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下)

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下)
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下)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差距

和对策(下)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966-91 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

(下)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3 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3.1重视物质基础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决定安全水平的基础条件。电力工业在生产领域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性行业,尽管在国内与其它行业相比,物质基础相对较好,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尚有一定差距。作业人员在危险场所时间越长,频繁程度越大,失误也就越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问题在于如何在现有经济技术水平下将事故控制在最小限度。

重视物质基础的作用,不等于否认人的作用。但

不考虑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现有的物质基础条件的作用,就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安全中出现的问题。

3.2建立外部约束机制

作为一个企业,其内在动力是追求效益。为把安全工作做好,必须逐步建立外部制约机制。

(1)提高企业对伤亡人员的赔偿标准。一方面加强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促使企业对效益与安全投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之间的平衡重新进行审视和估计。

(2)所有企业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工伤保险。安全管理越差,安全风险则越高,因而企业的付出也必然增加,想要减少付出,必须提高安全水平。

(3)对事故制定公开曝光制度。国家电力公司在

1996年实行死亡事故登报制度,包括企业法人代表姓名、简要过程等,坚持至今,有很好的效果。

(4)加强工会组织的作用。

(5)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安全技术标准。

(6)支持和培育中介组织,对企业提供专业性的服务。

总之,外部机制是决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安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3.3完善管理制度

(1)进一步完善制度。目前电力行业总体上说制度是基本健全的,但仍存在体系不清、随意性大的问题。

需要通过一套如何建立制度的程序规定来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在完善和清理企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由运动式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过渡,以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3)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减少和消除危险源,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设备,减少人员在危险场所工作的时间、人数和频度;积极采用技术防误措施,对人员的失误进行控制;通过加强采购管理和及时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等。

3.4提高员工素质

(1)“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安全工作的宗旨和应有的企业文化和企业道德,需向全体员工尤其是决策层灌输。

(2)通过技能培训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孤立地进行安全培训效果有限,必须结合工作模拟进行。应该有模拟真实现场的设备、设施,在实际训练中进行安全意识的养成教育。

3.5处理好改革与安全的关系

电力体制改革将要打破现有的管理格局。其中首先是网厂分开,还有可能包括电网管理的分割。由于电网运行的特点,电网的安全运行依赖于电网的统一协调。中国能在电网结构、设备质量、自动化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保证十几年不发生电网稳定破坏事故,而美国这样一个条件优越的电网却频频发生大电网事故,很大程度上是管理体制不同带来的结果。美国的电网是分割管理的,发电与电网分别由不同的公司拥有,电网与电网之间也由不同的公司拥有,很难协调统一。因此建议在进行电力体制改革时,要特别

安全生产重在防患未然

安全生产重在防患未然 “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以此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国展开了。这一主 题紧扣今年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而石油和化工行业是被国家安监总局确定的 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重点领域之一。 尽管经过近年来的专项整治,石油和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有了普遍提高,但全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按照安监总局的描述,今年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但化工行业和危化品领域的安全隐患仍然比较突出,事故时有发生。在xx、重庆、xx、xx等地,今年以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发生了多起具有一定影响的 安全生产事故。 今年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从4月下旬至7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目前,这项行动正在进行中,其重要任务就是检查各行业、各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一些化工企业在这次督查中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为节省投资,采购低价、劣质的设备材料,致使新建装置没有达到安全要求;有的还存在安全距离不足的问题。安监总局要求企业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建立健全隐患分级监控治理机制,能立即整改的马上组织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责任、期限、资金和应急预案。这将督促石油和化工企业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机制和隐患治理的长效机制。 就在今年安全生产月到来之前,xx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波及很多化工 企业。作为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工具,《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在地震灾害面前显示出了巨大作用。川化、泸天化、昊华西南公司等企业,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实施安全停产,排查设施隐患,在积极自救的过程中,确保了没有次生事故的发生。其他地区的化工企业也提出确保安全平稳生产,就是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最好支援,显示出了广大石油和化工企业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灾区防范次生事故和防范复产期间发生事故的任务仍很繁重。因此,石油和化工行业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安全生产;既抓好灾区安全生产,也要抓好其他地区的安全生产。 再过两个月,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也是对奥运会的贡献。我们要以全行业的安全高效生产为奥运会添彩、加油。此外,各地将陆续进入汛期,石油和化工企业须尽快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安全生产重在防范。关口前移、事前预防是当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石油和化工企业要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建立起长效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而不是仅为应付各种检查而进行临时性和突击性的排查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也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现状与形势分析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 《事故调查与分析》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现状 与形势的分析

院(系)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安全2015-03 学生姓名周军献学号2015662183 授课教师托罗斯职称副教授 成绩 2016年11 月11 日 目录 前言 (1)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进步 (1) (一) 形成了基本的理论体系 (1) (二)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1) (三)成立了一系列的法制部门 (2) (四)完善了相应的监督体制体系 (2)

二我国安全生产有待提高的地方 (3) (1)人的安全意识缺失 (3) (2)生产基础有待提高 (3) (3)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还很差 (4) (4)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还没形 (4) (5)安全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 (4) (6)安全教育培训宣传力度不 (4) 三我的见解 (5) 四改良对策 (5) (1)大力培育安全文化 (5) (2)发展科技、提高效率 (6) (3)以系统工程的角度 (6) (4)加强法制力度 (6) (5)利用综合保险的方法 (6) 五对于事故调查与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感悟 (7) 参考文献 (7)

前言 目前,安全生产仍然是世界各国都必须面对和应对的重大问题。对此,我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显然,通过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现状和特征分析有助于认识安全生产事故的规律,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有助于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控制和应对做出有效的决策。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从体制、机制、规划、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重点企业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监督。经过努力,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形成,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当然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进步

2021年一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2021年一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一、全旗一季度安全生产总体情况 一季度,全旗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呈现“两降一升”特点,即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下降,死亡人数略有上升。 (一)事故总量下降 全旗共发生各类事故12起,同比减少4起,下降25%;死亡4人,同比增加2人,上升100%;直接经济损失88.3万元,同比减少33.6万元。 (二)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呈稳定趋势 工矿商贸企业无事故发生,与上年同期持平。 (三)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上升 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起,同比事故起数增加5起,上升250%;死亡4人,同比增加2人,上升100%;直接经济损失72.4万元,同比增加67.4万元,上升13.48倍

(四)消防火灾事故呈下降趋势 共发生火灾事故5起,同比火灾起数减少9起,下降64.29%;直接经济损失15.9万元,同比减少101万元,下降86.38%。 二、一季度各类伤亡事故通报 (一)1月31日17时35分许,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汤新明驾驶蒙k24460重型货车与沈阳市姚文哲驾驶的辽a79427号小型客车正面相撞,造成姚文哲当场死亡。 (二)3月7日17时40分许,杨保胜驾驶蒙b41497号大型普通客车因采取措施不当,撞在靠道路右侧停放的吴利华驾驶的蒙m06251号重型普通货车尾部,造成客车上2名乘车人死亡。 (三) 3月7日下午14时30分,赵灿红驾驶辽cb0672陆虎牌小型越野车与王志强驾驶的蒙l15235号大型客车迎面相撞,造成辽cb6072越野车乘车人于涛当场死亡。 (四)2月20日发生因小孩燃放烟花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

(五)3月16日发生因违章焊割作业引起火灾。 三、各类伤亡事故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一)道路交通:一季度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全旗各类事故总数的58.3%和100%。主要原因是车辆驾驶人员对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驾驶员素质偏低,疲劳驾驶等。 (二)消防火灾:一季度消防火灾事故较去年同期得到有效遏制,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有大幅度减少。 四、一季度安全生产主要工作 (一)、复工验收。结合我旗实际制定了《2012年全旗煤矿复工验收标准》和《2012年企业复工验收工作方案》,成立了复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验收范围、程序和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把关口,积极开展复工验收工作。对于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安监局以正式文件下发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完善。目前,根据企业申请,已有39家企业经验收组验收复工生产(其中煤矿16家、非煤矿山17家、危化6家)。

我国近年安全生产形势简析

我国近年安全生产形势简析 1前言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促进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2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好转2.1各类事故得到相应控制在国家经 济快速增长,各类企业和从业人员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各类事故得到相应控制。工矿企业伤亡人数相对下降,工矿企业事故由1990年的5756起,死亡7759人,2002年上升到13960起,死亡14924人,平均每年上升7.7%和5.6%。死亡人 数上升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cdp)增长速度。 2.2一些行业死亡人数相对指标下降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1990年的3 3.38下降 到2002年的13.70,1990~2001年平均万车死亡率为21.9,平均每年下降7.2%。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1990年的6.66下降到2002年的5.00。1990~2002年 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为5.67,平均每年下降2.6%。 2.3一些事故多发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 下降。1990~2002年,煤炭产量从105415万吨增加139335万吨,但事故起数 和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4425起和7360人,下降到2002年的4344起和6995人,平均每年下降0.2%和0.4%。水上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船只 艘数和运量在增加,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2799起和703人,下降 到2002年的734起和463人,平均每年下降10.6%和3.4%。铁路路外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铁路路线在增加,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由1990年的13929起和8428人,下降到2002年的11922起和8217人,平均每年下降0.2%和4.2%。3事故总量仍处上升阶段,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3.1事故总量大,并 呈上升态势全国发生的各类事故,由1990年的330993起,死亡68342人,上升到2002年的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平均每年上升10.3%和6.1%,平均 每天死亡350人。 3.2道路交通事故增幅大道路事故由1990年的250297起,死亡49271人,上升 到2002年的773137起,死亡109381人,平均每年上升9.9%和6.9%。道路交 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5.0%左右。 3.3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特大事故多发我国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设施 建设投入明显不够。如,原国有重点煤矿在“一通三防”方面的欠帐达40多亿元; 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交通设施和路况差,造成特大交通事故多发。2000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71起,死亡3531人;2001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2002年全国 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28起,死亡2341人。平均三天发生一起 死亡10人以上事故。其中,煤矿和道路交通是特大事故多发行业。 3.4非公有制企业事故比重大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起点低,企 业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普遍低,大量使用农民工,造成事故多发。

2020年安全生产情况工程施工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情况工程施工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受董事长、总经理的委托,就公司XX年安全生产情况简要汇报 过去的一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建工局的正确领导关心、指导及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开展一系列载体活动,负重奋进,真抓实干,基本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促使安全生产上等级,工程质量上水平,内部管理上台阶。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1、认真制定安全生产计划。 在今年年初公司领导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本单位施工人员流动分散、野外作业、施工点多面广、机械设备多、工种多、危险性大等特点,首先制定了公司XX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围绕全年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安全工作计划、安全措施。

2、施行安全管理目标。 公司建立了安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组。并成立了安全生产办公室,设专职安全员一名,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分队以及施工班组均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专职安全员具体抓的格局,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逐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和管理网络。 3、落实“安全第一”、“谁主管谁负责”和“项目负责制”责任制,在年初公司与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分队,项目经理部与施工分队分别签订了XX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把安全指标分解到各施工点,落实分解到人头。落实了各级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查制。 4、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安全办与全体汽车驾驶人员签订了汽车安全行驶目标责任书,与机械操作手签订了机械驾驶保养责任状。 5、坚持了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考核工作。

中国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

中国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 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1 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1993年以业,我国每年各类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基本稳定在10万多人。今年上半年,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同比均有所下降。全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职工死亡4172人,同比下降10%;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伤亡事故明显减少。截至7月底,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66起,死亡1338人,同比分别下降19.25%和13.5%。今年春节和“五一”放假期间,回乡和旅游人数骤增,春运期间客动高达16.16亿人次,“五一”期间达2.04亿人次,由于各地区、各部门重视安全,都未发生重大事故。 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去年“11?24”特大海难事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三次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重大特大事故屡屡发生,有时同一天发生2~3起,使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在政治上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有如下一些特点: (1)绝大多数事故属于责任事故。主要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疏于管理、监督不力造成的。最突出的如山东烟台去年“11?24”特大海难事故,就是一起在恶劣的气象和海况条件下,船长决策失误和操纵不当,烟大公司及其上级单位安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江西省上栗县的“3?11”特大爆竹爆炸事故也是如此。 (2)发生伤良心事故最多的是乡镇、私营、个体和“三来一补”企业,约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乡镇煤矿死亡1961人,占全国煤矿死亡人数的72%;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高达17.67,同比增长25%,为重点煤矿(0.941)的20倍。一些企业业主在事故发生后,逃之夭夭,把大量善后工作、赔付责任推给当地政府。 (3)农民工、外来工成为伤亡事故的主体,约占伤亡事故总数的80% 以上。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劳动力的流动性加大加快,加上这一群体普遍缺乏

中国安全生产发展趋势研究

文李 /毅中 一、安全生产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目前全世界就业总人数为27亿人,每年因职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21万人(指劳动者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不包括交通事故和职业病死亡),由职业事故和职业危害引发的财产损失、赔偿、工作日损失、生产中断、培训和再培训、医疗费用等损失,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世界各国既采用事故死亡人数的绝对指标,也采用反映事故死亡人数与经域的安全状况。如果这些指标居高不下, 则意味着为经济发展付出了高昂的生命代 价。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近20年来 世界各国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大部分 国家在15左右,2000年平均降至10以 下,2002年降至8以下。但是各国情况很 不均衡。先进工业化国家10万人死亡率 普遍较低,目前平均值为4左右,其中英 国最低,在1以下;澳大利亚其次,由 1992年的7下降到2002年的2;德国居第 三位,自1990年的5.1下降到2002年的 2.9;美国由1992年的5.3下降到2002年 1990年0.04降至目前0.02;日本由 1990年的0.07降至目前的0.05;美国、 澳大利亚、法国均在0.04-0.06之间。发 展中国家则普遍较高,韩国目前为0.6, 我国2004年为0.86,2005年为0.7, 2006年为0.558。采矿业、建筑业和运 输业是各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较多的行业 领域,约占全部事故死亡的50-60%。因 此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降低事故死亡 起着重要作用。先进工业化国家已普遍形 成了服务业比重很高、工业和制造业比重 其次、农业比重很低(平均约占5%)、 中国安全生产发展趋势研究 当前,中国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得到建立和形成,安全监管体制机 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1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形势分析报告编制说明 一、本分析报告各项数据为 1月1日至12月31日事故数据,均直接采集于建设部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快报系统,统计时间截止至 2月16日。 二、本分析报告各项数据,统计口径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经过网络上报的,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或维修过程中发生的,一次重伤1人以上事故和死亡事故。为分析方便,本分析报告中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为基本统计指标,没有使用”重伤人数”。 三、本分析报告各项数据,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第二次联络员会议之后,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进一步核对和确认。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 ) ,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宣传贯彻”一决定、两条例”,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强化监管,狠抓落实,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向稳定好转。 一、建筑施工事故总体情况 ,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与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11.46%和13.12%;其中共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2起、死亡175人,与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12.50%和18.60%。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与同期比较情况见图一, 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与同期比较情况见图二。 图一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与同期比较 3

图二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与同期比较 全国有23个地区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下降,下降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值(全国下降平均值为11.46%)的有22个地区。其中下降幅度超过30%的有10个地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如江西省下降64.71%、湖南省下降53.66%、天津市下降36.00%、云南省下降33.33%、福建省下降32.56%。 全国有24个地区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下降幅度超过全国平均下降值(全国下降平均值为13.12%)的有19个省市。其中下降幅度超过30%的有11个地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如湖南省下降54.0%、江西省下降53.23%、黑龙江省下降37.84%、宁夏区下降37.5%、重庆市下降34.55%。 有的地区虽然事故起数下降可是死亡人数增加,如陕西省事故起数下降了16.67%,死亡人数却增加了 6.9%。有的地区虽然事故死亡人数下降可是事故起数增加,如广东省死亡人数下降了4.55%,事故起数上升了13.25%;甘肃省死亡人数下降了10.34%, 4

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 (二现状 中国现阶段不仅处于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时期,同时也正处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在这样的特定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是原有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格局被打破,城镇劳动者面临着转换工作环境与就业岗位的压力与新的职业风险,原有的劳动保护制度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是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必然促使乡村劳动者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化,新的劳动环境、劳动工具与劳动方式,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劳动风险;这些新问题与新风险的出现,决定了中国需要有健全的、科学的劳动保护与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尚在重新构建之中,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导致劳动者的职业风险急剧增长,不仅表现在显性的工伤事故方面,也表现在具有迟发性的各种职业病方面;加之隐瞒不报或者漏报,现有的工伤事故受害人数与职业病患者数只是全部遭受工作伤害的劳动者中的一部分,可见,中国现阶段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二、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 (一我国工伤事故及职业病情况略有好转。总体讲,近年来,我国工伤事故及职业病情况略有好转。特别是2003年以来,事故率逐年略有下降。 (二重大、特大事故仍频繁发生 我国工伤事故及职业病情况虽略有好转,但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全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约100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每天都有发生。 (三手故集中发生的行业

近年来,国家加大安全投入,同时也加大了监察力度。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认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强化煤矿瓦斯治理,大力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经验,促进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全国各类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有所下降,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趋于好转,部分行业和部分地区安全生产较为稳定。但是全国特大事故仍然多发,部分行业和领域、部分地区事故总量、特大事故上升,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三、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形势恶化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方面,改革开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工业企业,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操作技能低下,很容易遭遇事故与职业病风险,这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不少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乃至一些乡镇企业,根本不考虑职工的劳动保护问题,既不按规定对工人进行上岗安全培训,也不对职工告知生产作业现场危害及防护,更不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工具及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也对劳动者的劳动保护长期疏于管理,或者是将管理重点放在国有单位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安全生产上,对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大量非公有小企业、乡镇企业乃至无证矿山缺乏安全监管,存在着劳动安全监察力量不适应非公有经济成分量大面广的矛盾;此外,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农民工、下岗职工及女工择业余地小,根本难以考虑就业环境及劳动保护。至于工伤保障,更是他们不敢企求的。而不少企业也在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不给非正式职工上保险,即使是正式职工,也有不少“漏报”的。因此在发生工伤事故后,“闹工 伤”、“私了”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有一些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充分考虑”了职业病的“迟发性”特点,致使不少劳动者患了职业病后,会因“合同到期”而被赶到社会上,辛苦打工所得都用来治病,甚至倾家荡产。

2019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共3页

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2012年1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京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作了题为《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国务院<意见>精神扎实工作全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共同努力,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总体上实现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据安监总局调度统计: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7728起,死亡75572人,同比分别下降减少15655起、3980人,4.3%和5%。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1万人以下,其中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2000人以下。——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取得明显成效。全国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同比减少98起、403人,分别下降5.7%和5.9%。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同比减少13起、325人,分别下降15.3%和22.6%;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同比减少7起、251人,分别下降63.6%和61.2%。通过有效防范和全力救援,全国没有发生一次死亡50人以上的事故。——反映安全发展水平的各项主要指标进一步趋好。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上,其中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0.201降到0.173 ,降幅13.9%;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由 2.13降到1.88,降幅11.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3.2降到2.8,降幅1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0.749降到0.564,降幅24.7%。——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普遍改善。工矿商贸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3%和8.6%,其中煤矿分别下

(安全生产)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形势分析报告编制说明 一、本分析报告各项数据为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事故数据,均直接采集于建设部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快报系统,统计时间截止至2005年2月16日。 二、本分析报告各项数据,统计口径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通过网络上报的,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或维修过程中发生的,一次重伤1人以上事故和死亡事故。为分析方便,本分析报告中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为基本统计指标,没有使用“重伤人数”。 三、本分析报告各项数据,在2005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第二次联络员会议之后,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进一步核对和确认。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004年度) 2004年,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宣传贯彻“一决定、两条例”,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紧围绕2004年年初制定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强化监管,狠抓落实,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向稳定好转。 一、2004年建筑施工事故总体情况 2004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11.46%和13.12%;其中共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2起、死亡175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12.50%和18.60%。2004年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与2003年同期比较情况见图一,2004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与2003年同期比较情况见图二。 图一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与2003年同期比较

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的报告

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2008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未发现校园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均在控制进度以内,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现将2008年上半年我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如下: 一、安全生产基本形势 1—6月份,我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起,死亡2人,死亡人数占市政府下达全年控制指标的20%。同比,事故起数增加5起,死亡人数少死亡5人,下降71.4%,

其中各行业事故主要分布为:1、煤矿:未发生职工伤亡事故。2、非煤矿山:机制砖厂发生事故1起,受轻伤3人。 3、危险化学品未发生职工伤亡事故。 4、烟花爆竹未发生职工伤亡事故。 5、道路交通:发生事故5起、死亡2人,受伤8人。 6、建筑施工发生事故6起,伤6人。 7、其他行业未发生事故,无人员伤亡。 8、火灾:发生事故引起、死亡零人。同比下降38起。 全县未发生3人以上死亡的安全事故,未发生校园安全事故,春节、全国“两会”及“五一”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二、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主要特点 (一)全县安全生产的特点: 1、全县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继续转好。通过全县上下开展“压事故、控指标、保平安”攻坚战和隐患排查治理专若整治,全县上半年事故死亡人数迅速下降,1一6月死亡人数较上年同期少死亡5人,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大部分行业和地区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与去同期相比,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五大高危行业安全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安全水平明显提

全国安全生产月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时间是:每年的6月份(1——30日)。 安全生产月的由来 一、摸索期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农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开展安全周活动,并确定今后每年5月都开展安全周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1980年开展的安全周活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关怀,也是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企业单位长期以来安全生产情况不好,伤亡事故多,职业病严重。必须下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劳动保护工作中的问题,扭转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严重的状况。 二、雏形期 从1991年开始,全国安委会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1991是“八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开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年。为了保证“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给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6月17日至23日,全国安委会首次开展了以“安全就是效益”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三、成型期

往年的安全生产周,除双休日以外,只有5天时间,很难安排覆盖全国的、有影响的一些重大宣传活动,因此经过各部门慎重考虑,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 2002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委决定开展首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安全生产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延伸。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宣传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 此次活动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身边的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一主题,普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另外,还举行了“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全国各地区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自查,重点放在制度建设、遵章守纪、设备设施运行状况等方面。 安全反思 每年六月,一场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中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大字报似的“横幅”、标语、宣传画满天飞;大街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政府部门,也摆起桌椅,免费发放安全生产相关书籍,宣传安全相关常识问题。可一旦过了这个月,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状况,工厂依旧生产,机械依旧转动,工人依旧劳作,大小事故也屡有发生。 诚然,安全生产,宣教当先,只有意识上升了,才有行动上的作为,毕竟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嘛。可是,如果把安全生产月当做一场运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形势分析

(安全生产)安全形 势分析

第三季度安全形式分析报告 保管二队 政治处: 根据仓库有关通知精神,现将保管二队当前官兵思想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壹、当前部队安全形势分析 (壹)兵员构成的复杂化 首先,我们从兵员的构成上进行分析。主要体当下俩个方面:壹是兵员构成的多样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策的不断调整部队兵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当下很多方面,如独生子女兵明显增多,具有较高学历、学有壹技之长以及已经有过就业经历的情况也和年递增。这种情况的出现,壹方面使部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文化品味也更加多元化,同时也在部队的安全管理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他们的文化品味、物质追求、以及需求层次都较高,他们有着自我展示、超前消费等思维理念,且且很多是家庭的宠儿,有的也“闯荡”了社会。在这种情

况下,当他们进入部队后,由于部队环境和管理要求和他们的需求和习惯差异较大,造成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思想波动大,容易造成壹些偏激行为的出现。二是城、乡兵之别。城、乡兵由于他们所处环境和客观要求的不同,他们在部队的表现和要求也不相同。城市兵考虑较多的壹般是入党、立功以及退役后的工作、婚姻等现实问题;同时,加上年龄、个人的发展等因素,他们壹般不要求转士官。农村兵则情况不同,壹般情况是回乡后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家庭和本人的意愿都是希望在部队能有所发展。所以他们在考学、转士官、学技术等问题上愿望较强烈。由于这种追求上的差别,导致他们对部队日常事务的心态和不同方面所表现出的热情上有所不同。这些在部队的日常管理中都有所表现,所以在日常的部队管理上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即在他们所关心的方面要投入更大的热心,来理解、引导、帮助他们,而不能以生硬的态度来曲解、压制他们,导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策略分析(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策 略分析(标准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策略分析(标 准版) 【摘要】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给施工企业和建设项目的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和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建筑企业建立实施现代化安全管理制度就成为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管理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设备的运行安全,产品使用的安全,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需要。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而我国建筑企业实行的传统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己经不适应现代建设工

程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筑企业建立实施现代化安全管理制度就成为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 1、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目前建筑企业达4.5万个,建筑业从业人员3050万人(其中80%以上为农民工),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06%,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2004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444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6%.近几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平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从建筑业所有制结构来看,现有国有建筑企业9458家,占整个建筑企业5%,从业人数765万人,占建筑业人数的25%;城镇集体企业26.818家,占整个建筑企业的60%,从业人数1003万人,占建筑业从业人数的33%;乡镇建筑企业和个体建设者的从业人数占整个建筑业人数的42%。如此的产业规模、发展速度、结构布局和施工层次以及庞大的施工现场和施工队伍,给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

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要做到“七要”(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要做到 “七要”(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要做到“七要”(标 准版) 各级党政、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查找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重点,提出安全防范的对策措施,从而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充分认识正确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的极端重要性,把握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的基本方法,在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时坚持做到以下“七要”: 一、上情要吃透。上情就是上级领导机关一个时期内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要求和意图。通过学习领会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和领导讲话等,切实弄清上级指示、要求、工作部署,新颁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等,抓住关键,吃透精神,为有针对性的分析本辖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形势提供遵循和指导。

二、下情要摸准。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仅仅保持与上级一致,实现“上情下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下情上达”。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多听管辖范围内单位的工作现状、安全状况的汇报,多听企业一线工人的反馈意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分析的人员,还要亲自到生产经营第一线摸实情、查实况、抓苗头、找问题,原汁原味的反映所属单位的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为做出准确分析形势,科学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特点要突出。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安全生产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上级指示、要求不同,不同行业领域事故多发规律不同。要注意结合当前工作重点、季节、气候、重大节假日等特点,把握当前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特点和规律,为找准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和工作重点提供依据。 四、分析要透彻。从行业领域、所管辖区域等不同层面,全面分析安全生产情况,根据事故总量、较大事故起数、不同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等数据、事故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等元素,找出事故比同期多发或减少的主要原因和教训。并从企业安全投入、教育培

近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总结

近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总结 近期,在党委、政府市和安监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监督管理,狠抓责任落实,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全镇安全生产形势,工商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继续保持稳定。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对全镇易制爆、剧毒化学品监管,加强危险化学品领域社会面的监控,确保不发生危险化学品在生产、经营、使用、储存等环节上的各类事故。对全镇的10家加油站、4家液化气站和9家液氨使用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督促各站点、企业隐患整改、落实应急预案、防火、防雷、防爆等安全措施。督促企业切实做好内部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巡检、值班、事故报送制度。对违法、违规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的企业及时制止并上报,坚决依法予以处置。 二是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专项整治工作。把全镇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问题始终放在突出位置,对辖区内的治理对象按照标准、要求,逐一进行了检查对照,查清了经营单位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隐患,并责令业主限期整改。对隐患未整改完成的,将及时督促其整改。 三是不间断到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对全镇企业组织开展检

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下发责令整改文书,限期整改。对隐患较大的上报市局进行处罚。 四是狠抓烟花爆竹整治。加强日常监管,坚持常年抓,不断线,采取出动宣传车、各村张贴标语口号,张贴举报信等方式,加强宣传。在配合公安打非的同时,定期对34家销售业户进行检查,对进货途径、储存数量进行详细登记,加强对合法销售业户的监管。 五是配合抓好建筑工地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为保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开展,配合各职能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辖区内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模板工程、物料提升机及施工外用电梯、塔吊等重要部位的安全防护,施工人员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执行情况,施工现场起重、吊装设备和机具的安全检测检验合格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督促建筑施工企业早预防,早整改。 最近以来我们积极工作,确保我镇辖区内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工作上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肯定,但理论知识、业务水平以及工作方法等还存在不足,因村庄多、地域广、人口密、企业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今后我们将加强对重点单位的检查整治排查力度,力争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017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

2017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三下降两好转”的良好态势 2018-01-29 20:04 来源:新华社【字体:大中小】打印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叶昊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王玉普29日表示,2017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三下降两好转”的良好态势,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6.2%、18.2%和21.9%,大部分行业领域和地区安全状况好转。 王玉普是在当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作此表述的。他表示,2017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3万起、死亡3.8万人,同比下降16.2%和12.1%;发生较大事故613起、死亡2332人,同比下降18.2%和18.3%;发生重特大事故25起,死亡342人,减少7起、228人,同比下降21.9%和40%;其中特别重大事故1起,同比减少3起,为2001年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历史最少。 王玉普指出,在2017年,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烟花爆竹、工贸、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农业机械、渔业船舶10个行业领域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农业机械等3个行业领域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32个省级统计单位中,有28个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湖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5个单位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王玉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安全生产工作务实推进、成效显著的五年,2017年与2012年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9%和22.2%,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57.6%和62.8%;亿元生产总值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51.1%、38.6%、71.7%,实现了事故总量、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三个大幅下降”。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 分 析 报 告

2016年,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基础,强化监管,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呈现总体稳定好转的趋势。 一、2016年建筑施工事故总体情况 2016年,全国建筑业(包括铁道、交通、水利等专业工程)共发生事故2288起、死亡2607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4%和6.5%(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安全生产各类伤亡事故统计表》)。其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以下简称“建筑施工事故”,本分析报告分析对象即为建筑施工事故)1015起、死亡1193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11.28%,死亡人数下降了9.89%;其中共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3起、死亡170人(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上升了2.38%,死亡人数下降了2.86%。

图一:2015年、2016年建筑施工事故起数比较 图二:2015年、2016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比较 全国有16个地区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下降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值(全国下降平均值为9.89%)的有13个地区。其中下降幅度超过30%的有5个地区:海南省(61.9%)山西省(50%)、广西区(50%)、河南省(43.55%)、江西省(41.38%)。 有的地区虽然事故起数下降但是死亡人数增加,如北京市事故起

数下降了11.76%,死亡人数却增加了1.43%,天津市事故起数下降了37.5%,死亡人数却增加了5.88%,类似地区还有江苏和青海省。 2016年,有9个地区建筑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比上年同期上升,如吉林省事故起数上升12.5%,死亡人数上升5.88%;黑龙江省事故起数上升28.95%,死亡人数上升26.09%,类似地区还有辽宁、安徽、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省和西藏区。 图三:2016年全国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上升、下降地区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