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药浓度和药峰浓度

什么是血药浓度和药峰浓度

什么是血药浓度和药峰浓度

血药浓度是指药品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中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同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也随着时间而变化。

药峰浓度是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上的最大血药浓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常见的符号是Cmax,单位以微克/毫升或毫克/升表示。药物血浆峰浓度与药品的临床应用密切相关,即直接关系到疗效与安全性。药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浓度越高效果越强,但如超出了安全范围则可显示出毒性反应。此外,峰浓度还是衡量药品制剂吸收的一个重要指标。

血药浓度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药动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为了准确、灵敏的检测血药浓度,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制定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等的工作规范。 1.方法学的开发:根据我院临床的需要及检测仪器设备(HPLC、TDX等)的情况,对部分有必要进行TDM的药物建立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方便临床常规检测。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药物分析进展,不断开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简便的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学,并形成论文发表。 2.通过院刊或其他途径向临床宣传TDM开展的必要性及能开展的项目,以使临床对该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开展监测的药物的峰、谷浓度采血时间、血样采集量、采血所用的试管、药物的半衰期等资料汇总,并向临床介绍。 3.设计TDM申请表,其内容应包括: 3.1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原发疾病、肝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等。 3.2患者的用药情况:用药剂量、间隔时间、用药途径、方法、疗程及合并用药等。 3.3标本采集情况:标本种类、采集时间。 4.临床TDM的申请及标本采集 4.1对本实验室能监测的药物,临床根据患者的症状、疗效或毒副反应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填写TDM申请表。 4.2采集时间

4.3标本采集后应连同TDM申请表立即送实验室。 5.测定: 5.1接到标本后,要按测定方法立刻对标本进行处理并测定,确实因工作安排关系,不能立刻测定者,要将标本处理后,放冰箱(0℃以下)冷冻保存,并尽早安排测定(要求当天检测完)。 5.2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度及灵敏度,使用TDX检测时,每一次测定均要求与质控一起检测,并根据质控的测定结果校正测定的浓度;使用HPLC法进行测定时,根据柱效及时重做标准曲线及使用对照品重做回收率等。 5.3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仪器设备的良好性能。同时要及时补充各种试剂及对照品、试剂盒等。 5.4测定后,应及时填写血药浓度检测报告单(当天完成)。 6.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 6.1要求:对实验室开展的TDM项目,收集群体参数值(K a、K、V d 、Cl、T 1/2 及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等),列成表,方便查找,并及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及时更新。熟悉掌握测定药物的使用、相互作用、患者临床症状及毒副反应的表现等,并及时收集最新的资料。 6.2接到TDM申请后,实验室立刻通知负责结果解释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人员或相关专科的临床药师,由其到相应临床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临床疗效或毒副反应。 6.3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情况、实际临床疗效、是否出现毒副反应等,结合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进行解释。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研究 何莎学号:201202191501 摘要:当前临床用药中,需要进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有几十种,有时用药目的也决定了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强调。针对血药浓度监测不同方法的研究,本文分别从高效液相、液质联用、免疫分析等方面进行概述,探讨不同监测方法的异同和优劣,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临床 The research on method of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Abstract:In the current clinical use, the drugs whitch need for monitoring of blood concentration have a few kinds, sometimes the purpose also determines the drugs for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he necessity of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emphas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research on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ocus on from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liquid mass combined, immune analysis, whitch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clinical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 blood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clinical 前言 众所周知,当药物经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后,血液成为体内转运的中枢,绝大多数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并以一定浓度产生药效(也包括副作用,甚至毒性作用)。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到产生药理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故各种因素都可影响药理作用的强弱,而探讨各种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血药浓度监测是应用先进的微量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的药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一、需要进行监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原因 1.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一些药物治疗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接近甚至重叠, 极易中毒,只有通过TDM调整剂量,才能既保证疗效又不致产生毒性; 2.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此类用药多需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 如果不进行TDM,临床只能根据病症是否出现或复发、毒性反应是否发生为调整剂量的依据。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再调整剂量,将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延误病情,甚至不可逆的后果; 3.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4.药物过量中毒; 5.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查找; 6.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 7.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 8.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9.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二、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3.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4.患心、肝、肾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时使用的药物; 5.为预防慢性病发作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6.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

7.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的合并用药; 8.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具有以下特点的药物不需要进行检测 1.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其作用指标的药物;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的药物; 3.短期服用、局部使用或不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 三、TDM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1.监督临床用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最佳治疗剂量,保证个体化给药, 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研究与确定常用剂量情况下,不产生疗效或出现意外毒性反应的原因。 3.确定患者是否按照医嘱服药。 表1 临床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 分类临床使用的代表药物 强心甙地高辛、洋地黄毒甙、毒毛花苷K、西地兰 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碘酮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米酮、丙戊酸钠 、乙琥胺、加巴喷丁、拉莫三嗪、非氨酯、托吡酯、 氨己烯酸、唑泥沙胺、奥卡西平、泰加平、左乙拉西 等 抗抑郁药丙米嗪、地昔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与治疗作用的关系

七、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与治疗作用的关系 药物血药浓度(μg/ml)药理作用 乙醚 丙烯炔巴比妥 溴化物 苯巴比妥 异戊巴比妥 司可巴比妥 戊巴比妥 氯乙烯醇 炔乙蚁胺 导眠能 安眠酮 甲乙哌啶酮 杜冷丁 溴梦拉(bromuml) 阿达林 水合氯醛 副醛 硫喷妥 trimethobenzamide 丙咪嗪 去甲丙咪嗪 阿密替林 去甲替林 羟基安定 锂 达尔丰 吗啡 镇痛新 保泰松 醋氨酚 苯丙胺类900~1000 1~4 40~50 20 20 1 1 4~6 5~10 0.2~0.4 2~5 10 0.6~0.7 1~3 1~3 5~10 30~150 30 1~2 2~6 0.6~1.4 0.3~0.9 0.015~0.035 1~2 0.5~1.3mmol/ml 0.1~0.2 1 0.14~0.16 40~60 10~20 1~2 麻醉作用 麻醉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 催眠作用 催眠作用 催眠作用 抗眩晕 抗抑郁作用 抗抑郁作用 抗抑郁作用 抗抑郁作用 抗抑郁作用 抗抑郁作用 镇痛作用 镇痛作用 镇痛作用 镇痛作用 镇痛作用 中枢兴奋

续表 药物血药浓度(μg/ml)药理作用 利多卡因 水杨酸盐 丙胺卡因 洋地黄毒甙 地高辛 苯妥英钠 溴苄胺 普鲁卡因酰胺 奎尼丁 心得安 醋磺环己脲 氯磺丙脲 降脂酰胺 甲磺丁脲 抗组胺药 brompheniramine 扑尔敏 麦沙吡立伦 丙烯硫喷妥 丁巯二胺 酰胺咪嗪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扑痫酮 甲琥胺 乙琥胺 三甲双酮 利眠宁 眠尔通1~2 50~100 350~400 >250 <2 0.014~0.030 0.0003~0.0013 4~24 12~23 0.5~1.3 4~8 3~6 0.035~0.20 20~55 30~140 150~250 50~95 0.008~0.016 0.008~0.016 0.008~0.016 2~4 30 2~4 2~10 10~20 10~20 10~20 2.5~7.5 30~50 600~800 1~2 10~20 局部麻醉 镇痛 抗痛风 治疗风湿热 局部麻醉 强心 稳定窦性节律和抗心律失 常 抗心律失常(窦性期前收 缩) 抗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 过速) 抗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 β-阻滞作用 降血糖作用 降血糖作用 降血糖作用 降血糖作用 抗组胺作用 抗组胺作用 抗组胺作用 抗组胺作用 催眠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 抗惊厥作用 抗惊厥作用 抗惊厥作用 抗惊厥作用 抗惊厥作用 抗惊厥作用 抗惊厥作用

实验二__血药浓度法测定扑热息痛口服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4 实验二 血药浓度法测定扑热息痛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 [实验目的] 掌握口服给药后用血药浓度法测定药物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原理与方法,并加深对这些参数的理解。 [仪器与试剂] 同实验一 [实验原理] 血管外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透皮给药等。血管外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常用一级过程描述,即药物以一级速度过程吸收进入体内,然后以一级速度过程从体内消除(一级吸收模型)。体内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 (0t k kt a a a e e k k V FX k C ----= 对大多数药物来说,吸收速率常数k a 大于消除速率常数k 。当k a 远远大于 k ,且t 较长时,则e -kat 趋向零,上式可简化为: kt a a e k k V FX k C -?-=) (0 利用尾段直线即可计算消除速度k 。 残数浓度C 残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 t k a a a e k k V FX k C -?-=) (0残 利用残数线即可计算消除速度ka 。 [实验方法] 1 标准曲线的制备(同静脉给药项下) 2 给药与取样 称取0.5g 对乙酰氨基酚,用蒸馏水配制成20mL 的混悬液。 取体重2.5~3kg 的健康家兔一只,实验前禁食12h 。给药前,先由兔耳缘静脉取空白血约2ml 。然后将预先配制的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灌胃给药,在给药后20、40、60、90、120、150、180、210、270min 时采血约2ml ,其它操作同

5 静脉注射给药项下。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 将血药标准曲线数据列表(表2-1),求出回归方程A=a+bC (C :浓度,a :截距,b :斜率,A :吸收度)及线性相关系数r ,同时用坐标纸画图。 表2-1 血药浓度-吸收度数据表 标准液浓度(μg /ml ) 50 100 150 200 250 吸收度(A ) 回归方程 2 血药浓度的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扑热息痛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将有关实验数据列表(表2-2)。 表2-2 静脉注射血药浓度表 取样时间(min ) 20 4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70 样品吸收度(A ) 血药浓度(μg /ml ) 按单室模型处理数据,用残数法计算消除速度常数k 、半衰期t 1/2、吸收速度常数k a 、达峰时间t m 及峰浓度C m ,同时用梯形法计算AUC ,填入表2-3。画出C-t 的关系图,并根据计算结果写出口服给药动力学方程表达式。 相关公式:)() (0t k kt a a a e e k k V FX k C ----= k k k k k k k k t a a a a m lg 303.2ln ln -=--= m kt e V FX C -=0max k C t t C C AUC n i i n i i i +-+=+-=+∑)](2[11 01 表2-3 动力学参数表 参 数 k t 1/2 k a t m C m AUC (梯形法) 动力学方程表达式: [思考题] 静脉注射与口服给药测得的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无差异?原因是什么?

血药浓度检测浓度范围及采样时间

分类药物有效浓度范围采样时间 抗肿瘤药甲氨蝶呤 24h < 5*10-6mol/L 48h < 5*10-7mol/L 72h < 5*10-8mol/L 大剂量化疗需按 24h、48h、72h时间 点采样。 氟尿嘧啶 抗生素万古霉素峰浓度25-40ug/ml 谷浓度5-10ug/ml 滴注结束后约30分 钟,采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30 分钟内取血测定谷 浓度。 抗真菌药伏立康唑氟康唑 抗癫痫药 丙戊酸50-100ug/ml 连续给药4天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4-12ug/ml 口服给药,再次给药 前取血测定谷浓度苯巴比妥15-40ug/ml 连续给药4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苯妥英钠10-20ug/ml 连续给药3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拉莫三嗪 2.5-15ug/ml 平喘药茶碱成人:8-20ug/ml 新生儿:5-10ug/ml 静脉滴注给药结束 30分钟时取血测定 峰浓度;口服溶液给 药后1小时、普通片 口服给药后2小时, 缓释片口服给药后4 小时取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取血 测定谷浓度。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髓移植:100--200ng/ml 肝移植:200--300ng/ml 肾移植:100--200ng/ml 再次给药前采血测 定谷浓度。 他克莫司 移植后第1月内:8-15ng/ml; 第2-3月:6-12ng/ml; 第4-6月:5-10ng/ml; 6个月以后:3-8ng/ml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 霉酚酸 抗精神类药 氯氮平300-600ng/ml 奥氮平 利培酮 帕利哌酮 喹硫平 丙咪嗪150 - 300ng/ml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0.2~2ug/ml 再次给药前前采血测定谷浓度。(固定某一时间,以便比较)。 抗结核类药利福平异烟肼

稳态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

稳态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 稳态血药浓度,也是药物效应相对稳定的浓度。通常用“Css(mg或ug/ml)”表示。是指在连续恒速静脉滴注给药或按半衰期(t1/2)间隔时间恒量重复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 经4~5个t1/2使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近似平衡的状态。如果以药物的t1/2为重复给药的间隔时间,首次剂量加倍即可达到Css。增加给药的剂量,只能提高血浆药物的浓度,不能缩短到达Css的时间。单位时间内的给药剂量不变,缩短给药的间隔时间,只能减少血浆药物浓度的波动范围(即缩小Cssmax与 Cssmin的差值),不能影响Css 和到达Css的时间。 口服给药的Css包括:“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稳态血药浓度峰值(Cssmax)”和“稳态血药浓度谷值(Cssmin)”。Cssmax是口服药物在一定剂量下血浆中的最大有效浓度,Cssmin 是口服药物在一定剂量下血浆中的最小有效浓度。 静脉滴注连续恒速给药的Css则始终保持一个水平。 只要口服剂量不变按t1/2间隔时间恒量重复给药或静脉滴注连续恒速给药,任何药物经过20个t1/2以后,蓄积剂量和排泄剂量完全相等(即蓄积剂量=给药剂量),它们的有效浓度不会因用药时间的长短而增大或减少,药物效应亦稳定在一定水平。 一、Css的估算:任何药物必须按该药t1/2连续恒量给药,并经该药的9个t1/2后,才可认为达到Css(5个t1/2后蓄积剂量为96.9%,7个t1/2后蓄积剂量为99.3%,9个t1/2后蓄积剂量99.8%)。 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一定剂量达到Css以后,给药后的2h(大多数药物2小时几乎全部吸收入血,即蓄积计量+给药剂量)时为一定剂量下的Cssmax;Cssmax的计算公式为:(给药剂量+蓄积剂量)÷(体重公斤×8%×1000)。到一个t1/2间隔时间时(即应该服药的时间时的蓄积计量)为一定剂量下的Cssmin;Cssmin的计算公式为:给药剂量÷(体重公斤×8%×1000)。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ssmin+Cssma)÷2。例如:某患者,体重78公斤,口服某药物20mg/次, 按t1/2 q8h给药,9次以后达到Css。估计该药物的Cssmin为0.0032mg/ml(20mg÷(78×8%×1000);Cssmax为0.0064mg/ml【(20mg+40mg)÷(78×8%×1000)】;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0.0048mg/ml【(0.0032+0.0064)÷2】。如首次剂量加倍(40mg/次),口服后2h时即可达到Cssmax 【40mg÷(78×8%×1000)=0.0064mg/ml】;到一个t1/2间隔时间时为Cssmin。 2、静脉给药。某药物的t1/2为1h,以3mg/min的速度连续恒速静滴,每小时滴入180mg (3mg×60min),9h后血液中药物的蓄积剂量才能达到180mg。按上述患者体重计算Css为0.029mg/ml(180÷(78×8%×1000)。但是,在病情危重时则需要立即达到Css的剂量,可首次静脉注射180mg后,再继续以一个t1/2时间内滴注180mg(3mg/min)的速度连续恒速静滴,即可始终维持0.029mg/ml的Css。 二、临床应用: 1、用于确定给药的最适剂量。临床上在药物的允许用量范围内,如用量过大,则不良反应亦较大;用量过小则疗效较差。选择和确定最适剂量是临床给药的关键环节。给药的最适

血药法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报告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 班级:_____07___________ 专业:_____药物制剂__ 学号:____ 42____________ 姓名:____王楠_______ 同组者:__李淑和、姜雪丽_ 实验室:_______________ 实验台号码:____9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 温度(开始):____________℃气压(开始):__________Pa 温度(结束):____________℃气压(结束):__________Pa 日期:___2010___年_____月______日______点—______点

【实验题目】扑热息痛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兔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2、掌握血药浓度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实验原理】药物的血管外给药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方式。血管外给药的吸收过程和消除过程在正常计量下一般均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一级动力学参数的求算,可以采用计算机拟合的方法求得。若药物按表观一级吸收过程 进入体内,又按表观一级过程消除,且在体内按单室模型分布,药物的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和一级吸 收速度常数ka可以借助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线性回归法和残数法求得。 用线性回归法和残数法借助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求k和ka值的过程如下: 依据简单化的N-室线性乳突模型 Xo

【仪器和药品】离心机、塑料的离心管100个、蒸发皿50个、0.45um滤膜、EP管、1ml注射器280个、5ml注射器60个、烧杯、蒸馏水、灌胃器、肝素钠、扑热息痛片、 【实验步骤】

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药物的特点

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药物的特点 当前临床经常使用的药物中,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大致有几十种,常见监测品种为: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FK506)、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戊巴比妥、扑米酮、丙戊酸、地高辛、甲基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N-乙酰普鲁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阿米替林、丙米嗪、锂盐、甲氨蝶呤等。它们具有下列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治疗浓度范围与中毒浓度很接近,如地高辛。 2)药物无一明显的、可观察的治疗终点或指标,无及时的、易观察的、可预知疗效的临床指标去调整剂量,如抗癫痫药物。 3)剂量、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不可知,同一剂量,不同患者可出现有效、无效、中毒等不同反应,如苯妥英。 4)药物中毒与无效时均危险,如抗排异药物。 5)药物血药浓度与临床作用、中毒之间有一个较好的关系。 6)TDM实验室可较快的提供血药浓度结果且费用低。 有时用药目的也决定是否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用于严重感染常需监测,当低剂量用于轻度感染和尿路感染时不必监测,在这种条件下中毒危险小且治疗失败的结果不严重。另一个例子是利多卡因,短时静滴时可依靠室早发生频率来调整给药速度,治疗终点容易确定,疗程短,中毒危险小。?然而许多临床专家建议对利多卡因整个过程监控,因为存在治疗失败的巨大危险。药师与临床医师应相互学习,TDM的适应征应严格把握,排除不合理的TDM的申请。

常规血药浓度有效范围和取样时间

其它药物的有效浓度范围

《Drug Facts and Comparisons》,1999,P1019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一、哪些药物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监测血药浓度 处于有效范围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药物在各种情况下都需要监测。有下列的情况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一) 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如地高辛的安全而有效的血清浓度范围为0.9-1.8ng/ml,由于本品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及病人个体的差异,服常用剂量时,有的出现毒性,有的还不能控制症状。据报道:使用地高辛时,毒性的发生率35%,如采用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可以大大的降低或避免其毒性。 (二) 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的,在体内消除速率常数与剂量有依赖关系的药物,如乙酰水杨酸、苯妥英钠、保泰松等的半衰期都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再稍有增加,即可引起血药浓度的很大变化。 (三) 患者有肾、肝、心、胃肠道疾病时,常会引起动力学参数的显著变化。如肾功能损害时,减少了药物从肾脏排泄;肝功能损害时,降低了药物代谢速率或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心脏病患者可降低心脏输出功能,使肝血流、肾血流和血容量分布发生改变;胃肠道功能不良者口服药物吸收不完全等。 (四) 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在长期使用中,血药浓度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并逐渐升高引起人们不易觉察的毒性反应,或者逐渐降低以致无效。 (五) 合并用药时。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引起药物的吸收、分布或代谢的改变,通过血药浓度的监测,可以有效地作出校正。 国外目前列为常规监测的药物约有数十种,各单位开展的品种常因临床需要而异。 二、测定什么一般来说,应测定原型药物 但当代谢物有活性,并在体内有相当的量,在药物对人体的作用中占有一定地位时,还应同时测定代谢物。如果药物的作用主要是依赖于代谢物如前体药物,就应该主要测定代谢物。 有时肾功能障碍,即使代谢物的活性并不强,但在体内积蓄而引起副反应时,代谢物也该测定。 三、测定方法的选择 (一) 可供选择的方法可供血药学测定的方法很多,每一种药物都有几种测定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应经过全面权衡,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用。 分光光度法包括可见光、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等,由于其专属性差,容易受血液中其它组分的干扰,在测定前必须进行抽取、分离。即使这样,单独应用于测定血药浓度时常常受到限制。如与层析法结合使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其专属性,不易受其它药或内原性物质的干扰。但分光光度法操作简易,费用低廉,在一定条年下仍有其实用价值,尤其在我国,目前各单沿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下,积极开发与推广本法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审批稿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一、需要进行监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原因 1.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一些药物治疗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接近甚至重叠,极易中毒,只有通过TDM调整剂量,才能既保证疗效又不致产生毒性; 2.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此类用药多需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如果不进行TDM,临床只能根据病症是否出现或复发、毒性反应是否发生为调整剂量的依据。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再调整剂量,将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延误病情,甚至不可逆的后果; 3.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4.药物过量中毒; 5.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查找; 6.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 7.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 8.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9.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二、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3.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4.患心、肝、肾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时使用的药物; 5.为预防慢性病发作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6.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

7.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的合并用药; 8.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具有以下特点的药物不需要进行检测 1.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其作用指标的药物;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的药物; 3.短期服用、局部使用或不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 三、TDM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1.监督临床用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最佳治疗剂量,保证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研究与确定常用剂量情况下,不产生疗效或出现意外毒性反应的原因。 3.确定患者是否按照医嘱服药。 表1 临床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 分类临床使用的代表药物 强心甙地高辛、洋地黄毒甙、毒毛花苷K、西地兰 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碘酮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米酮、丙戊酸 钠、乙琥胺、加巴喷丁、拉莫三嗪、非氨酯、托吡 酯、氨己烯酸、唑泥沙胺、奥卡西平、泰加平、左 乙拉西等 抗抑郁药丙米嗪、地昔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抗躁狂症药碳酸锂 免疫抑制药环孢素A、他克莫司、霉酚酸、西罗莫司、咪唑立 宾 平喘药氨茶碱 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一、需要进行监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原因 1.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一些药物治疗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接近甚至重叠,极易中毒,只有通过TDM调整剂量,才能既保证疗效又不致产生毒性; 2.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此类用药多需数月或数年的长期用药,如果不进行TDM,临床只能根据病症是否出现或复发、毒性反应是否发生为调整剂量的依据。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再调整剂量,将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延误病情,甚至不可逆的后果; 3.不同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4.药物过量中毒; 5.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查找; 6.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 7.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 8.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9.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二、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 2.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3.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4.患心、肝、肾和胃肠道等脏器疾病时使用的药物; 5.为预防慢性病发作需长期使用的药物;

6.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 7.产生不良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的合并用药; 8.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具有以下特点的药物不需要进行检测 1.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其作用指标的药物;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的药物; 3.短期服用、局部使用或不易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 三、TDM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1.监督临床用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最佳治疗剂量,保证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研究与确定常用剂量情况下,不产生疗效或出现意外毒性反应的原因。 3.确定患者是否按照医嘱服药。 表1 临床常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 分类临床使用的代表药物 强心甙地高辛、洋地黄毒甙、毒毛花苷K、西地兰 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碘酮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米酮、丙戊酸 钠、乙琥胺、加巴喷丁、拉莫三嗪、非氨酯、托吡 酯、氨己烯酸、唑泥沙胺、奥卡西平、泰加平、左 乙拉西等 抗抑郁药丙米嗪、地昔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抗精神病药氯氮平 抗躁狂症药碳酸锂 免疫抑制药环孢素A、他克莫司、霉酚酸、西罗莫司、咪唑立 宾

血药浓度检测浓度范围及采样时间.doc

分类药物 甲氨蝶呤 有效浓度范围 24h < 5*10-6mol/L 48h < 5*10-7mol/L 采样时间 大剂量化疗需按 24h、48h、 72h 时间 抗肿瘤药 72h < 5*10-8mol/L 点采样。 氟尿嘧啶 滴注结束后约30 分 钟,采血测定峰浓 峰浓度25-40ug/ml 抗生素万古霉素度;再次给药前30 谷浓度5-10ug/ml 分钟内取血测定谷 浓度。 伏立康唑 抗真菌药 氟康唑 连续给药 4 天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丙戊酸50-100ug/ml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奥卡西平 口服给药,再次给药 卡马西平4-12ug/ml 前取血测定谷浓度 抗癫痫药连续给药 4 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苯巴比妥15-40ug/ml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连续给药 3 周后,再 次给药前采血测定 苯妥英钠10-20ug/ml 谷浓度(固定某一时 间,以便比较)。

拉莫三嗪ml 静脉滴注给药结束 30 分钟时取血测定 峰浓度;口服溶液给 药后 1 小时、普通片 成人: 8-20ug/ml 口服给药后 2 小时,平喘药茶碱 新生儿: 5-10ug/ml 缓释片口服给药后 4 小时取血测定峰浓 度;再次给药前取血 测定谷浓度。 髓移植: 100--200ng/ml 再次给药前采血测 环孢素肝移植: 200--300ng/ml 定谷浓度。 肾移植: 100--200ng/ml 移植后第 1 月内: 8-15ng/ml ;第 2-3 月: 免疫抑制剂 他克莫司6-12ng/ml ; 第 4-6 月: 5-10ng/ml ; 6 个月以后: 3-8ng/ml 西罗莫司(雷帕霉素) 霉酚酸 氯氮平300-600ng/ml 奥氮平 利培酮 抗精神类药 帕利哌酮 喹硫平 丙咪嗪150 - 300ng/ml

血药浓度

血药浓度(Plasma Concentration)系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 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 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 临床意义 临床实践中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剂量的药物用于患同种疾病的不同病人,其疗效 往往相差很大,有的表现为药到病除,恰到好处;有的疗效一般,病况稍见好转;而有的 却疗效不好。其毒副作用表现也不一样,有的几乎无副作用或轻微;有的却严重中毒。为 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常用量的药物为什么在各人身上会反应不一?这是因为存在着个体 差异(年龄、性别、机体状况、遗传、种族等)。例如,用苯妥因钠治疗惊厥和心律失常,其最适治疗剂量在不同的人身上变化很大。用常用量治疗时,其血药浓度变动较大,有的 人低到只有2毫克/升,根本无疗效;有的人却高达50毫克/升,病人严重中毒。 为了做到合理用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实验,发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现象:不同的人,其有效的药物剂量变动很大,但是其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变动却较小。一般不过1倍左右。当血药浓度大于安全有效范围,其毒副作用和表现及其程度在不同病人身上变动也较小。 再举苯妥因钠的例子,该药的安全有效血浓度范围在几乎所有病人均为10~20毫克/升。 同样当苯妥因钠的血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几乎所有病人都出现中毒反应。当血药浓度为 20~30毫克/升时,病人则出现精神异常现象。 对那些有效浓度与中毒血浓度比效接近的药物(如洋地黄类),以及对那些长期用药 或合并用药的病人,为防止药物在体内浓度过高而产生各毒副作用,应该经常测定血药浓 度。 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通过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性反应,同时也可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TDM的使用, 使临床医生第一次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时候,能通过监测血药浓度知道为什么患者 在特定药物剂量治疗下反应不佳或者即便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剂量仍然出现药物副作用。举例来说,过去往往需要2至3种药物治疗才能控制癫痫病人的发病,TDM应用之后,超过80%的病人只需服用1种药物即可有效控制病情,条件是每天监测该药物的血浆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