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

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

年,我国的发生严重困难。

4.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5.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6.1966年,“”全面发动起来。年,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

7.“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8.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9.大庆石油工人“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10.193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二、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三、练习巩固

1.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是()

A.在本世纪末,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15年内赶超英国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

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①广大知识分子遭到批斗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③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5.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

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誊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

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出现了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2)你认为政府制定政策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1956 主要矛盾农业国工业国 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国民经济 4.经济规律 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6.文化大革命1976 7.挫折 8.工业体系

9.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10.氢弹 1970 籼型杂交水稻

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会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1.D 2.B 3.C 4.B 5.A

6.(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实事求是,立足于基本国情;要考虑制定政

策的实用性和长远性;要立足于改善国民生活和提升国家实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贡献。 2.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年我们伟大祖国成立68周年了。几经风雨,几番沉浮,中国共产党把一个破败凋敝的中国改造的朝气蓬勃、万象更新。循着60多年的历史长河逆流而上,一幅幅绮丽的风景随之跃入我们的眼帘。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1956年至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时期的别样风景。据你所知,这段探索历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学生:不是,为什么不是?把你了解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说的对,但是不太全面,本节课,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这段探索历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就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材料一: “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对总路线做了如下解释:“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讨论: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甘人后、急切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同时,总路线在执行过程中,盲目追求建设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 材料二: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中指出:“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从此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那时的炼钢指标是:1957年535万吨,1958年1070万吨,1959年3000万吨,1962年9000万吨。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出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高指标、瞎指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6课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薛力 时间2014.2.26 地点305室召集人薛力 课题6课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课时 1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重难点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线的提出。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 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 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主要任务、意义是什 么? 2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 开端? 3. 严重失误的表现、主要标志、失误的原因、党是如 何纠正的? 4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有哪些? 5.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 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 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 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2018新教材)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就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2.小组探讨、分析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3.列表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取得的成就。说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及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旧知回顾,提问。 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略。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国家领导人会采取什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呢?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3.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说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标志。 4.分析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的原因及从这些错误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师: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是什么会议? PPT出示问题: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师播放:影音资料:中共八大的召开。 生1: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生2: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生3: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做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实际,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带学生进入当时历史情境,并从视频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党中央又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总路线。 PPT出示问题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总路线中的“多快好省”四个方面中哪些方面容易被人们忽视?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路线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学习,出现左倾错误做铺垫。 生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易使人们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多”和“快”,而忽略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 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 年,我国的发生严重困难。 4.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5.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6.1966年,“”全面发动起来。年,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 7.“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8.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9.大庆石油工人“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10.193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二、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六单元

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说明: 1、全卷四大题,共6页,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姓名、校名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方格内,不准在试卷上作 任何标志。 3、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2、根据爱迪生的发明来判断,他属于 A、地理大发现时代 B、蒸汽时代 C、电气时代 D、电子时代 3、因为汽车制造的成本大大降低,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这主要得益于 A、汽车工业的规模扩大 B、汽车制造由机器化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流水作业 D、降低了汽车制造厂工人工资 4、看下图,对比19世纪的柏林大学与15世纪的巴黎大学,从下设科系的不同中,可以看出19世纪重视 15世纪巴黎大学下设的四个系19世纪柏林工业大学下设的四个系文科法科医学科神学机械冶金化学造船 A、社会科学 B、医学 C、自然科学 D、神学 5、1840年前后的英国,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基本取代了 A、工人劳动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家庭作坊 6、奥运会由希腊城邦之间的运动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现代奥运盛会,说明了 A、古希腊文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B、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各地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更加广泛 D、各地区之间人们的爱好越来越广泛 7、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海地 8、19世纪末,占领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荷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布置) 二、合作交流 (一)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组织(二)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 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 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 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6 根据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7 根据“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敬爱的党组织: 过多天的党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上党课的一些感想,一些总结。 上党课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回望,对现在中国的思考,并且还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我深刻感到中国***的伟大,中国能有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局面,没有***的正确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从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党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人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中国***,才能真正代表他们利益,才能真正挽救中国。新中国的建立,**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此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中国***是一个成熟的党,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她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在愈挫愈勇中走向成熟,在除旧迎新中稳定政权,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壮大发展,在与邪恶力量的决战中迎接胜利,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创辉煌。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离不开中国***的正确领导。中国***用联系,发展,矛盾的眼光看问题,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以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且由工人阶级中具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而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党的八大中,***同志也指出:***员“必须站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努力创造无愧于***员称号的业绩。”他说:“我们每一个***员,大都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整个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的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我们说***员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周围的群众作出表率,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党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务,作出显著成绩,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带动和鼓舞力量,影响和激励广大群众,共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前展。”“广大***员要充分认识自己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为一个***员在职业工作中应表现出来的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观念,努力掌握一流的职业技能,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提升服务意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最大可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优质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美、德等国在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大众教育出现的背景;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了解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图表《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了解从1801年到1911年,这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培养学生观察图表、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生活 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阅读上述文字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材料和教材,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缓慢,每年大约增长0.5%~1%。在土地比较辽阔的地方,如北美的新英格兰和俄国,人口增长率要超过1%,但人口已经比较密集的地方,如在法国,则低于0.5%。有的年份,死亡率超过出生率,造成了人口大幅度下降,比如遇有战争、瘟疫和饥荒的年代。 材料二: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78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 设问1:为什么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缓慢? 提示: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落后,战争频繁,自然灾害不断,医疗卫生条件不好。 设问2: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政治环境的稳定、人口流动的增加、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等。 设问3:试着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提示: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口增长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商品销售市场。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题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题研究生本教育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⑤邓稼先、王进喜 等先进模范人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 培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寻找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分组学习,加 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析材料和图片,正确评价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课题研究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多媒体演示:机床、喷气式飞机、红 旗轿车、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能回想起我们学 过的哪些知识? 1.三大改造都改造了哪三个方面? 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标志? 过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党和人民 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 请同学翻书到第6课。 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 并尽快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 题。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 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 么?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制定的 这一任务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世界 学生看图思 考 中共八大把 经济发展放 在首位。中共 八大制定的 任务是符合 当时国情。中 共八大解决 对学生的回 答,巧用表 扬,最大限 度地调动孩 子学习的积 极主动性, 让他们扬起 自信的风 帆,学会学 习,学会生 活。 让学生 进入情境,调 动他们的兴 趣,来更好的 复习旧知识 巩固学 过的旧知识 与新知识做 到自然的链 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经济规律,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化大革命”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长辈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左”的错误。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本课讲述了从1956 年至1966 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出现过挫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这些错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提醒,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借鉴。

(完整版)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说课稿

教材内容分析 《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这一课在部编教材中独树一帜,它将原有的两个知识进行了整合,不光知识容量大大增加,而且在一些敏感独特的政治词汇的教学使用中,加大了理解难度。但是它在本册中得地位非常特殊,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老师下大功夫,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知。本节课我用一课时把新课授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过程: 1、通过毛泽东诗词作为引入,导入本课的学习。 2、以板书内容为纲要,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认知。 3、通过图表分析各个时期影响国家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历史事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成就,将大跃进和文革作为阻滞经济发展的案例进行处理,以柱状图作为线索,贯穿全课,突出经济变化。 4、结合图片和史料,分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影响和结果,结合当时的国情,引导学生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达到论从史出,以史明鉴的目的。 5、了解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树立典型,起到模范的作用。 6、由老师进行总结。 7、习题巩固 4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大体上有三个部分的知识板块,每一部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践证明这种贴近学生的教材整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但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的讲解不是很全面(关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以钢为纲等内容的介绍),学生对于想相关史实不太理解,这就要求在上课时多运用例子、图片来讲解这段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知道城市化和工业化密不可分,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很多问题,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 2.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理解工业革命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客观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从而理解是工业革命带给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文明生活。 【教学重点】 从现实出发,通过列举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的变化,感受工业革命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教学难点】 “工业化、城市化”等抽象、专业内容的理解;感受、理解现实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深深打上了工业化的烙印,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极大的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了新的痛苦。工业革命到底让这些工业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的呢,还是有害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学生讨论:为什么工业革命能够促进人口增长?(生产力、医疗等方面) 2.工业革命促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3.大众化教育 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二)城市化 1.概念解释: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2.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历史上城市的形成。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镇和城市,这就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的运动——城市化。因此,工业化必然会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又进一步推进工业化。 (三)社会问题 1.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病”) (工业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 ①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 ②环境污染。 2.分组探究:如何解决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如何改善城市环境(水、大气、噪音、固体废弃物等)? 三、合作探究: 你所在的城市(城镇)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城市化的程度如何? 四、作业布置: 目前我国也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调查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或你家庭生活的变化,写一篇题为《工业化对我生活的影响》的短文。 【板书设计】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二)城市化 (三)社会问题

历史八年级新教材下册第6课教案

.图片展示: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 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和人类生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师应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人口迅速增长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从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角度理解大众教育的推广。对城市化,教师应从工业革命导致大量工厂出现,对自由劳动力需求增加的角度,讲解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从人口增加和城市缺乏统一规划两个角度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社会问题,教师应运用图片、影像资料、数据、表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新课导入】 世界史的轮廓是“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了一片荒漠”。两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什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师提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期?什么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说出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情况。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 在1801年时,法、德两国的人口增长较快,分别达到2735万和2400万。英、美两国增长较慢,分别是889万和530万。到1851年时,法、德两国人口依旧增长较快,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超过英国,达到2319万人。到1881年,美国人口增长超过德、法、英三国,达到5016万,德、法、英三国分别达到4523万、3740万、2597万。到1901年,美、德、法、英四国人口数分别为7600万、5637万、3845万、3253万。到1911年,美、德、法、英四国人口数分别为9197万、6493万、3919万、3607万。从图片可以看出,美国人口在1881年后的增长超过其他三国。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教师多媒体出示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各个时期促进人口增长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给出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