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分值分布(2020年7月整理).pdf

中考物理分值分布(2020年7月整理).pdf

学 海 无 涯

1

中考物理分值分布

题型 序号 考点

分值 一、选择题 (8×2’=16’)

1~6 基础题,囊括整个初中物理知识点,很杂。经过

一模、二模训练后,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12’ 7 (难)电路故障分析 2’ 8

(难)压强变化问题 2’ 二、填空题 (6×3’+2×4’

=26’)

9~14 基础题,每题3空 6×3×1’=18’ 15

(难)电表动态变化,2空 2×2’=4’ 16 (难)情景分析题,2空

2×2’=4’ 三、作图题 (2×3’=6’) 17~18

平面镜成像,力的作图(力的三要素),通电螺

线管

2×3’=6’ 四、计算题 (4’+4’+7’+8’=24’)

19

Q=cm Δt

4’ *20 F=ρ液gV 排;W=Fs 、P=W/t 4’ 21 电学计算/ 压强计算(2小问) 7’ 22 压强计算/ 电学计算(3小问)

2’+3’+4’=9’

五、实验题 (4’+4’+4’+6’=18’)

23

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

温度计) 4×1’=4’

24 实验操作,给小框,实验目的,原理…… (平面镜、凸透镜成像、杠杆平衡条件)

4×1’=4’ *25 测电灯泡电功率 4×1’=4’ *26

表格实验题(2’写综合结论)

2×1’+2×2’=6’

注释:

1. 计算题第20题,往年考的都是浮力的计算,2011年改为机械功和功率的计算,浮力计算放入了填空题的基础题之中。

2. 实验题25题,往年都是测小灯泡电功率,而今年则为表格实验题,将测小灯泡电功率放在了最后,第26题,并出现讨论类型,答案不唯一。

3. 题型中重难点为单独列出,有规律的题目,作为专题为学生复习。10~20分,难点、失分点。来补课的学生,要以80分为目标。

01-初中物理考点分布和分值特点_表格版

初中物理考点分布和分值特点 序号内容分值考点形式1 声学2—4声音的产生、传播、回声定位和声音特点及环保填空选择 2 光学4—8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平面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病相 关知识 选择填空作图 实验探究 3 物态变化3—6物体三态的六种变化、晶体融化凝固特点、水的沸腾特点、温度计(体温计)使 用 填空选择 实验探究(生活现象为主) 4 电学15—20 or more 电的产生传导电流电压电阻电热电功电功率电路图电学仪器家庭用 电用电安全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 全部形式最后一个大题必 定是电学综合题 5 磁学2—6磁学基础磁体特点磁场相关电磁继电器安培定则发电机电动机原理填空选择作图实验探究(极少) 6 信息 2 电磁波相关知识通信知识填空选择 7 物质世界6—8物质微观结构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运算天平量筒的使用填空选择实验探究计算题 8 运动学3—6运动的特点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计算选择填空实验探究 9 力学4—8力的示意图三要素牛顿定律惯性二力平衡弹力重力摩擦力力的测量填空选择作图实验探究 10 简单机械2—4杠杆滑轮滑轮组斜面杠杆的平衡条件填空选择作图实验探究 11 压强和浮力7—14压强的相关知识及运算浮力的相关知识及运算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填空选择实验探究计算题 12 功和机械能6—10功的概念的理解运算功率的概念和运算机械能动能势能机械效率相关运 算 填空选择实验探究 计算题 13 热和能2—4分子运动论比热容内能热值热机能量守恒定律环保填空选择计算题 14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2 能源及其分类能量转化和转移核能新型能源填空选择

中考物理分值分布(2020年7月整理).pdf

学 海 无 涯 1 中考物理分值分布 题型 序号 考点 分值 一、选择题 (8×2’=16’) 1~6 基础题,囊括整个初中物理知识点,很杂。经过 一模、二模训练后,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12’ 7 (难)电路故障分析 2’ 8 (难)压强变化问题 2’ 二、填空题 (6×3’+2×4’ =26’) 9~14 基础题,每题3空 6×3×1’=18’ 15 (难)电表动态变化,2空 2×2’=4’ 16 (难)情景分析题,2空 2×2’=4’ 三、作图题 (2×3’=6’) 17~18 平面镜成像,力的作图(力的三要素),通电螺 线管 2×3’=6’ 四、计算题 (4’+4’+7’+8’=24’) 19 Q=cm Δt 4’ *20 F=ρ液gV 排;W=Fs 、P=W/t 4’ 21 电学计算/ 压强计算(2小问) 7’ 22 压强计算/ 电学计算(3小问) 2’+3’+4’=9’ 五、实验题 (4’+4’+4’+6’=18’) 23 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 温度计) 4×1’=4’ 24 实验操作,给小框,实验目的,原理…… (平面镜、凸透镜成像、杠杆平衡条件) 4×1’=4’ *25 测电灯泡电功率 4×1’=4’ *26 表格实验题(2’写综合结论) 2×1’+2×2’=6’ 注释: 1. 计算题第20题,往年考的都是浮力的计算,2011年改为机械功和功率的计算,浮力计算放入了填空题的基础题之中。 2. 实验题25题,往年都是测小灯泡电功率,而今年则为表格实验题,将测小灯泡电功率放在了最后,第26题,并出现讨论类型,答案不唯一。 3. 题型中重难点为单独列出,有规律的题目,作为专题为学生复习。10~20分,难点、失分点。来补课的学生,要以80分为目标。

(完整)九年级物理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上学期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分五大,题型与分值与近几年基本相同。 2、试题难易适中,试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关注和重视 3、能紧扣新课程理念,在考查学生过程和方法以及能力上有很好的体现 4、试卷重视物理“双基”的考查,贴近现实,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5、试卷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考点履盖面广,便于查漏补缺,是一份好试卷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够牢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达到理解的程度,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 2、未认真审题、看图,导致思路不清,误入圈套 3、作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力、力臂,审题不完整,造成缺答、漏答 4、填空题有些不带单位,结论无条件。 5、计算题乱套公式,计算过程中单位混乱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双基。重视概念、规律的教学,对于重要的概念和规律要讲清讲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回归教材,千万不可用资料代替。 2、重视基础知识的拓展。教学中不必要片面地对知识点进行深度和难度的挖掘,但必须重视知识的横向拓展。近年的考题、甚至于图表都来自于这,或进行了简单的改编 3、加强规范。对物理定律、公式、符号、单位、公式、专用仪器和名词、物理术语要加强规范,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抓好抓牢,不能总是迁就学生。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4、重视实验教学。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不能只重视结论。当然我们大多数学校都一样,实验器材不足、不配套,甚至没有,但作教师的我们还得想尽办法尽可能多做实验,哪怕是演示。这也是我们物理学科吸引学生的地方 5、重视中档题目。近年的物理试题和此份样卷说明,加强中档题目的训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6、强化分类指导。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对于物理学困生,有时还得大胆取舍,对基础题精讲多练,也许会收到好的效果;对于物理优秀生,主要是强化学科应试心理指导,做到精益求精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题型分值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明细表 考察的知识点共66个,具体分布如下: 考点备注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选择题 2 声音的特性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10%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选择填空作图 实验 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 验方案 4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光的折射现象 5 光的色散、 光与颜料的三原色及其物体的颜色 看不见的光 (二)、透镜及其应用(2个考点) 1 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重点 2 眼睛和眼镜远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选择填空作图 实验 三、物态变化(4个考点)7% 1 温度与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选择填空简答 2 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并能从中筛选出有用 的信息来区分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及其熔点温度 3 汽化和液化区别蒸发和沸腾,且对水的沸腾实验中的器材、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及评估与交流及其汽化和液化的方法、 措施 4 升华和凝华 [复习指要]学生常见区分升华和凝华现象时出现错辨,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对于这些现象学生应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辨别它的产生过程及原因,做到学以致用,从物理走向科学。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 四、电与磁(五大块)40% (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7个考点) 1 电路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 选择填空 用 2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3 电流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正确使用电流表, 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中考物理分值分布

中考物理分值分布 题型序号考点分值 一、选择题(8×2’=16’) 1~6 基础题,囊括整个初中物理知识点,很杂。经过 一模、二模训练后,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12’ 7 (难)电路故障分析2’ 8 (难)压强变化问题2’ 二、填空题(6×3’+2×4’ =26’) 9~14 基础题,每题3空 6×3×1’= 18’ 15 (难)电表动态变化,2空2×2’=4’ 16 (难)情景分析题,2空2×2’=4’ 三、作图题(2×3’=6’) 17~1 8 平面镜成像,力的作图(力的三要素),通电螺 线管 2×3’=6’ 四、计算题(4’+4’+7’+ 8’=24’) 19 Q=cmΔt 4’ *20 F=ρ液gV排;W=Fs、P=W/t 4’21 电学计算/ 压强计算(2小问)7’ 22 压强计算/ 电学计算(3小问) 2’+3’+4’ =9’ 五、实验题(4’+4’+4’+ 6’=18’) 23 实验仪器的认识和使用(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 温度计) 4×1’=4’24 实验操作,给小框,实验目的,原理…… (平面镜、凸透镜成像、杠杆平衡条件) 4×1’=4’*25 测电灯泡电功率4×1’=4’*26 表格实验题(2’写综合结论) 2×1’+2× 2’=6’ 注释: 1. 计算题第20题,往年考的都是浮力的计算,2011年改为机械功和功率的计算,浮力计算放入了填空题的基础题之中。 2. 实验题25题,往年都是测小灯泡电功率,而今年则为表格实验题,将测小灯泡电功率放在了最后,第26题,并出现讨论类型,答案不唯一。 3. 题型中重难点为单独列出,有规律的题目,作为专题为学生复习。10~20分,难点、失分点。来补课的学生,要以80分为目标。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酒泉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题数量:试卷共有五大题,共21小题。 2.试卷结构: 3.试题难度:主要由常规题组成,大部分题目比较简单,学了就应该会做,部分题目命题比较灵活,全卷也有难、繁的题目。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试题难易适当,区分度不好 试题要有较高的区分度才能实现选拔功能,今年中考物理试题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为7:2:1,没有拉开不同水平学生的档次,从阅卷的情况分析使得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分布合理,区分度不好,不利于实现中考的选拔功能。 2.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和模棱两可的试题。但同样也较为繁琐计算题。本次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3.考查的知识全面 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刻度尺读数,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及电压表的使用,天平调节,生活中的杠杆使用等实验技能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多道试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4.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年的实验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通过对仪器的调节、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5.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和开放性,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如第18题探究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考查图像分析提取解题信息,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6.综合题,计算难度较大 试卷中的计算题量为两道,计算难度较大,多考查的是基本公式和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计算繁杂。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第21题考查了全自动米糊机工作原理,结合工作过程中电热管和电动机交替工作P-t图象,通过公式W=Pt计算电能,联系比热容的计算对加热效率相关内容的考查。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好 试卷中的大部分题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其中有些题得分率偏低甚至一部分同学综合应用题得0分或直接白卷,表明一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尚有欠缺。 2.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试卷中很多题目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应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解决问题,但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脱离,知识与现象之间仍处于相对游离状态,不能很好的解决。 3.学生对学科交叉与综合方面的知识认识、掌握不够,科学素养不高,利用各学科综合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通过阅卷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差,很多时候物理公式能写对,相关数据也能代对,就是最后的计算结果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继续加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4.学生的思维方法,语言文字表达,解题过程缺乏规范训练,严格要求。(如:计算题不写解、答,不写原始公式,不写文字叙述,乱套公式,乱用字母,不注意单位及换算等。) 四、具体的试卷内容分析(识图与作图) 本次试卷中识图与作图题共有4道小题: 1.第13题“通电螺线管”主要考查右手螺旋定则即安培定则。解析:由小磁针的指向可判断出电磁铁的极性,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有磁性的变化情况可知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滑片的移动情况。解答:小磁针静止时N极向左,则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通电螺线管右端为S极,则左端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则可以判断

初中物理中考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1年初中物理中考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 河南省近三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2010年备考策略 2007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07年试题体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体现课改理念和时代精神,体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从多层次、多方位自然融合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试题落实《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中的命题立足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事物创设问题情景,使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体现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例如第2、6、10题分别以中博会、第六次大提速、球雕艺术等内容为背景,切实有效地发挥了试题的教育功能。 2.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对课标提出的7个科学探究要素35条能力要求,试题中典型的题目都有所涉及。 最典型的的是8题三棱镜,16题测风力装置,18题小轿车车灯,21、读数,22题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23题测小乌龟重力。 但是在对课标提出的评估和交流合作要素的考查还没有明显的试题涉及到,但是,在全国其它地市的中招试题中有着方面的题目,希望老师们有所关注。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训练和引导。 3.科学内容的考查: 除了保持对常见的命题点的关注之外,试卷中有几个新的命题点值得关注: ①、物质。 如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等。例如第3题弹性和磁性、密度、比热容 ②、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一部分内容在中招试题中各部分都有所体现,比例和结构也都基本稳定。 ③、能量。 如电磁能、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例如第17题能量和能源和第25题节能灯 2.将基本知识与技能融于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考查。 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有人工湖、照相机、汽车安全带、汽车指示灯、节能灯等内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在全卷25道小题中,有16道试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其总分值达43分,占整个试卷总分的61.4%。通过这些试题提高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 3.凸出对物理方法的考查,提高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挖掘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方法的考查,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一是探究方法的考查,例如第3、9音叉、16测风力题渗透有转换法,第22题实验题第(3)问考查控制变量法,第23题测浮力时用到等效替代法。 二是测量方法的考查,例如第22题实验第(4)问中考查多次测量的目的,第23题测重力时考查以小测大的方法。

初中物理分值分布

三、试卷结构 物理试卷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 力学、声学约40分 光学约10分 热学约15分 电学约35分 试卷的试题难易程度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 较易试题约60分 中等试题约20分 较难试题约20分 试卷题型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 单项选择题 24分 多项选择题 12分 填空题 14分 实验与探究题 34分 计算题 16分 四、基础知识双向细目表 考试知识点分项细目 考试目标 了解理解

内容 质量和密度质量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密度 1.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水的密度√ 4.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力 力的概念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单位√ 4.力的三要素√ 5.力的作用效果√重力1.重力√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摩擦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同一直线上 二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条件√ 2.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运 动和力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 2.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3.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考 试内容知识点分项细目 考试目标 了解理解 运 动和力 机械运动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3.速度的概念√ 4.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5.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惯性及牛顿1.物体的惯性√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完整版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酒泉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题数量:试卷共有五大题,共21小题。 2.试卷结构: 3.试题难度:主要由常规题组成,大部分题目比较简单,学了就应该会做,部分题目命题比较灵活,全卷也有难、繁的题目。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试题难易适当,区分度不好 试题要有较高的区分度才能实现选拔功能,今年中考物理试题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为7:2:1,没有拉开不同水平学生的档次,从阅卷的情况分析使得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分布合理,区分度不好,不利于实现中考的选拔功能。 2.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和模棱两可的试题。但同样也较为繁琐计算题。本次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3.考查的知识全面 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刻度尺读数,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及电压表的使用,天平调节,生活中的杠杆使用等实验技能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多道试题的设计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4.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年的实验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通过对仪器的调节、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5.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和开放性,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如第18题探究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考查图像分析提取解题信息,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6.综合题,计算难度较大 试卷中的计算题量为两道,计算难度较大,多考查的是基本公式和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计算繁杂。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第21题考查了全自动米糊机工作原理,结合工作过程中电热管和电动机交替工作P-t图象,通过公式W=Pt计算电能,联系比热容的计算对加热效率相关内容的考查。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好 试卷中的大部分题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其中有些题得分率偏低甚至一部分同学综合应用题得0分或直接白卷,表明一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尚有欠缺。 2.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试卷中很多题目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应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解决问题,但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脱离,知识与现象之间仍处于相对游离状态,不能很好的解决。 3.学生对学科交叉与综合方面的知识认识、掌握不够,科学素养不高,利用各学科综合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通过阅卷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差,很多时候物理公式能写对,相关数据也能代对,就是最后的计算结果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继续加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4.学生的思维方法,语言文字表达,解题过程缺乏规范训练,严格要求。(如:计算题不写解、答,不写原始公式,不写文字叙述,乱套公式,乱用字母,不注意单位及换算等。) 四、具体的试卷内容分析(识图与作图) 本次试卷中识图与作图题共有4道小题: 1.第13题“通电螺线管”主要考查右手螺旋定则即安培定则。解析:由小磁针的指向可判断出电磁铁的极性,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有磁性的变化情况可知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滑片的移动情况。解答:小磁针静止时N极向左,则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通电螺线管右端为S极,则左端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则可以判断

南京中考各科题型及分值比例

南京中考各科题型及分值比例 语文: 南京中考语文试卷共120分,其中有3分时书写分,117分为答题分。 一、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二、选择题10分,共四小题,其中前两题个2分,后两题个3分。 三、辑古诗2分,品诗句3分,写寄语2分。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五、现代文阅读28分。 六、作文50分。 七、书写3分。 数学 南京中考数学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简答题,共12小题,其中17——19题每题6分,20——22题每题7分,23题9分, 24——28题每题8分,共88分。 英语: 南京中考英语满分120分,其中试卷分96分,口试分30分,计算总分是折合成24分。所以满分为120分。试卷分为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部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单项选择,共15题,每小题一分,共15分。 二、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阅读理解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非选择题部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填空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此部分分为三部分,A部分是根据汉 语意思写出对应的英语,5小题。B部分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C部分,根据对话内容,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短语填空,此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二、阅读填空,此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共20分。A部分是根据文章,在横线上填写适 当的单词,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B部分为首字母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书面表达,15分。 物理 物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二、填空题,共11小题,28空,每空1分,共28分。 三、简答题,共9小题,有的小题需要有相应的解答过程,共48分。 化学: 南京化学试卷满分为80分,分为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其中1——15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6——25题的正确答案有一到两个,错选和多选都不能得分,有两个答案但是只选了一个的只能得一分,此部分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非选择题分四个部分共55分。 政治(思想品德):

初二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新教材.doc

六中初二物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王慧丽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1、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查得到很好的落实 基础部分注重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中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的分析、判断和表达。正因为很多试题的情景取之于生活中,因此学生都比较熟悉,从而真实的反映了“物理就在你身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2、强化了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 试卷中的实验与探究分值占35分,以此突出实验探究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利于指导物理教师的日常教学。如第22题通过两把刻度尺的对比,形象的考察了学生对刻度尺的使用以及对刻度尺读数的估读问题:24题考察了学生对“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及沸腾特点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了学生对基础性实验操作的掌握能力。26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

凸透镜的焦距问题上设计比较独特,它回避了以往直接给出最小最亮的光斑,而是当纸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然后让你判断凸透镜的实际焦距,体现了物理试题的创新,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3、试题覆盖面广,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整份试卷难度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试题的选择很有质量,能够对初二物理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查,能较好的检测出初二学生的双基水平。二、我校初二物理期末考试的情况 体育中学一共有465人参加考试,均分为70.38,优秀率23.66%,及格率84.52%,二(1)班的均分达到了86.5,有五个班的均分在80分以上,二(2)班优秀的人数达到了24人,优秀率达到了50%,整体的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初二物理组所有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就我校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与同行们共勉: 1、基础知识抓得比较实在 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物理的学习至关重要,而现在的中考则更倾向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鉴于此我们备课组经过讨论决定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基础知识的默写,要默写的问题提前写到黑板上,对于默写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进行订正,对于错的比较多的同学到办公室重新进行默写。每一章结束后,我们备课组会出一份基础知识检测试卷印发给学生进行考试,一学期坚持下来,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 2、多进行一些小测验 学生手头上只有《课课练》和《补充习题》,里面的题目有的过于简单,如果说巩固基础知识那足够了,若谈到能力的培养却远远不够,更何况现在的学生自觉性又很差,大部分同学都不能认真独立地完成课后布置的作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简单的题目随便做做,难的题目空白放在那,根本都不去想,有的同学甚至是当你在课堂上讲习题的时候,都懒得去订正,正因为如此,在袁海国主任的建议下,我们备课组老师决定每周进行一次当堂测验的尝试,由我们几个年轻的老师轮流出试卷,一学期坚持下来感觉获益非浅。每个班级学生学习物理的情绪都很高,班与班之间,班级之间形成了你追我敢的局面,这让我们全体备课组成员感到很欣慰。 三、不足之处 大部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知识的迁移能力很薄弱,

初中物理考前复习策略

初中物理中考临考前复习策略 金沙县逸夫中学 一、中考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 1.试卷开本:一般为16开版,5页。 2.题型及分值为:单选题(12—14个小题)共24—28分、填空题(5—7个小题)共15—20分、简答题(1—2个小题)共4—6分、作图题(3—4个小题)共6—8分、实验探究题(2—3个小题)共12—18分、计算题(2—3个小题)共18—27分。卷面满分为90分。 二、考点分析及分值分布 (一)声、光板块 1.与声相关的问题 与声音相关的问题在中考中考查时,常涉及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问题,或者与声音的探究性实验有关。题型多为填空题和选择题,综合性试题出现较少,分值一般为2~3分。近年来中考考查的热点问题有:(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速问题;(3)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问题;(5)声的利用,特别是回声测距和超声、次声的应用问题。所考查的题目难度一般不大。 2.与光相关的问题 与光有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经常考查的内容有:(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3)平面镜成像;(4)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5)眼睛与视力的矫正问题。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和实验题为主,分值一般在5~8分之间。近几年来,反射和折射同时出现的综合性试题及用上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在复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1)光学仪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平两镜与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探究; (3)与光相关的作图问题· (二)热学板块 1.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 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在中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有:(1)物态变化的类型及其吸放热情况;(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现象及规律;(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液体沸腾现象。考查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多种形式,分值一般在2~4分之间。考查的问题一般难度不大,并且大都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密切。 2.与内能、热量相关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热学部分的重点,涉及热量、内能、比热容、热值等重要的热学概念,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题型多为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或计算题,分值在2~6分之间。内能、比热容、热量的计算是中考试题中出现概率最大的三个考查点。关于内能的考查,一般是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或者通过生活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归纳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途径;有关比热容的概念,一般考查其与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及社会热点(如热岛效应)等的联系;热量的计算有时作为基本计算题考查,有时与功、功率或电学计算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三)力学板块 1.与密度相关的问题 与密度相关的问题是历年中考的必考热点,分值一般为2~6分,题型多为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或计算题。本部分内容通常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以实验题或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密度的测定或应用。它们在中考中有一定的难度,主

北京中考物理题型以及分值分布

物理中考试卷题型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 1、单项选择题 24分(2分*12) 难题位置:11、12 2、多项选择题 12分(3分*4)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不得分 主要考点:电磁学,热,惯性和能量转化,家庭电路安全用电。 此类型题目,每年都阻碍一大批学生进入90+,建议一个保底的 做题方式:2+2原则 3、填空题14分(2分*12) 4、实验与探究题34分(题型分数不定) 5、计算题16分(3+6+7) 试卷试题难易程度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 较易试题约60分 中等试题约20分 较难试题约20分 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 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人教版(东城、朝阳):声、光、热电力、热北师大版:热、声、光力热、电(1)声学(与力学共占约40分) 主要考选择题和简单的填空; (2)光学(约10分) 重点考反射,单选必考一题,实验部分必考,主要是平面镜成像和透镜成像规律; (3)热学(约15分) 重点是物态变化,单选必考一题,实验必考一题,计算题第一题; (4)电学(约35分) 电学是考试的重点,难点是比例关系的应用, 单选一题,多选一题,填空一题,实验至少两题,以及计算的第二题; 突破点:1、熟练掌握电路的分析和简化; 2、熟悉串并联电路中的关系;

3、统一做题思路,将所有的比例关系应用串并联电路的关系转化为电阻的 比例关系,最终求出每个电阻的关系; 4、综合题型,大量训练解题技巧和步骤; (5)力学 力学是最难点,特别是浮力压强部分,经常涉及到液面的升降问题,学生最为困难。 每种题型均有分布,计算最后一题 突破点:1、熟练掌握物理的受力分析; 2、掌握浮力压强的各个公式,以及物理的沉浮条件等; 3、掌握各种状态下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4、学生综合题型下的受力分析的先后顺序; 学习建议 1、加强对书本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包括书本上出现过的图像和例题,在学习过程中要 一定抓住基础,不能好高骛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简单的背诵已经适应不了我 们物理学科的考查要求; 2、加强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方式的训练,特别是数学函数图像的介入和理解应用;在 这两年的中考中都有出现,包括各区的模拟考试;不出意外明年的中考还依然为 考点,并有加强的趋势---此处为初中高中知识方法的衔接部分; 3、对于易混淆的概念一定要很清楚,特别是对于初高中衔接知识点的理解和区别;可 以适当的接收一下高中内容的扩展和延续,同时大家还应注意提高审题方面的能 力,以便少走弯路,达到准确、快速解答题目的; 4、电学部分依然为比例为主,难度不大,在初三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务必强化自己对比 例计算方法的大量练习,熟悉每个细节,熟练掌握每种类型的题目,做到滴水不 漏; 5、力学计算依然是每个学生的难点,特别是中等学生;一定要加强理解和应用;

(完整版)初中的考试题型和所占的分

初中数学试卷结构 内容比例:数与代数60分左右,约占50%左右;空间与图形45分左右,约占38%左右;统计与概率15分左右,约占12%左右。 题型比例:选择题共15个题,每题3分,计45分,约占总分的37.5%;填空题共6个题,每题3分,计18分,占总分的15%;解答题共7个题,共57分,约占总分的47.5%。共计28个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考点:有理数的乘法。 2、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4、考点:中位数。 5、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负整数指数幂。 6、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7、考点:菱形的性质。 8、考点:分式的加减法。 9、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 10、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11、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 12、考点:圆周角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3、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

14、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专题:应用题。 15、考点: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6、考点:绝对值。 17、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18、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19、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20、考点: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 21、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三、解答题 22、考点:解分式方程,整式的混合运算。7分 23、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分24、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运用。8分 25、考点:列表发与树状图法。8分 26、考点:解直角三角形,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9分 27、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9分 28、考点: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9分 xx--数学 初中数学共学习6册书,中考数学难易比例5:3:2。数学授课方式:先讲后练(基础差型学生)先练后讲(基础好型学生) 初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