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电容器,直流支撑电容器,薄膜电容器,DC-link电容生产制造工艺-eagtop

直流支撑电容器

PD21系列

上海鹰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zhaozhanglong@https://www.360docs.net/doc/096012160.html,

021‐57842298

PD21系列:主要特性

自愈式MKP卷绕工艺

干式—软树脂灌封

前沿薄膜设计

产品范围广泛:600V~3000V

使用环境温度范围:-40℃/+75℃

标准:IEC61071:2007

PD21系列:鹰峰生产流水线

分切卷绕喷金热处理

100%电气赋能

装配环氧灌注性能检测

PD21系列:鹰峰实验和检测设备

高温高湿温升实验设备耐久性测试设备

高温高湿、低温高湿箱

大电流脉冲设备

示波器阻抗分析仪电容器高压仪IR 测试仪(美国进口)

(美国进口)(德国进口)

(丹麦进口)

PD21系列:鹰峰电容产品实现

人优秀的设计团队和生产团队

产品核心为最新代生产设备

机产品核心为最新一代生产设备

料核心材料(薄膜)为进口

法6σ管理:以数据为依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管理

环十万级洁净室、在线式温湿度控制、无纸化作业

PD21系列:鹰峰电容产品优势技术优势

特种薄膜设计结构:大电流,高电压

可靠性高,耐大电流脉冲能力强

长寿命:预期寿命高达100 000小时

环境温度:‐40℃~+75℃

紧凑型设计

PD21系列:鹰峰技术基础知识

电容器必须承受其应用电压和拥有其所需的容量

Vn由材料和电介质厚度

决定

d

PD21系列:鹰峰特种薄膜设计卷绕电容的结构

PD21系列:金属化薄膜的特种设计

加强边(heavy edge)

喷金与卷绕芯子的端面的紧密接触确保了引线与金属层间的可靠和低电感的连接。这些引线焊接在端面上,通过绝缘成分(如陶瓷或塑料)引出并焊接连接这些引线焊接在端面上通过绝缘成分(如陶瓷或塑料)引出并焊接在电极上。

PD21系列电容具有特殊的端面设计:

确保大面积接触

更好的连接效果

耐更高的脉冲电流冲击能力

电容的使用寿命更长

加强区

PD21系列:金属化塑料薄膜的特性自愈特性

1.金属化层

2.绝缘区

3.缺陷区

PD21系列:金属化薄膜的特性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特性 重量轻、尺寸小的紧凑型设计

特殊锌铝合金的金属层使得损耗

使用环保材料生产

薄膜具有很好的自愈特性

绝缘电阻强

性能稳定和寿命长

PD21系列:鹰峰电容工艺介绍

卷绕工艺

卷绕艺

2层金属化(锌铝合金)聚丙烯薄

膜组成的电容器。

聚丙烯薄膜作为电介质,而金属

化的锌铝层作为电容器的极板

系列

鹰峰电容艺介绍

卷绕艺PD21系列:鹰峰电容工艺介绍卷绕工艺

不变的卷绕张力= 最高的质量 不含有空气颗粒=无电晕放电 可控处理器=最高的精确度 跟踪的高度稳定性=更好的金属层接触=浪涌电流更好的承受能力

PD21系列:鹰峰电容工艺介绍

卷绕艺卷绕工艺

瑞士原装

卷绕机

PD21系列:鹰峰电容工艺介绍

喷金工艺

喷金艺

芯子端面喷金是自动化的,目的是雾状金属颗粒获得安全连接所需的渗透。

芯子的端面覆盖了纯度为99.99%的锌覆盖层。

喷金通过高速电弧喷嘴,在喷嘴处的气压、电流、电压和温度得到精确的控制。金属化薄膜的厚加强边给喷金层和电极间依附更为优异。

这种连接可承受更高的浪涌电流和带来更低的损耗。

这种连接可承受更高的浪涌电流和带来更低的损耗

PD21系列:鹰峰电容工艺介绍喷金工艺

喷金艺

PD21系列:喷金与金属层接触情况长期MKP工艺改进

艺改进

活动接触面积的增大‐‐‐‐更好的喷金接触

很高的卷绕精度

金属边为加强边提高喷金质量

更好的耐大电流脉冲能力

PD21系列:客户利益

浪电流承受能力浪涌电流承受能力

PD21系列:型试试验

产品测试能力(根据IEC61071:2007)

根据

耐久性测试

高温高湿测试

低温高湿测试

温升测试

大电流脉冲测试

如何选择和计算滤波电容--电容使用详述

如何选择和计算滤波电容?--电容使用详述 嵌入式非其他类中的 2009-05-31 17:32 阅读617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问:在电路设计过程中,要用电容来进行滤波.有时要用电解电容,有时要陶瓷电容.有时两种均要用到.我想问一下:用电解电容的作用是什么?用普通陶瓷电容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计算其容量的???对于电解电容的耐压 又该如何选择确定? 哪些情况用电解电容,哪些情况下用陶瓷电容,哪些情况下两种均要用? ~~~~~~~~~~~~~~~~~~~~~~~~~~~~~~~~~~~~~~~~~~~~~~~~~~~~~ 答: ----- 滤波电容范围太广了,这里简单说说电源旁路(去藕)电容。 滤波电容的选择要看你是用在局部电源还是全局电源。对局部电源来说就是要起到瞬态供电的作用。为什么要加电容来供电呢?是因为器件对电流的需求随着驱动的需求快速变化(比如DDR controller),而在高频的范围内讨论,电路的分布参数都要进行考虑。由于分布电感的存在,阻碍了电流的剧烈变化,使得在芯片电源脚上电压降低--也就是形成了噪声。而且,现在的反馈式电源都有一个反应时间--也就是要等到电压波动发生了一段时间(通常是ms或者us级)才会做出调整,对于ns 级的电流需求变化来说,这种延迟,也形成了实际的噪声。所以,电容的作用就是要提供一个低感抗(阻抗)的路线,满足电流需 求的快速变化。 基于以上的理论,计算电容量就要按照电容能提供电流变化的能量去计算。选择电容的种类,就需要按照它的寄生电感去考虑--也就是寄生电感要小于电源路径的分布电感。 具体的说明在很多书上都有。提供一个参考书:high speed digital design ch8.2. ------------------------------ 讨论问题必须从本质上出发。首先,可能都知道电容对直流是起隔离作用的,而电感器的作用则相反。所有的都是基于基本原理的。那这时,电容就有了最常见的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极间隔离直流,有人也叫作耦合电容,因为它隔离了直流,但要通过交流信号。直流的通路局限在几级间,这样可以简化工作点很复杂的计算,二是滤波。基本上就是这两种。作为耦合,对电容的数值要求不严,只要其阻抗不要太大,从而对信号衰减过大即可。但对于后者,就要求从滤波器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比如输入端的电源滤波,既要求滤除低频(如有工频引起的)噪声,又要滤除高频噪声,故就需要同时使用大电容和小电容。有人会说,有了大电容,还要小的干什么?这是因为大的电容,由于极板和引脚端大,导致电感也大,故对高频不起作用。而小电容则刚好相反。巨细据此可以确定电容量。而对于耐压,任何时候都必须满足,否则,就会爆炸,即使对于非电解电容,有时不爆炸,其性能也有所下降。讲起来,太多了,先谈这么多。 --------------------- 都是滤波的作用,铝电解电容容量比较大,主要用于虑除低频干扰。容量大约为1mA电流对应2~3μf,如过要求高的时候可以1mA对应5~6μf。无极性电容用于虑除高频信号。单独使用的时候大部分是去藕用的。有时可以与电解电容并联使用。陶瓷电容的高频特性比较好,但是在某个频率(大约是6MHz记不 太清了)是容量下降的很快。 ---------- 电容的寄生电感主要包括内部结构决定的电感和引线电感。电解电容的寄生电感主要由内部结构决定。印象中铝电解电容在20~30k以上就表现除明显的电感特性。钽电容在1MHz左右。陶瓷电容的高频特性就好很多。但是陶瓷电容有压电效应,不适于音频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 --------------- 这是因为大的电容,由于极板和引脚端大,导致电感也大,故对高频不起作用。而小电容则刚好相反。巨

滤波电容的选择

滤波电容起平滑电压的作用;容值大小与输入桥式整流的输入电压无关;一般是越大越好。但要明白它取值的原理:滤波电容的取值与后级电路的突变电流有关。 打个比方:电容就好比一个水桶,输入往这个水桶中倒水,输出(后级电路)从这个水桶中抽水。如果恒定的抽水,只要倒入的水量大于抽水量,那么水桶将永远是满的,所以这个水桶可以不需要(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假如某时刻需要抽出大量的水,大于输入的量,你会怎么办? 你可以准备一个较大的水桶,在这个时刻到来之前,将这个水桶的水灌满;等到了抽水的时刻,水桶中已经有足够的水抽取,就不会出现缺水的情况。 滤波电容就好比这个较大的水桶! 至于它的具体值,你将后级电路的突变电流与电容充、放电系数联系起来考虑,相信你能领悟出合适的计算方法。 滤波电容的作用和大小是怎样的? 一般情况下,电解电容的作用是过滤掉电流中的低频信号,但即使是低频信号,其频率也分为了好几个数量级。因此为了适合在不同频率下使用,电解电容也分为高频电容和低频电容(这里的高频是相对而言)。 低频滤波电容主要用于市电滤波或变压器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与市电一致为50Hz;而高频滤波电容主要工作在开关电源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为几千Hz到几万Hz。当我们将低频滤波电容用于高频电路时,由于低频滤波电容高频特性不好,它在高频充放电时内阻较大,等效电感较高。因此在使用中会因电解液的频繁极化而产生较大的热量。而较高的温度将使电容内部的电解液气化,电容内压力升高,最终导致电容的鼓包和爆裂 滤波电容在电路中作用 滤波电容用在电源整流电路中,用来滤除交流成分。使输出的直流更平滑。 去耦电容用在放大电路中不需要交流的地方,用来消除自激,使放大器稳定工作。 旁路电容用在有电阻连接时,接在电阻两端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 容的容抗为1/ωC欧姆(类似电阻,如果是非电类大学以上学历就把它当作电容器的电阻看吧),ω为角频率,ω=2πf,f为频率。容抗与自身容量C和频率ω(或者说f)有关,当C一定时,频率越高,容抗越小,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频率越低,容抗越大。……人们所说的“电容通高频阻低频,通交流阻直流”是在不同情况下说的,也可以说是在不同容量C的情况下说的,都是正确的。 到此就不必再多说了吧,分析1/ωC就行了。 电路中的电容滤波问题解析

详细解析电源滤波电容的选取与计算

电感的阻抗与频率成正比,电容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所以,电感可以阻扼高频通过,电容可以阻扼低频通过.二者适当组合,就可过滤各种频率信号.如在整流电路中,将电容并在负载上或将电感串联在负载上,可滤去交流纹波.。电容滤波属电压滤波,是直接储存脉动电压来平滑输出电压,输出电压高,接近交流电压峰值;适用于小电流,电流越小滤波效果越好。电感滤波属电流滤波,是靠通过电流产生电磁感应来平滑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低,低于交流电压有效值;适用于大电流,电流越大滤波效果越好。电容和电感的很多特性是恰恰相反的。 一般情况下,电解电容的作用是过滤掉电流中的低频信号,但即使是低频信号,其频率也分为了好几个数量级。因此为了适合在不同频率下使用,电解电容也分为高频电容和低频电容(这里的高频是相对而言)。 低频滤波电容主要用于市电滤波或变压器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与市电一致为50Hz;而高频滤波电容主要工作在开关电源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为几千Hz到几万Hz。当我们将低频滤波电容用于高频电路时,由于低频滤波电容高频特性不好,它在高频充放电时内阻较大,等效电感较高。因此在使用中会因电解液的频繁极化而产生较大的热量。而较高的温度将使电容内部的电解液气化,电容内压力升高,最终导致电容的鼓包和爆裂。 电源滤波电容的大小,平时做设计,前级用4.7u,用于滤低频,二级用0.1u,用于滤高频,4.7uF的电容作用是减小输出脉动和低频干扰,0.1uF的电容应该是减小由于负载电流瞬时变化引起的高频干扰。一般前面那个越大越好,两个电容值相差大概100倍左右。电源滤波,开关电源,要看你的ESR(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有多大,而高频电容的选择最好在其自谐振频率上。大电容是防止浪涌,机理就好比大水库防洪能力更强一样;小电容滤高频干扰,任何器件都可以等效成一个电阻、电感、电容的串并联电路,也就有了自谐振,只有在这个自谐振频率上,等效电阻最小,所以滤波最好! 电容的等效模型为一电感L,一电阻R和电容C的串联, 电感L为电容引线所至,电阻R代表电容的有功功率损耗,电容C. 因而可等效为串联LC回路求其谐振频率,串联谐振的条件为WL=1/WC,W=2*PI*f,从而得到此式子f=1/(2pi*LC).,串联LC回路中心频率处电抗最小表现为纯电阻,所以中心频率处起到滤波效果.引线电感的大小因其粗细长短而不同,接地电容的电感一般是1MM为10nH左右,取决于需要接地的频率。 采用电容滤波设计需要考虑参数: ESR ESL 耐压值 谐振频率

滤波电容的大小的选取

滤波电容的大小的选取 印制板中有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等元件时.操作它们时均会产生较大火花放电,必须采用RC吸收电路来吸收放电电流。一般R取1~2kΩ,C取2.2~4.7μF 一般的10PF左右的电容用来滤除高频的干扰信号,0.1UF左右的用来滤除低频的纹波干扰,可以起到稳压的作用 滤波电容具体选择什么容值要取决于你PCB上主要的工作频率和可能对系统造成影响的谐波频率,可以查一下相关厂商的电容资料或者参考厂商提供的资料库软件,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至于个数就不一定了,看你的具体需要了,多加一两个也挺好的,暂时没用的可以先不贴,根据实际的调试情况再选择容值。如果你PCB上主要工作频率比较低的话,加两个电容就可以了,一个虑除纹波,一个虑除高频信号。如果会出现比较大的瞬时电流,建议再加一个比较大的钽电容。 其实滤波应该也包含两个方面,也就是各位所说的大容值和小容值的,就是去耦和旁路。原理我就不说了,实用点的,一般数字电路去耦0.1uF即可,用于10M以下;20M以上用1到10个uF,去除高频噪声好些,大概按C=1/f 。旁路一般就比较的小了,一般根据谐振频率一般为0.1或0.01uF 说到电容,各种各样的叫法就会让人头晕目眩,旁路电容,去耦电容,滤波电容等等,其实无论如何称呼,它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利用对交流信号呈现低阻抗的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电容的等效阻抗公式看出来:Xcap=1/2лfC,工作频率越高,电容值越大则电容的阻抗越小.。在电路中,如果电容起的主要作用是给交流信号提供低阻抗的通路,就称为旁路电容;如果主要是为了增加电源和地的交流耦合,减少交流信号对电源的影响,就可以称为去耦电容;如果用于滤波电路中,那么又可以称为滤波电容;除此以外,对于直流电压,电容器还可作为电路储能,利用冲放电起到电池的作用。而实际情况中,往往电容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我们大可不必花太多的心思考虑如何定义。本文里,我们统一把这些应用于高速PCB设计中的电容都称为旁路电容. 电容的本质是通交流,隔直流,理论上说电源滤波用电容越大越好。 但由于引线和PCB布线原因,实际上电容是电感和电容的并联电路, (还有电容本身的电阻,有时也不可忽略) 这就引入了谐振频率的概念:ω=1/(LC)1/2 在谐振频率以下电容呈容性,谐振频率以上电容呈感性。 因而一般大电容滤低频波,小电容滤高频波。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同样容值的STM封装的电容滤波频率比DIP封装更高。

滤波电容的作用

滤波电容的作用简单讲是使滤波后输出的电压为稳定的直流电压,其工作原理是整流电压高于电容电压时电容充电,当整流电压低于电容电压时电容放电,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使输出电压基本稳定。 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一种电路,但其输出的直流电的脉动成分较大,而一般电子设备所需直流电源的脉动系数要求小于0.01.故整流输出的电压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降低输出电压中的脉动成分,同时要尽量保存输出电压中的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接近于较理想的直流电,这样的电路就是直流电源中的滤波电路。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 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的大小用脉动系数来表示,此值越大,则滤波器的滤波效果越差。 脉动系数(S)=输出电压交流分量的基波最大值/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 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为S=1.57,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的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O.67。对于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采用C型滤波电路后,其脉动 系数S=1/(4(RLC/T-1)。(T为整流输出的直流脉动电压的周期。) RC-π型滤波电路,实质上是在电容滤波的基础上再加一级RC滤波电路组 成的。如图1虚线 框即为加的一级RC滤波电路。若用S'表示C1两端电压的脉动系数,则输出电压两端的脉动系数S=(1/ωC2R')S'。 由分析可知,在ω值一定的情况下,R愈大,C2愈大,则脉动系数愈小,也就是滤波效果就越好。而R值增大时,电阻上的直流压降会增大,这样就增大了直流电源的内部损耗;若增大C2的电容量,又会增大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实现起来也不现实。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于是常常采用有源滤波电路,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电路如图2。它是由C1、R、C2组成的π型RC滤波电路与有源器件--晶体管T组成的射极输出器连接而成的电路。由图2可知,流过R的电流IR=IE/(1+β)=IRL /(1+β)。流过电阻R的电流仅为负载电流的1/(1+β).所以可以采用较大的R,与C2配合以获得较好的滤波效果,以使C2两端的电压的脉动成分减小,输出电压和C2两端的电压基本相等,因此输出电压的脉动成分也得到了削减。 从RL负载电阻两端看,基极回路的滤波元件R、C2折合到射极回路,相当于R减小了(1+β)倍,而C2增大了(1+β)倍。这样所需的电容C2只是一般RCπ 型滤波器所需电容的1/β,比如晶体管的直流放大系数β=50,如果用一般RCπ 型滤波器所需电容容量为1000μF,如采用电子滤波器,那么电容只需要20μF

电源设计之整流桥和滤波电容的选择

1、整流桥的导通时间与选通特性 50Hz交流电压经过全波整流后变成脉动直流电压u1,再通过输入滤波 电容得到直流高压U1。在理想情况下,整流桥的导通角本应为180°(导通 范围是从0°~180°),但由于滤波电容器C的作用,仅在接近交流峰值电 压处的很短时间内,才有输入电流流经过整流桥对C充电。50Hz交流电的半 周期为10ms,整流桥的导通时间tC≈3ms,其导通角仅为54°(导通范围是36°~90°)。因此,整流桥实际通过的是窄脉冲电流。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的原理如图1(a)所示,整流滤波电压及整流电流的波形分别如图l(b)和(c) 所示。 总结几点: (1)整流桥的上述特性可等效成对应于输入电压频率的占空比大约为30%。 (2)整流二极管的一次导通过程,可视为一个“选通脉冲”,其脉冲重复频 率就等于交流电网的频率(50Hz)。 (3)为降低开关电源中500kHz以下的传导噪声,有时用两只普通硅整流管 (例如1N4007)与两只快恢复二极管(如FR106)组成整流桥,FRl06的反向恢 复时间trr≈250ns。 2、整流桥的参数选择 隔离式开关电源一般采用由整流管构成的整流桥,亦可直接选用成品整 流桥,完成桥式整流。全波桥式整流器简称硅整流桥,它是将四只硅整流管 接成桥路形式,再用塑料封装而成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各整流管的参数一致性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开关电源的整流电路。硅整流 桥有4个引出端,其中交流输入端、直流输出端各两个。 硅整流桥的最大整流电流平均值分0.5~40A等多种规格,最高反向工 作电压有50~1000V等多种规格。小功率硅整流桥可直接焊在印刷板上,大、中功率硅整流桥则要用螺钉固定,并且需安装合适的散热器。 整流桥的主要参数有反向峰值电压URM(V),正向压降UF(V),平均整流 电流Id(A),正向峰值浪涌电流IFSM(A),最大反向漏电流IR(μA)。整流 桥的反向击穿电压URR应满足下式要求:

如何选择和计算滤波电容

如何选择和计算滤波电容 问:在电路设计过程中,要用电容来进行滤波.有时要用电解电容,有时要陶瓷电容.有时两种均要用到.我想问一下:用电解电容的作用是什么?用普通陶瓷电容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计算其容量的???对于电解电容的耐压又该如何选择确定? 哪些情况用电解电容,哪些情况下用陶瓷电容,哪些情况下两种均要用? ~~~~~~~~~~~~~~~~~~~~~~~~~~~~~~~~~~~~~~~~~~~~~~~~~~~~~ 答: ----- 滤波电容范围太广了,这里简单说说电源旁路(去藕)电容。 滤波电容的选择要看你是用在局部电源还是全局电源。对局部电源来说就是要起到瞬态供电的作用。为什么要加电容来供电呢?是因为器件对电流的需求随着驱动的需求快速变化(比如DDR controller),而在高频的范围内讨论,电路的分布参数都要进行考虑。由于分布电感的存在,阻碍了电流的剧烈变化,使得在芯片电源脚上电压降低--也就是形成了噪声。而且,现在的反馈式电源都有一个反应时间--也就是要等到电压波动发生了一段时间(通常是ms或者us级)才会做出调整,对于ns 级的电流需求变化来说,这种延迟,也形成了实际的噪声。所以,电容的作用就是要提供一个低感抗(阻抗)的路线,满足电流需求的快速变化。 基于以上的理论,计算电容量就要按照电容能提供电流变化的能量去计算。选择电容的种类,就需要按照它的寄生电感去考虑--也就是寄生电感要小于电源路径的分布电感。 具体的说明在很多书上都有。提供一个参考书:high speed digital design ch8.2. ------------------------------ 讨论问题必须从本质上出发。首先,可能都知道电容对直流是起隔离作用的,而电感器的作用则相反。所有的都是基于基本原理的。那这时,电容就有了最常见的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极间隔离直流,有人也叫作耦合电容,因为它隔离了直流,但要通过交流信号。直流的通路局限在几级间,这样可以简化工作点很复杂的计算,二是滤波。基本上就是这两种。作为耦合,对电容的数值要求不严,只要其阻抗不要太大,从而对信号衰减过大即可。但对于后者,就要求从滤波器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比如输入端的电源滤波,既要求滤除低频(如有工频引起的)噪声,又要滤除高频噪声,故就需要同时使用大电容和小电容。有人会说,有了大电容,还要小的干什么?这是因为大的电容,由于极板和引脚端大,导致电感也大,故对高频不起作用。而小电容则刚好相反。巨细据此可以确定电容量。而对于耐压,任何时候都必须满足,否则,就会爆炸,即使对于非电解电容,有时不爆炸,其性能也有所下降。讲起来,太多了,先谈这么多。 --------------------- 都是滤波的作用,铝电解电容容量比较大,主要用于虑除低频干扰。容量大约为1mA电流对应2~3μf,如过要求高的时候可以1mA对应5~6μf。无极性电容用于虑除高频信号。单独使用的时候大部分是去藕用的。有时可以与电解电容并联使用。陶瓷电容的高频特性比较好,但是在某个频率(大约是6MHz记不太清了)是容量下降的很快。 ---------- 电容的寄生电感主要包括内部结构决定的电感和引线电感。电解电容的寄生电感主要由内部结构决定。印象中铝电解电容在20~30k以上就表现除明显的电感特性。钽电容在1MHz 左右。陶瓷电容的高频特性就好很多。但是陶瓷电容有压电效应,不适于音频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

整流滤波电路中滤波电容的选取

在整流滤波电路中,滤波电容的选取多是使用公式RC≥(3~5)T/2,且在实际电路设计中,一些人也认为滤波电容越大越好,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滤波电容选取的必要性,其次对电路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计算,然后,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编写程序,模拟电路的工作过程。最后,通过举例讨论滤波电容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对其它元件参数的影响,从而为优化电路设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整流;滤波;滤波电容 一、引言 在大多数电源电路中,整流电路后都要加接滤波电路,以减小整流电压的脉动程度,满足稳压电路的需要。在许多文献中,对于滤波电容C的选取,多是使用经验公式RC≥(3~5)T/2[1,2],并认为滤波电容C越大越好;在一些滤波电路的维修中,技术人员经常用比原电路容量大的电容来代替已坏掉的电容。实践证明,在很多情况下这样做是行不通的,电容的选取是否越大越好?电容的选择对前级器件及整体电源的性能有何影响?电容的选取是否有最佳值?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如图1所示的简单整流滤波电路,理论上讲,增大电路中的滤波电容C容量的确可以使输出电压的波形变得更为平滑、起伏更小,但在电路接通瞬间,电路中所产生的冲击电流因素却不能被忽略,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电子元器件都有其可以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所以,在选择电子元器件时,必须考虑冲击电流所带来的流过相关元器件瞬间电流的最大值,冲击电流越大,对电子元器件的要求就越高,电路的成本就会提高。 在一些滤波电路的维修中,对滤波电容的替换也存在冲击电流的问题,用大容量的滤波电容代替原来的电容,会使冲击电流增大,在不更换其他元件的前提下,单纯提高滤波电容的容量是危险的,它将使整个电路的实际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甚至烧毁整个电路。况且,单纯地提高滤波电容的容量对改善输出电压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一味地加大滤波电容的容量,只是徒劳地增加电路的成本。 二、简单滤波电路的计算 图 2 如图所示的简单整流滤波电路,以常见的220v50Hz正弦交流电为输入电压。1.充电电路的计算 在电容的充电过程中,二极管等效电阻为R1,则电路等效为图2 由图2得 将其带入U表达式并整理得: 这是一阶非齐次微分方程,其解为: = 2.放电电路的计算 在电容的放电过程中,电容只和电阻组成回路,其放电方程为: 其中,U为电容充电时达到的最大电压。 三、滤波电路的计算机模拟与讨论 在前面我们已经对滤波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学推导,而要将滤波电路的工作过程模拟下来,必须进行大量的计算,才能够将电源输出波形逐点描绘下来。通过对波形的观察,选择元件参数,使电路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满足用户对电路在效率、功率、纹波、成本等多方面的要求。下面就程序的构思及应用做简要说

开关电源中如何正确选择滤波电容(

开关电源中如何正确选择滤波电容(2009-05-22 16:00:29)转载标签:开关电源明纬电源开关电源厂杂谈分类:开关电源 滤波电容在开关电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选择滤波电容,尤其是输出滤波电容的选择则是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50Hz工频电路中使用的普通电解电容器,其脉动电压频率仅为100Hz,充放电时间是毫秒数量级。为获得更小的脉动系数,所需的电容量高达数十万μF,因此普通低频铝电解电容器的目标是以提高电容量为主,电容器的电容量、损耗角正切值以及漏电流是鉴别其优劣的主要参数。而开关电源中的输出滤波电解电容器,其锯齿波电压频率高达数十kHz,甚至是数十MHz,这时电容量并不是其主要指标,衡量高频铝电解电容优劣的标准是“阻抗-频率”特性,要求在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内要有较低的等效阻抗,同时对于半导体器件工作时产生的高频尖峰信号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普通的低频电解电容器在10kHz左右便开始呈现感性,无法满足开关电源的使用要求。而开关电源专用的高频铝电解电容器有四个端子,正极铝片的两端分别引出作为电容器的正极,负极铝片的两端也分别引出作为负极。电流从四端电容的一个正端流入,经过电容内部,再从另一个正端流向负载;从负载返回的电流也从电容的一个负端流入,再从另一个负端流向电源负端。由于四端电容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为减小电压的脉动分量以及抑制开关尖峰噪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手段。 由于四端电容具有良好的高频特性,为减小电压的脉动分量以及抑制开关尖峰噪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手段。高频铝电解电容器还有多芯的形式,即将铝箔分成较短的若干段,用多引出片并联连接以减小容抗中的阻抗成份。并且采用低电阻率的材料作为引出端子,提高了电容器承受大电流的能力。

输入滤波电容的选择

输入滤波电容的选择 对于中小功率电源来说,一般采用单相或三相交流经过全桥整流后得到的脉动直流电压,输入滤波电容C in 用来平滑这个直流电压,使其脉动减小,电容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过小,直流电压脉动过大,为了得到输出电压,需要过大的占空比调节范围及过高的控制闭环增益。电容过大,其充电电流脉冲宽度变窄,幅值增高,导致输入功率因数降低,EMI 增大。 在有些场合,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交流整流后采用电感电容的LC 滤波方式,设计比较复杂,不在下面的计算范围内。 一般而言,在最低输入交流电时,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的脉动值V PP 是最低输入交流电压峰值的20%~25%假如已知交流输入电压的变化范围为V lin(min )~V lin(max),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计算C in 的容量 1)线电压有效值: V lin(min )~V lin(max) 2)线电压峰值:2 V lin(min )~2V lin(max) 3)整流滤波后直流电压的脉动值 V PP =2 V lin(min )×(20%~25%) (单相输入) V PP =2 V lin(min )×(7%~10%) (三相输入) 4)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V in V in =(2 V lin(min )- V PP )~2V lin(min) 由于保证直流电压最小值符合要求,每个周期中C in 所提供的能力W in 为 W in =F A Pin ? A 是交流输入的相数,单相为1三相为3,F 为频率, 每个半周期输入滤波电容的能量为 2(min)2(min))2()2[21 2pp lin lin V V V Cin Win --??=(] 根据上式就可以计算出需要的电容的容量。

滤波电容的选择

滤波电容的选择 2010-02-29 滤波电容的选择 经过整流桥以后的是脉动直流,波动范围很大。后面一般用大小两个电容 大电容用来稳定输出,众所周知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此可以使输出平滑 小电容是用来滤除高频干扰的,使输出电压纯净 电容越小,谐振频率越高,可滤除的干扰频率越高 容量选择: (1)大电容,负载越重,吸收电流的能力越强,这个大电容的容量就要越大 (2)小电容,凭经验,一般104即可 2.别人的经验(来自互联网) 1、电容对地滤波,需要一个较小的电容并联对地,对高频信号提供了一个对地通路。 2、电源滤波中电容对地脚要尽可能靠近地。 3、理论上说电源滤波用电容越大越好,一般大电容滤低频波,小电容滤高频波。 4、可靠的做法是将一大一小两个电容并联,一般要求相差两个数量级以上,以获得更大的滤波频段. 具体案例: AC220-9V再经过全桥整流后,需加的滤波电容是多大的?再经78LM05后需加的电容又是多大? 前者电容耐压应大于15V,电容容量应大于2000微发以上。后者电容耐压应大于9V,容量应大于220微发以上。 2.有一电容滤波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为24V,电流为500mA,要求: (1)选择整流二极管; (2)选择滤波电容; (3)另:电容滤波是降压还是增压? (1)因为桥式是全波,所以每个二极管电流只要达到负载电流的一半就行了,所以二

极管最大电流要大于250mA;电容滤波式桥式整流的输出电压等于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的1.2倍,所以你的电路输入的交流电压有效值应是20V,而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压是这个电压的根号2倍,所以,二极管耐压应大于28.2V。 (2)选取滤波电容:1、电压大于28.2V;2、求C的大小:公式RC≥(3--5)×0.1秒,本题中R=24V/0.5A=48欧所以可得出C≥(0.00625--0.0104)F,即C的值应大于6250μF。 (3)电容滤波是升高电压。 滤波电容的选用原则 在电源设计中,滤波电容的选取原则是: C≥2.5T/R 其中: C为滤波电容,单位为UF; T为频率, 单位为Hz R为负载电阻,单位为Ω当然,这只是一般的选用原则,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条件(空间和成本)允许,都选取C≥5T/R. 3.滤波电容的大小的选取 PCB制版电容选择 印制板中有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等元件时.操作它们时均会产生较大火花放电,必须采用RC吸收电路来吸收放电电流。一般R取1~2kΩ,C取2.2~4.7μF 一般的10PF左右的电容用来滤除高频的干扰信号,0.1UF左右的用来滤除低频的纹波干扰,还可以起到稳压的作用滤波电容具体选择什么容值要取决于你PCB上主要的工作频率和可能对系统造成影响的谐波频率,可以查一下相关厂商的电容资料或者参考厂商提供的资料库软件,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至于个数就不一定了,看你的具体需要了,多加一两个也挺好的,暂时没用的可以先不贴,根据实际的调试情况再选择容值。如果你PCB上主要工作频率比较低的话,加两个电容就可以了,一个虑除纹波,一个虑除高频信号。如果会出现比较大的瞬时电流,建议再加一个比较大的钽电容。 其实滤波应该也包含两个方面,也就是各位所说的大容值和小容值的,就是去耦和旁路。 原理我就不说了,实用点的,一般数字电路去耦0.1uF即可,用于10M以下;20M以上用1到10个uF,去除高频噪声好些,大概按C=1/f 。旁路一般就比较的小了,一般根据谐振频率一般为0.1或0.01uF 说到电容,各种各样的叫法就会让人头晕目眩,旁路电容,去耦电容,滤波电容等等,其 实无论如何称呼,它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利用对交流信号呈现低阻抗的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电容的等效阻抗公式看出来:Xcap=1/2лfC,工作频率越高,电容值越大则电容的阻抗越小.。在电路中,如果电容起的主要作用是给交流信号提供低阻抗的通路,就称为旁

滤波电容的选型与计算详解

电源滤波电容的选择与计算 电感的阻抗与频率成正比,电容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所以,电感可以阻扼高频通过,电容可以阻扼低频通过.二者适当组合,就可过滤各种频率信号.如在整流电路中,将电容并在负载上或将电感串联在负载上,可滤去交流纹波.。电容滤波属电压滤波,是直接储存脉动电压来平滑输出电压,输出电压高,接近交流电压峰值;适用于小电流,电流越小滤波效果越好。电感滤波属电流滤波,是靠通过电流产生电磁感应来平滑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低,低于交流电压有效值;适用于大电流,电流越大滤波效果越好。电容和电感的很多特性是恰恰相反的。一般情况下,电解电容的作用是过滤掉电流中的低频信号,但即使是低频信号,其频率也分为了好几个数量级。因此为了适合在不同频率下使用,电解电容也分为高频电容和低频电容(这里的高频是相对而言)。 低频滤波电容主要用于市电滤波或变压器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与市电一致为50Hz;而高频滤波电容主要工作在开关电源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为几千Hz到几万Hz。当我们将低频滤波电容用于高频电路时,由于低频滤波电容高频特性不好,它在高频充放电时内阻较大,等效电感较高。因此在使用中会因电解液的频繁极化而产生较大的热量。而较高的温度将使电容内部的电解液气化,电容内压力升高,最终导致电容的鼓包和爆裂。 电源滤波电容的大小,平时做设计,前级用4.7u,用于滤低频,二级用0.1u,用于滤高频,4.7uF的电容作用是减小输出脉动和低频干扰,0.1uF的电容应该是减小由于负载电流瞬时变化引起的高频干扰。一般前面那个越大越好,两个电容值相差大概100倍左右。电源滤波,开关电源,要看你的ESR(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有多大,而高频电容的选择最好在其自谐振频率上。大电容是防止浪涌,机理就好比大水库防洪能力更强一样;小电容滤高频干扰,任何器件都可以等效成一个电阻、电感、电容的串并联电路,也就有了自谐振,只有在这个自谐振频率上,等效电阻最小,所以滤波最好! 电容的等效模型为一电感L,一电阻R和电容C的串联, 电感L为电容引线所至,电阻R代表电容的有功功率损耗,电容C.

电容器生产工艺讲义

电容器基础培训资料 一、基本常识 1、什么叫电容器及表示法、薄膜电容器主要用途 两个金属导体,中间隔一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可储存电荷的一种装置。 表示法——并用字母“C”表示,单位为μF,法拉(F)=106微法(μF)=1012皮法(pF) 用途:主要用于单相电机的启动与运转、灯具的补偿或触发作用。 2、本公司生产电容器的型号 CBB60型——塑壳、圆柱型结构、有导线或端子引出,用于电机; CBB61型——塑壳、方型结构、有导线或端子引出,用于电机; CBB65型——铝壳,圆柱型结构,有导线或端子引出,用于电机、灯具; CBB65A/B型——铝壳防爆圆柱型或椭圆形结构,均为端子引出,用于电极、压缩机、灯具; CBB80型——白色塑壳、圆柱型结构,其引出为接插件(刺破性连接)。专用于灯具配套。 BKMJ型——专用直流高压脉冲电容器 二、工艺流程图: 三、具体工艺 1、卷绕: ①卷绕间温度-10℃~+26℃,相对湿度≤60%; ②跑偏≤0.5mm,错边0.8~1.2mm,容量:圆芯-3%~+1%,扁芯-7%~-4%; ③卷前应检查辊轴的转动灵活性,核对穿膜路线是否正确,膜面质量检查:膜有无划伤、擦伤、氧化、起皱; 190机张力=膜宽x膜厚x 1.8~2.0/100,180机张力=膜宽x膜厚x 1.2~1.5/10 ④试装外壳。

2、压扁芯子压扁 ①冷压:上下对称排放,冷压压力≥0.6MPa。 3、喷金、点焊: ①喷金厚度为0.6±0.1mm; ②喷金后芯子端面根据制造工作单或其他工艺文件规定预点焊焊点,焊接时间不大于3秒,点焊温度 320℃~420℃; ③如点焊的芯子直径小于20mm时,允许用100W的电烙铁,其余须用200W电烙铁; ④去除外包纸时,千万不可划伤芯子,并检查芯子表面应无残留喷金灰尘,特别注意两极连极现象发生。 4、热聚合:按《电容器芯子热聚合工艺汇总表》 ①芯子热聚合后降温60℃以下,方可流入下一道工序; ②严防温度失控,发生质量大事故。 5、半测: ①赋能:交流低压50V、交流高压250V、直流低压100V/μm 直流高压:5μm为710V、6μm为852V、7、8μm为1278V、9、10μm为1420V; ②交流耐压:2Un0+20,5S ③C、tgδ测量,1KHz ,具体见《芯子和成品电容量、损耗角正切测量要求数据汇总表》; ④严防错测、漏测。 ⑤BKMJ脉冲电容: 直流脉冲电容:直流高压赋能电压按上表交流电压计算,即2.84x交流数 极间耐电压:交流:按以上膜厚的交流电压值的1.8倍,历时2s,无击穿现象。 直流:1.2倍Un,历时10s,无击穿现象。 6、电容器芯子点焊引出端 ①点焊产品外观质量要求无严重打火痕迹,引出端应半埋于喷金层下,焊接强度要求沿芯子喷金面方向 引出端能承受30N拉力。 ②点焊位置应避免靠近芯子边缘和芯管,以防止焊伤芯子和打火,同一位置不允许连续点焊2次以上。 7、焊接装配:焊接注意防止烫伤芯子;装配注意极壳绝缘。 8、灌注: ①环氧预处理:≥60℃、≥0.5h; ②固化剂桶(4kg/桶),充分搅拌至少3分钟,每桶环氧封小样 ③《电容器灌注工艺、环氧树脂固化条件汇总表》 9、成品测试: ①交流耐压测试:T-T:2Un0+20(V)/5s; T-C: 2000V AC/10s, 铝壳:T-C:2500V AC/10s; BKMJ 型T-T:1.2Un/10s; T-C:Un≤3KV AC3KV AC /10s 、Un>3KV AC 1.2Un(AC)/10s ②电容、损耗角正切测量:1KHz 具体见《芯子和成品电容量、损耗角正切测量要求数据汇总表》 ③严防错测、漏测。 10、电容器产品打印、包装、入库: 打印前核对图纸、做好首检。

电源设计中的电容选用规则

电源设计中的电容选用规则 电源往往是我们在电路设计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环节。作为一款优秀的设计,电源设计应当是很重要的,它很大程度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成本。电源设计中的电容使用,往往又是电源设计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一、电源设计中电容的工作原理 在电源设计应用中,电容主要用于滤波(filter)和退耦/旁路(decoupling/bypass)。滤波是将信号中特定波段频率滤除的操作,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观察某一随机过程的结果,对另一与之有关的随机过程进行估计的概率理论与方法。滤波一词起源于通信理论,它是从含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提取有用信号的一种技术。“接收信号”相当于被观测的随机过程,“有用信号”相当于被估计的随机过程。 滤波主要指滤除外来噪声,而退耦/旁路(一种,以旁路的形式达到退耦效果,以后用“退耦”代替)是减小局部电路对外的噪声干扰。很多人容易把两者搞混。下面我们看一个电路结构: 图中电源为A和B供电。电流经C1后再经过一段PCB走线分开两路分别供给A和B。当A 在某一瞬间需要一个很大的电流时,如果没有C2和C3,那么会因为线路电感的原因A端的电压会变低,而B端电压同样受A端电压影响而降低,于是局部电路A的电流变化引起了局部电路B 的电源电压,从而对B电路的信号产生影响。同样,B的电流变化也会对A形成干扰。这就是“共路耦合干扰”。 增加了C2后,局部电路再需要一个瞬间的大电流的时候,电容C2可以为A暂时提供电流,即使共路部分电感存在,A端电压不会下降太多。对B的影响也会减小很多。于是通过电流旁路起到了退耦的作用。 一般滤波主要使用大容量电容,对速度要求不是很快,但对电容值要求较大。如果图中的局部电路A是指一个芯片的话,而且电容尽可能靠近芯片的电源引脚。而如果“局部电路A”是指一个功能模块的话,可以使用瓷片电容,如果容量不够也可以使用钽电容或铝电解电容(前提是功能模块中各芯片都有了退耦电容—瓷片电容)。 滤波电容的容量往往都可以从电源芯片的数据手册里找到计算公式。如果滤波电路同时使用电解电容、钽电容和瓷片电容的话,把电解电容放的离开关电源最近,这样能保护钽电容。瓷片电容放在钽电容后面。这样可以获得最好的滤波效果。

整流滤波电容器的选择

整流滤波电容器的选择 来源:编者:陈永真发布时间:2012-11-30 摘要:本文分析了市电直接整流电路的滤波电容器的选择方式,分析了带有和不带有功率因数校正的整流滤波电路的电容器耐压的选择;分析了根据滤波电容器的工作特点提出电容量的选择依据,还要验证滤波电容器流过的纹波电流是否满足要求。 关键词:电容量纹波电压纹波电流 Abstract: Keyword: 前言 整流电路是电子线路中最常见的电路,从电路的简单性、廉价性角度考虑,选择电容输入式滤波总是最佳的选择,对于市电输入的电子线路如何正确的选择滤波电容器使得既可以满足电路的要求,又可以使成本最低。 1.滤波电容器额定电压的选择 滤波电容器在输入电压220V±20%或输入电压85V~265V(110V-20%~220V+20%)时的最高整流输出电压可以达到370V,因此应选择额定电压为400V的电解电容器或选择两只额定电压为200V(也可以使250V)的电解电容器串联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电解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有10%左右富裕量,在上述应用场合下,从产品的安全角度考虑是不允许使用额定电压为300V或350V的电解电容器。对于带有功率因数校正的整流滤波电路,当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电压为380V时可以选择额定电压400V电解电容器,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电压高于380V时则只能选择额定电压为450V的电解电容器。2.滤波电容器电容量的选择 滤波电容器,为限制整流滤波输出电压纹波,正确选择电容量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滤波电容器的电容量在输入电压220V±20%时按输出功率选择为:不低于每瓦1μf(即:≥1μf/W),输入电压85V~265V(110V-20%~220V+20%)输入时按输出功率选择为:不低于每瓦(3~4)μf(即:≥(3~4)μf/W)。滤波电容器电容量的取值依据为:在220V±20%交流输入及85V~265V交流输入的最低值时,整流输出电压最低值分别不低于200V和90V,在同一输入电压下的整流滤波输出电压分别约为:240V和115V,电压差分别为:40V和25V。每半个电源周波(10mS),整流器导电时间约2mS,其余8mS为滤波电容器放电时间,承担向负载提供全部电流,即: (1) 220V±20%交流输入时: (2) (3) (4) (5) 即:1μf/W 85V~265V交流输入时: (6) (7) (8)

电容器生产与四大工艺参数共享

薄膜电容器生产工艺和四大参数的关系 戴昭曼 前言 电容器标准从逐批检验到周期试验所考核的性能都是四大参数,即电容量、损耗角正切值(以下简称损耗)、绝缘电阻和耐电压。电容器生产制造过程也是紧紧围绕着保证四个参数符合要求而进行的。四大参数取决于设计与工艺。以下主要讨论金属化电容器的制造工艺对四参数的影响。 电容量 1. 制造过程导致电容量产生偏差的工艺因素 卷绕型电容器的电容量C = 0.177εs / d 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的有效面积d为介质的厚度 电容量与ε、s成正比,与d成反比。文件虽已做了精确规定,但工艺过程中这三个参数均会发生变化,导致容量偏差。工艺的重点是减少这些偏差,提高容量命中率。 电容量 a. 卷绕工序 ?膜层宽度、厚度或留边等本身有误差。 ?膜的张力从大圈到小圈发生的变化,各台卷绕机张力的误差。 ?压辊压力太小。卷绕过程跑偏,错边误差。 ?空气湿度大时导致芯子容量偏大。 电容量 b. 热压工序 ?芯子厚度误差受力不均匀,造成芯子松紧不一容量分散。 ?热压板不平整。 ?温度误差。 c. 热处理时间或温度误差 电容量 d. 内含浸 ?真空度误差 ?时间误差 ? 固化温度的误差。 电容量 2. 提高容量命中率的工艺要点 2.1 准确确定卷绕容量中心值(也称修正值),必须将热(冷)压、热处理和包封等工序容量的变化率都纳入芯子的容量修正值。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甚至不同台卷绕机其修正值也不同。 2.2 卷绕过程中定时抽测芯子的容量和高度,控制电容量的离散性。 2.3 抽测压扁定型后芯子容量,发现偏移及时调整卷绕中心值。 2.4 跟踪成品容量分布状态,发现超差及时反馈,以调整容量修正值。 电容量 3. 成品贮存中容量变化规律及相应的措施。 如果产品包封后短时间便进行测试,结果产品存放一段时间,容量会发生变化,造成容量超差,聚酯电容器较为明显,一般往正向偏移。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 ? 包封后产品再进行一次热处理。

滤波电容的选择

n-35g的主滤波电容 一般情况下,电解电容的作用是过滤掉电流中的低频信号,但即使是低频信号,其频率也分为了好几个数量级。因此为了适合在不同频率下使用,电解电容也分为高频电容和低频电容(这里的高频是相对而言)。 低频滤波电容主要用于市电滤波或变压器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与市电一致为50Hz;而高频滤波电容主要工作在开关电源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为几千Hz到几万Hz。当我们将低频滤波电容用于高频电路时,由于低频滤波电容高频特性不好,它在高频充放电时内阻较大,等效电感较高。因此在使用中会因电解液的频繁极化而产生较大的热量。而较高的温度将使电容内部的电解液气化,电容内压力升高,最终导致电容的鼓包和爆裂。 滤波电容的选择 经过整流桥以后的是脉动直流,波动范围很大。后面一般用大小两个电容,大电容用来稳定输出,众所周知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此可以使输出平滑;小电容是用来滤除高频干扰的,使输出电压纯净。电容越小,谐振频率越高,可滤除的干扰频率越高。 1、容量选择: (1)大电容,负载越重,吸收电流的能力越强,这个大电容的容量就要越大; (2)小电容,凭经验,一般104即可。 别人的经验(来自互联网) 1、电容对地滤波,需要一个较小的电容并联对地,对高频信号提供了一个对地通路。 2、电源滤波中电容对地脚要尽可能靠近地。 3、理论上说电源滤波用电容越大越好,一般大电容滤低频波、小电容滤高频波。 4、可靠的做法是将一大一小两个电容并联,一般要求相差两个数量级以上,以获得更大的滤波频段。 具体案例: AC220-9V再经过全桥整流后,需加的滤波电容是多大的?再经78LM05后需加的电容又是多大? 前者电容耐压应大于15V,电容容量应大于2000微发以上。后者电容耐压应大于9V,容量应大于220微发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