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X射线能谱(波谱)分析技术

第五章 X射线能谱(波谱)分析技术

5.1 X射线(波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X射线的产生:

连续X射线电子束在原子实(由原子核与紧密束缚的电子组成)的库仑场中减速,形成能量连续的X射线谱,

其能量从零延伸到入射电子束的能量值

特征X射线电子束与内壳层电子相互作用驱出

束缚电子,使原子处于激发态,并在电子壳层内留出一个空位。在随后的去激过程中,某个外层电子发生跃迁填充这个空位.这个跃迁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原子以发射X射线或者

发射一个俄歇(俄歇(Auger))电子的形式释放能量。由于

发射X射线的能量与原子中确定能级间的能量差有关,所以这

种X射线称为特征X射线

X射线作为电磁辐射,其能量E与波长λ的关系λ=hc/eE=1.2398/E(nm)

式中:

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e为电子电荷,

E是以keV为单位的能量,λ的单位为nm。

由于用作X射线显微分析的谱仪包括波长谱仪(WDS)和能量谱仪(EDS),所以通常用波长(nm或?)或者能量(keV)单位描述X射线。

在任何能量E 或波长λ处的X 射线连续谱的强度I cm 由Kramers (1923)给出: 一、连续谱X 射线 E E E Z i Z i I o cm /)(~]1)/[(~min --λλ式中

i 为电流, 为靶的平均原子序数。

连续辐射强度随原子序数的上升而增加,是因为与低原

子序数的原子相比,重原子实(核与内层电子)中的库仑场强度较高的缘故,连续谱强度还直接随电子束的数量发生变化,即随束流i B 直接变化。因为连续谱形成各被测特征信号

的背底,所以连续谱辐射的高度对确定某个元素的最小检测限起着重要作用,通常认为连续谱有碍于分析。

二、特征X射线

一个高能电子束与原子相互

作用,引起一个内层电子发射,

该原子在随后的去激过程中产

生特征X射线。具有足够能量

的电子束可驱出内层(K、L或

M)的电子,使原子处于电离

或激发态。电子在电离后约重

10-12s内复原到基态(最低能

量状态)。在复原过程中,电

子从某一壳层跃迁到另一壳层,

这些跃迁导致某种可能的结果:

激发态原子的多余能量将以电

磁波辐射的光子形式释放出来。

该光子的能量等于在跃迁过程

中有关壳层间的能量差,对于

内层电子的跃迁,该光子的能

量正好处于X射线电磁波的谱

段内。

(a)临界电离能

当一个电子离开某个壳层并且从原子中出射时,就发生电离,由于主壳层和次壳层的能量是严格确定的,所以从某个壳层激发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也是确定值,该值称为临界电离能(或X射线吸收能)。每个主壳层和次壳层需要不同的临界电离能。

(b)特征X射线的能量

莫塞莱(Moseley,1913,1914):

由辐射跃迁而发射的X射线称为特征X射线,因为它的特定能量(和波长)表示了某个被激发元素的特征。壳层的能级随原子序数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即使相邻原子序数的原子其壳层间的能级差也有显著的变化。

λ=B/(Z—C )2

式中

B和C为常数,对于每个线系,它们的值不同;

λ为特征X射线的波长。

(c)X射线谱线系

(d)谱线权重

虽然许多可能的跃迁能够填补壳层中出现的空位,从而产生不同能量的X射线,例如Kα和Kβ,就有多达25条不同的L谱线,每种类型的跃迁的几率,也有相当大的差别。我们用“谱线权重”表示形成某系谱线的相对几率,即引起某壳层电离的几率。

对谱线权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元素只有相当少的一组强X射线谱线,许多跃迁虽然都可能发生,但在分析中通常只能测定这些“主要谱线”。某个线系的一些弱谱线有可能存在于未知谱中,知道这点非常重要,否则会把这些低强度谱线误解为样品中的微量元素。

三、X射线产生的深度

特征X射线大部分产生在相互作用区内,这个相互作用区是由于电子在固体中的散射而形成的。为了预计X射线的产生深度,或“X射线的产生范围”和X射线源的大小(X射线空间分辨率),必须知道电子的穿透情况。电子的穿透范围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K值与材料参数有关,n值在1.2到1.7之间变化。

在铝、铜和金中,Al Kα、Cu Kα、Cu Lα和Au Lα谱线的X射线产生范围与束能量的函数关系

5.2 能量谱仪 莫塞莱定律 莫塞莱(Mosely 1913,1914)发现,由辐射跃迁而发射的X 射线,因为它特定能量(和波长)表示了某个被激发元素的特征。壳层的能级随原子序数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即使相邻原子序数的原子其壳层间的能级差也有显著的变化,各种元素的特征X 射线波长λ与原子序数Z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

(σλ

-=Z K hc

式中: K 、h 、σ ――为常数

C ―光速 Z ―原子序数 λ―波长

只要能测出特征X 射线的波长,便可求出原子序数Z ,进而确定试样特征X 射线发射区中所含的化学元素。

特征X 射线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

式中 E―X光子能量 λ―特征X 射线波长

C―光速 H―普朗克常数

测量X 射线光子能量和测量X 射线波长是等价的。

以布拉格衍射为依据利用分光晶体,对特征X 射线波长进行分光,一般称波长色散法,所用仪器叫X 射线波谱仪(WDS );用半导体检测器对特征X 射线能量进行分光,称能量色散法,所用仪器叫X 射线能谱仪(EDS )。

λ

c

h E =

X射线能谱仪的结构原理

5.3 波长谱仪

布拉格(Bragg)方程: 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 X光子以θ入射角射入晶面发生衍射。

2dsinθ=nλ

式中λ--特征X射线波长θ--衍射X射线与衍射晶面夹角(布拉格角)

d--分光晶体晶面间距 n--衍射级数,为整数1、2、……

X射线波谱仪的结构原理

5.4 波谱仪(WDS)与能谱仪(EDS)的对比

波谱仪(WDS)的能量分辨率(优于10eV)、检测

限(0.1~0.001%WT)、定量分析精度(0.1~0.2%)比较高,但它要求试样表面平整光滑、其分析速度较慢(30分钟左右)、其空间分辨率较低(最小分析区域Φ1μm以上);能谱仪(EDS)的能量

分辨率(优于140eV)、检测限(1~0.5%WT)、

定量分析精度(5~0.5%)比较低,但它对试样表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可分析凸凹不平的试样)、其分析速度快(1分钟即可完成采谱、定性、定量分析)、其空间分辨率较高(最小分析区域Φ数百?~0.1μm)。

波谱仪(WDS)检测元素范围是:4Be~92U;早期

的能谱仪(EDS)只能检测11Na~92U范围内的元素,现在的能谱仪也能对轻元素进行检测,检测元素范围为:4Be~92U。

X射线微区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检测限:

WDS: 0.1~0.001%WT

EDS: 1~0.5%WT

结果归一化:

弱峰、重叠峰的定性:

(完整版)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第18章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18.1 引言 固体表面分析业已发展为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特别是对于固体材料的分析和元素化学价态分析。目前常用的表面成分分析方法有: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俄歇电子能谱(AES),静态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离子散射谱(ISS)。AES 分析主要应用于物理方面的固体材料科学的研究,而XPS的应用面则广泛得多,更适合于化学领域的研究。SIMS和ISS由于定量效果较差,在常规表面分析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近年随着飞行时间质谱(TOF-SIMS)的发展,使得质谱在表面分析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加。本章主要介绍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实验方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也被称作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SCA)。该方法是在六十年代由瑞典科学家Kai Siegbahn教授发展起来的。由于在光电子能谱的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贡献,1981年,Kai Siegbahn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三十多年的来,X射线光电子能谱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上都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XPS已从刚开始主要用来对化学元素的定性分析,业已发展为表面元素定性、半定量分析及元素化学价态分析的重要手段。XPS的研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化学分析,而扩展到现代迅猛发展的材料学科。目前该分析方法在日常表面分析工作中的份额约50%,是一种最主要的表面分析工具。 在XPS谱仪技术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X射线源上,已从原来的激发能固定的射线源发展到利用同步辐射获得X射线能量单色化并连续可调的激发源;传统的固定式X射线源也发展到电子束扫描金属靶所产生的可扫描式X射线源;X射线的束斑直径也实现了微型化,最小的束斑直径已能达到6μm大小, 使得XPS在微区分析上的应用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图像XPS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XPS在新材料研究上的应用。在谱仪的能量分析检测器方面,也从传统的单通道电子倍增器检测器发展到位置灵敏检测器和多通道检测器,使得检测灵敏度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广泛采用,使得采样速度和谱图的解析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XPS具有很高的表面灵敏度,适合于有关涉及到表面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元素化学价态的研究。此外,配合离子束剥离技术和变角XPS技术,还可以进行薄膜材料的深度分析和界面分析。因此,XPS 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材料,机械,电子材料等领域。 18.2 方法原理 X射线光电子能谱基于光电离作用,当一束光子辐照到样品表面时,光子可以被样品中某一元素的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所吸收,使得该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以一定的动能从原子内部发射出来,变成自由的光电子,而原子本身则变成一个激发态的离子。在光电离过程中,固体物质的结合能可以用下面的方程表示: E k = hν- E b - φs (18.1)

光电子能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第十四章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14.1 引言 X-射线光电子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简称为XPS),经常又被称为化学分析用电子谱(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简称为ESCA),是一种最主要的表面分析工具。自19世纪60年代第一台商品化的仪器开始,已经成为许多材料实验室的必不可少的成熟的表征工具。XPS发展到今天,除了常规XPS外,还出现了包含有Mono XPS (Monochromated XPS, 单色化XPS,X射线源已从原来的激发能固定的射线源发展到利用同步辐射获得X射线能量单色化并连续可调的激发源), SAXPS ( Small Area XPS or Selected Area XPS, 小面积或选区XPS,X射线的束斑直径微型化到6μm) 和iXPS(imaging XPS, 成像XPS)的现代XPS。目前,世界首台能量分辨率优于1毫电子伏特的超高分辨光电子能谱仪(通常能量分辨率低于1毫电子伏特)在中日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研制成功,可以观察到化合物的超导电子态。现代XPS拓展了XPS的内容和应用。 XPS是当代谱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它除了可以根据测得的电子结合能确定样品的化学成份外,XPS最重要的应用在于确定元素的化合状态。XPS可以分析导体、半导体甚至绝缘体表面的价态,这也是XPS的一大特色,是区别于其它表面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此外,配合离子束剥离技术和变角XPS技术,还可以进行薄膜材料的深度分析和界面分析。XPS表面分析的优点和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⑴固体样品用量小,不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从而避免引入或丢失元素所造成的错误分析 ⑵表面灵敏度高,一般信息采样深度小于10nm ⑶分析速度快,可多元素同时测定 ⑷可以给出原子序数3-92的元素信息,以获得元素成分分析 ⑸可以给出元素化学态信息,进而可以分析出元素的化学态或官能团 ⑹样品不受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限制等 ⑺是非破坏性分析方法。结合离子溅射,可作深度剖析 目前,XPS主要用于金属、无机材料、催化剂、聚合物、涂层材料、纳米材料、矿石等各种材料的研究,以及腐蚀、摩擦、润滑、粘接、催化、包覆、氧化等过程的研究,也可以用于机械零件及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材料表面污染物分析等。 14.2 基本原理 XPS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光电定律。用一束具有一定能量的X射线照射固体样品,入射光子与样品相互作用,光子被吸收而将其能量转移给原子的某一壳层上被束缚的电子,此时电子把所得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结合能和功函数,余下的能量作为它的动能而发射出来,成为光电子,这个过程就是光电效应。 该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hγ=E k+E b+E r(14.1) 式中: hγ:X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γ为光的频率);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1 引言 固体表面分析业已发展为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特别是对于固体材料的分析和元素化学价态分析。目前常用的表面成分分析方法有: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俄歇电子能谱(AES),静态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离子散射谱(ISS)。AES分析主要应用于物理方面的固体材料科学的研究,而XPS的应用面则广泛得多,更适合于化学领域的研究。SIMS和ISS由于定量效果较差,在常规表面分析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近年随着飞行时间质谱(TOF-SIMS)的发展,使得质谱在表面分析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加。本章主要介绍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实验方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也被称作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SCA)。该方法是在六十年代由瑞典科学家Kai Siegbahn教授发展起来的。由于在光电子能谱的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贡献,1981年,Kai Siegbahn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三十多年的来,X射线光电子能谱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上都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XPS已从刚开始主要用来对化学元素的定性分析,业已发展为表面元素定性、半定量分析及元素化学价态分析的重要手段。XPS的研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化学分析,而扩展到现代迅猛发展的材料学科。目前该分析方法在日常表面分析工作中的份额约50%,是一种最主要的表面分析工具。 在XPS谱仪技术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X射线源上,已从原来的激发能固定的射线源发展到利用同步辐射获得X射线能量单色化并连续可调的激发源;传统的固定式X射线源也发展到电子束扫描金属靶所产生的可扫描式X射线源;X射线的束斑直径也实现了微型化,最小的束斑直径已能达到6 m 大小, 使得XPS在微区分析上的应用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图像XPS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XPS在新材料研究上的应用。在谱仪的能量分析检测器方面,也从传统的单通道电子倍增器检测器发展到位置灵敏检测器和多通道检测器,使得检测灵敏度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广泛采用,使得采样速度和谱图的解析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XPS具有很高的表面灵敏度,适合于有关涉及到表面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元素化学价态的研究。此外,配合离子束剥离技术和变角XPS技术,还可以进行薄膜材料的深度分析和界面分析。因此,XPS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材料,机械,电子材料等领域。 2 方法原理 X射线光电子能谱基于光电离作用,当一束光子辐照到样品表面时,光子可以被样品中某一元素的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所吸收,使得该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以一定的动能从原子内部发射出来,变成自由的光电子,而原子本身则变成

波谱分析概论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波谱分析概论》课程作业 姓名: 学 号: 年级: 2014秋药学 学习中心: 衢州学习中心 —————————————————————————————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 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答:有n 电子和π电子。能够发生n →π*跃迁。从n 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能产生R 带。 跃迁波长在250—500nm 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2)(1)及 NHR 3CH CH OCH 3 CH 及CH 3CH CH 2 答:(1)的后者能发生n →π*跃迁,吸收较长。 (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 →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乙醇中)。 (C)(B)(A)入max =420 εmax =18600入max =438 εmax =22000入max =475 εmax =320003N N N NO HC 32(CH )2N N N NO H C 32(CH )2 232(CH )(CH )23N N N NO

答:B 、C 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 二、分析比较 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CH CH 32 (A)(B) 答:(A )和(B )中各有两个双键。(A )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 就能发生π→π共轭。而(B )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所以 (A )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 )则比较短。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 →π*跃迁及π→π* 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 答:对n →π*跃迁来讲,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紫移。而π→π *跃迁中,成键轨道下,π反键轨道跃迁,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会发生红移。 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某酮类化合物λ hexane max =305nm ,其λEtOH max =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n→π*跃迁还是π→π*跃迁引 起的? 答:乙醇比正己烷的极性要强的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从305nm 变动到 307nm ,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它发生了红移。化合物当中应当是π→π反键轨道的跃迁。 第二章 红外光谱 一、回答下列问题: 1. C —H ,C —Cl 键的伸缩振动峰何者要相对强一些?为什么? 答:由于CL 原子比H 原子极性要大,C —CL 键的偶极矩变化比较大, 因此C —CL 键的吸收峰比较强。 2. νC═O 与νC═C 都在6.0μm 区域附近。试问峰强有何区别?意义何在? 答:C=C 双键电负性是相同的,C=O 双键,O 的双键电负性比C 要强。在振动过程中, 肯定是羰基的偶极矩的变化比较大,所以羰基的吸收峰要比C=C 双键的强的多。

案例解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八大应用!

【干货】玩转XPS丨案例解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八大应用! 表面分析技术 (Surface Analysis)是对材料外层(the Outer-Most Layers of Materials (<100nm))的研究的技术。 X射线光电子能谱简单介绍 XPS是由瑞典Uppsala大学的K. Siegbahn及其同事历经近20年的潜心研究于60年代中期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表面分析仪器和方法。鉴于K. Siegbahn教授对发展XPS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他被授予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激发光电子的原理 XPS现象基于爱因斯坦于1905年揭示的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由于这方面的工作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ntgen,l845-1923)于1895年发现的,他由此获得了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全称为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是一种基于光电效应的电子能谱,它是利用X射线光子激发出物质表面原子的内层电子,通过对这些电子进行能量分析而获得的一种能谱。 这种能谱最初是被用来进行化学分析,因此它还有一个名称,即化学分析电子能谱(ESCA,全称为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XPS谱图分析中原子能级表示方法 XPS谱图分析中原子能级的表示用两个数字和一个小字母表示。例如:3d5/2(1)第一个数字3代表主量子数(n); (2)小写字母代表角量子数; (3)右下角的分数代表内量子数j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谱图分析

一、X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X光电子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一定能量的X光照射到样品表面,和待测物质 发生作用,可以使待测物质原子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电子。该过程可用 下式表示: hn=Ek+Eb+Er (1) 其中:hn:X光子的能量;Ek:光电子的能量;Eb:电子的结合能;Er:原子的 反冲能量。其中Er很小,可以忽略。 对于固体样品,计算结合能的参考点不是选真空中的静止电子,而是选用费米 能级,由内层电子跃迁到费米能级消耗的能量为结合能Eb,由费米能级进入真 空成为自由电子所需的能量为功函数Φ,剩余的能量成为自由电子的动能Ek,式(1)又可表示为: hn=Ek+Eb+Φ(2) Eb=hn-Ek-Φ(3)仪器材料的功函数Φ是一个定值,约为 4 eV,入射X光子能量已知,这样, 如果测出电子的动能Ek,便可得到固体样品电子的结合能。各种原子,分子的 轨道电子结合能是一定的。因此,通过对样品产生的光子能量的测定,就可以 了解样品中元素的组成。元素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其结合能会有微小的差别,这种由化学环境不同引起的结合能的微小差别叫化学位移,由化学位移的大小 可以确定元素所处的状态。例如某元素失去电子成为离子后,其结合能会增加,如果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则结合能会降低。因此,利用化学位移值可以分析 元素的化合价和存在形式。 二、电子能谱法的特点 (1)可以分析除H和He以外的所有元素;可以直接测定来自样品单个能级光电 发射电子的能量分布,且直接得到电子能级结构的信息。(2)从能量范围看,如果把红外光谱提供的信息称之为“分子指纹”,那么电子能谱提供的信息可称 作“原子指纹”。它提供有关化学键方面的信息,即直接测量价层电子及内层 电子轨道能级。而相邻元素的同种能级的谱线相隔较远,相互干扰少,元素定 性的标识性强。 (3)是一种无损分析。 (4)是一种高灵敏超微量表面分析技术,分析所需试样约10-8g即可,绝对灵敏

波谱分析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波谱分析课程负责人刘博静 开课系部化学与化工学院教研室第一基础教研室 二0一五年九月一日

《现代波谱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现代波谱分析 英文名称:Modern Spectrum Analysis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选修课 总学时:36 (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总学分:2 二、课程简介 《现代波谱分析》是应用本科专业学生在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等课程知识后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有机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和拉曼光谱、紫外和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仪器简介与实验技术、基本规律与影响因素、谱图解析的基本程序与应用,以及谱图的综合解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波谱分析法的概念、作用以及各波谱之间的互相联系;掌握各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谱图特征;掌握应用四大波谱进行结构解析的基本程序;了解有关的实验技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综合运用所学波谱知识解决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和研发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已修课程: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分析化学 并修课程:工业分析食品分析 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题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讲解和期末考试,通过以上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四大谱图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

的识谱能力、综合运用所学波谱知识解决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毕业论文和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现代波谱分析手段、方法;掌握结构解析的原理、规律和过程;掌握波谱的特征数据和化合物结构的关系以及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单独或综合利用波谱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以讲授式为主,其它教学方法为辅。 五、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紫外光谱(4学时) 教学内容: 1、紫外光谱基本原理 2、紫外光谱仪 3、各类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 4、紫外光谱的应用 本章重点:紫外光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本章难点:紫外吸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因素;紫外光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第二章红外光谱(6学时) 教学内容: 1、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影响红外吸收频率的因素 3、红外光谱仪及样品制备技术 4、各类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光谱 5、红外图谱解析 6、拉曼光谱简介 7、红外光谱技术的进期及应用 本章重点:利用红外光谱判断常见简单化合物的官能团及结构。

波谱解析1-4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发色团 2. 化学位移 二、简答题: 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 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三、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max 为314nm (lg=),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A)(B) 四、下面为化合物A、B的红外光谱图,可根据哪些振动吸收峰推断化合物A、B 中分别存在哪些官能团? A: B:

五、归属下列化合物碳谱中的碳信号。(15) 六、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14H 14 S,其氢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并写出推导过程。(15分)

七、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3H 7 ON, 结合下面给出的图谱,试推断其结构,并写出简 单的推导过程。

波谱解析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发色团:从广义上讲, 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和(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叫做发色团。因常用的紫外光谱仪的测定范围是200~40Onm 的近紫外区, 故在紫外分析中,只有-* 和(或) n-* 跃迁才有意义。故从狭义上讲,凡具有π键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2. 化学位移:不同类型氢核因所处化学环境不同, 共振峰将分别出现在磁场的不同区域。实际工作中多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 ( 以磁场强度或相应的共振频率表示 ) 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 求其相对距离, 称之为化学位移。 二、简答题: 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 (1)鉴定是否为某已知成分 (2)鉴定未知结构的官能团 (3)其他方面的应用:几何构型的区别;立体构象的确定;分子互变异构与同分异构的确定。 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当照射 1H 核用的电磁辐射偏离所有l H 核的共振频率一定距离时 , 测得的13C-NMR(OFR) 谱中将不能完全消除直接相连的氢的偶合影响。此时,13C 的信号将分别表现为q (CH 3) , t (CH 2 ),d(CH),s(C)。据此,可 以判断谈的类型。 三、 A: 217(基值)+30(共轭双烯)+5×2(环外双键)+5×4(烷基)=277(nm) B: 217(基值)+30(共轭双烯)+36(同环二烯)+5×1(环外双键)+5×5(烷基)=313(nm) 其中,化合物B的计算值与给出的紫外吸收max (314nm)接近,因此,该化合物为B。 四、 A:约3520 cm-1 为酚羟基(或酚OH)的伸缩振动,表明有酚羟基(或酚OH);约1600,1580,1500,1450 cm-1 为苯环的骨架振动,表明有苯环。 B:约1750 cm-1 为酯羰基的振动吸收峰,表明有酯羰基。 五、 (C-1),(C-2),(C-3),(C-4),(C-5),(C-6) 六、 解析: C 14H 14 S Ω=14+1-(14/2) =8 1H-NMR中

波谱解析试题与答案

波普解析试题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 2.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 4.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 二、选择题。(10*2分=20分) 1.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3. 预测H 2 A、4 B、3 C、2 D、1 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4. 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 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 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 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和核磁 B、质谱和红外 C、红外和核磁 D、质谱和核磁 8. 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 a.CH2=CH2 b. c.HCHO d. A、a、b、c、d B、a、c、b、d C、c、d、a、b D、d、c、b、a 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 A. B. C. D.

X射线光电子能谱模板

第二十三章 X射线光电子能谱 1954年以瑞典Siegbahn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观测光峰现象,不久又发现了原子内层电子能级的化学位移效应,于是提出了ESCA(化学分析电子光谱学)这一概念。由于这种方法使用了铝、镁靶材发射的软X射线,故也称为X-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已成为表面分析中的常规分析技术,目前在催化化学、新材料研制、微电子、陶瓷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1 基本原理 固体表面分析,特别是对固体材料的分析和元素化学价态分析,已发展为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目前常用的表面成分分析方法有: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俄歇电子能谱(AES),静态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离子散射谱(ISS)。AES分析主要应用于物理方面的固体材料(导电材料)的研究,而XPS的应用面则广泛得多,更适合于化学领域的研究。SIMS 和ISS由于定量效果较差,在常规表面分析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近年随着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的发展,使得质谱在表面分析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X射线光电子能谱最初是由瑞典科学家K.Siegbahn等经过约20年的努力而建立起来的,因在化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被称为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ESCA)。由于最初的光源采用了铝、镁等的特性软X射线,该技术又称为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1962年,英国科学家D.W.Turner等建造出以真空紫外光作为光源的光电子能谱仪,在分析分子内价电子的状态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又用于固体价带的研究,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相对照,该方法称为紫外光电子能谱(UPS) XPS的原理是基于光的电离作用。当一束光子辐射到样品表面时,样品中某一元素的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使得该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以一定的动能从原子内部发射出来,成为自由电子,而原子本身则变成处于激发态的离子,如图23-1所示。在光电离过程中,固体物质的结合能可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 E b=hγ- E k -φs(23-1) 式中: E k为射出的光子的动能;hγ为X射线源的能量;E b为特定原子轨道上电子的电离能或结合能(电子的结合能是指原子中某个轨道上的电子跃迁到表面Fermi能级(费米能级)所需要的能量);φs为谱仪的功函数。 由于φs是由谱仪的材料和状态决定,对同一台谱仪来说是一个常数,与样品无关,其平均值为3 eV ~4eV。因此,(1)式可简化为: E b =hγ- E k’ (23-2) 由于E k’可以用能谱仪的能量分析器检出,根据式(23-2)就可以知道E b。在XPS分析中,由于X射线源的能量较高,不仅能激发出原子轨道中的价电子,还可以激发出内层轨道电子,所射出光子的能量仅与入射光子的能量及原子轨道有关。因此,对于特定的单色激发光源及特定的原子轨道,其光电子的能量是特征性的。当固定激发光源能量时,其光子的能量仅与元素的种类和所电离激发的原子轨道有关,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不同轨道上的电子的结合能不同。所以可用光电子的结合能来确定元素种类。图23-1表示固体材料表面受X射线激发后的光电离过程[1]。

波谱分析试题

波谱分析试题(A)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n→σ﹡ D、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 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结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 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 A、–CH2CH3 B、–OCH3 C、–CH=CH2 D、 -CHO 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 乙烷(0.80),其原因为:() A、诱导效应所致 B、杂化效应所致 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 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波谱分析答案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波谱分析法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卷评分标准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1、发色基团、助色基团和摩尔吸光系数; 2、红外活性振动和非红外活性振动; 3、自旋-晶格弛豫和自旋-自旋弛豫; 4、化学等价核和磁等价核 5、碳谱的γ-效应和NOE效应; 6、α裂解和i裂解 1、发色基团:能导致化合物在紫外及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基团,不论是否显出颜色都称为发色基团。例如,分子中含有π键的C=C、C≡C、苯环以及C=O等不饱和基团都是发色基团。(1分) 助色基团:本身不会使化合物分子产生颜色或者在紫外及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的一些基团,但这些基团与发色基团相连时却能使发色基团的吸收带波长移向长波,同时使吸收强度增加。通常,助色基团是由含有孤对电子的元素所组成,例如-NH2、-NR2、-OH、-OR等。(2分) 摩尔吸光系数;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2分) 2、红外活性振动:瞬间偶极矩变化不为零的振动。(2分)

非红外活性振动;分子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瞬间偶极矩的改变。(3分) 3、自旋-晶格弛豫:也叫纵向弛豫。指高能态的核将其能量转移到周围分子而转变成热运动,从而跃回到低能态的过程。(2分) 自旋-自旋弛豫:也叫横向弛豫。这种弛豫是通过相邻的同种核之间的能量交换实现的,发生这种弛豫时,各种能态的核的数目没有改变,核自旋体系的总能量也没有发生变化。(3分) 4.化学等价核:化学位移完全相同的核。(2分) 磁等价核:分子中的一组化学等价核,若它们对组外任何一个核都是以相同的大小偶合,则这一组核为磁等价核。(3分) 5、碳的γ-效应;当取代基处在被观察的碳的γ位,由于电荷相互排斥,被观察的碳周围电子云密度增大,δC向高场移动。(2分) NOE效应:当分子内有在空间位置上互相靠近的两个质子Ha和Hb时,如果用双共振法照射Hb,使干扰场的强度增加到刚使被干扰的谱线达到饱和,则另一个靠近的质子Ha的共振信号就会增加,这种现象称NOE。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二个质子空间位置很靠近,相互弛豫较强,当Hb受到照射达饱和时,它要把能量转移给Ha,于是Ha吸收的能量增多,共振信号增大。这一效应的大小与质子之间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当质子间距离超过时,就看不到这一现象。(3分) 6.α裂解:由游离基引发的均裂,是带电荷基团与α碳之间键的断裂。(2分) i裂解:由正电荷(阳离子)引发的碎裂过程,它涉及两个电子的转移,以酮类 的3分) R1+ O C R + 二、简述下列问题(每题5 分,共30分) 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xu

}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 1、化合物A 、B 质谱图中高质荷比区的质谱数据,推导其可能的分子式 解:分子离子峰为偶数62=? +M 表明不含氮或含有偶数个氮。 对于A ,1:3)(:)2(≈+M RI M RI ,所以分子中含有一个Cl 原子,不可能含氮。则根据 8.41.1100) () 1(==?+x M RI M RI ,得3,2==y x ,所以A 分子式C 2H 3Cl ,UN=1合理; 对于B ,4.4)2(=+M RI ,所以分子中可能含有一个S 原子,不可能含氮。则根据 8.38.01.1100) () 1(=+=?+z x M RI M RI ,6,2==y x ,所以B 分子式C 2H 6S ,UN=0合理。 | 2、化合物的部分质谱数据及质谱图如下,推导其结构 解: 1:6:9)4(:)2(:)(≈++M RI M RI M RI , 所以分子中含有两个Cl ,m/z=96为分子离子峰,不含氮。 根据 4.21.1100) () 1(==?+x M RI M RI ,2,2==y x ,分子式为C 2H 2Cl 2,UN=1,合理。 图中可见:m/z 61(M-35),RI(100)为基峰,是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l 得到的; m/z=36, 为HCl +;m/z=26(M-Cl 2), RI(34),是分子离子丢失Cl 2得到的,相对强度大,稳定,说明结构为CHCl=CHCl 。 ,

解: 分子离子峰m/z 185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基峰m/z 142=M43,丢失的碎片可能为(C 3H 7, CH 3 CO),若丢失碎片为 (CH 3 CO),则来源于丁酰基或甲基酮,结合分子中含氮元素,很有可能为酰胺类物质,那么就应该有很强的分子离子峰,而m/z 185峰较弱,所以,丢失的中 性碎片应该是(C 3H 7 ),来源于长链烷基,谱图中有而则m/z 29,43,57的烷基 m/z 142=A的组成, C x H y N z O w S S 3. 10 37 .0 1.1 100 ) ( )1 ( = + = ? + z x A RI A RI ,设z=1,则x=,若z=3,则x=,不合理。无 (A+2)峰,表明不含有卤素和氧硫,则A(m/z 142)组成为C 9H 20 N;m/z 57为 C 4H 9 +,m/z 44为CH 2 =N+HCH 3 ,m/z 100(A-C 3 H 6 ),M分子式(n-C 4 H 9 ) 3 N。 图谱解析: —

926242-波谱分析教程-质谱答案

第五章质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离子源中用电子轰击有机物,使它失去电子成为分子离子,最容易失去的电子是:A:电离电位小的电子 B:杂原子上的n电子 C:双键上的Л电子 σ电子 D:C-C键上的 σ电子。 E:C-H键上的 2.在质谱仪中,质量分析作用原理是: A:离子的质荷比(m / e),与轨迹曲线半径(R),磁场强度(H)和加速度电压(V)有定量的关系 B:固定H和V,(m / e)与R2成正比 C:固定R和V,m / e与H成正比 D:固定R和V,m / e与H2成正比 E:固定R和H,m / e与V成反比 3 在质谱图中,被称为基峰或标准峰的是: A:一定是分子离子峰 B:质荷比最大的峰 C:一定是奇电子离子峰 D:强度最小的离子峰 E:强度最大的离子 4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与化合物结构有关,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离子的分解活化能越高,则分子离子峰越强 B:分子离子热稳定性好,则分子离子峰越强 C:芳香烃及含双键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越强 D:同系化合物碳链越长,支链越多则分子离子峰越强 E:饱和醇类及胺分子离子峰弱 5下面五种化合物,分子离子峰最强的是: A:芳香烃B:共轭烯C:酰胺D:酯E:醇 6辨认分子离子峰,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是质量最大的峰 B:是丰度最大的峰 C:有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不出现 D:分子离子峰现相邻离子峰质量≥14质量单位 E:不含氮或偶数氮的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必为偶数 7 对烷的开裂规律,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一系列相差14质量单位的奇质量数的离子 B:直链烷烃质谱图上m / e 43或m / e 57峰的相对丰度最大 C:支链烷烃易发生β开裂 D:正碳离子的稳定性是

有机波谱分析知识点

名词解析 发色团(chromophoric groups):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它们能产生π→π*和n→π*跃迁从而你呢个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吸收。 助色团(auxochrome):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不吸收辐射,但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并增强其强度的基团,如羟基、胺基和卤素等。 红移(red shift):由于化合物结构发生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及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蓝移(blue shift):化合物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减弱的作用。 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红外光谱上的低频区通常称指纹区。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反映化合物结构上的细微结构差异。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但该区中各种官能团的特征频率不具有鲜明的特征性。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一些极性共价键,随着取代基电负性不同,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引起键的振动谱带位移,称为诱导效应。 核磁共振: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只有当把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并满足一定外在条件时才能产生。 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其相对距离称为化学位移。 弛豫:通过无辐射的释放能量的途径核由高能态向低能态的过程。 分子离子:有机质谱分析中,化合物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 基峰:质谱图中表现为最高丰度离子的峰。 自旋偶合:是磁性核与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键电子间接传递的,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 麦氏重排(McLafferty rearrangement):具有不饱和官能团 C=X(X为O、S、N、C 等)及其γ-H原子结构的化合物,γ-H原子可以通过六元环空间排列的过渡态,向缺电子(C=X+ )的部位转移,发生γ-H的断裂,同时伴随 C=X的β键断裂,这种断裂称为麦氏重排。 自旋偶合:是磁性核与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成键电子间接传递的,不影响磁性核的化学位移。 自旋裂分:因自旋偶合而引起的谱线增多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1.紫外光谱的应用 (1).主要用于判断结构中的共轭系统、结构骨架(如香豆素、黄酮等) (2).确定未知化合物是否含有与某一已知化合物相同的共轭体系。 (3).可以确定未知结构中的共轭结构单元。 (4).确定构型或构象 (5).测定互变异构现象 2.分析紫外光谱的几个经验规律 (1).在200~800nm区间无吸收峰,结构无共轭双键。 (2).220~250nm,强吸收(εmax在104~2?104之间),有共轭不饱和键(共轭二烯,α,β-不饱和醛、酮)

色谱光谱质谱波谱

四大名谱 在检测领域,有四大名谱,也是检测领域的“四大天王”分别为色谱、光谱、质谱、波谱,在检测特色和适用范围上各有不同,但总有一款适合你! 质谱分析分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的,可以推测物质的组成,一般用于定性分析较多,也可定量。 色谱是一种兼顾分离与定量分析的手段,可分辨样品中的不同物质。 光谱定性分析,确定样品中主要基团,确定物质类别。从红外到X射线,都是光谱,其应用范围差别很大,是对分子或原子的光谱性质进行分析解析的。 波谱通常指四大波谱,核磁共振(NMR),物质粒子的质量谱-质谱(MS),振动光谱-红外/拉曼(IR/Raman),电子跃迁-紫外(UV)。

01 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 光谱分析时,可利用发射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皮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因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

光谱的分类 按波长区域不同,光谱可分为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紫外光谱。 按产生的本质不同,可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按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 按光谱表现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分光光谱技术可用于: 通过测定某种物质吸收或发射光谱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 通过测量适当波长的信号强度确定某种单独存在或其他物质混合存在的一种物质的含量;

通过测量某一种底物消失或产物出现的量同时间的关系,示踪反应过程。 鉴定分子式、结构式的方法 紫外光谱:反应分子中共轭体系状况; 红外光谱:光能团鉴定、分子中环、双键数目。 光谱法的优缺点 (1)分析速度较快原子发射光谱用于炼钢炉前的分析,可在l~2分钟内,同时给出二十多种元素的分析结果。 (2)操作简便有些样品不经任何化学处理,即可直接进行光谱分析,采用计算机技术,有时只需按一下键盘即可自动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和打印出分析结果。在毒剂报警、大气污染检测等方面,采用分子光谱法遥测,不需采集样品,在数秒钟内,便可发出警报或检测出污染程度。 (3)不需纯样品只需利用已知谱图,即可进行光谱定性分析。这是光谱分析一个十分突出的优点。 (4)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或化合物省去复杂的分离操作。 (5)选择性好可测定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和化合物。如测定铌、钽、锆、铪和混合稀土氧化物,它们的谱线可分开而不受干扰,成为分析这些化合物的得力工具。

第五章波谱

第五章质谱 一、选择题 1. 二溴乙烷质谱的分子离子峰M与M+2、M+4的相对强度为 (1)1∶1∶1 (2)2∶1∶1 (3)1∶2∶1 (4)1∶1∶2 2. 在通常的质谱条件下,下列哪个碎片峰不可能出现 (1)M+2 (2)M-2 (3)M-8 (4)M-18 二、解答及解析题 1. 试确定下述已知质何比离子的可能存在的化学式: (1)m/z为71,只含C、H、O三种元素 (2)m/z为57,只含C、H、N三种元素 (3)m/z为58,只含C、H两种元素 2. 试写出苯和环己烯的分子离子式。 3. 写出环己酮和甲基乙烯醚的分子离子式。 4. 写出丙烷分子离子的碎裂过程,生成的碎片是何种正离子,其m/z 是多少? 5. 试解释溴乙烷质谱图中m/z分别为29、93、95三峰生成的原因? 6.有一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m/z为120,其碎片离子的m/z为105,问其亚稳 离子的m/z是多少? 7. 试解释环己烷质谱图中产生m/z分别为84、69、56、41离子峰的原因? 8. 某有机化合物(M=140)其质谱图中有m/z分别为83和57的离子峰, 试问下述哪种结构式与上述质谱数据相符合? (1)(2)

9. 某有机物可能是乙基正丁基醚或甲基正戊基醚,其质谱图上呈现离 子峰的m/z分别为102、87、73、59、31,试确定其为何物? 10. 在碘乙烷的质谱图中呈现m/z分别为156、127、29的离子峰,试说 明其形成的机理。 11.在丁酸甲酯的质谱图中呈现m/z分别为102、71、59、43、31的离 子峰,试说明其碎裂的过程。 12. 某酯(M=116)的质谱图上呈现m/z(丰度)分别为57(100%)、 43(27%)和29(57%)的离子峰,试确定其为下述酯中的哪一种。 (1)(CH3)2CHCOOC2H5(2)CH3CH2COOCH2CH2CH3 (3)CH3CH2CH2COOCH3 13.某化合物(M=138)的质谱图中呈现m/z为120的强离子峰,试判 断其为下述两种化合物中的哪一种? (1)(2) 14.某酯(M=150)的质谱图中呈现m/z为118的碎片峰,试判断其为下述两种 化合物中的哪一种? (1)(2) 15. 已知某取代苯的质谱图如下图所示,试确定下述4种化合物的哪一 种结构与谱图数据相一致?(主要考虑m/z分别为119,105和77的 离子峰)

最新波谱分析习题库答案

波谱分析复习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对于氢核来讲,等于增加了一个免受外磁场影响的防御措施,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首先选择一个强度最大的离子峰,把它的强度作为100%,并把这个峰作为基峰。将其它离子峰的强度与基峰作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强度,称为相对丰度。 4、氮律: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7、特征峰:红外光谱中4000-1333cm-1区域为特征谱带区,该区的吸收峰为特征峰。 8、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为质荷比。 9、磁等同氢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氢核表现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 10、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11、磁等同H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耦合作用强度,想互之间虽有自旋耦合却不裂分的氢核。 12、质谱: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i-裂解:正电荷引发的裂解过程,涉及两个电子的转移,从而导致正电荷位置的迁移。 14、α-裂解:自由基引发的裂解过程,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α位断裂,正电荷保持在原位。 15、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16. 能级跃迁分子由较低的能级状态(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状态(激发态)称为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