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观后感

天坛观后感
天坛观后感

天坛观后感

今天我们小组一起去了天坛公园,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以其特殊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与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为了更好地了解明清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进入了天坛公园,公园占地约270万平方米,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只是大体对公园内部的景观进行了了解。天坛的主要建筑便是位于公园中心的祈年殿,它是北京的象征性建筑,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住”,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二十四根,象征二十四节气。其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天文知识,也是两朝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更是明清两朝传统文化的融汇。通过沿路一些旅游团导游的讲解,我们知道了更多关于天坛对传统文化的阐述:它不仅体现了古时“礼”、“乐”等儒家思想,还有“天命人从”、“象天法地”的思想理论。这些宏伟壮阔的建筑群也展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那些鬼斧神工建造水平更体现了古人的美学思想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好地去了解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就像这天坛公园一样。公园里有许许多多向我们一样的观光游客,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的还是专程从外地赶过来,就是为了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将公园内部的景观一一游览,但是通过回来之后在网上的查阅,我们发现,我们所游览过的地方只是天坛公园的冰山一角。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坛域平面北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外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面积270多公顷。所以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再约两三个好友一起再次去体验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带来的魅力!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北京历史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价值文化、方法文化和艺术文化,是一座知识、思想、智慧的宝库!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2017年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北京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 1、北京市总面积约有( ) A、1.68万平方千米 B、16.8万平方千米 C、0.168万平方千米 D、168万平方千米 2、与北京市接壤的省、市是( ) A、河北省、辽宁省 B、河北省、天津市 C、天津市、河南省 D、河北省、山东省 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北京的西北部燕山山脉带来茂密的绿化和灵动的清泉,被北京人称为上风山水,也坐落着海拔达到2303米的北京最高峰( ) A、百花山 B、大海坨山 C、黑坨山 D、东灵山 4、不到长城非好汉,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世人敬仰感叹的奇迹,八达岭长城,它是位于( ) A、太行山余脉 B、燕山山脉 C、阴山山脉 D、吕梁山脉 5、北京的气候是四季分明的,那么北京的气候是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6、北京是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北京建都,请选出正确的朝代( ) A、辽、金、元、明、清 B、唐、宋、元、明、清 C、西周、辽、金、元、明 D、隋、唐、宋、元、明 7、资料显示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会和国务院所在地。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驻在北京。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人民团体的中央机构都在北京办公。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各个国家,都在北京设立了驻华使馆等机构据此说明北京的职能之一是( ) A、全国的文化中心 B、全国的经济中心 C、全国的政治中心 D、全国的军事中心 8、资料显示北京是全国科学、教育、文化和体育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这里有科研院所500多个,高等院校80多所,还有众多的博物院、展览馆、图书馆、剧院和体育场(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都位于北京据此说明北京的职能之一是( ) A、全国的文化中心 B、全国的交通中心 C、全国的政治中心 D、全国的经济中心 9、北京市区总体规划的市区应是( ) A、西起石景山,东到定福庄 B、西起南苑,东到清河 C、西起定福庄,东到石景山 D、东起南苑,西到清河

天坛中英文介绍

The Temple of Heaven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a worthwhile visiting place in Beijing. It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Imperial Palace (the Forbidden City) and smaller than the Summer Palace with an area of about 2 700 000 square meters. The temple was built in 1420 A.D. in the Ming Dynasty to offer sacrifice to Heaven. As Chinese emperors called themselves “the Son of Heaven”, they dared not to build their own dwelling “Forbidden City” bigger than the dwelling for Heaven.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enclosed with a long wall. The northern part within the wall is semicircular symbolizing the heavens and the southern part is square symbolizing the earth. The northern part is higher than the southern part. This design shows that the heaven is high and the earth is low and reflects an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of “The heaven is round and the earth is square”.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divided by two enclosed walls into inner part and outer part. The main buildings of the temple lie at the south and north ends of the middle axis line of the inner part. The most magnificent buildings from south to north are the Circular Terrace, the Imperial Heavenly Vault and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Also, there are some additional buildings like Three Echo Stones and Echo Wall. Circular Terrace has three layered terraces with white marbl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368A.D.~1911A.D.), the emperors would offer sacrifices to Heaven on the day of the Winter Solstice every year. This ceremony was to thank Heaven and hope everything would be good in the futur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is a big palace with round roof and three layers of eaves, the roof is covered with black, yellow and green colored glaze representing the heavens,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on earth. Another important building in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Imperial Heavenly Vault. If you look at it from far away, you will find that the vault is like a blue umbrella. The structure of it is like that of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s, but smaller in

浅述明清天坛建筑风格及其思想

浅述明清天坛建筑风格及其思想 摘要: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 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其中天坛作为皇帝祭天的场所,其建筑风格和理念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建筑技巧和建筑思想珠联璧合的结晶。 关键词:天坛建筑风格天人合一 一、考察经过 一下北京西站,在乘坐出租车去往酒店的路上,看着北京城的蓝天白云让本来就很欢喜的心情变得更加雀跃起来,路边不管是豪华的商业建筑还是古老地道的四合院,都感受得到琉璃瓦的气息,十足的京城味。安顿好行李之后,已是下午四点多,和同学一道在附近的胡同里找吃的,在一条名为鹞儿胡同的地方,和同学转悠了一会儿,见识了真正的胡同,有人力三轮车,红色的小木门,穿着白色背心遛狗的大爷,地道的北京儿化音,还有老北京酸奶、五角钱的老北京冰棍、豆汁儿和油条、嚼劲十足的老面馒头,各种甜食糕点……,一条小小的胡同,让我们见到了老北京人民生活的真实场景。在这条胡同的尽头转了弯,又是一条比较宽阔的巷子,能容得下出租车穿行,又陆续穿过了几条胡同,发现虽然巷子多且都互相连接在一起,但并不是毫无章法,因为这些巷子几乎都是横平竖直的。在北京问路,如果是问年纪大一点的老爷爷或是老奶奶,他们大都会告诉你往北走或是往南

边去,这着实让我们一些南方来的同学找不着“北”。北方人一般用东西南北来辩方位,而南方人一般讲前后左右,北方多平原,视野开阔;南方多山,地形蜿蜒曲折,这也算是一个由地形原因引起的文化差异吧。 吃完饭回到酒店,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便正式开始了为期七天的考察。第一站,理所应当的是故宫,之后的六天里,我们分别参观了景山、颐和园、圆明园、国子监、夫子庙、清华大学、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定陵)、天坛、南锣鼓巷、毛泽东纪念堂、人民大会堂等地方。参观故宫,让我领略到了皇家建筑的雄伟、富丽堂皇以及在古代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在景山,爬到最高点向南俯瞰整个故宫,雄浑壮阔的故宫呈现在眼前,心中顿生豪迈之情;颐和园和圆明园都是著名的皇家园林,不过,在欣赏今日美丽的园林风光时,也为当初慈禧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的奢侈而感到愤怒,当亲眼在圆明园看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那幅残留的大水法时,心里的怒火仍然难以消减,然而,更让人难过的是,看到圆明园里那么多商业建筑,那么多的商铺,心里不觉得一阵发酸,虽然能理解这是充分利用资源,不过,心里总觉得那些商铺就像一个巨大的疙瘩,搁在心里不舒服。国耻不能忘,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们遗忘了历史;国子监和孔夫庙博物馆紧挨着,一为当时最高教育管理机构,一为祭祀先师孔子的地方,体现了我国自古代以来,对教育的重视;到了北京,不能不去的地方就是长城!清早驱车前往八达岭长城,一看见如巨龙般蜿蜒在山间的长城,就兴奋不已,迫不及待的想要攀登上去,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登上长城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北京重点知识归纳

北京 11.熟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本概况。 12.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3.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资源;熟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14.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15.了解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食特点、主要美食和风物特产。 [地理气候] 1.国家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 2.曾用名:燕京,大都,京师,北平,顺天府 3.16个市辖区 [交通资源] 4.8条国家级高速公路:G1-7+G45 5.9条国内铁路:承包九通桂原哈+北上广 6.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全球规模最大,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7.矿产资源:67种矿种,44种列入国家储量表 8.动物区系:蒙新区东部草原,长白山地,松辽平原,东洋界季风区,长江南北。所以北京的动物区系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区系特征。 9.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水系 10.大型水库:密云、怀柔、官厅、海子水库 历史沿革] 11.北京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 1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同一阶段,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是公认的人类发祥地之一 13.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址:“东胡林人”墓葬 14.帝都历史:燕辽金元明清。其中,燕(蓟城)、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 文化艺术] 15.京味文学: 老舍——《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刘绍棠——《春草》《中秋》《地火》《蒲柳人家》

天坛公园那些隐秘事,老北京人都不知道

天坛公园那些隐秘事,老北京人都不知道 皇帝们也可以称为天子,所以历代皇帝们都是很重视祭天地,因此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财力和高超的技艺去建造天坛。所以今日的天坛经可谓气势辉煌,建筑雄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又因从明清开始这里广植松柏,已然成为大型的森林公园。天坛公园,在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这是天坛内最宏伟的建筑,也是想象中离天最近的地方。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重要价值。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回音壁名称的由来回音壁是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围墙。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

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不仅如此,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七星石?难道跟北斗七星是亲戚七星石是在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的场地中,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块巨石,然而在它们的东北隅还有一小石,共为八石。所以这和北斗七星倒是没啥亲戚关系。七星石过去一直被半人高的护栏围着,很多游客常在此锻炼身体,不利游人观赏。但改造后的“七星石”景区拆除护拦,改为矮栏杆,对树木进行部分调整,将影响视线和景观效果的乔灌木进行移植,重新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冷季型人工草坪12000平方米,并在绿草间铺仿城砖、透气砖路面5500平方米。改造完成后,七星石将充分显露,祈年殿、长廊、北神厨、北宰牲亭等古建筑群将更加雄伟壮观。皇穹宇皇家牌位的存放地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 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的正殿。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 北京天坛导游词2 今天我——苏彪,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圣地。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北京天坛导游词3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叫王xx ,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我们今天的景点是北京举世闻名的天坛。

下面我们来到了天坛的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殿有33米高大约11层楼房那么高。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烧毁。因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天库里有三音石,”它就在黄穹宇里,只要在第一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一下,在第二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两下,在第三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称为“三音石”。 黄穹宇里还有回音壁,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另一端的人只要耳朵贴着墙面就能听的异常清晰,还有立体效果哦!大家可以试试。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了。是不是很有智慧呢? 现在我们来到了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 游客们,现在你们可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好你的小孩,两个小时后在天坛门口见。 北京天坛导游词4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在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 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天坛占地达 273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1918 年辟为公园。

从天坛的设计理念看天人关系

从天坛的设计理念看天人关系 内容摘要:天坛是我们专业考察的重要一站,他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清朝时期的天人关系思想。天坛中充满了圆形设计和“九”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天的认识和至高无上的尊崇。但是这也是有限度的,是要与皇权达到平衡的。受“君为本”的制约,它从形式上无法越过皇宫,也不能超过皇宫。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君为本、天为用、民为轻”的组合。古建筑中蕴藏的历史等着我们去追寻。 关键词:天坛天人关系董仲舒 天坛是我们专业考察的重要一站,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这里是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祈谷(祈祷丰年)和祈雨之地,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皇帝要来这里举行祭天、祈谷和祈雨仪式,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为“年轻”的祭天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人之间的关系。 在古代象形文字中,天字上边的一划较粗,下面是一个人形,指示人头顶上就是天。我们的先民由于不能解释自然界的奇异变化,如星陨日食、打雷闪电、刮风下雨之类,故产生了对天的畏惧心理。某些思想家利用人们的这种心态提出了天命论,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至上之神,具有无比的威力,天派它的代理人,即天的儿子来统治人世间,这就是古代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天命论要求人们绝对服从天子,因为天子代表上天的意志,谁违背了天子的命令就是违背天意,就要受到上天的惩罚。并以此作为精神支柱,维护统治、平衡社会关系。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可以说是这些思想的代表之一。他认为玉皇大帝是万物的主宰,而在人间,天子就成为其神权的行使者,秉承天意,统治人类社会。“阴阳互对关系中,阳为主宰,阴为从属,因此君父夫处于主导,臣子妻处于从属,这是天意决定的。因此人的行为要依顺天意。”①他的“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说皇帝代表天意,要人民服从皇帝,从而维护大一统的政治,这就是所谓“君权神授”;另一方面要皇帝尊天保民,不要胡作非为,用天的权威来约束皇帝,即所谓“神道设教”。并将这两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①杜永伟,崔秀文《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比较》文化学刊,2012(1)

天坛里的12大秘密

天坛里的12大秘密 天坛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也是世界 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想必不少小伙伴儿应该都去玩过吧~但是,你们知道吗天坛里面还藏着不少很神奇的秘密哦~1天坛为何盖的有点歪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这条纵贯北京城的中轴线大家绝对不会陌生。前门、紫禁城三大殿、景山,几乎北京城最重要的几大建筑都压在了这条中轴线上。但是,可以明显发现:天坛的位置有点偏,在中轴线往东一点。要知道,天坛和故宫一样,都是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那会儿的北京城,还没有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作为北京独一无二的祭祀建筑群,天坛的选址完全可以在故宫附近挑个压着中轴线的显要位置,而不是现在的南二环边上。那么,作为古代皇帝祭天的神圣场所,天坛这么重要的建筑,为什么偏偏选在了南边,又不建在中轴线上呢其实,这其中的根源不在于永乐皇帝和天坛的设计者们,而在于天上的太阳。因为按照《易经》的说法,东南方向是皇宫的巳位,是至阳之位,是太阳光线最充足的方位,当然也就是建造祭天之地的最佳场所了。所以天坛就被古人选在了北京城南中轴线靠东一点的位置。2祈年殿为何一圈都是门祈年殿绝对算是天坛里的一个360°无死角明星建筑,因为不管你从哪一个角度看,祈年殿长得都一样,一圈都是门,打开后四边都有穿堂风。可

是,它为什么会被建成这样呢另外,《明会典》(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明确记载了大祀殿(祈年殿初名)在1420年天坛建成之初是一座矩形建筑。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重圆形尖顶建筑呢其实,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由于明武宗死后无嗣,所以作为武宗堂弟的朱厚熜就被张太后(明武宗之母)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破格提拔成了皇帝,也就是说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朱厚熜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是天意如此,便号召群臣翻阅古籍寻找证据,没想到还真被他搬出了不少“礼数”。比如,天坛在永乐皇帝建造之初叫天地坛,于是他便在北京城的北边、东边和西边分别盖了地坛、日坛和月坛,以分担天坛祭祀的压力。同时他还按照“天圆地方”的说法,把天坛的主要建筑都建成了圆形,矩形的大祀殿被改建成了圆形的大享殿。在设计大享殿的时候,他参考了中国古代传说中最早的祭祀建筑“明堂”(一个一圈儿开窗、四面通风的独特建筑),最后将大享殿建造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一圈儿开门、四面通风的三重圆顶建筑(PS:祈年殿于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依原样重建)。3祈年殿为何是三檐攒尖式前面,小编已经解释了祈年殿的屋檐是圆形的原因——嘉靖皇帝为 证明自己的皇位正统+受“天圆地方”学说影响。那么,祈年殿为什么要建成三檐攒尖式呢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有必要先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和等级。中国古代

北京天坛的资料和传说

北京天坛的资料和传说 天坛传说是北京市的汉族民间文学。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 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民间文学类别的第一项:由北京市崇文区申报的“天坛传说”入选。 建坛传说 《天坛的由来》、《天坛建立之说》、《建祈年殿的故事》、《嘉靖重修祈年殿》等传说,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皇家与天坛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神童相助修圜丘传奇》中讲述说,乾隆扩建圜丘时,一个要饭的小童,帮助工匠们画出“九九祭坛图”,完成了皇上要求的“从坛面到台阶,所用石料都应是九或九的倍数”,阐释了天坛建筑中的“九”的象征意义。 景物传说 景物传说或风物传说,在中国特别发达。老百姓把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赋予灵性,创造出美丽动人

的传说,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坛的景物也一样,成为老百姓口头创作的重要题材。对于北京地区的老百姓来说,天坛是皇帝与天对话的地方,是个神圣而神秘的地方,所有的建筑都充满了神奇色彩,每座建筑的构成都由“天” 主宰,体现着“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天坛景物传说题材的天坛建筑群大多不是自然物,而属于人造物,工匠们把建筑科学与人文理念融为一体。我们看到,天人感应观念的融入,为天坛的景物传说涂上了一层神奇和神秘的色彩。天坛故事 传说的创作,一般是有现实生活的人物或事物作为依据,其体裁特点是解释性的。而天坛的汉族民间传说中,有一些在流传中显然突破了传说体裁特点的限制,虽然也还保留着某些解释性的痕迹,却更像是幻想故事或生活故事。如“益母草的传说”。清乾隆年间汪启淑著《水曹清暇录》里就有关于天坛益母草的记载,清道光时麟庆著《鸿雪因缘图记》中有《天坛采药》一章,清吴长元著《宸垣识略》中也有此

我与天坛

我与天坛 我与天坛,有着不解的情怀,可以说我是在天坛墙外长大天坛园儿里玩儿大的小孩儿,自封外号为Temple of Heaven girl。天坛是北京的代表符号之一,从小都以能在皇城脚下成长起来感到自豪,也许这也是旁人所说的,北京小孩儿与生俱来的傲。 早上的天坛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最有活力的,不仅仅是接待五湖四海旅游的朋友们,主要是遍及公园各个角落晨练的爷爷奶奶大爷大妈们。每天无惧于风吹日晒的晨练,个儿个儿玩儿的是有声有色的,家伙事儿备的都倍儿齐全。太极,交谊舞,瑜伽,怪舞,跑步,唱戏,拉胡琴儿,合唱,柔力球儿,一切你能想到的晨练活动在这里你都可以看得到,你还可以向他们拜师跟他们一起玩儿。晨练的人大多随和,你不好意思张口,人家便主动带着你玩儿。练完来上一碗儿豆汁儿或面儿茶,一个早上就美滋儿滋儿的就过完了。 在我们那片儿,幼儿园建在了居民区里,所以几乎同龄的孩子都聚在了一起,“巧合”的是我们这帮小孩儿的家都住得很近。夏天的黄昏,父母下班回家,吃过饭就会带着我们去天坛公园遛弯儿玩儿,一般等不得父母的磨蹭。大家都争着早去,但分晚个一星儿半点儿的,就会耍小脾气以示自己的不满。那时候,一帮小男孩儿小女孩儿玩儿的特别开心,也许那种开心只属于那个年龄的那段时期吧。 随着长大了,上学了,公园也去的少了,小伙伴儿们也越聚越少了,以至于最后都失了联系,到现在都变成了陌生人一般,也许脑海中还有那么一点点小时依稀存留的模糊画面吧,只是没有人有勇气去搭讪了。 小人儿变成大人儿了,心事儿也如潮般的涌来了,烦躁的时候,郁闷的时候,我都会去天坛走上一走,特别是晚上,绕过那些看过无数遍古建筑,只为徘徊在那条丁香小道中,扑鼻的花香一扫阴霾,只剩下无尽的幻想了。偶尔坐在角落里那棵大大的玉兰树底下幻想,看着满树曲折的枝干,洁白庄重不失柔美的朵儿,脑海中剩的就只剩下幻想了,我是个很爱做梦的人,而这棵我见过最大最棒的玉兰树又给我的梦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天坛的古松也是值得一提的,他们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可以算是活化石了,那股沧桑劲儿是旁的松树“模仿”不来的。每年到松树掉树籽儿的时候,奶奶都会去扫籽儿,然后处理好了等着卖,那中间的一系列工序都是技术活儿,碾籽儿,洗籽儿,晾籽儿,挑籽儿,总之最后的成品绝对和你最初看到的大相径庭,每年这时候都是全家齐动员,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籽儿卖不了多少钱,主要贵重的是一家人的和乐劲儿。我喜欢夜深人静时,屋外飘来的松树呼吸的香味。闻到这个味道,就像家的味道,心尖的这股子松树呼吸的味儿让我无论走在哪个城市只要闻到就能想起家的感觉。也许我浓浓的思乡情就寄托在了这股无法忘怀的松树味儿了。守着北京城里最大的天然氧吧,一天的疲乏也都散了。 在北京,在天坛,每个角落里都有它的故事,看不完,讲不完,也品不完,就连我自己的故事都讲不完,何况它还是座沧桑古城呢!更多的魅力更多的感觉,你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受得到。

天坛传说

天坛传说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室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是天子向天帝表达敬意,祈求国泰民安、国运长久的祭祀场所。皇室每年要在天坛举行3次祭祀活动——祈谷、祈雨、祭天。有人统计,明清两朝前后28位皇帝,曾有22位皇帝在天坛举行过654次祭天大典。 天坛的建筑,有圆的坛、方的墙,外坛墙和内坛墙构成了北圆南方的形状,这个形状正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和“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具象体现。“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融入,使被赋予祭祀功能的天坛建筑群和由皇帝主持的祭天活动,具有了神圣而独特的人文寓意。北京城区的市民和周边郊区的乡民,因直接受到天坛建筑群神秘性和神圣性以及祭天大典的激发和影响,久而久之,便创作出了一些关于天坛的口头传说。这些口头传说的产生,以及对一代代民众的影响,从根本上说,表达与反映了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下的广大民众的生存意愿和现实诉求。天坛建筑群的一柱一础,祭祀活动的一鳞一爪,因其蕴含着天地沟通的神圣寓意,而给了参与传说创作的民众以灵感的空间与想象的激发。受传说的内在规律的支配,愈是神圣的或神秘的领域,就愈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围绕天坛和祭祀而产生的民间口头传说,既有神圣性,也有世俗性,圣与俗的统一,成为天坛传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根据北京市民间文学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历次调查采录,特别是2010年的调查采录所获得的口述记录文本来看,天坛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五类:建坛传说。《天坛的由来》、《天坛建立之说》、《建祈年殿的故事》、《嘉靖重修祈年殿》等传说,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皇家与天坛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神童相助修圜丘传奇》中讲述说,乾隆扩建圜丘时,一个要饭的小童,帮助工匠们画出“九九祭坛图”,完成了皇上要求的“从坛面到台阶,所用石料都应是九或九的倍数”,阐释了天坛建筑中的“九”的象征意义。 景物传说。景物传说或风物传说,在我国特别发达。老百姓把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赋予灵性,创造出美丽动人的传说,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坛的景物也一样,成为老百姓口头创作的重要题材。对于北京地区的老百姓来说,天坛是皇帝与天对话的地方,是个神圣而神秘的地方,所有的建筑都充满了神奇色彩,每座建筑的构成都由“天”主宰,体现着“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天坛景物传说题材的天坛建筑群大多不是自然物,而属于人造物,工匠们把建筑科学与人文理念融为一体。我们看到,天人感应观念的融入,为天坛的景物传说涂上了一层神奇和神秘的色彩。 天坛故事。传说的创作,一般是有现实生活的人物或事物作为依据,其体裁特点是解释性的。而天坛的民间传说中,有一些在流传中显然突破了传说体裁特点的限制,虽然也还保留着某些解释性的痕迹,却更像是幻想故事或生活故事。如“益母草的传说”。清乾隆年间汪启淑著《水曹清暇录》里就有关于天坛益母草的记载,清道光时麟庆著《鸿雪因缘图记》中有《天坛采药》一章,清吴长元著《宸垣识略》中也有此传说的记载,这说明,民间早就有关于益母草的种种传闻,逐渐被民众附会到天坛的传说中来了。再如《甘泉与天坛的甜水井》的传说,也是有渊源来历的,清人王士祯曾做诗:“京师土脉水甘泉,顾渚春芽枉费煎。只有天坛石好,清波一勺买千钱。”这里的“清波一勺买千

天坛中的数学 学案概览

“天坛中的数学”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2.通过学习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伟大。 学习过程: 学习材料1: 介绍天坛公园: 1.你们知道明清两代天坛公园是干什么用的吗? 2.你们知道天坛公园里什么形状的建筑比较多吗? 3.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祷丰收的地方,称天坛。坛墙两重,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总占地273万平方米。天坛公园从北门到南门形成一条主线,在这条 北门 东门 1 西门 2 3

主线上由三个代表性的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它们占地都是圆形的。前几天老师沿着这条线参观了一下,了解了一些数据,今天把这些数据带来供同学们研究。 学法指导:在学生学习圆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后,介绍天坛,让学生看到或想到这所建筑的独特,继而想到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可以对它进行研究。 学习材料2: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 从北门步入公园,我们向南走,首先是祈年殿,它是每年们孟春举行祈谷大典的神殿,“祈谷”、“祈年”都是祈祷 丰年、五谷丰登的意思。祈年殿原名大祀殿、大享殿,下部为汉白玉砌筑的圆形三层坛体,上建鎏金宝顶三重檐攒尖式屋顶并覆深蓝色琉璃瓦圆形大殿,殿圆形,乃因天圆,直径32.72米;瓦蓝色,象征蓝天。

你能计算出祈年殿的占地面积吗?还可以求出什么?(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占地面面积: (2)底面周长: 学法指导:直接应用面积与周长公式计算,要注意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习材料3:祈年殿内支柱的数目,亦按天象设计。两个半 人才能合抱的“龙井柱”, 约375厘米,象征一年四季。你能知道柱占地面积是多少吗? (1)柱子的直径: (2)四根柱子的占地总面积: 学法指导:注意观察题目中的信息,375厘米是一根柱子的周长。

怎样介绍北京天坛

怎样介绍北京天坛 北京天坛的范文1 今天我——苏彪,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

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北京天坛的范文2 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 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照吧!转眼间,我们的北京天坛一日游又结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车回家吧!

北京天坛的范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天坛。我叫“汤采璇”,你们可以叫我“汤导游”。希望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 朋友们,现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坛。大家往上看,有三个想似UFO的天坛。这么大,真是气魄雄伟! 天坛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 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坦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门等。 “各位游客,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有时间再来细细游赏。”

北京天坛公园的导游词

北京天坛公园的导游词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理了北京天坛公园导游词给大家,可以帮助大家多了解一下天坛公园。 北京天坛公园导游词1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认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朋友,在游览期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的请大家直接和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力而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好的游览经历。今天我们的路线安排是自南向北走,沿着南北轴线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东门出去。 现在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是通称,它实际有两个坛组成,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扇门是北天门,沿着这里进去就是著名的圜丘坛了。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是九或九的倍数。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

北京天坛的艺术成就

北京天坛的艺术成就 天坛整个坛域由两道坛墙分为内坛、外坛,分布着五组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圜丘坛建筑群、斋宫、神乐署。 主要建筑均集中在内坛。内坛北部为祈谷坛建筑群,主要包括祈年殿、皇乾殿、长廊、丹陛桥等,每年正月上辛日皇帝率群臣在此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南部为圜丘坛建筑群,包括圜丘、皇穹宇、神厨院、三库院、宰牲亭,每年冬至日皇帝在此举行祭天大典,表达对上天的崇敬之情。两坛之间由长约360米的丹陛桥相连。斋宫坐落在内坛西,主要包括无梁殿、寝宫等,这里是皇帝祭祀前进行斋戒的场所。皇帝在此摒除一切私心杂念,清心寡欲,洁净身心,以与天交。 神乐署偏安于外坛西南隅,主要包括凝禧殿、显佑殿及周围廊房,是祭祀大典前乐舞生演练乐舞的场所。 这些建筑虽不属同一时期建成,却规划合理、严谨,除斋宫、神乐署外,多集中分布在贯穿天坛南北的主轴线上。各组建筑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形成错落有致、遥相呼应的格局。天坛建筑寓意丰富,蕴含“天圆”思想的建筑物俯拾皆是。天坛整体布局呈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物均呈圆形,如祈年殿、皇穹宇的圆形殿顶,圆形的皇穹宇院墙—回音壁,圆形的圜丘台,圜丘台内圆外方的两道墙也是“天圆地方”的象征。建筑色彩上,天坛主要祭祀建筑均覆盖蓝色琉璃瓦,蓝为天色,正是象征天坛是祭天的场所。 在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端庄秀美的形象最广为人知。它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北京现存最大的圆形木结构建筑。祈年殿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手法,构架极为精巧。殿内柱子巧妙的数理变化,与我国古代农历年月日的时间概念相吻合。 祈年殿高达32米,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圆台上,木结构圆攒尖顶,三重蓝色琉璃瓦,鎏金宝顶,显得高大宏伟、气度不凡。祈年殿殿内大柱分为内、中、外三层。大殿当中4根大柱称龙井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12根大柱称作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大柱为檐柱,象征一天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相加共24根,象征24个节气,加上中间4根大柱共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28加上柱顶的8根童柱,合计36,象征36天罡。祈年殿殿顶装饰有龙凤藻井。藻井外形随祈年殿平面形状,上中下三层皆为圆形,层层收缩,叠落起来形成穹窿,斗凭榫卯支于圆穹内壁,正中金色龙凤雕饰,高高突起的龙头和凤首,栩栩如生的龙身和凤羽,衬托出天宇的崇高伟大,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殿内饰以龙凤和玺彩画,金龙飞舞,彩凤翩翩,典雅庄重,富丽堂皇。大殿地面用艾叶青石铺墁,中心为一圆形大理石,石上墨色纹理天然勾画出龙凤图案,龙纹色深,角、须、爪、尾俱全,凤纹色浅,羽毛、头、尾隐约可见,惟妙惟肖,人称“龙凤石”。与大殿藻井上的龙凤遥相呼应,天然成趣。 圜丘台作为祭天大典举行的场所,建筑造型优美,色彩圣洁。嘉靖年间建造圜丘的同时,种植了许多柏树,现今这些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型千姿百态,更衬托出汉白玉祭坛超凡脱俗、圣洁神秘的气韵。 圜丘的规制寓意颇深,上层坛面中心有一凸起圆石,称之“天心石”,又称“太极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至于万事万物皆由其生,是中国古代玄妙精

北京“天坛”简史

北京“天坛”简史 北京天坛祈年殿 中国的祭天仪式起源于周朝,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此极为重视。明永乐以后,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帝王们都要来天坛举行祭天和祈谷的仪式。如果遇上少雨的年份,还会在圜丘坛进行祈雨。在祭祀前,通常需要斋戒。祭祀时,除了献上供品,皇帝也要率领文武百官朝拜祷告,以祈求上苍的垂怜施恩,因此,北京天坛是自古以来,祭天最宏伟的建筑系列。 天坛的建筑,主要在表现“天”的至高无上,突显天空的辽阔高远;而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因而增加西侧的空旷视野,使人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观瞻,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个建筑物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切身感受。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正统神传文化所特有的寓意和象征 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

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天人合一”这种宇宙观的具体表现方式。 天坛平面图 明朝崇祯年间的天坛 根据清初,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的编年史里记载,崇祯十五年壬午时的天坛是这样的: 天坛在北京永定门内五里,坐东向西,外围十里,圆环是砖造的城墙,西面对着山川坛,其体积为方形,凭籍田亩的式样处理。其内之圆殿,琉璃碧瓦一如太庙样式,中设天位,东设太祀位,各位、座都距离丈余,中间有台阶可供攀登,内部小龛中放置木主,游人不许轻易进入。掌理此事者,乃是太常寺之黄冠(道士)。 四面的窗牖,悉数以青蓝色丝料作为屏障来遮阳,大如门板,明亮可爱。进入寝殿,有龙床,还有用膳殿,其中有食具,

天坛

口试导游词天坛(1) 题一: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历史沿革;天坛布局的特点;丹陛桥;祈谷坛建筑群;七星石) 讲解顺序: 1:开场白 2:历史沿革 3:天坛布局的特点 4:丹陛桥 5:祈谷坛建筑群 6:七星石 7:结束语 (共2433字) 开场白(略)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天坛的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分为内、外两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建筑群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坛建筑群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共654次。 天坛不但以精美的古代祭坛建筑群闻名于世,也是北京城内最大的园林景观。占地面积有273公顷,植被覆盖率达89%。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就达3600余株之多。著名的有九龙柏、莲花柏、柏抱槐等。 现如今的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古都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祈年殿还被评为北京旅游象征标志。天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明朝天坛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天地合祀时期,一个是天地分开祭祀的时期。 最初天坛在设计建造时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初建时是天地合祀,名叫天地坛。天地坛的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又叫天地墙。明永乐十八年竣工,是与紫禁城同时期建成的明初重要建筑群。在明前期的百余年间有9位皇帝(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前期)在天地坛举行过合祀天地大典。天地合祀举行大典的坛庙叫大祀殿。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热衷于礼制,按照古制,于嘉靖九年下诏,天地要分开祭祀。在原有的大祀殿的南面建圜丘,专门祭天。又在北京城的北郊建了方泽坛,祭地;东郊建朝日坛,祭日;西郊建夕月坛,祭月。嘉靖十七年时,把原来的大祀殿改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层圆形攒尖顶,更名为大享殿。三层圆顶又分别铺盖成了绿色、黄色、蓝色,三色琉璃瓦,在这里举行大享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