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

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
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

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

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

总报告目录

1总则 (1)

1.1本次规划的定位 (1)

1.2规划背景和特点 (1)

1.3规划指导思想 (1)

2基础研究 (2)

2.1研究方向 (2)

2.2历次规划分析 (2)

2.3挑战分析 (4)

2.4机遇分析 (4)

2.4.1观点 (4)

2.4.2机遇1:国际汽车城机遇 (4)

2.4.3机遇2:长江经济带机遇 (7)

2.4.4机遇3:上海构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战略机遇 (8)

2.4.5机遇4:F1机遇 (9)

2.4.6机遇5:区域经济机遇 (12)

3应对战略 (13)

3.1宏观战略 (13)

3.2中观措施 (13)

4目标定位 (14)

4.1上海的视野 (14)

4.2嘉定的视野 (14)

4.3正在研究中的上海空间战略16

4.4目标定位 (16)

5规划规模 (18)

5.1人口规模预测 (18)

5.1.1现状 (18)

5.1.2不同方式预测结果 (18)

5.1.3结论 (18)

5.1.4远景城镇人口构成分析 (18)

5.1.5城镇人口分布预测 (18)

5.2用地规模预测 (18)

5.2.1现状 (18)

5.2.2预测方法 (18)

5.2.3结论 (18)

6空间布局 (20)

6.1区域规划 (20)

6.1.1布局原则 (20)

6.1.2构建多通道的对外交通联系网络 (20)

6.1.3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区域空间体系 (22)

6.1.4城镇体系 (26)

6.1.5中心体系 (26)

6.1.6强度控制 (27)

6.1.7工业产业布局 (27)

6.1.8综合交通 (28)

6.1.9周边区域空间规划发展趋势 (31)

6.2嘉定新城 (28)

6.2.1功能结构 (28)

6.2.2老城恢复计划 (28)

6.2.3建设步骤研究 (29)

6.2.4绕城森林建设模式研究 (30)

6.3西部板块 (31)

6.4南部板块 (32)

6.4.1发展战略定位建议 (32)

6.4.2空间布局构想 (32)

6.4.3功能分区 (32)

6.4.4道路交通构架 (34)

6.4.5实施措施 (34)

6.5北部板块 (35)

7规划现实推进面临的挑战 (36)

7.1宏观方面 (36)

7.2微观方面 (36)

8后续工作建议 (37)

8.1规划实施对策 (37)

8.2后续规划推进建议 (37)

1总则

1.1本次规划的定位

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是上海的首次,是新的城市规划形式。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同,战略规划是以规模和功能替代时间阶段进行规划研究,分析研究的面更广,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前瞻性、宏观性较强的具有一定理想色彩的战略构想,并成为指导相关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制定的纲领性规划。

1.2规划背景和特点

尽管上海郊区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用地不集约、土地经济效益不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规模发展效应低、缺少前瞻性和整体性等发展中的问题依然突出。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其中社会经济的激烈竞争成了竞争的核心内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上海的发展重心从中心城逐步转移到郊区,郊区就此步入了超常规快速发展时期。

在上海新的郊区发展战略机遇中,嘉定要力争走在前面。认清形势、解决问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健康发展的同时能为上海整体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是制定本次规划的核心目标。

规划从上海市域、周边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等不同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国内外比照、历史回顾等拓宽研究的纵向深度和横向宽度。冷静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构建适应嘉定未来的理想发展蓝图和发展模式。1.3规划指导思想

●从更大的地域广度和更深的空间广度,通过对相

关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充分剖析嘉定目前所处的地位,

全面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不足。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嘉定理想的发展定位

和目标。

●合理预测并提出发展规模。

●提出战略性空间结构规划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相应的城镇体系、公共活动中心体系以及重大基础设

施布局的战略构想。

●关注发展效率、速度与规模的问题。

●关注宏观战略与实际推进的问题。

2基础研究

2.1研究方向

●长江三角洲发展趋势对嘉定的影响

●汽车城与F1给嘉定带来的影响

●上海发展战略对嘉定的影响

●嘉定与周边地区发展状况的比较

●嘉定区历次规划分析研究

●嘉定区域内部发展研究

●嘉定空间发展格局研究

●嘉定未来发展规模研究

在此基础上形成八个专题。

2.2历次规划分析

●城镇规模:卫星城规划未能达到预期

由于时代背景、物质经济基础以及城市发展阶段的制约,许多配套设施没有实现规划要求,尽管建设了一批工业企业,但并没有带来明显的人口集聚。

从1990 年的统计来看,经过30年的建设,五个卫星城刚刚达到规划人口规模的一半,嘉定、安亭当时分别规划15万人和25万人,但直到1990年仍分别只有7万人和2.7万人。卫星城“减少市区人口压力”的初衷未能实现。

●城镇地位:嘉定城总体定位略有下降

解放初,嘉定镇是县城,安亭是一般村镇。

解放以后,嘉定的定位归纳为:5个卫星城之一——3个辅城之一——11个新城之一。以此为据,嘉定城的定位略降。

●城镇产业定位:科技城未能壮大,汽车城获得机

虽然当时安排了科技大学以及一批科技单位迁建嘉定,但数十年来,嘉定科技城再未得到过更新的支撑和补充,相反,随着近几年的全市大专院校的布局调整,嘉定不但未能获得发展机遇,反而因院校合并,弱化了原科技大学的科技研究实力。最早的一批科技单位也未能带动形成相关的科技产业链。

与此相反,安亭由于在80年代获得了全国最早的汽车制造的产业发展机遇,就此奠定了汽车产业的坚实基础,最终迎来了最新的全区性的“国际汽车城”历史发展机遇。

●规划重点:城镇而非区域

历次规划主要是从地区本身的要求出发,是传统的“时间”主导型规划,并非“规模”主导型规划。嘉定区域性规划的重点一直是主要的城镇地区。

嘉定镇总体规划图(1982年)

嘉定镇总体规划图(1959年)

安亭镇总体规划图(1982年)

上海国际汽车城(安亭地区)总体规划图(2001年)

2.3挑战分析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地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已经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远远大于区域间的协作。同时,社会经济的竞争也取代了全面均衡的竞争。当前嘉定面临的挑战概括如下:

●近十年来嘉定在周边地区的地位相对下降,原有

的优势逐步减弱。

●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区级经济调控能力相对薄

弱,尚未形成合力发展。

●长期以来的郊区乡村的定位成为当前上海郊区

发展战略的擎肘,作为郊区经济活力和潜力强区的嘉定

首当其冲。随着上海向世界级城市发展目标的迈进,嘉

定未来的城市化水平将可能达到90%以上,当前乡村发

展格局与相关体系面临彻底重构。

●F1带来全球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化

解巨大的投资与维护压力并从中获益是嘉定面临的重

要课题。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沪宁发展轴线的切向区位,

沪嘉轴线没有形成上海的向外辐射通廊,造成区域内各

地区发展不均衡,嘉定新城城市首位度较低。

●社会经济超速发展时期,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视程

度不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呈现以商业化简单替代的趋

势。2.4机遇分析

2.4.1观点

●国际汽车城机遇。

●长江经济带机遇。

●上海战略发展机遇。

●F1机遇。

●区域经济机遇。

2.4.2机遇1:国际汽车城机遇

国际汽车城的定位为嘉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是嘉定未来发展的最关键动力。近年来的相关重大投资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

●国际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

1、汽车生产地区选择性增强

2、汽车产业兼并趋势增强

3、国际汽车产业将迎来第三次转移

4、技术成为了汽车产业的核心内容

●国际汽车城定位对嘉定的影响:

1、构筑嘉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嘉定在打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大框架下,必须充分培育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国际汽车城的定位正好提供了契机。

2、推动嘉定产业升级和产业经济的增长

参见《上海国际汽车城与各相关产业融合渗透示意图》,相关资料显示,汽车产业在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中都将起到较大的

推动作用,并最终推进各相关产业的升级。

3、推动嘉定区产业重心北移

从汽车城的产业用地布局来看,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拓展空间在北部,而商贸、娱乐、生活等发展空间在南部,这一布局也有利于汽车城结合交通走廊的建设向外进行扩展和辐射,从而导致嘉定区整体产业发展重心的北移。

4、推动长三角“汽车生产走廊”的形成

上海国际汽车城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确立核心地位,成为汽车发展的产业高地,利用整体发展优势向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

5培育嘉定的汽车文化

籍此可广泛拓展汽车城的外延内涵,为嘉定未来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想象空间。

国际汽车城对嘉定核心竞争力影响表上海国际汽车城与各相关产业融合渗透示意图

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

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

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 总报告目录 1总则 (1) 1.1本次规划的定位 (1) 1.2规划背景和特点 (1) 1.3规划指导思想 (1) 2基础研究 (2) 2.1研究方向 (2) 2.2历次规划分析 (2) 2.3挑战分析 (4) 2.4机遇分析 (4) 2.4.1观点 (4) 2.4.2机遇1:国际汽车城机遇 (4) 2.4.3机遇2:长江经济带机遇 (7) 2.4.4机遇3:上海构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战略机遇 (8) 2.4.5机遇4:F1机遇 (9) 2.4.6机遇5:区域经济机遇 (12) 3应对战略 (13) 3.1宏观战略 (13) 3.2中观措施 (13) 4目标定位 (14) 4.1上海的视野 (14) 4.2嘉定的视野 (14) 4.3正在研究中的上海空间战略16 4.4目标定位 (16) 5规划规模 (18) 5.1人口规模预测 (18) 5.1.1现状 (18) 5.1.2不同方式预测结果 (18) 5.1.3结论 (18) 5.1.4远景城镇人口构成分析 (18) 5.1.5城镇人口分布预测 (18) 5.2用地规模预测 (18) 5.2.1现状 (18) 5.2.2预测方法 (18) 5.2.3结论 (18) 6空间布局 (20) 6.1区域规划 (20) 6.1.1布局原则 (20) 6.1.2构建多通道的对外交通联系网络 (20) 6.1.3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区域空间体系 (22) 6.1.4城镇体系 (26) 6.1.5中心体系 (26) 6.1.6强度控制 (27) 6.1.7工业产业布局 (27) 6.1.8综合交通 (28) 6.1.9周边区域空间规划发展趋势 (31) 6.2嘉定新城 (28) 6.2.1功能结构 (28) 6.2.2老城恢复计划 (28) 6.2.3建设步骤研究 (29) 6.2.4绕城森林建设模式研究 (30)

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目次 一、区域发展背景和条件 (一)环杭州湾地区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二)环杭州湾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当前凸现的主要问题 二、区域发展战略总体构想 (一)战略定位 (二)战略方针 (三)战略举措 三、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环杭州湾产业带 (一)以纺织、服装和塑料加工为主体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二)以电子信息和新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三)以石化和钢铁为主体的临港型产业基地 (四)以科研教育、商贸物流和旅游会展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五)以都市型、外向型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基地 四、构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南翼城市连绵区 (一)全面融入大上海经济圈 (二)加快形成三大各具特色的城市组群 (三)着力构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 (四)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进一步加强大型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建设 五、构建一体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建设高速便捷、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 (二)建设互联互通、宽带化的数字信息网 (三)建设安全通畅、一体化的城乡给排水网 (四)建设稳定高效、集约化的能源动力供应网 六、构建和谐、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 (一)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品质 (二)着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 七、构建促进大开发、大开放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框架 (一)强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接轨上海机制建设 (二)突破体制障碍,形成园区整合、建设和管理新机制 (三)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 (四)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引擎”作用 (五)建立支撑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保障体系 (六)建立高效、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七)承接和放大上海辐射效应,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2003年3月的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要求环杭州湾地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的“金南翼”。为此,省政府于2003年4月立题开展《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吕祖善省长和陈加元副省长担任该项研究总协调人,省发展和改革委毛光烈主任和省政府楼小东副秘书长担任协调人。该项研究由省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组织,省经济建设规划院、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承担总报告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在省级有关部门和环杭州湾六市的积极配合下,总报告起草小组于2003年8月完成了该项研究的总报告。 一、区域发展背景和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其他论文文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 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 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 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 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 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 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城市战略规划研究

城市战略规划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城市化、环境动态化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城市成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国家和地区的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的竞争;另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城市竞争的范围和程度。而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下,城市要获得长远的、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针对多变的环境进行长远的谋划。我国现有的以城市物质形体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体系已难以为城市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有效的指导,引入为城市长远发展而制定的城市战略规划,可以解决形体规划指导作用不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情况下城市发展等问题。 城市战略规划目前尚无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框架,尤其是我国的城市战略规划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于是选择城市战略规划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新的、更能指导城市发展、较为完善的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体系和模式。主要任务是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在充分论证城市企业化趋势的前提下,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构筑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式,并从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角度,对城市各个组成部门的战略规划进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对战略的概念与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各类活动的战略定义,认为战略是针对人类各类活动,为达到一定目标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谋划。 城市发展是综合性的人类活动,城市发展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城市发展具有长期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符合战略的特征,所以也能应用战略规划的手段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谋划。城市战略规划就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而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本研究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城市战略规划结合,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城市战略规划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战略规划的模式:即城市战略规划的内容可以划分成城市总体战略(主要内容为城市战略远景与战略目标);城市竞争战略(主要内容为城市竞争力及在竞争环境中的策略选择);城市部门战略(包括城市经济战略、城市社会战略、城市建设战略和城市生态战略)。编制的基本程序可分为:资料调查——资料分析、问题诊断——战略分析、战略制订——战略实施——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研究提出在城市战略规划中应将原有重视的城市性质定位的规划模式,改变

嘉定区创业投资大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嘉定区大孵化器发展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嘉孵发[2013]2号 关于印发《嘉定区创业投资大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新城,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相关公司: 现将《嘉定区创业投资大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嘉定区大孵化器发展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二O一三年十月十二日 主题词:大孵化器认定办法通知 嘉定区大孵化器发展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10月12日印

嘉定区创业投资大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营造良好的区域创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助推企业加速成长和壮大,促进产业能级优化提升,依据《嘉定区创业投资大孵化器发展战略指导意见》,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创业投资大孵化器(以下简称“大孵化器”)是指经认定的具备孵化条件和功能的促进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类服务机构。系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企业对发展空间、商业模式、资本运作、人才资源、技术合作、生产经营等方面创业创新需求的新型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旨在助推企业加速发展、做强做大,促进新兴产业集约式发展。 第三条大孵化器内的孵化企业(以下简称“在孵企业”)是指在大孵化器内注册、办公,符合区域产业引进和发展方向的创业创新企业。 第二章功能 第四条大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在孵企业为服务对象,搭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经营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开展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聚集优势创业资源,帮助和支撑企业快速发展,为社会培育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第五条大孵化器分为综合型与专业型两种。专业型大孵化器是指围绕某一特定技术领域,在孵化对象、孵化条件、服务内容和管理团队上实现专业化,培育和发展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的高、特、新企业的一种创业创新孵化载体,并逐步发展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加速器。 第三章认定条件 第六条申请认定大孵化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大孵化器的目标、性质、定位及发展方向明确并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及布局,符合本办法第二条所规定的条件;(二)领导班子得力,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以上; (三)大孵化器自身拥有200万元以上的种子资金;并建立或引进一定的产业引导基金; (四)具有可自主支配孵化场地,其中孵化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专业孵化器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其中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场地面积应占孵化器可自主支配场地面积的60%以上(含60%); (五)大孵化器孵化企业不少于30家,专业型大孵化器孵化企业不少于20家; (六)服务设施齐备,服务功能齐全,可为企业提供资本、信息、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专题】天津空间发展战略和文化中心设计方案 一总体战略 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 -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

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 (一)双城双港 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中心城区通过有机更新,优化空间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滨海新区核心区通过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实现城市功能的跨越,成为服务和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北港区包括北疆港区、南疆港区、东疆保税港区以及临港工业区(含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旅游和客运等综合功能以及重型装备制造业。南港区是指独流减河以南规划建设的新港区,近期主要依托石化、冶金等重化工,建设工业港区,远期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区。 通过“双城”战略,加快滨海新区核心区建设,与中心城区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实现市域空间组织主体由“主副中心”向“双中心”结构转换提升,构成双城发展的城市格局,促进北方经济中心建设。 通过“双港”战略,加快南港区建设,扩大天津港口规模,培育壮大临港产业,调整优化铁路、公路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城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欧亚大陆桥优势,进一步密切与“三北”腹地和中西亚地区的交通联系,加快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港口对城市和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

2020年(发展战略)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

(发展战略)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

建德市大城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审议稿) 引言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壹种世界性现象,世界发达国家无壹例外地经历过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21世纪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表现出区域城市化、城市区域化、城市区域网络化的趋势和特征。国家“十壹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把城镇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我省也提出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城镇集聚。杭州市提出了“壹化带四化”、“壹化七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网络化大均市和城市国际化建设,合力推进五县市发展。从上世纪末以来,建德市壹直把加快推进城市化放于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于新型城市化潮流中,如何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小城镇集群发展和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壹体化,成为建德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壹个重大战略问题。 建德地势狭长,地形破碎,地理特征特殊,城市化发展应由主城区单极化发展向多极化发展转变,这是建德城市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杭黄铁路、临金高速、十里埠综合作业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洋溪、下涯、杨村桥、梅城等乡镇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现,这壹区域,位于建德主城区以东,城镇较为密集,人口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环境优美,

竞争活力和发展潜力较强,具备率先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壹体化的自然禀斌和客观条件。通过加快对这壹区域的规划建设,该区域必将成为杭州乃至浙江西部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区域,也是建德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载体。因此,提出大城东新城发展思路、加快新城规划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第壹章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 壹、规划依据 《杭州市域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杭州西南部中小城市集群发展规划研究》、《建德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建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建德市“十壹五”交通发展规划》、《“俩江壹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规划》、《建德市“十壹五”旅游发展规划》、《建德市环“三江口”经济圈发展规划》、《建德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 二、规划范围 杭新景高速新安江出口以东,以新安江和320国道为主轴,涵盖洋溪、下涯、杨村桥、梅城、三均五个乡镇(街道)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约120平方km。 三、规划期限 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基准年为2009年。 四、规划目的

(发展战略)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摘要) 一、指导思想及特点 (2) (一)指导思想 (2) (二)特点 (2) 二、挑战和机遇 (3) (一)面临的挑战 (3) (二)面临的机遇 (3) 三、应对战略 (5) (一)宏观战略 (5) (二)中观措施 (5) 四、目标定位 (6) (一)上海的视野 (6) (二)嘉定的视野 (6) (三)目标定位 (7) 五、规模预测 (7) (一)人口规模 (7) (二)用地规模 (8) 六、空间布局 (9) (一)区域空间 (9) (二)嘉定新城 (12) (三)南部地区 (13) 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是上海新的城市规划形式。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同,战略规划是以规模和功能替代时间阶段进行规划研究,分析研究的面更广,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前瞻性、宏观性较强的具有一定理想色彩的战略构想,并成为相关规划研究和具体实施计划的纲领性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特点 (一)指导思想 1、从更大的地域广度和更深的空间广度,通过对相关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充分剖析嘉定目前所处的地位、全面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不足; 2、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嘉定理想的发展定位和目标; 3、合理预测并提出发展规模; 4、提出战略性空间结构规划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城镇体系、公共活动中心体系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战略构想; 5、关注发展效率、速度与规模的问题; 6、关注宏观战略与实际推进的问题。 (二)特点 1、“跳出嘉定看嘉定” 按照市委书记陈良宇同志在郊区工作会议上的要求,本次规划编制特别强调不能就嘉定论嘉定,而是要放到整个上海、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统盘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嘉定中长期发展的方向,拓宽嘉定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2、城乡一体化、全域城市化 上海已经跨越集中发展中心城区的阶段,进入整体谋划市域6340平方公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嘉定的定位不再是大都市的乡村,而应着眼于区域城市化,以适应区域功能定位为主导,以城市空间体系替代传统的、满足于一镇一村自我发展的乡村城镇体系;以覆盖全区域的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替代传统的乡村型基础设施;以包括城镇、产业、人口、环境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规划替代传统的形态规划。 3、相对理想的“终极蓝图” 根据嘉定的战略发展定位,本次规划编制不再局限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针对2015年或2020年的时间节点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和人口发展的规模指标,而是承接嘉定历史的轨迹,立足当前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嘉定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能力以及土地、人口以及环境容量,充分吸收先进思想和理念,描绘一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相对理想的“终极蓝图”,体现“历史纵深感”。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增长很快,高速城市化是增长早期的特点。 2. 2 国外典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战略选择案例。 (1)美国区域开发的“均衡”战略。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项目背景 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那个地点将成为21世纪杰出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区域核心都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都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持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进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进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2000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但从进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时期的特点,距现代都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 按照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都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都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都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和谐进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都市群。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大城区”的构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市主城区范畴为东莞都市总体规划范畴2 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

一.从“基地”到“名城”——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东莞的的经济尽管发达,但都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莞同意了大量香港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香港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专门是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东莞已成为全球有阻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升的趋势。 城区的都市功能和设施水平对行政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辐射力不强,造成本市大的城镇经济实力,小的中心都市职能。沿交通干线进展的城镇几乎连成了片,包围着农村。都市与农村,高楼大厦与村民小楼在那个地点积聚、碰撞。快速蔓延的都市化相伴着的是基础设施短缺、环境恶化和建设布局的纷乱。 总而言之,东莞的主城区和沿路连绵进展形成的“大城镇区”,实质上是小都市进展和众多村镇城镇化基础上形成的城镇集合体。因此都市功能不强,与其集合形成的总体都市形状规模(大都市)远不相称。 进入21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都市”作为新时期的进展战略目标,正是适应了时代进展的要求,是东莞宏观进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从东莞实际看,近期在全市全面开展现代化都市建设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将中心城区、同沙水库区和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大主城区,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一定能对全市的都市进展和产业进步起到专门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区域竞争态势与都市功能定位 在国内的区域竞争中,珠江三角洲的对手是长江三角洲,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差不多受到长江三角洲的有力挑战。上海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日渐提升,这种“中心优势”与珠江三角洲的“边界优势”形成鲜亮对

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招标文件公示 大连嘉誉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受大连市普兰店区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委托,为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编号)进行公开招标,现对该项目招标文件进行网上公示,在公示期内,针对其是否具有歧视性不公正条款或违法违规等内容,公开征求潜在投标人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本招标文件的严密性和严肃性。各潜在投标人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将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并加盖企业公章,传真至我单位。 招标文件附后。 招标人:大连市普兰店区城乡规划建设局 招标代理机构:大连嘉誉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普兰店区东环路号 电话: 传真: 邮箱: 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招标文件 (项目编号:) 采购人:大连市普兰店区城乡规划建设局 采购代理人:大连嘉誉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日期:二一七年三月

目录 招标公告……………………………………………………………………第一章投标人须知及前附表………………………………………………第二章合同条款及合同格式………………………………………………第三章项目需求及技术要求……………………………………………第四章投标文件格式…………………………………………………

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招标公告 大连嘉誉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受大连市普兰店区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委托,就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公开招标,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投标人报名参加投标。 一、项目编号: 二、项目内容: 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暨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具体见招标文件)。 采购预算:万元(其中普兰店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万,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 细规划万)。(投标人报价超出采购预算的,按无效投标文件处理) 三、投标人的资格要求 ()投标人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城市规划编制甲级 资质的独立法人单位,无不良记录; ()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国家注册规划师资格和高级工程师职称; ()外地(大连市以外)投标人须具有在大连地区工商部门注册的服务机构;如果 外地投标人在大连地区没有服务机构,也可以与本地具有城市规划编制甲级资质的独立 法人单位组成联合体进行投标。 注:①本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 ②经检察机关查询三年内有行贿犯罪记录的不得参加本项目。 ③截至年月日经“信用中国”网站()、“信用辽宁”网站(“信用大连”网站()、“中 国政府采购网”网站()查询,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 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不得参加本采购项目。 有意报名的投标人必须在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会员注册。注册链接: 。 电子标的项目投标人需要办理锁,使用投标工具制作投标文件,并在投标文件中使用签章。锁办理链接: 投标人通过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会员登录并在“填写投标信息”菜单中进行网上 报名。具体操作手册链接: 四、报名要求: 供应商须通过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通过后购买招标文件时 须携带①报名回执单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三证合一的不需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三证合一的不需提供)、资质证书副本③法定代表人身份

上海市嘉定区城市建设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海市嘉定区城市建设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框架提纲】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嘉定加速城市化、推进产城融合的关键时期,是嘉定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嘉定的城市建设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上海市嘉定区城市建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嘉定今后五年城市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部分“十一五”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嘉定的城市建设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为嘉定“十二五”期间加速城市化、推进产城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新城建设渐入佳境【新城公司牵头】 土地储备与出让 基础设施建设 住宅和商业地产开发 社会事业建设 绿化景观建设 二、交通发展取得突破【建交委牵头】 铁路(京沪高速、沪宁城际)【建交委】

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一期、13号线)【轨道公司】 常规公交(长途客运站、公交枢纽、线网调整)【交通局等】 骨干道路(G2、曹安公路及下立交、沪太公路,胜辛路、昌吉东路蕴藻浜大桥,嘉盛路,阿克苏路、伊宁路等)【建交委/轨道公司/新城公司等】 三、房地产开发成为热土【房管局牵头/规土局/新城公司/轨道公司等】 四大重点区域(新城主城区、安亭地区、南翔地区、江桥地区) 交通枢纽(站点) 动迁配套房 保障性住房 旧小区综合改造 四、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土局】 污水收集与处理【水务局】 垃圾收集与处理【绿化市容局】 水利建设与河道整治【水务局】 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环保局】 绿化与林业建设【绿化市容局】 供水设施(输送、制水)【水务局】 五、城市管理形成机制【建交委/绿化市容局/规土局等】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关注内容: 1、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定性、定位、定向。 2、重点关注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生态格局、交通系统。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战略目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城市建设指标 战略重点:城市竞争中的优势领域,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城市空间结构与拓展方向 战略措施:基本产业政策,结构产业机构调整,空间布局的改变,空间开发的顺序,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区域分析内容与方法 城市发展是城市空间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的综合体现。城市发展条件分析是研究与评价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对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开放观——城市发展的区域在市场,不是行政属地 竞争观——扩大影响,争取腹地 整体观——区域一体,城乡一体 动态观——区域随市场而变 自然因素:包括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因素:包括历史沿革、社会制度、人口发展、地方文化传统、民俗民风 经济要素:经济总量、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产业布局、经济增长等常用分析方法 区位分析方法:地理位置、空间距离关系、空间相对关系 自然条件分析方法:因子综合法、用地评定法、环境综合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城市演变分析 动态分析: 系统分析: 图表分析: 模型分析及概念模型分析 两个常用模型:SWOT分析与城镇发展综合条件评价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火田镇发展条件SWOT分析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有奖问卷调查 一、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了解程度及评价 1、您对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2、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设的信息(可多选) A、报纸 B、电视 C、网站 D、政府文件 E、会议 F、从别人那里听说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觉得近年来菏泽市城市建设怎么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D较差E、很差 4、您对菏泽市的工业布局一一菏泽市城东工业园(菏泽市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区(牡丹工业园区)的看法是? A、合理 B、不合理,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5、在您日常出行、工作、生活中,与哪个城市联系较为紧密? A、济宁 B、济南 C、郑州 D、商丘 E、徐州 F、濮阳 G、开封 H、其他______________ 6您到这些城市的主要目的: A、工作需要 B、探亲访友 C、购物休闲 D、交通换乘 E、其他 7、您觉得菏泽城区应重点向哪个方向拓展? A、向东 B、向西 C、向北 D、向南 E、主要致力于现有建成区的提升改造 8、您认为菏泽目前旧城改造进行得如何?

9、您认为菏泽目前新区建设进行得如何? A、好 B、不好,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10、您认为目前菏泽市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限选三项) A、大力发展工业 B、加快住宅建设 C、改善城市交通 D、增加各种公共服务设施 E、加快新区建设 F、加快老城区改造 G、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等开敞空间H、保留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I、保护生态环境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菏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 II、您认为近年来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速度怎样? A、最快 B、较快 C、一般 D、较慢 12、您认为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的优势有哪些?(可多选) A、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 B、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向上 C、石油化工基础较好 D、煤炭资源丰富 E、林业资源丰富 F、牡丹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G、农业基础较好 H、生态环境优越 I、城市建设品质较好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有关 政策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4、您对巨野-东明产业长廊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5、您认为巨野-东明产业长廊有哪些优势(可多选): A、煤炭资源丰富 B、石油化工 C、交通便捷 D、产业基础较好 E、农林业资源丰富 F、现有城镇发展基础较好

东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东莞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项目背景 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这里将成为21世纪卓越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区域核心城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不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东莞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东莞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2000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但从发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阶段的特征,距现代城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 根据广东省委指示,东莞要抓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城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转变,并与广州、深圳协调发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城市群。在此基础上,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张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东莞“大城区”的构想。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东莞市主城区范围为东莞城市总体规划范围2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

一.从“基地”到“名城”——东莞宏观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东莞的的经济虽然发达,但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东莞接受了大量香港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香港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尤其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东莞已成为全球有影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高的趋势。 城区的城市功能和设施水平对行政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辐射力不强,造成本市大的城镇经济实力,小的中心城市职能。沿交通干线发展的城镇几乎连成了片,包围着农村。城市与农村,高楼大厦与村民小楼在这里积聚、碰撞。快速蔓延的城市化伴随着的是基础设施短缺、环境恶化和建设布局的混乱。 总而言之,东莞的主城区和沿路连绵发展形成的“大城镇区”,实质上是小城市发展和众多村镇城镇化基础上形成的城镇集合体。所以城市功能不强,与其集合形成的总体城市形态规模(大城市)远不相称。 进入21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城市”作为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东莞宏观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从东莞实际看,近期在全市全面开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将中心城区、同沙水库区和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大主城区,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一定能对全市的城市发展和产业进步起到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区域竞争态势与城市功能定位 在国内的区域竞争中,珠江三角洲的对手是长江三角洲,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已经受到长江三角洲的有力挑战。上海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日渐提升,这种“中心优势”与珠江三角洲的“边界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东莞面临的区域

上海市嘉定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20192020公示11页word

《上海市嘉定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2019~ 2020)》公示(图) 2019-11-5 一、本规划的目标和法律性质 嘉定新城是上海郊区近期重点发展建设的新城之一。主城区是嘉定新城的主体与核心,编制主城区总体规划旨在确定城市功能定位、规模、发展方向等重要内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规范和指导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 本规划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将成为指导城市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本规划。非经法定程序,任何部门与个人都无权擅自变更总体规划。 二、主城区规划期限、范围、城市发展规模 (一)规划期限 2019年至2020年,近期至2019年。 (二)规划范围 北至规划森林大道、南至蕰藻浜、东至浏翔公路、西至嘉松北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2平方公里。 (三)主城区发展规模 至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66.8平方公里。 三、主城区功能定位和布局: (一)功能定位 以现代服务业、世界级体育休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核心,具有独特人文魅力和城市特色、强大的集聚力和持续的创新力的上海都市圈区域性核心城市。上海郊区发展战略的重点示范新城,嘉定组合式新城的主体与核心。

(二)发展目标 1、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生活居住和都市工业三大功能。提升和完善主城区的整体功能,使之成为组合新城的核心,并逐步建成为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色活动中心。 2、结合“F1”建设嘉定新城的核心区,构建上海郊区现代服务业的高地,将嘉定打造为文化之都、时尚之城,培育“动静相宜”、“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气质。 3、形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环境,营造生态化的生产、生活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空间布局 以北部老城区为基础,以南部区域公共活动中心为核心,近期重点推进南部区域公共活动中心以及北部菊园地区的建设;同时加强老城区改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体系,形成以重点地区建设为主、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实现整体均衡发展。 在空间上依托F1赛车场和城市交通骨架形成北部城区、南部城区、F1体育休闲区、生态文化公园、都市产业区和绕城森林六大分区。 四、公共活动中心体系规划 (一)城市功能活动轴线 1、嘉定市级工业区(北区)—主城区—南翔 2、安亭—主城区—宝山 3、延伸并丰富现有“十字加环”空间格局中的“十字”型轴线。 (二)公共活动中心 在新城核心区建设区域公共活动中心,作为整个嘉定新城的城市中心,并辐射周边地区;在嘉定现有城区内形成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新建若干社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三)专业中心 1、嘉定南门行政体育专业中心。 2、嘉定菊园商贸服务专业中心。 3、F1赛车场体育休闲专业中心。 五、主城区分区发展对策 (一)北部城区

新形势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作者:金剑时间:2004-7-9 9:54:21阅览次数:32 【内容提要】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 形势下,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应遵循的原则和应采取的对策措 施。 【摘要题】园区建设 【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and countermeasures to be taken by ETDZ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being coming,and China becoming members of WTO and world economy unification. 【关键词】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对策措施 ETDZ/development strategy/countermeasures 18年前,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奠基;18 年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8年后的今天,经济技术开发区又该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20世纪60年代以来,知识和科技在经济生 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形成“知识产业”、“智力经济”等一系 列概念。一般认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是推动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由知识经济社会的本质所 决定,社会和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很大变化,最根本的变化则体现在 知识经济条件下对创新型劳动力的无限需求和非创新型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之 间的矛盾。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劳动的最突出特点是创新,创新活动分布广泛, 各行各业都存在创新,但社会对创新型劳动力的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社会上 存在着对创新型劳动力的近于无限的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大部分劳动者 只能向社会提供总需求量相当少的非创新型劳动,非创新型劳动的供给相对于 其需求来说几乎是无限的。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存在非创新型劳动的无限供 给,另一方面又存在对创新型劳动的无限需求,二者同时存在,但却由于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