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三物理总复习 光现象知识点及习题

中考初三物理总复习 光现象知识点及习题
中考初三物理总复习 光现象知识点及习题

光现象(反射、折射)复习题 基本知识整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凹面镜

凸面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遥控器、夜视仪、热辐射

紫外线——杀菌、验钞机、促进钙的吸收

各种训练题:

1.电影、幻灯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是利用使剧场里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人在河岸上观察到水中有白云,这是由于光的现象造成的;如果观察水中的鱼,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选填“深些”或“浅些”),这是由于光的现象造成.

3.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块平面镜,一只小球沿桌面向平面镜滚去,结果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小球的像是竖直向下运动的.由此可知,平面镜与桌面的夹角是度.

4.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两岸风景如画,上午七八点钟的时候,某同学想用照相机拍一张带有水中倒影的风景照片,那么该同学应站在河的岸(填“东”或“西”)拍摄,这一选择是根据光的规律而作出的.

5.做广播操时,站队要横平竖直,横平是指左右要在一直线上,竖直是指前后纵向要在一直线上。要做到纵向在一直线上很简单,只要第一位同学站正位置,他以后的每一位同学向前看时,只能看到他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而不会看到再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纵向在一直线上了。这里应用了的道理。

6.天文现象的日食和月食,实际上就是影的现象。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这三个天体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上时,挡住了,在地球上的某一部分出现球的影子,在这个影区里的人就观察到日食现象。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离太阳的一面时(地球处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在球上就出现球的影子,这样在地球上本来看到月亮的人就会看到月食现象。

7、人站在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 m。若人以 0.5 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 m/s。

8、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_________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_____色。

9、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线实现遥控的;医院里用线杀死微生物,达到灭菌的目的.

10、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色的“光”字。

11、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m,但某眼科医疗室内两墙壁仅相距3.5m,于是采取这样的措施:在一面墙上挂视力表,在另一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平面镜。检查视力时,被检查者应当 ( )。

A.面向表,且与表相距1.5m站立 B.面向表,且与表相距2m站立

C.面向镜,且与镜相距1.5m站立 D.面向镜,且与镜相距2m站立

12、学校医务室两墙壁之间的距离为3m,而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因而采取了一面墙上挂视力表而在正对面墙上挂一块平面镜的办法。针对这种做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检查的人应站在离视力表 m处,并且要面向。

(2)检查视力时应使图案有一定的亮度,但医务室内较暗。针对这种情况,应当( )。

A.用灯光照射视力表 B.用灯光照射平面镜

C.用灯光照射人的眼睛 D.只要能增加室内亮度,灯的位置随意

13、如图4-25,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

A.光把像照亮了

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

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觉得更亮了

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更亮了

14、池塘里有一条小鱼,看上去小鱼要比实际的深度些,这是由于光的造

成的。若渔夫要用鱼叉捕到这条鱼,要对准投掷鱼叉(看到的鱼的上部、

看到的鱼的下部、看到的鱼);若小明想用手电筒照亮这条鱼,要对准照射。

15、天气晴朗,河水清澈平静,我们看到河水里有游鱼,也有白云。所看到的云实际上是由于

光的而形成的云的;所看到的鱼实际上是由于光而形成的鱼的。

16、晚上,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熄灭室内灯光,用电筒正对着

平面镜照射,如图4-30所示。从侧面看去:( )

A.白纸比镜面亮 B.镜面比白纸亮 C. 白纸与镜面一样亮

简述理由:

图4-30

17、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

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

说明 .

18.身高1.5米的姚安美同学站在镜前却看不到自己全身的像,她回想起科学课上所学

知识就 (选填“适当后退一段距离”或“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

当她看到了自己全身像时,此像的大小与她本人相比应该是 (选填“大”、“小”

或“一样大”),镜子的高度至少是米。

19、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

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

转换接收器接收,再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由

S2移向S1,则表示被监视的液面_________,若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点由S2

移到S3,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20、一只小鸟在5m深的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选填

“实”或“虚”)像,当小鸟距水面3m时,该“倒影”距小鸟m.

21、用笔尖垂直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尖约3mm,则镜子的厚度约为_______mm。

22、电影银幕通常用粗白布做成,这是因为粗白布能发生,使坐在各个角落的观众都能看清电影;医生检查外耳道常用一个凹面镜,是因为凹面镜对光线有作用。

23、汽车驾驶室旁的观后镜是镜,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比从大小相同的平面镜中所观察到的范围要。(填“大”或“小”)

24、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而形成的,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而形成的。

25、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12所示的实验。

(1)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这表明:。

2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图8是这位同学

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

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1、B1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

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8、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

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

“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5)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

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7)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

这说明:。

(8)孙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是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的:

a.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图所示

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c.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d.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请你针对孙悦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孙悦同学为什么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2)孙悦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正确做法。

29、右图是为2008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

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30、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 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31、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32、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人我们的眼晴

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33、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实像,距离变大B.实像,距离变小

C.虚像,距离变小D.虚像,距离变大

34、如图4-35所示,有一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D.无法判断

35、人从灯的正下方走过,灯光照射下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图4-35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36、(多选)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

A.放在种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种罩内的空气抽掉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空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种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种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线

37、(多选)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38. (1)“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小兔”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改的小兔形象.井且与道其“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所涉及的光学知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来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39.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40.排纵队时,若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A.光速极大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41.当你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仪表时,成象的大小取决于()

A.镜的大小 B.人本身的大小 C.镜放置的高低 D.人离镜的距离

42.如图2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43.小明在东钱湖畔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船儿

B.鱼儿

C.白云

D.青山

44.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

后放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如图9所示。移动后面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

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反射规律

4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

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46.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47.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折射

48、晴天,在树叶茂密的树下阴影处,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小亮斑,那么这些亮斑是()

A. 方形或长方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B. 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C. 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 方形或长方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49.如图3-3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

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

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

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

50.夜晚,路边高高的杆子上的路灯亮着。某人从路灯下的正下方开始朝着背离路灯杆的方向往前走,则地面上的影子( )。

A.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长 B.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短

C.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长 D.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短

51.打雷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光,片刻后听到雷声。其原因是 ( )。

A.发生雷电时,总是先发出闪光后发出雷声

B.有的雷电现象只发出闪光,而有的雷电现象只发出声音

C.任何一次雷电都是闪光和声音同时发生,但光速大于声速

52.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A.看枪冒烟揿表较方便

B.看枪冒烟不会受到场地嘈杂声的干扰

C.听枪声揿表计时不准确,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

D.听枪声揿表计时不准确,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

53.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 .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 .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 .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54、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 )

A .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

B .分别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

C .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D .分别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

55、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阴的形成是由于(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漫反射

C 、平面镜成像

D 、光的折射

56、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 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57、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m ,但某眼科医疗室内两墙壁仅相距3.5m ,于是采取这样的措施:在一面墙上挂视力表,在另一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平面镜。检查视力时,被检查者应当 ( )。

A .面向表,且与表相距1.5m 站立

B .面向表,且与表相距2m 站立

C .面向镜,且与镜相距1.5m 站立

D .面向镜,且与镜相距2m 站立

又如:学校医务室两墙壁之间的距离为3m ,而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 ,因而采取了一面墙上

挂视力表而在正对面墙上挂一块平面镜的办法。针对这种做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被检查的人应站在离视力表 m

处,并且要面向 。

(2)检查视力时应使图案有一定的亮度,但医务室内较暗。针对这种情况,应当( )。

A .用灯光照射视力表

B .用灯光照射平面镜

C .用灯光照射人的眼睛

D .只要能增加室内亮度,灯的位置随意

58. 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59.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使一细束光的光路发生如图3-6的改变.请在图3-7(A )(B )(C )中分别画出示意图.

60.请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图3-6 图3-7

C A B

61. 如图3-8中,MM′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P是一个物点,P′是P的像点.图中画出了由P点射向界面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折射光线.

62.一束光水平射向一块三棱镜(玻璃制成)中,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大致径迹.

63、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

A

、B两光点,人站在镜什么位置观察A、B两点恰好重叠。用作图方法,求出人眼所在位置。

64.图15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入射角为60°。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位置,并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65.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66.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 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67.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是S通过一个平面镜所成的像,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及一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注意箭头和虚、实线)。

68.如图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69.如图,AB、CD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二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70.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图3-8

O

A

B

71.小明站在游泳池边A 处,看到路灯B 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一条鱼在C 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 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

72.平面镜水平放置,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射入,如图9所示。请在图9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73.请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7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74.如图8所示,

在平面镜右方有一发光点S,OB、OB’分别是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作出

发光点S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

75.如图11所示,OA'

是光线

AO

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

BO的折射光线

OB'(大致方向

)。

76.小明妈妈的钱包掉到了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右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保留作图痕迹。

7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左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78.入射光线从半圆形玻璃射向空气,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分别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概位置)。

79.请在图1O中,作出光线由空气中斜射到玻璃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80.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请在图甲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8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大致径迹.

O’

O

B

B’

82.如图所示,一束光水平射向一块三棱镜(玻璃制成)中,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大致径迹.

83.如图所示,一人从A处出发到河岸边提水送到B处,请画出他行走的最短路程,并简述理由

。。A

B

84.已知点光源A 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85.如图,S O 为发光点S 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试在图中作出S 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入射光线SO 的反射光线。

86.图14所示的a ,b 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87、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A 、B 两光点,人站在镜什么位置观察镜中的A 、B 两点恰好重叠。用作图方法,求出人眼所在位置。

88.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 ,S 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 过A 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8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90.小明站在游泳池边A 处,看到路灯B 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一条鱼在C 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 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

91.如图8所示,在平面镜右方有一发光点S ,OB 、OB ’分别是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作出发光点S 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

92.如图11所示,OA'是光线AO 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线BO 的折射光线OB'(大致方向)。

93.请在图10中,作出光线由空气中斜射到玻璃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94.如下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 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95.如图3-8中,MM ′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P 是一个物点,P ′是P 的像点.图中画出了由P 点射向界面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折射光线.

96.如图4-19,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97.如图8所示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简图。由固定激 光器发出的一束激光AO 以60°的入射角射向液面,经液A

B O ’ O B B ’ O

图3-8

面反射后射到光屏上的B 点,再通过光屏上的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请通过作图找出B 点的准确位置。

98. 在公园的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透过厚厚的玻璃看到海底景观,请作出图中AB 光线透过玻璃的光路。

99.如图,一束光线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经水里的平面镜反射,最后进入空气中。请作出光线射入水中,并经平面镜反射,最后进入空气中的光路图。

图4-18 图

4-19

初三物理必考知识点和易错点+思维导图

初三物理:上册必考知识点大全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即:1J=1N×1m=1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1J/s 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 直径:10-10米=1埃。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 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第二节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 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 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现象的实 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由于热传递 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 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 多少热量”。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 第三节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c是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九年级中考物理冲刺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中考物理冲刺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物理常量:g = 10N/kg ρ河水=1.0x 103kg/m3 一、选择题(本题包12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 36 分) 1.下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若说其中一架战斗机是运动的,则选取的参 照物合理的是() A.地面 B.加油机 C.另一架战斗机 D.该战斗机内的飞行员 2.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换另一个音叉做实验,可能得到的波形是() 3.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海波和石蜡熔化时内能都增大 B.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都不断升高 C.石蜡熔化时吸热,海波熔化时不吸热 D.实验中需要控制海波与石蜡的质量相等 4.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 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 A.5.4m B.5.0m C.4.6m D.2.3m 第12题第13题 5.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O是入射光线 B.OC是反射光线 C.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AO、BO跟水平面的夹角相等 6.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这架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乙:将照相机升高,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丙:若要照全身像,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 丁:若要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丙与丁 D.只有丙 7.如图所示,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一次实验时让小车从棉布表面滑过,第二 次实验时去掉棉布,让小车直接从木板表面滑过,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实验应将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位置释放 B.第一次实验中应在斜面和水平木板上都铺上棉布 C.两次实验中运动的小车都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从实验中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小 8.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挤压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B.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和铅笔的重力大小相等 C.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大于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 D.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小于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 9.如图所示,将同一枚新鲜的鸡蛋分别浸入盛有水和浓盐水的容器中,静置一会儿,出现如图 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 B.左图中鸡蛋对杯底一定有压力 C.两种情况下鸡蛋所受的浮力相等 D.往浓盐水中再加一些盐,鸡蛋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比原来大 10.如图为某试验中的太阳能汽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 C.太阳能汽车在快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比静止时小 D.太阳能汽车表面光滑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

九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必考知识点 班级:姓名: 1 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2 功率P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做功一定快公式:P=W/t 3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4 摩擦、机械自重产生额外功,有用功会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1;公式η=W有用/W总 5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公式W有用=Gh W总=Fs η=G/nF 6 提高机械效率:⑴增加物重;⑵减小摩擦;⑶减轻机械自重; 7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8 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9 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无阻力,机械能不变;有阻力,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 10 降落伞匀速下落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加(摩擦生热) 11 热值是燃料的属性,跟燃料的质量、体积、燃烧状态无关(和密度类似) 公式Q=qm 1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3 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只能说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14 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15 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热量无关公式Q=CmΔt 16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17 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图线整体向上)——如:冰、海波熔化 18 气门关闭,活塞向上:压缩冲程;气门关闭,活塞向下:做功冲程 19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公式η热机=Q有用/Q总=Fs/qm 20 热机: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1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2 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接到电源两端;会有很大的电流,烧坏电路 23 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各支路互不影响);只有一条路径的是串联(一个不工作全不工作) 24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25 电流流向法:电源正极→用电器、开关→电源负极 26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不能直接连接电源;电压表要并联,可测电源电压 27 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 28 串联:电流相等(I=I1=I2)、电压相加(U=U1+U2);并联:电流相加(I=I1+I2)、电压相等(U=U1=U2) 29 灯丝的电阻一般不变,若阻值增大是受温度影响 30 影响电阻: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一般不考虑);导体越长、越细,电阻越大 31 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一上一下,决定在下,近小远大”) 32 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大阻值处,且开关要断开 3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调节定值电阻(或灯泡)两端的电压 34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同一段导体) 35 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跟电压、电流无关,公式R =U/I只用来计算电阻 36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I (电压表测U,电流表测I) 37 求电功率:①知道U、I,用P=UI;②知道I、R,用P=I2R;③知道U、R,用P=U2/R 38 2R 2 39 有示数、 40 探究I与R5Ω换为10Ω 41 用电器是并联的;灯与开关串联;开关接火线;灯的螺旋套接零线;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42 电能表示数的最后一位是小数,公式W电= n转/n标(单位为kw?h);1度=1kw?h=3.6×106J 43 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而额定功率不变 44 “220V 100W”灯泡L1比“220V 40W”灯泡L2电阻小,L1灯丝粗(U同,用P=U2/R) 45 并联时“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要亮些,串联时要暗些 46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原因:①短路(火线和零线接触) ②过载(总功率过大) 47 电流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总是会发热公式Q=I2Rt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简单电现象电路 1、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

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十五、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最新最新初三中考物理大题冲刺练习:每日两道综合题(附答案)

初三物理总复习 每日两道综合题 第一天 39小阳同学在科技月制作了一个多档位电热器模型。为了分析接入电 路的电阻对电热器电功率的影响,他将电表接入电路中,其电路如图24 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R 1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R 2。当开关S 闭合,S 1、S 2 断开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b 端,此时 电压表示数为U 1,R 3消耗的功率P 3为6.4W ;当开关S 、S 2闭合,S 1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1,电压表的示数为U 2;当开关S 、S 1、S 2都闭合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中点,电流表的示数为I 2。已知I 1∶I 2=3∶7,U 1∶ U 2=2∶9。求: (1)R 2的阻值; (2)电源两端的电压; (3)当开关S 、S 1、S 2都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b 端时,通电10s ,多档位电热器产生的总热量。 40.图25是一个建筑工地提升物体的装置示意图,其中AB 是一个以O 为支点的杠杆,且AO :OB =3:4,D 是一个系在杠杆B 端的配重物体,重为2580N 。人可以通过固定在杠杆A 端的滑轮组提升物体。有一质量为60kg 的工人站 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p 0=1.2×104Pa 。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木材时,配重物体D 受到的支持力为N 1,工人对地面的压强p 1=0.8×104Pa ;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钢材时,配重物体D 受到的支持力为N 2,工人向下的拉力为F 2;已知N 1: N 2=7:6,提升木材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90%,每个滑轮质量都相等,绳重及滑轮与轴的摩擦不计,不计杆的重力,g 取10N/kg 。求: (1)工人提升木材时向下的拉力F 1; (2)工人提升钢材以0.3m/s 的速度匀速上升需要的功率。 A B O 图25 D 图24 S 2 A R 1 R 2 R 3 S S 1 V a b

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19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解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

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解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解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020年春四川绵阳示范初中(绵阳南山双语学校)中考冲刺试卷(物理)

2020年春四川绵阳示范初中(绵阳南山双语学校) 中考冲刺试卷(物理)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关于热量、温度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③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④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⑤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 ⑥0℃的冰内能为零。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2.晓强设计一个天然气泄漏检测电路,如图甲所示,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天然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浓度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天然气浓度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天然气浓度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D.天然气浓度减小,电路中的总功率变小

3.如图所示,灯泡L1“6V 6W”和L2“12V 6W”(灯泡电阻保持不变)串联在电压为12V的电源上,闭合开关S,两灯都能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更亮些 B.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C.L1的实际功率为0.96W D.当电源电压换为18V时,两盏灯将同时正常工作 4.图是一小球从密度均匀的油中A处由静止释放后竖直下落的图景,小球在AB段做加速运动,在BC段做匀速运动,①和②是小球经过的两个位置,则() A.小球与油的密度相等 B.小球经过位置①处所受浮力比②处的小 C.小球的机械能在BC段保持不变 D.小球在BC段不只受到重力和浮力 5.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钩码的重力。他从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指针指0刻线)开始将测力计缓慢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 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手的压力约 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 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也可以说成正比)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一般取 9.8N/kg,用 g 表示,即 g=9.8N/kg,它的含义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 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三物理总复习 二 声的世界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 乐音与噪声 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 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 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 超声与次声 1、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 次声: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 (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 ,求火车离此人 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 ,则 340S —5200 S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0.14s 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 初三物理总复习 三 多彩的光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

2017中考物理冲刺基础训练(打印版)

中考物理模拟考试试题精选(一) 、选择题 1.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PM 2.5。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等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分子直径2万倍,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根据描述,PM2.5中“ 2.5”的单位是() A. nm B. ^m C. mm D. cm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3. 如图是某同学放在水平课桌上的一摞书,下列关于取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缓慢将甲书水平抽出需要的力大于缓慢将乙书水平取出需要的力 B. 缓慢将甲书水平抽出需要的力等于缓慢将乙书水平取出需要的力 C. 非常迅速地将甲书或乙书水平抽取出,它们上面的书都会倒 D. 非常迅速地将甲书或乙书水平抽取出,它们上面的书都不会倒 4.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 合理的是() A .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C .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D .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5、小红在剧场里观看晚间演出,一个穿白色上衣、蓝色裤子的演员在红色灯光下翩翩起舞,小红看 到演员服装的颜色是() A .上衣为白色,裤子为黑色 B .上衣为红色,裤子为蓝色 C.上衣为白色,裤子为蓝色 D .上衣为红色,裤子为黑色 6. 2012年3月25日,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潜入马里亚纳海沟11000m深处.下潜过程中,卡梅隆发现深潜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收缩,则深潜器受到的海水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设海水密度不变)() A .压强越来越大,浮力越来越小 B.压强越来越大,浮力越来越大 C.压强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小 D .压强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大 7、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 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 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 8、如图8所示,滑轮下挂重400N的物体,滑轮重2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 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方向上的力F应是(杠

2020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需要,欢迎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重要知识点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中考物理总复习-中考冲刺试卷

1 / 11 一、填空题 1、2011年9月29日,我国用“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发射了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如图所示,火箭对喷出的气体有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了向上巨大的推力,这说 明 。火箭上升过程中,它的重 力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地面与“天宫一号”的通讯是通过 实现信息传送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 2、2011年5月,西藏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8×1010 kw ?h ,这一项目是通过高科技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某学校共有250盏标有“220V 40W ”字样的日光灯,上述发电量可供这些日光灯正常工作 h 。 3、如图所示为CRH2型动车组,当该动车组以180km /h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半小时,通过路程 km ;动车组经过铁轨后,铁轨的温度升高,这是通 方法改变它内能的(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4、 “094型”潜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晋级”核动力潜艇,当它 从深海中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压强 ,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医院ICU 重症监护室内配有充满氧气的钢瓶,供病人急救时使用,其密度为5kg/m 3 。若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氧气一半,则瓶内剩余的氧气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密度为 kg/m 3 。 6、如图所示,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汽车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汽油机是汽车的“心 脏”,汽油机的 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小轿车前方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 像(选填“实”或“虚”)位于玻璃的上方, 不妨碍司机视线。 (3)有的轿车尾部安装一个“气流偏导器”,它是依 据 的原理,当轿车高速行驶时,能产 生较大的抓地力。 7、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200N 的建筑材料从地面上匀速运到高20m 的楼上,耗时5分钟,手竖直向上的拉力是500N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做功的功率为 _________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8、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可以用__________镜来矫正(选填“凸透”或“凹透”)。 9、在研究“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时,某小组同学猜测人体有电阻,于是他们将电压为6V 的电池组与一个小量程电流表串联在一起,然后让一位同学用手紧握住从电路A 、B 两端引出的铜裸线,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紧接着再并联第二位同学、第三位同学。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绝对不允许用220V 电源做这个实 张家界国光实验学校2012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 中 考 冲 刺 练 习 主备课人:龚福林 制卷时间:2012年6月5日 装 线 订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 千克kg m=ρ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 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Ω 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 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 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 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单位换算: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