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

(总分:100.05,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18.00)

1.“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 )

A.反映论√

B.不可知论

C.先验论

D.唯心论

[注释] 本题中的观点表明意识最终来自于物质的存在,意识的内容和对象仍然是客观物质,因而是一种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因此,正确选项为A。

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惟一的√

B.人们关于同一个客观对象的意识必然是惟一的

C.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D.否认意识的主观性将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

[注释]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物质的主观映象,它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能力、力。式、水平的差异,对同一个对象不同的人很有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认识;这恰好体现了意识本身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如果夸大意识的主观性,否认其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反之,如果夸大意识的客观内容,而否认它的主观形式就会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A。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 (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

D.正确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注释] A、B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C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章义物质观的特点,把原子这种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当作物质本身,D则是列宁物质定义的特点,从万事万物多样性的存在中概括出了最高的统一性一客观实在性,提出了科学的物质定义。因此,正确选项为D。

4.一元论都承认的观点有 ( )

A.世界有统一性√

B.思维可以认识存在

C.世界是可知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注释] 一元论是指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学说,也就是承认世界有统一性的学说。一元论既有唯物主义的又有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一元论中既有可知论的一元论,又有不可知论的一元论,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是既有辩证法的,又有形而上学的。因此,正确选项为A。

5.时空会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的变化以及物质形态的改变而改变,这表明 ( )

A.时空的客观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具体事物的时空特性是可以变化的√

C.人们的主观感觉也会影响时空的特性

D.时空和物质运动都是可以变化的,没有确定性

[注释] 本题中的说法正是时空相对性的含义,它表明了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以变化的,但不能说明时空的客观性会改变,因此,正确选项为B。

6.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 ( )

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C.社会实践√

D.必要的物质手段和条件

[注释] 实践是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也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因此,正确选项为C。

7.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时空特性

D.可知性

[注释]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而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和最高共性,D是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特点。因此,正确选项为B。

8.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的观点属于 (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注释] 本命题中的观点表明人类的意识所具有的感觉的反映特性与其他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反应特性有内

在的联系,也进一步说明了人类历史是从更低等的生物甚至是无机物中发展而来的,因而无机物也具有类似人类感觉的反映特性,因而命题中的观点充分体现了意识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因而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时观点。因此,正确选项为C。

9.人类意识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共同具有的反射活动的形式是 ( )

A.无条件反射√

B.一切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

D.一切反射活动

[注释] 高等动物神经中枢的活动往往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反射又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两种,在条件反射中根据神经中枢活动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其中对实物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射的方式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射的方式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五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则是人所特有的。因此,正确选项为A。

10.下面关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实践的主体仅仅指人,不包括自然界√

B.实践的主体既包括各种人,也包括自然界

C.实践的客体仅仅指人,不包括自然界

D.实践的客体仅仅自然界,不包括人

[注释] 实践作为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必然包括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大要素。实践的主体仅仅指人,不包括自然界,因为只有人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对象;实践的客体既包括人,也包括自然界。它们都可以成为被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因此,正确选项为A。

11.恩格斯认为:“时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充分说明了 ( )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注释] 恩格斯这句活充分表明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只叮能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因此,正确选项为C。

12.自在世界与人类贬界的关系是 ( )

A.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B.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的关系√

C.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

D.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注释] 自在世界是指人尚未认识或改造的客观世界,人类世界则是指人类生活其中并通过实践已经认识和改造的世界,也可以简单地看成已知的世界。因此,正确选项为B。

13.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 ( )

A.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B.人类的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从一开始起就是社会的产物√

[注释] 人类意识的产生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而且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在整个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语言本身也来自于劳动过程的需要。因此,正确选项为D。

14.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

A.矛盾分析法

B.科学的实践观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释]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把握和认识来为基础,通过实践达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目的。因此,正确选项为C。

15.有人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 )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B.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法√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D.揭示了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属于外因论

[注释] 本题中的观点表明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运动的物体在每一个瞬间不叮能只在一个地方,而不在别的地方,否则它只能永远保持静止。因此我们只能说,对运动的物体而言,在每一个瞬间,它们既在一

个地方,又在别的地方。因此,该命题的观点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因此,正确选项为B。

16.有人认为:既然物质和能量能够相互转化,那么能量在—定条件下可以是—种脱离物质的纯悴运动。这种观点 ( )

A.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B.犯了相对主义的错误

C.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D.犯了绝对主义的错误

[注释] 这是一种“唯能论”的错误,认为能量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实际上是把能量看成一种脱离物质的神秘精神力量,因而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C。

17.人类所发现的狼孩和豹孩的例子充分地说明了 ( )

A.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惟一前提

B.人脑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C.脱离了社会,意识便不能正常产生√

D.动物的意识和人类的意识分属于不同种类的意识形式

[注释] 人类的意识既是人脑的机能,又是对物质的反映,没有人脑,仅有实践,或者仅有人脑,没有实践,人类的意识都不能正常发生。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但不可能成为意识的源泉。狼孩和豹孩的例子恰好

说明了仅仅有人脑,而没有社会实践活动,不接触客观对象,意识照样不会产生。因此,正确选项为C。

18.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实践√

B.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政治实践

[注释]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在这三种基本形式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起决定作用。因此,正确选项为A。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6,分数:72.00)

19.下列关于人类语言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人类的意识对语言的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B.语言与现实客观世界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人类对语言的反射属于感性认识活动

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注释] 人类对于语言的认识需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形式才能进行,语言信号也不属于实物信号,因此人类意识对语言的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是表达人类思维内容的一种物质外壳,它与现实物质世界也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20.在自然科学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能够从事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本质是 ( )

A.物质实践活动

B.数据处理的认识活动√

C.人的主观精神活动√

D.数据处理的物质活动

[注释] 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本质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通过物质形式来体现人的主观意识能力。因此,正确选项为BC。

2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

A.离子和场√

B.生产关系√

C.人的阶级属性√

D.经济基础√

[注释] 物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1)粒子和场;(2)宏观的物体;(3)客观的关系;(4)客观的属性。经济基础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22.恩格斯认为:“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这表明 ( )

A.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B.高级运动形式可以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

C.高级运动形式包括了低级运动形式√

D.思维运动不能完全还原为原子分子的运动√

[注释] 恩格斯的话表明即使我们能用物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来努力探索作为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而存在的人的思维的运动规律,但是我们也不可能达到把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思维的、精神的运动完全还原为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运动形式。可见,高级运动形式不可能被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因此,下确选项为ACD。

23.二元论的特点有 ( )

A.否认了世界的统一性√

B.最终仍然属于唯心主义√

C.认为世界上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本原√

D.否认了世界的变化发展

[注释] 二元论承认世界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本原构成的,即物质和精神,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最终会导致唯心主义,但它不一定会否认世界的运动和发展。因此,正确选项为ABC。

24.下列命题中贬低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错误的有 (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B.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

C.人将成为“机器世界的玩物”而被保存在将来的动物园里√

D.意识不过是“移人人的大脑并被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注释] A是夸大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的唯心主义,B是一种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是贬低了意识的能动作和创造性的观点,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正确选项为BC。

25.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 )

A.国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

B.阶级斗争√

C.爱因斯坦进行思维实验

D.化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注释] 实践活动一定是一种能动的物质活动,A,B都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属于科学实验,C属于认识活动。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26.关于时空的无限和有限,正确的说法有 ( )

A.无限和有限相互包含,密不可分√

B.无限通过有限表现出来√

C.任何有限都包含着无限的本质、层次和规律√

D.否认时空的无限性容易导致唯心主义√

[注释] 无限不仅是指宏观上的无限,还包括微观上的无限,即事物无限可分,有着无限的层次、本质和规律。任何事物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无限通过有限表现出来。否认时空的无限性最终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27.实践活动的三大基本环节包括 ( )

A.能动地确立实践计划和方案的环节√

B.实践主体能动地改变实践客体的环节√

C.实践客体能动地反映实践主体的环节

D.实践主体能动地检验和评价实践过程的环节√

[注释] 实践活动本质上就是实践主体运用一定的中介手段作用、改造实践客体的过程。这一完整过程包括设定实践的计划、方案、目的的阶段;实践主体能动地改变实践客体的阶段;实践主体能动地检验和评价实践过程的阶段。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28.恩格斯曾经说过:“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这一命题表明 (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存在状态√

B.静止和运动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D.静止是生命产生的条件√

[注释] 恩格斯这段话充分地表明了静止的特点,以及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性。静止虽然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但它也是物质的存在状态之一,而且它和运动相互渗透,承认静止是度量运动的前提。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

29.人类社会的特点有 ( )

A.其发展具有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有多种因素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整个人类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有生有灭的过程

[注释]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特点。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改造形成的;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多种因素来起作用,但只有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人类社会将经历长期的无限的发展过程。因此,正确选项为AC。

30.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非典,经过科研人员连续攻关,最终掌握了非典病毒的发病机制,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住了非典,战胜了非典。这一事实充分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 )

A.物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B.规律都是可以认识、把握与改造的

C.人的意识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可以创造客观世界√

D.世界口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注释] 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仟何物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些规律可以被人认知和把握,并进一步用来指导我们改造现实肚界,使原始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但是规律只能认识和把握,而不能创造。因此,正确选项为ACD。

31.关于物质及其存在,正确的说法有 ( )

A.万事万物的最高共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是一和多的统一√

C.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D.物质都具有可知性√

[注释]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可知性,其根本属性是运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也是万事万物的最高共性。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32.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有 ( )

A.时间和空间都具有客观性、不可逆性

B.时空和物质运动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时空是盛装物质的容器

D.时空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

[注释] 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时间是不可逆的,但空间是可逆的。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存在是内容,因而时空与物质运动不是容器与物质的关系。时空的绝对性是指它具有客观实在性,时空的相

对性是指它具有可变性。因此,正确选项为BD。

33.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 ( )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D.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注释] 略。

34.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 )

A.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活动√

B.是一种自觉能动的活动√

C.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注释] 实践活动是把人们的主观需要和目的物化在客观对象中的过程,因而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客观性是指实践的对象、内容都具有客观实在性,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一种能动的物质活动。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35.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根本区别有 ( )

A.运动形式的高低不同√

B.是否有社会性不同√

C.本质上是否是物质运动形式不同

D.是否有创造性不同√

[注释] 略。

36.下列关于人与客观规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一切规律都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单独存在

B.人类不能选择规律√

C.人类不能改造规律√

D.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有能力摆脱规律的支配

[注释] 规律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的特点是客观性、稳定性、强制性和可重复性,到任何时候人类都不可能摆脱规律的支配。其中社会规律还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而

自然规律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正确选项为BC。

37.人们在意识活动中往往存在着思维定式,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思维定式,表现出主体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不同的思维加工方式。这说明了 ( )

A.思维定式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物质世界存在形式的多样性

B.主体认识状况往往存在差异√

C.意识过程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映过程√

D.客观对象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主体的选择和重构

[注释]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对象时,由于受到已经形成的思维的倾向性、上观需要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对外部信息的选扦和思维加工方式,这表明了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思维

定式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物质世界存在形式的多样性,而是由于主体认识状况的复杂多样性而引起的。冈此,正确选项为BC。

38.导致人们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不同意识的原因有 ( )

A.生理的原因√

B.阶级的原因√

C.实践经验的原因√

D.思维方式的原因√

[注释] 人的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虽然客观对象是惟一的,但由于认识主体的各种主观因素不同,往往会出现对同一个对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这个原因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主观世界及其制约因素。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39.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尊重规律为借口,不敢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 ( )

A.否认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

B.贬低或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犯了机械决定论的错误√

D.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注释] 命题中的错误做法不是否认规律的作用,而且是只承认规律的客观性,贬低了人的能动性,把人看成是只能在规律面前消极等待,不能创新的消极的主体,因而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因此,正确选项为BCD。

40.关于物质运动和静止,正确的说法有 ( )

A.物质总是处于绝对运动之中,不存在静止

B.夸大静止将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C.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D.离开物质谈运动将会导致唯心主义√

[注释] 物质和运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运动是绝对的、五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另一方面,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犯唯心主义错误,而离开运动谈物质,会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夸大静止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否认静止会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CD。

41.世界某计算机专家认为:“车轮不是腿,挖土机不是手,扩音器不是嘴,为什么计算机就应当是一个大脑呢?”这段话表明 ( )

A.计算机不可能模拟人的大脑

B.计算机不可能超过人脑√

C.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有着本质的区别√

D.人工智能并不是真下的人类智能√

[注释] 该计算机专家的观点主要是表明了:计算机作为一种机器不可能完全达到人脑的水平,人工智能不可能等于人类智能.人类智能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而机器智能则不能,虽然其可以模仿人脑的功能,但却不能完全代替人类的智能。因此,正确选项为BCD。

42.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完全否认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在实践中急躁冒进的观点和做法犯的错误有( )

A.否认了质变要以量变为前提和准备√

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C.犯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D.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注释] 在实践中急躁冒进的观点和做法一般都是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这种观点也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43.自在世界的特点有 ( )

A.是一种人化自然

B.尚未成为认识的客体√

C.是一种“属人的世界”

D.将转化为有为的世界√

[注释] 自在世界是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涉及到的客观物质世界,没有成为人类的认识客体,还不是“属人的世界”,但其最终会成为人类认识的客体,成为自为世界。因此,正确选项为BD。

44.下列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C.整个世界都是人类实践的结果

D.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

[注释] B项是康德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项整个世界分为自为世界和自在世界,前者属于人类实践的结果,而后者还没有被人类所认识,是认识的潜在客体,因此C项错误。而A项是列宁的观点,正确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中项是毛泽东同志的观点,“物质可以变精神”体现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精神可以变物质”则体现了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因此,正确选项为AD。

45.实践的重要作用有 ( )

A.是人的存在方式√

B.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C.体现了主体客体化的过程√

D.能使世界从自为的状态转变到自在的状态

[注释] 实践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它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通过实践人们逐步把客体(客观世界)主体(人类社会)化,使世界由自在的状态转变到自为的状态。因此,正确选项为ABC。

46.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观点所犯的错误在哲学上属于: ( )

A.形而上学

B.相对主义√

C.诡辩论√

D.绝对主义

[注释] 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观点夸大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变动性,否认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稳定性、确定性,因此属于相对主义的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C。

47.有人认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这种观点 ( )

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C.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形式√

D.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

[注释] 命题中的观点是庸俗唯物论的观点,把意识看成大脑这种特殊物质器官的分泌物,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形式。因此,正确选项为AC。

4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否认了 ( )

A.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B.意识的能动性√

C.世界的统一性

D.世界的变化发展√

[注释]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必然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和统一性,但投有认识到社会实践的地位和作用,也否认了辩证法,贬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4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地位和作用有 ( )

A.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B.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C.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D.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注释] 本题的AB选项充分说明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因此,正确选项为AB。

50.中国革命史上的教条主义者犯的错误的有 ( )

A.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唯理论√

D.绝对主义√

[注释] 中国革命史上的教条主义者夸大了革命导师的某些理论的作用,照搬照抄,企图从中演绎出中国革命的道路,犯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理论的错误;同时教条主义者还认为革命导师的某些理论永远正确,不需要发展,因此还犯有形而上学和绝对主义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CD。

51.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明 ( )

A.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

B.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

C.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实践受理论的决定

D.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注释] 马克思的观点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但这并不否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和实践对于理论的决定作用,并不表明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或者理论能够决定人的实践。因此,正确选项为BD。

52.下列命题或说法中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有 ( )

A.天不变,道也不变

B.万物齐一√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注释] 相对主义诡辩论在运动和静止问题上往往表现为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事物的存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A中的观点夸大了静止,显然不合题意;而C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它强调了万物都在运动发展。B中的观点认为万事万物都整齐划一,没有区别。B和D中的观点都否定了事物有质的稳定性,夸大了事物的转化,因而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因此,正确选项为BD。

53.下面关于实践的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实践是 ( )

A.实践主体适应实践客体的物质活动

B.实践主体认识和改造实践客体的物质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

D.“知行合一”的能动的活动

[注释] 实践是指人们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艰物质活动。其含义有两方面:一是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感性”的能动的活动,是一种把主观的思想、要求转变成客观的物质现实的能动的物质活动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不只是一种主体适应客体的消极的活动。“知行合一”的思想是由王阳明提出来的,“知行合—”的活动是指把实践和认识在人的头脑中合二为一的活动形式,这时实践变成了“头脑中的实践”,因此把实践活动看成“知行合一”的活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正确选项为BC。

54.下列关于物质运动及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被称为时间√

B.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必然会导致唯心主义√

C.时空是人整理感觉经验的先天直观形式

D.虽然时空具有客观性,但仍存在主观的时空观念√

[注释]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则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空的绝对性是指其客观性,相对性是指其可变性,因而否认时空的绝对性会导致唯心主义,承认时空的客观性、绝对性并不否认人们可以有主观的时空观念,人们主观的时空观念反而是对客观的时空特性的反映。把时间空间看成是“人整理感觉经验的先天直观形式”是康德时空观的观点。这种观点把时间空间看成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认识能力,因而否认了时空的绝对性,是唯心主义的时空观。因此,正确选项为ABD。

三、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

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命题:

(分数:10.05)

(1).

时空与物质运动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分数:0.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任何物质运动都离不开时间空间,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时间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任何时间空间都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时间空间,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也是不存在的。总之,时间中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运动是时间空间的内容,二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2).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因而不存在静止。

(分数:0.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含宇宙间一些变化及具过程。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存在绝对静止;但是存在相对静止,有二层含义,一是特定的事物之间没有发生机械位移,二是物体还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的质变。承认静止是理解运动的前提,是物质存在和分化的条件,也是我们进一步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命题中的观点完全否认了静止存在的意义,是完全片面的。

(3).

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分数:0.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论是承认整个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学说。一元论有两种,一种是认为世界的惟一本原是物质,属于唯物主义一元论;另一种是认为世界的惟一本原是精神,属于唯心主义—元论。可见,只有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承认世界的物质统—性,唯心主义—元论虽然承认世界的统一陛,但否认吐界的物质统一性。

(4).

物质世界是一和多的统一。

(分数:0.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个世界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是物质业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的反映,因此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都来源于物质,世界是一元的。同时,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的表现形式却是丰富多彩的,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和方式,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否定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因此具体的物质形态又是多样的。可见,整个物质世界既有物质统一性,又有多样性,是一和多的统一。

(5).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分数:0.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只有在一定的主观参与下才能进行,因而具有主观性;同时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手段、对象、过程、结果、标准都是客观的,因而具有客观性。实践过程就是将主观的目的和计划通过物质活动来作用于现实世界,对物质世界进行探索和改造,因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6).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客观的。

(分数:0.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物质世界是意识的源泉,只有在实践中接触客观事物,再经过人脑的加工和反映,才能产生意识。但是意识的形式却是主观的,需要经过大脑的改造和抽象。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由于人们的思维水平、世界观等主观条件不同,得到的认识也不完全相同,可见,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宿命论。

(分数:0.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类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就失去了物质前提,就不可能实现。可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分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以及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不是宿命论。

(8).

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分数:0.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意识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世界包括两部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意识首先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物质经过长期的进化和演变的产物,但同时意识又是社会的产物,人们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使用语言,不断提高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水平,并最终产生了意识。因此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意识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9).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分数:0.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和意识存在着质的差别,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对立的:物质是第一性的,客观的;而意识是第二性的,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可以说是绝对的;但一旦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又是相对的。物质和意识并不是两类截然不同、相瓦并列的现象,意识不过是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这个惟一本原的产物和特殊的表现,并不是与物质绝对对立的另一个本原,因此意识本质上是统一于物质的。

(10).

整个物质世界都是人类实践的结果,是人化自然。

(分数:0.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整个人类社会都是通过人的实践创造的结果。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自然界本身也不再是原始的自然界,而是经过人类改造,打上了人类意志烙印的自然界,也就是人化自然。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世界都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的物质世界,以及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后的、尚未认识的物质世界都还不是认识和实践的客体,都还没有成为人化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计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学即练( 2) 、单项选择题 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2.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唯心主义宿命论 B.唯物主义决定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意志论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题号正确答案 1C 2C 3C 4C 5D 6C 7C 8B 、多项选择题 9.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认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的本质是精华的 C.运动是绝对的 D.时空是相对的 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11.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12.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随意性 E.重复性 13.所谓相互静止是指()

2.1《世界的物质性》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四册)

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2.1世界的物质性 必备知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关键能力:能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教学重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教学难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提前熟悉课本知识 1、导入新课 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来的?我们曾经听过很多关于世界怎么来的,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神话故事,有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吗? 1、希腊神话混沌之神卡厄斯(Chaos):在希腊神话中,宇宙形成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卡厄斯,便是这个混沌虚空的名字。卡厄斯并不是创世神,但一切皆从混沌卡厄斯开始。那时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世界处于天地未成的混沌时期,宇宙间的元素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它的形状不可描述;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随后卡厄斯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之神盖亚(Gaia)、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之神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尼克斯(Nyx)和爱神厄洛斯(Eros)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 2、希腊神话大地之神盖娅(Gaea),又称大地之母,是众神之母,所有神灵中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亦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在开天辟地时,盖亚由混沌之神(Chaos)所生。盖娅生了生了天空-即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海洋——即海神彭透斯(Pontus);山脉-即山神乌瑞亚(Ourea)。接着盖娅她又和两位儿子天空、海洋结合诞生了第二代神系:和天神生

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唯物论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唯物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辩证法: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量变—适度开发,矛盾—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3)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也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重点掌握】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本原的物质性 一、物质 (一)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主张万物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万物的共同本质。但是,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人们对物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生产力和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凭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自然界本身去解释世界,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它毕竟是一种缺乏科学根据的猜测。 在近代,原子被称为物质基元,认为原子具有不可分、不可入、不可变和质量固定等属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提出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特定结构,进而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等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反映了近代唯物主义突出的形而上学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提出“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其意义在于:以一定的科学实验材料为依据,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猜测性、直观性和幼稚性等缺陷,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实证,给神学创世说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本原论以沉重打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辩证的理论思维;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和唯心主义的攻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发现电子和放射性现象,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原子质量不变、不可分割等观念。唯心主义攻击唯物论说:“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被驳倒了”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科学,特别是 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把物质理解为“各种物的总和”。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物质范畴作了深刻的阐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人民出版社,1972。 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 第一,它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综上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科学地说明了物质范畴,从而为科学地阐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六.★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规律。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 ①承认世界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②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③认为世界的统一是物质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意义 理论意义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实践意义 ①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②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 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 ③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 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④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 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⑤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人生意义 ①冷慧与热慧双举。既然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就要以冷静、清醒、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和 人生,这种智慧叫冷慧;既然人的意识、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那么应以热烈的情感,创造世界的精神投入实践和生实现理想,成全自我这叫热慧。唯物主义给人的是冷慧,物质世界不相信眼泪。唯心主义给人的是热慧,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统一了起来,其所给予人的启迪就是冷慧和热慧双举。 ②健德与顺德相资。既然世界是物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要顺应物质世界, 要在物质世界面前顺从而不违逆,谦虚而不狂妄,敬畏而不玩世,这叫顺德。既然物质是运动不息,健动不止的,人就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开物成务,这叫健德。既然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那么人就应顺健相资。《周易》中乾卦的本质是“健”。 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本质是“顺”。“坤,顺也”(《周易·说卦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③自由与节制并重。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不需要上帝之手推 动,这叫“自己运动”。“自己运动”就是自因自本,这一宇宙本质所启示与人的价值理念就是“自由”,人应以自由为至高价值。同时,物质运动又有时空秩序,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范围,有自己的时间顺序,不能随便越过时空秩序,这启发人要有所节制。 ④瞬间和永恒互渗。物质运动在时间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 的统一,有限中包括着无限,无限体现在有限之中。因此,人应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追求无限,在瞬间中追求和体验永恒 ⑤奋斗与静穆兼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舍静,静中含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计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 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 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2. 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 唯心主义宿命论 B. 唯物主义决定论 C. 相对主义诡辩论 D. 唯意志论 3.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4.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 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 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 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 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8. 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

二、多项选择题 1.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认为()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 世界的本质是精华的 C. 运动是绝对的 D. 时空是相对的 E. 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2.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 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 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 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 意识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3. 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 唯物主义一元论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C. 二元论 D. 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 唯心主义一元论 4. 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 客观性 B. 稳定性 C. 普遍性 D. 随意性 E. 重复性 5. 所谓相互静止是指()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世界上不存在静止 C.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一事物对它事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E. 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6. 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 A.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判断题。 一、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第一。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他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第三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肴了唯物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误。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的东西,必须你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第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

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和宿命论。 简答题什么叫运动?说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题和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必然倒向唯心主义。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dr具有主动的创造性第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第一次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第一,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唯一途径。第三,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论述题。试着分析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哲学要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就要考察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上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事物、现象是在什么基础上统一起来的,世界以怎样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存在着和发展着。这是一切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本章所要回答的问题。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确立科学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物质、运动、时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一个焦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 1、物质范畴及其历史演变 (1)物质观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个历史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第二个历史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三个历史阶段: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物质定义)的内容及意义(47正3一49)内容: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无论,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提供了前提,与唯心论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同形而上学物质观划清了界限;它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 (1)运动范畴的涵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位移直到思维,而不局限于某种具体运动形态。 (2)物质与运动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表现为: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质;如果设想物质不运动或者脱离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机械论和形而上学。另一方面,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凡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如果设想非物质的运动,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3)关于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涵义:绝对运动指运动是无条件的,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相对静止运动的有条件性,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回。 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运动和静止两者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包含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主要指:就某一物体没有进行机械运动而占:就机械运动的范围内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位置保持不变而言;就某一事物没发生质变而言。 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会出现两种形而上学倾向:把静止绝对化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动论;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3、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世界的物质性

4.1世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难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对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古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论述。为什么说这些论述是有价值的呢?(这些论述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某种物质,也就是承认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和诸神。)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我们先来看看物质的概念。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通俗地说,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是客观地存在,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产生而产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消失而消失。说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比如我们窗外的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它们都耸立在那里,是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不是虚无飘渺的,它能为我们所感觉出来。说明:物质是可以被我们的意识所认识的这就区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任何事物都具有被人认识的属性,世界上没有不能被人认识的事物,只有暂时没有被认识的事物。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自然界中,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以外,还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或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判定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比如“场”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通过实验,我们能证明它客观存在着,具有客观实在性。 易混点: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1)“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2)“客观存在”=物质现象+精神、意识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第二节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第三节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目的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论,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了解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本章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义。 本章难点: 1、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讲授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本章的内容将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而展开。主要讲“三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还有意识论,“三观”和意识论共同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看法。 把万物(个别)的共性、本质认定为物质,这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态度和立场,但物质本身是什么,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性的东西,它可知还是不可知,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理解物质的,这是首先要搞清的问题。 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大体说来,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代表了人类对“物质”的哲学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如前所述,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试图用物质的原因来说明世界,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的论证;他们把

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根据当时科学所达到的认识成果,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如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这种看法,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传统论,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但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禁锢,把物质同物质的结构混为一谈,也经不住自然科学发展的考验和唯心主义的进攻。其缺陷有:第一,不理解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把物质的某种特殊的层次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错看成物质的共性。 第二,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第三,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高级阶段。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从而说明“物质”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各种具体实物共性的概括。 列宁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的思想,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要注意四点:一是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哲学范畴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谓客观实在性就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有多方面的特性,而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只有一个特性——客观实在性。三是物质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四是物质可以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正确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重大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先,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的最高程度的哲学概括,它把客观实在性作为一切物质形态的唯一的共同的属性,这就既把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联系起来,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的物质性(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开始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课堂】同学们,大家知道,咱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咱们的祖先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足以让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我们的祖先除了创造了辉煌的成也创造了很多神话故事(同时展示PPT1)。这是真的吗?(不是)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下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展示PPT2)(同时板书:4.1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展示PPT2) 1. 理解物质的含义 2.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是咱们本框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学生读完)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物质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本框的第二个学习目标: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个学习目标:运用所学

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是咱们本框的重点。【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难点:物质的含义及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课堂精讲】同学们,这是什么?(手里拿个棒棒糖)(学生说:棒棒糖)大家都认识。这就说明棒棒糖是能被人认识的,也就是能为人的意识反映的。(点一下PPT4)。(把棒棒糖放进手心里)现在你还能看见它了吗?(学生说:看不见。)你看不见它是不是它就不存在了呢?(学生说:不是。)所以不管你看的见他还看不见它都存在,它的存在是不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学生说:是。)(点一下PPT4)棒棒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它是客观实在的。(点一下PPT4)好,同学们放眼望去,你还能看到哪些东西是客观实在的?(学生四处张望)好,同学们一块说一下。(学生各说各的)那么,你看不到的东西它是否就不存在呢?(稍停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精)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原理说明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识及多样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这就是说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统一性使世界具有秩序,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就是秩序与活力的统一。有秩序无活力事物是僵死的,有活力无秩序事物是混乱的。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就是秩序和活力统一的社会。僵死的专制主义和无序的无政府主义是不合乎世界本质的,自由和秩序的统一是理想社会的应有状态,因为它和宇宙的本质(一与多统一)相契合的。法律和其他社会制度应以实现自由和秩序的统一即正义为根本价值目标。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多样性的万物具有统一性本质,那么这个统一性本质是什么呢,是物质,还是意识?这问题又回到了我们在第一章第一节讲“世界观”概念时遇到的问题了。在那里,我们从“黑马”等万物中抽出了万物的最大共性存在,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统一性东西,那时我们就提出万物的最大共性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认为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万物最大的共性,即统一性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哲学家为什么会对作为万物的最大共性,即“一”有相反的看法,如唯物主义认为“一”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一”是精神。原因我们曾讲过一些。这里再指出这一分歧产生的原因: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低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高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精神;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的内容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水平的标志时,这“一”是精神。唯物主义从低级的(基础的)和内容的角度来理解“一”。所以认为“一”是物质的。这种理解无疑是有它的真理性的。 总之,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的,统一性的本质是同意识相对立的物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马恩选集》第3券,第83页)恩格斯说明了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说明了证明的途径是哲学和科学。我们认为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一元论哲学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而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而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讲世界上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解释和说明。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②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绝不能从主观想象和本本条文出发。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比赛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二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中的第二框《世界的物质性》一框内容。从内容上来看,主要介绍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知识构成上看,它是既对第一单元中唯物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学习本单元后面一框中运动、规律等知识点的基础,起中介作用。从地位上看,对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起到基础性作用,也为本单元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主题服务。 【学情分析】 从现有的知识水平看,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采用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和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问题,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树立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本框乃至必修4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了解和识记物质的概念对本单元的学习具有深远影响。 突破方法:通过观看图片和学生举例,由学生概括得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通过学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才能完整理解世界的物质性,从而得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突破方法:分别播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视频,学生从中得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而非神作。 2.教学难点: ·人类社会特别是人的意识的物质性:相比自然界的物质性,学生在学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时容易扩大认得主观能动性,误认为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 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性: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