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学科抽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实验中学学科抽测八年级科学试题卷2014年3月

命题人梅江初中黄雅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四幅图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2.我们曾用下列方法研究过如下的问题:

①用磁感线描绘空间的磁场;②用水流来类比电流;③通过电灯的发光来认识电流的存在;

④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⑤研究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的大小不变。

在这些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

A.②③⑤B.①③C.②③D.①④

3.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B.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4.关于地磁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

B.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完全重合

C.地磁场的磁感线形状与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形状相似

D.悬挂的小磁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其S极指向南方

5.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依据是…………………………………………………………………………………… (▲)

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B.α粒子会激发金原子释放出原子内的电子

C.α粒子受到金原子内的电子吸引,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D.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6.放在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旁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小磁针中心所在位置的

磁场方向,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小磁针的指向错误的是……………………… ( ▲)

A B C D

7.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He),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4 C.3 D.2

8.某同学连接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为了让铁钉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增多,以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A.将滑片向左端滑动B.将滑片向右端滑动

C.减少铁钉上所绕线圈的匝数D.去掉一节干电池

9.中药材里的朱砂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因其主要成分硫化汞(HgS)有剧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硫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构成B.汞是非金属元素

C.HgS是化合物D.常温下汞呈液态

10.下列四幅图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11.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单质的是(▲)12.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C.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磁场方向有关D.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13.如图是水分子的电解模型,由此模型所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B.反应物的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总数

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4.如图所示是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的几种用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和丙

B.甲和乙

C.丙和丁

D.乙和丙

15.地壳里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Al>Fe>Ca

B. Fe>Ca>Al

C.O>Si>Al

D.Si>O>Al

16.下列现象中,可能引起家中断路器“跳闸”的是:……………………(▲)

①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碰②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③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

④灯丝烧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7.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B.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氧气与臭氧的性质相同D.氧气转化为臭氧是物理变化

18.电冰箱常使用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 把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这是因为:(▲)A.不接地线, 会浪费电; B.不接地线, ?冰箱一旦发生故障会有触电的危险;

C.不接地线, 冰箱就不能工作;D.不接地线, 在开冰箱时人就会触电

19.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H2 B.O C.Cu D.C60

20.当发现有人触电或电器设备着火时,正确的做法是…………… ( ▲)

A.立即用手将触电的人拉开B.立即泼水灭火

C.立即用小刀将电线割断D.立即切断电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30空格,每空格1分,共30分)

21.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有一静止的铁块,当一条形磁铁沿竖直方向逐渐靠近

铁块时,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铁块受到的重力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右图所示实验称为 ▲ 实验,给导线通电,

磁针会偏转;切断电流,磁针会回到原位,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

存在着 ▲ 。

23.如右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种防盗报警器, 当有人踏上踏板欲

开门时, ▲ 灯亮起,起到报警作用;平时,无

人踏上踏板时或自己人开门时故意不踏踏

板, ▲ 灯亮。

24.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 ▲ V ,电灯和控

制它的开关是 ▲ (选填“串联”或“并联”),开

关必须接在 ▲ (选填“零”或“火”)线上。

2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人体中最多的元素分别是 ▲ 、 ▲ 元素。(填名称)。

26.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3个钙原子 ▲ ;②金属钠 ▲ ;③氯元素 ▲ ; ④氩气 ▲

27.“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月球探测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

(1)“嫦娥号”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

了 ▲ 变化。

(2)“嫦娥一号”另一个目标是探测下列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K 、Th(钍)、U(铀)、O 、Si 、

Mg 、Al 、Ca 、Fe 、Ti(钛)、Na 、Mn 、Cr(铬)、Gd(钆)。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 种。

2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的特点。

(1)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Ca 10(PO 4)6(OH)2],羟基磷酸钙由 ▲

种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29.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①3S ▲ ;②F ▲ ; ③Cu ▲

30.下列微粒中,是阳离子的是 ▲ ;互为同位素的是 ▲ (填字母)

微粒

质子 中子 电子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26 30 26 (第21题) (第22题)

31.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

的具体

..微粒的名称。

(1)

金属铜是由▲构成的。

(2)

用于呼吸的氧气是由▲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32.下列各物质(填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②冰水混合物③洁净的空气④二氧化碳⑤氧气⑥银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0分)

33.标出磁感线方向(4分)

34.标出磁体或通电螺线管的N、S极(6分)

四.分析探究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10空格,每空格2分,共20分)

35.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图。

⑴要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可通过▲来实现;要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

观察▲来确定。

⑵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

D 14 16 14

电磁铁(线圈) 50匝100匝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 / A 0.8 1.2 1.5 0.8 1.2 1.5

吸引铁钉的最多数目 /

5 8 10 7 11 14

①比较实验中的1、2、3(或4、5、6),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比较实验中的▲,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匝数越

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⑶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不会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有关呢?”

你对此的猜想是:▲

同学们继续探究……

36.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碘分子能使淀粉变蓝色。爱动脑筋的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

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变蓝色 2、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汽,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汽中,馒头▲变蓝色。(“会”或“不会”)

(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的碘酒,用馒头蘸取少量碘酒,馒头▲变蓝色。(“会”或“不会”)

(3)为进一步探究,小明在自家的厨房里找到一包“加碘食盐”,其成分如下:

成分表

氯化钠(以NaCl计)≥91.00g/100g

钙含量(以Ca计)(800——2500)mg/Kg

镁含量(以Mg计)(800——2500)mg/Kg

氯化钾(以K计) (5000——20000) mg/Kg

碘酸钾(以I计)(18——33 )mg/Kg

小明用馒头蘸取加碘食盐水,馒头不变蓝。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小明用了其它品牌的“加碘食盐”多次实验,结果也相同。由此可知:

Ⅰ.“加碘食盐”中▲(“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Ⅱ.“加碘食盐”中的碘与“碘酒”中的碘都属于▲(“离子”或“单质”或“元素”)。

(4)探究继续着,爱观察的小丽在家里煮芋头汤时发现:在沸腾的芋头汤中加入“加碘食盐”,

芋头有时会变蓝色,而在煮熟后温度较低时再加食盐,芋头不会变蓝色,小丽百思不知其解。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到:加碘盐的成分中有碘酸钾(KIO3)),与氯酸钾的分解相似,加热时生成碘化钾(KI)和氧气(O2),同时还会分解出少量碘单质。

小丽认为碘酸钾在加热时发生了▲(“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芋头变蓝色可能跟碘酸钾分解出少量碘单质有关。

(5)在与同学们交流时,其他同学又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