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麻疹监测要点及指标

AFP、麻疹监测要点及指标
AFP、麻疹监测要点及指标

AFP监测要点及指标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二)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三、监测内容

(一)AFP病例报告

1、病例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病例报告人员:

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AFP 报告首诊负责制,各医疗单位的内科、儿科主任是AFP报告的重要管理者和责任人。

3、病例报告时限及接受报告的单位: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报县级疾控中心,现已开通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应在当天进行网络直报,以便疾控机构及时开展各个案调查及信息录入,接受报告的单位为县级疾控中心。

(二)主动监测

1、医疗机构主动监测

由医疗机构设专人(预防保健科)对本单位的儿科、神经内科(内科)的门诊、病房的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进行主动搜索,发现AFP病例及时报告,主动搜索

应每旬开展一次,并填写主动监测记录表。

2、疾控机构主动监测

由疾控机构设专人到辖区哨点医院的儿科、神经内科、传染科开展主动监测,应每旬开展一次。

3、主动监测搜索病例的困难

14种AFP病例疾病中,最常见的是格林巴林综合征(GBS)、各种脊髓炎、重症肌无力、低血钾、肢体运动障碍、肢体麻痹和肢体乏力等,但在乡镇医院、县级医院由于软硬件条件所限,对部分AFP病例很难做出明确诊断。

4、主动监测搜索采取的策略

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对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肢体麻痹、肢体乏力待查等”,描述模糊诊断并符合AFP诊断要点的病例都要按AFP病例上报,待上级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确诊或排除,报告原则是“宁错勿漏”。

(三)病例调查

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县级疾控机构应在48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在临床医生配合下,详细填写“个案调查表”并在完成调查后的48小时内录入AFP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四)AFP病例随访

1、在麻痹发生60天后,由县或市级疾控机构随访,随访必须要见到病例本人,建议随访者为对该病例进行过调查的人员。

2、随访时要填写“AFP病例麻痹随访表”,随访表填写完成后要及时(麻痹75天内)上报市、省级疾控机构。

3、在病例首诊进行个案调查时没有明确临床诊断的病例,力求在随访时能够得出明确诊断,以补充个案资料。

(五)AFP病例标本的采集

对所有AFP病例应采取双份大便标本用于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现后14内采集,两份标本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

(六)AFP病例标本运送

1、标本采集后要在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标本应冷藏运送,在送达省级实验室时带冰且包装完整。标本的运送要符合国家对标本的有关要求。

2、采集的标本应有完整的登记资料,一并送达省脊灰实验室,标本标签等级要清楚,标本送检项目要填写完整。

四、监测系统评价指标

1、监测的敏感性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 病例报告发病率≧1/ 10万。

2、监测的及时性

—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

—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

—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

—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

麻疹监测要点及指标

一、监测目的

(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三、发热出疹疾病(麻疹疑似病例)

麻疹风疹

猩红热婴儿急疹

登革热肺弓形体病

单核细胞增多症脑膜炎球菌血症

川崎病其他病毒性出疹疾病

以上十种发热出疹疾病均作为麻疹疑似病例报告。

四、病例报告时限:

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当天)报告县级疾控中心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学校、托幼机构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应立即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五、病例监测

(一)病例个案调查:每例麻疹疑似病例都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县级疾控中心负责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在完成调查后的48小时内录入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医疗机构应负责采集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并立即通知县级疾控中心同时要对病例进行网络直报。采集的血标本应在24小时内送达县级疾控中心。

注意事项:有门诊病例时,一定要先采集到合格的血标本后再进行网络报告。(预防保健科人员负责把关)

(三)县级疾控中心的工作:将采集的血标本(必须分离出血清,不能送全血)同“个案调查表”和“血标本送检表”一并在48小时内送达本地区麻疹血清学实验室。发现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

(四)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天内采集,采血量全血为2-3ml,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或可疑的病例,应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高度怀疑的病例还应该采集鼻咽拭子。

(五)鼻咽拭子的采集要求:

1、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的鼻咽拭子标本。

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

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鼻咽部和咽喉部擦拭,获得上皮细胞。

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液的冻存管中。

5、病毒运输液有商业成品可用。

6、病原学标本应尽快送达省级实验室,48小时内能送达的,可在2-8℃保存,-20℃保存1周内必须送达。

(六)主动监测:县级疾控中心乡镇级预防保健单位,每旬到辖区内相关医疗单位进行麻疹疑似病例的主动监测,并记录主动监测完成情况。

(七)实验室检测: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实验室在收到疑似病例血清标本后,应3天内完成麻疹IgM抗体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的标本应在一周内完成风疹IgM抗体检测。(7天内报告)

六、麻疹监测指标

1、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

2、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成调查率达100%

负责专病管理的人员必须每天浏览专病网以便及时发现病例

3、麻疹疑似血标本采集率达100%

要求每例病例都必须采集血标本,不允许有临床诊断病例,排除病例必须有实验室诊断结果。检验结果回来后要及时订正病例。

4、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天内及时报告率达100%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附件2 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现场调查用) 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 1.1 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1.2 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 1.3 身份证号: 1.4 性别*: 1.5 出生日期*:年月日(公历) a.年龄*:(单位:,可填写实足年龄) 1.6 患者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1.7 病人现住址属于* 1.8 病人现住址*:省地(市) 县(区) 乡(镇、街道)村(居委) 1.9 患者职业*(大中小学 1.10 病例分类 1.11 发病日期*:20 年月日 1.12 诊断日期*:20 年月日时 1.13 死亡日期:20 年月日 1.14 疾病名称:法定传染病: 1.15 填卡医生: 1.16 报告单位: 1.17 1.18 备注: 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2.1 报告日期*:20 年月日 2.2 调查日期*:20 年月日 2.3病例户籍*_______ 户籍地址(大陆户籍填写)*:省地(市) 县(区)乡(镇、街道) 户籍地相对现住址 如非本县区,发病时在现住址居住时间*日日日-3月(不含)3月(注:如为外籍或港澳台病例,则选择在中国大陆居住时间) 2.4是否在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工厂等)* 如是,所在集体单位具体名称: 2.5 是否发热*:如是,则发热日期为*:20 年月日 2.6 是否出疹*:如是,则出疹日期为*:20 年月日2.7其他临床症状*: 咳嗽卡他性鼻炎 结膜炎口腔黏膜斑 淋巴节肿大关节炎/关节疼痛 2.8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具体为 2.9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须详细填写) a.含麻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剂剂剂3剂i 如接种过,第1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第2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最后一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Ii iii 如为<15岁儿童且未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应接种剂次数(注:8~17月龄应已接种1剂,≥18 月龄应已接种2剂),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b.含风疹成分疫苗剂次数剂剂剂3剂 i 如接种过,第1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疫苗种类: 第2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疫苗种类: ii 是否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12 若是,发病时怀孕周数: 2.13是否为一起麻疹或风疹暴发疫情的病例 如是,是否为一起新的暴发 暴发编码2.14可能的感染地* 如为中国大陆,具体为: 省 地(市) 县(区) 详细感染地来源(尽可能具体到地区及单位) 详述判断依据(尤其阐明出疹前7~21日详细活动情况): 2.15 个案调查备注: 三、标本采集情况 3.1是否采集第一份血标本*: 采集日期: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3.2是否采集第二份血标本*: 采集日期: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3.3是否采集病原学检测标本*: 如是,标本类型:a.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 b.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 3.4 采集其他标本:_____________ 采集日期:20 年 月 日 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 第二部分 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监测病例分类 四、血清学检测结果 4.1第一份血标本收到日期*:20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2020年麻疹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5年麻疹培训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50分,每题5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 )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C ) A.远离患者 B.戴口罩 C.注射麻疹疫苗 D.做好消毒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 ) A.先由耳后,到发际、额、面部、颈、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掌足底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C )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D )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下列关于麻疹粘膜斑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发疹前2-3天出现 B.麻疹粘膜斑开始见于上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以后累及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C.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D.一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 )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保护麻疹易感人群,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B )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二、判断题:(20分,每题4分) 1、麻疹患者出疹前和出疹后的4天均有传染性。(√)

AFP、麻疹监测要点及指标

AFP监测要点及指标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二)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三、监测内容 (一)AFP病例报告 1、病例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病例报告人员: 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AFP 报告首诊负责制,各医疗单位的内科、儿科主任是AFP报告的重要管理者和责任人。 3、病例报告时限及接受报告的单位: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报县级疾控中心,现已开通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应在当天进行网络直报,以便疾控机构及时开展各个案调查及信息录入,接受报告的单位为县级疾控中心。 (二)主动监测 1、医疗机构主动监测 由医疗机构设专人(预防保健科)对本单位的儿科、神经内科(内科)的门诊、病房的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进行主动搜索,发现AFP病例及时报告,主动搜索

麻疹防治知识讲座

麻疹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流行特征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

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发病原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侵入人上呼吸道和眼结合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初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出疹。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①麻疹病毒侵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②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麻疹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性麻疹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二)血清学抗体检查: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升为阳性。目前有用ELISA法测血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疹后3d IgM多呈阳性,2周时IgM达高峰。但成人麻疹麻疹约7.9%IgM抗体始终阴性。 (三)病原学检查:取前驱期或出疹期病人眼、鼻、咽分泌物,血、尿标本接种于原代人胚肾细胞或羊膜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涂片中细胞内麻疹病毒抗原;也可以采用标记的麻疹病毒cDNA探针,用核酸杂交方法测定病人细胞内麻疹病毒RNA。 (四)查多核巨细胞:取病人鼻咽部分泌物、痰和尿沉渣涂片,用瑞氏染色查多核巨细胞,也可以通过电镜找多核巨细胞内外包涵体中麻疹病毒颗粒。多核巨细胞以出疹前2d至出疹后1d阳性率高。 根据疫情,接触史、既往史及疫苗接种史,临床上的发热、卡他症、结合膜炎症、粘膜斑及典型皮疹诊断不难。非典型病例需借助免疫学确诊。 鉴别诊断 需要与风疹、幼儿急疹、药物疹等鉴别。 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轻,无口腔粘膜斑。发热1~2d出疹。皮疹主要见于面部和躯干,1~2d 即退,不留色素沉着,不脱屑。

麻疹试题及答案

姓名 成绩 单位 一、填空题 1、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发热, 上呼吸道炎症,颊粘膜或口腔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全身斑丘疹。 二、选择题 1. 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 A. 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C) A. 少去公共场所 B. 隔离检疫 C. 注射麻疹预防计 D. 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8呼吸道飞沫传播 9垂直传播 10血液传播 11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 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至⑴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看,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 特点(C)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C.呕吐 (D)A.发热B.呼吸道卡他症状与腹泻D. 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 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B) 麻疹 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 A、5 天内 B、7 天内 C、10 天内D 、12 天内、最有效预防麻 疹的措施是【B 】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B】 A、出疹后3天 C、出疹后7天 E、出疹后14天B、出疹后5天D、出疹后10天 、判断题 1 、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 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E、14 天内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

麻疹监测方案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麻疹监测方案 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一)监测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二)监测病例分类。 对麻疹疑似病例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1.实验室诊断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3.排除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 (2)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三、监测内容 (一)病例报告。 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在消除麻疹阶段,为提高报告及时性,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卫生院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 (二)病例监测。 1.流行病学监测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会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会 时间:2016年3月4日 地点:湫洼小学学校大院 主持:张文丽 内容: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春季是传染病流行高发季节,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将常见春季传染病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最新皮肤病试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皮肤病专业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共100分,60分合格。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盘状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A.部分患者免疫指标阳性 B.蛋白尿 C.抗Ro(SSA)和La(SSB)抗体阳性 D.ANA高滴度阳性 E.ENA阳性 2. 亚急性湿疹选择外用药剂型() A.溶液 B.软膏 C.硬膏 D.震荡剂 E.醑剂 3. 毛囊角栓可见于哪种疾病() A.DLE B.天疱疮 C.玫瑰糠疹 D.银屑病 E.多形红斑 4.以下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环磷酰胺的是() A.肝损害 B.流感样症状 C.膀胱毒性 D.肾损害 E.血小板降低 5. 斑贴试验不适合于检查() A.接触性皮炎 B.职业性皮炎 C.特应性皮炎 D.神经性皮炎 E.化妆品皮炎 6.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Kobner现象

B.Auspitz征 C.薄膜现象 D.靶形红斑 E.蜡滴现象 7. 色素失禁一般不见于下列那种疾病?() A. 色素失禁症 B. 银屑病 C. 红斑狼疮 D. 黑变病 E. 扁平苔藓 8. SSSS是下列哪项的缩写() A. 血管性水肿 B. 丘疹性荨麻疹 C. 寻常型脓疱疮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9. 带状疱疹的特点哪项不正确() A. 常单侧发生 B. 多见于肋间神经 C. 丘疱疹互相融合 D. 全身表现轻微 E. 神经痛 10. 对梅毒螺旋体最有效的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四环素 D. 红霉素 E. 丁胺卡那 11. 水痘患者需隔离至() A.热退后5天 B.发疹后5天 C.发病后5天 D.所有皮损干燥结痂 E.所有皮损消退 12. 麻疹的出疹顺序() A. 面部-耳后-上肢-躯干-下肢 B. 耳后-面部-上肢-躯干-下肢 C. 面部-耳后-躯干-上肢-下肢 D. 躯干-耳后-面部-上肢-下肢 E. 躯干-上肢-下肢-面部-耳后 13. 关于嗜酸性筋膜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不正确的是() A.外周嗜酸细胞明显增多 B.ESR降低 C.高γ球蛋白血症 D.IgG升高

麻疹监测工作小结

长沙县2012年7月麻疹监测工作小结 一、麻疹疫情分析 (一)全县疫情概况 本月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统计,有8例疑似麻疹病例。 1. 时间分布 报告我县现住址8例疑似麻疹病例。 7月份疑似麻疹病例时间分布 2. 地区分布 报告现住址为本县星沙3例、黄花1例、干杉1例、跳马1例、金井1例、北山1例。 (二)疫情分析 通过辖区内医疗机构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未发现疑似麻疹病例;疫情系统报告的8例疑似麻疹病例为<8月龄2例、9-11月龄1例、3岁1例、25岁1例、30岁2例、35岁1 例,经采00.511.522.510.1-2.710.8-10.1410.15-10.2110.22- 2.31

出疹3天血送县疾控中心检测,结果诊断为风疹1例,其他7例均为麻疹、风疹抗体检测阴性,诊断为排除病例。 7月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8病例免疫史信息,接种0剂次4例、不详4例。 病例职业为散居儿童4例、农民3例、家务1例。 7月本县无麻疹暴发疫情及麻疹死亡病例。 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运转正常,系统疫警灵敏。 通过对7月份麻疹监测系统指标统计, 48小时个案调查率、血清学检测结果7天内报告率100%,散发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100%,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较好。 三、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 (一)麻疹疫苗预防接种 常规免疫工作 报告接种率98.78%。 (二)麻疹主动监测 本月对长沙县二医院、长沙县一医院、长沙县妇幼保健院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共搜索病例547例,未发现漏报病例。 (三)开展半年辖区免疫规划全覆盖督导,重点要求接种率、安全告知达标。 (四)制定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方案并下发。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乡镇和社区预防接种接种门诊对消除麻疹工作不够重视。 2、麻疹监测工作流于形式,本地病例报告不达标。 3、乡镇对村医督导部到位,培训形式单一。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试卷

麻疹防控培训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空3分,共18分) 1.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为(),(),()或口腔粘膜出现()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疹。 2. 麻疹疑似病例是指:具备()、(),并伴有咳嗽、()或()症状之一者;或者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3.麻疹的标本采集一般有()和(),标本要求尽早采集,并于()小时内送达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麻疹、风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风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和风疹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和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 麻疹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为10天左右,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 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传播途径 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对麻疹和风疹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 接种疫苗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风疹疫苗,其预防效果可达90%。 2 控制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3 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停收新生。 4 做好个人卫生,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勤洗手,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5 不要随地吐痰、擤鼻涕,如有需要,则用纸巾扔垃圾筒。 6 不要到人群密集、不通风的场所去。 7 搞好环境卫生,注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通风换气。如交通工具、公共场所、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办公室和居室,白天在室内停留1-2小时后要外出呼吸新鲜空气。 8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多喝水,加快机体代谢功能。 学院卫生所宣

麻疹 试题(含答案)

麻疹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计50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培训)

时间:2011.1.10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

麻疹防控培训试卷及答案

麻疹防控知识培训测试试卷 单位或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空2分,共50分) 1.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为、、或口腔粘膜出现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疹。 2. 麻疹疑似病例是指:具备、,并伴有咳嗽、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者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3.麻疹的标本采集一般有和,标本要求尽早采集,并于小时内送达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麻疹治疗中呼吸道隔离至疹后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到出疹后天。 5、麻疹高热一般使用、、等,忌用强烈退热药、或。 6、麻疹恢复期临床特异性表现为糠麸样脱屑和,天痊愈。 7、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出现时间:,病程天;常出现的部位在双侧颊粘膜沿磨牙的处;直径针尖大小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儿科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度儿科护理学试题 学号姓名 (专业(类)日午考)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炎B.喉炎C.心肌炎D.脑炎E.结核 2、急性肾炎患儿恢复上学的标准是 A.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B.水肿消退,尿常规正常C.尿常规正常,血压正常D.肉眼血尿消失,血沉正常E.水肿消退,尿蛋白正常 3、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是() A、疏通呼吸道 B、正确输氧 C、维持正常体温 D、以上都是 4、肺炎患儿的护理诊断不正确的是() A、活动无耐力 B、体液不足 C、清理呼吸道无效 D、体温过高 5、婴儿停用洋地黄药物的指征是() A、心率<120次/分 B、心率<100次/分 C、心率<80次/分D心率<60次/分 6、不是肺炎并心衰的临床表现的是() A、两眼上翻,前囟门隆起 B、极度呼吸困难,烦躁 C、心率增快,>16-180次/分 D、肝脏增大 7、肺炎鼻导管给氧的方法是() A、氧流量-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 B、氧流量2-4L/min,氧浓度不超过50% C、氧流量4-6L/min,氧浓度不超过60% D、以上都不是 8、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脑膜炎奈瑟菌B.流感嗜血菌C.肺炎链球菌D.大肠埃希菌E.铜绿假单胞菌 9、2岁内小儿心尖搏动的位置是() A、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锁骨中线外1~2cm处 B、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锁骨中线上初 C、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外1~2cm D、胸骨左缘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1cm 10、金葡菌肺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化脓性脑膜炎 B、呼吸衰竭 C、脓胸、脓气胸 D、胸腔积液 11、6个月—6岁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是()

麻疹监测工作总结

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麻疹监测工作总结 2014年隆昌县的麻疹监测工作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 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和《麻疹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4年版)》,通过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努力,我县麻疹监测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更规范、报告更及时,麻疹监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现将我县2014年麻疹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任务,落实工作指标 为加强和规范麻疹监测工作,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县疾控中心根据《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达全省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任务的通知》(川疾[2008]29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县实际,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四川省2007—2012年消除麻疹进行计划》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内容,做好麻疹的常规报告监测工作,主动发现和报告麻疹疫情,明确各医疗卫生单位监测任务,落实监测工作指标。 二、加强指导,提高监测质量 县疾控中心加强对全县麻疹监测工作的督导和指导,一是县疾控中心在每次冷链运转时对全县每个乡镇卫生院及主动监测 医院进行了督导;二是结合AFP病例的主动监测,县疾控中心计划免疫专业人员每旬深入到主动监测医院进行麻疹主动监测。通过县疾控中心适时督导和耐心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和主动监测医院每月及时准确的上报相关监测资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提高了麻疹监测工作质量。

三、麻疹监测工作 (一)报告发病情况 全年共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23例,县级医疗单位报告14例,乡镇医疗单位报告9例,采集标本23例,及时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每例均进行了个案调查,其中确诊麻疹病例1例,排除麻疹病例22例。 (二)地区分布 报告23例疑似麻疹病例中,金鹅镇6例,黄家3例,云顶镇3例,胡家镇2例,石燕镇2例,响石镇1例,双凤镇1例,龙市镇1例,山川镇1例,界市镇2例,东兴区1例。 (三)监测指标分析 按四川省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监测任务要求,病例调查由经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并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48小时内调查率为%,个案调查完整率为%。同时按要求将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表全部及时录入了麻疹专报系统,麻疹7天内报告率达100%,未出现迟报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 (一)部份个案调查表调查填写不规范,有缺项,免疫接种史不详。 (二)部分医疗单位的临床医生对麻疹监测病例标准掌握不准确,诊断为出疹性疾病,但未以疑似麻疹病例报告,忽视了麻疹病例的检测排查,存在漏报现象。 (三)监测灵敏度不够,部份医疗单位的主动监测工作流于形式,未深入相关科室、卫生室开展疑似麻疹搜索。 五、下一步工作要求

2015年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试卷及答案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石嘴山中心医院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空3分,共33分) 1、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和广泛的皮肤。 2、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3、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4、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5、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2.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3.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4、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5、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 用维生素A 6、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 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四、问答题(17分) 麻疹前驱期临床表现?

麻疹试题及答案(1)

麻疹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颊粘膜或口腔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全身斑丘疹。 二、选择题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C)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A)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C)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D)A.发热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B)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A】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B】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B】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三、判断题 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儿科常见试题及答案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儿科常见试题 单位学号姓名得分 1.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B) A.细菌 B.病毒 C.原虫 D.真菌 E.混合感染 2.小儿上感的常见体征,哪项不正确?(D) A.一般好 B.咽充血 C.扁桃体红肿 D.肺部湿罗音 E.颌下淋巴结肿大 3.婴幼儿上感的症状与年长儿不同处是(E) A.发热 B.咳嗽 C.流涕 D.纳差 E.可高热惊厥 4.小儿上感的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D) A.经常户外活动 B.经常开窗通风 C.提倡母乳喂养 D.合理使用抗菌素 E.对症处理 5.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最主要鉴别点是:(D) A.发热咳嗽 B.呼吸困难 C.呼吸音降低 D.固定细湿罗音 E.血白细胞增高 6.重症肺炎可出现以下表现,哪项除外(B) A.心肌炎 B.肾炎 C.心力衰竭 D.脑水肿 E.肠麻痹 7.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主要体征是(A) A.喘鸣音 B.细湿罗音 C.呼吸音粗 D.呼气延长 E.呼吸音降低 8.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热型常为(B)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波浪热 E.不规则热 9.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哪项不正确?(C) A.新生儿婴幼儿多见 B.中毒症状重 C.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D.猩红热样皮疹 E.易有并发症 10.重症肺炎消化系统的严重表现是(C) A.食欲减退 B.频繁吐泻 C.消化道出血 D.肠鸣音消失 E.严重腹胀 11.婴幼儿肺炎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A) A.低氧血症 B.高碳酸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12.小儿肺炎时支持疗法补液总量每日每公斤不大(C) A.30~50ml B.50~70ml C.60~80ml D.80~100ml E.100~120ml 13.小儿重症肺炎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的疗程为(B) A.1~3日 B.3~5日 C.5~7日 D.7~9日 E.9~14日 14.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哪项不正确?(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