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外交研究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

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

137022012049 肖雅琴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外交关系错综复杂,搞好周边外交是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有史以来最大限度地加大了周边外交力度,对于拓展新时期中国与周边的合作共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周边外交外交形势“一带一路”

在中国外交总体布局中,周边地区处于首要地位。[1]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属于地

区大国与地区强国,也即周边地区大国,从汉唐时的万国朝圣到近代的屈辱外交,到建国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中国的周边外交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历程。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很明显的感受到周边是中国国家利益对外而言的主要所在,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的主要所及。然而,现如今中国的周边外交形势并不乐观。

一、中国面临严峻的周边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周边国家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和外溢效应没有换来安全上的“回报”。一方面,中国发展的溢出效应带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让周边国家陷入群体性恐慌,一些国家心理出

现失衡,恐惧中国的强大会危及他们的安全。[2]

在东北亚方向,朝核问题未解,岛争又现升级。朝核问题一直是世界热点。问题之所以难解,主要在于牵涉地区局势以及大国间的相互角力。2011 年l2 月17 日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逝世,朝鲜进入“金正恩时代”。伴随着朝鲜政局的深刻变化,朝鲜与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双边关系也开始发生演变。进入2012年,俄日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之争、韩日独岛(日称“竹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令东北亚地区再次强烈吸引了世界目光。在这些岛争的背后,从来不缺乏美国的身影。伴随这一系列热点陷入困境,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日益加强,美国在此地区的影响力也明显上升,而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也愈发充满变数和挑战。

在东南亚方向,南海问题升温,多国介入争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一直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尤其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形成之后,双方贸易发展迅速,相互联系紧密。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间一直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南海问题。最近两年,在美国战略调整大背景下,日、印、澳等区域外大国趁机介入我国南海事务,菲律宾与越南等南海“声索国”极力渲染“中国威胁”,强化所谓“主权归属现状”,不断制造盾,妄图联合对抗中国,令南海问题持续升温,中国在南海的正当权益与合理主张面临严峻挑战。

在南亚方向,印度一家独大,主权矛盾难解。南亚是中国陆地接壤邻国最多的一个方向,拥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边疆安全问题的突出,南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印度是南亚最大、最重要的国家,印度同巴基斯坦的矛盾与争斗是南亚安全稳定的最大障碍,也是中国南亚外交绕不开的关键结点。作为与中国同步快速崛起的金砖国家,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决定了中国南亚外交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中印关系的处理。如今,印度加紧部署“东进”战略,插手我国南海事务,与美、日、越等国联手牵制中国发展,通过大量军购和军力的边境集结给予中国军事压力,令两国关系难以深入。鉴于中印两国历史上的冲突与矛盾现实发展中的竞争与对比,加之尚未解决的领土问题,处理好两国关系成为我国睦邻外交的一大难点。

在中亚方向,美俄竞相争夺,大国利益交织。中亚是贯通欧亚大陆、连接西亚和南亚

的关键性地区,一直被地缘政治学家视为枢纽地带。目前,在该地区,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加强同各国的交往与合作,影响力不断增强。俄罗斯一直把维系同独联体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视为其外交的重中之重,梦想实现与中亚国家的全面一体化,不允许他国染指。美国在“9·11”事件后,以反恐为由,进驻阿富汗,极力在中亚布局,通过美元、美军以及美式“民主”影响中亚各国的政治进程以及中亚地区政治格局,妄图主导中亚地区。从战略竞争的角度来分析,美俄相互竞争的同时都不希望中国影响力在中亚地区稳定地存在和发展,而维护周边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外交关键点和出发点。中俄美三大国利益交织于此,中国西部外交和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相比较而言,我国北面邻国少,只有蒙古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俄罗斯块头大,力量强,与我国各个方向外交均有联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国家。蒙古地处中俄之间,为避免孤立和打压,近年来寻求与美国为首的同盟体系国家抱团,与中俄渐行渐远。但从总体上看美蒙的亲密关系尚未对我北部安全局势造成重大影响,却也不能忽视其地缘战略价值和可能存

在的安全隐患。[3]

以上种种严峻形势需要我们在冷静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周边态势,并制

定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策略,适时做出调整,妥善应对。[4]

二、构建和平发展的周边

中国需要经略和平发展的周边,周边同样需要和平繁荣的中国。[5]搞好周边外交是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础。[6]在新形势下,运筹周边外交战略须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综合国力是根本

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是维护周边安全稳定的根本。所谓“弱国无外交”。如今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显然已经不是弱国,但也绝非强国。中国在周边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还主要是体现在经济上,政治、军事、文化等各领域实力还有待提高。

为此,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全面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其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国推动的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中国的这种态度,在2014年5月的亚信峰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明确表示要在2014年到2016年中国作为亚信主席国期间,推动建立“亚洲人的亚洲”,要将亚信平台变成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总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提出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周边外交的

优先方向,是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7]

(二)处理好大国关系

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是相互影响的。[8]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是大国之间博弈的重要区域。[9]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周边地区位置既重要又特殊,中国位于东亚

中心,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背靠欧亚大陆,周边分布着美、日、印、俄罗斯等强国,有15 个陆地邻国,加上隔海相望的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周边地区共有20多个国家,利益交汇错综复杂。尤其大国在全球事务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对国际关系的演进有特殊的影响。处理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的关键,也是我国周边外交顺利开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美国全球战略东移,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日趋受到挑战。

针对不同大国的特性,中国提出了各有侧重的战略要求。在对美国的战略上,中国提出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指出太平洋完全能容得下中美两个国家,不能让零和思维把中美关系引向冲突对抗的老路。在中俄两个重要邻邦上,要把战略合作不断引向更高水平,用大项目、战略性合作来做实这种高水平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是让其在高处无基础地空转;中俄要互相借力给力,让高水平的战略合作产生更大的对外影响。在对欧洲国家战略上,要发展出丰富多彩的大国关系,中欧要做“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四大伙伴,共同担负起这四个领域的国际责任,发展高依存度的复合型中欧关

系。[10]

(三)坚持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

2013 年l0 月,中国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立了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统合思想认识,明确了周边外交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新型关系指明了方向,为周边外交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习近平在周边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这一方针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睦邻思想,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睦邻外交政策,为新世纪中国周边外交确定了方

向。[11]

“亲、诚、惠、容”四字理念的提出,具有标志性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亲”强调的是亲缘纽带关系,体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地缘、人缘、文缘方面的相通和亲近感;“诚”既有真诚无妄的一面,也包含诚实守信、不欺侮的意味,体现了中国对待周边国家真诚有信之态度;“惠”强调的是互惠互利,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容”在承认周边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同时,追求实现差异中的和谐共存。这四字箴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性思维和交互性伦理,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实现和谐共存、和平发展的梦想。

[12]

参考文献:

[1]姚遥:《推进周边公共外交:理念、问题与对策》,《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0卷第6期,第18页。

[2]张建:《中国周边外交再思考》,《当代世界》2013年第6期,第41页。

[3]王文平:《新时期中国立足形势变化运筹周边外交的几点思考》,《辽宁行政学

院学报》2014年第0卷第9期,第65页。

[4]赵晓春:《妥善应对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挑战》,《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第10期,第22页。

[5]阮宗泽:《中国需要构建怎样的周边》,《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2期,第11页。

[6]卫灵:《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之“首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年第5期,第70页。

[7]李兴、张晗:《“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与东盟机制比较研究“10+8”》,《新视野》2015年第0卷第2期,第98页。

[8]《推进周边外交:不改韬光养晦加强有所作为》,《领导文萃》2014年第16

期,第25页。

[9]宋斌:《论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机遇与挑战》,《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6卷第3期,第52页。

[10]陈玉刚:《中国的大国关系与大国战略》,《当代世界》2014年第0卷第10期,第14页。

[11]曹云华,徐善宝:《睦邻外交政策与中国一东盟关系》,《当代亚太》2004年第2期,第53页。

[12]邢丽菊:《从传统文化角度解析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以“亲、诚、惠、容”为中心》,《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3期,第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