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东巩镇双坪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各国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实践中去,并有效地将其运用到各种学科的教学之中。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各校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性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深刻性和灵活性。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扩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课堂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功能,促进了个体学习,使合作学习与个性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很多专家、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其成功的经验给了我们如下启示:合作学习应该是严密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多方位的交流与互动,即交互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效的,即要求做到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当然,在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有的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过于格式化,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开小会等。

有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我校在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全体教师能意识到自主课堂在现代教育中的决定作用,有了自主课堂才能既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才敢

于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借此提升学生的素质,达到学习和活动相辅相成的良性互补。

3、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

2、“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4、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则是无限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自主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从而促进自身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适应时代挑战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互补性。在学生自主参与研究的过程中,

实现由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掌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组织小组合作,不仅有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兼具了教会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有利于塑造身心健全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自主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我校自主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享受均等的、优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并培养出若干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

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

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

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重复整合。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①在课前预习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②在预习反馈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③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④在当堂检测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⑤在课外拓展、知识积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①在预习反馈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②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③在当堂检测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④在课外拓展、知识积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拟通过几下措施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⑤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要是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拟从几下几方面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进行研究:

(1)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

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

(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4)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多给机会学生尝试归纳总结,那怕归纳到一点点,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继续给予引导。

3、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措施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进行研究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学科实践活动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课题研究全过程的阶段安排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计划用二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15年5月—12月)

①课题组成员充分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及语文这一学科开展的可行性。

②参加教育研讨班的培训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教育的理论,用于指导实验。

③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2)研究阶段(2016年1月—2017年7月)

①具体落实研究计划。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落实到位。

②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客观性与真实性。

③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等手段,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④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并不断完善。

⑤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书面材料。

⑥积极争取科研部门有关专家、学校领导、相关任课教师和的指导和支持。

(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7年8月—2017年12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2、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语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4)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为创造性研究奠定基础。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

陈正权:指导课题组研究工作。

张检平:全面主持课题组研究工作,具体负责课题的理论研究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并协调各子课题研究进度,检查考核子课题研究情况。

张学军:协助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档案收集,总体协调。

李家斌:负责“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吴爱军:负责“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尤运芳:负责“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胡邦君:负责“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七、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开展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合作精神求知精神。

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白锐 杨集二中 个人行为习惯与健康 一、主题产生的背景 为响应学校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所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什么是习惯?理解优良的习惯与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好习惯很重要。 二、活动的总体目标 1、通过自查、调查等途经,了解自己习惯中存在的优缺点,了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2、能从身边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从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活动流程 确定主题→主题分解→方案策划→实践活动→总结反思 习惯与健康 ------主题确定课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三个递进的课题是:《养成十

个好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的好处》。《养成十个好习惯》主要是通过自查、反思、观察、讨论等,认识习惯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好的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主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养成好的习惯。《习惯养成的好处》学生通过调查反思,找到养成好习惯的好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 四、活动实施 课题一:《养成十个好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自查、合作等方法了解自己在习惯养成中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2、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发现,培养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确立研究专题 课堂确立研究课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开学校长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1、十个好习惯都是什么? 2、哪些我们做的好? 3、哪些我们还要努力做好? 4、怎样自觉养成好习惯? 5、这种自觉的行为能持续多长时间? (二)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1、按照学生兴趣和活动要求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自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开题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内容: 该课题是研究职业院校课堂低效和学生学习效率低的现状以及各种因素如何影响课堂教学低效的,如何切实有效的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以高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优化课堂教学,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为最高目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研究为什么需要针对性进行“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第二个层次,从操作层面研究怎样具体实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个层次的支撑内容有四个:1、分析我国各职业院校的实际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从实证的角度论述“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提升教学水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国外不同区域的课堂教学经验,阐述我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3、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总体思想。 第二个层次的支撑内容有四个:操作层面的研究是

在总体预设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各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创新“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质量评价机构的构建四个方面。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是在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和高效教学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和高效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并考察二者的关系,探讨即“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教学模式的建立途径和方法。具体研究思路为:问卷调查――现状分析――制订本教学模式的雏形、形成假设――具体实施――阶段总结――修正假设、完善教学模式――再次实施――成熟“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总结――推广应用。 在当今压力剧增的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提出更高要求。于是,针对学生的具备高技能、高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课堂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重中之重。开展“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教学模式,“赛”贯穿于“做学教”增强课堂活力,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这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保证,研究并实践“做学教赛”四位一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质、教学提质,利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等

研究性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性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棗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人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活动 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刚刚进入高一,所学知识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从而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而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水作为研究的课题。 2.制定,分组调查 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题,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关于环 境保护的一些热点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课题细化为

几个子课题:一水污染问题;二水的净化问题;三饮水与健康;四珍惜水资源。班级成员自由组合分别承担四个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后,有小组成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寻求证据。 3.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结果 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类,筛选有用的材料,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研讨,以求对其地研究更深入。 4.评价审核 (1)各课题小组汇报研究情况,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三.研究内容 首先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再通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开题课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亲近家乡》开题课教学设计 一、选题背景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作为家乡的小主人,应该更多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对家乡有全方位,多视角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互之间的尊重、民主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3、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知家乡、爱家乡、爱学习。让学生树立长大后为家乡有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重难点 了解和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激发兴趣:出示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图片;出示搜集到的家乡名优特产的实物;出示反映家乡民俗民风的音乐、舞蹈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兴奋起来。 2、组织学生讨论: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景点和物产,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其他?你最想知道家乡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二)问题归类、确定研究内容 讨论交流后得出以下小的研究课题: 1、家乡的位置、土地面积、人口、民族、交通、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情况 2、家乡的历史和风景名胜 3、家乡的特产有哪些 4、家乡的企业有哪些 5、家乡的发展和现代建设有哪些 …… (三)分组分工,制定活动计划 1、成立资料调查组。分组时要充分尊重学生自愿,以便保持他们浓厚的兴趣。当然,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有的组参加人少的情况下,教师强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适当调配整。 2、为了更好的进行活动,各个小组要根据选题制定活动计划。确定获取信息资料的方法,如网上搜寻,文献资料查阅,有关人物寻访以及实地调查等。人物访谈要事先确定访谈对象,访谈时间,访谈地点等。在分工时,要求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勇于创造,多跑路,多张嘴,多合作。说话要有礼貌,为人要谦虚并及时做好记录。 五、活动总结 1、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2、教师根据课堂学生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指出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的优缺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 “清洁家园、美化环境” 活动目的1透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透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想象潜力。 3透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潜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都说五(1)班的同学十分优秀,这天我也十分荣幸能到你们班来上课。期望这节课我们能够相处愉快。”一、计算导入:(算一算)“这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但是我也相信凭你们的聪明,必须能够简单解决它。” 1、出示题目:你们班约有个同学,如果每个同学每一天丢一张纸屑,那么1天之内,你们教室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整个五年级个同学计算,一天又会产生多少纸屑呢? 如果以整个校园个同学计算,我校每一天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五(1)班人350000张 五年级人10500000张

全校人127750000张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校一天之内学生产生的垃圾量,那么对于世界来说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我们校园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这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齐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但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是否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一、看录象:(看一看)“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校园,我们的身边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和一些照片中去看看我校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1学生观看录象、照片。 2“看了刚才的录象、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校正在争创“省绿色校园”,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它们来影响我们校园的形象吗?” “那我们该怎样做?”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二): 礼貌礼仪伴我行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必须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资料。 “为营造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成为礼貌礼仪的示范者,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我将针对校园内普遍存在的一些不礼貌现象,例如大声喧哗、衣冠不整、课桌文化、厕所文学、长流水、长明

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开题报告

《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蓼兰镇万家小学《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教学由过去“思想内容分析课”到现在着力追求“自主、合作、探究课”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体现了教学的进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新课程推进的有力措施,是实践新课程的有益补充。因此,应在研究教学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这对于提高课堂质量、提升教师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假设 如果我校教师能从教育的发展和本校教学实际出发,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改变角色和行为,从前置性学习、教学目标设置、学法指导中进行有效探索,充分发挥课堂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并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促进我校建立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机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升我校教师的素质。 二、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1、研读相关理论书籍,学习并借鉴国内有关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教学过程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采用调查问卷、听课、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从中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在课题实施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 4、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提升理论,并用于指导研究工作。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选题的由来

开题报告研究的五个方法

开题报告研究的五个方法 第一类调查法与实验法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第二类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1、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 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离不开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就是从价值判断出发来研究经济现象,并研究如何实现上述标准。 2、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 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 精确的知识的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 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生成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该项活动让学生懂得是家乡养育了我们,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能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重点: 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活动方案。 三、活动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借助图片、文本进行情景教学。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导入话题: 春节快到了,车站又会是一种人山人海的景象,他们都是去哪儿呢(回家)对,落叶归根,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是牵肠挂肚,对自己的家乡呢自古文人就常抒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于是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谁还能说出思乡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过。”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游子都那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呢?是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们,她就像是我们的父母,走到哪都是割舍不了的。 2、了解项城历史:你了解项城的历史吗? 学生先自由说,然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 项城在周初年为项子国。是西周时封疆划界分封的子爵。到东周春秋时,仍为项子国。鲁僖公十七年夏,鲁国灭掉项子国,从此项子国国名即被取消,仅存项地名。战国时期,楚灭鲁,项地即改属于楚国。楚襄王时,将楚都由郢

徙于陈,以项为别都(即陪都)。秦始皇并兼六国,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改陈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名。 隋朝统一中国后,确定为项城县。五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金代时,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元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明代时,项城县隶属开封府陈州。清代,项城县隶属河南省陈州府,疆域无大变化,但与西邻各县有插花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3年底,项城县城由老县城迁至水寨镇。1965年至2000年项城县(市)隶属河南省周口地区行政公署。1993年撤县设市。2000年6月,周口撤地设市,项城市由周口市代管。 3、你对项城还有哪些了解谁能说出我们项城市的风景名胜(黄庙石桥、高寺明代古柿树、袁世凯行宫、鬼修城、南顿扳倒井、老城大槐树), 多媒体展示项城美景的图片。 现在的项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那么美,那么我们就来开展一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都了解我们项城的美,也来赞叹项城的美。 出示课题:最美项城 那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美项城”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开展活动,我们必须制定计划。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制定好《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有信心做好吗?那我们现在开始了。 (二)研究讨论,确定子课题。 1、同学们讨论项城还有哪些方面最美呢。 围绕这个主题你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注意倾听,相互尊重,记录交流成果。 活动要求: (1)每人在小组内先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筛选一到两个问题。 (2)请写出一到两个活动主题,派代表上台写在黑板上。 2、在教师指导下,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范文

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范文 Research method model in proposal repor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范文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直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 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 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 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

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 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简历下载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 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 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综合实践活动选题+开题课教学设计

2013年获东莞市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开题课教学设计 大朗镇鸣凤小学张亚芳 【适用范围】 本节课比较适用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也可借班上课。 【主题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活动。学生的选题离不开对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切入,让学生在自由活跃宽松的氛围中关注自己的生活,通过多媒体手段有效地激发他们多元的思维和对主题研究的热情与积极性,才能确保学生在后续的“问题头脑风暴”和提炼过程中有充足的内容可以呈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感兴趣、有效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和筛选问题的基本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热点话题为引导,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入手,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自己问题,确立了班级主题。 (2)利用调查报告、视频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相关信息,开拓学生多

元的思维, (3)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方向归类”法归纳问题,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进行分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学习尊重他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在分析问题的思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提升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提炼问题的能力。 2、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1、统计课前《五年级()班学生QQ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学情; 2、PPT教学课件、视频、卡纸条、大头笔、座位牌等。 【教学时间】42分钟。 【教学过程】 一、聊天导入,引出主题 师:老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有东北的、湖南的、湖北的等等,假期期间,你们一般以什么方式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呢(贴QQ图、电话图……)哪种方式既实惠又方便呢为什么(指名说)昨晚老师也通过QQ方式向你的班主任要了两照片,看看这是你们班的孩子吗老师还通过QQ认识了你们班大名鼎鼎的主持人谢海琪同学呢。(出示五(X)班某同学照片。)QQ真是方便!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研究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

《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文具——书包”》结题报告 四(3)班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同学从小养成了浪费的习惯,如我经常发现有的同学过一两个星期就换一只笔,橡皮用了一半就不要了,新买的尺不一会儿就坏掉了……还有些孩子和同学们比穿戴、比学习用具的好坏:新学期一开始,书包、文具盒即使七八成新又让家长买新的。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调查了一些同学,征求了一些同学的意见。同学们都认为可以搞搞小调查,并且建议可以调查食品、调查穿的衣服、可以调查书包的变化、可以对比本子,观察本子有没有变化、还有的说可以调查文具盒的变化……最后通过表决,确定了我们比较喜欢的、而且可以持续进行的一个研究主题——调查身边的文具等用品。 上学期我们班已经对纸张进行了调查研究,学生们通过那次研究“调查身边的文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次,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最终,同学们确定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我们身边的文具——书包的学问”。并确定了分课题: 一、书包的历史。 二、书包的种类。 书包的学问 三、书包的使用情况调查 四、书包与我们的健康 五、设计未来的书包。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 新课程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的教授方式的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充实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班“我们身边的文具——书包”研究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贴近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1、研究内容: (1)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组织将活动内容分解为五个子课题:A书包的发展、B书包的种类、C书包的使用情况调查、D书包与身体健康、E设计未来的书包。 (2)本着学生自愿结合的原则,自选活动子课题,分工合作,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自主思考活动形式。 (3)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商讨活动过程的计划,指导学生进行计划书的撰写(班级、小组以及个人计划),并评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书,完成实践活动。 (4)对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整理、分析、统计、归纳信息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5)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2、研究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关注并了解书包,学会合理使用书包,能选择健康的书包。通过搜集书包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活动组织、语言表达、交往沟通等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 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两块,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围裙每人一条、湿巾、盛饺子的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那你会包饺子吗? 2、介绍经验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述,谁会包饺子了?

看来,光听同学说,就如同“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一样,自然是学不会包饺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懂得得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行。) 3、做准备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场地,你们愿意动手试一试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须得做好准备,包饺子也是同样如此。现在就请大家将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二)、包饺子 1、师生共同学习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包饺子的简单的方法,不过我知道有的同学会包饺子,那你看我我们的方法一样吗? (1)拿起饺子皮手弯成窝形放入适量馅, (2)对折成半圆,捏牢中间, (3)由两边向中间封口,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边。 2、学生自己在组内练习包 3、讨论交流在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师强调小结: (1)由于技术不熟练,放馅不能过多; (2)先捏中央,再捏两边,然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挤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时就不会漏汤了。 5、学生再尝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包出完整的饺子。 6、学生欣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大班额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小寨小学六数组 课题界定 所谓大班额一是指班级规模超过法定人数;二是指班级规模超出教育规律允许的人数。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衡量,大班额问题都是非常严重的。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6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而近几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特大班额”现象,根据我校教学班的数据显示:各年级都有70人以上的班级.这种“特大班额”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课题的大班额其实都是超大班和特大班,是实施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 “大班额”存在的现状、困难及研究的必要性 (一)现状 1、教学管理设计、实施仍以原“小班”方式。 2、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在“特大班额”中无法全面实施。 3、教师负担加重。学生情况难以全面掌握,作业批改量大,个别教育相对减弱。 (二)困难 “大班额”教学老师都感到:课前准备有信心,上课实施力不从心,课后回想不安心,其主要困难有如下几点:

1、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 2、组织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复杂,如参差不齐,增加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困难。 3、全体与个体的关系难以定位,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难以实现。 4、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大班额”的组织教学相当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浪费相当数量的时间进行组织教学,从而影响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重负担加重。 课题研究内容 我校共有23个教学班,大多数班的学生人数均在70人以上,属于“特大班额”,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纪律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别说教学质量,就是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也难完成。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无法学好,何况每班都有部分不守纪律的学生,七八十人的“特大班额”,一人小声说一句,也就是哄声一片,教师怎能上好课?通过实践,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首先探索建立一个“特大班额”的好班纪,建立好的班纪,教师更有魄力、感召力和亲和力,这三方面是相关联的。概括地说,就是老师能让学生敬畏,这种“敬、畏”要学生从心底感悟,不是靠“打”、“骂”、“罚”而产生的后果,参加实验的教师,经常一起商讨,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好以下几个安排,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秋节》六课型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教案 -----《家好月圆庆中秋》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课 一、活动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达,经济的腾飞,媒体也在迅速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从他们望穿秋水地等待着春节的红包起,发展到连小学生都懂得送圣诞卡片,由于媒体的冲击,西方的节日已在他们心中有了重要的位置。他们甚至不知道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这些传统节日只是放一天假,吃一点传统食品而已。孩子喜爱西方的圣诞节是因为圣诞老人有优美的传说以及富有节日特色的装饰品等“圣诞文化”;孩子慢慢爱上西方的万圣节是因为它有形形式式的奇怪饰品……当然商家的大量炒作所形成的氛围也紧紧地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可以说,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节日文化教育。 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向学生简单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意向,选定某个节日为他们最受欢迎和最感兴趣的进行研究,为求从中感受该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实践。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学生最喜爱的节日是什么;2)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和处理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 4)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校园提示语设计 赵湾乡中心学校王文涛 一、活动分析: 校园提示语设计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综合能力系列单元,活动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开始,通过考察,启发学生联想,让学生为某一区域设立校园提示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 二、德育渗透点: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德育渗透目标要求,我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关心集体、爱校如家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观点。 三、实施设计: 本课内容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紧密联系,学生倍感亲切。 1、通过课前分组考察,了解校园哪些地方需要设立提示语,为什么要设立,设立的必要性,设立以后可能产生什么好的影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善于发现不良的现象。 2、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通过此项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的责任感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和审美观点。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文、数学、美术、劳动、思想政治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设计制作校园提示语的综合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特点及其作用。 五、活动重难点: 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提示语。 六、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材料:纸、笔等 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学校校规、校训和其他提示语的设置情况,并观察了解师生的在校行为。 2、彩笔、尺子、铅笔、剪刀等学习用具。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育效果预测: 预计学生通过本系列实践活动能够做到以校为重、关心集体,积极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律等。 九、活动过程:

开题报告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写法 研究方法 (1)模糊层次分析法 本论文考虑到绿色造船评价指标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可以借助模糊评价方法的处理方式,将一些模糊的概念转化成定量的数据。此外,为了表达综合评价目标的层次性,考虑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结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的优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对船舶建造的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 (2)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证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对现实中改善船舶建造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评价和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该方法,界定了绿色造船的定义以及综合评价目标等相关概念(第2、3章);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数学评价模型(第4章)。最后,结合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第5章)。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并力求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进行研究。本文根据绿色造船的三大特征,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第3章)。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和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权威统计数据给予评价指标以定量的数值,最终得出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第4章)。 (4)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32]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在现实中,比较研究法几乎成为认识事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在总结绿色造船定义中大量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横向比较找出绿色造船和一般造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中、日、韩三国造船现状的比较(第2章);然后,将众多绿色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比较各个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从而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第4章)。 (5)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辩证逻辑的方法。本文归纳分析了绿色造船的四个流程(第2章);在此基础之上,归纳了绿色造船的三个特征的研究并构建了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第3章)。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教学设计 李薇 【活动背景】经过近二个月的选题与制定小组研究方案,所制定的方案是否科学、可行,需要进行科学论证。通过开题会,让学生明白:一个科研项目的开展,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必须对选题以及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即这个课题选题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是否具备了开展的条件,课题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能不能做下去,达到预期的成果,需要论证。如果选题没有价值,或不具备研究条件,就要重新调整方案,甚至重新选题。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开题的目的意义以及开题的一般程序; 2.让学生体验开题的一般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初步掌握答辩技巧,并 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初步学会对一个课题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提问、评价。 【课时安排】 用3~4个课时来完成开题,每次3个课题组进行开题陈述以及答辩,每个小组开题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 【活动程序】 (一)学生主持人介绍评委(由学生评委与老师评委共同组成)以及开题程序。(二)以组为单位进行开题。 1.开题陈述。由各课题组组长对本组的课题方案进行陈述。 2.提问。由评委以及其他学生对课题方案进行提问(2~3个问题)。 3.答辩。由各课题组成员对评审专家的提问进行答辩。 4.评分。由评委以及在座的学生对课题方案进行评分。 (要向学生说明:70分以上的课题方案才予以通过,可以立项,目的在于让学生认真对待开题)。 (三)指导老师总结讲话

【活动反思】如何让学生耐心倾听以及学会提问,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当各组研究方向不一致,缺乏共同话题的时候,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些事情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之“有事可做”,比如,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包括发言小组的题目、你准备提的问题以及对这个组的研究方案进行简单评价、打分,等等。课后要把表格收上来进行登记。通过这个表格记录可以促使学生耐心倾听、深度思考,避免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同时,通过表格的回收,让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听课状况。 附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开题会主持人用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从开学第二周开始,我们开始了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从选题、文献查阅到制定课题方案,我们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目前,各研究小组已经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制定了初步的课题方案。我们准备用2-3节课时间举行开题会,来对大家的课题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价值性进行一个论证,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本次开题会我们成立了评审委员会,成员由4位指导老师以及3位同学组成,他们是:我们的生物老师——李薇老师;我们的历史老师——李芝老师;初二年级的生物老师——崔作辉老师;陆天傲同学的爸爸,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博士——陆先生;还有杨丽楠、张澜、胡丹同学。我们还特别推荐何壁伟、张雅晨作为工作人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欢迎和感谢。 开题会的程序: (一)开题陈述。由各课题组组长对本组的课题方案进行陈述。 (二)提问。由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提问。 (三)答辩。由各课题组成员对评审专家的提问进行答辩。 (四)评分。由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评分。 说明:评分是将7个评委,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70分以上的课题方案才予以通过,可以立项。 下面,开题会正式开始。今天进行开题陈述和答辩的小组有:郭安琪小组的《温度对鱼的呼吸频率的影响》、陈邵宇小组的《蚂蚁的生活习性》、黄静敏小组的《木乃伊的制作》、胡柽小组的《踢足球对中学生自信心理的影响》以及卢颖娟小组的《兔子的生活习性》。 首先请郭安琪小组进行开题陈述。 请评委提问(提2-3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由老师提问,一个由评委中的同学提问,一个由其他同学提问。) 请课题组成员答辩(要等3个问题都提问完了再统一逐个问题答辩)。 请评委打分,工作人员计算平均分。 下面由陈邵宇小组进行开题陈述。 …… 最后,请李薇老师对今天开题的五个课题方案进行点评。 主持人宣布获得立项的课题组。 (结束语) 对通过开题的课题组表示祝贺,有个别组的课题方案虽然未能获得通过,希望不要灰心,小组同学再深入研究,调整思路。经过这次开题会后,同学们应该对自己的课题如何开展研究有了一个明确的工作思路。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完满地完成课题研究。其实,我们有很多小组的课题方案都做得非常好,还有个别同学是独立研究人,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只能选取5个小组开题,我们下一周同样时间再见,希望其他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