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摘要: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由于幅员辽阔,水土流失不仅面积广、强度高,且具有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危害巨大等突出特点。关键词:水土保持;技术;探索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近年来,国家对水土保持越来越重视,实施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维系生态安全的主要措施。要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进行统筹规划,以切实地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本文简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概念,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原因,并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概述2.1概念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从概念上来看,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还涉及了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化学侵蚀、植物侵蚀以及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4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

水土保持措施 1.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质量管理班组、施工班组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现场的有关技术、方案的制定、执行、检查、落实、评估等。 2.水土保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采取分区、分期防治: ⑴分区: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主要以项目建设区作为重点防治区,其又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及临时工程用地区4个大区。 ⑵分期:工程建设前期以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区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建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施工区,按照设计及时完成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

流失防治体系。 工程施工严禁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畅通,不得强行改变径流的方向或改沟、改河,保证地表径流的排泄。 基础施工的弃渣及时运输到指定弃渣场堆放,不得堆弃河滩; 开挖山体边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工程附近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时,临时堆碴场地和施工污水处理设施与水源的距离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临时堆碴场采取设置挡碴墙等措施、污水处理设施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施工结束,及时清除水中杂物,作到工完场净,并及时恢复原地貌。 4.取土场区保护措施 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通过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 取土场在取土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了裸露坡面,因此应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对裸露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由被动控制到治理开发的根本转变,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 概述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线长面广,土石方挖填量大,增加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对公路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根据同源高速公路路基桥隧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公路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从大同—浑源段工程第四合同段起点里程桩号为K21+000,终点桩号为K24+100,全线长3.1KM 目前正在进行施工。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总体目标为:结合项目建设特点,积极合理地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将因公路建设带来的人为水土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表2-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和各施工区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1)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主要由路基区、桥涵区和隧道区组成,因此主体工程水土流失又分为路基区、 桥涵区和隧道区进行重点防治。 (2)临建区 主要为生活区、仓库、预制场、拌和场等。临建工程需要清理地表,平整场地,扰动地表面积大,改变原来的土壤结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应加以防治。 (3)施工道路区 主要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做好临时拦挡防护措施和开挖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和造林,恢复植被。 (4)弃渣场区 全线拟设弃渣场,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弃渣场水土流失占5%。 由于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容易被有关单位忽视治理而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环境景观,应重点加以防治。 2.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挖和填筑边坡的工程护坡、截排水沟以及施工道路的排水沟,弃渣场的挡渣墙、截排水沟等;植物工程措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专项建设方案详细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专项建设方案 (审定稿)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项目背景 (1) 1.2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3) 1.3项目区概况 (5)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6) 1.5施工组织设计 (7) 1.6监测及技术支持 (7) 1.7项目管理 (7) 1.8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8) 1.9效益分析 (8)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11) 2.1项目背景 (11) 2.2设计依据 (14) 3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16)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3.2建设目标 (18) 3.3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 (19) 4 项目区概况 (20) 4.1自然概况 (20) 4.2社会经济情况 (23) 4.3耕地现状 (24) 4.4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 (28)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0) 5.1水土保持分区 (30) 5.2总体布置 (30) 5.3措施设计 (31) 5.4措施数量 (39) 6 施工组织设计 (43) 6.1工程量 (43) 6.2施工条件 (43) 6.3施工工艺和方法 (43) 6.4施工组织形式 (44) 6.5施工进度 (45) 7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 (47) 7.1效益监测 (47) 7.2技术支持 (47)

8 项目管理 (48) 8.1项目建设管理 (48) 8.2项目运行管理 (52) 9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53) 9.1投资概算 (53) 9.2资金筹措 (57) 10 效益分析 (60) 10.1基础效益 (60) 10.2社会效益 (60) 10.3经济效益 (61) 附录A:附表(附表1—附表12) 附录B:附件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某县马营项目区(2015年)专项建设方案投资概算书 附录C:附图 附图一: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项目区坡耕地现状图 附图三:项目区项目总体布置图 附图四:项目区梯田典型设计图 附图五:田间道路及排水沟典型设计图

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第15卷第3期2001年9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 il and W ater Conservati on V o l.15N o.3 Sep.,2001  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进展① 傅 涛,倪九派,魏朝富,谢德体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论述了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机理、研究方法及防治措施,分析了坡耕地泥沙、径流、养分流失的特征及影响 因素,认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研究多偏重于坡面 水土流失特征的描述和控制坡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等,研究方法以定性和统计分析为主,在坡耕地 水土流失机理、养分流失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坡面流失定量预测模型以及控制措施与坡面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还需 作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坡耕地; 土壤侵蚀机理;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1;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1)0320123206 Recen t D evelopm en t of Slop i ng F ield Erosion FU T ao,N I J iu2pai,W E I Chao2fu,X IE D e2ti (Colleg e of R esou rces and E nv ironm ent,S ou thw est A g ricu ltu ral U niversity,Chong qing400716) Abstract:T he p rogresses of slop ing field ero si on,study m ethods and of p reven tive m easu res are summ a2 rized.T he m echan is m and affect facto rs of sedi m en t,runoff and nu trien t lo ss on the slop eland su rface are an2 alyzed resp ectively.T he slop ing fields w ere the m ain sou rce of sedi m en t,runoff and nu trien t lo ss.M o st of the research w o rk s focu sed on the p reven ti on so il and w ater lo ss on the slopeland su rface and i m p rovem en t of so il fertility.M o st of the study m ethods w ere qualitative and statistics analysis.How ever,studies on the m echan is m of so il and w ater lo ss and nu trien t lo ss,the m odel of quan titative analysis w ere scarce yet,the fu rther studies shou ld pay m o re atten ti on to the p rocesses of runoff and sedi m en t yield,so as to study the m echan is m of slop e ero si on and bu ild the p rocess2based m odel of w ater ero si on p redicti on. Key words:slop ing field; m echan is m of so il ero si on; m easu res of p reven ti on and cu re 坡面侵蚀过程包括降雨溅击和径流冲刷引起的土壤分离、泥沙输移和沉积3大过程,研究和分析这些过程发生、发展的水力、土壤、地形条件以及各过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机理,是建立土壤侵蚀物理模型的前提。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同时我国山丘面积占总面积2 3,坡耕地在我国耕地面积中占有很大比例,陡坡农耕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近年来,坡耕地水土流失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大量资料表明,一方面坡耕地是大量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山区丘陵土层变薄,养分流失,保水能力变差,使大多数坡耕地生产力低下,严重阻碍山地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广大山区农民无法脱贫致富,更造成恶性循环,加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坡耕地土壤侵蚀分离、输移和沉积过程及其关系的研究,对于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土壤侵蚀模型,进而指导水土保持生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意义。目前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大多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方法研究,包括实验研究方法和土壤侵蚀评估方法,二是对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三是对减轻坡耕地土壤侵蚀措施的研究及评价。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研究方法 常见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室外和室内两大类[1],室外方法通常是选择比较规则、具有代表性的坡面,在坡面上根据研究目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观测小区。小区的宽度多在1~5m之间,基本要求是小区能够完整地反映地形地貌特征,小区的长度也与试验目的密切相关,有的长3~5m,有的则长达10m以上。试验时多采用模拟降雨结合放水冲刷,或者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观测。试验时测定径流量和泥沙量,同时采集径流样和泥沙样,用于 ①收稿日期:2001204209 3重庆市科委资助项目“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机理及预测评价建模”(编号410586) 作者简介:傅涛,男,生于1972年,博士生。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1篇。

《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

《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地方标准编写编制说明 (草案) 《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 地方标准起草小组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十日

《坡耕地治理技术规范生态路沟技术》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及调控技术研究示范》(201301050) 江西省水利科技重大项目《应对旱涝急转灾害的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KT201109) 坡耕地生态路沟构建技术来源于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780495U) 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沟技术列入《2017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名录》 二、编制本标准的必要性 坡耕地开发利用面广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坡耕地土壤贫瘠化,影响到粮食安全,此外,坡耕地水土流失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到下游水体水安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传统坡耕地路沟分离,增加耕地的占用,功能单一,生态经济效益缺乏,针对现有坡耕地开发利用过程存在主要技术瓶颈问题,从坡耕地路沟角度入手,探索现代生态坡地农业开发中的生态路沟技术,解决坡耕地开发利用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构建坡耕地生态路沟,为土地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增强保土保水效果,提高坡地农业的生产效率,净化水质,绿化美化环境等,同时保证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然而如何设计生态路沟才能有效拦截泥沙及面源污染,调控径流,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治水土流失以及养分的流失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 红壤坡耕地生态路沟在治理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技术应用中,具有治理工期短、见效快,且能最大程度地节省治理时间和后期管理用工成本的优点,简单实用、操作可行。 三、标准编写原则和依据 1、编写原则 (1)通用性原则:具有一定的相同生态气候条件区域和红壤区域通用性。 (2)先进性原则:既立足现实生产需要,又融入当前先进的、科学的操作手段,理论与实际结合,生态理念融入路沟,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1031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不仅要将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还需结合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和治理规划的要求,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要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本底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之内,然后将其恢复到土壤容许流失量以下,促进项目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依据水土保持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项目区气候气象特点、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地形地貌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定量目标。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0433—2008)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六项指标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目标值见本报告书第2.3节表 2.3.1。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2)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及减少控制扰动面积的原则,在广泛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结合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合理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本方案要结合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因地制宜的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措施既要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又要避免重复设计。 (4)注重防治措施的时效性。在水保方案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防护措施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使各种防护措施充分发挥其效能。 (5)生态效益优先原则。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弃土、弃渣优先考虑综合利用,对弃渣先拦后弃;水土保持措施要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6)坚持工程建设及生产与保护水土资源相结合的原则,水电站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布设应从电站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使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本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并为整体项目服务。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水电站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的原则。

黑土坡耕地土壤流失形态分析_以一次降雨为例_申艳

第26卷第6期2008年11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Vol.26No.6Nov.2008 收稿日期:2008-03-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11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1071);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50206-4);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5B01);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学科前沿领域项目(KZCX3-SW -NA3-31) 作者简介:申 艳(1980)),女,山东金乡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土壤有机碳和土壤侵蚀方面的研究。E -mail:czh-5852@https://www.360docs.net/doc/091194068.html, 。 *通信作者:杨学明,E -mail:xuemi ngy@https://www.360docs.net/doc/091194068.html, 。 黑土坡耕地土壤流失形态分析 )))以一次降雨为例 申 艳1,2,张晓平1,梁爱珍1,2,李文凤1,2,杨学明3*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Green house &Proces sing Crops Research Centre,Agriculture &Agr-i Food Canada,Harrow,Ontario,Canada N0R 1G0) 摘 要:以东北黑土区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次降雨条件下整个集水盆地出口处的径流体积及其含沙量,研究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特征、碳氮富集度以及可溶性养分的流失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只有在强降雨的情况下才会在集水盆地尺度上发生水土流失现象。20.5mm 降雨条件下(2006年8月1日)径流泥沙含量为1.0~2.5g/L,泥沙C 、N 富集系数分别为2.10和3.31。径流液中DO C 的浓度介于2.47~3.93mg /L 之间,T N 浓度介于1.61~3.28mg /L 之间,径流携带养分量在整个养分流失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流失途径。侵蚀泥沙(未加分散剂)的团聚体组成和原土壤有很大差异,径流泥沙的流失主要是粒径为0.053mm 以下的团聚体,尤其是0.002~0.02mm 的粉粒团聚体为主。 关键词:黑土;土壤侵蚀;含沙量;团聚体;富集系数 中图分类号:S1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01(2008)06-0224-06 我国的黑土分布于东北平原东部的山前台地和低丘上,其主体呈弧形自北向南分布于43b 20c ~49b 40c N 、122b 24c ~128b 21c E 之间,区内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一般为1~5b ,具有坡缓坡长的特点。由于坡面较长,且多为农业用地,在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较大时,易形成径流集中冲刷,再加上对耕地的管理不够科学,耕作制度不够合理等原因,使该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实际上,黑土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方式已经使其成为目前中国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最大的地区[1],有人甚至预言东北黑土将会在50a 内消失。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土土壤侵蚀导致的土壤退化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但是人们多是关注黑土的沟蚀壑蚀,黑土流失治理也是将绝大部分资金用于沟壑治理,而作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最为普遍的形式)))坡面侵蚀,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国外一些科学家的兴趣已集中在坡面侵蚀产沙过程中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土壤质量)演变问题上,即侵蚀过程中土壤颗粒大小特性、团聚体的移动及化学性质方面的变化[2,3]。由于泥沙的这些特征反映着降雨过程中侵蚀力与抗蚀力的作用结果,它对于揭示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侵蚀过程、土壤分散性和坡面动力特征,以及养分流失 与土壤退化过程等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是衡量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反过来,土壤团聚体又能够对SOC 提供物理保护使其不被微生物分解矿化。雨点的溅蚀和径流的剪力可引起土壤团聚体的消散或破坏,释放原来受保护的SOC,加之土壤SOC 密度较小(< 1.8mg/L 且富集于土壤表层,所以易被地表径流迁移而损失[4,5]。黑土区水蚀多发生在每年的6~8月份,此阶段是全年降雨集中时期,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极易发生水力侵蚀。本文对次降雨条件下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颗粒及其碳、氮的流失进行了研究,旨在分析黑土坡耕地土壤水土流失特点,为预防和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条件 试验地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达家沟镇(44b 43c ,125b 52c ),地形为漫岗台地,在东北黑土区具有典型代表性。试验地属于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4.4e ,年均降水534mm,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研究区北坡坡长为246m,最大相对高程为11.68m;南坡坡长为171m,最

坡耕地土壤侵蚀对环境的影响

引言 坡耕地一般是指坡度大于6°的耕地。这类耕地通常是地面平整度差、跑水跑肥跑土突出、作物产量低的旱地。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按照外营力类型不同,土壤侵蚀主要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及冻融侵蚀等。(备注:PPT中关于土壤侵蚀的定义是“土壤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的枯枝落叶层应该了涵盖了“其他地面组成物质”的意思,百度的定义更为妥当。) 我国的坡耕地土壤侵蚀主要以黄土高原的黄土、长江上游丘陵地带的红壤土[1]、川中丘陵的紫色土[2]和东北平原的黑土地[3]最为突出。其中黄土高原是我国坡耕地土壤侵蚀最严重、最集中的地区[4]。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黄土高原千丘万壑、光山秃岭和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整个黄土高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精力与能力所限,本文只以黄土高原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阐述我国坡耕地土壤侵蚀对环境的影响。宏观上“视其所以、察其所由”,从整个环境演变的角度和气候因素来分析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是自然侵蚀还是人为侵蚀;微观上主要阐述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一、宏观层面 人类要预知未来的环境状况,就必须首先了解环境演变的历史,从历史上认识环境演变的规律,是人类适应未来环境变化、以保证人类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要想了解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环境的影响,首先需要弄清楚,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是自然侵蚀还是人为侵蚀。自然侵蚀,是指不受人为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土壤侵蚀,它的发生取决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如地质构造运动、地震、冰川、生物和气候变化等;而人为侵蚀,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侵蚀,如工程建设以及滥垦滥伐、不合理耕作等。 从地质构造看,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对流水侵蚀非常有利,历史上多次地震和地壳的升降运动更是加剧了坡面破碎程度和起伏程度;从气候条件看,黄土高原地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带,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从土壤特性来看,黄土土质疏松,无层理,以粉粒为主,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这些都是造成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自然原因。 我认为造成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问题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其一、对于黄土的成因,较为流行的有风成说和水成说,这两种观点都认为,黄土不是土生土长的;即黄土也可能是流动的,黄土高原不是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黄土区的土壤侵蚀是本身环境的一种趋向于平衡状态的过程。其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黄河泥沙起源于地质时期,没有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在原始的自然植被环境中,土壤侵蚀已经在发生发展;黄河的四级或五级支沟早在几千年或几万年前(即在人类开始频繁活动之前)已经形成[5];其三、人为因素主要是通过工程建设、滥垦滥伐以及不合理耕作等人类活动影响地面植被覆盖变化,

坡耕地治理编制规程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本提纲是针对以项目区为单位编制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县为单位且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应以项目区为单元进行设计,并由多个项目区汇总形成,各项目区实施方案作为附件。 原则上,实施方案应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以指导施工。对地形地貌相对简单的项目区,可以典型设计为基础进行实施方案编制,施工阶段再按图斑逐一进行施工作业设计。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规划依据、工程地理位置、编制过程等。 1.2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简述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确定的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1.3 工程区概况 简述工程区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技术情况、坡耕地现状及其治理情况。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工程设计原则、深度、工程措施及总体布置。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述工程施工条件及进度安排。 1.6 监测及技术支持 简述效益监测及技术支持内容。

1.7 工程管理 简述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管理模式。 1.8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简述投资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工程总投资和资金筹措方案。 1.9 效益分析 简述效益分析的结果。 附表1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 附图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的来源,实施方案编制过程和背景情况。 2.2 设计依据 说明措施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及国家和当地相关规划等。并说明相关数据的来源。

3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坡耕地分布、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拥有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人均收入等方面,论述开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 建设目标 从坡耕地治理程度、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土壤流失控制量(保土量)、人均占有基本农田、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均收入等方面,提出定量或定性的项目建设目标。 3.3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 3.3.1 项目区选择 简述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及项目区选取情况,并对项目区位置、范围、面积及坡耕地面积进行说明。并简述项目区(工程涉及的乡镇)自然情况、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况。 3.3.2 建设规模 论述坡耕地工程建设规模。说明梯田建设规模,小型配套工程(包括蓄水池、水窖、截排水渠、涝池等),田间道路(尽量路渠结合,宽度控制在3米左右)、林草措施数量等。不同区域情况可能略有差异,应结合项目区实际论述项目建设规模。 附表2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 附表3 项目区农村产业及产值结构情况表 附表4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水保方案乙川字第052号 大安区永庙项目区中央预算内投资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石流河小流域实施方案 (送审稿) 项目责任主体:大安区水务局 编制单位名称: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 二0一0年十一月

目录 1综合说明 (5) 1.1项目背景 (5) 1.1.1项目来源 (5) 1.1.2 前期规划的基本情况 (5) 1.1.3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6) 1.1.4 编制过程 (7) 1.2小流域选择及概况 (7) 1.2.1 小流域选择 (7) 1.2.2 小流域概况 (8) 1.2.1小流域自然概况 (8) 1.2.2社会经济情况 (8) 1.2.3土地利用情况 (9) 1.3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9) 1.3.1建设任务 (9) 1.3.2建设目标 (10) 1.3.3建设规模 (10)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10) 1.4.1工程设计原则与深度 (10) 1.4.2工程措施及总体布置 (10) 1.5施工组织设计 (11) 1.5.1工程施工条件 (11) 1.5.2 工程进度安排 (11) 1.6水土保持监测 (11) 1.7技术支持 (12) 1.8工程管理 (12) 1.8.1 工程建设期管理 (12) 1.8.2工程运行期管理 (13) 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3) 1.9.1投资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 (13) 1.9.2 工程总投资 (13) 1.9.3 资金筹措方案 (13) 1.10效益分析 (14)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15) 2.1项目背景 (15) 2.1.1 项目来源 (15) 2.1.2 项目背景 (15) 2.1.3 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6)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 2.3设计依据 (19) 2.2.1 设计依据 (19) 2.2.2相关数据来源 (20) 3 小流域选择及概况 (22) 3.1小流域选择 (22) 3.2小流域概况 (23) 3.2.1 基本情况 (23) 3.2.2 自然概况 (23)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专项建设方案(DOC 78页)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专项建设方案(DOC 78页)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青海省民和县马营项目区(2016年) 专项建设方案 (审定稿) 民和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民和县兴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项目名称: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青海省民和县马营项目区(2016年)专项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单位:民和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 项目性质:新建 方案编制单位:民和县兴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审定:郭昶 审查:马永平 项目负责人: 赵志俊马守斌 校核:贺玉鹃 方案编制: 赵志俊马守斌马珍 概算:马守斌李鸿玉马珍 描图:赵志俊马守斌白鹏英马珍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项目背景 (1) 1.2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3) 1.3项目区概况 (5)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6) 1.5施工组织设计 (7) 1.6监测及技术支持 (7) 1.7项目管理 (7) 1.8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8) 1.9效益分析 (8)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11) 2.1项目背景 (11) 2.2设计依据 (14) 3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 (16)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3.2建设目标 (18) 3.3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 (19) 4 项目区概况 (20) 4.1自然概况 (20) 4.2社会经济情况 (23) 4.3耕地现状 (24) 4.4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 (28)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0) 5.1水土保持分区 (30) 5.2总体布置 (30) 5.3措施设计 (31) 5.4措施数量 (39) 6 施工组织设计 (43) 6.1工程量 (43) 6.2施工条件 (43) 6.3施工工艺和方法 (43) 6.4施工组织形式 (44) 6.5施工进度 (45) 7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 (47) 7.1效益监测 (47) 7.2技术支持 (47) 8 项目管理 (48)

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体系研究

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31T14:24:20.8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作者:潘文[导读] 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势必对项目建设区造成扰动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广州宇正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势必对项目建设区造成扰动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本文通过分析输变电线路工程的项目建设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关键词:输变电项目;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输变电线路的建设工程越来越多,但线路的建设会造成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因此,针对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提出简便、经济的水土流防治方法,对减轻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输变电工程特点 1.1项目组成 输变电工程一般由变电站工程和输电线路工程两部分组成,其中变电站工程主要由站区、进站道路、给排水管线等部分组成,输电线路工程主要由塔基及塔基施工区、牵张场、临时施工道路和人抬道路等部分组成。输变电工程按占地性质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主要包括变电站站区、进站道路和塔基占地,此类面积在主体设计中已有考虑,水土保持方案中主要根据塔基型式、绿化工程、排水措施、边坡防护工程等实际占地对主体设计中提供的相关面积进行复核,以确保永久占地的准确性。临时占地主要包括塔基施工区、牵张场、临时施工道路和人抬道路占地。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可恢复原地貌或撒播草籽绿化,符合水土保持相关规定。 1.2施工组织 变电站工程施工时间较长,土建施工时段与雨季有交叉,因此,施工进度应紧凑并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另外,还应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措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站区施工道路可采用永临结合方式,提前修建进站道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道路应尽量利用当地已有道路,在汽车运输无法到达的地段开辟人抬道路,尽量避免新建施工道路,减少土石方开挖和扰动地表面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量。变电站工程施工场地一般布置在站区永久占地范围内,不另行征地。输电线路沿线布置塔基施工区和牵张场。根据施工实际需要,在每个塔基周围设置临时施工场地,用于施工期间放置器材、材料及临时堆放开挖土石方、塔基剥离表土等。为满足施工放线需要,输电线路沿线需设置牵张场地,牵张场要在满足牵引导线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地势比较平坦、距道路较近的开阔场地。 1.3施工工艺 1.3.1变电站 变电站土建工程包括:场地平整,以及挡土墙基础、室外变电构架及其支架基础的开挖、回填、碾压处理等。为确保场地平整工作顺利进行,除建(构)筑物基础以外,其他工程需同时进行。场地平整顺序:将表层耕植土剥离至指定的临时堆土场,并设置临时防护措施,将整个场地的挖方区和填方区分别按设计标高进行土方开挖和填方平整,其中开挖应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填土应分层夯实填平,并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一定的坡度以利泄水。 1.3.2供排水管线 供排水管道采用埋地式敷设,管道敷设包括管沟开挖、置管、回填等环节。综合考虑管道所经地段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农田耕作深度、地下水深度、地面车辆所施加的载荷及管道稳定性的要求等因素,管道设计埋设深度一般为管顶覆土1.0~1.2m。管沟采用倒梯形断面,管沟边坡根据土质、挖深等确定,一般为1∶0.5,沟底宽度根据土质、管径、施工方法等确定。管沟开挖及回填以机械施工为主,首先用挖掘机挖至距设计高程0.3~0.5m处,再以人工开挖的方式挖至设计高程,并清理槽底,开挖土方堆放于管沟一侧,同时对堆土做好临时防护措施,以免降雨冲刷侵蚀。 1.3.3输电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工程通常由施工运输工程、塔基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及附件工程等几大部分组成。施工道路应就近利用现有道路,建筑材料的运输应采用小型机械运输,尽可能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塔基基坑开挖应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开挖范围并保持坑壁成型完好,施工中保持边坡稳定,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避免对周围地表和植被过多的占压和破坏。施工中应做好临时堆土的防护措施和塔基四周的截排水工程,防止雨水对已开挖坡面和基面的冲刷。塔基基础施工及架线施工流程见图1与图2。 图1 塔基基础施工流程

[合同协议]坡耕地治理合同

坡耕地治理合同 甲方: 乙方: 为了确保此项坡改梯工程顺利实施,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级文明施工,明确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水土保持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订立本合同并严格遵守履行。 1.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址:五化镇乌石村 1.2工程内容:乙方须按质量要求完成该地方150亩坡改梯修建工程。具体包括:坡面整治、田埂修建、田面深翻等工程。 2.工程期限 此工程自2012年月日开始施工,自2012年月日结束,施工期限不得超出规定期限。 3.工程质量 乙方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操作规程、技术规程及规范(水体保持综合治理坡耕地治理技术)进行施工。具体质量要如下: 3.1施工时地形具体情况确定田面,最小田面宽5米,最大田埂高2.5米。 3.2埂外坡坡度1:0.25,埂上部加修30厘米的拦蓄埂,埂顶宽30厘米,内坡比1:1,地埂和道路结合时应满足道路宽度要求。 3.3田块必须沿等高线布置,田面纵坡比1:2000,横坡比1:1000。施工必须按照定线、清基、筑埂、保留表土、修

复田面等工序进行。

4合同价款 4.1该项工程造价为每亩460元,总造价为69000元(大写:陆万玖千元)。 5.双方责任 5.1甲方协助乙方和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并负责处理施工外围环境;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及财务结算。 5.2乙方必须服从甲方的统一管理,按照甲方提供的规划资料进行科学、文明、安全施工。必须保证在合同期内保质保量完成此项工程建设。 5.3乙方在施工期间,自行保护人身、财务安全,保证工程质量。如发生人身、财务及工程质量事故,由乙方承担一切责任。 6.违约处理 6.1甲方必须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款到位后及时付给乙方工程款,否则付给乙方工程款1.5倍。 6.2乙方必须在合同期内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否则每延期1天扣除工程款5%,直至工程合格为止。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工程款结清时终止。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签字:(章)年月日 乙方签字:(章)年月日 . .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 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