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知识结构

背景: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条件、时间、人物

形成

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秦朝的官制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地方官制:郡县制

特点和作用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积极作用:秦朝疆域的形成,国力增强

推行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消极作用:激化矛盾,导致秦的暴政与灭亡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

有很多同学看过《寻秦记》吧?在这个电视剧中,秦王嬴政只是项少龙的一个配角,而这节课我们要把他当主角讲,电视剧是虚构的,但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更好地了解秦朝的历史。

讲授新

背景:秦朝的建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周天子失去了调停诸侯之间矛盾和厉害冲突的权威,于是中国历史进入了自阶级社会以来个长时期的分裂混战的时期,春秋时期出现“春秋五霸”,战国时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是由谁统一的?那么秦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呢?

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七雄则纷纷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是列国变法中最彻底最成功的,虽然商鞅因变法而死,但变法的措施却得到推行,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以此为基础,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条件:商鞅变法,增强国力

时间:公元前230-前221

人物:嬴政

形成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的称号和皇位世袭:

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嬴政自我感觉良好,认为“王”的称谓不足以显示他的能力、权势和地位,于是下令群臣议名号,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但是嬴政并不满意,决定去掉“泰”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皇帝”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课本第九页[历史纵横]中提供的历史材料清楚地说明了这点。

“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

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是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

“五帝”是指炎帝、黄帝、颛顼、尧和舜。

是指少昊氏、颛顼、帝喾、尧及舜。

《史记》上对“三皇”未作记载,所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的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

维护皇帝最高权利的制度和方法,首创了皇帝制度,那皇帝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

秦朝的官制

秦始皇除了皇帝制度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备的官制。

秦朝设置了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什么?“九卿”指什么?各有什么职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第九页。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九卿则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除此以外,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统治,还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就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请大家看一下第10页的[学思之窗]

那么双方各执己见的理由是什么?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呢?

我们首先来比较一下分封制和郡县制

分封制郡县制

层层分封中央任命

王权世袭考察任免

相对独立服从中央

分裂混战巩固统一

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地方与中央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个人手中。郡县制的推行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那么,秦朝官僚机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特点: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牵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作用:确保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具有双重性,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秦的统治,另外我们也能从秦的灭亡也能看到它消极作用的一面

积极作用

秦朝疆域的形成

学生看图指出秦统治范围

统一后的秦朝疆域非常辽阔,不仅占有原六国的土地,而且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使疆域不断扩大。《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要有:颁布秦律:秦统一后,对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律进行修订、补充,作为统一法律颁发全国。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战国时因诸侯割据,各国度量衡差异较大。秦统一后,以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全国划一。颁布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作为全国标准使用器具。战国时的货币繁杂多样,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货币,以圆形方孔钱“秦半两”为统一货币。

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以上几点和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没有什么联系?学生看书归纳

秦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是与它所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直接相关的。秦朝之所以能颁布秦律通行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驰道和灵渠以及移民等,也说明了以皇

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因为这套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行之有效,所以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消极作用

秦的暴政与灭亡

秦始皇是中国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缔造者,是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进步作用的杰出历史人物,但同时又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秦的暴政,激起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始皇亲手缔造的秦帝国便在他死后仅仅两年多就灭亡了,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从中可以看出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消极一面:权力过分集中,容易腐化。它在政治的腐败,思想文化的控制、赋役的无度等方面起着消极作用。最终也因此而激化阶级矛盾,爆发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这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课堂小结: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四、质疑与反思: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相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以此故事为题写了著名的历史剧《虎符》。由此故事也可看出当时虎符制度的严密。

鸡鸣狗盗《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 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统一无论古今,都是大势所趋,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2)了解祖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民族平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自主探究式”法、讨论法、表演法。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后的统一。 2.通过学生自行交流归纳秦王扫六合的过程及条件等, 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讲授新课: 一、秦王扫六合 1、设问:东方六国在军事上无力与秦抗衡,秦又 是在谁的领导下完成灭六国之重任?又是如何灭 掉六国的?(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本目内 容)。 2、秦国为什么能灭东方六国、一统天下?即其统 一的条件有哪些?(学生思考,相互交流,畅所 欲言,老师归纳) 老师板书关键词商鞅变法、“远交近攻”、秦王 嬴政等关键词进行归纳 1、学生带着问 题阅读课文本 目内容后作答 2.学生思考,相 互交流,畅所欲 言 1、课件显示《战 国形势图》,并 按顺序删除六 国的名称及时 间,最后用散开 式放大“秦”字, 再从左嵌入“公 元前221年”, 并点击都城咸 阳。通过形象的 画面以加深学 生对扫灭六国 过程的印象。 2.展示秦王扫 六合所具备的 条件。 出示秦始皇的 画像。 3.通过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会给人民带来很多的好处,对于后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3.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出示李白古诗,通过古诗感受赢政威震六国, 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 ②学生自由讨论分析秦王朝的统一对于当时及 后世来讲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通过李白的 诗句体会秦始 皇统一天下的 雄姿和气概。 2、讨论秦统一 的历史意义。 1.推出李白诗 句。 2、出示统一的 历史意义。 4.通过讲述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政治上的措施,逐步培养正4.秦朝为巩固统一政治方面的措施。 过渡:我们都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那么, 现在就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摆在秦始皇面前 了,他该怎样巩固政权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动 摇? 1、学生自己归 纳出中央集权 制度的构成。 2、学生动手制 作秦始皇加强 1.用图标方式 展示秦朝中央 官职的设置。 2、用投影展示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能力培养: 1、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2、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 的好处 4、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 5、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2 响。 3、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

2 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教师导入: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 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并向学生播放 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 二、学习新课: (一)秦灭六国 1、读本节内容,思考: 秦王嬴政在多长时间内、运用什么策略先后灭掉了哪六国? 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 取什么策略先后顺序灭掉六国的?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 230至公元前221 221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 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过渡语: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下面我们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

秦朝的统一公开课教案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3、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动手制作战国时期各国的不同形状货币,掌握历史事物的模仿制作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及了解。 2、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展示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统一乃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学生讨论及思考统一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统一的重要作用,及统一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从而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2、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3、通过课堂小结,即在视频、音乐背景下,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有感情地对课堂内容以总结,其中着重描述秦始皇统一对中国的影

响,从而让学生感情升华,内心产生对统一的拥护,及为当前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战国末年七雄割据,争战称雄。是谁结束了分裂,统一了全国?(嬴政)(投影图片)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投影)!为何能得此尊号呢?让我们穿越历史,走近嬴政,见证《秦朝的统一》板书课题(投影)。 围绕课题“秦朝的统一”,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两大内容:一是如何完成统一,二是如何进一步“巩固统一”。 (板书: _________ / 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 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 (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人物:嬴政。(4)都城:咸阳。(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阅读图片:《秦朝形势图》 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人教版新教材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一、秦灭六国 1、原因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 师:是的,前面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那是一个长期割据混战的时期,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这个局面。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呢?请同学们讨论回答。 师归纳总结(课件出示原因) 2、过程 师:具备以上因素,秦始皇用不到10年的时间横扫六国,建立了秦朝。请同学们告诉我,秦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师总结(课件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 3影响 师:那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讨论:秦统一中国有何意义? 师总结(课件展示意义)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师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 山难。秦是统一了,但原来各自 为政的政治形态已经不能适应 新的社会的发展,如果不加以改 变,那肯定是要影响秦的统一 的,这个江山就很难守住了!所 以秦始皇是如何守他的江山的 呢? 师:那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呢?让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历史小剧《朝 会》。 二、巩固统一国家 过渡:面对已经超过了原来秦国 十几倍的大帝国该如何进行 治理呢? 1、 提问:假如你是秦始皇,你 把权力放在谁手中比较放心 呢?秦始皇也是这样想的,但是 这时有位大臣上了一件奏折,让 秦始皇心中有些不快,到底是什 么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提问:秦皇会赞同实行分封制吗?为什么? 正是由于秦皇亲眼目睹了分封 制带来的战乱纷争他不想噩齐声回答:秦统一中国 学生组内讨论发言,归纳秦能灭六国的原因。 学生展示回答。 学生齐说,秦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回答 生: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四位学生表演历史剧,其他学生观看历史剧。

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统一中国形势图》《秦朝的政治结构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注重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朗诵诗引出课题——《秦统一中国》 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阅读教材知识,结合幻灯片给出的表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自主完成表格,从而学习第一部分知识——秦灭六国。 (一)秦灭六国(板书)

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图片分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突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小组合作,提升能力 教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灭六国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从而引出下一框教学内容。 (一)课堂活动:小小记者采访记 老师追问,在采访中秦始皇是如何在政治上治理中国的?学生回答:中央集权制度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全班分为二个组,由各小组结合教材知识完成表格。 各小组完成表格后,由小组代表出示答案。

教师结合幻灯片内容,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讲解,重点分析中央集权制度,让学生认识到秦始皇吸取历史教学废除分封,防止诸侯割据,创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他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三公,在地方废分封,设立郡县,多有官职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在讲解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时,结合“算一算”来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加深学生印象。 课堂活动一:“算一算”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一斤约为今250g 按秦朝计量单位,老师身高7.5尺,体重220斤,每日喝10升水。按今天的计量单位,算一算,曾老师多高(米)多重(斤),每日喝多少水?(身高约1.73米,体重110斤,每日喝2.02升水。)课堂活动二:“想一想” 想一想:“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结合课堂活动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产生的意义。

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统一中国形势图》《秦朝的政治结构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注重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朗诵诗引出课题——《秦统一中国》 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阅读教材知识,结合幻灯片给出的表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自主完成表格,从而学习第一部分知识——秦灭六国。 (一)秦灭六国(板书)

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图片分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突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小组合作,提升能力 教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灭六国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从而引出下一框教学内容。 (一)课堂活动:小小记者采访记 老师追问,在采访中秦始皇是如何在政治上治理中国的?学生回答:中央集权制度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全班分为二个组,由各小组结合教材知识完成表格。 各小组完成表格后,由小组代表出示答案。 教师结合幻灯片内容,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讲解,重点

分析中央集权制度,让学生认识到秦始皇吸取历史教学废除分封,防止诸侯割据,创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他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三公,在地方废分封,设立郡县,多有官职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在讲解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时,结合“算一算”来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加深学生印象。 课堂活动一:“算一算” 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秦一斤约为今250g 按秦朝计量单位,老师身高7.5尺,体重220斤,每日喝10升水。按今天的计量单位,算一算,曾老师多高(米)多重(斤),每日喝多少水?(身高约1.73米,体重110斤,每日喝2.02升水。)课堂活动二:“想一想” 想一想:“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结合课堂活动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产生的意义。 教师:统一文字: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交流,并直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一、课标内容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7年级的学生对于秦始皇并不陌生,他们对于秦始皇的史实通过电视剧、动画片等各种媒体有所了解,在课堂学习中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再加上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史实,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分裂造成战争,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沉重的灾难,有助于理解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意义和作用。但是7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学中需要将问题探究方法、归纳总结、比较与讲解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微课、影视频、图片,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学习、掌握本课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块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观看微课并阅读教材,记住秦灭六国的时间;观察秦灭六国形势图、秦朝疆域图,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建立的时间。并在图中找到都城位置,记

住秦朝的疆域四至。通过对秦灭六国背景的理解,进而探讨出秦灭六国的意义。培养识图、读图、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难点) 目标3:观看微课并阅读教材,列举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央、地方采取的措施。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重点、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观察有关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图片,归纳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进步等多角度分析秦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进而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重点)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四首开篇两句。此诗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那么,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是如何完成统一全国,巩固统一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秦统一中国》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秦统一中国》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

秦的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走向“大一统”的秦朝政治 年级:高一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石雪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分析、理解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等资料,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从而提升自己提炼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情景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校,使学生知道秦王朝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与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导出秦朝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皇帝制度百官公卿(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

2.出示材料,小组讨论,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和实质 材料一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3.图表概括皇帝制度百官公卿(三公九卿) 4.图表展示郡县制概括郡县制度的特点及意义 4、特点(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5、意义(1)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2)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6、发展:西汉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 5.对比分封制与郡县制

华师大版七上第8课《秦的统一》word教案

第8课秦的统一 〖内容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①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③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④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⑤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要点〗 1.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成为我国长达2000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教学分析〗 1.秦灭六国 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分析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

秦统一中国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滁州三中陈妙甜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专制”“中央集权”“统一”这些术语;学生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互动法、启发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计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有条件的可以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上一单元我们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接着就是商朝和周朝,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问学生)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呢?(学生答: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49年)但是现存的文献和文物却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762次国家间的战争。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列国的纷争就成为阻碍统一的最大的力量。所以为了统一就必须结束当时诸侯国彼此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乱的局面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又是谁结束了这种局面呢?带着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板书:第9课秦统一中国) 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通过课名大家就能知道是谁结束战乱局面实现统一啊?(学生答:秦国)。战国七雄并立,为什么是秦国脱颖而出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呢?大家结合我给出的材料(课件展示)和课本的内容,思考一下秦灭六国有哪些条件呢? 1、条件(板书) (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2)秦国实力雄厚。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这些人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克敌制胜,对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做

9.《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9.《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统一潮流趋势。 (2)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3)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4)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问题2:观察秦灭六国形势图,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建立的时间 问题3:结合课本《问题思考》和《相关史事》回答秦灭六国的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的混乱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从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问题4:秦王嬴政自称什么有什么权利 秦王嬴政自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材,总结、 归纳、概括 有效信息。 学生梳 理后回答。 小组合 作交流,回 答问题。 学生小 组探讨后回 答。 领学生回顾 前面课程的 内容,用通俗 易懂的语言 进行引导,让 学生充分理 解秦统一六 国的背景。 培养学 生从历史材 料中获取有 效历史信息, 总结归纳的

问题5: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地方设郡县,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组织。 探究: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问题6: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巩固统治,秦朝在文化方面、经济方面、交通方面、军事方面的措施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1.措施: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意义: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措施: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 意义:改变币制混乱状况,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3.措施:措施:统一车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能力。 让学生置身其中,深刻理解加强统一措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