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蒸汽驱的研究

稠油油藏蒸汽驱的研究
稠油油藏蒸汽驱的研究

稠油油藏蒸汽驱耐高温堵剂类型及汽窜封堵工艺的研究现状、存

在问题及对策

前言

中国稠油资源较为丰富,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最新研究表明,我国稠油预测资源量197x10gt,己探明稠油地质储量18.1x10gt,己动用地质储量11.93x10gt,剩余未动用地质储量6.14x10gt。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四川、内蒙、广西、浙江、贵州等地约250x10gt。目前己经建立了新疆油区、辽河油区、胜利油区和河南油区四大稠油开发生产区。

稠油热采的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热水驱等。其中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热采技术己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中,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稠油开发方式所占比重为蒸汽吞吐(约占78%),蒸汽驱(约占10%)和常规水驱(12%)等。蒸汽吞吐是单井作业,对各种类型稠油油藏地质条件的适用范围较蒸汽驱广,经济上的风险比蒸汽驱开采小得多,因此蒸汽吞吐通常作为油田规模蒸汽驱开发之前的先导开发方式,以减少生产的阻力和增加注入能力。此外,对于井间连通性差、原油粘度过高以及含沥青砂,不适合蒸汽驱的油藏,仍将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独立的开发方式,因而它在稠油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热力开采过程中,受蒸汽超覆、平面指进和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叶开采的油井,其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口益突出,出现高低渗透层的吸汽差异:高渗透层为强吸汽层,低渗透层为弱吸汽层,甚至不吸汽。在高轮次吞叶阶段还会产生汽窜通道,导致井间汽窜干扰,而蒸汽驱开采必然加重这种趋势。目前,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应用高温调剖剂技术,通过解决蒸汽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吸汽不均问题,达到改善吸汽剖面,提高稠油动用程度及采收率的目的。所以此次调研将针对稠油油藏耐高温堵剂以及汽窜封堵工艺进行研究。

正文

1.耐高温堵剂的分类

根据封堵方法的不同,将油井调剖堵剂分为选择性堵剂和非选择性堵剂。其中,选择性堵剂有水基、油基、醇基堵剂;非选择性堵剂有水泥浆封堵、树脂堵剂、硅酸盐堵剂、冻胶堵剂。根据矿场实际,又将堵剂分为沉淀型无机盐类堵水化学剂、聚合物冻胶型堵水和调剖化学剂、颗粒型物理堵塞类调剖剂、泡沫类堵水和调剖化学剂、树脂类堵水化学剂、离子型堵水化学剂、耐高温堵水和调剖剂

7类。其中,常见的抗高温堵剂又分为固体颗粒型调剖剂、抗高温凝胶类调剖剂、高温泡沫调剖剂。在此主要调研了应用比较广泛的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

1.1 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

研究表明,注蒸汽进行热采的同时一起注入泡沫流体可对油藏易发生蒸汽汽窜的层位实现较好的调剖,进而提高注入蒸汽对油藏内原油的动用程度,利用耐高温泡沫剂和氮气通过泡沫发生器实现地而发泡,然后将产生的泡沫流体注入油藏,使得油藏中气相的渗流能力减小,从而实现对油藏中发生汽窜的部位进行有效的封堵,使得注入的蒸汽也能够进入到油藏中的低渗透层位,增加蒸汽的波及而积,提高注蒸汽热采对稠油油藏的动用效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我们通过室内评价与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综合了泡沫与高温凝胶两种常用封堵手段优点的耐高温泡沫体系。

1.1.1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作用机理

两种耐高温强化泡沫调剖体系的封堵机理类似,都是利用注蒸汽井层间及油藏内渗透能力的不同进行选择性封堵,如图1所示。

图1 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对孔喉的封堵过程示意图

由图1(a)、1(b)可见,依靠泡沫流体在地层中对高渗透层位的优先选择封堵特性,泡沫会优先进入渗透性较高、吸汽量相对高的层位剖而,当泡沫进入这些层位时,孔隙喉道会对其有附加阻力形成贾敏效应,从而会对较大的孔喉进行封堵,这是泡沫体系进入油藏后形成的“第一次封堵”过程。由图1(c)可见,随着注入蒸汽量的增加,借助油藏储层不断上升的温度作用,即当泡沫破裂时,原来形成泡沫液膜的拷胶或碱木素复配溶液会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凝胶体,粘附在孔喉壁上,减小孔喉直径使通道变窄,从而增大了注入蒸汽在吸汽量相对高的储层的渗流阻力,实现对注汽井吸汽剖而和地层深部矛盾的调整,形成了泡沫体系进入地层的“第二次封堵”,从而达到提高注入蒸汽的利用率和注蒸汽井井间层位剩余油动用程度的目的。

1.1.2 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在稠油开发中的优点

(1)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综合了高温凝胶和泡沫的优点,使其可以携带更多凝胶,并更加均匀流入高渗层位,强化了体系稳定性,极大增强了该体系的

调剖性能,适用性广。

(2)强化泡沫体系具有成胶强度较高、配制及施工简便、可变化成胶时间、封堵性好、有效时间长等优点,能满足现场调堵施工的需要,但应用时需考虑到热降解、岩石表而吸附等因素导致的发泡剂损失,因此需加大发泡剂剂量。

(3)利用三维物理模型,通过实验模拟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可以发现,伴随蒸汽分别注入两种强化泡沫体系都能够提升其采收率,同时含水率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2.汽窜封堵工艺

2.1汽窜现象以及对对采收率的影响

对于稠油油藏在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之后,转入蒸汽驱阶段,然而随着注汽量的增加和注汽速度的提高,汽窜现象的出现是制约采出程度提高的主要矛盾,一旦发生汽窜,就会出现油藏加热不均匀,从而导致蒸汽波及体积小热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当发生汽窜时,蒸汽单方向突进,造成油层动用状况不均,影响整体开发;蒸汽直接从生产井窜出,损失热能,汽窜井排液量增加,注采井间温度升高,出砂严重,有时导致边水突进,影响生产等。

2.2防治汽窜问题新措施的提出

蒸汽驱采用面积井网形式,由注入井连续注汽,生产井连续采出原油,图1蒸汽驱采油原理图。

图1 蒸汽驱采油原理图

当注入的蒸汽由注入井向生产井推进时,形成如图2所示的不同的流体饱和度带,在蒸汽带A中,由于受到最高温度的作用,其饱和度降到最低,这里实际是残余油饱和度So。在蒸汽的蒸馏作用下,油的蒸馏组分从蒸汽带运移到热凝析带(B,C,并在蒸汽前沿的前面形成一个轻质馏分的溶剂墙B,可流动油被蒸汽A和热水C 向前沿推进,当注入的蒸汽凝析并冷却到油藏温度(冷凝析液带)时,它的前面形成一个油墙,该带中的含油饱和度比初始含油饱和度还高,D为油墙一冷凝析带,最后为E油藏流体带,该带中的温度和饱和度接近初始状况,S。为油藏剩余油饱和度,从注入井到生产井,剩余的油饱和度是不同的,井间区域仍然有很大潜力可挖。

因此提出的新措施如下:

(1)对区域进行注采剖面的对比,即吸汽剖面和产出剖面的对比,监测层系的动用情况,在未发生汽窜时,进行循环转注开采,此蒸汽驱的转注类似于注水开采中的转注,即注入井转为生产井,生产井转为注入井。略有不同的是在此为循环转注,并且尽可能保持较低注汽速度,同时确保油藏形成热连通。

(2)转注的时机,对产出井进行适时的监测,了解其各层的产出情况。由于生产井中若出现压力下降和产量峰值,这是注蒸汽开采的产量峰值点,随后将会发生蒸汽突破、产油量下降、油汽比降低,此时已为最晚的转注时刻,在此之前进行转注可以避免过早的蒸汽单向突破。

(3)在多轮次的转注驱后若产量衰竭,在此不提倡无限制的提高注汽速度和注汽量来提高产量,此时可以研究井间的剩余油分布规律,适当部署一些加密井,先吞吐引产后转汽驱,同时也采用循环转注法开采以确保稳产高产。

胜利油田超稠油蒸汽驱汽窜控制技术_曹嫣镔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年12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39 No.6 739 文章编号:1000-0747(2012)06-0739-05 胜利油田超稠油蒸汽驱汽窜控制技术 曹嫣镔1, 2,刘冬青2,张仲平2,王善堂2,王全1,夏道宏1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11-002) 摘要:针对超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汽窜严重的问题,开展室内蒸汽驱汽窜控制技术研究,将氮气泡沫与热固性堵剂相结合封堵汽窜,热固性堵剂封堵大孔道,氮气泡沫调整蒸汽的吸汽剖面。优化后的泡沫剂体系300 ℃阻力因子达到30以上,且对低含油饱和度区域具有选择性封堵作用,适用于超稠油油藏条件下高渗透带的封堵;热固性堵剂在静态120 ℃可4 h形成固结,150 ℃可2 h有效固结,在蒸汽动态驱替过程中可形成有效封堵。利用双岩心管开展堵调工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固性堵剂和氮气泡沫相结合的封堵汽窜方式比单纯应用氮气泡沫提高采收率5.7%,驱替效率整体达到60.8%。2011年在单56超稠油藏进行现场实施,措施后综合含水下降10.2%,生产井井口温度下降15 ℃,井组日产油量增加28 t以上,单轮次措施有效期198 d,措施增油2 562 t,效果明显。图7表2参10 关键词:超稠油;蒸汽驱;泡沫;热固性堵剂;汽窜 中图分类号:TE357.4 文献标识码:A Steam channeling control in the steam flooding of super heavy oil reservoirs, Shengli Oilfield Cao Yanbin1, 2, Liu Dongqing2, Zhang Zhongping2, Wang Shantang2, Wang Quan1, Xia Daohong1 (1.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China), Dongying 257000, China; 2. Shengli Oil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LOF, Sinopec, Dongying 257000, 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evere steam channeling in the steam flooding of super heavy reservoir, lab experiment on steam channeling control were carried out. The combination of nitrogen foam and thermoset blocking agent was tested to seal steam channeling, in which thermoset blocking agent plugs big pore throats, while nitrogen foam adjusts steam absorption profile. The optimized foam formulation has a resistance factor of over 30 at 300 ℃, can plug low oil saturation areas selectively, and applies to the plugging of high permeability zones in super-heavy oil reservoirs. Thermoset blocking agent, which would consolidate at 120 in 4 h and consolidate at 150 ℃ in 2 h, ℃can provide effective plugging during dynamic steam flooding. The best steam channeling control mode was determined using parallel tube model. By the combination of nitrogen foam and thermoset blocking agent, the recovery rate is 5.7% higher than th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oam only, with the overall sweeping efficiency reaching up to 60.8%. In 2011, the mode was used in the steam flooding in Shan-56 reservoir. The water cut drops 10.2%, the wellhead temperature of producer drops more than 15 ℃, the oil production of the well group increases over 28 tons per day, the valid period of a single cycle is up to 198 days, and the oil production increases 2 562 t, showing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team flooding. Key words:super heavy oil; steam flooding; nitrogen foam; thermoset blocking agent; steam channeling 0 引言 超稠油油藏黏度高、流动性差,蒸汽与稠油流度比大,蒸汽驱过程中极易发生汽窜,导致温度场发育不均匀,生产井综合含水上升,井口温度上升,热利用率低,这也是超稠油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最大的难点所在[1-4]。胜利油田超稠油油藏储量丰富,其中单56是典型的超稠油藏,埋深1 080~1 150 m,油藏条件下稠油黏度47 000~92 000 mPa?s,油层厚度30 m,孔隙度30%~36%,渗透率3~4 μm2,油水体积比为1。该区块主体2001年投入开发,经过加密,2007年井距为140 m×100 m,其中超稠油蒸汽驱试验井组含油面积0.23 km2,地质储量124×104t,注汽井4口,生产井21口,采出程度达到21.3%,综合含水79.2%,油藏压力已下降到5 MPa以下。对于单56区块,单纯采用蒸汽吞吐的开采方式剩余可采储量有限,必须通过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008年9月开始在单56-9-N13等4个井组开展蒸汽驱现场试验,通过转换开发方式稳定了井组产量,采油速度在2.9%,油汽比0.29,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试验过程中超稠油油藏蒸汽汽窜严重,试验井组2年内发生汽窜28井次,一旦发生汽窜,采用关井、降低注汽速度等措施,影

稠油常用概念及参数以及简答题

常用概念及参数以及简答题 1.采油树规范? 答:套管直径177.8mm,油管通径65mm,压力14MPa,温度337 o C,克市机械厂制造。 2.补偿器及其用处? 答:门型补偿器:用于注汽干线和集油线;L型补偿器:用于单井管线;球型补偿器:用于井口和注汽干线;半圆型补偿器:用于井口;套管式补偿器:用于集油管线。 3.常用冲程冲次? 答:冲程:3 2.5 1.8 1.5 m 冲次:10 7 6 5 4 次/分 4.低压交流电电压? 答:380V 电机;220V 照明。 5.井口注汽压力,温度,干度? 答:压力5.0~11.0MPa;温度295~320o C;干度80%。 6.电流过载保护装置? 答:空气开关,热继电器,保险丝。 7.电动机保险丝额定电流应是电机额定电流的几倍? 答:1.5~2.5倍。 8.套管伸长不允许超过多少?、 答:50cm。 9.天然气的爆炸极限? 答:5%~16%。 10.抽油机齿轮箱油面位置应为多少? 答:上下放油孔之间。 11.抽油机一保、二保的时间? 答:一保为800小时,二保4000小时。 12.高温高压测试包括哪些内容? 答:油层压力、油层温度、井温剖面、井温梯度、吸气剖面、井底干度。 13.每次吞吐分几个阶段?

答:蒸汽吞吐每一个轮次的循环包括三个步骤:1注汽阶段:将蒸汽按某一定量注入到油藏中去,一般为几天至几十天;2焖井阶段:此阶段为关井热交换反应阶段;3采油阶段即释放阶段:使油井开井生产,采出液体为部分蒸汽凝结水和原油,同时也携带出部分热量,一般为100天左右。 14.蒸汽吞吐的目的是什么? 答:吞吐的目的实际上是作为蒸汽驱开采的预处理,要求建立井间热流通道、降低油层压力为转入蒸汽驱开采创造好条件,因此蒸汽驱开采最终才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手段。 15.蒸汽吞吐过程中汽窜、干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蒸汽吞吐时,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层理的发育及超破裂压力注汽,使蒸汽及热水沿较高的渗透层进入,形成指进带,此时注汽井周围生产井为压力释放点,当生产井排液时,蒸汽指进带向周围扩展,在注汽井和采油井之间形成热场连通,当产液量、产液温度猛升后就形成了蒸汽的窜扰。 16.如何判断及区别汽窜和干扰? 答:判断汽窜和干扰的依据如下:1产液量;2含水率;3产液温度;4注汽井井口压力和温度;5产出水氯离子浓度和矿化度;6井口是否见蒸汽。 干扰现象:一般表现为生产井口产液量急剧上升,产液温度变化不大,干扰前注汽井口压力和温度较高,超过正常注汽压力和温度。 汽窜现象:分为轻度汽窜和严重汽窜,轻度汽窜表现为井产液温度猛升,产液大幅度上升,含水上升,,产出水化验氯离子浓度及矿化度低,注汽压力和温度窜前比窜后有所下降,但井口未见蒸汽;严重汽窜表现为井口产液变化大甚至下降产液温度急剧上升,井口可放出蒸汽,注汽井压力和温度下降。 17.如何处理汽窜和干扰? 答:处理办法:1干扰:当发现生产井出现干扰时,应及时停抽,装适当油嘴控制压差生产,并加强对干扰井的检查,直至注汽井焖后开井,再复抽。2汽窜:当发现生产井有汽窜现象时,应首先检查温度升高,出现蒸汽的原因,检查是否为伴热闸门和高低压总闸门不严造成的窜漏,判断为汽窜后要及时关井,待邻近注汽井焖后开井时与生产井同时开井。 18.我们常见的套管外溢有何特征? 答:1注汽时套管外返出一股灰浆后,没有漏气。2注汽时套管外返出许多灰浆,环形钢板拔出没有漏气。3注汽时,套管外返出带有硫化氢气味的地层水,有少时漏气。4注汽时套管外返出大量蒸汽。 19.造成套管外溢的原因是什么?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摘要:作为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重油”又被称为“稠油”。世界上的重油资源非常丰富,已在多个国家发现了重油资源。专家们估计,在全球约10万亿桶的剩余石油资源中,70%以上是重油。我国的石油储量也相当丰富。已建立了辽河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以及海洋油区等五大重油开发生产区,稠油产量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10%。但是稠油粘度大,难以流动,阻碍了原油的顺利开采。针对稠油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随着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的特点,目前世界上已形成提高稠油采收率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 关键词:稠油油藏;采收率 稠油,国际上称之为重质油或重油。严格地讲,“稠油”和“重油”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稠油”是以其粘度高低作为分类标准,而原油粘度的高低取决于原油中胶质、沥青及蜡含量的多少。“重油”是以原油密度的大小进行分类,而原油密度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其金属、机械混合物及硫含量的多少。 一.稠油的特点 我国稠油油藏分布广泛,类型很多,埋藏深度变化很大,一般在10m~2000m之间,主要是砂岩储集层,其特点与世界各国的稠油特性大体相似,主要有: (1)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它不仅增加了开采难度和成本,而且使油田的最终采收率非常低。稠油开采的关键是提高其在油层、井筒和集输管线中的流动能力。

(2)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极其敏感。随稠油温度的降低,其粘度显著增加。大量的实验证明,温度每降低10℃,原油粘度约增加1倍。目前国内外稠油采用的热力开采方法正是基于稠油的这一特点。 (3)稠油中轻质组分含量低,而焦质、沥青质含量高 中国稠油资源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新疆克拉玛依油区。中国重油油藏具有陆相沉积的特点,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油藏埋藏深。油藏深度大于800m的稠油油储量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其中约有一半的油藏埋深在1300m~1700m。吐哈油田的稠油油藏埋深在2400m~3400m,而塔里木油田的轮古稠油油藏埋深在5300m左右。 二.国内外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 2.1.1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稠油技术。 蒸汽吞吐技术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原油,使之粘度降低,当生产压力下降时,为地层束缚水和蒸汽的闪蒸提供气体驱动力。 蒸汽吞吐的工艺过程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气,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即在同一口井进行注入蒸汽、关井浸泡(闷井)及开井生产3个阶段,蒸汽吞吐工艺描述如图2-1。注入蒸汽的量以及闷井的时间是根据井深、油层性质、原油粘度、井筒热损失等条件预先设计好的。 封隔器 吞 蒸汽 蒸汽注入 油砂层 流体采出 吐

稠油油藏蒸汽驱的研究

稠油油藏蒸汽驱耐高温堵剂类型及汽窜封堵工艺的研究现状、存 在问题及对策 前言 中国稠油资源较为丰富,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最新研究表明,我国稠油预测资源量197x10gt,己探明稠油地质储量18.1x10gt,己动用地质储量11.93x10gt,剩余未动用地质储量6.14x10gt。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四川、内蒙、广西、浙江、贵州等地约250x10gt。目前己经建立了新疆油区、辽河油区、胜利油区和河南油区四大稠油开发生产区。 稠油热采的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热水驱等。其中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热采技术己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中,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稠油开发方式所占比重为蒸汽吞吐(约占78%),蒸汽驱(约占10%)和常规水驱(12%)等。蒸汽吞吐是单井作业,对各种类型稠油油藏地质条件的适用范围较蒸汽驱广,经济上的风险比蒸汽驱开采小得多,因此蒸汽吞吐通常作为油田规模蒸汽驱开发之前的先导开发方式,以减少生产的阻力和增加注入能力。此外,对于井间连通性差、原油粘度过高以及含沥青砂,不适合蒸汽驱的油藏,仍将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独立的开发方式,因而它在稠油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热力开采过程中,受蒸汽超覆、平面指进和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叶开采的油井,其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口益突出,出现高低渗透层的吸汽差异:高渗透层为强吸汽层,低渗透层为弱吸汽层,甚至不吸汽。在高轮次吞叶阶段还会产生汽窜通道,导致井间汽窜干扰,而蒸汽驱开采必然加重这种趋势。目前,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应用高温调剖剂技术,通过解决蒸汽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吸汽不均问题,达到改善吸汽剖面,提高稠油动用程度及采收率的目的。所以此次调研将针对稠油油藏耐高温堵剂以及汽窜封堵工艺进行研究。 正文 1.耐高温堵剂的分类 根据封堵方法的不同,将油井调剖堵剂分为选择性堵剂和非选择性堵剂。其中,选择性堵剂有水基、油基、醇基堵剂;非选择性堵剂有水泥浆封堵、树脂堵剂、硅酸盐堵剂、冻胶堵剂。根据矿场实际,又将堵剂分为沉淀型无机盐类堵水化学剂、聚合物冻胶型堵水和调剖化学剂、颗粒型物理堵塞类调剖剂、泡沫类堵水和调剖化学剂、树脂类堵水化学剂、离子型堵水化学剂、耐高温堵水和调剖剂

热_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热 /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李锦超 1, 郑玉飞 2, 葛际江 2, 张贵才 2 (1.中海油能源发展采油技术服务分公司 , 天津 300452; 2.中国石油大 学 (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 青岛 266555 [摘 要 ]对稠油热 /化学驱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论述了各种开采技术的机 理和特点 , 认为热 /有机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与稠油井下改质技术是稠油开采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稠油 热 /化学驱 提高采收率 趋势 收稿日期 :2011-08-30。 作者简介 :李锦超 , 助理工程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研究与开发工作。 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很大的比重。据数 据统计 , 世界稠油和天然沥青的储量约为1000? 108t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 , 主要分布在胜利油田和辽河油田等

[1] 。目前开采稠油的主要方法为 蒸汽驱和蒸汽吞吐。在蒸汽开采方法中 , 由于稠油的密度和黏度与蒸汽相差很大 , 蒸汽重力超覆和汽窜现象严重 , 导致波及面积降低 ; 另一方面 , 由于岩石 /原油 /水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 , 岩石表面的原油也不能完全剥离 , 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 收率 [2] 。为解决上述问题 , 热 /化学驱驱油技术得到了发展。本文综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热 /化学驱技术。 1 热 /碱复合驱技术 碱驱的概念是欧美国家学者提出的。热 /碱 复合驱机理较复杂 , 目前世界上较公认的提高采收率机理是 :碱的存在可有效增加蒸汽的重力 , 降低水油流度比 , 蒸汽窜流和超覆时间推迟 ; 原油中石油酸可与碱发生化学作用 , 生成了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的表面活性剂 , 且表面活性剂还可改变岩石润湿性。 热 /碱复合驱经济消耗较低 , 现场施工简单。 Mbaba 等 [3]报道了蒸汽 /碱复合驱在俄罗斯中途岛油田进行的现场试验 , 除个别试验井没有效果外 , 大部分试验井提高了原油产量。 Shedid 等 [4] 进行了钠碱 /蒸汽驱实验研究 , 降低了储层较低部位的残余油饱和度。结果表明 , 此方法能使稠油黏度降低 , 流动能力增加 , 有效地提高了稠油采收率。较低浓度的碱和蒸汽复配也可得到较好的效 果。张现德 [5]

石油工程方向

石油工程方向 ——石油北京10秋学期毕业论文具体题目 1、CO2气体提高采收率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 2、CO2气体压裂技术研究 3、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4、CO2驱油机理及应用研究 5、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 6、CO2驱油技术研究 7、CO2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 8、CO2吞吐技术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9、SAGD的生产动态及变化规律研究 10、边底水油藏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 11、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规律研究 12、边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影响因素研究 13、边底水油藏水侵量计算方法研究 14、边水油藏高效开发理论研究 15、边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16、不同化学驱方法经济效益评价 17、不同化学驱方法适用油藏条件界限研究 18、采油系统能耗分析研究 19、常规稠油油藏采油速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常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21、常规油藏开发动态研究 22、常用水驱特征曲线研究 23、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24、稠油热采对储层伤害的评价 25、稠油热采机理研究 26、稠油油藏储量动用程度研究 27、稠油油藏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28、稠油油藏汽窜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29、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方法对比分析 30、稠油油井防砂技术研究综述 31、储层大孔道识别方法研究 32、储层划分与对比的基本方法研究 33、储层潜在伤害评价与对策 34、储量计算评估的基本方法研究 35、窜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研究综述 36、大孔道形成机理研究综述 37、大庆油田采油技术研究 38、单井泄油区内平均地层压力动态分析方法研究 39、低渗气藏产能分析方法研究

稠油开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稠油开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油工(2)2001 喻天龙 201013074 近年来,随着塔河油田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稠油开发的难度越来越高。其中,塔河12区超稠油井越来越多,超稠油油藏开发的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该厂尽管在稠油深抽、稠油降粘等稠油开采配套技术上不断下大功夫,但稠油井筒举升难的问题依然进度缓慢。根据多方论证和技术分析,其主要原因是12区原油粘度高,在油藏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是,在进入井筒后的垂直流动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降低,原油粘度逐步增大,流动性逐渐变差。针对以上客观实际难题,该厂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人员攻关优势,紧跟开采开发形势,瞄准10区、12区超稠油举升、掺稀降粘、化学降粘技术难题,展开大胆探索和技术攻关,初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一,根据油田快速上产发展要求,不断加大稠油开采工艺自主创新力度。今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两级接力举升、深抽减载装置、超深尾管深抽电泵、电加热杆等稠油新工艺,配套实施了18型游梁式抽油机、24型塔式抽油机、皮带式抽油机等配套工艺,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塔河特色的稠油开发采油技术模式。 第二,进一步加大油溶性、水溶性化学降粘剂评价、优选和试验力度。今年以来,筛选出两种水溶性化学降粘剂、三种油溶性化学降粘剂进入现场进行放大样试验。与去年相比较,化学降粘剂的应用效果得到很大提高,极大地缓解了稠油区块稀油紧缺的瓶颈问题,保证了新区稠油井正常投产需要。 第三,加大了中质油混配密度。目前,混配密度达到了0.898g/cm3,日增加中质油300吨。同时,加大掺稀生产井优化力度,分区块、分单元判定不同的掺稀优化目标,还采用低压自喷井提前转抽,提高混配效果等一系列措施,今年上半年,共计节约稀油11万余吨。 1、稠油油田开采历程及开采现状 欢喜岭采油厂稠油开采始于1982年5月。在当时勘探发现油层发育好、油层集中的锦89块、锦203块、锦8块等有效厚度大于10m的范围内布井118口,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第27卷第3期 2010年9月25日 油 田 化 学O ilfield Che m istr y V ol 27 N o 3 25Sept ,2010 文章编号:1000 4092(2010)03 0350 07 * 收稿日期:2010 5 11;修改日期:2010 8 10。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编号NCET 07 0846),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优选资助 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4016),国家863项目 与蒸汽吞吐结合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研究 (N o 2007AA06Z201)。 作者简介:裴海华(1984 ),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学士(2007)、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2009)、在读博士研究生 (2009 ),从事油田化学与提高采收率方向的研究,通讯地址:266555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科楼B 座523房间,电话:0532 ********,E m ai :l peihai hua2008@126 co m 。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 裴海华,张贵才,葛际江,刘清华,王 洋,王 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摘要: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参50关键词:稠油;化学驱;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综述中图分类号:TE357 46:TE39 文献标识码:A 稠油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和中国。随着常规原油储量的减少,成功开采这些稠油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普通稠油,一次采油后一般采用两种开发方式,一种是采用常规注水开发;水驱时由于水油流度比高,导致注入水波及系数低,因此,水驱一般只能采出5%~10%I O I P 的原油 [1] 。另一种是采用注 蒸汽热采开发;在热采方法中最成功的是蒸汽吞吐技术和蒸汽辅助重力驱油技术(SAGD)。这些热采方法的开采原理主要是通过降低稠油的黏度从而提高其流度。在一些有利的条件下,比如厚油层以及没有底水时这些技术很有效。然而当油层太薄(<10m )和埋藏太深(>1000m ),或者存在底水的情况下,热量损失成为制约热采技术的主要因素[2] 。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非热采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普 通稠油油藏采收率。 化学驱技术包括碱驱、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驱,这些技术在常规原油的开采中已经获得了成功。碱驱和表面活性剂驱是通过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来提高洗油效率,聚合物驱则是通过降低水油流度比从而提高波及系数。国内外对化学驱对稠油采收率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 [3] 。本文详细综述了 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1 稠油化学驱技术 1 1 稠油聚合物驱技术 稠油水驱过程中严重的指进现象导致大量的原油没有被波及到。而聚合物驱的提高采收率机理就 是可以通过增加驱替液的黏度从而达到提高波及系数的目的,因而使用聚合物驱降低水油流度比对稠油开采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向水中加入这些水溶性的聚合物将会使非牛顿剪切力变小,从而增加黏度使流度减小。同时由于聚合物能够吸附到了油藏岩石表面,导致水相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因而使得水相的流度大大减小。因此从理论上讲聚合物驱可能是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很有潜力的方法。 然而根据以往文献提出的聚合物驱的筛选标准,聚合物驱是不适合在黏度高于200m Pa !s 的稠 油油藏中应用[4~6] 。因为稠油的黏度一般都有数千mPa !s ,所以需要较高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才能有效降低水油流度比,这将大大增加了聚合物的注入难度和化学剂的成本。因此,由于技术和经济因素限制了聚合物驱在稠油油藏中的实际应用。尽管如

稠油分类标准

一、稠油分类 (一)国外重油分类标准 稠油分类不仅直接关系到油藏类型划分与评价,也关系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选择及其开采潜力。为此,许多专家对稠油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并多次举行国际学术会议进行讨论。联合国培训研究署(UNITAR)推荐的重油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委内瑞拉的重油分类际准见表2 。 表1UNITAR 推荐的分类标准

表2 委内瑞拉能源矿业部的分类标准 (二)中国稠油分类标准 我国稠油沥青质含量低,胶质含量高,金属含量低,稠油粘度偏高,相对密度则较低。根据我国稠油的特点分类标准如表 3 所示。在分类标准中,以原油粘度为第一指标,相对密度为其辅助指标,当两个指标发生矛盾时则按粘度进行分类。 表3 中国稠油分类标准 *指油层条件下的原油粘度;无*者为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

二、稠油油藏一般地质特征 稠油油藏相对于稀油油藏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一)油藏大多埋藏较浅 我国稠油油藏一般集中分布于各含油气盆地的边缘斜坡地带以及边缘潜伏隆起倾没带,也分布于盆地内部长期发育断裂带隆起上部的地堑。油藏埋藏深度一般小于1800m ,埋藏浅的有的可出露地表,有的则可离地表几十米至近百米。但井深3000~4500m也有稠油油藏,为数较少。 (二)储集层胶结疏松、物性较好 稠油油藏储集层多为粗碎屑岩,我国稠油油藏有的为砂砾岩,多数为砂岩,其沉积类型一般为河流相或河流三角洲相,储层胶结疏松,成岩作用低,固结性能差,因而,生产中油井易出砂。 稠油油藏储集层物性较好,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高的特点。孔隙度一般为25%~30%,空气渗透率一般高于0.5 ~2.0平方微米。 (三)稠油组分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含量低

稠油蒸汽吞吐技术

稠油蒸汽吞吐技术

第一节稠油的特性及分类 一、稠油的一般特性 1.稠油中的胶质与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少。 我国主要稠油油田原油中的胶质与沥青含量在25%-50%之间,而原油 轻质馏分(300℃)一般仅10%左右。 2.稠油对温度的敏感性强。 由粘温曲线可见: 随温度升高,其粘度急剧下降。 这一特性也是进行注蒸汽的原因。 3.稠油中的石蜡含量一般较低。 我国多数稠油油田原油中的石蜡含量仅5%左右,因而凝固点也较低。 4.同一稠油油藏其原油性质在平面、垂向上常有较大差别。 5.稠油中的硫、氧、氮等杂原子的含量高,并含有较多的稀有金属。 二、稠油的分类标准 1.国际重油分类标准 2.我国稠油的分类标准

3.应强调的几点: ①国际上称重油、轻油,适于商业贸易的称谓。 我国称稠油、稀油。适于开采方法的称谓。 ②粘度值是指油藏温度条件下的脱气粘度。 ③原油粘度为主要指标,相对密度为辅助指标。 ④井口取油样时,必须确保油样没有受到化学剂或掺入轻油的污染,并设法含有的水及机械杂质清除干净。 第二节水及水蒸汽的热特性 一、水是最好的注热载体 1.除液态氨外,其余任何液体 的比热(或热容)都比水小。 水的比热是1卡/kg.℃。 2.水的饱和温度随压力的增加 而增加,当压力确定后,饱和 温度只有唯一值。 3.当水的温度低于此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则水是热水; 如果水的温度等于饱和温度,称为饱和水。 当饱和水逐渐被加热,液态水开始沸腾或汽化,称为水与汽两相混合液体,此时的温度并不增加,而吸收的热量用于水的汽化,汽化所需的热能很大,称为汽化潜热。 当将饱和水继续加热达到完全汽化时,此时蒸汽称为饱和蒸汽。 如果继续加热,饱和蒸汽吸收更多的热量后,在固定压力下,蒸汽的温度将升高,超过了饱和温度,此时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二、湿饱和蒸汽的特性 1.干度:

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技术_梁作利

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技术梁作利X唐清山柴利文编译 前言 国外大型稠油油田经过蒸汽吞吐及蒸汽驱开采,采收率超过了45%~50%。我国自90年代在四大稠油区相继开展蒸汽驱先导性试验,至今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克恩河(Kervn)油田蒸汽驱开发状况及成功做法、德士古(Texaco)石油公司深层蒸汽驱开采技术。为国内蒸汽驱开发过程中的稠油层降压、注采参数的确定、注采井完井、蒸汽传输过程中的热损失控制、等干度分配、蒸汽窜调控、蒸汽驱监测、污水处理等技术提供了经验。 克恩河(Kervn)油田蒸汽驱开发状况 克恩河(Kervn)油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华金谷东部,探明及动用含油面积1万英亩(约4015 km2),石油地质储量35亿桶(其中德士古公司占有20亿桶约312@108t),是加洲第二大油田。油田构造简单,为一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3b 左右。油藏一般埋深700英尺(213m),最深1200英尺(366m),为沥青封堵的稠油油藏。油层纵向上发育9个砂体,含油井段600英尺(183m)。储层孔隙度31%,渗透率2~4L m2,含油饱和度55%~ 65%,油藏有活跃的边底水,原始原油粘度4000mPa#s,汽驱前原油粘度上升到10000mPa# s。蒸汽驱条件下原油粘度10~20mPa#s。地层温度90华氏度(3212e),原始地层压力为400psi (2175MPa),目前地层压力50~100psi(0135~ 0169MPa)。 克恩河油田于1898年投入开发,至1964年为冷采开发阶段,采出程度仅为6%。1964~1971年开始了注蒸汽试验。目前全面蒸汽驱开发(少数井蒸汽吞吐)。油田共有油井5800口,注蒸汽井1 600口,日注蒸汽32万桶(511@104t),日产油10万桶(1159@104t),日产水80万桶(12172@104t),采油速度1183%,采出程度50%,综合含水8819%。原方案预计的采收率为64%~65%,预计油田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80%。克恩河(Kervn)油田蒸汽驱开发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成功的做法: a,低压下转蒸汽驱。通过蒸汽吞吐工艺及大排量提液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油层压力。克恩河(Kervn)油田吞吐后期主要采用气顶放气及提液降压。提液主要包括深抽提液(主要方法有抽油泵深下、大泵提液,尽可能增大生产压差,充分解放油层)、提高油层供液能力(根据油井资料判断有无堵塞,解堵方法主要有吞吐解堵、清洗炮眼等),将地层压力降到20~30psi(0114~012MPa)时转入蒸汽驱。 b,蒸汽锅炉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供保证井下较高的蒸汽干度。四座供热站向全油田1600口注汽井提供蒸汽。两组热电联供站(分别为15台23t 炉子和5台23t炉子)日供汽32万桶(511@104t),另有高效隔热技术和蒸汽干度控制,使注入地层的蒸汽干度达到了90%左右。 c,合理井网、分层开采及有效的提液技术。油藏采用反九点法蒸汽驱井网,油井分层生产,蒸汽驱注入井自下而上逐层上返。油藏边部专门打了17口井,使用井下电泵排液,控制边底水侵入。有效的提液措施使油藏边部的采注比达到了310,油藏内部采注比为112左右。 d,注汽井完井工艺技术。采用7d或9"-d套管常规射孔完井,下部采用耐热水泥固井返至地面。注汽管柱采用2"-d的油管,下部用机械热力封隔器密封环空;相近的中途日落油田采用双管完井工艺,在9"-d孔眼内同时下入两套2"-d的油管作为注汽管柱,采用耐热水泥及单向射孔,注汽前先对其中的一个管柱射孔,如管柱有问题则封堵后再对另一个管柱射孔注汽。 e,优化井下采油管柱结构。油井均为机械采油井,油井管结构为:油管锚+抽油泵+2"-d油管,便于减少冲程损失及防止管柱摆动影响泵效;抽油泵深下避免了气体及吞吐、汽驱等高温条件的影响, 2000年特种油气藏第7卷第2期X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高升采油厂辽宁盘锦124125

稠油综述

稠油开采、处理、集输降粘方法概述 一稠油油藏特征 (2) 二稠油开采方法 (2) 1 热力采油 (2) 2 化学采油 (4) 3 利用微生物方法采油 (5) 4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 (5) 5 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 (6) 6结论和建议 (6) 三稠油集输降粘方法概述 (6) 1 稠油改质降粘 (7) 2 加热降粘 (7) 3 稠油掺稀输送方法 (8) 4 掺热水法或活性水 (8) 5 低粘液环输送方法 (9) 6 加减阻剂 (9) 7 乳化降粘 (9) 8 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 (10) 9 稠油催化降粘 (10) 10 结语 (10) 四稠油脱水 (10) 1 转相点对稠油预脱水工艺的影响 (10) 2 克拉玛依某油田稠油脱水工艺 (12) 五其他 (13) 1 稠油拐点温度测算方法 (13) 2 稠油集输管线压降计算方法 (14) 3 原油降凝剂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 (15) 4 蜡沉积规律实验研究 (15) 相关资料 (16)

我国海上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东海、南海西部、和南海东部,截止2005年底,共发现油田41个,气田4个,开发井共计1286口,年产油量32×106m3,年产气量58×108m3。我国海上原油探明储量为29.3×108m3(储量分布见图1),稠油所占的比重较大,稠油储量的绝大部分分布于渤海湾,约为17.85×108m3。2005年,中国海上原油产量的43%来自重油油藏,预计到2010年,重油产量将占中国海上原油总产量的60%以上。 作为动力燃料和化工原料有着独特的优点,是其它新能源不能代替的。因此稠油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稠油油藏特征 据我国现行标准,把原油比重大于0.934,粘度在100m Pa·S以上定位稠油(或称重油)。按照稠油粘度高低将稠油划分为三种类型,分述如下: 普通稠油:脱气油粘度为150~10000m Pa·S,比重在0.92以上。 特稠油:粘度在(1~5)×104 m Pa·S,比重大于0.95。 超稠油:粘度在5×104 m Pa·S以上,比重大于0.98,这种稠油在油层中实际上是不流动的。 概括而言,稠油主要特点如下:胶质与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很少,少于10%,一般仅5%左右。稠油中含硫量很低,一般小于0.8%,石蜡含量也较低,通常在5%左右。 二稠油开采方法 1 热力采油 热力采油主要是通过一些工艺措施使油层温度升高,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易于流动,从而将稠油采出。其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热水驱等。 1.1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稠油的技术,其机理主要是加热近井地带

稠油的分类及其油藏地质特征

稠油的分类及其油藏地质特征 ---- 所属行业 : 石油化工 发布公司: 公司联系方式:查看 一、稠油分类 (一)国外重油分类标准 稠油分类不仅直接关系到油藏类型划分与评价,也关系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选择及其开采潜力。为此,许多专家对稠油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并多次举行国际学术会议进行讨论。联合国培训研究署(UNITAR)推荐的重油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委内瑞拉的重油分类际准见表2 。 表1UNITAR 推荐的分类标准 表2 委内瑞拉能源矿业部的分类标准 (二)中国稠油分类标准 我国稠油沥青质含量低,胶质含量高,金属含量低,稠油粘度偏高,相对密度则较低。根据我国稠油的特点分类标准如表3 所示。在分类标准中,以原油粘度为第一指标,相对密度为其辅助指标,当两个指标发生矛盾时则按粘度进行分类。

表3 中国稠油分类标准 *指油层条件下的原油粘度;无*者为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 二、稠油油藏一般地质特征 稠油油藏相对于稀油油藏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一)油藏大多埋藏较浅 我国稠油油藏一般集中分布于各含油气盆地的边缘斜坡地带以及边缘潜伏隆起倾没带,也分布于盆地内部长期发育断裂带隆起上部的地堑。油藏埋藏深度一般小于1800m ,埋藏浅的有的可出露地表,有的则可离地表几十米至近百米。但井深3000~4500m也有稠油油藏,为数较少。 (二)储集层胶结疏松、物性较好 稠油油藏储集层多为粗碎屑岩,我国稠油油藏有的为砂砾岩,多数为砂岩,其沉积类型一般为河流相或河流三角洲相,储层胶结疏松,成岩作用低,固结性能差,因而,生产中油井易出砂。 稠油油藏储集层物性较好,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高的特点。孔隙度一般为25%~30%,空气渗透率一般高于0.5 ~2.0平方微米。 (三)稠油组分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含量低 稠油与轻质油在组分上的差别在于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油质含量小。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一般大于30%~50%,烷烃、芳烃含量则小于60%~50%。 (四)稠油中含蜡量少、凝固点低

SAGD技术开采稠油

SAGD技术开采稠油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011级程金金 摘要: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以蒸汽作为热源,依靠凝析液的重力作用开采稠油,采收率可达60-80%,在国外特别是在加拿大已获得了商业化应用。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资源丰富,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超过104 ?,基本没有流动能力,开采难度大。上世纪九十年代末,mpa. s 10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获得成功并进行了规模化开采,但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研究 Abstract: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SAGD) uses steam as the hear source and rely on the action of gravity of condensed liquid to recovery heavy oi1,by which the recovery can reach up to 60-80%.The technique has been commercially applied overseas,especially in Canada. The super heavy oi1 resource is very abundant in Block Shu l of Liaohe Oilfield with the crude viscosity under formation conditions over 104 ?,which is basically immobile and hard to develop. Since the 10 mpa. s end of 1990s,steam huff and puff for super heavy oil recovery in Block Shul of Liaohe Oilfield has been successful and has been commercialized. However,how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at the later stage during steam huff and puff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Keywords: the super heavy reservoirs,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

超稠油油藏开采方式解析

超稠油油藏开采方式解析 稠油的基本特性就是粘度比较高且流动阻力较大,如果使用常规的开采方式工作效率非常低,所以提升稠油开采效率就成为了当前研发的重点。下面将针对当前国内外所应用的稠油开采技术展开分析和研究,以了解技术的发展状态,为我国稠油油藏的开采提供参考意见。 标签: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研究 稠油油藏的开采是当前石油开采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发方向,但是因为稠油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就造成了其开采难度比较高且成本难以降低。稠油油藏的基本特性就是粘度高、密度大且流动性非常差,如果选择使用普通的开采方式难以满足经济性的要求。当前我国的油田开采进入到了后期阶段,稠油油藏的开采也逐渐被重视,该中类型的油藏在我国储量丰富,开采成本较高,大部分都在浅层分布。当前我国很多的油田都采用注蒸汽的方法来进行,在具体开采的过程中,对于稠油油藏的开采具备非常明显的效果,其主要就是应用蒸汽驱替稠油油藏原油时与地层物质发生一定的热效反应。 1 注蒸汽开采稠油油藏的机理 稠油油藏开采难度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其粘度大且具备较差的流动性。采用注蒸汽开采的方法可以通过蒸汽来对地层和原油进行加热,从而可以使得粘度下降,同时地层的水也会加速流动,这就使得地层中的水油流动更加的顺畅。伴随着油温的持续上升,原油的粘度会逐渐的降低,油藏的开采启动压力会不断的减小,如果温度控制得当,甚至压力都可能为零。高温的促使之下,原油的流动性能逐渐的提高,其油层的厚度也会很大程度上提升,这就使得油层的曾文降粘的作用逐渐显现。这种稠油的温度影响作用就是注蒸汽稠油开采技术的工作原理。蒸汽注入到油藏内部之后,热力的影响之下,油藏内的流体与地层岩石会产生膨胀反应,岩石的膨胀发生之后就能够减小空隙的体积,流体的体积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其就会受到地层的压缩作用,流体的弹性能量也会逐渐的增大,这就导致了地层流体能量的增加,原油的膨胀可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具体组成成分所导致的。 注入蒸汽到稠油油藏中,原油中所包含的轻质组成部分会因为蒸汽的蒸馏作用而逐渐的被析出,再加上蒸汽所具有的流动性,在其移动到低温的范围内,原油中的轻质组分会逐渐的与蒸汽混合起来而逐渐的被凝结。蒸汽的驱替前缘进入到热水范围内只好,轻质原油会逐渐的与驱替原油实现混合,经过混合之后的组合油所具有的粘度就比较小,密度也比较小。蒸汽驱替地层原油前进的过程中,原油内所被蒸馏出的轻质组分会逐渐的与驱替前缘性能轻质油带,伴随着轻质原油的逐渐向前行进,通过开采设备来逐渐的将其中所含有的轻质组分提取出来,轻油带的面积逐渐扩大,从而可以实现油相混合驱的作用。蒸汽流动时,驱替原油與水的温度会被逐渐的提升,内部的压力也会升高。油水压力逐渐的提升到驱替压力之后,原油内的轻质组分就会在压力的影响之下逐渐的变成气相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