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方法:高中生物的六个学习要点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高中生物的六个学习要点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高中生物的六个学习要点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高中生物的六个学习要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高中生物的六个学习要点

学好高中生物的六个要点

1、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

2、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3、综合归纳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4、灵活运用

这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解理论题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学生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

5、还需掌握好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几种。(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可以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这样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3)对比记忆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独列出,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明

显,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4)衍射记忆法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要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展、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6、最后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常规。建立良好的学习常规,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学习常规,是指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总结等步骤。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如何进行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

如何进行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 发表时间:2014-04-02T15:01:53.01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于海生[导读] 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实验作为最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贯穿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整个过程。河北省邯郸县第一中学于海生 生物实验作为最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贯穿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整个过程,生物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 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实验作为最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贯穿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整个过程,生物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进行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呢? 1 实验的性质和特点从实验的方式和手段来分析,新教材中的实验主要包括观察、生理生化分析、模拟探究和调查4 种类型。 1.1 观察。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包括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的感官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和描述,一般只能得到有关研究对象的比较粗糙的感性材料,难以精确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间接观察是指利用科学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由于使用仪器和测量工具,大大扩大了观察的范围,提高了对细小事物的分辨能力。新教材中的实验,基本上都属于间接观察,这是区别于初中生物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 1.2 生理或生化分析。生理分析实验是指对生物的生理现象进行分析的实验。生化分析实验是指对生物组织或细胞中的物质进行化学分析或鉴定的实验。从实验的目的来看,这些实验可以分为判决实验和析因实验两类。前者主要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后者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即探究引起某种现象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如,“植物激素与向性”。 从实验方法来看,这些实验又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两类。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新教材中的实验偏重于定性分析实验,这是考虑到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现行中学的教学条件等因素而决定的。 1.3 模拟探究。新教材中的某些实验,并不要求学生使用真正的生物材料和仪器设备来进行,而是要求学生用替代的材料或手段来模拟,从中领悟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加深对有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如,性状的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DNA 分子杂交鉴定人猿间的亲缘关系等。这类实验是我国以往的中学生物课程中未曾出现的,这也是新教材中实验内容的一个特点。它既考虑到中学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基础,同时考虑到模拟的方法也是现代科研的方法之一。 1.4 调查。新大纲中安排的调查项目有4 个: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这些调查项目体现了生物教学联系人类社会实际、自然实际和环境保护实际的特点。 2 提高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的策略2.1 提高老师自身素质。 2.1.1 加强课改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更新教学观念是进行好新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前提。在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我们生物教师能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开设好生物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教学中要增加低成本实验和注意实验安全教育。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可使自己开展实验教学的动力由外在的逐步转为内在的、自发的动力,这样在教学中就会积极地去创造条件,完成课标所规定的实验、实习等活动,上好每一节生物实验课。 2.1.2 努力学习实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素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对教师来说,这句话同样的适用的,在新教材中,不仅有新增的实验,而且老实验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努力学习各种新的实验技术,只有自身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上好实验课得到保障,才能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探索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 2.2 实验过程具体化。 2.2.1 细化实验步骤,训练实验基本功。尤其一直以来学生和实验比较疏远,所以有很多实验器材也是没有见过的,更不用说知道它们的用途和用法了。因此,教师在做实验时应仔细讲解,以免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也影响了实验效果。教师应细化实验步骤,使实验收到更好的效果。只有通过对学生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以及注重实验效果,分析和改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实验也培养了学生严谨塌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2 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引导探索每一个实验步骤,弄明白它的意图,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步骤。 2.3 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实验教学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反馈手段,它可以支配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策略,因此,实验教学评价成为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笔试是教师的主要实验教学评价方式,这种书面形式的考核方式被多数教师认可,它简单省时,其内容上主要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理论知识,但是,这种笔试考核实验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验态度等,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实验成绩差不多,形成“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从这几年的理科综合测试看,实验试题不再是课本中的实验,而是一个全新的情境,考查的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随着高考的改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逐渐摆在了重要位置上,所以,平时应扎扎实实搞好生物实验教学,多开展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 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省市的高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主体能动性 目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生物学科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出来。尤其是生物学科的交叉应用功能,在环境保护以及基因遗传等研究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高中的生物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亦不能为该领域提供充足的创新型人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提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 改变这一不利状况。因此,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笔者结合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探索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生物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目前,尽管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是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是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课程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实验教学课程不仅课时数少,而且从安全和实验费用等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验教学形式化,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而不是探究性实验,导致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主体能动性表现不明显。如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 创新能力提升空间较小。 (二)高中生物教师自身缺乏探究实验能力。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亦面临着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新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如果一味地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则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混乱。而在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意过多地尝试探究实验教学。 二、高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性思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实验课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体验、领悟相关科学方法,培养动手水平及探究精神。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理解,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水平,引导学生就实验分析的方法实行初步探索。 一、取材分析 准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准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准确。例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准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准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对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

生物学史(高中教材)

高中生物学史 江苏省黄桥中学戴波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一)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胰岛素。 1953年,英国桑格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1665 年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 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 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看到的是只剩下细胞壁的死细胞) 2、17 世纪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放大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 确的描述。(看到的是活细胞,命名的是微生物) 3、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植 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补充: 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揭示人体在器官水平结构 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耐格里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形成,发现新细胞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 5、1895 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6、20世 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7、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 膜的 2 倍。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8、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9、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 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0、 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 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补充: 1988 年,美国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玫瑰麦金农测出钾离子的通道立体结构 (四)酶的发现史: 11、斯巴兰扎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 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 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4、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 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他将这些物质成为酿酶。

关于高中生物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探究

关于高中生物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6-12-27T15:46:54.3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2月总第214期作者:刘洋[导读] 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其实质就是当学生学习一些概念性知识或原理性知识时。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第二中学2666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力量逐渐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伴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教育部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在授课时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国家的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实施,进一步研究探究式教学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发现了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及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以此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逐步提升的目的。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其实质就是当学生学习一些概念性知识或原理性知识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从旁辅助,提供一些简单的案例或问题,而学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通过思考、实验、观察、讨论等来进行探究式学习,以此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学习和发现相应的知识和原理。国家在新课改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在授课时就更应该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将理论学习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进行高中的生物教学时,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1.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师教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高中的生物课中想要构建和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那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所谓的教学理念其实质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的指导性思想,是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的。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也紧随其后,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新型教学理念可谓是百花齐放,这些新型的教学理念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传统思想中,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理,在高中的生物课堂中想要构建和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就需要进行教学理念转变,实施新型的教育理念,将知识首位的理念转变为能力至上的思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设活跃有趣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在学习时,只有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和学习。换句话说,只有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才会用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和学习化学的有关知识,而不觉得生物学习是一种学习负担;那么相反的,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是没有兴趣的,那么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学习效果差的结果。所以,想要构建和实施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那么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 3.开放教学课堂,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其核心因素就是开放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开放性的课堂中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来进行探究式学习。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探究计划。然后,教师从旁辅助学生,提供简单的案例和实验器材等,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在进行实验时,可以进行小组实验也可以进行个人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教师应适时点拨,诱导学生探究的方向。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不管学生。当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来思考和学习,学生则是自己动手操作和实验,继而来观察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相应的知识。所以,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处理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既不能对其不管不问,也不能变成课堂的主体,本末倒置。 5.开展第二课堂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实际的课堂之中学生能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高中的生物课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应该首先明确其所要教授的内容以及所要产生的作用。在实践中,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察,以此来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达到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目的。 2.分总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在时间、地点、器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会受到一些阻碍,所以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教学,逐步推进教学。 3.主动发展性原则。当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该纵观全局,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也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参与到实践中,和同学能够互帮互助,并不断优化自身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参考文献 [1]薛鹤婵薛鹤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2]饶琴吴鑫德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2期。 [3]赵中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12期。

高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生物课程在高中学习中十分重要,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学 的有关工作者必须要积极地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本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阐述了此方法应用于高中教 学中的策略及必要性,旨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进一 步为高中生的全方面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高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027-01 在先进计算机、网络、等科技和设备的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应而生。该模式使 学习过程得到了重新构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各个学生的差异化学习 需求,同时,该法也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师生明确此模式的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应采取更加有效、有意义的应用方法。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先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在翻转课 堂上,师生便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以此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惑,从而提高知识的运用效率,使教学得质量和效果更加明显。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运用翻转课 堂教学的模式也越来越广泛。借助新科技,学生可以获得优质、全面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学 生的知识获取来源也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师生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和谐,促进学生成 绩的提高。 2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课程较其他阶段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该课程的知识内容专业 性较强,而且包括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内容。为了改善该课程在实践开展中的成效,教 师应从各个角度进行实践和探索。根据以往研究可知,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中生学习 的热情难以得到激发,这不仅影响了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还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 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效果欠佳。为改变这种严峻的局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吸引了教师 的高度关注,为了发挥其最大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应积极配合教师,借助课前自由时间,主 动了解课堂上要学习的课本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视频、网络等工具, 应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此模式的影响下,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更 加融洽,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课前资源准备 以课本中“细胞的分化”这章节为例,为满足翻转课堂教学需求,教师需结合教材知识,设计教学方案,查阅有关学习资源,制作恰当的自学视频,本课的内容包括细胞分化的概念、 实质、特点、意义等,制作微视频最好在10min左右。在正式授课前,将学习资源分享到班群,学生便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3.2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学习任务单,明确本次自主学习的知识点、目标与方法,利用网络工具,如微信群和QQ群等,师生间或学生间,借助已有的学习资料进行沟通,以此尽早发现、解 决自学的疑点难点。在自学部分完成后,填写发布的学习任务单,网上提交后,系统能自动 标出作业中的错误或问题,并能提供对应的训练知识,进而巩固了自学内容。与此同时,学 生也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例如,在课本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章节中,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包括: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通过编制学习任务单, 让学生填写知识特征,从而巩固知识。 3.3课堂知识内化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具体内容如下:①探 究情景。教学实践中应包括师生交互探究和学生独立探究等,利用不同探索模式,不仅可以 有效解决学生的疑难点,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如交流、沟通和协作等。例如,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能了解课题活动效果,还能发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心理上的变化。在这种难度较大、历时较长、自由度较高的

我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与体会

我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与体会 发表时间:2011-05-04T13:21:40.373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中旬供稿作者:安宏林[导读] 生物学教学本质上是实验教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安宏林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摘要】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由“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从树立“开放性”的实验思想;正确看待“探究”,多方面体 现探究;在实验设计中,从让学生体验创新三个方面谈了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与体会。【关键词】自主合作与探究体验创新体验探究【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157-01 生物学教学本质上是实验教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思维和实践等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能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新改革的核心就是生物学实验。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每一种发明和创造都来自实验和实践,改进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对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一树立“开放性”的实验思想要想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力,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民主、平等、和谐,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环境来自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了环境的开放,还需有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的“开放性”。以前教材采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是几十年不变的,这种材料和方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的课改形式下,教师可以改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应用求异思维,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也不断的“开放”起来。 比如高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实验,用显微镜观察装片,以前上这节实验课时,学生总会遇到很多困难,老师要一个一个辅导,这次让学生从接受性学习改成自主体验式学习,用自主思维引领学习实践和学习过程。 首先让学生观看操作示范录像,产生初步印象,然后自己操作,遇到麻烦、困难时,先思考克服的办法,如观察别人怎么做,边看课本说明边尝试,自行摸索、请教同学、求助老师等。如果发现奇异现象,思考怎样去探索原因,寻求答案,解决问题。如果在实验中有新发现、新想法、新看法,改进创新,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进一步实践,获取成果。 在整堂教学实验课中,学生们完成了学习内容,经历了自主体验式学习及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优化了学习效果。比如实验采用多种方式去除装片中的气泡,比较了染色与不染色的区别,染色浅与深的区别,在调节焦距观察时,发现洋葱表皮并不是一层细胞,而是有几层细胞,以往在对光、调节通光孔、低倍镜与高倍镜转换上出现常见问题,这次学生都可以通过主动思维、个人探究、合作学习进行解决,以往一些学生等待老师帮忙代替操作的现象不见了。 二正确看待“探究”,多方面体现探究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思维,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实验过程,而不是急于得出一个结论,这有利于探究思想的培养。但一听到“探究”,似乎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然而,学生关于探究是怎样进行的都不知道,怎么进行探究呢?所以,教师必须多指导,即放手之前要做好前奏,要循序渐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掌握各个探究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侧重点,如在“探究光对动物生活的影响”,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不一定是对整个实验的探究,可以是对某一部分的探究。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侧重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 三在实验设计中,让学生体验创新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内容、过程往往是验证性的,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这仅仅是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动手不动脑。要学生真正地投入实验,从实验中学到知识,还得让他们做自己实际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试想一下,有哪一种学习方式能比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及亲身体验、感受所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感知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真正地感到我也能行!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扬起学习与生活的风帆,勇敢地去搏击科学的惊涛骇浪,去征服一个个科学的险峰……如果在我们的引领之下,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在进步、在发展、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学习也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课改不仅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还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将实验延伸到课外,将学习思想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生物学实验教学才能进行得有滋有味。〔责任编辑:李锦雯〕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容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主要介绍了口腔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过程。在探究竟中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的过程。通过这两个实验的探究,学生可以掌握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消化——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并对口腔中的物理消化过程有一定认识。其后总结出了两种消化的方式,其中化学消化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因此,在介绍时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课件等。最后总结了健康的饮食方式以及牙齿的保健知识。 引入:教师课前准备好馒头,课上分给学生每人两小块,进行咀嚼馒头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食用馒头的方式产生的结果不同引起认知冲突,设置疑问,引起学生兴趣。 新课组织:首先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探究竟”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唾液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作用。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结合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不同消化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说出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说出消化的类别和过程。 过程与方法 1.提高预防龋齿,保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分析推理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严肃、认真、实事的科学态度。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探究实验的设计。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方式。 难点:不同的消化方式及原理。 四、教学媒体 小烧杯、试管、稀碘液、滴管、含淀粉物质(如淀粉、馒头等)、温度计、酒精灯、大小相等的馒头块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导学案: (一).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唾液中的什么成分让馒头的主要成分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3、如何鉴别淀粉? 4、麦芽糖与碘液变化么? (二)、 1、探究的实验问题是什么? 2、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预期结果是什么? (三)、 1、如何模拟牙齿和舌头的作用。? 2、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3、结论是什么? 七、教学过程设计

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一、拟实验的产生 的加利福尼亚高中学生拒绝在科学课的实验室中解剖青蛙。她的反应使得美国人对动物解剖实验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美国的生物教育工作者们从此后进行了多种尝试,试图用书本、切片、幻灯片、模型、录像带、影碟等来代替解剖实验,但是,教学效果都不佳。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利用虚拟的实验室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1994年,维吉尼亚州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MABLEKINZIE建立了一个网上的虚拟青蛙解剖实验室(https://www.360docs.net/doc/0915904889.html,/go/frog)。在这个名为“网络青蛙”的虚拟解剖实验室中,多媒体电影能展现照片所无法提供的解剖技术。“网络青蛙”的虚拟解剖操作可以从下面系列截图1中管中窥豹。

虚拟解剖实验在虚拟实验研究中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出于医学伦理道德等方面教育的需要,在我国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几乎已经不再涉及到动物解剖实验,因此,虚拟解剖实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二、虚拟实验的概念 虚拟实验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学习者通过鼠标、键盘、显示器以及力矩球、数据手套、数据眼镜等输入输出设备操作虚拟环境中的实验仪器,模拟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探索实验规律的实验。简单的说,虚拟实验是用多媒体的手段对真实实验进行再现或模拟,再学生进由行观看或参与操作的一种实验方式。虚拟实验用到的相关技术如图2。 图2:虚拟实验相关技术 我国的生物虚拟实验还处于起步阶段,首家中学虚拟科学实验室于2002年9月建成(见《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2日第二版),其中也安装了生物学科的实验软件和传感器。在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915904889.html,.tw/wong/courses/inform/site03x. htm中也介绍了很多生物虚拟实验室的网址。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对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实验的研究还停留在研究和探索阶段,其实践和应用局限在部分高校的有限的范围,虚拟实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学设计分析: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探究模式: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结论→交流并反思。 1、探究的问题提出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紫色洋葱鳞片叶是作为观察材料,当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就会渗透失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几分钟后滴加清水,细胞又会渗透吸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针对这个实验,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确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问题:蔗糖溶液的浓度为什么0.3g/mL是呢?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呢?作为探究的 2、实验方案设计及探究思路 方案:针对“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第一组对照实验:

表1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在这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蔗糖溶液,只是将蔗糖溶液的浓度改换了一下。为了使现象区分较为明显,我们所用的溶液浓度差别较大,分别为0.1g/mL、0.3g/mL、0.5g/mL、0.7g/mL,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 材料准备:新鲜洋葱、0.1g/mL蔗糖溶液、0.3g/mL蔗糖溶液、0.5g/mL 蔗糖溶液、0.7g/mL蔗糖溶液、清水、显微镜、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3、研究过程及其实验方法 根据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我们选择了0.1g/mL、0.3g/mL、0.5g/mL、0.7g/mL的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用0.1g/mL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几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探析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探析 发表时间:2016-01-11T11:26:25.8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1月总第175期供稿作者:刘攀[导读]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053000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了解仪器的原理以及药品的特性,如果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053000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仪器实验程序实验现象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了解仪器的原理以及药品的特性,如果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像了。至此学生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 在明确学生实验中药品的使用能力方面: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呈碱性。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醋酸起什么作用?应让学生了解2%醋酸是染料的溶剂,在染色时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而不引起细胞膨胀,利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而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时,要让学生了解自来水中有许多阳离子,可以将已交换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交换下来,使蓝色的根变浅。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大致为:培养→95%酒精和15%HCI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95%酒精和15%HCI溶液中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应让学生了解将滤纸剪成长10厘米是因为胡萝卜素在纸条上扩散的距离约为9厘米左右;宽1厘米是利于划出齐而均匀的滤液细线,去两角为了使层析液在纸条上扩散速度均衡,后两者都是为了扩散出四条平行的色带,在距去两角的一端1厘米处用铅笔画一横线,目的是为划滤液细线提供参照线并且防止层析时在盛有3毫升层析液的烧杯(100毫升)中,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没及。划滤细线时还应让学生知道干燥后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色素的分子数,以便在纸条上走出四条明显的色素带来。如果在不干燥的情况下连续划线,色素会随滤液中的液体(如丙酮)在纸条上的扩散而扩散,划出的滤液细线较宽,其结果是相邻的两条色带会发生部分重叠。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如果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为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则慢。 在实验中,因某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失败,老师应指导学生查找原因。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很快就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没有发现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寻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由于未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是否视野太亮,反差度小而未能看清等等。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教师也开始注重生物实验的教学。生物在高中是一种实验性和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对于生物的学习来说,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学习形态的变更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参考文献 [1]傅秀荣浅析中学生物科学知识的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 [2]白林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和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 [3]陈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教师·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授课时数分配建议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内容简介 本章分为两节:“身边的生物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回顾了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本章内容从前瞻性的角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以及如何进行生物科学的学习等问题。本章主要的活动有:“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和“生命会自然发生吗”两个“积极思维”活动;“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诊断方法----基因诊断”的“放眼社会”活动;“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的“边做边学”活动。 内容地位 “生物科学和我们”是本教科书第一章的内容。教科书首先通过对癌症发病率和病因分析以及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些传染病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生物科学,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密切关系,着眼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本章第二节通过介绍科学家不断挑战“自然发生说”的生物学史实,强调了生物科学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强调了探究是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 教学特点 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发展迅猛,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列举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某一方面,对其应用前景作出预测,并以辩证的思维对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学的难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学生获取、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本章第二节安排了生物科学发展的精彩片段回放、点评,可以让学生思考、领悟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科学家是如何不断地深入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 本章内容的本质为“绪论”,因而两节均无“关键词”,即无知识目标要求,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和人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学的进展,关注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 本节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