℃,若用冷却,可凝结成色体。 二、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碳碳键 介于____________之间的独 特的键 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氧化反应 ①现象:,。化学方程式。 ②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______。 (2)苯的取代反应 ①与液Br2反应:在或催化作用下,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溴苯是一种色状,密度比水,溶于水的液体。 ②与HNO3反应(硝化反应):在浓H2SO4作用下,苯在时与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基苯是一种色状液体,有气味,毒,密度比水,溶于水。 (3)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苯的发现及用途 (1)____是第一个研究苯的科学家,德国化学家________确定了苯环的结构。 (2)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__________。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一、【实验探究1】苯分子的结构 1.苯的分子式为C6H6,远没有到达饱和。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苯分子结 构的确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分析了大量实验事实之后,提出了苯的分子结构为,我们称其为凯库勒式并一直沿用到现在,那么苯分子中存在单双建交替 的结构吗?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高中必修二《苯》教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苯的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中,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础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性质。在必修二的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上一节和乙烯的学习中对组成有机物的基本结构骨架——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等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节所学的难点——苯的结构——的学习有所帮助。本节知识的作用在于对将来在选修五中学习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做好铺垫,以及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掌握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画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了解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是由碳碳单键、碳碳双键(重键)等组成,初步了解等效H原子的辨别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但对苯的结构不了解,在学习苯的结构时可能会产生疑惑和困扰,是本节课所重点突破的难点。 【学生“生活概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涂料、消毒剂、染料等用品中了解到苯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在化工生产中也能知道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知道苯具有一般有机物的燃烧通性,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帮助。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学习,对有机物的结构认识较为浅显,但已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对比能力,通过与烯烃的比较得出苯的有些化学性质,如氧化、取代、加成反应等但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研究思想并不太了解,在学习苯的性质与烯烃有所不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讲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实验事实逐步推断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掌握总结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精神,养成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2.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河初中姬银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一些不法商贩就会利用这一点,以次充好,贩卖假黄金(实际就是黄铜)。你用什么方法来识别真假金饰品呢?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 2 ==== Fe 3O 4 2Cu + O 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Mg + 2HCl ==== MgCl 2 + 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三、置换反应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 分解反应 AB ……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四.导学归纳 五反馈练习 课本13页1.4. 高温 高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金属 无明显现象 铜 Fe + 2HCl ==== FeCl 2 + H 2 有少量气泡产生 铁 Zn + 2HCl ==== ZnCl 2 + H 2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锌 Mg + 2HCl ==== MgCl 2 + H 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溶解,反应剧烈 镁 (A 组)稀盐酸 (A 组)稀盐酸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1原子结构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教学目标了解联苯及联多苯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目标:了解联苯及联多苯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重点:联苯的性质 教学安排:G —>G9;10min 1,G4 基本概念:联苯:分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直接以单键相连接的多环芳烃称为联苯或联多苯,例如: 一、联苯的性质 联苯为无色晶体,熔点70℃,沸点254℃,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联苯的化学性质与苯相似,在两个苯环上均可以发生磺化、硝化等取代反应。联苯环上碳原子的位置采用下式所示的编号来表示: 联苯可以看作是苯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所取代,而苯基是邻对位定位基,所以当联苯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基主要进入苯基的对位,同时也有少量的邻位产物生成。例如联苯硝化时,主要是生成4,4'-二硝基联苯。 二、联苯的制法 工业上联苯是由苯蒸气通过温度在700℃以上红热的铁管,热解得到。 实验室中可由碘苯与铜粉共热而制得。 联苯对热很稳定,用作热载体。26.5% 的联苯和73.5% 的二苯醚组成的低共熔点混合物

是工业上普遍使用的热载体。它的熔点12℃,沸点260℃,在1MPa 下加热到400℃仍不分解。 三、关键词 联苯,联多苯 教学目标:掌握稠环芳烃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萘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安排:G ,G4—>G10;60min 1,G3 基本概念:稠环芳烃:多个苯环共用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稠和而成的芳烃称为稠环芳烃。一、萘 1.萘的结构 萘的分子式为C10H8。化学方法已经证明,萘是由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碳原子稠合而成。物理方法已证明,萘与苯相似,也具有平面结构,即两个苯环在同一平面上。但又与苯不同,碳碳键键长不完全相等。

萘的NMR谱图 萘的UV谱图 1,4,5,8位相当,称为α 位;2,3,6,7 位相当,称为β 位。萘具有芳香性。萘的离域能约为254.98kJ·mol-1,因此比较稳定,但芳香性比苯差。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等知识,而金属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完善。在物质的分类中金属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金属制品的使用和保护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金属单质能转化为各种金属化合物;在金属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盐等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物质的分类框架,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起巩固深化作用。 2.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本课题的学习学生有如下准备:(1)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空气、水有了初步的了解;(2)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3)对物质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4)学习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5)在前面的章节中零碎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被酸雨腐蚀,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和酸反应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 五、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化学教案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上海高二下化学第07讲 苯和芳香烃(教学案)汇总

高二下化学第07讲苯和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 教学目标: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2、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3、了解芳香烃的概念及甲苯、二甲苯的某些性质 4、通过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与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比较,理解有机分子中基团 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征、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知识网络: 教学内容: 一、苯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溶解性:无色液体、易挥发,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是重要的有机溶剂。 特性:有特殊气味、有毒(易使人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2、分子结构: (凯库勒结构式) 分子式:C6H6 、结构式: 结构特点: (1)平面正六形结构,12个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键角均为120° (2)苯分子中没有单、双键交替的结构,6个碳碳键键长完全相同,键能和键长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共轭大π键)。苯的性质即是体现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燃烧: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且伴有浓烟。 (不能被KMnO4所氧化,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体现了饱和烃的性质

①卤代反应 与液溴的取代反应: 实验现象: a 、试管A 中及双球U 形管中的左则充满红棕 色气体(反应放热使液溴变为蒸气) b 、双球U 形管中的无色CCl 4变成呈红色(溶解了Br 2) c 、试管B 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HBr+AgNO 3→AgBr ↓(浅黄色)] 问题: a 、双球U 形管中CCl 4作用:除去因放热产生的Br 2蒸气和苯蒸气,以防干扰B 试管中的AgNO 3溶液与HBr 的反应。 b 、反应中铁丝所起作用:催化剂。 c 、怎样得到比较纯净的溴苯:把A 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盛有NaOH 的烧杯中以除去没反应的溴,再除去铁丝,分液取下层液体即得溴苯(溴苯密度比较大且不溶于水)。 ②硝化反应 硝基苯: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比水重。 浓H 2SO 4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试管上的长导管:冷凝和回流的作用,防止苯的挥发。 硝基(-NO 2)取代了苯中的-H 原子,该反应叫又叫硝化反应。 实验操作: a 、先混合酸(把2mL 浓硫酸慢慢加入到1.5mL 浓硝酸中) b 、再把1mL 苯慢慢加到混酸中并摇匀。 c 、放入60℃水浴中加热10min ,以防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更多的副反应 d 、把混合液倒入另一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 a 、试管底部有黄色油状物质生成,可能是HNO 3分解产生的NO 2溶解在硝基苯中所致。 b 、倒入烧杯后,底部呈无色油状液体,NO 2及硝酸、硫酸溶解在水中。 ③磺化反应: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SO 3H)所取代的反应叫磺化反应 C 6O 6+HO-SO 3H △ C 6H 5-SO 3H+H 2O 浓硫酸的作用:反应物 (3)加成反应—体现了不饱和烃的性质 C 6H 6+3H 2 催化剂 C 6H 12(环已烷) C 6H 6+3Cl 2 催化剂 C 6H 6Cl 6(六氯环已烷,一种杀虫剂)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目标]: (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学会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推断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重点]: 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 通过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过程]: [引入]: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绝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银白色)。在实验室使用镁条时都需要将镁条打磨后再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 (教师):其实呢,这是由于镁条在常温下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镁条表面生成氧化膜,因此,使用前需要打磨。还有那些金属是如此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我们学习过金属中,常温下,镁、锌、铝都会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以铝为代表,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学生):氧化铝 (教师):化学反应方程式:4Al + 3O 2=2Al 2 O 3 (边讲边写) (教师):铁和铜在纯氧中反应的条件又是?生成物是什么? (学生):点燃、加热。分别是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 (教师):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又说明了金就算在高温下,它会反应吗? (学生):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反应。 [板书]:常温:铝 4Al + 3O 2=2Al 2 O 3 ;较高温度:Fe、Cu ;高温:Au也不反应 [讲解](教师):从条件上观察,可以观察出镁、锌、铁、铜、金五种金属的活泼程度,最活泼的为?其次是?最不活泼的是? (学生):最活泼的为镁、锌;其次是铁、铜;最不活泼的是金。 (教师):金属除了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之外,我们之前还学习过什么有关于金属化学性质? (学生):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教师):很好,由此,我们知道金属可以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将桌面上镁、锌、铁、铜四种金属分别取少量与4支试管中,再将桌面上的酸加入其中。观察反应现象,特别是观察他们的反应速率的对比,加录下来。开始实验。 [板书]:二、金属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教师):好了,停止实验。请大家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观察到镁锌铁都有气泡产生,却都有热量发出。铜与酸反应没有明显

物质结构与性质1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b. O原子结构示意图: c. O电子式: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 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8 10 第三周期8 18 第四周期18 36 第五周期18 54 第六周期32 86 第七周期26 118 ②族族序数罗马数字用表示;主族用A 表示;副族用B 表示。 主族7个 副族7 个 第VIII族是第8、9、10纵行 零族是第18 纵行 2 3 4 5 6 7 8 罗马数字: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将质子数和种子数去整数相加而得的数值 (2)质量数()=()+() (3)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数和一定数目中子数的一类原子。

(5)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6)同位素的性质: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 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元素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7)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核素= m核素/(1/12·m (C12))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M1·a% +M2·b% + M3·c%+·····Mn·n% 练习:用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E电子层数填下列空格。 ①原子种类由 A B 决定②元素种类由 A 决定 ③元素有无同位素由 B 决定④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由 B 决定 ⑤元素原子半径由 E 决定⑥元素的化合价由 D 决定 ⑦元素的化学性质由 A 决定 4、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层K、L、M、N、P、O、Q 。 分别用n=1、2、3、4、5、6、7 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2)排布原理: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从K 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5、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的依据 6、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1)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 如: H+<H<H-; Fe >Fe2+>Fe3+ Na+Na; Cl Cl- (2)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如: ①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H->Li+>Be2+ ②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O2->F->Na+>Mg2+>Al3+ ③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S2->Cl->K+>Ca2+ 7、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 (1)同主族的元素,半径从上到下 (2)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如:Na Cl Cl-Na+ (3)比较Ge、P、O的半径大小Ge>O>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