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圜丘坛建筑群

天坛圜丘坛建筑群
天坛圜丘坛建筑群

天坛圜丘坛建筑群

讲解顺序:

1:开场白

2:圜丘坛建筑规制及特点

3:圜丘坛周围设施及用途

4:圜丘坛附属建筑

5:圜丘坛祭天

6:结束语

(共3181字)

开场白(略)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

天坛的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分为内、外两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祈谷坛建筑群”举行;冬至祭天在“圜丘坛建筑群”举行。

圜丘坛是一座3层的圆坛。四周围以内、外两层壝墙。壝墙上铺以蓝色琉璃瓦。内壝墙成圆形,外壝墙成方形,象征天圆地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正中各开有一座棂星门。南面棂星门的外神路偏东有一个平台。这里是供皇帝祭天时临时休息换衣服的地方,叫具服台。内、外壝墙间放有12个铁燎炉;东南方向放有燔柴炉、瘞坎;西南方向放有望灯杆。

圜丘坛四周东为泰元门;南为昭亨门;西为广利门;北为成贞门。四个门的名字来源于《易经乾卦》“元亨利贞”,表达的含义是赞美天的本质,也就是“原始本原;无不亨通;和谐有利;正固持久”,天的“四德”。

圜丘坛三层四出陛,通体铺以艾叶青石,四周围有汉白玉的栏杆,栏杆数都是9或9

的倍数,三层坛面每层有9级台阶。“九”这个数字在圜丘坛可谓是无处不在。那为什么圜丘坛在建造的时候用那么多个九呢?

古代中国认为天属阳,地属阴,引申开来,奇数属阳,偶数属阴。那在10以下,最大的阳数是9,引申下去,9就是最大、无限、至极的意思。中国过去皇帝称为“九五之尊”,中国古诗词中也有“九霄”、“九天”、“九重天”……其中的“九”都是这个意思。圜丘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奇数,而且反复使用其中“九”的倍数,正是中国古代设计师对这种概念的运用和发挥,使“天”的观念能在祭祀建筑中更好地体现。

三层圆坛的直径;每层扇形石铺设的块数;整个圆坛的设计尺寸,都是经过精心钻研、巧妙计算,施工的时候又用了特殊的方法,才把美丽的圜丘坛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接下来我具体介绍一下:

首先说说三层坛面的直径。三层坛面的直径在设计的时候非常的讲究,目的是为了表达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要体现天数。天数是五个阳奇数(单数)相加,也就是

1+3+5+7+9=25,25就是天数。那如何体现呢?三层坛面最上层为9丈;中层15丈;下层21丈。它们分别是1乘以9;3乘以5;3乘以7;这样一来,1、3、5、7、9,五个阳奇数俱全,体现了天数。第二层含义,就是要体现“九五之尊”。三层坛面直径相加9+15+27=45,

5*9=45,体现了“九五之尊”。《易经乾卦》的“九五”爻,为君位。其爻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大吉的意思。

其次我介绍一下三层坛面的扇形石。每一层扇形石铺设的块数都是9或9的倍数,用9这个最大的阳奇数,来表达天最大;强调天最高;突出天最神圣。圜丘坛上层中间那块石头叫“天心石”。以它为中心,分别铺有9圈。第一圈是9块,第二圈是18块,以9的倍数依次递增,直到第九圈81块为止,铺满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铺设的方法与第一层相类似。三层坛面共有378个“九”,共用了3402块扇形石。

最后介绍一下,圜丘坛在施工的时候用到了一件特殊的工具,这就是鸳鸯尺。圜丘在建造的时候为了使比例更协调,体量更合适。那当时的工匠就用了两种尺寸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周尺,测水平;一种是营造尺,测垂直。这种度量方法叫“鸳鸯尺”,美丽的圜丘坛就是用这种计算方法设计建造的。

圜丘坛内、外壝墙间有12个铁燎炉。分布在三处,圜丘坛东南方向有8个,内壝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两只,这样共12个铁燎炉。它们是在皇帝祭天时焚烧祭品用的。用于焚烧祭品的祭天配套设施还有一个叫燔柴炉,是绿色琉璃瓦砌筑的。位置也是在圜丘坛内外壝墙间东南方向。两者的区别是,铁燎炉烧的,是从配位幄次上撤下来的祭品;燔柴炉烧的,是从正位幄次上撤下来的祭品。皇帝在祭天的时候还得站在燔柴炉前,也就是燔柴炉的西侧,行望燎礼。

燔柴炉的边上有一个巨大的像盘子一样绿色琉璃瓦砌筑的瘞坎。圆形,埋在地下。瘞坎是用来掩埋牛尾、牛毛、牛血的,寓意是祭天的同时不忘祭地。

圜丘坛内外壝墙的西南侧放有三座夹杆石,只一座上面有杆儿,称作望灯杆。在祭天的时候望灯杆上挂有望灯。祭天的望灯很大,高有2米左右,里面放5根巨大的蜡烛。这里我打个比方,这个望灯大小尺寸大概是什么样子啊?大到可以容纳着四个小个子的女孩儿蹲在这里打扑克。这么大的一个灯笼,在祭天的时候是起到信号灯的作用。由于祭天是在冬至那天日出前七刻(4点15到4点半),天还没亮。人们就已望灯杆的位置为坐标,望灯的升降为祭天仪式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标志。

皇帝祭天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非常隆重的这么一个仪式。每年的祭天大典和祈雩大典都是在圜丘坛举行的。

皇帝在冬至日祭天的前三天,就要先到天坛斋宫内斋戒三天,然后再举行祭天大典。可清朝雍正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内建了斋宫后,斋戒仪式就改成了紫禁城内斋戒两天,天坛斋宫斋戒一天。皇帝在进行斋戒时要不问刑名,不宴会,不听音乐,不进女色,不饮酒,不吃荤,不看病,不吊唁,不祭神扫墓等。陪同皇帝进程斋戒的官员人等也要这样,自己身体有病的,家里有丧事的,不准参加祭天活动。

皇帝整个祭天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祭天前举行“视神礼”;第二部分就是祭天仪式。祭天大典分九项仪程:燔柴迎帝神;奠玉帛;进俎;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祭天大典在举行时还要奏乐,演奏的是中和韶乐。

清代举行祭天大典时,在圜丘坛上要摆有幄次(小帐篷),分正位、配位、从位,共七组。正位在天心石稍北,幄次成圆形,里面放的是皇天上帝牌位。配位幄次是按照“昭穆之制”,也就是隔代放置已故皇帝的神牌,按东西两侧分别摆放。从位幄次共四组,位于圜丘坛的中层东西两侧。东侧放的是北斗星、二十八星宿、周天星辰;西侧放的是风雨云雷等众神幄次。

正位、配位、从位前都有供桌,供桌上摆放有祭器,祭器里放有祭品。祭器的材料,明朝时是瓷器的;雍正时改称铜的;到了乾隆皇帝朝时,皇帝下诏说:“祭品宜法古”,分别根据用途不同材料改称了竹、木、漆、陶、铜、玉等。

皇帝在祭天的时候站在圜丘坛中层坛面南侧,进行跪拜。

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时候才把“皇天上帝”的牌位请出来,放在圜丘上。平时不放在这里。平时是把“皇天上帝”的牌位供奉在圜丘坛北面的皇穹宇。

皇穹宇是一座圆形院落。明嘉靖年间建,乾隆皇帝改建。“皇”指至高无上,“穹”指天,“宇”指殿宇。皇穹宇大殿是单檐攒尖顶,殿基为青石砌成的圆形须弥座,四周围以汉白玉石栏板。东、南、西三面出陛,南面丹陛上雕刻“二龙戏珠”浮雕。

大殿内由8根檐柱和8根金柱环绕支撑,三层斗拱层层上叠,顶部中间有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地面中心石周围有九环扇形石。第一圈8块,其余块数都是以8的倍数递增。共360块。这里的8,代表的“八维”,也就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

皇穹宇殿内正中摆放着“皇天上帝”的牌位,东西两侧放着清代前八位皇帝的神牌。

院内东配殿中供奉的是大明神和星辰神牌;西配殿中供奉的是夜明神和风雨云雷等神牌。

整个院子的围墙又被称作做回音壁。当你站在东西配殿的正后方,面对墙壁大声讲话时,另外一面的人就可以听到你说话的声音。能产生回音的效果原因有三,第一围墙把这个院子围成了一个圆形,声音打到墙面能够折射;第二墙面非常的光滑,打到墙上的声音损失较小;第三墙上的瓦向内拢起,起到了拢音的效果。院内游人越少,回音的效果就越加的明显。

皇穹宇殿前丹陛上,从北往南数第三块石头叫三音石,当你站在这块石头上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音。

回音壁、三音石再加圜丘坛上的天心石。被称作天坛三大声学现象。这些声学现象的效果并不是当初为了这么设计而设计的,全部都是后人偶然间发现的。可见当时的工匠建造工艺之高,让我们这些后人都望尘莫及。

那今日的天坛无论是从总体局部,还是建筑单体,都可以称的上是古建佳作,是工艺精品,极具艺术价值,是华夏民族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那天坛的圜丘坛建筑群就给您介绍到这里。

结束语(略)

世界文化遗产

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宝,将它们尽可能完整地传递给我们的子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明智之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第一节从定义看世界文化遗产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二、遴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依据(Ⅰ)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Ⅱ)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Ⅲ)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Ⅳ)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Ⅴ)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Ⅵ)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奥斯威辛集中营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 编号:

513-003 1979 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Ⅵ)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奥斯威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 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奥斯威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历史见证。1、威尼斯及其泻湖意大利:威尼斯及其泻湖Venice and its Lagoon 编号:546-004 1987 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始建于5世纪、由118 个小岛构成的威尼斯,10 世纪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航运枢纽。总体上来说,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2、莫高窟Mogao Caves 1987 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 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莫高窟的劫掠1905 年俄国奥勃鲁切夫强行换走莫高窟经卷文书两包。1907 、1914 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 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 件。1909 年日本人大谷光瑞组织探险队,到敦煌掠取了大量经卷。1910 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 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

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对比

中西世界文化遗产对比赏析 ------平遥古城与卢卡古城 软件学院 10301012 李文楼

中西世界文化遗产对比赏析 ------平遥古城与卢卡古城 关键字: 中西平遥古城卢卡古城 摘要: 平遥古城是一座平凡的古老的城市,在他古老的城墙内是封存了几百年的一整座完整的古代县城,六百年未动的城市布局和两千年深深积淀的漆器工艺,以及源远流长晋商文化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而意大利的卢卡古城也是欧洲保护的最为完好的古城,在他的城墙内同样封存着与我国宋朝、唐朝同时期的建筑群。平遥古城与卢卡,作为年代相近的两座古城,在建筑、历史、文化有着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与区别。 Abstract: The Pingyao County is a common ancient city, in his old city wall is sealed within several hundred years a whole complete ancient town, six hundred years without moving the layout of the city and two thousand years deeply rooted lacquer technique,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e of Shanxi merchants are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and Luca of Italy City and European protection the most intact ancient city, on his walls within the same seal with Song Dynasty, Tang Zhaotong era buildings. Pingyao County and Luca, as the same time two ancient city, in architecture, history, culture and have they al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

意大利世界文化遗产清单.doc

意大利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计划去意大利旅游,那么意大利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呢?跟着,一起看看意大利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欢迎阅读。 一、Padova 帕多瓦 帕多瓦被称为“威尼斯的后花园”,其中建于1545年的帕多瓦植物园是世界上尚存于原址的最古老的植物园,它附属于帕多瓦大学,目前占地约22000平方米,1997年入选世界遗产,因为帕多瓦植物园是全世界所有植物园的源头,代表了科学交流的诞生,对现代科学基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帕多瓦植物园的设计者是威尼斯贵族、《建筑十书》的译者丹尼尔·巴勃罗,遵循中世纪的设计风格,圆形的区域沿东南西北方向被均匀的划分成四块。如今园内最古老的植物是一株种植于1585年的棕榈,被称为“歌德棕榈”,因为歌德曾在一篇文章《我的植物学研究史》中提到过这株树。 二、Dolomiti 多洛米蒂山脉 多洛米蒂是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脉北部的山群,横跨Veneto、Trentino-Alto Adige和Friuli三个大区,是欧洲著名的度假胜地,这里有连绵不绝的山峦,插入云霄的奇峰和风景如画的村庄,20世纪最有名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称它为“世界上最美的建筑杰作”。 2009年8月,它因绝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每至破晓和日落时分,山中万物都会染上一层粉红色,接着渐变为暗红色,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尔卑斯之光 (Enrosadira)。 三、Urbino 乌尔比诺

提起文艺复兴,大家总会想到佛罗伦萨或者托斯卡纳,殊不知在马尔凯大区的南方还有这么一座小城也经历了这场文化艺术的绽放,乌尔比诺是拉斐尔的故乡,由于16世纪以来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停滞,它完整地保存了中世纪时期的城市景观,早在1998年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 乌尔比诺的文化辉煌离不开乌尔比诺公爵Federico da Montefeltro的支持(你们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一定见过他),他是一位优秀的艺术赞助者和雇佣军统领。 他不仅曾聘请多位著名画家为他作画,还邀请杰出建筑师设计并修建了Palazzo Ducale公爵宫,这座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的典范,气势恢宏、规模庞大,也是乌尔比诺名胜之一。 四、Alberobello 阿尔贝罗贝洛,又名“天堂小镇” 在意大利这只靴子的“鞋跟”部,有一座满是“蘑菇”的小镇Alberobello阿尔贝罗贝洛,这些圆锥形房顶的奇特小屋名叫Trulli楚利,取材于当地特产石灰岩,窗小壁厚、屋顶高,冬暖夏凉,每个房顶上的符号都有属于它的独特寓意。Trulli建筑于1996年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学家尚未明确Trulli楚利建筑建成如此的原因,其中一种认同度较高的说法是当地人为了逃避税收,收税时就把屋顶拆掉,表示这里没有人居住。 五、Matera 马泰拉

(浙江选考)201X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二十二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考点63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

考点63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加试) 考纲考情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2015年2016年2017年 必考加试10月4月10月4月11月 1.佛罗 伦萨的 文化遗 产 (1)文艺复兴时期佛罗 伦萨经济、文化发展的 背景 b 尚无单独命题出现,多与必修部分结合 呈现。 (2)文艺复兴时期佛罗 伦萨著名文化遗产及 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 和人文主义精神 c (3)佛罗伦萨在文艺复 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c 2.罗马 文艺复 兴时期 的文化 遗产 (1)圣彼得大教堂的历 史、宗教、建筑和艺术 等方面成就 b (2)西斯廷小教堂中的 著名壁画作品 b (3)米开朗基罗、拉斐 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 化史上的地位 c 一、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1.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b) (1)政治上:从12世纪开始,意大利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前提。 (2)经济上:从14世纪开始,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构成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 (3)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文艺和建筑活动的大力扶植和资助,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2.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文化遗产及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c) (1)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①建筑风格:砖块垒砌,彩色大理石装饰;鼓座以大圆顶覆盖,圆顶上有小尖塔。 ②成为佛罗伦萨标志性建筑之一,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③建造初衷就是体现公民精神,以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2)乌菲齐博物馆和帕拉蒂纳美术馆 ①乌菲齐博物馆原为共和国的行政中心;因收藏达·芬奇、拉斐尔等作品,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艺术宝库。 ②帕拉蒂纳美术馆收藏拉斐尔、提香等重要文艺复兴绘画大师的作品。 二、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c) 1.佛罗伦萨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之一,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14到15世纪一跃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 2.佛罗伦萨孕育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乔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众多文艺复兴巨匠,涌现出一大批文学艺术的杰作,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微点拨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关注社会,反对暴政,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等级。其作品突出反映了人文主义者追求人性解放、反对专制压迫和关注社会、主张社会平等的忧患意识。 三、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b) 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建筑——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 (1)时间:1506年动工,1626年竣工。 (2)建筑设计者:著名建筑师布拉曼特设计,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参与了设计方案的修改和教堂的施工。 (3)布局与艺术成就 ①平面呈十字形的长方形。 ②外观最显著部分呈大圆顶,建筑难题在于跨度过大而又没有立柱支撑。 ③教堂正门向右拐角处有米开朗基罗所作的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 ④大厅中央是主祭坛,覆盖着贝尔尼尼设计建造的镀金青铜华盖。 ⑤大教堂前以方尖碑为中心,建有椭圆形广场和一个小型梯形广场。 2.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b) (1)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宝库。 (2)米开朗基罗的天花板壁画《创世纪》和祭坛后面墙壁上的《最后的审判》。 3.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c)

天坛公园那些隐秘事,老北京人都不知道

天坛公园那些隐秘事,老北京人都不知道 皇帝们也可以称为天子,所以历代皇帝们都是很重视祭天地,因此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财力和高超的技艺去建造天坛。所以今日的天坛经可谓气势辉煌,建筑雄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又因从明清开始这里广植松柏,已然成为大型的森林公园。天坛公园,在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这是天坛内最宏伟的建筑,也是想象中离天最近的地方。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重要价值。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回音壁名称的由来回音壁是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围墙。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

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不仅如此,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七星石?难道跟北斗七星是亲戚七星石是在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的场地中,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块巨石,然而在它们的东北隅还有一小石,共为八石。所以这和北斗七星倒是没啥亲戚关系。七星石过去一直被半人高的护栏围着,很多游客常在此锻炼身体,不利游人观赏。但改造后的“七星石”景区拆除护拦,改为矮栏杆,对树木进行部分调整,将影响视线和景观效果的乔灌木进行移植,重新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冷季型人工草坪12000平方米,并在绿草间铺仿城砖、透气砖路面5500平方米。改造完成后,七星石将充分显露,祈年殿、长廊、北神厨、北宰牲亭等古建筑群将更加雄伟壮观。皇穹宇皇家牌位的存放地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 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的正殿。

2019-2020学年度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四单元 欧洲文明的见证第11课 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岳麓版

2019-2020学年度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四单元欧洲文明的见证第11课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五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 A、英国人

B、德意志人 C、法国人 D、意大利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以下佛罗伦萨的发展历程中哪一步对于其后来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起到了最为至关重要的作用 A、佛罗伦萨原为罗马帝国殖民地,962年起隶属神圣罗马帝国 B、1115年成为独立的城市公社 C、1187年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D、1861年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为佛罗伦萨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现文艺复兴时期崇尚人体健壮之美 B、此雕像立于图拉真广场 C、反映出了希波战争后雅典的繁荣 D、是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代表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之一,下列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建筑位于米兰 B、该建筑是佛罗伦萨的代表

C、该建筑绘有米开朗琪罗的名画《创世纪》 D、该建筑因是天主教堂而没有反映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新文化的中心和“欧洲的学校”,并把新时代的曙光带到欧洲各地,根据意大利的地理位置,首先接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的国家应是 A、法国德意志 B、瑞典瑞士 C、英格兰苏格兰 D、俄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根据下图,判断该城市是( )

欧洲世界文化遗产

考试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题目:揭阳介绍 课程名称欧洲的世界文化遗产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2014年10月8日

身为一个揭阳人,是我引以为豪的的一件事!在广东省内,几乎都有潮汕同胞的足迹,来到了广州这座灯火繁荣发达,灯火通明的诺大城市,行走在某条大街或小巷偶尔都能听到自己的家乡的口音和话语,让我一开始觉得这个神秘陌生的这个城市其实不陌生,反倒多了几分熟悉感,亲和感。 讲到潮汕就不得不讲我的故乡——揭阳。它是一个拥有2200余年历史的老城市。 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潮汕文化发祥地,相传很古以前,古揭阳这地方没有人类居住,这里到处是混沌一片。有一天,东方出现一首闪光,紧接着,一只神鸟发出“轰隆隆”的响声飞驰而至,上面乘载着一个人,这个人谁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只见他全身闪着金光,两眼炯炯有神,站在这里环视四方。他要到这里干什么呢?哦—原来他是来自东方,要到这里来择地创业。他见这里甚为混沌、一片迷雾,然土地膏腴,有山有水,是个可耕、可牧、可渔、可运、可居之地,即登上一座山岭,伸手把迷雾揭开,使之一片阳光,遂在这里定居创业。后来,人们把这个山岭称为“揭阳岭”,意为“揭开迷雾见太阳的山岭”,遂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秦始皇命秦将任嚣、赵佗平定南越,遂置南海、桂林、象3郡,南海郡领4县:龙川、番禺、揭阳、博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自此,潮汕地区开始有正式行政建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现潮汕、兴梅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

历史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4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1课时含答案

历史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4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1课时 含答案 【学考报告】 考点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1.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b) (1)政治因素:1187年,佛罗伦萨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一个世纪以后,颁布《正义法规》,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2)经济因素:14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毛纺织业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3)人为因素: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文艺和建筑活动的大力扶植和资助。 (4)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有丰富的古罗马文化的遗存。2.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c)

(1)地位: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之一,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15世纪时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2)作用:孕育了但丁、彼得拉克等众多文艺复兴巨匠;涌现出一大批文学艺术杰作,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要点佛罗伦萨的历史地位 史料上帝给人类露出的笑脸——佛罗伦萨一瞥 (英)拜伦 丘陵围绕着她 这儿收成丰富 微笑的阿诺河缓缓流过 诞生了现代的奢华生活 带着她的神奇号角 生活欢欣鼓舞 而被埋葬的学术缓缓升起 一个初生的太阳重又回复 思考 拜伦如何评价佛罗伦萨的历史地位? 提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方;文艺复兴的摇篮。 1.佛罗伦萨经济和文化发展到巅峰是在( ) A.12世纪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时 B.13世纪《正义法规》颁布后 C.14世纪30年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 D.15到16世纪美第奇家族统治时

解析15到16世纪美第奇家族统治时,采取了一些推动和资助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佛罗伦萨经济和文化发展到巅峰,在欧洲占据着优势地位。故选D。 答案D 2.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是( ) A.米兰B.威尼斯 C.佛罗伦萨D.热那亚 解析15世纪佛罗伦萨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再有美第奇家族的扶植,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答案C 考点二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文化遗产及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 义精神(c) 1.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1)目的:提高共和国的声誉和公民的自豪感;体现公民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2)设计者:菲里坡·布鲁内列斯奇。 (3)修建时间:1418年招标,1471年完工。 (4)建筑风格 ①大圆顶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 ②与洗礼堂、钟楼等建筑物相映生辉。 ③与整个城市环境协调。 ④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5)地位: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成为佛罗伦萨的最高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之一。

北京天坛公园的导游词

北京天坛公园的导游词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理了北京天坛公园导游词给大家,可以帮助大家多了解一下天坛公园。 北京天坛公园导游词1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认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朋友,在游览期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的请大家直接和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力而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好的游览经历。今天我们的路线安排是自南向北走,沿着南北轴线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东门出去。 现在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是通称,它实际有两个坛组成,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扇门是北天门,沿着这里进去就是著名的圜丘坛了。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是九或九的倍数。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

北京天坛的资料和传说

北京天坛的资料和传说 天坛传说是北京市的汉族民间文学。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 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民间文学类别的第一项:由北京市崇文区申报的“天坛传说”入选。 建坛传说 《天坛的由来》、《天坛建立之说》、《建祈年殿的故事》、《嘉靖重修祈年殿》等传说,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皇家与天坛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神童相助修圜丘传奇》中讲述说,乾隆扩建圜丘时,一个要饭的小童,帮助工匠们画出“九九祭坛图”,完成了皇上要求的“从坛面到台阶,所用石料都应是九或九的倍数”,阐释了天坛建筑中的“九”的象征意义。 景物传说 景物传说或风物传说,在中国特别发达。老百姓把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赋予灵性,创造出美丽动人

的传说,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坛的景物也一样,成为老百姓口头创作的重要题材。对于北京地区的老百姓来说,天坛是皇帝与天对话的地方,是个神圣而神秘的地方,所有的建筑都充满了神奇色彩,每座建筑的构成都由“天” 主宰,体现着“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天坛景物传说题材的天坛建筑群大多不是自然物,而属于人造物,工匠们把建筑科学与人文理念融为一体。我们看到,天人感应观念的融入,为天坛的景物传说涂上了一层神奇和神秘的色彩。天坛故事 传说的创作,一般是有现实生活的人物或事物作为依据,其体裁特点是解释性的。而天坛的汉族民间传说中,有一些在流传中显然突破了传说体裁特点的限制,虽然也还保留着某些解释性的痕迹,却更像是幻想故事或生活故事。如“益母草的传说”。清乾隆年间汪启淑著《水曹清暇录》里就有关于天坛益母草的记载,清道光时麟庆著《鸿雪因缘图记》中有《天坛采药》一章,清吴长元著《宸垣识略》中也有此

世界文化遗产之欧洲三大教堂

世界文化遗产之欧洲三大教堂 教堂概说 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均有其鲜明特色,教堂及教堂文化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名单里,教堂占了很大一部分。教堂建筑及教堂文化以欧洲最古老、最发达,保存修复得最完善。各地游客来到欧美旅游,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参观当地的教堂。在英、法、德、意等“老欧洲”国家里,都有着引以为傲的著名大教堂。 欧洲的教堂大致分为三种建筑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11世纪前后建造的教堂受意大利影响,几乎全为罗马风格(Romanik)。其特征为圆形拱顶,从教堂的门或者窗户可以大致区别出来。圆形的拱顶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圆形的。 哥特风格(Gotik)最初出现在法国。12世纪后逐渐流传于欧洲并风靡一时。其特征为瘦高型,外表有许多像竹笋一样瘦长型的装饰物,象征着摆脱了束缚,奔向天国。拱顶也随之有了橄榄型的小尖。随着玻璃的应用,窗户被装饰得色彩斑斓。往往一个窗户就画了一个圣经故事。 17、18世纪后的教堂多为巴洛克(Barock)风格的建筑。其特点是不注重外表,但内部华丽,有的用了大理石砖和大理石柱,配有彩画和雕塑。室内一改老式教堂的黑暗、凝重和神秘,采用浅色涂料,加上彩色装饰,让人感到轻松,似有一种清香味。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圣彼得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公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是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为文艺复兴式和巴罗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欧洲大型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三大流派

. 西方文物建筑保护作为一门专业科学,始于19世纪中叶,并在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法国派和英国派,20世纪前半叶,形成了意大利派。 一、国学派—风格复原 代表人物:作家梅里美和建筑理论家维奥莱·勒·迪克 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卡尔卡松城堡 主要观点:“风格复原”。认为应把建筑,包括它的局部在内,恢复到原来的风格,无论是在外表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应如此。 代表性文件: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梅里美《历史性建筑法案》颁布于1840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 《纪念物保护法》(1887) 《历史古迹法》(1913)。 二、英国学派——“反修复”: 代表人物:拉斯金(J.Ruskin): 主要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对古建筑的“修复”。他认为所谓“修复”即意味着破坏,而且是最彻底的破坏。认为对古建筑的最佳保护方式便是加强经常性的维护。 代表性组织:英国艺术家莫里斯(W.Morris)于1877年建立古建筑保护协会。 代表性法案:193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城乡规划法》(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这是英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部有关历史建筑的法律条文。是英国建筑类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部重要法规。 三、意大利学派 意大利文化遗产的六个突出特点 1. 保留了众多的城市历史中心、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50年以上的建筑可被列入历史建筑的行列) 2. 拥有众多出自名家之手的在世界艺术史上拥有崇高地位的经典之作 3. 保存着众多具有丰富内涵和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大型考古遗址 4. 天主教文化的影响与色彩十分突出 5. 多样性与国际性比较明显 6. 保存的分散性和均衡性 意大利学派 代表人物: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意大利派兴起,波依多和贝尔特拉密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强调文物建筑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要求对它们着眼于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进行全面的保护; 2、要求尊重文物建筑在存在过程中所获得所有历史信息(包括变动和增添的内容)并使这部历史清晰可读; 3、强调调查研究,以确凿的考古学证据为基础,反对修缮工作中的主观臆测; 4、只对文物古迹进行确有必要的加固和修缮,修缮的目的只是保护,并使后加内容在材料和特点上与原迹有所区别,避免可能有的哪怕是一点点的伪造; 5、强调文物建筑原有环境的保护。这些都体现在后来的《威尼斯宪章》中。 .

欧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流芳百世 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财产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们记载了着我们人类共同的历史痕迹。从人类历史文明开端的四大古国,到现在各式各样的民族现代文化,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记录着人类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曾经的伟大建筑始终会经不住岁月的洗礼,逐渐失去当日的风采,若不加以保护,则有可能像被遗弃的英国巨石阵一样,现在人类永远无法确定这些巨石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个巨石阵,当时的人类又是如何搬运如此庞大的巨石,它们承载的是怎样的一个过去,留下给人类的就只有无数解不开的历史谜团。为此,联合国也推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保护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使其能流芳百世。 不仅是联合国在努力,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对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保护肩负起最大的职责。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如此巨大的钢铁建筑,必然会在时间的冲洗中褪色,因此,法国巴黎政府都会出资保护这他们的城市象征,每隔7年,都要为埃菲尔铁塔刷上300吨(一说52吨)的略带红色的绿漆,使埃菲尔铁塔依然保持原本的风采,呈现给世人;英国人的“故宫”伦敦塔,同样受到英国皇室的保护,定期的检修肯定少不了,同时有御用侍从卫士管理,他们既是伦敦塔的导游,亦是保安,肩负伦敦塔的保护责任,当然塔内的渡鸦更是他们的重点保护对象啦;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的部分更是不对外开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其重大的意义,先说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被誉为现代巴黎的标志,当时适逢法国大革命100周

年纪念,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埃菲尔铁塔是以展示法国工业技术与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象征法国革命的纪念碑,法国人更称其为“铁娘子”。从技术方面上说,埃菲尔铁塔是钢铁的杰作,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并且没有用一点水泥,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并且没有用一点水泥(网上得知数据),而且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从文化方面上说,它首先是法国革命的纪念碑,同时它也是巴黎的标志,是法国人的精神寄托。埃菲尔铁塔是近代建筑史上的重大成就,它正反映出当时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是时代造就了它,同时它也代表着那个人类历史腾飞的时代。 伦敦塔是由征服者威廉一世为镇压当地人和保卫伦敦城,在1078年命人建造的,由于时常有犯人被囚禁于此,伦敦塔逐渐成为了国家监狱。英国历代国王在加冕前都会在伦敦塔里住上一晚,至今也是,因此,伦敦塔对于英国王室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有这么一个传说,当伦敦塔内的渡鸦都离开了,塔就会倒,王朝就会垮台,英国就会遭受厄运。伦敦塔就是英国人的“故宫”,是富丽堂皇的宫殿,给人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但最近有报道称,英国政府计划在伦敦塔周围兴建的建筑动辄两三百米高,这显然是不理智的决定,这些高建筑先不说其影响伦敦塔本身的风貌,首当其次的应该是在建造期间,肯定给伦敦塔造成严重的损伤,到时可能渡鸦就真的都离开了。为此联合国已发出警告,他们考虑将伦敦塔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单,对伦敦

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doc资料

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 识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帕特里莫尼托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线索说明: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 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 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论述题欧洲世界文化遗产

Q1:什么是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分类 世界遗产的概念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的世界遗产,根据形态和性质,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记忆遗产。 一、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二、世界自然遗产 自然遗产:是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双重遗产:是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四、文化景观遗产 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 2、有机进化的景观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二是持续性景观 3、关联性文化景观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六、世界记忆遗产 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Q2你对希腊的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以及神庙建筑风格,石柱、浮雕等有何想法? 雅典卫城作为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以其遗留下来的古希腊文明和帕特农神庙而闻名于世。 卫城用于防范外敌入侵,由于围城中建有雅典娜神庙,因此作为军事要塞的雅典卫城又成为宗教崇拜的圣地,还是重要的宗教政治中心地。 雅典卫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筑群里的那些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神庙建筑。古希腊神庙是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结晶,帕特农神庙更是体现出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帕特农神庙不仅是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的庙宇,也是卫城的主题建筑和战胜波斯入侵的纪念碑,还是雅典作为全希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标志。古代希腊神庙的建筑特点是广泛地运用柱廊,古希腊的建筑形式以三种柱廊作为基础,正是这三种柱式,构成希腊建筑的精髓,也是识别希腊建筑形式之门的钥匙。帕特农神庙式古希腊的多立克柱是建筑发展的精品,刚健雄壮而高贵,同时融入了爱奥尼柱式的优雅柔和,是两种柱式的最完美体现。 希腊女神雅典娜的庙宇,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雅典卫城上。它是古希腊现存最重要的建筑,一般被认为是多利克柱式发展的最高峰。它的装饰性的雕刻被认为是希腊艺术的顶点之一。帕特农神庙被看做是古希腊和雅典民主精神永恒的象征,是世界最伟大的文化纪念性建筑物之一。 Q3你对法国凡尔赛宫和凡尔赛宫花园的看法? 凡尔赛宫是法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一座纪念碑,它不仅是皇帝的宫殿,也是国家的行政中心,还是当时法国社会政治观点、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是法国古典主义宫殿及园林的代表作,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式园林中的代表作,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整体园林布局整齐划一,体现出路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凡尔赛宫花园堪称是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特点: 第一,面积非常大。 第二,花园的主轴线大大加强。 突出的艺术中心。它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 第三,园林的总体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级制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 不得不承认,凡尔赛宫具有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第四,几何对称美显著。 第五,植物造景。 就植物造景的艺术性方面,追随了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对称均衡和节奏韵律。不论是水体与植物的组合景,还是街道与植物的组合景,都强调了相互因借,相互映衬的和谐美。 第六,瀑布和喷泉的运用。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⑴重要概念 ①世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的 或非物质的遗产。 ②文化遗产:是指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③自然遗产:是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 ④双重遗产:是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⑤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 与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举措 ①倡导通过《世界遗产公约》1972主要内容: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意义) ②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和执行秘书处(即世界遗产中心):A世界遗产委员会(职责)B世界遗产中心: 负责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 ③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 ⑶世界文化遗产登录 (标准)A真实性和完整性 B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长城、布达拉宫)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平遥古城、颐和园);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秦始皇陵、故宫)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秦始皇陵、长城)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损坏;(皖南徽州古村落、平遥古城)⑥与其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奥斯威辛集中营、布达拉宫)

欧洲的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论文序号: 论文提交地点: 论文提交时间: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就罗马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程名称:欧洲的文化遗产 _______ 学院 ___ 专业班级班 学号 __ 姓名 __ 联系方式 __ 任课教师郭少琼 __ 2011 年4 月18 日

就罗马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罗马素有永恒之城的美称。在其“历史中心区”,不仅有古罗马时代的城墙、驿道、神殿、输水道、凯旋门、角斗场等宏伟建筑,以及大片的古罗马广场废墟和随处可见的残墙断垣,更有自文艺复兴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房屋和铺以石块路面的狭窄街道。其一砖一石都承载着久远的文明,凝聚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置身其间,人们会感受到历史的延续和时代的变迁,慨叹意大利人民对文物古迹的高度尊重和精心呵护。 在意大利全国8000多个市镇中,类似罗马这样的“法定历史中心区”,共有900个。其中,罗马、佛罗伦萨、那不勒斯、锡耶纳、维罗纳、斯普莱托等等城市的“历史中心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具有不同历史风貌的“中心区”,成功地使“传统”与“现代”在全球化的滚滚红尘中和谐共存,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中心区的设立和保护,体现了意大利人对文物古迹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意大利人认为,古迹不仅包括单个建筑,还包括他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不仅包括建筑精品,也包括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普通建筑。因此,他们对旧城区文物古迹的保护通常不是个体保护,而是成片保护,即实行“整体保护原则”。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1821年,其后150多年里又逐步完善,最终于1964年被纳入著名的《威尼斯宪章》。 在实践中,“整体保护原则”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历史中心区”的宏观保护,二是对“大遗址”的整体保护。 对“历史中心区”的宏观保护,法律规定必须保持古城的原有格局和风貌,不准以任何名义进行任何形式的破坏。区内所有建筑物的外部结构管理权属于国家。房产开发商、居民和商店经营者,只能拥有房屋的所有权和内部的使用权,而不拥有对建筑物整体改造的权力。对房屋外部结构做任何性质的维修,必须按国家相关法律和获得批准的方案进行,不能自作主张。超过一百年以上的建筑物,其内部装修改造亦须经过政府批准。“历史中心区”内一切具有考古价值的历史遗存物——房基、残墙、断柱、洞穴、树木等等,必须原地保存,未经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的批准,禁止任何形式的拆除、移动、修改或修复。位于罗马古城中心的祖国祭坛,是一座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宏伟建筑,是意大利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外国元首访意时敬献花圈的地方。但紧靠其白色大理石基座的左侧,却兀立着一簇暗红色的古罗马时期的残墙。国家最神圣的建筑与败垣为伴,足见意大利对文物“整体保护”赋予了何等崇高的地位。 至于“大遗址”的整体保护,是指对发掘出土的大片古代遗址的保护。其原则是不改变遗址古迹的原貌,以遗址公园或博物馆等形式将出土时的现状全面完整地保护起来。遗址发掘出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决不搞什么重建或“修复”。意大利人认为,在历史遗迹之上制作任何一种复制品,都将破坏遗迹的历史真实性,扭曲它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在位于罗马市中心的著名“古罗马广场”遗址,除了凸凹不平的石板路、恺撒将军的空无一物的墓室和仍然傲立苍穹的元老院石质门柱等少数遗迹之外,其余几乎全部是当年各类公共建筑物的残墙和地基。但这片毗邻“帝国大道”、规模宏伟的废墟,却强烈地映射出古罗马文化的辉煌和一代帝国睥睨八荒的气势。每年来此参观的数百万游客,可以在这里贴近历史,怀古思今。而专家学者们则可借助这片废墟,探索当年的经济、社会形态和各类重大政治事件的原委。类似这样的“大遗址”,意大利还有“庞贝及埃尔科拉诺考古区”、“古奥斯蒂亚海港城市遗址”、玛特拉市的“石头城”等等。它们都是不加任何修缮的露天博物馆,堪称当今“大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典范。 当然,意大利人并不是一味反对修缮文物。相反,政府和社会各界每年都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维修遍布全国各地的濒危古代建筑、壁画和雕塑。但他们在维修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真实性”,即对原物尽可能不做“干预”,干预的宗旨仅仅是在必要的情况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