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魏岭2012年5月2日

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格式可不按以下叙述)

1.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情况

对主体拟选及比选方案进行介绍,并总结主体工程评价结论。

1.2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1.2.1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制约性因素分析

(1)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

(2)选址(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实验区,不得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3)城镇新区的建设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和景观效果,还应建设灌溉、排水和雨水利用设施。

(4)公路、铁路工程在高填深挖路段,应采用加大桥隧比例的方案,减少大填大挖。填高大于20m或挖深大于30m的,必须有桥隧必选方案。路堤、路堑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应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5)选址(线)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划

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6)工程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

(7)评价时不能一味拘泥以上要点,如果不涉及以上情况,直接说明工程区特点(即不存在以上情况即可),不用照搬过来分析。另外,环境影响方面有特殊限制的要予以说明,如磷化工周边800m、硫酸厂周边200m范围不能有村庄等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1.2.2取土(石、料)场选址制约性因素分析

(1)严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生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

(2)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

(3)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宜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不能面山开采)。

(4)在河道取砂(砾)料的应遵循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

1.2.3弃土(石、渣)场选址制约性因素分析

(1)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

(2)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

(3)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

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

(4)不宜布设在流量较大的沟道,否则应进行防洪论证。

(5)在山丘区宜选择荒沟、凹地、支毛沟,平原区宜选择凹地、荒地,风沙区应避开风口和易发生风蚀的地方。

(6)渣场下游2km范围内不得有村庄,特别要编制单位自己选定渣场的时候要注意。

1.2.4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制约性因素分析

(1)控制施工场地占地,避开植被良好区。

(2)应合理安排施工,减少开挖量和废弃量,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渣)多次倒运。

(3)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时序,缩小裸露面积和减少裸露时间,减少施工过程中因降水和风等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

(4)在河岸陡坡开挖土石方,以及开挖边坡下方有河渠、公路、铁路和居民点时,开挖土石必须设计渣石渡槽、溜渣洞等专门设施,将开挖的土石渣导出后以及时运至弃土(石、渣)场或专用场地,防止弃渣造成危害。

(5)施工开挖、填筑、堆置等裸露面,应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措施。

(6)料场宜分台阶开采,控制开挖深度。爆破开挖应控制装药量和爆破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7)弃土(石、渣)应分类堆放,布设专门的临时倒运或回填料的场地。

1.2.5工程施工制约性因素分析

(1)施工道路、伴行道路、检修道路等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减少施工扰动范围,采取拦挡、排水等措施,必要时可设置桥隧;临时道路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迹地恢复。

(2)主体工程动工前,应剥离熟土层并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作为复耕地、林草地的覆土。

(3)减少地表裸露的时间,遇鲍鱼或者大风天气应加强临时防护。雨季填筑土方时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避免产生水土流失。

(4)临时堆土(石、渣)及料场加工的成品料应集中堆放,设置沉沙、拦挡等措施。

(5)开挖土石和取料场地应先设置截排水、沉沙、拦挡等措施后再开挖。不得在指定取土(石、料)场以外的地方乱挖。

(6)土(砂、石、渣)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沿途散溢,造成水土流失。

1.2.6工程管理制约性因素分析

(1)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将施工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落实到施工单位。合同段划分要考虑合理调配土方,减少取、弃土(石)方数量和临时占地数量。

(2)工程监理文件中应落实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监测单位控制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

(3)在水土保持监测文件中应落实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监理单位开展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的监测。

(4)建设单位应通过合同管理、宣传培训和检查验收等手段对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控制。

(5)工程检查验收文件中应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检查验收程序、标准和要求,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完成水土保持设施的专项验收。

(6)外购土(砂、石)料的,必须选择合法的土(砂、石)料场,并在供料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1.3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评价

从工程占地类型和面积、土石方开挖和填筑总量、工程弃渣、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土建投资、水土流失危害、生态环境可恢复程度、景观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可列表对比)。

1.4对推荐方案的合理性评价

对主体设计的施工组织进行评价,分析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中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土石方平衡、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的布置进行评价,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综合利用、合理调配的建议,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需提出新的场址。结合水土保持工程界定(见下节)情况,对主体设计的工程防护进行评价,提出水土保持要求,或补充设计(计入水土保持工程)。1.5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及评价

1.5.1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界定原则

①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的防护工程,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以

主体工程设计功能为主、同时兼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不纳入水土流失防范措施体系,仅对其进行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当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时,可要求主体设计修改完善,也可提出相应的补充措施(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②对建设过程中的临时征地、临时占地,因施工结束后需归还当地群众或政府,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将发生转移,须通过水土保持验收予以确认,各项防护措施均应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③对永久占地区内主体设计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难以只管区分的防护措施,可按破坏性试验的原则进行排除:假定没有这项措施,主体设计功能仍旧可以发挥作用,但会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该项防护措施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1.5.2不计入水土保持方案投资的措施及评价

1.5.

2.1主体设计具有水土保持功能但不纳入水保投资的措施

根据界定原则进行分类。

1.5.

2.2具有水土保持功能但不纳入水保投资的措施分析与评价

对主体设计的不纳入水保投资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在维护主体工程安全、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有何作用进行分析评价。

1.5.3计入水土保持方案投资的措施及评价

1.5.3.1主体设计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纳入水保投资的措施介绍

根据界定原则进行分区分措施叙述,同时对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分析评价。

1.5.3.2主体已有及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及投资汇总

汇总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并罗列其工程量及投资。

1.5.4综合评价及工程今后水土保持工作重点

对主体设计的防护措施进行系统分析评价,提出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的措施,并在方案中加以落实。

1.6生产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1)对生产运行期的排矸、排灰、排渣、尾矿等进行分析。

(2)对矿井采掘的沉陷区进行分析。

1.7结论性意见、要求及建议

(1)明确推荐方案的水土保持可行性。

(2)明确取土场、弃渣场的合理性。

(3)对可能诱发次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灰场、弃渣场、排土场、排矸场、高陡边坡等提出在主体设计阶段进一步复核安全稳定的要求。

第五章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魏岭2012年5月2日 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格式可不按以下叙述) 1.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情况 对主体拟选及比选方案进行介绍,并总结主体工程评价结论。 1.2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1.2.1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制约性因素分析 (1)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 (2)选址(线)应避开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实验区,不得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3)城镇新区的建设项目应提高植被建设标准和景观效果,还应建设灌溉、排水和雨水利用设施。 (4)公路、铁路工程在高填深挖路段,应采用加大桥隧比例的方案,减少大填大挖。填高大于20m或挖深大于30m的,必须有桥隧必选方案。路堤、路堑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应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5)选址(线)宜避开生态脆弱区、固定半固定沙丘区、国家划

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6)工程占地不宜占用农耕地,特别是水浇地、水田等生产力较高的土地。 (7)评价时不能一味拘泥以上要点,如果不涉及以上情况,直接说明工程区特点(即不存在以上情况即可),不用照搬过来分析。另外,环境影响方面有特殊限制的要予以说明,如磷化工周边800m、硫酸厂周边200m范围不能有村庄等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1.2.2取土(石、料)场选址制约性因素分析 (1)严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生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 (2)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 (3)应符合城镇、景区等规划要求,并与周边景观相互协调,宜避开正常的可视范围(不能面山开采)。 (4)在河道取砂(砾)料的应遵循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 1.2.3弃土(石、渣)场选址制约性因素分析 (1)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 (2)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 (3)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

应知应会-水土保持

水文应知应会水土保持复习大纲 1、水土保持、土壤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程度等概念;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重量,土壤侵蚀强度是根据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按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分为不同级别。 土壤侵蚀程度:土壤侵蚀程度(degree of soil erosion)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侵蚀形式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2、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类型 按照监测目的和作用,水土保持监测点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常规监测点是长期、定点定位的监测点,主要进行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果等监测。山东监测站点为水蚀和风蚀监测,其中水蚀监测点主要有观测场、小流域控制站、坡面径流场。 临时监测点是为某种特定监测任务而设置的监测点,其采样点和采样断面的布设、监测内容与频次应根据监测任务确定。临时监测点应包括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沙尘暴等监测点,以及其他临时增设的监测点。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建设单位:安福县安平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监测单位: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二O一八年十月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批 准:王晓华 核 定:曾红鹰 审 查:陈巧云 校 核:刘澄宇 项目负责:刘女英 编制人员:刘女英 沈彦晨 建设单位:安福县安平实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二O一八年十月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项目名称 安福县安平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建设地点 江西省安福县 工程等级 小(一)型水电 所在流域 赣江流域 工程总投资 2103.99万元 工程总工期 2007年21月至2010年元月 项目概况 安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630KW,水库正常高水位80.5m,正常高水位以下库容为53.8万m 3 。安平电站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翻 板闸坝、冲砂闸、引水渠、发电厂房、升压站等。安平水电站总投资2103.99万元,其中土建投资747.59万元。工程于2007年12开工建设,2009年3月完成土建工程,2010年元月正式发电。 责任范围面积 50.61hm2 损坏水保设施面积 8.81hm2 项目建设区 8.81hm2 扰动地表面积 8.81hm2 直接影响区 41.8hm2 水土流失预测总量 2946.87t 减少水土流失总量 2693.65t 地貌类型 丘陵地貌 国家或省级防治区类型 不属于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重点预防区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技术指标 监测单位全称 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监测指标 监测方法(设施) 1、原地貌水保状况 调查监测 5、水保工程及效果调查、定位观测 2、防治责任范围 GPS、直尺等测量 6、降雨状况 调查监测 3、水土流失量 定位观测 7、大风状况 调查监测 监测内容 4、扰动面积 GPS、直尺等测量 其它指标 调查监测 分类分级指标 目标 值(%)达到 值(%)建设期监测防治面积 扰动土地整治率 90 98.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82 94.5建设工程占地面积8.81hm2 扰动地表面积 8.81hm2 土壤流失控制比 1.0 1.1 拦渣率 90 97.3永久占地 5.61hm2 采取的水 保措施面积 6.98hm2 林草植被恢复率 92 95.4 临时占地 3.65hm2 可恢绿化面积 6.14hm2 防治效果 林草覆盖率 17 66.5 直接影响区 41.8h m2 林草面积 5.86hm2 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 价 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合理,完成了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所要求的水土流 失的防治任务,水土保持设施工程质量总体合格,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自工程运行以来,未发现重大质量缺陷,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情况基本良好,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整体上已具备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能够满足国家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要求。 监测结论 总体结论 效果显著,达到方案设计要求。 主要建议 加强水保措施后期管护,特别是加强植物措施的补植补栽,确保成活,使植物措施充分发挥控制水土流失的作 用。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10.1.1编制原则 (1)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作为主体工程投资估算组成部分,计入工程总投资估算中,水土保持投资从基建费中计列。 (2)本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价格水平年、主要工程材料单价与主体工程相一致,不足部分按市场价格和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规定编制。 (3)建设期融资利息暂不考虑。 10.1.2编制依据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 (2)xx市XXXX线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 (3)《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6)《关于发布xx省各市、州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湘建价[2007]402号文); (7)《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价费[2006]145号); (8)《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

价格[2007]670号); (9)《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5]22号)。 10.1.3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根据xx省建设厅湘建价[2007]402号文《关于发布xx省各市、州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xx市人工预算单价均采用54元/工日,即6.75元/工时。 (2)材料估算单价:主要材料价格采用主体工程价格,其它材料和植物措施材料价格由当地市场价格加运杂费、采购和保管费组成,主要材料单价汇总表见表10.1-1。 (3)施工机械台时费:按《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计算,施工机械台时费计算表见表10.1-2 表10.1-1 主要材料价格预算表 序号名称及 规格 单 位 规格 预算 价格 元 其中(元) 原 价 运 杂 费 采购及保 管费 1 砂m342 2 砾石m352 3 块石m350 4 水泥t 42. 5 360 5 汽油kg 93# 5

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改进策略分析 何利伟

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改进策略分析何利伟 发表时间:2020-01-18T09:37:39.6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何利伟 [导读]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水土保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绥化市水务局黑龙江绥化 152001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水土保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我国维护生态平衡,使我国的生态系统不受破坏。而水土保持监测就是为水土保持把关的闸道口,是水土保持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本文就水土保持监测这项重要的“把关口”展开研究,指出其重要性,罗列其有待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改进策略 引言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的发展振兴是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实现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科技、工业等发展优势,而乡村经济发展则主要以农业、畜牧业等为主,这类农业经济对水土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如何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是乡村振兴发展中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 1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发挥的作用 1.1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稳固和水利工程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土壤得到了固定才充分保证蓄水能力,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如果水土流失严重,就不能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不能保证自然的水循环,那么建立水利工程的意义就丧失了,因此生态修复是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与森林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水土流失严重往往是由于森林、绿色植被遭到破坏而导致的。一方面,森林及绿色植被的根系可以牢牢锁住周边水土资源,避免了水土资源流失;另一方面,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也能为森林提供了更好的生长条件,对促进森林植被的健康生长、改善了生态环境提供帮助。因此,水土保持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根本要务;同时,水土保持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至关重要,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水土资源,保护水土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的自我修复能力,也是实现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的关键;此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生态旅游必然离不开水土资源的保护,因此,水土保持是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必须重视的工作要务。 1.3促进相关行业利益和效率的综合性提高 水利工程是通过人为的改造将原来的水循环,从而达到利用水资源的目的。但目前的我国水利技术并不成熟,在施工及其后期会对水土造成影响目前,因此发展生态修复技术,弥补水利技术上的缺陷是极其重要的,能够促进相关行业利益和效率的综合性提高。 2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 (1)监测开展力度有待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土治理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水土保持工作上,分配给监测工作的资金与精力少之又少。在这样不受重视的背景下,要想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质量,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究其原因,是相关负责人没有认识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某些建设单位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为了降低治理成本,应付或直接停掉监测工作,致使监测工作流于形式,这会给水土保持工作埋下巨大隐患,即使治理过程中即使出现不当之处也无法及时修正,致使工程产生更大的损失。(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有待提高。每个地区发生水土流失都有自己的成因,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大、侵蚀重、成因复杂,而且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单一的监测技术是无法全面反映具体情况的。除了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简单手段以外,相关工作人员更应努力发展其他新型监测手段与监测机械,以满足监测高标准的工作要求,适应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貌。此外,监测技术方面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多种监测手段,若他们只是各测各的,彼此之间没有有效的配合,除了会出现数据重复调查之外,可能会出现数据调查遗漏现象。这样的重复调查手段无法保障水土保持工作高效率开展,也增加了相关数据统计不足的风险,这会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3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改进策略 3.1保护土壤、表层种植土 就目前生态修复来说,土壤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土壤的质量,对生态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水利工程中,采用比较粗放的方式,开挖弃渣堆,使土壤遭到彻底的破坏。在后续的施工中,要将弃渣回填。然后在回填的土地上进行植物的种植,往往植物不能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因此在水利工程中要非常重视对土壤的保护,施工容易导致大面积的表层土壤破坏,而被施工废渣覆盖,原来的地表植物也遭到破坏,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极大程度的保护地表植物和表层土壤,这样才能避 免水土流失。 3.2从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入手,建立长效保护和治理机制 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对周边水土资源带来了很大影响,保护水土资源,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从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入手,通过建立长效的保护机制和治理机制,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首先,扩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提高乡村居民水土资源保护意识,早些年间过分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对水土资源带来了很大的侵害,造成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通过宣传教育,让乡村居民意识到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性,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保护水土资源不能单单依赖于乡村居民的自觉性,政府部门应建立水土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规约束,提高乡村居民对水土资源的保护意识;再次,正视乡村生活污染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大力整治乡村污染,如建立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站,做好垃圾回收和垃圾分类工作,避免生活垃圾随处丢弃,污染水土资源,同时,要严格控制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禁生活污水排放至河流湖泊,避免河水及地下水受到污染。此外,建立相应水土流失治理机制,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通过退耕还林、建设绿色植被、重塑地质生态环境等方式,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3.3水土保持管理 水土保持管理基本到位,常出现的问题:一是由于不同建设单位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知不同,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不同,应根据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与人员、现有水土保持(生态安全)管理制度等情况,提出具有建设性、针对性、明确的、具体的个性化要求,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

1.水土保持监测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 监测内容 3.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完好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项目建设区监测应包括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的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状况监测(包括危害性监测)、水土保持防治实施效果监测以及水土流失6项防治目标监测等几个方面。监测到的成果能够充分反映本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 3.1.1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及水土保持生态调查 (1) 针对影响项目区土壤侵蚀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在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关键地貌部位的坡度坡长地形的变化情况;土壤的侵蚀特性(如表层土厚度、质地与机械组成、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19—2019》共9页文档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06~2015年)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奋斗目标,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水土流失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已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制定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订本纲要。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状况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效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福建长汀、重庆北碚、甘肃天水及陕西长安等地建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展了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新中国成立后,水利部先后三次组织了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查清了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措施效益和预测模型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报奠定了基础。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狠抓制度和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标准制定、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江和黄河2个流域监测中心站、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建立了18个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最新版

承张高速公路承德至承张界(大滩)段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建设单位:河北承德承张高速公路管理处 编制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监测任务缘由及实施组织 (1) 1.2项目概况 (1) 1.2.1项目建设意义 (1) 1.2.2工程规模与特性 (2) 1.3项目区概况及水土保持背景状况 (5) 1.4监测范围和监测分区 (7) 2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7) 2.1项目概况 (7) 2.1.1工程规模与特性 (7) 2.1.2工程组成 (12) 2.1.3工程占地 (23) 2.1.4土石方平衡 (25) 2.1.5施工工艺与进度 (25) 2.2项目区概况 (28) 2.2.1自然概况 (28) 2.2.2社会经济概况 (32) 2.3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 2.3.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35) 2.3.2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概况 (35) 2.3.3连接线原有公路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37) 2.3.4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37) 2.4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40) 2.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40) 2.4.2防治目标 (44) 2.4.3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45) 3水土保持监测 (46) 3.1监测依据 (46) 3.2监测目的 (46) 3.3监测原则 (46) 3.4监测范围和监测分区 (47) 3.5监测方法 (48) 3.6监测时段及频次 (48) 3.6.1监测时段 (48)

3.6.2监测频次 (49) 3.7监测内容和方案 (49) 3.7.1监测内容 (49) 3.7.2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51) 3.7.3监测设施及设备 (51) 3.8监测制度 (53) 4监测内容和方法 (55) 4.1监测内容 (55) 4.1.1本底值监测 (55) 4.1.2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 (55) 4.1.3试运行初期 (56) 4.2监测指标及方法 (57) 4.2.1监测指标 (57) 4.2.2监测方法 (58) 4.3监测设施、设备 (62) 5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64) 5.1数据记录 (64) 5.2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64) 5.3附件 (64) 6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65) 6.1监测人员组成 (65) 6.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65)

最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与评价复习资料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水力侵蚀区危险度:以当前水蚀速率发展,有效土层完全被侵蚀所需要时间,即,土壤层承受的侵蚀年限。 2.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3.荒漠化:指由气候变异与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引起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亚湿润干旱区的一种土地退化。 4.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5.可蚀性降雨:产生地表径流而引起土壤流失模数不小于1t/km 2降雨量。 6.降雨侵蚀力:雨滴动能与雨强的乘积。 7.土壤抗冲性:是指土壤抵抗降雨径流对其机械破坏和推动下移的性能。 8.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其分散和悬浮的能力。 9.土壤抗剪强度:指土壤对斜坡重力侵蚀的抵抗力的大小。10.干燥度: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11.土壤可蚀性:标准小区上单位降雨侵蚀力引起的水土流失率。 12. 标准小区:是指长20m宽5m坡度为5°或15°的坡面,经耕耙整理后,纵横项平整,至少撂荒1 年,无植被覆盖的小区。 13. 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灌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情况。 14. 植被盖度:是指林草地上林草植株冠层或叶面在地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林草标准地面积的比例。 15. 植被覆盖度:是指林草冠层或叶面在地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比例。 16. 植被作用系数:植被覆盖地表减缓水土流失的作用大小(C)。 17. 侵蚀模数是指单位面积每年侵蚀泥沙的重量。 18. 河流泥沙:是指组成河床和随水流动的矿物、岩石固体颗粒,主要来源于地表侵蚀。 19. 含沙量:是指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 20. 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导致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21. 侵蚀性降雨是指有可能造成侵蚀的降雨。 22. 淤积法:它是通过量测大大小小的水库、塘、坝以及谷坊等拦蓄工程的拦淤量和集水区的调查,计算分析土壤侵蚀量的方法。 23. 水土保持监测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为国家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选择及填空 1 .我国土壤侵蚀主要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 2. 水土流失面积:水力和风力侵蚀面积之和。 3. 我国土壤侵蚀按照侵蚀强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 4. 风蚀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东、江西、海南。 5. 水蚀面积最大的前十个省排序:内蒙古、四川、云南、新疆、甘肃、陕西、山西、黑龙江、贵州和西藏。 6. 水蚀面积占本省土地面积较大的前:山西、陕西、重庆、宁夏、贵州、云南、湖北、四川、辽宁和甘肃。 7. 风蚀面积较大的省排序: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分析 陈伟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分析陈伟 发表时间:2020-04-07T14:32:20.5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陈伟 [导读]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出现加剧现象,许多学者呼唤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水利局安徽省铜陵市 244100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出现加剧现象,许多学者呼唤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开展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是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探讨了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中的措施,以及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 引言 水土流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丘陵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造成山体滑坡、洪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近年来,国家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开始着手处理。水土流失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地形地貌与人为干扰是较为主要的方面。要想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1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1农耕方式落后 现今的农耕方式较为落后,种植方式相对单一化,缺乏对农田的及时保护和休养,这就使农田的营养存储能力下降,难以保证充足的保肥蓄水能力。加之我国现有的小流域治理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缺乏及时、有效的保护和防护,这就使水土流失现象难以根治和消除。 1.2人为因素 人类的活动会对短时间内自然环境的演化起决定性作用,我国之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严重超过环境的可容纳量,毁林造田、围湖造田的情况十分严重,牲畜数量的增加又使得草场减少。植被覆盖率的下降导致水土保持能力不足,遇到大风大雨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1.3流域治理的水土保持观念缺失 在对小流域的治理过程中,对于水土流失的现象关注不够,缺少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观念和意识,并缺乏先进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和方法,这就使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效果不佳。 2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效益点 2.1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通过农作物来改变土壤各微量元素含量,让土壤更加肥沃,适合地面植物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这就是农业措施。通常情况下,在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主要采用的农业措施有:整改成梯田、等高土地种植等,这些方法就是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在梯田中种植水稻等,扩展绿色植被的覆盖范围,延长植被的覆盖时间,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在实际农作物耕作过程中,收割农作物时,可以将一部分根和茎留在地里,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让其继续发挥水土保持作用;还可以对部分土地实行免耕,增强土地抵抗流水冲击的能力。在治理小流域过程中,建立起高效优质的生态农业系统,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中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建立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地区,在该地区以工程措施来治理和预防当地水土流失,进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的水、土地、植被、温度、光等资源合理利用,进而在保持治理和预防水土流失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当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强小流域水土工程综合治理,并结合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地形面貌、土质结构、水源分布等,因地制宜建立各种水土保持工程,并得到了显著成效,例如山洪排导工程、山坡防护工程、小型蓄水池、沟道治理工程等。山坡防护工程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效果显著,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更多水分保障;沟道治理不断很好的疏通河流,防治山洪,还能够避免河床下切,河岸扩张,并减少泥石流固体物质;山洪排导工程对预防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中起到显著效果;小型蓄水池为居民用水提供保障。小流域治理则将工程、林草、生物等措施相结合,对当地地貌进行科学规划和改造,进而较小坡度,拦蓄降水,降低径流量等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的促进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例如,在山西省开展小流域水土治理工程后,实现雨水拦截、蓄水、保持水土等效果。经过一定时间治理之后,当地的洪峰和洪流大大减少,并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沙量,并降低了蓄水工程中泥沙含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洪涝灾害的抵抗能力。增加林、草覆盖面积,并提高蓄水保土工程数量,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渗透和蓄水能力。小流域治理中,将生物措施和工程进行结合,对治理水土流失产生很好的效果,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当地自然资源,还能够提高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效果。 2.3林木措施 地表植被的覆盖率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性因素,合理的植被覆盖率能大大减缓水土流失速度。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减少土地受暴雨溅蚀冲刷的影响,也能够改变土壤成分,从而有效改变土壤的物化性质。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关键点有三个,一是翻整土地,使土壤条件适合林木生长。二是确定合适的林木种类,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林木也会有所差异,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林木种林,使其不仅能平衡生态还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三是确保林木发展的可持续性,林木对水土保持的作用是长期的,林木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水土保持工作的成败,当地政府要林木保护工作,避免遭到不法分子破坏。 2.4做好造林治理工作 在实际造林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造林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结构选择恰当的苗木,苗木种植后,还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对苗木进行维护和管理。(1)造林时间的选择。在造林时间的选择上,可以综合考虑植被的生长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分析春季、夏季、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水土保持监测常识 1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的工作。 2 水土保持监测是(把脉山河)的基本国情调查。 3 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分为(常规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 4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一般通常分为(建设期)和(运行初期)。 5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应报(上一级监测网络统一管理)。 6(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基础。 7 (水土保持监测费)就是对某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所需要的费用。 8 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费据监测内容及工作量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主体工程具备水土保持功能工程按其投资的(0.2%)计算,二是对水保方案新增措施按其一至三部分投资的(1%—1.5%)计算。 9 制定S L 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水利部第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10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共(七章)内容分别是1> 总则

2> 监测站网 3> 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4> 遥感监测 5> 地面观测 6> 调查 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11 沿坡面向下运动的水流称为(坡面径流)。 12 坡面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壤中流)。 13 坡面径流小区是1877年由德国土壤学家(沃伦)设计的,用于观测和研究森林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4 (径流小区)是观测坡面水土流失量的常用方法。 15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坡面的水土流失量,是将在微小面积测定的结果扩展到整个坡面,属于(尺度扩展)。 16 石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通常采用的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巡查监测) 17 监测资料实行报送制度分为(季报)和(年报)每季度末当月的(20号),对本季度监测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年报时间为当年(12月25号)。 18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之称,也可分为(林草植被)和(作物植被)。 19 郁闭度等于(有林冠覆盖的点数)/(布点总数)×10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内容提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为了指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法律法规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技术标准依据,技术文件与相关文件依据,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编制依据。(2)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以及水土保持防治目标等概况。 (3)项目区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原则。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其指标、方法、监测样点布设和设施设备等。 (6)监测工作组织、监测数据与成果质量保证制度等组织管理。(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8)有关内容的说明。

目录 1总则 (3) 2编制依据 (4) 2.1法律法规 (4) 2.2规范性文件 (4) 2.3技术标准依据 (4) 2.4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5) 2.5技术合同 (5) 3建设项目概况 (6) 3.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 (6) 3.2项目建设规模与工艺流程 (6) 3.3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6) 4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 (7) 4.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概况 (7) 4.2社会经济概况 (8) 4.3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8) 5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和原则 (10) 5.1监测目标 (10) 5.2监测原则 (11) 6监测内容和方法 (12) 6.1监测内容 (12) 6.2监测方法 (15) 7组织管理 (18) 8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19)

水土保持技术评估要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要点综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要点综述 江涛(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4)摘要:自水利部于2002年发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水利部令第16号,2005年经水利部令第24号修改)以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逐步程序化、规范化开展,技术评估工作具有为水土保持设施行政验收提供技术支撑和行政职能外延的双重作用。本文根据技术评估工作实践,结合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总结性提出火电、水电、核电、输变电、交通、水利等行业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要点。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技术评估;要点 1 前言 自水利部于2002年发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水利部令第16号,2005年经水利部令第24号修改)以来,我单位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支持下,积极探讨、参与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自2003年开始参与浙江省内及省外(四川、云南、广西、福建、安徽等省)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以来,我单位先后完成包括火电、水电、核电、输变电、交通、水利等行业近30余个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的作用,一方面是行政验收的技术支持与确认,直接服务于行政验收,肩负着行政职责外延的责任;另一方面受建设单位委托,完成对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的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质

量、进度及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方面进行确认和评定,承担咨询评估服务的角色。这就要求在技术评估工作中,技术评估单位要担当好行政职能外延和咨询评估角色,处理好依法行政、业主需求和技术服务之间的关系,摆正自身位置,在工作中体现依法、求真、科学的作风,从而为技术评估工作奠定全面、稳固的技术和行政基础。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检查水土保持设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质量、投资使用和管护责任落实情况;评价防治水土流失效果;对存在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及建议等。 根据技术评估工作要求,我们在评估工作过程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规程要求,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改进、完善技术评估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一些经验,借此机会总结技术评估工作要点,以利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的为行政验收服务。 2 技术评估主要依据 2.1 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39号公布)第三章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水利部令第16号,2005年经水利部令24号修改)第四条明确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经验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2018)

前言 简述项目情况、水土保持监测过程及成果并附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地理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级,线性工程应说明起点、走向、途径县级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或改建)、工程规模与等级、项目组成、投资(概算总投资、土建投资)、建设工期(开工与完工时间、总工期)、占地面积、土石方量(挖方、填方、借方、弃方)等。 1.1.2 项目区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区地形地貌(地形特征、地貌类型)、气象(气候类型、将数量、雨季时段、风速及主导风向、风季时段、冻土深度)、水文(水系、水功能区划)、土壤(土壤类型)、植被(植被类型与林草覆盖率)、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与强度、国家(省级)防治区划等情况。 项目区点型工程按乡(镇)或县级行政区域确定,线型工程按县或地市级行政区域确定。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水土保持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变更、备案,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意见落实及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处理情况等。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3.1 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 对照监测实施方案,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布局、内容和方法等实施情况。 1.3.2 监测项目部设置 接受委托时间、监测进场及技术交底时间、监测项目部组成及技术人员配备等。 1.3.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影像资料等。 1.3.4 监测设施设备 包括固定观测设施的建设情况,监测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 1.3.5 监测技术方法 简要介绍一般监测方法(包括遥感监测、实地测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等)类型,重点介绍针对工程特点采用的监测方法,如无人机、实时监控等。 1.3.6 监测成果提交情况 包括监测实施方案、记录表、水土保持监测意见、监测季度报告、监测年度报告、监测总结报告等成果的提交时间、对象(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等。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分析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水土流失,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极大地影响着这些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其经济发展,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使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对策 Abstract: Soil erosion, as a natural phenomenon, greatly affecting these areas people’s production, life, restricts i 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serious harm. China is the world’s most serious soil erosion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Soil and water loss makes our country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Key words: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oil erosion;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其次,水土流失造成了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增加了江河洪水威胁,降低了江河通航能力。近年,长江流域屡受洪涝威胁,与沿江湖泊萎缩有很大关系。此外,因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而河道淤积造成潜在的洪水威胁,可能是更为重大的问题。再次,水土流失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据水利部门的调查,凡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都是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地力下降,耕地萎缩,生产结构单一,农民陷入一种“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从而要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二、水土保持的预防和治理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精髓。预防水土流失就是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手段,使人们在生产活动、开发建设中,尽量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更不能加剧水土流失。 措施可分为以下三点:1.坚决禁止严重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如禁止毁林开荒等。2.严格控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并要求达到法定的条件,如实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制度等。3.积极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如植树造林等,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 治理水土流失就是在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并合理配置生物措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日期:2008-04-10] 来源:水保监督站作者:水保监督站[字体:大中小] 开发建设项目及开垦荒地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内容及格式样本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一、综合说明 综合说明应简要说明下列内容: 1、主体工程及立项的概况。 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 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主要包括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量、水土流失重点区段及时段。 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 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8、主要结论与建议。 9、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方案编制总则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2、明确方案编制的依据,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与标准、相关资料等。 3、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即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该标准为最低标准,执行中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说明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4、论述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5、说明方案编制的原则。 6、确定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三、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应说明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施工组织、工程占地、土石方量工程投资、进度安排、拆迁与安置等情况。若有与其它项目的依托关系应予说明。 四、建设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概况应说明项目所在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情况,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项目所在地的国家级、省级和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区域内生态建设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可借鉴的经验。 五、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分析与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