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产业分析报告(2013)

红枣产业的分析报告

一、概要

红枣是我国第一大干果品种;红枣营养丰富,是重要滋补食品和药用食品,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用途广泛;传统中医认为红枣具有健脾、养胃、补血、护肝、益气、安神等功效,自古以来就是养生佳品。我国有13亿人口,多有吃红枣的习惯,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红枣需求量将日益提高。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迅速。1982~2011年的30年间,我国红枣总产量增长了近7倍,其中2000年130.3万吨、是1995年的1.6倍,年增长10%;2010年,全国枣(干重)产量258.76万吨,是2000年的1.98倍,2011年我国红枣产量突破346.78万吨,比2010年增长34%。

红枣产地主要集中在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与河南,据国家林业局编制的《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到2011年,六个产枣大区红枣(干重)产量为312.8万吨、占全国的90.2%,其中,新疆红枣产量占全国的26.49%,陕西20.27%,山西14.03%,河北13.11%,山东9.8%,河南6.48%。另外,宁夏及相邻的甘肃,是西北红枣的重点产区,2011年,甘肃红枣年产量6.67万吨、占全国的1.92%,宁夏红枣年产量4.2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24%。我们预计,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逐步进入挂果期、盛果期,未来几年红枣产量将大幅增加,现有的红枣种植产业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红枣产业具有富农、生态、健康等重要意义,各主要产区均争先恐后做大红枣产业,近年来,红枣园、红枣产业带不断涌现。河北沧州提出建设世界最大的红枣基地、山西临县提出建设“中华枣都”,新疆阿克苏提出建设“中华枣园”。包括吕梁地区、临汾市、榆林市、延长市等晋陕黄河两岸跨省区的“峡谷红枣产业带”已经基本形成,红枣种植面积达450万亩,

正常年景产量20万吨以上。

目前,红枣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东亚、东南亚中华文化圈,其中95%在国内。随着国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红枣产品的市场规模快速放大。2011年红枣销售323.88亿元,是2005年的2.7倍,比2009年增长32.9%。红枣消费市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红枣市场目前仍以原枣(干果)消费为主。2011年,全国原枣销售额为268亿元、市场占比约83%,仍占绝对份额;加工产品销售额约56亿元、占比17%,但加工产品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11.8%上升为17.1%。2011年红枣粗加工与深加工产品比2005年分别增长约2.6倍和4.0倍,比2009年分别增长47.3%和68.4%。

红枣消费市场绝大部分在国内,出口量很少。2012年,我国红枣出口8521.67吨,仅占2011年全国红枣产量的0.25%,占销量的0.26%。金融危机后的2008-2012年五年,红枣出口总量为3.96万吨,虽然比金融危机前的2002-2007年六年减少了49%,但出口价格不断上涨。2008-2012年五年的贸易额比金融危机前六年(2002-2007年)增长了56.3%,出口价从794.45美元/吨增长到2433.66美元/吨,增长了2.06倍。红枣的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国内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红枣消费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原来自产自用的居民将逐步脱离红枣生产,红枣商品化率将有很大提高。我们预计,未来枣产品的需求量将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部分优良品种和高档深加工品的需求增长,仍将超过20%。红枣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红枣产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枣树,是鼠李科枣属植物,是我国的特色果树,是我国的第三大果树(仅次于苹果、柑橘)品种,在近年来大宗果树增势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下,枣树以其适应性强、整形修剪方便、早果速丰、营养丰富、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等优势,成为我国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难题的重要产业。

红枣又名大枣、华枣,是枣树的果实,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是祖国传统医药中“药食同源”的优良补品,也是被国内外医药界重视的滋补剂。因此,近十年红枣产业成了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1、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枣树面积由2004年的119.6万公顷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153万公顷,增长28%。

我国红枣产量也快速增长,1995年全国红枣产量仅78.2万吨,2000年达130.3万吨、是1995年的1.6倍,年增长10%;2010年全国枣(干重)产量258.76万吨,是2000年的1.98倍;2011年我国红枣产量突破346.78万吨,又比2010年增长34%。与此同时,红枣销售额也快速增长,2005~2009年我国红枣销售额从116.4亿元增长至24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3%。

红枣消费市场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2011年红枣销售323.88亿元,是2005年的2.7倍,比2009年增长32.9%。但红枣市场目前以干果消费为主,加工品份额很小。2009年,全国原枣销售额207.7亿元、占总销售额的85.2%,粗加工产品23.4亿元、占9.6%,深加工产品12.6亿元、占5.2%。但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3.6%上升到2009年的5.2%,红枣加工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其中深加工产品刚刚起步,目前比较活跃的大型加工企业主要有山东鼎力、河北恩济与沛然、河南好想你等。

2、枣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事关全国贫困地区近千万人口的扶贫产业。

全国有约800~1000万人以枣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中主要分布于山沙碱旱等贫困地区。在河北太行山区,河北、山东环渤海盐碱区,陕北黄土高原,山西吕梁山区,河南黄河故道风沙区以及新疆、宁夏、云南、广西等地的许多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枣树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枣产业如果出了问题,几百万人口可能会返贫,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将失去脱贫和致富的希望。枣产业已成为许多山、沙、碱、旱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摇钱树”,成为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好抓手。

3、枣产业是许多贫困地区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难题的抓手产业。

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和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与桃、杏、李、栗一起并称为我国的“五果”,是经济林中生态价值最高的经济林之一。

枣树抗旱、耐寒,是山、沙、碱、旱等恶劣环境的主要树种,是发展节水型林果业的首选良种。在河北省沧州80%森林的为枣树,太行山区的赞皇、阜平、行唐,吕梁山区的临县、石楼、柳林,陕北的清涧、佳县等50%的森林为枣树,在新疆阿克苏、哈密、和田塔克拉马干沙漠的周边地区,枣树正在成为绿洲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到2009年,全国枣树种植面积约195万公顷,为我国森林覆盖率贡献了1个多百分点。

4、红枣是重要滋补食品和药用食品,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红枣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及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是集药、食、补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养生佳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中国农科院分析中心测定的中国红枣(干枣)常见营养成分为:水量25%~30%、糖50.3%~86.9%(以还原糖为主)、蛋白质2.92%~4.0%、粗脂肪0.2%~0.96%、粗纤维1.6%~3.1%、磷0.09%~1.27%、钾0.61%~1.05%、钙0.03%-0.06%、胡萝卜素0.01mg/100g、核黄索0.04 mg/100g、尼克酸0.6mg/100g、硫胺素0.06 mg/100g。

红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素有“活维生素C丸”之美誉,每百克鲜枣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500~800mg,是苹果的70~80倍,比柑橘高7~10倍;红枣(鲜果)中维生素P含量高达3300 mg/100g以上,为果蔬之冠,能够维持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促进VC在人体内的积蓄,是预防与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成分。国外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红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此外,红枣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以及幼儿体内不能合成的

组氨酸和精氨酸。

《神农本草》、《本草纲目》对其医疗价值均有记载,认为枣有健脾、养胃、补血、护肝、益气、安神等功效。据统计,我国常用重要中药配方中60%用到红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三萜类化合物等营养成分,枣对气血不足、贫血、肺虚、咳嗽、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败血病和过敏性紫癜等均有疗效,红枣为国内外医界重视的营养滋补剂;红枣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抗癌、抗过敏作用。

红枣味道香甜,是多种食品的主料、配料,食用用途广泛,也是广受欢迎的休闲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红枣消费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5、枣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前面所说的食补养生之外,红枣在我国北方有深厚的文化渊源,结婚、节日等民俗均融入了大量的枣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历代戏曲、小说、诗歌、散文中,关于枣的故事也不胜枚举。

二、中国红枣种植业发展状况

(一)中国是红枣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国

1、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我国枣树种植业呈现了快速增长势头。据中国农业年鉴资料显示,我国枣树面积由2004年的119.6万公顷,快速增长到2009年种植面积约195万公顷,年均增长速度近10%,2011年,我国红枣种植面积153万公顷。

2、产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在苹果、柑橘等大宗水果增势趋缓的情况下,枣树的比较收益稳步提高,枣产业蓬勃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1982-2011年的30年间,我国红枣栽培总产量增长了近7倍,其中自1995 年以来,枣树面积和产量年均增幅都在10%以上。

我国红枣产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0年红枣(干重)全国总产量仅130.3万吨,2011年达346.78万吨,2000年的2.66倍,比五年前的2006年增长13.56%。与此同时,红枣销售额也快速增长,2005~2009年我国红枣销售额从116.4亿元增长至24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3%。2011年,我国红枣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3、红枣主要集中在北方六省

红枣的传统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和山西,据《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到2011年,五省2011年总产量为220.98万吨、占全国的63.7%,其年产量均在22万吨以上,其中,陕西红枣产量占全国的20.27%,山西14.03%,河北13.11%,山东9.8%,河南6.48%。

近年来,新疆的红枣栽植面积和产量增长迅猛,2009年红枣种植面积400万亩、产量17万吨,2010年种植面积约600万亩、产量24万吨;2011年种植面积已达675万亩、产量91.86万吨、分别占全国的25%和26.49%。新疆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红枣重点产区。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与河南六个产枣大区,2011年红枣(干重)产量为312.8万吨、占全国的90.2%。另外,2011年,甘肃红枣年产量6.67万吨、占全国的1.92%,

1.24%。

宁夏红枣年产量4.2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

中国枣树种植重点区域情况如下:

①新疆

新疆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最近几年快速突起的红枣重点产区。2009年红枣种植面积400万亩(挂果面积120万亩)、产量17万吨,2010年种植面积约600万亩、产量24万吨;2011年面积已达675万亩(地方525万亩、兵团150万亩)、产量91.86万吨、分别占全国的25%和26.49%。

新疆特殊的气候非常适宜优质红枣的种植,枣树主要分布在环塔里木盆地的巴州、喀什、阿克苏、若羌、和田地区及吐哈盆地。

②陕西

枣树在陕西省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广泛分布于黄河、渭河沿岸的榆林市佳县、延安市延川、渭南市大荔、咸阳市泾阳、西安市阎良等20多个县市。

据统计,陕西省2004年红枣种植面积165.9万亩、年产量13.12万吨,2010年红枣栽植面积268万亩(结果面积200万亩)、产量59.44万吨,2011年产量达70.29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0.27%,在全国排名第二。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省将新建和改造红枣经济林182万亩,总面积将达到450万亩,枣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11.5%。

③山西

山西拥有许多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的名优品种红枣,如稷山板枣、交城骏枣、太古壶瓶枣、临猗梨枣等,是红枣重点产区。据统计,山西红枣产量2004年为15.27万吨,占全国7.59%,2006年产量约31.43万吨、占全国的10.29%;2011年产量达48.64万吨、占全国的14.03%,在全国排名第三。重点加工企业有:天骄食业等。

④河北

河北是全国传统的产枣大省,目前全省已形成6个栽培区,即太行山低山丘陵及山麓平原栽培区、冀东南平原子牙河流域栽培区、冀南漳卫河流域栽培区、冀南滏阳河流域栽培区、冀中南滹沱河流域栽培区、燕山低山丘陵栽培区。全省红枣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有14个,其中沧县达到52万亩。

据统计,河北红枣产量2004年为66.64万吨、占全国的33.13%,是我国第一产枣大省;2011年为45.45万吨、占全国的13.11%,位居第四。重点加工企业有:沛然枣业、恩济生物等。

河北省枣的主栽品种区域性很强,2009年结果的360万亩中,大枣面积18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小枣面积17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港地区;冬枣56万亩,主要集中在献县、海兴、沧县等地。

⑤山东

全省各地均有枣树栽培,但主要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鲁北的金丝小枣和冬枣区,鲁西的圆铃枣区和鲁中南的长红枣区。2009年,山东全省枣栽培面积约300万亩,其中结果面积280万亩,其中前四个品种分别是:冬枣栽植面积达130万亩、产量为40万吨;金丝小枣栽植面积110 万亩、产量30万吨;圆铃枣栽植面积30万亩、产量6万吨;长红枣栽植面积27万亩、产量4万吨。

山东在全国红枣产业的地位,近年来快速衰减。据统计,山东红枣产量2004年为53.39万吨、占全国的26.54%;2011年为34.13万吨、占全国的9.84%,位居第五。重点加工企业有:鼎力国际、舜园枣业等。

⑥河南

2009年全省枣树栽培面积为130万亩,相对集中在内黄、新郑、镇平、灵宝、西华等枣区。形成以新郑灰枣、内黄扁核酸、灵宝圆铃枣、桐柏大枣、淇县无核枣、西华大枣、镇平广洋大枣及引进的冬枣、梨枣等优良品种为主,年产量38万吨。内黄县、新郑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大枣之乡”。

据统计,河南红枣产量2004年为24.65万吨、占全国的12.25%;2011年为22.46万吨、占全国的6.48%,位居第六。重点加工企业有:好想你、等。

枣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省已有大型枣业集团公司8个,小型加工厂600多家,年加工能力6万吨,产值10亿多元,年出口量1万多吨,创汇2亿多元。

⑦宁夏与甘肃两省

宁夏及相邻的甘肃省,是西北红枣的重点产区,近年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较快增长。

宁夏,属于红枣的传统栽培区,枣树主要分布在黄河附近的灵武、中宁、中卫、吴忠等地,主要品种有灵武长枣、同心圆枣、中宁圆枣和中卫大枣等。2004年全区枣树种植33万亩、产量1.34万吨;2007年全区枣树种植4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万亩、年产量突破3万吨;2011年全区种植面积达98万亩,红枣总产量4.28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24%。

甘肃,枣区主要分布在邻近陕西的庆阳宁县、平凉灵台、兰州、白银和河西走廊的临泽、民勤、敦煌等地。主要品种有临泽小枣、敦煌大枣、民勤小枣、兰州园枣、宁县金枣等。2004年全省枣产量5.86万吨;2011年,甘肃省枣树种植面积为49.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2.8万亩、红枣产量6.67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92%,全省枣区人口62万人,枣收入占枣农收入的18%,枣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0.8%。

(二)中国枣树种植品种情况

按果实用途分类,将红枣分为制干、鲜食、加工(蜜枣)三类。我国现有704个枣树品种,其中制干品种224个、鲜食品种261个、兼用品种159个。从目前各产区的主栽品种看,北方绝大多数为干鲜或制干加工兼用品种,约占总面积的90%;南方主要是制蜜枣品种,约占总面积的5%左右。

制干品种的特点是果肉厚、汁液少、含糖量高、制干率也高,适于晒干或烘干。在我国起主导作用的制干和兼用品种,目前为:河北和山东及天津环渤海湾地区的金丝小枣、太行山旱薄山区的婆枣和赞皇大枣、山西和陕西黄河沿岸黄土高原上的木枣、河南豫中平原黄河故道区的灰枣和扁核酸枣以及山东的圆铃枣和长红枣、宁夏黄河沿岸干旱地区的中宁圆枣等。这些品种的产量可占全国的90%以上。

鲜食品种的特点是皮薄、肉厚,肉质细而松脆,味甜汁多。在我国枣栽培区,越往北鲜枣果品品质越好。在我国起主导作用的鲜食品种,目前为:宁夏灵武长枣、沾化冬枣、山西骏枣、临猗梨枣等。

目前,我国有9个省市的27个县市被列入中国枣乡名单,其中河北有7个,代表品种有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大枣、冬枣和行唐大枣;山东6个,代表品种有金丝小枣、圆铃大枣、大枣和冬枣;山西5个,代表品种为板枣、相枣、骏枣、壶瓶枣、梨枣、木枣和油枣;陕西3个,代表品种为晋枣;河南2个,代表品种为灰枣、圆枣、扁核酸和鸡心枣;甘肃1个,代表品种为鸣山大枣,宁夏1个,代表品种为灵武长枣。其他省份也有其代表品种:如新疆的灰枣、骏枣、赞新大枣和哈密大枣,江苏的泗洪大枣,安微的尖枣和圆枣,浙江的义乌大枣,湖南的鸡蛋枣,台湾和海南的青枣。

就全国来说,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主栽品种有十个,分别是:山东乐陵的金丝枣、沾化的冬枣、山西中阳木枣、河南扁核酸、河北婆枣、山东圆铃枣、山西临猗梨枣、河北赞皇大枣、河南灰枣、山东长红枣,其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三)枣树种植业发展特点

1、枣树种植区域广泛

枣树气候和土壤适应性极强,能够在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32℃的气候环境中栽培和种植。枣树在我国的分布很广,跨北纬19~43°,东经75~125°,北至锦西、朝阳、磴口、中卫、酒泉、哈密,西至和田、喀什,南至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东至沿海各省。枣的垂直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主要分布于海拔200 米以下,在云贵高原可栽植在海拔1000~2000米的地区。但枣树的大面积栽培,传统上主要集中在冀鲁晋豫陕五省的黄河流域,近

年来新疆、甘肃、宁夏枣树的种植也有快速发展。其中新疆已成为全国的第一产区。

2、大规模种植方式逐步成为主流趋势

中国传统的枣树基本种植在山地、坡地或家庭庭院,基本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产地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枣树育种技术、枣棉间作、枣粮间作、北方地区的节能日光型温室、南方地区的遮阳栽培等一批新兴枣树栽培和种植技术在枣树种植领域得到了快速应用,加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节水灌溉技术、小型轻便农业机械、电脑检测系统)在枣树种植领域得到大力推广,使我国枣树的栽培逐步向精准现代农业方向迈进。

目前全国已经初步形成跨省区的大规模、大面积种植趋势。河北沧州提出建设世界最大的红枣基地、山西临县提出建设“中华枣都”,新疆阿克苏提出建设“中华枣园”。跨省区的“黄河晋陕峡谷红枣产业带”等一批大型枣树种植基地逐步形成。规模化、大型化的枣树种植趋势日趋明显。

3、新兴产枣区域快速崛起

冀鲁晋豫陕五个传统产枣大省,2011年仍占全国63.7%的产量,但受新疆和其他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的影响,五个传统产枣大省较5年前(2006年)的87.06%已下降二十三个点。

新疆红枣具有个大、皮薄、肉厚、质地较密、味甜汁多、色泽鲜亮、含糖量高、格外甘甜等优点,近年来,新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速度很快,2011年红枣产量占到全国的26.49%,新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宁夏、甘肃、天津、四川、江苏、北京等省市的枣树种植面积增长较快,东北和南方的鲜枣产业也正在快速崛起。

4、新的种植技术和枣树管理水平提升枣树产量

枣树种植业的新产品育种技术、抗病毒新品种培育技术、优质高产树种培育技术,以及包括基地建设、环境控制、品种选育、栽培管理、鲜枣采收及贮藏运输等在内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等新兴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枣树产量和效益。

5、下游加工厂商向枣树种植业延伸的趋势明显

近年各主产区均涌现出若干龙头加工企业,为了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保障原材料采购品种和品质,它们均加大对上游原材料供应的控制力度,其中多数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办法,将原来零星的红枣林地成片整理,还有一些企业通过林地和农地的流转集中土地,开始成片化、规模化承包种植。

三、中国枣产品加工业现状与趋势

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我国红枣消费仍然偏重于好原枣类产品,红枣加工产业长期在初加工上徘徊,到2011年原枣和初加工的市场占比仍高达93.5%;近五年,深加工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规模仍然只有6.5%。红枣加工行业小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目前还比较少,生产条件、技术能力、资金能力普遍不高。红枣深加工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红枣加工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目前只有“好想你”(002582)一家。

但是,随着红枣行业的财富效应,社会资金将更多投入到红枣的种植、加工及销售行业,行业的竞争将趋于激烈。

(一)产品市场结构

目前面市的红枣产品包括原枣、初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三类。从2005年以来,七年间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个重要特征是加工产品市场份额快速增加,产品市场占比从2005

年的11.8%快速上升为2011年的17.1%,六年间增长了约45%。

到2011年,红枣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比由2005年的3.6%、2009年的5.2%上升到2011年的为6.5%;与此同时,原枣市场占比却从2005年的88.10%、2009年的85.40%下降到2011年的82.8%,但仍占绝对份额。

预计2014年红枣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20亿元,其中原枣市场占比约为80%,初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2%和8%。

(二)市场需求现状及趋势

1、市场需求逐年上升

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枣产品的营养保健价值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近年来,中国枣产品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市场需求逐年上升。2009年红枣总销售243.7亿元,比2005年的116.4亿元增长109.3%、五年年复合增长20.3%,三大类产品市场均呈现快速增长。2005~2009年,原枣年增长18.2~20.1%,变化不大;但加工产品增幅较大,其中初加工产品年增幅一直22%以上,深加工产品从2007年以后在30%以上。

2011年红枣销售323.88亿元,又比2009年增长32.9%,其中,粗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分别增长47.3%和68.4%。2009~2011年,加工产品增幅虽有回落,但增幅仍然可观,其中深加工产品年增幅仍高于27%,增长最快;初加工产品年增幅接近20%。

枣产品的供应量和市场需求相比,仍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市场上高档优质的枣产品比例较低,市场需求远大于供应量。预计未来枣产品的需求量将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率,部分优良品种和高档深加工品,需求的增长仍将超过20%。

中国枣产品市场销售额及增长率

2、出口量少且起伏较大,海外市场尚待开发。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以前(2002年-2007年),我国红枣出口年平均为12945吨;金融危机以来(2008年-2012年)平均年出口仅7926吨、比前六年下降38.8%,其中2012年出口8521.67吨,虽比2008年、2010年、2011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仍未恢复到2008年以前的水平,比2002年-2007年的平均量减少34.17%。2012年红枣出口量仅占2011年全国红枣产量的0.25%,占销量的0.26%。

红枣出口主要集中在华人地区,台湾、马来西亚、香港是我国红枣的主要出口地区。2010年出口台湾占65.68%,马来西亚占22.25%。

随着保鲜技术和加工技术的进步,龙头企业对海外市场拓展力度的加大,中国红枣的海外市场将有更进一步拓展。

3、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1)红枣出口价格持续上涨。

每吨红枣出口价,2006年为1123.5美元,比2002年的646.7美元增长74%,2009年为2007.3美元、2010年为2270美元、2012年为3145.9美元,是2006年的2.8倍,是2009年的1.57倍。

其中,金融危机后的2008-2012年五年,红枣出口量为3.96万吨,比金融危机前的2002-2007年六年减少了49%,但贸易额却增长了56.3%,出口价从794.45美元/吨增长到2433.66美元

/吨,增长了2.06倍。

在红枣出口量大幅下滑的前提下,出口价格的上升,表明中国红枣产品在海外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

(2)国内原料红枣市价大幅上涨。

近年来,供枣产品加工的原料枣价格大幅波动,多数品种枣在起伏中向上攀升。

来源:好想你公司招股说明书

(三)红枣加工企业的盈利能力

红枣加工特别是深加工,是最近十年开始发展起来的,目前形成的市场规模仍然较小,深加工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盈利能力较好。一般讲,原枣的毛利率在15%左右,初加工产品在25%左右,深加工产品至少在30%以上。技术门槛越高、品质好的深加工枣产品,其盈利能力越强。

以下是好想你公司的有关资料,可见直接面向大众消费者的红枣加工企业,其主业的盈利能力:

(1)主要产品盈利能力:

(2)主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四、红枣行业的技术水平

(一)技术现状

近年来,中国枣产品技术发展较快。

1、枣树栽培方面:在育种、抗虫害、土壤、栽培设施等单项技术攻关基础上,已先后研究出适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时期特点的枣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并建成了一大批优质丰产示范园区。

2、在枣产品加工领域:精细化的深加工技术尚未普及,绝大多数仍采取自然晒制,浆烂损失和营养损失严重,且卫生标准低。目前,人工干制技术比较成熟,清洗分级后人工干制(烘干)、真空小包装的干制新模式在部分地区已经得到运用。同时,鲜枣澄清汁加工、红枣多糖提取等技术与工艺也不断成熟。

3、在储藏方面:“低温、高湿、低氧、超低二氧化碳、防腐”的技术措施是目前鲜枣储藏的主要技术手段。分级包装趋势逐渐明显,纸箱和精品小包装取代了大麻袋混合包装,但分级包装技术水平较低,干枣采用塑料袋抽真空包装应用十分普遍。

(二)技术发展趋势

枣产品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从枣的育种、栽培,到枣产品的加工工艺、质量标准以及鲜枣采后分级、包装、冷藏运输技术均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1、育种、栽培技术

在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依靠先进的生物技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富含蛋白质、糖类、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品种未来将在全国各地培育出来。

随着优质鲜枣周年供应技术体系的开发,能够为建设大规模的鲜枣基地提供支撑。同时,无公害标准化技术体系研发,能确保外向型优质、安全枣产品基地建设。未来高效治理毁灭性重大病害(枣疯病、铁皮病、裂果)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确保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北方地区的节能日光型温室、南方地区的遮阳网栽培迅速发展,设施栽培的材料和结构设施日趋现代化、高科技化,设施栽培、无土栽培的环境控制和生产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节水灌溉技术、小型轻便农业机械、电脑检测系统)得到大力推广,使设施鲜枣栽培逐步向精准农业方向迈进。

2、加工技术

在加工技术方面,枣果无废弃物综合精细加工技术是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该技术强调在枣果加工方面,针对枣果的营养成分特点,以提取、纯化为核心,无废弃分离、提取枣果中所含的主要功能性成分。该技术适合现有比较成熟的枣汁、枣酒、枣核活性炭等加工方式。同时,在加工技术中,大枣脱皮、脱核技术也将进一步发展。

在干燥技术上,鲜枣低温真空连续快速干燥技术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该技术能最大限度的保持了鲜枣的营养成分,解决了枣农雨季鲜枣保存难题及提高了红枣产品安全卫生性。

随着食品工业新型萃取技术的不断出现,未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在枣加工,尤其是枣核加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产环节,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认证已引入枣品加工企业,医药行业GMP设计规范和操作规范也逐步引入。

3、贮藏技术

鲜枣在贮运过程中容易变质,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目前,枣的贮藏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枣产品市场发展的瓶颈之一。未来,开发新型、高效、实用的保鲜技术和保鲜材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行业体制及产业链关系

(一)行业管理体制

枣产业主要分为三个环节:枣树种植、枣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枣产品的销售。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分类方法,枣树种植属农业板块中的水果、坚果种植业(A0131),枣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属农副产品加工行业(C13)中的蔬菜、水果、坚果加工行业(C1370)。

枣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行业内部管理机构是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

(二)枣产业链构成

枣产业链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加工,下游销售,终端消费者。

上游原材料生产,主要由农民和合作组织构成,负责枣树种植及枣采摘、收储。由于农户众多且分散,单一农户种植面积较少,难以大规模普及先进种植技术,当遇到不利气候环境和病虫害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调度管理,难以保证产量的稳定性。农民合作组织将农户聚集起来,一方面便于与科研开发机构合作,普及先进的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统筹管理的作用,对提高上游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组织有利于上游原材料供应与加工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不仅为农民找到固定的原材料收购者,同时还帮助企业找到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从而实现双赢。

中游的红枣加工,主要由各类加工企业构成,负责枣产品的加工,属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红枣加工企业,目前多是从事技术门槛较低的干果筛选、包装以及切片、粉碎,深加工企业较少;大型加工企业的原料主要向农户收购,其中多采取“公司+农户”的办法,向枣农提供技术服务、控制原料。

下游销售,主要由物流、销售店商构成,负责枣产品的销售与客户服务。目前,干果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在各级商场超市等渠道销售;红枣饮品还通过饭馆、宾馆、旅游等渠道销售;红枣浓缩汁等食品添加剂,主要直销给食品饮料生产商。与多数农副产品一样,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枣产品经销商。

(三)市场竞争格局

枣树的种植、原枣的生产以及初加工,目前主要是农户、小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原枣的生产以及初加工大企业较少。目前,行业前七大企业在枣加工市场的份额之和不足6%。

但随着近年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红枣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比由2005年的3.6%、2009年的5.2%上升到2011年的为6.5%,龙头公司在深加工产品领域里优势明显,市场竞争集中在区域龙头企业之间。

(四)主要竞争对手

近些年来,红枣的深加工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些区域性龙头企业,包括: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鼎力枣业食品有限公司、河北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西天骄食业有限公司、山东裕华集团农业有限公司等。

1、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5月IPO上市。法定代表人石聚彬,总股本1.48亿股。

位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工业区,总占地260余亩,建筑面积 8万多平方米,仓储能力2万吨,在河南新郑、河北沧州、新疆若羌等四个地方布局生产基地;红枣加工能力1.6万吨。到2010年末在全国283个城市有1819家红枣专卖店,产品从最初仅提供原料枣品发展到提供十大系列230多个品种,是目前国内红枣制品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红枣深加工企业。截至2012年9月底,公司总资产14.1亿元、净资产12.44亿,2012年前九个月的主业收入6.08亿元,净利润0.71亿元。

2、山东鼎力枣业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集科研、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国内专业加工金丝小枣系列制品的企业,拥有自己的“10万亩枣园”绿色食品基地,冷藏能力1万吨,从韩国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果汁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6万吨,15000吨冻干枣粉、10万吨结晶葡萄糖。主要加工生产金丝小枣汁饮料、金丝阿胶枣、水晶枣、灭菌免洗枣、保鲜枣、枣啤酒、枣粉、枣红色素等。

该公司依托当地农业资源,重点实施项目引进、新品开发工程,从基地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3、河北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以金丝小枣为原料进行功能性营养食品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产品有浓缩枣汁、浓缩酸枣汁、环磷酸腺苷提取液、红枣提取液、枣糖浆、枣膳食纤维、红枣粉、红枣多糖、红枣酊等。

与中国枣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的“枣环磷酸腺苷天然提取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以金丝红枣研制生产功能性营养食。公司采用生物技术开发研制的AG 衍生源、恩丽蓓、枣环磷酸腺苷提取液、枣膳食纤维等产品为国内首创。

4、山西天骄食业有限公司

公司创建于1996 年,已初步形成集红枣技术研发、品种选育、苗木培植、基地建设、保鲜贮藏、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有枣饮料、枣酒、枣醋、枣酱、参祀枣、干鲜枣等八大系列近百个品种的红枣系列产品,拥有品牌“天娇红”及专利产品“精装瓷坛骏枣”。资产总额12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 8.5亿元。

5、山东裕华集团农业有限公司

自1997年从事冬枣产业化开发,主营冬枣和金丝小枣种植、加工。自有冬枣基地2.2万亩,优质冬枣树126万株。已经开发出雁来红古树冬枣、雁来红极品冬枣、雁来红富硒冬枣、雁来红环磷酸腺苷冬枣、雁来红SOD冬枣、雁来红绿色冬枣六大类二十多个品种。年经营冬枣2万吨。

“雁来红”冬枣自2002年起连续5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05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华名果”。

裕华已成功打造出包括市场营销、保鲜加工、深加工、大田栽培、生物工程互相衔接、互相支持,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独具特色的产业链。

六、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红枣产业行业特点

1、红枣产业的区域性明显

(1)我国红枣产量几乎占世界总产量的98%;我国红枣种植及其产量,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其中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与河南五大传统产枣大省占全国约64%;新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其产量占全国的26.49%。六省区产量占全国的90.2%。

(2)红枣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人区,其中,在国外主要是港澳台湾以及新马泰日,占出口量的80-90%;在国内,主要需求来自长江以南地区,如江浙地区、广东等。

红枣加工企业在原材料供应地和消费地之间进行权衡,目前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均形成一些区域性红枣深加工龙头企业。

2、红枣行业的季节性明显

(1)红枣采摘和采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红枣具有固定生长周期,每年9月、10月、11月为产枣期;红枣加工企业在此期间需对红枣进行大规模的采购以维持持续生产,由此会导致其每年第四季度的采购量较大,年末存货量较大。

(2)冬季是红枣消费的主要时节。枣是药食同源的绝佳食品,人们崇尚在冬季进补,因此,红枣成为人们冬季进补的主要或辅助食品,冬季对红枣的需求明显增加。

(二)行业发展趋势

1、未来三年红枣产量将明显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1年末,全国红枣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3万公顷、产量346.78万吨。未来几年,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枣树培栽技术的进步,枣树栽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加上既有面积逐步进入挂果期、盛产期,红枣产量还将大幅增加。预计到2014年红枣产量将达942.6万吨,是2011年的2.7倍。

2、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得益于消费市场的旺盛需求,2005—2009年中国枣产品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20.3%(按销售额)。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营养型果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度增加。我们预计,红枣消费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到2014年,中国枣产

品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28.35亿元,比2011年的323.88亿元增长32%,其中对深加工产品需求显著增长,到2014年的销售额有望达到33.53亿元,增长57.9%。

来源:赛迪顾问其中三方面因素将促进红枣消费市场,特别是中高档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1)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红枣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预计枣产品的未来需求量将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率,部分优良品种和高档深加工品的需求增长将超过20%。

(2)目前多数消费者习惯从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渠道购买未经严格检疫、挑选、清洗、灭菌的原枣。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低端消费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将逐步转向购买有质量保障、有品牌的产品,中高端产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局面将维持相当时期。

(3)目前,红枣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中华文化圈,出口率较低。随着红枣深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外扩展能力的快速提升,加上国外消费者对红枣养生功效的了解,随着世界经济的回升,红枣(主要是红枣深加工产品)出口量将有明显增长。

3、深加工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受传统消费习惯影响,我国红枣市场仍以销售红枣干果为主,红枣干果消费占90%左右;红枣深加工比例还较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较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深加工产品将越来越为消费者认可。

相对于干枣、粗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具有产品类型丰富、营养均衡、科技含量高、易于吸收、食用方便、纯度高、口感好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2005年-2009年深加工产品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1.6%。预计未来五年,深加工产品仍将保持18%以上的年增长。

4、行业集中度较低,区域性逐步龙头企业涌现

目前,中国枣产品生产企业多达数千家,在重点枣产区,几乎每个县都有数家枣产品生产企业,但是手工作坊类型的小企业较多,整个行业集中度较低。

近五年来,枣产品生产集中度、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加快。在枣产品深加工领域,已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开始形成一些区域性、能发挥引导作用的龙头企业。随着龙头企业市场推广力度的加大,红枣深加工产品的品牌美誉度和消费者忠诚度将逐渐形成。

5、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化运作步伐加快

随着红枣加工业的发展和红枣消费市场的扩大,红枣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各主体(农民、农民合作社、企业、社会服务组织、科研开发机构等)的分工逐渐明确,枣产业化经营的运作模式已经基本确立。

为更好的面向市场,枣产业各主体推行了从种植、加工、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措施,包括:通过加强加工专用枣品种研发、传统枣产品改造升级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实现产业深层增值;

通过加大使用新技术(如矮密速丰)、绿色生产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枣产业整体科技水平;积极探索熟期调控和鲜枣保鲜技术,大力推动鲜食枣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开发特色名牌产品;因地制宜健全”公司+农户+红枣协会”等形式的产供销全程服务体系。这些措施加快了红枣行业的市场化运作步伐。

七、红枣产业发展方向

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是上等的滋补食品,同时在中医药学上有很高实用价值。红枣中的许多营养成分如红枣多糖分子、芦丁、着色剂、膳食纤维、环磷酸腺苷,提示了红枣深加工应向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复合饮料,即将红枣汁与其他果品混合生产方向;二是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应用的着色剂或色素方向;三是向药品、保健品方向,对其进行深加工并与其他中草药结合、研发生产具备防治心血管病、保肝解毒、糖尿病等方面的药品。

(一) 干制红枣标准化加工

强化红枣采后商品化处理,将采后的红枣经筛选、清洗、包装或是将其清洗、烘干、筛选、分级、包装后进人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改变目前红枣加工企业以干枣为原料进行加工的单一局面,实现分级包装标准化、制干烘烤化、加工精细化。例如,在新疆红枣的拍卖会上,某些特等级的红枣的单价达到了上千元/斤,等级高的红枣可直接进入流通市场,同时鼓励红枣产业的高品质发展。

(二)红枣深加工多元化产品开发

深加工是指将干制红枣中的次级枣和残次枣经过较复杂的加工或在其中加入一些辅助原料,经过某种工艺流程加工而成产品。红枣的深加工,是红枣产业增值创汇的根本方向。

1、红枣汁/浆和红枣粉

近年来,对红枣枣汁加工的研究较多,这也是当前红枣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一个热点。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红枣饮品,包括单纯以红枣为基料的饮品和红枣复合饮品(如红枣与枸杞等配制而成的复合饮料)。这类产品的加工技术已日趋成熟和完善。红枣浆和红枣粉均保持了红枣天然的营养成分,是上等的食品工业配料。

2、红枣发酵产品:果酒和果醋

红枣中干枣含糖量高达60%,即使次等枣也具有较高的含糖量和丰富的营养物质。以次等枣或残次枣为原料生产红枣发酵产品,能充分利用红枣中高糖量,同时菌种的发酵能够产生新的营养物质成分,增加功能价值。

以红枣为主要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酿制的红枣醋,既具有红枣的营养保健作用,又有食醋的多种保健功能,枣香浓郁,营养丰富。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利用残次红枣和枣制品下脚料为原料,采用固液态发酵方法加工果醋的研究。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天然、健康、时尚、享受意识的提高,高营养的发酵型红枣产品必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红枣功能成分的提取

红枣中富含特殊的营养功能成分,比如环磷酸腺苷以及红枣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因此,进一步对红枣进行精细加工,提取其中的功能因子,作为药物开发、使用,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三)红枣资源高效利用

红枣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副产品(如皮、渣、核)一直作为废物遗弃,造成环境污染和潜在的资源浪费。对红枣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不仅可减少原料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同时可增加红枣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是红枣深加工未来的发展方向。

红枣皮中富含红色素,红枣色素水溶性较好,色素溶液对光、热比较稳定,在酸、碱、金属离子等添加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功能色素加以开发利用。此外,红枣核也是高品质活性碳的上等原料。红枣色素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色素,其含量丰富、色泽鲜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红枣加工过程中废弃的果渣与果核所占的比重较大,生产中废弃的红枣果渣,主要含有一些粗纤维(如纤维索、半纤维素),这些纤维质同时也是功能性食品基料,是组成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简称DF)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膳食纤维虽然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却有着多种特殊的功能和生理作用(如:明显的预防肠道疾病、降血糖的作用、防癌作用),是一类较理想的功能保健性食品原料。用红枣果渣可以制备膳食纤维、提取药用成分。

通过“红枣汁-膳食纤维-枣皮色素-活性炭”联产技术体系实施,红枣中水溶性成分加工成红枣浓缩汁,红枣皮渣中果皮加工成红枣色素,枣核加工成活性炭,不溶性枣肉成分加工成膳食纤维,可以真正实现红枣资源的“吃干榨净”,实现红枣资源的高效利用。

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红枣深加工产品以及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产品,使红枣这一我国特有的宝贵优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食品及医疗保健的作用,是全国红枣产业发展的面临的严峻挑战。

八、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一)相关产业政策

由于枣树种植的特性,枣产业是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和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特别是许多山、沙、碱、旱贫困地区农民脱平致富的重要渠道,因此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

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对进一步把农产品推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和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以流通为重点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出具体意见和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于枣产业各环节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7-2008年,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了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2008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对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进行了指导和安排,这一规定也客观上规范了枣加工企业的用工制度;

200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红枣产业确定为宁夏重点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之一。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重点支持中部干旱带红枣经济林、贺兰山麓生态保护盒建设等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