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选办法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选办法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选办法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

评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以下简称本奖项)由中国建筑学会设立,旨在奖励在建筑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建筑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条为维护奖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成立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科研成果的组织申报、初评和推荐,并报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审定。评审工作坚持客观、科学、公正、公平。

第三条本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评奖范围和条件

第四条申报成果为建筑经济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重大项目建设实践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包括:

(一)理论研究前沿成果。在建筑经济所属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工程造价、工程法律、房地产研究等专业或学科基

础研究、专题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或新贡献,或在相关学科交叉领域取得新发现,丰富和发展相关学科理论的。

(二)属建筑经济范畴或领域,研究、研发、开发的具有引领和带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生产力发展,能为行业或社会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技术、工艺、软件、产品、信息平台等。

(三)成果的推广应用。对项目管理、工程实践、工程造价、工程标准与信息化、建筑节能、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方面研究成果作推广应用与前瞻践行,并经实践检验具有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的。

第三章评审组织机构

第五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是本奖项的领导机构。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是本奖项建筑经济领域科技成果初评和推荐的归口机构。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由我国建筑经济领域知名专家组成。

第六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按照《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实施细则》对项目成果进行初评,然后根据初评结果向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作获奖项目及获奖级别推荐。

第四章申报、推荐及评审

第七条本奖项申报主体应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理事、专业委员所在单位和理事、专业委员个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实践”申报主体可以是项目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一)凡独家完成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申报;

(二)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完成项目,由主持单位与参加单位协商一致后,由项目主持单位组织联合申报;

(三)个人项目需有3名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进行审理并出具书面推荐意见,由个人申报。如该项目完成人为在职人员,需项目完成时其所在单位提供项目证明。

第八条申报本奖项需填写《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申报书》,并附以下附件:

(一)成果研究报告;

(二)成果鉴定证书或验收报告(或专家评估报告),专利证书;

(三)用户使用情况,或社会效益证明;

申报书一式三份,盖申报单位公章;申报材料成果一份装订成册。

第九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接收申报的时间为:每年6月15日至8月15日。请严格按时间节点申报。

纸质申报材料寄至: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中国建设科技集团4层408,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秘书处,邮编100120(请在信封显著位置标明“评奖材料”字样),同时将所有文件电子版发送至jzjjfhmsc@https://www.360docs.net/doc/083228067.html,。

第十条奖项评审工作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最终获奖项目在中国建筑学会网站上公示。未获奖项目不公示,申报材料不退回。缓评项目一般情况下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秘书处书面或邮件通知申报人,待条件具备后转入后续年度评审。

第五章奖励

第十一条获奖名单在中国建筑学会网站、中国建筑经济网、《建筑经济》杂志和相关媒体公布。中国建筑学会对获奖的组织和个人颁发奖杯、奖牌和荣誉证书,并通报获奖者所在单位,同时遴选部分奖项向国家相关部门推荐。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未尽事宜以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为准。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14年6月10日起施行。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选办法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 评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以下简称本奖项)由中国建筑学会设立,旨在奖励在建筑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建筑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条为维护奖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成立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负责“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科研成果的组织申报、初评和推荐,并报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审定。评审工作坚持客观、科学、公正、公平。 第三条本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评奖范围和条件 第四条申报成果为建筑经济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重大项目建设实践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包括: (一)理论研究前沿成果。在建筑经济所属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工程造价、工程法律、房地产研究等专业或学科基

础研究、专题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或新贡献,或在相关学科交叉领域取得新发现,丰富和发展相关学科理论的。 (二)属建筑经济范畴或领域,研究、研发、开发的具有引领和带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生产力发展,能为行业或社会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技术、工艺、软件、产品、信息平台等。 (三)成果的推广应用。对项目管理、工程实践、工程造价、工程标准与信息化、建筑节能、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方面研究成果作推广应用与前瞻践行,并经实践检验具有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的。 第三章评审组织机构 第五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是本奖项的领导机构。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是本奖项建筑经济领域科技成果初评和推荐的归口机构。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由我国建筑经济领域知名专家组成。 第六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评审委员会按照《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建筑经济领域)实施细则》对项目成果进行初评,然后根据初评结果向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作获奖项目及获奖级别推荐。 第四章申报、推荐及评审

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省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239-403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的特殊钢棒材品质一致性工艺技术控制 一、提名单位:河北省金属学会 二、项目简介: 主要技术内容:针对我国钢铁行业高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均质性差、高端齿轮钢淬透带宽控制水平难以稳定在4 HRC以内,高端轴承钢[O]含量控制稳定性差,符合率低等难题,通过构建多功能质量大数据平台,建立齿轮钢不同系列产品端淬预测公式,确定并优化轴承钢关键的控制参数及控制范围,建立关键工序SPC统计过程控制系统、齿轮钢端淬预控现场操作指导模型,制定钢关键控制点智能统筹操作规范,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多功能质量大数据平台。1)创新地应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和数据源共享、异构机制实现了从原材料检验到客户使用的全流程的实时数据库、电子表格记录等不同类型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贯通;2)开发了满足技术管理人员个性化需求的数据查询系统,可实现各工序各参数任意组合查询。3)建立了涵盖质量记录、统计分析、因果分析的多功能报表体系。探寻出一条在基础自动化较低水平上实现工业大数据集成和应用途径。 2、研发了高端齿轮钢窄淬透带控制技术。1)通过数据试验分析确定使用硬度分布函数作为末端淬透性公式预测基础,通过回归分析进行修正形成不同系列齿轮钢端淬预测公式,相对于传统的非线性和SAE J406

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高的准确性。2)依据预测公式在生产岗位建立端淬预控模型,从传统的对每个成分目标值的控制方法转变为以端淬目标值为依据对各个成分进行综合控制的方法指导生产操作,达到了高端齿轮钢末端淬透性带宽≤4HRC的目标。 3、研发了高端轴承钢氧含量稳态控制技术。1)以批量数据处理为基础,研究确定了高端轴承钢氧含量控制的关键参数及最优控制范围。2)自主开发建立了转炉一次倒炉终点模型、精炼模型、VD温度控制模型等控制模型对现场实时指导智能统筹。实现了高端轴承钢氧含量的精准控制及稳态控制,高端轴承钢中[O]控制范围达到0.0004%≤[O]≤0.0006%。 4、开发了“一种钢包底吹氮增氮的方法”。通过对钢包底吹氮过程中氩气和氮气混合气体中氮分压的控制,可精确实现对含氮钢种进行增氮,节约高成本氮化合金的使用,避免了分段底吹氮气增氮控制精度偏低的弊端,具有低成本、高命中率、操作简单的特点。 经济技术指标: 1、高端齿轮钢末端淬透性带宽从6-7HRC达到≤4HRC的水平。 2、高端轴承钢中[O]从平均0.0007%、分布区间0.0004%-0.0008%达到平均0.00055%、分布区间0.0004%-0.0006%。 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2015-2017年,三年实现销售高端齿轮钢、轴承钢64.295万吨,吨钢平均增加毛利近200元,累计创造效益1.27亿元。齿轮钢成功应用于宝马奔驰、丰田汽车、德国大众、比利时邦奇、陕西法士特、双环齿轮等高端用户。高端轴承钢批量地向世界著名的SKF 公司、铁姆肯公司、NSK公司等轴承公司供货,出口创汇1.6亿美元。

世界各国首都标志性建筑大全中英对照

世界各国首都及标志性建筑大全 中国——万里长城 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战国时期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王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China 首都capital:北京 National flag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着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中国还没有确定国树,银杏和国槐有望成为中国的国树。 national bird国鸟——丹顶鹤:丹顶鹤被中国人称为仙鹤,其丰姿秀逸,性情幽娴、矜持华贵、高雅洒脱。 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士、农、工、商”之所谓“四民”,但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顺序被改为“工、农、士、商”)。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俄罗斯 Russia ——莫斯科红场 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辟于十五世纪末,十七世纪后半期取今名。平面长方形,面积约4公顷。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临莫斯科河。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红场的知名度可以与天安门广场媲美。 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首都:莫斯科 Moscow 。 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蓝、红三色。旗帜中的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蓝色代表亚寒带,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的悠久历史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三色的排列显示了俄罗斯幅员的辽阔。但另一方面,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征,蓝色代表了纯洁与忠诚,红色则是美好和勇敢的标志。[1] 美国——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位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国名:美利坚合众国 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 国花:玫瑰rose

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

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与制度建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 (2010年06月1日蒋克中转载:文章是作者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上的演讲报告;原载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简报[2010]第2期总第34期) 一、近些年来中国终身学习的进展 (一)学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培养具有高度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是建成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条件。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这些年来中国把基础教育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摆在教育发展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最重要的战略位置。2009年,中国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29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0%。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也发展很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79.2%。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4.2%,在校学生达到2979 万人。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正在进入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的发展阶段。 (二)继续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身学习理念,对个人和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启示在于,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以及各种能力和技能等,都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继续学习才能获得。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形势下,广大社会成员对于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越来越有着强烈的要求。继续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各种领域新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学习,

而且包括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学习。中国有7.69 亿从业人员,有1.2 亿左右农村富余劳动者需要逐年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新增和需要再就业的劳动者;此外还有1.44亿的老龄者。这些接受过不同层次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的成员已接近10亿人,是现有学校在校学生的3倍。同时,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也非常多样化。这就使得我国继续教育的任务尤为复杂和艰巨。 这些年来,由于注意发挥政府、学校、社区和行业、企业等社会各部门的作用以及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所进行的学历继续教育使数千万成人提高了知识和学历水平;例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累计达到1877 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已超过2300 万人。在社会各行各业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培训使数以亿计的从业人员提升了职业能力;仅农民中专和农民技校所进行的培训累计就超过11 亿人次。全国企业职工培训规模每年都达9000 万人次左右。截至2006 年,全国从业人员累计有6000 万人次获得了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最近中国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继续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继续教育将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足进展,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中国利用后发优势、推动终身学习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条件下能够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保证。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初步建设了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教学和教学服务平台。例如广播电视大学已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700 万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各类网络教育也发展很快,普通高校网络学院注册在校生已达110 万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还为广大农村和各类企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各类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清真寺,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之物。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主高峰时期,另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晕类建筑的代表作。该寺总平面为一东本陕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庭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的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楼”(二门)、石牌教育局、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称,排列井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前后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安徽寿县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化邃尊来;建筑物的井然有秩,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为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直院东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让正面门楣上砖雕“清真大寺”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寺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门样式。 北京东四清真寺,大门原为三间砖砌封火墙式建筑,外面不露木材,门左右两侧辟一房门以备平时人们出入,寺前有槐树四棵,是中国一般的庙门制度。 山东济宁清真东大寺寺门为大式木结构,三间五檩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富丽堂皇,大有曲阜孔庙之风。门前有建筑物有二:前为木栅栏门,后为清康熙年建石日月坊。寺门悬明代匾额,门前列抱鼓石一对,左右有八字墙,墙上饰有绿色琉璃瓦,与中央白色石坊相衬托,交互辉映,甚为悦目。

中国建筑标识CI创汇总样本

CI 创 优 策 划 实 施 方 案 1、工地大门: 现场大门采用门楼式大门 A :材质:大门为金属管焊制及薄铁板。 B :规格:现场大门为平开门,总宽度为 8 米,每扇门面积为 2× 2 米。门柱截面尺寸为 1× 1 米,高度为 6.5 米,门柱高度为 5 米,门楣 1.5 米。 C :色彩:(C100M3)0 以下简称中建蓝,大门颜色为正腰 1 米为中 建蓝,上下 0.5 米为白色;标准门柱蓝色部分 2 米高白色部分 3 米高, 由于现场围墙为业主指定,与大门门楼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使大门柱 蓝色部分与围墙平起,故将门柱底部蓝色改为 3.35 米高。门柱 3.35 米 起为中建蓝色、 3.35 米至 5 米为白色,两柱上方加灯箱。 (见图例) D 、标识与文字组合: 每扇门正腰安装一块 1×2米(高×宽)的 8mm 薄铁板,颜色为中建蓝,上书白色“刘炳森”手写繁体 字样,字体尺寸为 0.67 米。门楣标志与文字组合: 标识尺寸为 1×1 米, 文字内容分为两排,上排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全称,下排为承建青岛 首创空港国际中心工程 2、工地围墙 标准门楼式大门 修改后的门楼式大门

1)外围墙 : A 、规格:本工程工地围墙采取金属管焊制及薄铁板覆高清户外喷 绘布样式;办公区围墙采用砖砌式:颜色为白色,高度为 2 米,围墙上 端 0.2 米高,下端 0.3 米高为中建蓝色。 B 、组合形式:大门自右侧 1米起书写蓝标蓝字 (标志、“ 及辅助图形)。 C. 标志尺寸: 0.8 ×0.8m ,围墙字体一律由左向右书写。标志每组 间距 7.2m ,辅助图形居中(见图例) 。 2) 内围墙: 内容为中建标识同中建专用标语组合,标识、字体(黑体字)均为 中建蓝色,标识与字的尺寸均为 0.7 米× 0.7 米。 Ⅰ、中国建筑 服务跨越五洲 Ⅱ、过 程精品 质量重于泰山 门卫室材质为彩钢板搭设,外部形象形同办公室,边缘蓝条为 5 公 分。门牌正贴于门上(同办公室门牌) ,室内挂贴岗位责任制图牌,外 墙张贴紧急 救助电话告示牌。 3、门卫室

2019-2020年高考政治 中国大事瞭望教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中国大事瞭望教案 “十二五”规划将吹响实施的号角,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世人瞩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一系列民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xx年,中国将牢牢把握机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 中国共产党迎来90岁生日 中国共产党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90岁生日。在这一年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向百年大党更进了一步。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xx年,全党全国将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 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的背景下,中国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开局之年”如何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备受瞩目。 尽管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对我国“十二五”时期和未来一个时期历史方位和外

部环境作出的科学判断。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谋划的“十二五”时期的战略思路。 3. 中国“入世”10周年 xx年,中国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迄今为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不仅建立起了符合规则要求的经济贸易体制,更重要的是,公平与规则、全球视野、创新眼光、竞争意识、知识产权观念等“世贸精神”正深入人心,这无疑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尽管出口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累计吸收外资突破1万亿美元,但面对贸易摩擦频发等诸多问题,站在入世的第二个十年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需要统筹谋划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提出新的重大举措,力争在重点领域开放、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xx年,举步维艰的多哈回合或许也将迎来稍纵即逝的“机会之窗”。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推动者,中国明确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推动谈判,呼吁谈判各方在现有主席案文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4. 两岸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试行)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建筑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调动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建筑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根据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技进步奖管理办法》,中国建筑学会决定设立“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以下简称本奖项),并制定《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选办法》。 第二条为维护奖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建筑学会成立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该奖项的评审工作,评审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审程序分为初评和审定两个阶段。 第三条本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条件 第四条本奖项奖励范围为在我国建筑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群体。 第五条申报项目成果是在建筑科技领域中取得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建设实践等方面的优秀科技成果:

(一)理论研究前沿成果。在建筑科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有科学发现,丰富和发展了学科理论,带动该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进步,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 (二)创新及推广应用成果。在建筑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并经过实践检验具有推广性,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实用新产品或新技术。在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带动该领域技术的发展,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包括但不限于: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发展或行业结构优化,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保障工程完成并创造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已建成或使用一年以上,没有发现质量问题和隐患。这些工程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工程,公共建筑和市政、园林工程,住宅工程,工业建设项目等。 第三章评审组织机构 第六条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是本奖项的领导机构,由我国建筑科研、教学、勘察、设计、施工或管

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

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 2010-05-17 22:28:04 来源: 中国排行榜网 核心提示: 由中国排行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83228067.html,)与中国排行榜研究中心联袂推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该榜单是根据各建筑物的建造特质、综合特点(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建筑物的时代文化导向、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建筑物的世界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建筑,标志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就像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天坛祈年殿等世界上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标志性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标志建筑是整个城市中所有建筑的主角。标志性建筑除了外形具有创新性外,在功能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标志性建筑不仅要体现地理区域优势,建筑本身还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在市场运作方面,标志性建筑应该是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的一个平台;从功能方面来说,标志性建筑要引导一种新的活力,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城市发展的水平下,标志性建筑(群)代表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思潮的体验。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是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等各方面的合力,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地域的经典。 由中国排行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83228067.html,)与中国排行榜研究中心联袂推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该榜单是根据各建筑物的建造特质、综合特点(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建筑物的时代文化导向、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建筑物的世界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以及网络调查,评定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单如下: 一、北京天安门城楼 入榜理由: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1421年),明北京城正式建成。其规模宏伟而壮丽,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裹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当时只不过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承天之门寓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当时没能立即恢复,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此后,明代180年间虽有修建,但都未作较大变动。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的天安门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微生态制剂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意义 二、提名单位: 保定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三、申报奖种及级别: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四、项目简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一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肠道急症,早产儿发病率较高,且有较高的病死率。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NEC治疗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为人体提供营养、调控上皮发育,是指导先天性免疫不可缺少的“器官”。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衡和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益生菌制剂已经应用到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中。我们团队就肠道微生态与NEC感染展开研究,系统阐述益生菌制剂在NEC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我们一方面选取NEC患者临床病例研究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与NEC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另一方面通过动物研究细菌感染与肠道微生态的联系。在研究中我们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发现败血症、腹膜炎等细菌感染是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益生菌喂养是影响NEC 预后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我们对比了临床NEC患儿微生态调节剂应用前后肠道菌群改变情况,也证实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后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组成,从理论上验证了益生菌喂养可以改善NEC预后。基于NEC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有关,且大多数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我们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经口灌胃小鼠,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明显改变,且肺炎克雷伯菌可以进一步从肠道易位到肝脏引起肝脓肿感染。因此,我们团队从临床病例NEC预后风险因素分析、动物感染模型构建,以及临床微生态制剂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微生态制剂在NEC患儿临床辅助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结果在国内核心杂志及SCI期刊发表论文三篇。 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1. 第一完成单位: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保定市首批医学重点专科,河北省重点发展专科。为保定市及保定地区规模最大的新生儿救治中心。针对临床新生儿NEC患者,尤其是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同时肠道菌

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

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 火花思维一直以来,将大部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教研与教学的研发中,打造最核心的课程内容壁垒,将“专业性”作为立根之本;“游戏”与“信息技术”作为火思维的重点研究课题,持续为火花思维输入专业的研究成果。此次火花思维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点课题,将全面助推教研、教学领域的全面升级。 2019年,火花思维教研专家、国培项目指导专家、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孙家芳老师引领火花思维精锐的研究团队申报了中国一级教育学会——中国发展战略学会2019年度课题,大量的用户学习数据分析成果,为他们申报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经过严格的审核、筛选,成功获得“信息化融合创新背景下的学校变革与机制研究”课题的立项。

火花思维精锐研究团队领头人孙家芳老师对此表示:“‘信息化融合创新背景下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始终秉持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将游戏化教学策略设计、大数据、AI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游戏开发、技术支持等领域进行创造性整合,确保教学各个环节的专业性。” 火花思维用技术赋能课程,对国外优秀的游戏产品在激励机制、视觉呈现和情节设计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的课程体系,研发出最适合中国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的课程互动环节,将故事情节和学习任务进行有机结合,化解了枯燥的填鸭式知识灌输,实现了更强的交互性和沉浸感,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研究方面,火花思维全面系统的梳理了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结合国内外先进测评理念,对孩子的学习效果进行更科学的评估;围绕学、练、测几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在反复的训练以及思维能力运用中,最终达到思维品质提升。 通过这半年多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在火花思维在线课堂中显现出来。2020年前三个月火花app家长端数据显示,火花课程满意率99.3%,教师满意率99.5%,作业提交率86.3%,L1-L6 6个

中国建筑标识CI创优汇总样本教材

CI 创优策划实施方案 1、工地大门: 现场大门采用门楼式大门 A :材质:大门为金属管焊制及薄铁板。 B :规格:现场大门为平开门,总宽度为8米,每扇门面积为2×2米。门柱截面尺寸为1×1米,高度为6.5米,门柱高度为5米,门楣1.5米。 C :色彩:(C100M30)以下简称中建蓝,大门颜色为正腰1米为中建蓝,上下0.5米为白色;标准门柱蓝色部分2米高白色部分3米高,由于现场围墙为业主指定,与大门门楼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使大门柱蓝色部分与围墙平起,故将门柱底部蓝色改为3.35米高。门柱3.35米起为中建蓝色、3.35米至5米为白色,两柱上方加灯箱。(见图例) D 、标识与文字组合:每扇门正腰安装一块1×2米(高×宽)的8mm 薄铁板,颜色为中建蓝,上书白色“刘炳森”手写繁体“ ” 字样,字体尺寸为0.67米。门楣标志与文字组合:标识尺寸为1×1米,文字内容分为两排,上排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全称,下排为承建青岛首创空港国际中心工程。 2、工地围墙 标准门楼式大门 修改后的门楼式大门

1)外围墙: A、规格:本工程工地围墙采取金属管焊制及薄铁板覆高清户外喷绘布样式;办公区围墙采用砖砌式:颜色为白色,高度为2米,围墙上端0.2米高,下端0.3米高为中建蓝色。 B、组合形式:大门自右侧1米起书写蓝标蓝字(标志、“”及辅助图形)。 C.标志尺寸:0.8×0.8m,围墙字体一律由左向右书写。标志每组间距7.2m,辅助图形居中(见图例)。 2)内围墙: 内容为中建标识同中建专用标语组合,标识、字体(黑体字)均为中建蓝色,标识与字的尺寸均为0.7米×0.7米。 Ⅰ、中国建筑服务跨越五洲 Ⅱ、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 3、门卫室 门卫室材质为彩钢板搭设,外部形象形同办公室,边缘蓝条为5公分。门牌正贴于门上(同办公室门牌),室内挂贴岗位责任制图牌,外墙张贴紧急救助电话告示牌。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提名意见:准确、可靠、及时的雷达对抗情报是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先进的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是获取高质量情报的基础。现有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在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已成为制约装备性能发挥的关键瓶颈。为此,该项目围绕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在复杂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挖掘、特征参数评估、信号分选识别方法和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研制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系统,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获取稳定、可靠的雷达对抗情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项目的理论研究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相关领域培养博士、硕士8名。该项目相关成果已在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上进行了应用,有效提升了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针对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分选识别准确率较低的突出问题,从脉内特征参数挖掘、多指标特征参数评估和基于脉间相参特征的雷达辐射源

信号分选等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有效提升了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输出的雷达对抗情报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明显提高。 四、客观评价 该成果针对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多域的脉内有意调制特征挖掘、脉间相参特征挖掘以及特征参数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研究难度较大、创新性强;在“利用多域脉内有意调制特征参数提高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分选识别准确率、利用脉间调制特征识别雷达辐射源的工作属性”等问题上有重大创新,在“利用相参特征解决分选识别中的分批合批等问题、利用多指标体系评估脉内调制特征参数”方面属于国内首创。研究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破解了当前“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准确率不高、难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脉内特征参数”等技术难题,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系统使用效能,尤其是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应用情况 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项目成果的主要技术在装备上进行了多次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了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高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准确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1.基于多指标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参数评估方法,发明专利,ZL201010543670.X

推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大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83228067.html, 推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大国 作者:季明明 来源:《经济》2016年第09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全党研究确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程时,向国内外庄重宣布:“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这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教育发展时代特征所提出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建设的宏大战略目标。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学习大国,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解决长期积累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与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终身学习尚未成为整个民族、社会自觉的风尚与行动,终身学习立法滞后,各类教育的融通性不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好教育的公平、均衡问题,继续教育还不发达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建设学习大国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加快终身学习立法。教育法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至今已达20年之久,必须刻不容缓地推出终身学习法,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大国列为国家法定目标,并且明确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以及各类组织对于推进终身学习的法定责任。这应是我国教育立法体系中填补空白的一部重要法律。要避免误认为它仅是面向成人而带有成人教育法的痕迹。 第二,在全社会鼎力普及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理念是“学习大国”的重要思想基础。犹太民族为人类贡献了马克思、伯恩斯坦、卢森堡、托洛茨基等无数思想伟人、艺术巨擘、文学巨匠和科学大师。“书的民族”、“教师就是国王”、“学习与钻研”就是这个民族创造世界奇迹的秘密武器。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也曾经有过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务必要将其发扬光大,这是建设学习大国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普通学校改革。目前,普通学校教育还不适应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程度还不高。贯穿终身学习理念,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增强学校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将有利于促进各类教育自觉地走向融合,扩大学习者对教育的选择机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通过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从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使命;把所谓决定人生命运的一次性高考拼搏,变成向每一位学生提供一生无数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从而在我国“釜底抽薪”地彻底革除应试教育的顽疾。 第四,把推进终身学习列为高等学校重大责任。虽然中央早已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列为战略目标,但是,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高等学校对此不重视。欧盟教育部长与一批高校联合发布的公报,将终身学习列为2010—2020年间的头等大事之一,强调“大学要超越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范畴,在2020年前实现更为综合的终身学习”。欧洲大学联合会(EUA)项目报告提出

BIM在中国式建筑的应用分析

BIM在中国式建筑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20T15:58:10.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申露 [导读] 摘要:BIM即为建筑信息模型(Bul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国外已广泛使用,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伊斯特曼教授创建了BIM理念发展至今。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泰州 225400 摘要:BIM即为建筑信息模型(Bul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国外已广泛使用,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伊斯特曼教授创建了BIM理念发展至今。而在国内2004年左右开始接触到BIM理念,从2008年开始小范围传播使用到如今被广泛提及。直至2013年左右BIM在中国建设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传统中国式建筑已有固定的模式与建造方式,在新的理念的引入必然与已有的方式有所冲突,那么BIM在中国式建筑现阶段的应用有何亮点,又有何冲突呢?BIM给中国式建筑带来的是有利的更新还是颠覆传统模式的绊脚石呢?BIM在现阶段又用那些应用亮点呢? 关键词:BIM 优化性可视化性模拟性中国式建筑 BIM有三大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八大特点: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一体化性、参数化性、信息完备性。其三大阶段在我国应用中现在体现其价值的更多是在施工阶段,其八大特点的使用更多的是在可视化性、模拟性、协调性与优化性。而在BIM技术运用成熟的国家三大阶段都已成为工程的技术支撑与完善的管理平台。 在中国建筑的大环境中业主方起主导作用,业主决定了BIM是否在项目中使用,从项目哪个阶段使用,使用的最终的目的。现阶段在国内更多的是有实力的大业主会考虑使用BIM技术,BIM技术在国内也有种叫嚣不叫好的现象。那么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到底又是怎么样的呢,应用点又有哪些呢?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开始,是工程建设的龙头,是贯穿整个工程的核心。从最初的手绘设计,到后来的二维设计,到现在的三维设计。我们称之为建筑行业的第二次革命就是三维设计,而三维设计的核心便是三维。BIM体现三维,而BIM的核心便是信息数据,BIM是以工程项目各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三维建模和数字仿真模拟来展现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在国内前期BIM的应用更多的集中在三维展示及碰撞检测,包括招投标阶段的应用。BIM是可以做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从最初的项目策划到项目的概念设计,从扩初设计再到施工出图,BIM都可以完美的表现出来的。那么为什么在国内设计阶段运用BIM的项目不多呢,或者说在设计阶段BIM的价值没有体现的那么重要呢。关于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说只有复杂的项目才需要用,有人说大型商业项目可以用。也有人说住宅或者小项目不需要用BIM,其实表达出来的就是杀鸡无需用牛刀。但是从这些观点中体现出来一个统一的思想就是是认可BIM的存在和价值的。 BIM可视化性的特点:将抽象的二维建筑描述通俗化,三维立体直观化。使得设计方和业主方或者非专业人员对项目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判断更为明确,决策更为精确。而在国内现有的BIM项目中,更多的是利用可视化性去做宣传展示,去进行招投标,只是利用了可视化性的很小的一个点,并且得到的利益回报是甚微的。 BIM价值并不仅仅如此,BIM的协调性将专业内多成员间、多专业、多系统间原本单独的、独立的设计成果置于统一的、直观的三维系统中去,避免由于沟通不便、不及时造成的的设计错误,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提升设计质量和速度。 而对于BIM的模拟性,可以利用BIM在真实场景中实现的建造过程和结果,通过模型所携带的真实信息数据在数字虚拟世界中现行实现。一可以检验设计是否合理,二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未来真实建筑的遗憾感。 在一个建筑物从设计到施工就是一个不断的优化的过程,而对中国式建筑的BIM运用的优化性更多的也是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在以往建设的项目中,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遇到难点先找设计院,然后几方开会讨论定方案。并没有提前预防或者提前控制所带来的优化问题。而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BIM模型的共享,在模型中进行提前优化。通过协作平台几方协同工作来进行施工之前的优化。其实通过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的特点使得提前优化成为可能。这点对于国内更趋向异形复杂或者超高层的建筑更有帮助,减少以往带来的沟通不便,优化滞后所导致的时间耽误,资金浪费。传统的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是在不断的修改图纸,不断的出图,业主一个想法就会有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很多设计师都是怨声载道。因此在BIM信息平台中提前进行优化,提前向业主展示,这样也避免了后期业主的突发更改。 BIM在施工中可以进行方案优化,利用BIM模型的信息准确性进行四维处理。传统的模拟是三维模拟,在三维模拟的基础上通过BIM模型的准确性可以加上时间轴进行4D模拟,甚至可以进行5D模拟,而5D模拟就是在4D基础上加上资金管理。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有了更加系统,更加精准的管理工具。可以对施工过程中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进行模拟演练,寻找和制定最优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 控制成本一直是工程建设的难点与各个项目公司的关注点。以往的成本预算按照二维图纸以及预算师的经验来进行算量。往往每个算量师算出来的量不是唯一的,经常出现多个量。这样就导致了投资方的怀疑。而运用BIM三维模型进行算量比以往的算量更加精准方便。只要是按照图纸来进行模型的创建,相对应把各个构件信息在模型中展现出来,那么所算出来的是唯一值。因此运用BIM三维模型进行算量有精准性的特点,在国内一些大型项目也已运用BIM模型来进行算量,进行成本把控。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必将成为主流算量方式。 在国内施工中样板段也是每个大型项目必有的。传统的项目样板段,耗时,耗力,耗人。增加了项目的预算开支。而通过在软件中进行BIM样板的创建,可以达到1:1的精准度,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减小项目额外的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且对整个项目的治理管理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施工安全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运用BIM可以进行安全通道的设置,洞口,楼梯,基坑等进行临边防护设置,为现场安全提供建议。 在国内施工阶段最早运用BIM技术的是在机电管线安装阶段,通过软件工具提前进行管线综合,着重对管线密集、设备间、机房等区域进行管线排布。在排布完成后可以直接导出平面图、剖面图进行施工,大大减少了机电管线安装的工程时间,减少了返工次数,并且管线排布更加合理美观,净高要求更加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工程建设的过程,致力于扩建设规模,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这也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方式与模式已经很难跟上现阶段的政府和市场的需求。而BIM技术的发展刚好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BIM也必将成为未来的技术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