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1—36课教案

《三字经》教学规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课程的开设,是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三字经》开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刚接触三字经的低年级学生,目标设定相对要低些,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乐于背诵,做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它内容丰富,言简意赅,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全书仅有一千一百多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这本书的原作者是南宋学者王应麟,他为人非常耿直,在朝廷任高官期间辞掉官职回了老家。他编写了一本歌谣,这本歌谣就是《三字经》。

《三字经》分五个部分,以“教育”为核心,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五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在编排顺序上极有章法,都是劝诫世人要好学上进,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和独特魅力,使学生能在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运用过程中得到熏陶,具备“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

(2)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中的大意,对课文内容有粗略的理解。

(3)激发学生喜爱诵读的兴趣。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2、教学难点:

(1)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中意思浅显的句子。对课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

(2)激发喜爱诵读的兴趣。

(3)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四、教学目标:

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三字经》,达到传承文化知识和弘扬传统美德的双重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培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与热爱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经典育人与文化兴校的双向发展。

五、教学内容:

(三字经全文)

六、教学措施:

1、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诵读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每节课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

知识。

4、从《三字经》传统文化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5、教学中,注意知识、能力与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传统文化素养的整体提高。

6、重视创设传统文化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传统文化实践的机会。

7、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

七、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

每星期每班一节传统文化教育课。

(附录一: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三字经》课堂教学规划

《三字经》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三字经》及学习“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懂得人性本善的道理。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谈话引入:有一本书,古代的小朋友都会读的,它叫《三字经》。播放歌曲《三字经》。并要求学生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2、简介《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二、新授感悟:

1、听录音读“人之初……贵以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师范读,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几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师讲故事《周处除三害》

7、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感悟到读书的重要性。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诵读指导:

大声读给大家听,跟着提示背一背,挑战好记性:

人(),性()。性(),习()。

苟(),性()。教(),贵()。

四、给我(小组)的诵读评一评:(超级好、过得去、快加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要持之以恒,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的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两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

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吗?(播放《三字经》的朗读音频。)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3、你在做一件事情时,有坚持到底吗?请同学们举手说。

引导学生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师小结: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

1、讲解本课内容,理解含义。

2、懂得父母有教养孩子的责任,而学生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难有作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二、新授感悟。

1、自读本课内容,师讲解。

(1)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谁?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

亲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责任、引导、榜样)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介绍岳飞,讲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

(3)讨论:小孩不肯好好学,固然是不应该的,但作为家长和老师是否也应找一下教育的方法或方式存在问题?

[交流看法]

师小结:孩童是有聪慧,拙笨之分,勤奋,懒惰之别。“人之初,性本善。”但不同的学习环境会使其产生好坏差别。不同类型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施教办法。

三、诵读指导。

四、给我的诵读评一评。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教学目标:

1、讲解本课学习内容,理解含义。

2、朗读并背诵三字经前面所学句子。

3、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才能让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前几节课所学内容。

1、指名背,检查所学过的内容。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二、新授知识。

1、自读本课内容,师讲解。

(1)理解字、词意思。

琢:雕琢。器:有用的材料。

义:道义,伦理。少:年少。

亲:亲近、尊敬。师:老师,师长。

礼:礼貌。

(2)【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前和石头没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2、师讲故事《铁杵磨成针》。

3、师小结: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本课的学习就是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地经验积累和学习,才能让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4、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今后会怎么做?学生小组讨论,请个别同学讲讲。

三、诵读指导。

1、熟读背诵本节课所学句子。

2、跟着提示背一背,挑战你的好记性:

玉不琢,()。人不学,()。为人子,()。亲师友,()。

3、给我(小组、班级)的诵读评一评。(超级好;过得去;快加油。)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教学目标:

1、诵读本课内容,达到熟读成诵。

2、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教育。

3.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播放多媒体课件:《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为什么?

二、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1、师配乐范读、领读(出示《三字经》原文,各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教师相机点拨: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

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背诵比赛。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情感。

1、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

2、你还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3、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学习了今天的《三字经》内容,你有什么打算?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本课内容,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3、理解认数的基本规律和懂得太阳系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本课文段的意思,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