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精品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精品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精品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贡献。 2.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年我们伟大祖国成立68周年了。几经风雨,几番沉浮,中国共产党把一个破败凋敝的中国改造的朝气蓬勃、万象更新。循着60多年的历史长河逆流而上,一幅幅绮丽的风景随之跃入我们的眼帘。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1956年至1966年探索社会主义时期的别样风景。据你所知,这段探索历程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学生:不是,为什么不是?把你了解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说的对,但是不太全面,本节课,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这段探索历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就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材料一: “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对总路线做了如下解释:“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讨论: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甘人后、急切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同时,总路线在执行过程中,盲目追求建设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 材料二: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中指出:“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民为年产1070万吨钢奋斗,从此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那时的炼钢指标是:1957年535万吨,1958年1070万吨,1959年3000万吨,1962年9000万吨。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出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高指标、瞎指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教案1 华东师大版 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科学以自然研究对象,自然中存在无穷的奥秘,科学好象一把开启自然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学习科学是我们认识自然和准备进行新的探究的有效途径。 2.观察和实验是探究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观察—— ; 实验——。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⑴观察 (2)收集和处理事实和数据 (3)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 (4)实验调查,检验假设 (5)得出结论,作出解释,科学原理来解释 2、预言海王星的存在的是——亚当斯,勒威耶 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的是——加勒 <习题1>当你感冒后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 A.交流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订计划 D.检验与评价 三.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㈠测量你的身高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符号___, 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转换: 2.长度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选正确。根据实际的需要,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选择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量程(一次能测出的最大值) 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2)放正确。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看正确。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记正确。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读出上面正 确的测量值 3.测量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测量误差。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是常用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4、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累积法——1、测单张纸的厚度; 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方法二、夹长法—— 方法三、替代法——化曲为直测量曲线长度 方法四、轮转法——测量曲线长度 <习题2>某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得的值分别是:12.05米,12.04米,12.06米, 12.03米,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是 ( ) A、12.04米 B、12.045米 C、12.03米 D、12.05米 <习题3>某同学测量其弟弟的身高是I.478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厘米 B、8是估计数字 C、这个数值准确程度为毫米 D、这个数值的准确值为1.47米 (二)测量你的体重 使用磅秤前的注意点: (1)指针应该在零刻度线 (2)看清磅秤的量程和分度值 (三)测量你的体温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体温计的量程范围是35℃~42℃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第四单元教案

第三、第四单元共15课时 第十课、“冷战”与“热战”(2课时) 一、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通过阅读“每课一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比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二、导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学设计意图由二战导入,学生自主看书,小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化设计一、复习导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课题。二、设计问题: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血、流汗又流泪的战争,然而还有一种战争,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一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 三、进行新课: “冷战”与“热战” (一)、“冷战”政策: 1、背景: (1)美苏矛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自由回答交流分析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一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矛盾初显(2)战后美国的形势: 2、表现 (1)序幕:“铁幕”演说 (2)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 (3)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 3、冷战的结束:1991年 (二)局部“热战”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2018新教材)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就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2.小组探讨、分析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3.列表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取得的成就。说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及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旧知回顾,提问。 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略。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国家领导人会采取什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呢?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3.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说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标志。 4.分析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的原因及从这些错误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师: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是什么会议? PPT出示问题: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师播放:影音资料:中共八大的召开。 生1: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生2: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生3: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做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实际,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带学生进入当时历史情境,并从视频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党中央又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总路线。 PPT出示问题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总路线中的“多快好省”四个方面中哪些方面容易被人们忽视?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路线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学习,出现左倾错误做铺垫。 生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易使人们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多”和“快”,而忽略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自然》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大自然》 大班课程《大自然》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的社团与同龄人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美丽大自然的感受,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色彩,了解七彩虹的名字。培养幼儿感受色彩和激发艺术兴趣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班《大自然》的课程计划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了解七种颜色的彩虹名称。 2.与您的同伴合作,以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您对美丽大自然的感受。 3.培养幼儿感受色彩和激发儿童艺术兴趣的能力。 4.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平衡美。 5.培养幼儿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水果糖果,多媒体和课件,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工作显示板等。 学习工具:水彩笔(蜡笔),剪刀,彩色纸,胶水,大张铅纸等 活动程序: 请让孩子们品尝各种水果糖,并谈谈他们吃的糖的颜色?你怎么看?

2,课件展示自然风光,让孩子欣赏,从中找到更丰富的色彩。 3.欣赏第二段音乐,让孩子们谈谈音乐中表达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听到的? 4,主题的介绍,老师:颜色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老师记得一种叫做彩虹的自然现象。谁可以命名彩虹色?(儿童的答案)孩子们分为七组,每组以颜色命名。 5.欣赏三部儿童作品(电子幻灯片),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表达自然? 6.展示材料让幼儿讨论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来表达自然之美。 7,孩子的创作,教师组的导游指导。尊重幼儿的愿望,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重新组合每个小组的阵容,并开始使用颜色来创造。 8.显示每组作品并进行交流。每个小组派儿童作为评论员,其他人和老师作为观众,并参观了《美丽的大自然》展览。 9.欣赏杰作。老师: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是多么新鲜,神奇和美丽,艺术大师用丰富的色彩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孩子们可以享受3D4作品并简单地谈论他们自己的观点)。 结束语:原始主人的思想与我们的许多孩子一样。只要人们经常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的美丽,并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一定会很快成为艺术大师。最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发现并感受更美丽的色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学设计——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教材分析] 1、本方案是《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2、本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共安排4个实验性活动,有的涉及物质科学,目的是用生动的现象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以及亲历科学探究的欲望。 3、在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尽可能邀请多一点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一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并指导学生围绕这些奇妙的现象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从而使得学生兴致昂然,陡生情趣,使学生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动机。 [教学目标] 1、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悦。 4、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效地引导学生围绕有关实验现象开展观察和讨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探究式,讨论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都是一个从不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和实验是我们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仔细观察奇妙的实验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吧。 介实验操作

什么 色还有什么变化?

这是《科学》学科的第一堂活动课,在学生的思想中,科学是神秘的,科学是遥远而不可及的。他们对科学家是怎样工作、怎样探索、怎样解决问题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因此,这堂课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所以在这一堂课上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还尽可能多的邀请学生加入。(如明信片的下落运动:多人;溶液颜色的变化:少数人;肥皂膜的变化:多人)。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说所有学生都兴趣盎然,主动参与,情绪高涨。最后,提出问题是想把学生的这种兴致再强化一下,能保持延续下去。 [学习小结与练习] 1、自然界存在种种奇妙的现象,我们要探究自然的奥秘,____和____是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观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关_______,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再现。 3、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的植物,会出现_______的现象。 4、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酚酞,溶液会变___。

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教学目标 通过对列举的奇妙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有很多奥妙,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难点: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 教具 1.多媒体课件《天文》、《海底世界》、《熊猫》、《火山》等。 2.化学实验溶液酸、碱、酚酞等。 课时 2节课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 导入新课:播放有关图片和录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 探究:1.你对宇宙了解有多少? 2.海洋深处有生物吗?如果有,它们的能量来自何处?人能在那里生存吗? 3.为什么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你认为熊猫会灭绝吗?为什么? 4.为什么地球表面会发生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5.让学生提出问题。 讨论:1.你还对自然界的哪些其他现象感兴趣? 2.为什么你对这些现象感兴趣? 3.让学生提出可讨论的问题。 探究:1.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2.怎样能发现蝙蝠的定位本领? 3.有些动物有迁徙的习性,它们是靠什么导航的?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茫茫宇宙,奇妙无穷,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一个美丽的星球——我们共同的家园,那里有人类及人类的朋友——各种动植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自然,学习科学,保护自己的美好家园。

作业:1.让学生提出一个关于科学的问题。 2.自主准备下一节课的有关实验。(可参照课本也可自己设计) 第二课时:以活动为主。 引入新课:展示科学家霍金的照片,介绍有关霍金的研究成果,提问:为什么霍金及爱因斯坦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重视。 活动:1.让学生做明信片下落的实验,记录、讨论。 2.老师做液体颜色有变化实验、要求学生做记录、讨论。 3.参观实验室和了解实验室的各种仪器。 4.学生演示自己准备的实验,老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总结: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学会观察、记录、讨论科学的方法。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 敬爱的党组织: 过多天的党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上党课的一些感想,一些总结。 上党课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回望,对现在中国的思考,并且还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通过对党的历史的了解,我深刻感到中国***的伟大,中国能有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局面,没有***的正确领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从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开始,党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人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中国***,才能真正代表他们利益,才能真正挽救中国。新中国的建立,**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此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中国***是一个成熟的党,又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她在历史的选择中诞生,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在愈挫愈勇中走向成熟,在除旧迎新中稳定政权,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在民族抗战的烽火中壮大发展,在与邪恶力量的决战中迎接胜利,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创辉煌。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离不开中国***的正确领导。中国***用联系,发展,矛盾的眼光看问题,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以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而且由工人阶级中具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而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党的八大中,***同志也指出:***员“必须站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努力创造无愧于***员称号的业绩。”他说:“我们每一个***员,大都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整个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的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我们说***员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周围的群众作出表率,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党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任务,作出显著成绩,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带动和鼓舞力量,影响和激励广大群众,共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前展。”“广大***员要充分认识自己从事的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为一个***员在职业工作中应表现出来的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观念,努力掌握一流的职业技能,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本领,提升服务意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最大可能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改变课堂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同时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用行动去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下面,本人就课改以来在这方面的尝试和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为师生互动做好良好的铺垫。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在了解、掌握“对手”的情况之下,才能有的放矢,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必须全面的并且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姓名、爱好、个性、特长、学习、家庭背景等等。可以从多渠道去了解,任教过的老师、学生档案、家长和自己的观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是做好了这一步,可以使以后的教学工作针对性强,能够因材施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师生的互动大下很好的铺垫。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 “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三、努力使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选取开放、多样湖互动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是师生互动的关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经济规律,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化大革命”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长辈亲身经历过动荡的十年,并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学生容易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左”的错误。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本课讲述了从1956 年至1966 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出现过挫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这些错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提醒,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借鉴。

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苏东的艰难探索》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史鉴今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2.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导入: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经济改革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1)农业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即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并扩展到政治领域。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2)工业改革: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等。 (3)评价: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2、政治改革 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但赫鲁晓夫的这些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3、学生“说一说”: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4、师归纳: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斯大林功绩卓著,不能因其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等而抹杀。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是错误的,正因为他不能全面读认识斯大林,全面客观地分析3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社会现状,因此,他的改革就注定无法成功。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东欧国家的社会改革) 1、改革背景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匈牙利的社会主义改革。 2、匈牙利改革 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致力于推行改革,他强调不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模式”,在卡达尔的领导下,匈牙利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上,匈牙利政府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家政局也长期保持稳定,但是到了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改革因遇到一系列困难而陷入低潮。 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进行了改革。但改革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 三、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但都因缺乏科学理论,未经深思熟虑,急功近利而失败。苏东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有很重要借鉴和启示。

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习题1(无答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习题1(无答 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一、选择题 1.小王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奇妙的科学世界,下列说法和知识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电闪雷鸣 B.“神六”升空 C.雨后彩虹 D.大雁南飞 3.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中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 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 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 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 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 4.能够在南极生存的生物必须()。 A.会游泳 B.会飞翔 C.耐严寒 D.耐干旱 5.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谁的看法()。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 1. 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通过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根据科学家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恐龙早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你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吗?如果不了解,请上网查一查。根据你掌握的信息,提出一个有关“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猜想。你的猜想:。 3.请你仿照例子,针对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 例:鱼在水中游动。问题:鱼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①下雨了。问题:。

(完整版)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说课稿

教材内容分析 《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这一课在部编教材中独树一帜,它将原有的两个知识进行了整合,不光知识容量大大增加,而且在一些敏感独特的政治词汇的教学使用中,加大了理解难度。但是它在本册中得地位非常特殊,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老师下大功夫,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知。本节课我用一课时把新课授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过程: 1、通过毛泽东诗词作为引入,导入本课的学习。 2、以板书内容为纲要,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认知。 3、通过图表分析各个时期影响国家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历史事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成就,将大跃进和文革作为阻滞经济发展的案例进行处理,以柱状图作为线索,贯穿全课,突出经济变化。 4、结合图片和史料,分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产生的原因,影响和结果,结合当时的国情,引导学生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达到论从史出,以史明鉴的目的。 5、了解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树立典型,起到模范的作用。 6、由老师进行总结。 7、习题巩固 4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大体上有三个部分的知识板块,每一部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践证明这种贴近学生的教材整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但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的讲解不是很全面(关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以钢为纲等内容的介绍),学生对于想相关史实不太理解,这就要求在上课时多运用例子、图片来讲解这段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

奇妙的大自然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奇妙的大自然(说话写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例文,学习正确运用多种疑问词进行提问,尝试从不同方面提出 更多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学习正确运用多种疑问词进行提问,尝试从不同方面提出更多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写话卡片、课件、磁铁板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发自然的思考 1、听说前几天你们去春游了,玩得开不开心?你们去的哪里?(指导把话 说完整)你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都观察到了什么?可以说你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说你闻到的、触到的。 2、生广泛汇报,教师相机评价点拨:留心观察;用词;感受奇妙。那你们 在春游时看到……闻到……听到……又有哪些疑问呢?生汇报,师评价:会观察、会思考的好孩子;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3、小朋友们,大自然包罗万象,刚刚你们说的有植物,有动物,这仅仅是 大自然的一小部分。你们看,出示课件——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 这山、这水、这宇宙、这星球、这季节、这气候等等等等都是大自然。 4、大自然可真——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大自然吗,相信你们的心中还藏 着许许多多的的小问号。接下来就请同桌两个小朋友面对面,你提一个,我提一个,比比谁的思考多,比一比谁能从不同的方面提出更多不同的问题。 5、指名汇报,你刚刚提了几个问题?师相机引导归类 (二)学习表达的方法 1、小朋友们太棒了,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孩子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刚 刚你们从大自然的那么多方面提出那么多有趣的小问号,而且有个疑问词你们用得特别好——师板书“为什么”,难怪大人们都说小朋友是“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们知道吗?其实提问题可是大有学问的。有一个小朋友也对大自然感兴趣,他也提出了好多问题,他都是怎么提的呢? 2、生自由读,指名4生分句读。师相机归类。 3、你发现他的问法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吗?生整体汇报,师相机点拨。 *出示前四句话,再指读。这四句话都是用为什么来提问,但是“为什么” 这个疑问词的位置却不一样。 *不用为什么也可以提问呢,他还用了哪些疑问词。老师再送你几个疑问词。 *小结方法:看来这提问题还真是一门学问,用“为什么”可以把它放在句前,也可以放在中间;不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来提问。这问问题的方法可真多呀!你们是不是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问了呢?出示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节 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教案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本节课是针对《科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上册“走近科学”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以书本上的内容为主,讲解五个自然现象,和学生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书本上的五个活动,因为由于可操作性较强,通过讲解一些要点,留给学生课后去做。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针对初一的新生,这些学生是刚开始步入初中科学的学习,还不清楚如何进行科学的学习。通过一起看书本,试着让他们领悟怎么看书,看书时应该注意哪些。 1、对科学课程形成良好的印象和产生浓厚的兴趣。 2、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喜悦。 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知识的学习 引言: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索了奇妙的自然界,也让大家一起经历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通过看书,再来进行探索一次奇妙的自然界。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书上给我们举的第一个例子,“为什么树上熟透了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飞向外空?” 学生: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 老师:很好,但是如果你奶奶问你这个问题,你也这样回答么? 学生:不能。 老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来描述呢? 学生:重力的作用。(注:学生回答不出来) 老师:其实万有引力指的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万物都在地球的吸引下,都会受到重力。其实是因为重力的原因,才让苹果下落的。 老师: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例子。“为什么蝙蝠能在黑暗中自由飞行,而人在黑暗中为什么会举步维艰?” 学生:因为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老师:很好,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蝙蝠是怎样通过超声波来判别方向的呢? 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